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壳聚糖市场概况

国内外壳聚糖市场概况
国内外壳聚糖市场概况

国内外壳聚糖市场概况

甲壳素是自然界第二丰富的生物聚合体、第二大再生资源,其分布十分广泛。每年的生物合成量约为100亿吨以上。同时甲壳素也是自然界中除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高分子。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功能保健作用。在食品,医药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甲壳素以及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一、壳聚糖的特性

壳聚糖是由大部分D-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组成,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

壳聚糖因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是天然多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因而具有一系列特殊功能性质。壳聚糖有α、β、γ三种构象,其分子链是以螺旋形式存在,其中研究α-型的较多,因为这种构象的壳聚糖存在最多也最易制得。β-型则关注的相对较少,然而这种构象的特征是具有很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并且被证实了在不同的调节反应中会显示出比α-型更高的反应活性和对溶剂有更高的亲和力。

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变化现象对其生理活性及功能性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壳聚糖分子量与水溶液性质的研究、壳聚糖衍生物的液晶行为的研究均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二、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后便得到壳聚糖。常见的制备法有化学法和酶法。一般情况下,影响脱乙酰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料的种类(晶型)、甲壳素的制备方法、甲壳素颗粒的大小和密度、碱液的浓度、反应的程序、温度和时间等。衡量壳聚糖产品性能的主要指标是脱乙酰化度和分子量(或黏度)等。一般提高反应温度、碱液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可提高脱乙酰化度,但这样会伴随有甲壳素主链的降解,影响分子量,严伯奋等人在1997年通过微波加热代替普通加热,大大地缩短了碱处理时间。

目前,大部分的壳聚糖是由α-chitin制备的,对由β-chitin制成的β-壳聚糖的研究尚少。但该型壳聚糖具有优于前者的的性能。

酶法制备壳聚糖是利用专一性酶对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基反应。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如何获得甲壳素脱乙酰酶。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许多微生物,真菌中均存在脱乙酰酶。国外在此方面进展较快。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地从土壤中分离出某种具有脱乙酰活度的细菌。

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研究现在也比较活跃,其主要原理还是利用微生物本身存在的酶进行自身催化,从而脱去乙酰基。目前丝状真菌提取的壳聚糖脱乙酰活度为85%-90%,用它制成的食品保鲜剂的抗菌能力比从虾壳来源的壳聚糖高1-2倍。

甲壳低聚糖的研制与高分子的壳聚糖相比,分子量低于1万的低分子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溶解性、更高的生物活性、更多的生理功能,更利于人体肠道的消化吸收。甲壳低聚糖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水解法、物理法,利用糖转移反应、利用转基因合成、化学合成法几大类。目前以水解法(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等)为主。

酸水解法制备甲壳低聚糖较早,但酸解的条件不易控制,选择性较差。分离纯化困难,且产量低。目前国外工业生产是采用HCL水解法。

酶法降解主要是由甲壳素酶、壳聚糖酶和溶菌酶进行水解,但这类酶较难获得,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因此寻找非专一酶来对壳聚糖进行水解就显得较为重要。我国扬州大学酶工程研究室研究创立了一个用蛋白酶降解高分子壳聚糖的制备工艺,无锡轻工大学多年来对壳聚糖的水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应用多种非专一性酶组成的复合酶(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对壳聚糖水解作用,其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可达1万以下,这为甲壳低聚糖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由于酸水解法难以控制和产物转化率低,而专一性水解酶又因价格昂贵难以商业化,因此采用非专一性水解酶来生产甲壳低聚糖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采用酶的糖转移法可制得高级寡聚糖。另外,还有转糖苷酶合成的报道。

除此以外,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处理壳聚糖来制备甲壳低聚糖的方法国内外也正在研究,而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合成低聚合度的壳聚糖也是一条有前途的方法,但由于产量过低,目前尚在研究阶段。

三、我国壳聚糖主要开发生产经营厂家(公司)

壳聚糖

江苏日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扬州明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江阴市海君生物养殖有限公司

台州复大海洋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厦门国投节能有限公司

保定成达生物制品厂

青岛利中甲克质公司

武汉三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东恒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连云港市科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天宝贸易有限公司

福建石狮华宝集团海洋生物化工厂

兴华市双星生物化学制品厂山东潍坊大成盐化公司

永氏实业公司

上海卡博工贸有限公司

荣成市鲁阳化工集团

南京陵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天源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常州市发源物资公司

江苏盐城宝龙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申成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盘锦天然植物提炼厂

江苏省泰兴市精细化工信息部

江苏泰兴市盛凌有限公司

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宁波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宁波天绿生化厂

寡聚壳聚糖

福建省石狮市华宝集团海洋生物化工厂

各种规格甲壳素、壳聚糖

浙江省玉环县泰和海化有限公司

四、壳聚糖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研究

壳聚糖作为功能性食品或保健食品的商业化生产近来发展很快,那么壳聚糖在人体内的水解和消化吸收机理是一个急需探明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壳聚糖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仍不十分清楚,但是壳聚糖作为食品必须要水解断裂至单糖才能被消化吸收。壳聚糖水解成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葡萄糖,通常需要两种酶的作用,一种是壳聚糖酶,将壳聚糖水解成2-8个单位的聚合体;另一种为β-氨基己糖苷酶,能水解多聚体为游离单糖。这类酶存在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典型的食昆虫动物如鸟类、鱼类及海洋微生物也能有效降解和代谢壳聚糖,而在人类的消化道中则缺乏这类酶。

据推测脂肪酶和淀粉酶在人体内对壳聚糖的水解起了一定的作用。从人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壳聚糖在胃酸中溶胀,有可能被胃液中存在的一些酶类部分有限的水解,当达到中性或碱性的肠道时,壳聚糖则相应成为不溶性沉淀物,而肠道微生物对不溶物的消化作用是较小的。

五、壳聚糖在各方面的应用

壳聚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阳离子型可食用纤维,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农业等方面都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价值。

1.在医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1991年被欧美学术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近来被作为保健食品的发展较快。据文献报道,壳聚糖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作用有:强化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强化肝脏机能;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

调节作用;使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腰酸背痛症状;治疗烧伤,烫伤,加速外伤愈合;增殖肠道有益菌,调节免疫功能,防治痛风及尿酸过多症,防治胃溃疡,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并排出体外等。

2.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壳聚糖特别是甲壳低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机理与其结构中的氨基有关,将其添加到固液食品中,既会对汁液有一定的澄清作用,又可起防腐保鲜作用,特别适合于酸性或低酸性的食品保鲜。

将壳聚糖的稀酸溶液或其衍生物NOCC的水溶液喷涂在果蔬或鲜肉制品的表面后成膜,该膜对O2,CO2等气体有选择通透性,既具隔氧透气的功能,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达到保湿、护色、延长保鲜效果。

壳聚糖特别是分子量很低的甲壳低聚糖,由于极性基团的存在,对水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持水性,这对于半干半潮食品的保湿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壳聚糖能溶解于弱酸中,是很方便的成膜材料。且这种膜是可食用膜,同时又可在水和热水中保持原状,特别适合于固体、液体食品的包装。壳聚糖与其它物质复合可制成如香肠肠衣等的膜。

作为食品成分或加工辅助剂主要是应用其絮凝等功能性质对食品加工的废液,发酵液等进行处理,回收蛋白质,分离氨其酸和有机酸等以及对果蔬汁、糖液进行澄清,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果蔬清汁的加工贮藏。用壳聚糖从工业废水中分离重金属离子的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实施阶段。

3. 壳聚糖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壳聚糖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的研究应用较多,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偶联剂将酶固定。这种方法比其定固定酶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保留酶活性,国内学者对多种蛋白酶的固定化的研究成果较多。

甲壳低聚糖(特别是四、五、六糖)对多种水果、蔬菜、粮食等作物在抗病虫害和促生长方面有显著作用,这将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壳聚糖作为壁材应用于微胶囊技术,以壳聚糖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的合成等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由于壳聚糖良好的吸湿性和持水性;在化妆品工业中用它作为保湿因子效果相当好,日本已经有这类化妆品上市。

六、国内外壳聚糖的市场现状及前景展望

1.世界壳聚糖的市场概况

全世界每年由生物合成的甲壳素约为100亿吨,可提取壳聚糖20亿吨以上。壳聚糖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二大天然生物有机资源。

在日本,壳聚糖类保健品是该国政府特许的唯一准许宣传疗效的功能型保健食品;而欧洲及美国的营养学界称壳聚糖为六大要素之一,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制开发生产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第四代保健食品,其中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壳聚糖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壳聚糖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都一直保持旺市畅销的局面,故此其销售价格不断上涨。如1990年每吨工业级壳聚糖的售价仅为1万美元左右,到1999年则猛升为5万美元。其中食品级,药用级壳聚糖的价格则分别达每吨12万美元和200万美元。仅美国、日本每年壳聚糖的消费量就分别高达400吨和2000吨,这一半以上需要是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2.我国壳聚糖的市场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具有丰富的壳聚糖生产原料――甲壳素来源,发展壳聚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市场潜力大,前景看好。主要是因为:

◆国内对壳聚糖的需求势头旺盛。我国壳聚糖的应用研究及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1997年壳聚糖生产已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当年全国的总产量约为150吨;1999年上升为400吨,国内需求量则高达800吨,仅能满足市场容量底线,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聚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些年来,随着各国对壳聚糖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进行,壳聚糖已应用于许多领域中,其中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工业等行业对壳聚糖的需求增长最快;在医药、化工、造纸、农业、环保、轻纺等领域中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应用及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可观。

我省甲壳素产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

发布单位: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兰建平、应雄发布日期:2002年11月01日来源: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是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在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和昆虫的外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据初步估计,每年全球生物合成的甲壳素高达100亿吨,是地球上的第三大生物资源(第一、二大生物资源分别为淀粉和植物纤维),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亿吨以上。一、甲壳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1、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元素。美国、欧洲的医学界和营养食品研究机构将甲壳素称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

质之后的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甲壳素作为机能性健康食品对人体具有强化免疫、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进疾病痊愈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五大功能。2、优良的医用生物材料。甲壳素与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可被体内的酶分解而吸收,对人体无毒性和副作用。加上良好的吸湿性,成为优良的生物医学、药学材料,可制作医用敷料、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医用微胶囊、药物缓释剂、止血剂和伤口愈合剂、骨病治疗剂、人工透析膜等。

3、新型的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及生活诸多领域的塑料,是材料家族的重要成员。但是塑料很难自然降解,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已构成严重的"白色灾难"。甲壳素有望成为塑料的替代物,可以作为理想的制膜材料,用作废水处理吸附剂、污水处理絮凝剂,用于净化水质。

4、理想的食品工业材料。甲壳素以其稳定性、保湿性、成膜性、凝胶性、絮凝性、生物安全性和优良的生物功能而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用作保水剂和乳化剂、增稠剂和絮凝剂、食品保鲜剂、功能性甜味剂、功能食品的添加剂,还可以制作不溶于水的可食薄膜。

5、化学工业材料新秀。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甲壳素是干洗发剂的理想的活性物质,还可制成理想的护肤产品。甲壳素与染料合成着色剂,将其精制成的微粒,可以作为粉剂,唇膏、指甲油和眉笔等的底物。在纺织、印染、造纸方面的应用。甲壳素可作为织物的上浆剂、整理剂,以改善织物的洗涤性能,减少绉缩率,增强可染性。甲壳素具有增色和固色的作用,可作为直接染料和硫化染料的固色剂,提高色牢度。在造纸工业中,可作为纸面施胶剂。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甲壳素是绿色农业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除可用作保湿剂、杀虫剂、饲料添加剂和土壤改良剂外,还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甲壳素作为香烟的粘合剂和有害成份的吸附剂,不仅大大降低了香烟中的有害成份,而且改善了香烟的品味,提高了香烟的档次,使"健康无害烟"成为可能。此外,甲壳素还可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催化剂、涂料添加剂、色谱分离吸附剂以及稀有金属富集剂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二、我省甲壳素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1、甲壳素资源。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东海渔场是全国著名的渔场,温州、台州、舟山等市是全国著名的水产品捕捞和加工中心。据初步估算,全省仅沿海地区年产海虾就达67万吨,按40%左右的废弃物计算,每年可制得甲壳素1万余吨,资源潜力巨大。2、开发利用情况。近年来,随着我省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甲壳素综合利用产业的兴起,我省逐步成为东南亚地区海产品加工利用中心和主要的甲壳素产业发展基地。我省台州、舟山等地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甲壳素近千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以甲壳素为资源的各类化工厂、医药厂、生化厂以及纤维厂等各类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市场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需求猛增,我省各类以氨糖等产品为代表的生产厂迅速发展起来。据初步统计,"九五"期末全省有各类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近150家,年消耗甲壳素数千吨,生产氨糖以及各类衍生物的产值达10亿多元。以舟山市为例,到2001年,全市以各种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为产品的生产厂家有40多家,产品包括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甲壳素纤维三大类。出口市场前景较好的时候,每年产品出口达5000万美元以上,成为舟山市的主要出口产品。杭州、台州等地的甲壳素资源开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杭州市利用甲壳素生产可以替代明质酸的可溶性甲壳素(壳聚糖),成为国内少数可溶性甲壳素产业化基地之一。壳聚糖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精细化学品,国内工业级壳聚糖价格约5万元/吨,经过进一步加工制得的这种水溶性壳聚糖单价超过10万元/吨,市场潜力巨大。玉环县是国内较早涉及甲壳素工业生产的县。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市场需求导向和政府引导下,玉环县的甲壳素产业在"九五"初期就有了较大的发展。1998年建成国内第一条以虾壳为原料生产高纯度壳聚糖的工业化生产流水线,全县甲壳素生产量达到1500多吨,被誉为"中国甲壳素之乡"。随着甲壳素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药、化工方面得到广泛利用的同时,在特种纺织品领域,甲壳质纤维的开发也得了很大的发展,如开发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纺织品。浙江浪莎袜业运用甲壳素纤维开发

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保健袜取得成功,表明利用天然特种纤维生产具有特种功能的纺织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甲壳素产业已经成为我省一个新兴的产业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我省甲壳素生产主要的目标市场在美国等地,今年年初,美国驻沪领事馆派有关官员专程到我省舟山一带考察甲壳素企业生产情况。三、我省甲壳素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甲壳素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以甲壳素为原料的产品主要有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和甲壳素纤维等,以初级产品为主,无论是内销产品还是出口产品,均以销售原料为主。以美国市场为例,我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大都作为原料销售,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壳聚糖产品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一些初级产品,而且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甲壳素纤维的综合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2、企业规模小,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以舟山市为例,全市有甲壳素生产企业40多家,但初具规模的只有4家。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原因,年产值一直在千万元左右徘徊。台州、杭州等地厂家规模也都不大。从资源上看,在江、浙、闽、鲁等省份中,以我省最为丰富,但从综合利用能力和企业规模上看,我省处于中下水平。3、设备、工艺条件相对落后。在市场拉动下,前几年不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纷纷上马生产甲壳素。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检测手段不完备等情况普遍存在,企业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如舟山市,一方面众多的作坊式生产企业凭借其不规范的竞争手段控制了大部分的原料,生产低质量的初级品。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要从外地引进高品质原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地方税源的流失。4、出口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灵,新产品开发难度较大。甲壳素系列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美国,我省工业企业目前出口的方式主要通过中间商进行,直接客户很少。这种状况不仅使企业的获利下降,而且使企业对产品信息、市场用途了解甚少,难以根据市场的情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的情况十分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得益的是中间商和最终用户,吃亏的是生产企业。5、甲壳素初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比较严重。由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投入相对少,治理的难度较大。据舟山市对该产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至今没有达到国家环保治理标准。即使是四家初具规模的企业,虽然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投入几十万至上百万资金进行环保治理,但由于承担单位的资质和技术等因素,有些企业的环保治理仍不到位,至今未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众多的甲壳素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难以进行环保治理,造成周边环境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6、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从全球范围看,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热点。2002年第四届青岛"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论坛",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经济专家,都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一个世纪话题。世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和推进海洋经济。我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产业战略、行业组织、产品质量标准制订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很多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我省海洋捕捞业受制于渔业资源的影响,如何提高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增加农产业品的附加值,也是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四、加快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产业发展的建议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开发机构的重视。我省作为全国甲壳素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加快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产业发展是我省依托渔业优势,走海洋资源节约和综合开发的一条好路子,对舟山、台州等地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目前我省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建议:1、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的高度,充分重视甲壳素产业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人类社会"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我省在资源上有优势,在产业发展上有基础,在市场开发上有潜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甲壳素产业。特别是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地在经济战略与产业政策上要高度重视甲壳素产业的发展,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这一有潜力的产业的发展2、制定行业规划,加强产业指导。我省甲壳素产业的发展,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在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的前提下,要加强对该行业的规划和指导,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进行产业结构的重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可能,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3、建立甲壳素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我省甲壳素产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技术支撑。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上,技术层次普遍较低,资源浪费很大。在相对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上,技术研发能力又不够。要充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联合的道路,建立面向行业、区域的甲壳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目前舟山市已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筹建甲壳素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议进一步加快实施。4、根据我省产业发展的优势,结合甲壳素衍生物的开发特点,着重选择几个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如结合我省纺织工业发达的特点,把甲壳素纤维作为特种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结合我省医药工业相对发达的特点,利用甲壳素的独特性能,在医药新药开发以及医用敷料方面实行重点开发。既拉动甲壳素产业的发展,也为我省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5、在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建立海洋生物工业综合园区。如舟山、台州等地可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推动甲壳素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海洋生物工业综合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环保统一治理的方法,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等全方位的支持,为我省海洋经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新的机遇。6、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甲壳素产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甲壳素研发机构及用户来我省投资,整合外部"市场与资金"的优势,结合我省"体制和资源"的优势,推动该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抓住国外大的进口商,共同合作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满足和引导市场需求,最终把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省成为甲壳素产业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性论文)

绿色原料——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09化学1班 XXX 指导老师:沈友教授 (惠州学院化学工程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本文综述了绿色原料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食品,水处理,生物药用,造纸业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壳聚糖应用食品水处理 前言 原料在化学品的合成中非常重要,其可以成为影响一个化学品的制造、加工与使用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化学品的原料对环境有负面的影响,则该化学品也很可能对环境具有净的负面影响。要实现绿色化学,在选择原料时应尽量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材料,避免使用枯竭或稀有的材料,尽量采用回收再生的原材料,采用易于提取、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使用环境可降解的原材料。 自然界的有机物,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是蛋白质,排在第三位的是甲壳素,估计每年生物合成甲壳素100 亿t。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壳聚糖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原料。 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壳聚糖的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 略有珍珠光泽, 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等溶液, 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相结合, 而使自身带正电荷。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壳聚糖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润湿性,能防止静电; 化学稳定性良好, 但吸湿性较强, 遇水易分解。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 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在许多物化性质方面都得到改善,其应用也更加受到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食品,医药,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 用前景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可被生物体降解而对人体无毒的物质,不仅在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饲料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改性,阐明了壳聚糖在食品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添加剂,改性,复合纳米粒子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Ma Zhengran Class 0804, School of Fo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010******* Abstract: Chitosan is a biodegradable and non-toxic substances on the human body. It's not only widely use d in food industry, but also in feed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nd many other area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and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chitosan, the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and che 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and set out the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tosan. Key words:chitosan; additives; modification;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引言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阳离子的膳食纤维,被称为挽救人类健康的神奇“电粉”。作为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吸附性、成膜性、保湿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相容性、无毒性以及极好的螯合能力,且能加速伤口愈合。大量应用实例证明,壳聚糖对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显示出许多生命特征,如改善代谢内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消化机能,降低胆固醇;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吸附,排除体内有害重金属;活化细胞,增强人体生命活力,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壳聚糖的关注和重视也不断加强。本文主要论述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中的各种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1、壳聚糖的简介 甲壳素是一种带正电的碱性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甲壳,以及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唯一能够被生物降解的阳离子高分子材料。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后,转化为可溶性的脱乙酰甲壳素,又称壳聚糖(Chitosan),学名:几丁聚糖。其化学结构是由大部分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一乙酰基葡萄糖通过β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 分子式为:(C6H11NO4)n 结构: 2、壳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2.1 抗菌剂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展

关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的研究进 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凌沛学荣晓花张天民 论文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经降解和化学修饰后的壳聚糖,在某些方面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生物活性。壳聚糖及其降解物和修饰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多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直是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最新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壳聚糖(chitosan)是天然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学名聚氨基葡糖,是由N-乙酰-D-氨基葡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

接起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含有游离氨基的碱性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r)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目前已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1]。另外,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药物传递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药理活性和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两部分,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1.1抗菌活性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和多种因素有关。壳聚糖只有在酸性溶液中才具有抑菌活性,并且溶液的pH值越低抑菌活性越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也受到其脱乙酰度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不同Mr的壳聚糖对于细菌的抑制活性不同,整体上抑菌活性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Seyfarth等[1]最近对一系列不同Mr的壳聚糖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随着Mr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功能团掩蔽质子化的氨基而增强。陈威等[2]最近提出,不同Mr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引起钾离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范文【精编】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本身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氧化或吸湿。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品、生物制药、水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2、壳聚糖富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由于壳聚糖吸附剂有以上的优点,学者们对其富集的工艺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李斌,崔慧[1]研究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H2SO4为洗脱剂,稀NaOH 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富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 处测定,检出限为20ng·ml-1,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此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经济实用、效果良好。但由于壳聚糖易降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速控制难,富集效果不均一,空白大的问题。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最初主要是将水溶性酶与不溶性体结合起来,成为不溶于水的酶衍生物,所以曾叫过“水不溶酶”和“固相酶”。但是,后来发现,也可以将酶包埋在凝胶内或置于超滤装置中,高分子底物与酶在超滤膜一边,而反应产物可以透过膜逸出。在这种情况下,酶本身仍是可溶的,只不过被固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不能再自由流动。因此,用水不溶酶或固相酶的名称就不再恰当。在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1]。 一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1] 酶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反应,而且反应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换。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也可顺利地进行反应,而且反应底物专一性强、副反应少等优点大大促进了人们对酶的应用和酶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与检测、生物传感器、医药工程、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 1916年美国科学家NELSON和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才真正有效地开展;1953年,德国科学家GRUB-HOFER 和SCHLEITH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胃蛋白酶、羧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与上述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到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1969年日本千畑一郎利用固定化氨基酰胺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大规模应用的首例;在1971年的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使用固定化酶(mimobilizedenzyme)这个名称。我国的固定化酶研究开始于1970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的酶学工作者同时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二固定化酶的特点[2] [3] 固定化酶具有许多优点: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取工艺;较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是,固定化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增加了固定化的成本,工厂开始投资大;只能用于水溶性底物,而且较适用于小分子。 三固定化酶固定化方法[3] [4] 由于所固定的酶或细胞的不同,或者固定的目的及固定用的载体的不同,使固定化方法大相径庭。根据固定的一般机理,可将之分为如下几种方法。酶的固定化方法有:

壳聚糖及其结构特点

第一章 绪 论 1.1 壳聚糖及其结构特点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后的产物,是甲壳素最基本、最重要的衍生物。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化学名为(1,4)—2—乙酰胺—2—脱氧—β—D—葡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以及菌类、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节肢类动物的干外壳约含20~50%甲壳素。自然界中甲壳素有三种结构:α、β、γ,其中最为常见、普通的是α型。地球上每年甲壳素的生物合成量为数十亿吨,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下图1-1是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 图1-1 甲壳素、壳聚糖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Fig.1-1 The configuration schematic of chitin and chitosan 纯净的甲壳素和壳聚糖均为白色片状或粉状固体,比重0.3,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甲壳素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得甲壳素形成高度的结晶结构,因而甲壳素分子高度难溶。甲壳素不溶于水及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也不溶于稀酸、稀浓碱,只溶于浓酸和某些溶剂。壳聚糖分子的活性基团为氨基而不是乙酰基,因而化学性质和溶解性较甲壳素有所改善,可溶于稀酸、甲酸、乙酸,但也不溶于水和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由于氨基和羟基比较活泼,壳聚糖的化学性质较甲壳素活泼,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比如烷基化、酰基化反应等等。 1.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产品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结构中的多种活性基团,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农业、环保等多个行业中。 1.2.1 在环保中的应用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能够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整合物且可帮助微粒凝聚,故广泛用作化工、轻工纺织等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和絮凝剂,能够有效地捕集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和 有机物,并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使污水变清,特别是对于汞、铬、铜、铅、钴、3n n 甲壳素壳聚糖

甲壳素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前景

药081-1班 XX 20082350XXXX 甲壳质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前景1.概述 甲壳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唯一一种带阳离子的糖类聚合物,能够被生物降解,产量仅次于纤维素。其脱乙酰化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经结构修饰又可得到一系列适合不同需要的性能优良的衍生物,研究证明,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被公认为很有前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很重要的药用辅料。其中壳聚糖已被载入英国药典,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来源和分类 (1)甲壳质 甲壳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中日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也含有微量"几丁聚糖",但含量只在2%-7%之间。 (2) 壳聚糖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分为高密度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和专用壳聚糖。 3.性质 甲壳质的性质:甲壳质是一种白色,无臭,无定性粉末或半透明片状物,它不溶于水,稀酸碱溶液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溶于无水甲酸,浓无机酸。它还具有以下性质: (1)可被酶分解而吸收。甲壳质是食物纤维素不易被消化吸收。若甲壳质和蔬菜、植物性食品、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可以被吸收。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含有壳糖胺酶、去乙酰酶、体内存在的溶菌酶以及牛奶、鸡蛋中含有卵磷脂等共同作用下可将甲壳质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寡聚糖而被吸收。当分解到六分子葡萄糖胺时其生理活性最强。吸收部位主要在大肠。(2)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甲壳质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性,在胃酸的反应下可生成铵盐,可使肠内PH值移向碱性侧,改善酸性体质。反应中生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这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带正电荷可食性食物纤维。(3)对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进入人体内甲壳质被分解成基本单位时就是人体内的成分,壳糖胺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而甲壳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它是体内透明质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甲壳质对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4)溶解后的几丁聚糖呈凝胶状态,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甲壳质分子中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吸湿性很强,可用做化妆品保湿剂。(5)甲壳质是天然纤维素(动物性食物纤维),没有毒性和副作用,其安全性和砂糖近似。(6)可螯合重金属离子,作为体内重金属离子的排泄剂。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b3372326.html,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英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第02期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碱性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工、医疗等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碱性多糖;制备方法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cb3372326.html,ki.37-1222/t.2018.02.016 壳聚糖本身的分子结构类似于纤维素,因其多了一个带正电荷的胺基,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目前壳聚糖正因其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化工、污水处理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于壳聚糖的开发研究热度一直持续不减,各种新颖的制备方法也是层出不穷。 1壳聚糖的来源 壳聚糖通常是由甲壳素(又名几丁质)经脱乙酰基作用获得,甲壳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高等真菌以及节肢动物(虾、蟹、昆虫等)的外壳中,其中虾壳、蟹壳是工业生产壳聚糖的主要原料。由于大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天然存在的甲壳素构造坚固,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酸碱和一般的有机溶剂,这也使得甲壳素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因此甲壳素只有经脱乙酰基处理成壳聚糖才能获得广泛应用。 2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1)化学降解法。传统的壳聚糖生产多采用化学降解法。作为壳聚糖工业生产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化学降解法简便易行,效率高,整个生产过程容易控制,但该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欧阳涟等从蟹壳中获取甲壳素,并通过脱乙酰反应制备出了壳聚糖。试验探究了影响产物壳聚糖脱乙酰反应的各种因素,如反应温度、碱液含量及反应时间等,最终确定制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条件为反应温度70℃,碱液质量分数47%,反应时间10 h。 (2)微生物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壳聚糖起源于美国,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生产的酶进行催化,从而脱去甲壳素中的乙酰基,进而制备壳聚糖。目前该领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优良菌株的选育和培养基的优化上。 贺淹才等首先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中制得甲壳素,然后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中制备壳聚糖。试验基于黑曲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与甲壳素,而蛋白质带有可电离的基团,于溶液中可形成带电荷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迁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进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7月第4卷第7期 甲壳素(chitin)是N-乙酰基-D-葡萄糖胺以β-l,4键结合而成的多糖,是蟹、虾等甲壳类、甲虫等的外骨骼及蘑菇等菌类的细胞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免疫原性,具有抗癌和抗肿瘤的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有生物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具有广谱抗菌的功能,在口腔抗微生物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壳聚糖的抗菌活性 1.1壳聚糖对细菌的抗菌作用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壳聚糖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及某些真菌等的生长[1]。 邓婧等[2]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法,在pH6.5时对不同浓度壳聚糖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2%壳聚糖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1.5%、1.0%、0.5%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幽门螺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研究发现,在pH5.5时,1.0%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8.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强抑制作用[3]。 由于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独特的抗菌性,它能有效抑制2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菌的生长。Ikinci等[4]将壳聚糖凝胶或膜与洗必泰联用,证明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避免洗必泰的不良反应,既可延长其作用时间,也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壳聚糖对促进血链球菌生物膜脱落有显著作用,且小分子量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佳。壳聚糖对几种常见口腔致病菌不仅有抑制作用,而且经高温处理后其作用也很稳定,所以在治疗口腔感染方面壳聚糖将是有效药物[2]。1.2壳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还具有抗真菌活性。壳聚糖可有效抑制皮肤浅表真菌的生长。刘晓等[5]研究壳聚糖凝胶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壳聚糖凝胶剂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抑菌质量浓度为2.5~5g/L。Rhoades等[1]使用脱乙酰度为89%、质量浓度为1g/L的天然壳聚糖对念珠菌和白色隐球菌进行抑菌实验,发现其对2log cfu/mL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白色隐球菌却无抑制作用。Muhannad 等[6]在pH5.0条件下,使用0.5%壳聚糖(脱乙酰度92%)的乳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进行观察,发现24h后能使白色念珠菌数量减少达99%、黑曲霉菌减少达90%。可见壳聚糖对真菌也有很广泛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抗细菌作用类似。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沈阳110001 通讯作者:于静涛,电子信箱:Yjtao555@https://www.360docs.net/doc/cb3372326.html, 综述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刘扬,于静涛,孙莹莹,宋雪莲 文章编号:1674-1595(2011)07-0437-03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 提要:壳聚糖由天然多糖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而成,是生物相容性和水解性较好的低聚糖,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性是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性能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性;抗菌机制 Research on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chitosan and chitosan derivatives.LIU Yang,YU Jing-tao,SUN Ying-ying,SONG Xue-lian.Department of Endodontics,School of Stomatology,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Summary:Chitosan,made by dehydration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 chitin,is a biocompatible and soluble oligosaccha?ride and a goo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In recent years,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s of special interes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health,food and cosmetics,etc.This paper is a review on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Keywords:chitosan;chitosan derivatives;antibacterial action;antibacterial mechanism 437

壳聚糖衍生物的抗菌性质

壳聚糖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作用 摘要:壳聚糖是一类有着广谱抑菌活性的天然多糖,其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无毒,因而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抑菌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壳聚糖来源、性质、壳聚糖衍生物的化学改性的方法和抑菌作用的分析,并对今后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抑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抑菌;机理 引言 壳聚糖是无毒、无污染,具有可再生、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的天然氨基多糖。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1-2]、农业[3]、食品[4-5]等领域,并成为最近生物新材料研究的热点[6-7]。壳聚糖具有抗菌活性,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抑制作用[8]。但由于其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只溶于稀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壳聚糖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官能团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相比,这些衍生物的性能往往有较明显的改善。对于壳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较多的有壳聚糖的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醛亚胺基化、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季铵化等,其中季铵化、羧甲基化和硫酸酯化的产物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备受重视[9]。有关壳聚糖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10],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壳聚糖的来源和性质 1.1壳聚糖的来源 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天然多糖,壳聚糖的历史得追随到19世纪,当时Rouget 在甲壳素的天然聚合物中发现了其脱乙酰化的形式[11]。壳聚糖是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由于其原料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其分子量也有所不同,可以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甲壳素在浓碱中加热处理后,就可以脱去部分乙酰基,得到壳聚糖,反应路线如下。

壳聚糖降解研究进展

技术进展 Technology Progre ss 壳聚糖降解研究进展 李 治 刘晓非 杨冬芝 管云林 姚康德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提 要 壳聚糖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医药等众多领域,将壳聚糖降解到需要的分子量是其应用的前提。 本文介绍并评述了化学降解、物理降解和生物降解等壳聚糖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降解,分子量,低聚物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在自然界中的储量非常丰富,广泛存在于虾、蟹和昆虫的外壳及藻类、菌类的细胞壁之中,是年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壳聚糖是分子链由β2(104)222乙酰胺基2 D2葡糖单元和β2(104)222氨基2D2葡糖单元组成的共聚物,以分子量和脱乙酰化度来表征。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壳聚糖在化工、 环 图1 壳聚糖 保、食品、印染、纺织、生物医药等方面展现出广 泛而独特的应用价值:可用作微量金属离子提取 剂、纸张添加剂、胶卷增感剂、废水处理中的高效 絮凝剂、化妆品中的保湿剂、食品添加剂和保藏剂 以及印染固色剂[1~4];可用于制造催化功能膜和各 种形式的能量转换膜,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 能,抑制肿瘤生长[5~7];是肠道有益细菌双歧杆菌 的增殖因子,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8];可用于制造 药物可控释放膜、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以及人工透 析膜等等[9~11]。 但是,一般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得的壳聚糖分 子量很大,并且有紧密的晶体结构,不溶于普通溶 剂,只能在某些酸性介质中溶解,这使壳聚糖的应 用受到极大限制;另外,研究表明分子量对壳聚糖 的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性质差异 很大,有时甚至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12,13],而 壳聚糖的许多独特功能只有在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 度时才表现出来。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壳聚糖 进行降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 的降解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物理降解和生物降解 三大类。 1 化学降解 111 用N a N O2降解 将壳聚糖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乙酸溶液中, 在搅拌下缓慢滴入一定量的NaNO2溶液,于4℃下 静置一段时间,使—NH2发生重氮化反应,脱去一 分子N2,引起分子内重排使大分子链断裂,再用 NaBH4还原端基,完成降解反应[13]。反应过程如 图2所示。 这是传统的化学降解方法,降解产物的分子量 可以通过改变NaNO2的加入量和反应时间来控制, 国内常用此法降解壳聚糖并提取产物中的单糖组 分。该法的主要缺陷在于:(1)产品的分子量分布 太宽,均一性差;(2)降解过程中破坏了氨基,理 论上加入1摩尔NaNO2就要消耗1摩尔氨基,而壳 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主要由氨基提供[14],同时 分子链上存在足够数量的氨基也是壳聚糖进行进一 步改性的重要前提,氨基数量的减少将会使壳聚糖 的应用受到限制;(3)生产的三废污染严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 o.59773002。

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1)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 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 摘要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功能保健作用。在食品,医药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它的特性,简单的化学法制作,并着重介绍壳聚糖在食品,药物制剂,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壳聚糖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药物制剂生物技术 前言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质.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如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等。壳聚糖分子中的活性侧基为氨基。可酸化成盐。导入羧基官能团,取代合成侧链铵盐、混合醚、聚氧乙烯醚等等,制备具有水溶性、醇溶性、有机溶剂溶解性、表面活性以及纤维性等各种衍生物。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1、壳聚糖的特性 壳聚糖是由大部分D-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组成,以β(1,4)糖苷健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 壳聚糖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是天然多糖中推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因而具有一系列特殊功能性质。壳聚糖有αβγ三种构象,其分子键是以螺旋形式存在,α-型研究较多,因为这种构象的壳聚糖存在最多也最易制得。β-型则关注的相对较少,然而这种构象的特征是具有很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并且被确定在不同的调节反应中会显示出比a-型更高的反应能够活性和对溶剂的更高的亲和力。在壳聚糖结构中存在四种类型的糖苷键,但由于C2-氨基或乙酰氢基的存在而使得糖苷键都较难水解。壳聚糖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酰氢基和氨基,决定了壳聚糖可进行多功能基化学反应。 2、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这里介绍一下化学法生产工艺[1] 2.1、主要原料主要原料有虾蟹壳、4 %~6 %的工业盐酸、10 %和40 %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工业级)、去离子水、水。 2.2、生产工艺要点 1)将剔除肉质的虾蟹壳加水煮沸抽提得到净甲壳; 2)将净甲壳加入4 %~6 %盐酸浸泡除去钙盐等 3)将除盐后的甲壳质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脱除蛋白质,得到粗品甲壳素。 4)将粗品甲壳素先用1 %高锰酸钾脱色漂白,再用2 %亚硫酸氢钠溶液还原,并洗净沥干,即得到不溶性甲壳素; 5)将不溶性甲壳素加于脱乙酰基反应釜内,用4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百分比)在80~100℃下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反应终结后经洗净、脱水、烘干得可溶性壳聚糖产品。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改性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壳聚糖(chitosan,(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chitin,(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部分脱乙酰化的产物。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以及藻类、真菌等低等动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自然界每年产量约在100亿吨,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它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此多糖中含有数千个乙酰己糖胺残基,因此在分子间形成很强的氢键,导致其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将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去N-乙酰基后可生成壳聚糖。人们常将N-脱乙酰度和粘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作为衡量壳聚糖性能的两项指标。N-脱乙酰度是判定壳聚糖溶解性的依据,脱乙酰度越高,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就越多,在酸中的溶解性就越好;而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的缠绕程度就越大,溶解度就越小。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它一般是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壳聚糖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溶液,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结合,使自身带上正电荷。甲壳素及壳聚糖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壳寡糖与壳聚糖的结构式 甲壳素和壳聚糖在自然界可以被各种微生物降解。微生物中的甲壳素酶(chitinase)可以随机地水解甲壳素的N-乙酰-β-(1-4)糖苷键。而壳聚糖可以被多种酶水解,包括壳聚糖酶(chitosanase)、麦芽糖酶、脂肪酶、以及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在人体内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并非普遍存在,通过测定显示N-乙酰壳聚糖在人血清中可以被人体内普遍存在的溶菌酶(lysozyme)降解。 壳聚糖的主链结构中引入了2-氨基,化学性质区别于3,6-羟基,与甲壳素相比增加了反应选择性的功能基团。由于C6-OH是一级羟基,C3-OH是二级羟基,空间位阻不同反应活性也不同,再加上C2-NH2,壳聚糖就具有三个活性不同的可供修饰的基团。根据不同的需要,被修饰的壳聚糖作为一种功能大分子广泛用于各种领域。由于壳聚糖只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而在中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以及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因此科学家们采用衍生化的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获得了多种水溶性和可溶解于某些有机溶剂的衍生物,大大扩展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其中包括对壳聚糖进行N-,O-酰化,含氧无机酸酯化,醚化,N-烷基化,C6-OH和C3-OH的氧化,以及鳌合、交联等,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性能良好,甚至是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作用(综述文章)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作用 何芷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72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素、壳聚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环保、食品工业、农业和医疗等行业。本文主要综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湿护肤作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保湿护肤 1.引言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游离氨基的存在,其溶解性大大优于甲壳素,而且兼具有甲壳素的天然性、无免疫原性、无毒无味、生物相容性好与易于降解等优点,所以壳聚糖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在食品、环保、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十分活跃,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溶于酸性溶液形成直链聚阳离子,成膜性好,可附于角蛋白与类脂质上,有一定的水分调节功能。配入化妆品中具有保湿、抑菌作用,又不引起任何的过敏刺激反应[3,4],是良好的护肤品原料之一。 2.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护肤原理 壳聚糖来源于生物体结构物质,与人体细胞有很强的亲和性,可被体内的酶分解而吸收,对人体无毒性和副作用[5,6]。另外,虽然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许多氢键,使其分子比较僵硬和缠结在一起,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然而,对壳聚糖结构上的羟基、活泼的氨基等基团进行化学改性后得到的衍生物,由于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等易溶于水的基团,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7],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纺丝性和成膜性。 此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细菌、霉菌生长的活性,是抗菌谱较广的天然抗菌物质,运用在护肤品上可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2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护肤品中的应用优势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优良的保湿增湿性能。壳聚糖本身具有成膜功能,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是一种强的吸湿剂与保湿剂,与传统的保湿增湿剂相比,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湿增湿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制备;壳聚糖应用 引语: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制备以及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水处理、分析化学、纺织工业、膜材料、液晶材料、医学材料方面的应用。 1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 1.1物理属性 纯甲壳素和纯壳聚糖都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或粉状固体,无味、无臭、无毒性,纯壳聚糖略带珍珠光泽。生物体中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6~2×106,经提取后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5~7×105,由甲壳素制取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则更低,约2×105~5×105。在制造过程中甲壳素与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用粘度高低的数值来表示。商品壳聚糖视其用途不同有三种不同的粘度,即高粘度产品为0.7~1Pa·s、中粘度产品为0.25~0.65Pa·s、低粘度产品<0.25Pa·s。制造纤维产品必须采用高粘度的甲壳素或壳聚糖。[2] 1.2化学性质 化学名:β-(1→4)-2-氨基-2-脱氧-D- 葡萄糖 分子式:(C6H11NO4)N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精)

文章编号:1004- 1656(201101-0001-08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佳阳1,乐学义 1,2* (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2010-07-12;修回日期:2010-10-10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项目(2009B010100001 联系人简介:乐学义(1961-,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 Email :lexyfu@https://www.360docs.net/doc/cb3372326.html, 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 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壳聚糖;改性;植物调节剂;农药;果蔬保鲜中图分类号:O636.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EN Jia-yang 1,LE Xue-yi 1,2*

(1.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ollege of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 2.Institute for Biomateri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Chitosan is a kind of reproducible and green polymer material with various excellent qualities and abundant sourc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aper was to deptict methods of chemical ,physical and enzymatic of chitosan to modify chitosan.Moreovr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 ,such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esticide ,fertilizer and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Key words :chitosan ;modificatio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grochemicals ;fresh-keepin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甲壳素(Chitin 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的外壳 中以及菌类、藻类低等植物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产量排列第二的多糖类物质[1] 。在温度为120?C 时,对甲壳素进行碱性水解1-3h 可制得壳聚糖[2]。一般把脱乙酰度>70%的甲壳素称为壳聚糖 [3] 。壳聚糖(Chitosan 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氨 基葡萄糖和可溶性甲壳素,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阳离子碱性多糖,其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8-壳聚糖,结构与纤维素相似,无毒害、无味、易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且有良好的吸附性、成膜性、吸湿性等

发酵法生产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发酵法生产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甲壳素(chitin)学名为聚(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几丁质、蟹壳素、明角壳蛋白、虫膜质、不溶性甲壳质、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与纤维素相似。甲壳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也是多糖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聚氨基葡萄糖。甲壳素因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等的甲壳而得名。它也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如真菌、藻类的细胞壁中[1]。 壳聚糖(Chitosan,简称CTS)学名为聚(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是甲壳素的主要衍生物,又称脱乙酰几丁质、聚甲壳糖、甲壳胺、聚氨基葡糖、可溶性甲壳素、粘性甲壳素等。甲壳素和壳聚糖是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甲壳素的溶解性能较差,只能溶于浓无机酸且同时发生降解,而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及一般有机溶剂,从而限制了甲壳素的应用。通过脱乙酰化反应,使甲壳素转变为壳聚糖。由于甲壳素分子结构的规整性受到破坏,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游离氨的存在,壳聚糖的溶解性能较甲壳素有了很大的改善,化学性质也较活泼,兼具有甲壳素的天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与易于降解等优点,所以壳聚糖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其应用范围比甲壳素大得多[2,3]。 目前壳聚糖的主要来源还是从虾蟹壳中用酸碱加工提取,其制备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提取过程需耗费大量的酸碱,腐蚀性强,劳动强度大;所排出的废液中的有机质很高,废液量很大,严重污染环境;用浓碱进行反应时,甲壳质的分子易降解,使分子量变小,黏度减少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由之,随着发酵技术的进步,用生物工程技术大规模生产甲壳素及壳聚糖将有可能成为大有前途的清洁生产方式。本文介绍了目前生产壳聚糖的几种发酵方法。 2生产壳聚糖的发酵方法 2.1从虾蟹壳中制备壳聚糖 目前提取壳聚糖和甲壳素主要是从虾蟹壳中用酸碱加工提取,但最近有人提出使用发酵方法从虾蟹壳中提取壳聚糖和甲壳素。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菌丝体发酵产生的蛋白酶消耗蛋白质,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酸消耗无机物,从而提取壳聚糖和甲壳素。 SiniT.K.,等[4]提出使用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蛋白酶和酸降解虾壳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物,其实验方法是将200g的虾壳切碎加入200mL含108CFU mL的芽孢杆菌在粗糖培养基中,密封发酵15d,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去除虾壳中84%的蛋白质和72%的无机物,待发酵完成后取出沉淀并清洗,再经过少量弱酸碱处理和脱乙酰,提取产物通过分析,其质量达到市场标准。 韩国的W.J.Jung,等[5]首次采用连续发酵法从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分别使用副干酪乳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进行两步发酵从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将新鲜的蟹壳2.5g放入50ml10%的葡萄糖溶液中,在恒温培养振荡器中利用副干酪乳杆菌在30条件下发酵5d,恒温培养振荡器的转速为180r min,第一步发酵结束以后,过滤沉淀物并用蒸馏水清洗,再用粘质沙雷氏菌在同样条件下发酵7d,在发酵结束后去除无机物和蛋白 质的量各达到94.3%和68.9%。2.2黑曲霉生产壳聚糖 黑曲霉是发酵工业中常用的真菌,我国有悠久的培养和使用的历史,黑曲霉又是含甲壳素最多的真菌,因此研究和开发由黑曲霉生产壳聚糖和甲壳素的技术,对促进我国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曹健和殷蔚申[6]用黑曲霉发酵生产壳聚糖,得率为9.72%,其培养基为含葡萄糖、玉米浆培养液,另加入Mg2+,得到的壳聚糖,结果为相对分子量为8.02104,水分为8.38%,灰分为9.24%。2.3米根霉生产壳聚糖 米根霉培养条件简单,是生产乳酸发酵产品的菌种。米根霉细胞壁含有天然壳聚糖,可以通过发酵法直接进行提取,不需经浓碱脱乙酰步骤,利用米根霉发酵生产化产生品的厂家可利用发酵后的菌丝体提取壳聚糖,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下持处理过程中菌丝体对环境的排放量。陈世年[7]选用米根霉作为菌种,在32下、220r min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