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

短文两篇——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课题:《短文两篇——蝉》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 (4)劫.难(5)追溯.(6)遗骸.

七年级语文: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上)

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 (一)课内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贝壳.()零.()落卑.()微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记下你的想法和做法。 6.请从课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文中的词、句: 你独特的感悟: (二)中考链接(★★) 7.(2006年衡阳市中考题)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8.(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可以努力增长它的宽度。在人生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2006常州市中考题)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不超过6字)。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选自《中国漫画》作者曹开翔) 【理解感悟】 一、语言品味 品味下面的句子的含义。 10.“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蝉》和《贝壳》,回答问题。 (甲)蝉 ①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②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③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④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⑤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18.短文两篇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 B、遗骸( ..hái)蟾蜍.(yú) C、两栖.(qī)深渊.(yuān) D、追溯.(suó)衍.(yǎn)射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3.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4.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段内容,在方框内写一句恰当的话。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 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 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 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 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短文两篇《孔子世家》原文与译文 长春版(通用)

《孔子世家》原文与译文 原文: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 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 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通过“就”“只”等虚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通过“就”“只”等虚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通过句子对比,揣摩作者的内心独白。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大屏幕展示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这就是蝉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通过了解它的生命历程,你觉得蝉的一生是怎样的呢?(短暂)在散文《蝉》中,一只小小的生命短暂的蝉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思的短文《蝉》。 二、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对蝉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烦人——宽恕)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三、感受“烦人”的蝉 1.(1)对比感受: A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 B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2)此时此刻,作者的内心独白是什么? 2.(1)对比感受: A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B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一个“就”字显示了作者发现鸣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是这样子时的一种惊讶,一种不以为然。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惊讶的情感。)(2)用虚词演绎此刻作者的内心独白? (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夏天!你也只能活这么一个夏天,你大声鸣叫能延长你的生命吗?……) 3.对比感受: A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B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欲扬先抑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 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朗读法、对比探究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目(2)chánchú()() (3)xié()带(4)潮xī() (5)领yù()(6)yǎn()射 (7)二氧化guī()(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 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 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 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 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 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 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 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 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

七年级上册18课《短文两篇》之《蝉》公开课教案

3 蝉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体会“欲扬先抑”“由物及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而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情导入: 请大家听一种声音。(播放“蝉”的叫声) 这是什么虫子的声音? “蝉” 你觉得这叫声是否悠扬悦耳? 出示蝉的图片。 这就是蝉。 它的形体虽小,声音也不美,有位作家却以《蝉》为题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蝉》。作者小思,本文卢玮銮,香港作家。(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思维导向: 读课文前,我想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你要通过读这篇文章,学习或者掌握一些什么呢? 词语,文章内容,主旨,写法,等等。 我们知道,长文章我们要善于把它读短,学会提炼和概括;而短文章呢,我们要善于把它读长,读出它的美。 三、合作学习,落实目标: (一)自读课文,识词语。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认为值得积累的好词。 2、看看老师找到了哪些词语。出示词语灯片。 3、指名带读词语,解释,及课文相关语句。个人领读词语及解释,全班齐读解释后面的文章中的例句。 (1)、零落:(花叶)枯萎而落下。 (2)、断续(duàn):时而中断,时而继续。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3)、收敛(liǎn):收拢,合拢。“透明的翅收敛了。” (4)、颤动(chàn):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身躯微微颤动。” (5)、聒聒(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6)、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请大家在书本上注好拼音。 (二)、听读课文,理结构。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文写蝉,写出了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听完后,请说说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用一个动词填空。 在黑板上板书(竖着写成三排)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练习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练习1新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 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 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 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 3.解词 卑微: 收敛: 宽恕: 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 《蝉》:。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 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简介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简介 导读: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

短文两篇《蝉》《贝壳》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育才实验学校“365”自主学习模式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2012-9-1编制人:官少萍 《短文两篇》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40分钟) 目标: 1、大声朗读《蝉》《贝壳》,标注自然段,注意朗读节奏,做到流畅、自然。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自主识记重点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背诵。(25分钟)检效:①小队子互检背诵情况②小组长以听写形式检查生字词(15分钟)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轻柔和流畅。2、了解先抑后扬和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程序、要求、时间 互动程序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方案、建议、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初触文本内容: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法: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 字形,弄清课文涉及的生字词。 2、标出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根 据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即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预时:10分钟 1、两人小对子: 相互检查自 研成果,用红笔 给对方评定等 级;对子间交流 自学时遇到的疑 难问题。 预时:2分钟 2、六人互助组: 组长主持互助组 内的互动,重点 交流内容—— 1、两篇短文分别 揭示了什么人生 哲理。 2、找寻两篇短文 的相同之处和不 同之处。 3、课后研讨与练 习题二。 预时:5分钟 3、展示分工: ①交流:组长组 织本组成员交 流,着力解决前 两个互动阶段未 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各 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 示任务,参照展 示方案,进行组 内展示预演并做 好展示的板书设 计。 预时:6分钟 展示单元一: 理清文本 建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细述文章 思路,并分析文章要表达的 人生哲理。 展示单元二: 对比异同 建议: 1、综合小组成员意见记录 成果,将其以表格形式板书 于黑板; 2、结合板书口述,手握教 鞭,面朝同学,姿态大方, 语速适中。 展示单元三: 精彩品析 建议: 1、品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中列出的三个语句。 2、表述时语速适中,声音 洪亮,内容要有逻辑(适当 使用关联词能使表述逻辑 性强),重点突出(重点部 分可提高音量,放慢语速 等),简明扼要。 预时:40分钟 我记生字词: 收敛.()聒聒 ..()() 宽恕.()卑.微()颤.动() 一丝不苟.() 拟小标题: 相同点: 不同点: 赏析语句: 语句: 赏析: 等级评定: 走进文本内容:深入文本分析理解 学法: 1、标出文中有哲理性的句子。 2、结合所标出的哲理性句子,分析《蝉》、《贝壳》两篇短文分别揭示了什么哲理。 预时:7分钟 品味文本内容: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学法: 1、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仔细再读《蝉》,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2、对比阅读两篇文章,从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预时:10分钟 当堂 反馈 (3分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学完此文的体会。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 一、基础题听写生字词。(3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1、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蝉》) 一、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或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导语。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甚至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了六年,多则十七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质疑: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这是扬。 3、探究质疑: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本来的生活历程就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5、探究质疑: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6、讨论: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学习的《蝉》这篇课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究思考)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贝壳》)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答案

导学案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总编号:NO.18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导语: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2、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也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本文选自《新疆域》。 二、自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骸.(h.á.i. ) 蟾蜍 ..(chán chú ) 褶.皱(z hě) 劫.(jié)难陨.(yǔn) 石

骨gé( 骼 ) z hě( 褶 ) 皱追sù( 溯 ) xi..é.( 携 )带遗h.á.i. (骸. ) 2、解释词语。 劫难:灾难。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二、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下列各题并写下要点,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并做好记录。)(一)研读第一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思考: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因为: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二)研读第二篇短文《被压扁的沙子》,思考: 3、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8短文两篇(练习1)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 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 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 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 3.解词 卑微: 收敛: 宽恕: 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 《蝉》:。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 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 3.短文两篇 (编者:林秀芬) 1.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4. 对比探究阅读; 5.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聒.聒()宽恕.()卑.微()零.落()断.续()一丝不苟.() 2.给下面多音字注音。 颤.动()贝壳.()旋转()间隔()寒颤()地壳()旋风()中间()3.给下面形近字注音。 宽恕.()脆.弱()收敛.() 发怒.()桅.杆()宝剑.() 4.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1)宽恕: (2)卑微: (3)收敛: (4)一丝不苟: (5)完结: (6)精致: (7)脆弱: 5. 这两篇短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6. 这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文章结构 短文两篇 蝉:(1)蝉声来得早,使人厌烦。(记叙) (2-5)病蝉虽小,却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记叙、议论) (6-7)感悟生命的顽强。(议论、抒情、描写)

贝壳:(1-2)点题,交代贝壳的特点及价值。(记叙) (3)通过对贝壳的描写,赞颂大自然的宽容、一丝不苟。(记叙、抒情) (4-6)感悟人生,要留下令人珍惜、惊叹的东西。(议论、抒情) 二.文章的主旨 《蝉》一文写蝉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从夏天聒聒的蝉写起,写蝉那么小的东西竟聒聒了一个夏天。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无论怎么样,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贝壳》一文,作者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的生命虽很短暂,可它却活得一丝不苟,与贝壳的生命比较起来,我们的生命更长,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 三、写作特色 1.先抑后扬,感情蕴含其中。作者在《蝉》一文中先是写了蝉鸣的“烦”,后文却写出了对蝉的生命意义的赞美,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让读者很容易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2. 文章短小精悍,结构合理。《蝉》一文虽短小,但作者在处理结构上很合理,由蝉鸣写到蝉的生命意义,让人一目了然。 3. 对比的运用。作者在《贝壳》一文中吧贝壳和我们人类作对比,希望我们都像贝壳那样,让生命更有价值。 4. 《贝壳》一文,语言朴实、简洁,反问句的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四.问题解读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明确:“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