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我爱这土地》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图片和文字的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使用他人图片和文字时,需要获得授权 授权方式:购买版权、免费使用、使用CC0协议等 侵权后果:侵权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赔偿 避免侵权:使用自己拍摄的图片、使用免费图片、使用CC0协议图片等
制作简洁明了的导航栏
导航栏设计: 简洁明了,易
于理解
导航栏内容: 包括标题、章
节、页码等
02
课件内容与设计
引言部分
主题:我爱这土地一等奖PPT课件 目的:介绍课件内容与设计 内容:包括课件的背景、目的、内容、设计等 结构:引言、主体、结论三部分
诗歌解析
诗歌主题:我爱这土地
诗歌作者:艾青
诗歌背景:抗日战争时 期
诗歌内容:对祖国、人 民、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诗歌形式:现代诗
诗歌语言:简洁、生动、 形象
导航栏位置: 位于PPT的顶
部或左侧
导航栏颜色: 与PPT整体风 格相协调,易
于识别
优化加载速度和兼容性
使用压缩工具对PPT进行压缩,减少文件大小 避免使用过大的图片和视频,尽量使用较小的文件格式 确保PPT在不同版本的Office软件中均可正常打开 测试PPT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下的兼容性
05
"课件封面与目录"
"课件内容简介"
"课件制作团队"
"课件使用说明"
"课件版权信息"
课件制作人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职业:教师 学校:XX小学
课件目录
封面:我爱这土地一等奖PPT 课件
课件内容:我爱这土地一等奖 PPT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录:课件目录
添加标题

《我爱这土地 》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我爱这土地 》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小结:理清思路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 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 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 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 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假如诗人还健 在,面对繁荣昌盛 的祖国,还用《我 爱这土地》抒情, 他会怎样写?
仿 写 诗 歌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 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 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 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 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 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 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 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 哑”比用“嘹亮”好。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 喉咙/歌Biblioteka :注 意 节 奏 和 重 音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

美说悟
心得 感悟
1、网上搜集一首艾青关于“太阳”意象的诗,结合本课 所学内容,有感情诵读。通过微信,互相交流。(必做)
2、仿照本诗,以“假如我是……”开头,仿写一首小诗。 配乐朗诵或配图展示,课后将作品发布在微博平台,互相 交流点评。(选作)
停连得当 抑扬顿挫 深沉悲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这被暴风这雨无所止打息击假地着如吹的我刮土是着一地的只,激鸟怒,的风,
这永远汹和涌那着来我自们我林的也间悲应的愤该无用的比嘶河温哑流柔的,的喉黎咙明歌…唱…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美导境
创设 情境
美听听
整体 感知

过程 与
方法
以“美听—美品—美读—美悟”为主线,运
用“找意象—抓特点—品意义—悟情感”的 赏析手法,掌握初步欣赏诗歌的方法。


态度 与
学生感受诗人爱国之情,将爱融情于所学专
价值
业,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幼儿教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教学
学重知技与习点识能
结合朗读技巧和意象的赏析,有感情地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爱国之情。
——叶圣陶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美导境
创设 情境
美听听
整体 感知
美读品
品鉴 意象
美品读
诗情 再现
美悟
配乐诵读
小组齐读
师生轮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美导境
创设 情境
美听听
整体 感知
美读品
品鉴 意象
美品读
诗情 再现
美悟
把握意象情感 运用朗读技巧 迁移朗读练习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ppt课件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ppt课件
24
分享交流
分享个人最喜欢的艾青诗歌,并阐述理由。
倾听他人分享,了解不同人对艾青诗歌的喜好和感受。
2024/1/26
通过分享交流,增进对艾青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5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艾青其他代表作品
推荐阅读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等代表作品。
2024/1/26
了解艾青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风 格特点,加深对艾青诗歌的理 解和认识。
2024/1/26
5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2024/1/26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遭受着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诗歌主题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 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 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 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6
02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2024/1/26
7
诗歌内容概述
描绘祖国大地的苦难 与抗争
展现诗人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诗歌魅力
2024/1/26
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 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8
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 “土地”、“河流”、“风”等 ,传达内心深沉的情感和对祖国
大地的眷恋。
采用自由诗体,不受传统诗歌格 律限制,以散文式的自由抒写展
现诗歌的自然美和内在韵律。
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光明的 追求。
22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2024/1/26
23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分组讨论,每组4-5人,围绕“如何 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展开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全班 互动交流。
2024/1/26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人文关怀
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其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 祖国和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 文情怀。
生命意义
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土地和人民的献身精神,体现了生命的真 谛和意义。
04
CATALOGUE
《我爱这土地》的艺术特色
语言表达
诗意语言
作品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和眷恋之情,语言优美 、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影响
重要篇目
这首诗在各级各类教材 中均被选为重要篇目, 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之一。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 可以培养审美意识,提 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 力和审美水平。
传承民族精神
这首诗作为传承民族精 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 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意 义。
06
目的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我爱这土地》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对 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意义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这一主题的 探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代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 发展迅速,《我爱这土地》作为 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现代 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的影响
象征主义是《我爱这土地》所采 用的创作手法之一,通过象征手 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民
族未来的期望。
土地意象的运用
在诗歌中,“土地”作为重要的 意象,代表了祖国和民族,通过 土地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赛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赛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课件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 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 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 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 明确: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 形象。
❖ “暴风雨所打击的”代表着日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的践踏。
❖ “悲愤的”、“激怒的”代表中国人民 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导 入 新 课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主要诗集:《大堰河》
《火把》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
保姆》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 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 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一、深情地诵读
1、关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方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
假如你是诗人, 面对繁荣昌盛的祖 国,还用《我爱这 土地》抒情,你会 怎样写?
三、诗意地仿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啼血、圆润……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埋葬、融化……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 这可上九天揽月的嫦娥三号飞 船……
(一)揣摩意象:
1、全诗一共选取了哪几个鲜 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明确:土地、鸟、河流、风、黎明 共五个。
2、诗中意象的内涵
土地 河流、

养育中华儿女 的祖国
满怀悲愤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 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 ppt课件
我 爱 这 土 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圆润 的喉咙歌唱:
这被 和风细雨 所滋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激情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感动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朝霞
……
------然后我死了,
我连羽毛也 融化
在土地里面。
爱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笑容

可从这 土下因 (面为笑词我 容语对 /中这 笑选土 眼出地、最爱埋能得葬表深/达沉融诗…化…意、的夕填阳空/:朝霞、啼血/
作用 ——揭
示全诗的主旨
我 爱 这 土 地
写出了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 爱国之心也是 华夏儿女共同 的心声。
1. 诗中鸟儿歌唱了那几个对象,分别 象征着什么?
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是遭受日 爱 寇欺凌的国土。
这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

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 般汹涌奔流。
河流、风 黎明
抗争精神
人们为之奋斗、 献身的独立自由 的曙光。
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
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
?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
爱 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
这 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
土 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
地 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

“永远汹涌”、“无

止息”这两个词能表

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

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 行着,一直没有停止

过。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 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

《我爱这土地》ppt教学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教学课件
如果换用“嘹亮”,则不能表达歌者经历的坎坷、辛 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因此,用“嘶哑” 比用“嘹亮”好。
合作探究
2.通过前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这只鸟 是什么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 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全身投 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 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 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国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写作特色
❷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感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 以便能久久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 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这 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 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新课导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 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 桥事变。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 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顽 强抵抗。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 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象征深远
精读细研 饱含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精读细研
思考:1. 这两句诗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 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这一节诗没有采用象征手法。 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时
( 一 ) 导 入 新 课
3′
( 二 ) 作 者 介 绍
3′
( 三 ) 方 法 点 拨
( 四 ) 研 读 赏 析
( 五 ) 课 堂 小 结
5′
( 六 ) 课 Biblioteka 拓 展1′《我爱这土地》
3′ 35′
四、教 学 过 程
(一)导 入 新 课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 地 ……” ——戴望舒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品味、联想的方法鉴赏诗歌,培 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修养。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
理解诗歌中多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教材分析
(二)作 者 介 绍
•创作风格——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 黑暗,讴歌光明,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 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 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 享有声誉 。
•代表作品——诗集《大堰河》、《北方》、 《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年~1996年) 选自《北方》
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创新杯”语文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
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 语文组 田亚磊
一、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五单元现代诗歌的 第一篇 教材目标:强调语文教 学与生活相结合,与就 业相结合,提高新时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 文学科素养。
四 、 教 学 过 程
1课时
( 一 ) 导 入 新 课
3′
( 二 ) 作 者 介 绍
3′
( 三 ) 方 法 点 拨
( 四 ) 研 读 赏 析
( 五 ) 课 堂 小 结
5′
( 六 ) 课 后 拓 展
1′
《我爱这土地》
3′ 35′
四、教 学 过 程
(四)研 读 赏 析
1.诵读诗歌,感音律之起伏跌宕
重 点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
二、学 情 分 析
授课对象
卫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特征
有一定的诗歌基础和诵读能力;
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对于学习表现 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积极性不高。
教师指导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诗歌鉴赏的指导和点拨; 采用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反复诵读、 分析意象、品味语言、 发挥想象、体悟情感
本课特点:是一首典 范的现代诗歌,在新 诗的学习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它的象 征意味很重,抒情色 彩很浓。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 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一、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
三、教 学 策 略
教法分析
※情境导入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为诗歌教学做 情感上的铺垫,拉进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营造学诗氛围。 ※ 导读与诵读法: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在学生 对诗歌的阅读上多加指导和点拨,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 韵律,让学生学会有节奏、有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 指导点拨法:在本文的重难点环节,教师设计几个由 浅入深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展开交流和 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三、教 学 策 略
学法分析
※ 自主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跌宕起伏的 韵律。
※ 联想与想象法: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联想和想 象,理解分析诗歌的意象。
※ 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讨可以弥补个人知识 构成有限的缺点,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很快理解诗歌 意象,体悟诗歌情感。
三、教 学 策 略
教学手段
2.分析意象,悟情境之悲壮激昂
难重 点点
3.探讨主旨,议情感之真挚深沉
重 点
四、教 学 过 程
(四)研 读 赏 析
12′
1.诵读诗歌,感音律之起伏跌宕 —— 教学重点
假如 / 我是一只鸟,
①自由朗读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风, 和那 / 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黎 感受作品情感基调 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四 、 教 学 过 程
1课时
( 一 ) 导 入 新 课
3′
( 二 ) 作 者 介 绍
3′
( 三 ) 方 法 点 拨
( 四 ) 研 读 赏 析
( 五 ) 课 堂 小 结
5′
( 六 ) 课 后 拓 展
1′
《我爱这土地》
3′ 35′
四、教 学 过 程
(三)方 法 点 拨
鉴赏诗歌的方法
温故: 意象 意境 象征 知新: 反复诵读:感受基调,品味诗 歌的音律、节奏; 抓住意象:分析特点,品悟诗 歌的意境、情感。
( 六 ) 课 后 拓 展
1′
《我爱这土地》
3′ 35′
四、教 学 过 程
•生平经历——艾青本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 艺术学院绘画系。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在 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 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 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 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上课前播放著 名歌唱家廖昌永 演唱的同名歌曲 《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 青
四 、 教 学 过 程
1课时
( 一 ) 导 入 新 课
3′
( 二 ) 作 者 介 绍
3′
( 三 ) 方 法 点 拨
( 四 ) 研 读 赏 析
( 五 ) 课 堂 小 结
5′
打破传统教学中“光靠教师一张嘴讲授” 的模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 媒体和网络的作用,运用视、听、读、议等教 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
四 、 教 学 过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