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哮喘27例临床诊疗分析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低钠血症27例临床分析

辩证原 则及” 菌独 并治” 理论 , 以王清任 血府逐瘀汤 组方为基础研 制 的静 脉制剂 , 具有活血化瘀 、 扶正 固本 、 清热解毒 、 毒பைடு நூலகம்治等功效 。 菌 其作用 机制有 : ①调控炎症反应口, 血必净注射液能 显著抑制急性肺
损伤 大鼠肿瘤坏死 因子一 表达 ,对 急性 肺损伤具 有 良好的治疗作 用 。②抗氧化应激【 血必 净注射 液可有效 减少 中性粒细胞 在肺 内的 3 1 ,
编 辑肼 言
聚集 , 通过抑制氧 自由基的产生 。 增加其清 除 , 内毒 素所致 急性肺 对
小儿重症肺 炎并发低钠血症 2 7例 临床分析
孔 燕 丽
( 苏省 宜兴 市人 民 医院 儿 科 , 苏 江 江 宜兴 2 4 0 ) 1 2 0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小 儿 重 症 肺 炎 并发 低 钠 血 症 的病 因 、 临床 特 点及 其 治 疗 与 转 归 方 法 回顾 分 析 2 0 ~ 0 1年 收 治 小 儿 重 症 肺 炎 并发 低 钠 血 症 0721 2 7例 病 例 的 临 床 资 料 , 8例 患 儿 临床 尚 未 出现 低 钠 症 状 , 予积 极 治疗 原 发 病 外 。 余 1 除 给 其 9例 均 给 予 静 滴 盐 水或 14 .%碳 酸 氢钠 治 疗 结果 本
医学信息 2 1 年 7月第 2 卷第 2 Meia Ifr ai .u. 0 2 V 12 . o 2 02 5 期 dclnom t n J12 1. o. 5 N . o
界范 围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的首位感染性疾病 。重症肺炎最终会造 损 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通过减少 活性氧产生 , 从而减轻对肺组织
【1 1胡亚美 , 江载芳 , 主编. 棠实用儿科学[] 7 . : 民卫生 出版社. 褚福 M. 版 北京 人 第
临床医学概要—气管哮喘肺炎的判定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生
临床医学概要—气管哮喘肺炎的判定
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 IAR) 15~30分钟达到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asthmatic reaction,LAT) 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
·吸吸入入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200~~ 1000uμggBDBPDP或或相相当当剂剂量量)),,联联
合吸入长效β2激动剂
·吸吸入入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500~~1000μuggBBDDPP或或相相当当 剂量),合用缓释茶碱,或 ·吸吸入入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500~~100μuggBBDDPP或或相相当当 剂量),合用长效口服β2激动剂,或 ·吸吸入入大大剂剂量量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1000μuggBBDDPP或或相相 剂量),或 ·吸吸入入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500~~1000μuggBBDDPP或或相相当当
增加炎症细胞数量
细胞增殖
上皮损伤
增加细胞外基质
气道狭窄
气道高反应性 降低气道可逆性
症状
哮喘恶化/加重
临床医学概要—气管哮喘肺炎的判定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先兆症状:部分发作前有打喷嚏、咽喉部痒 流涕、咳嗽、胸闷等。
2.典型症状: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 胸闷或咳嗽
•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 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 咳嗽变应性哮临喘床医患学概者要—可气管哮无喘肺喘炎的息判定
临床医学概要—气管哮喘肺炎的判定
并发症
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慢支、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源性心 脏病
肺炎型哮喘21例临床分析

肺炎型哮喘2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B2受体激动剂治疗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肺炎型哮喘的规范化治疗。
方法对2004~2010年我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治疗的21例肺炎型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治疗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1例治疗当日咳嗽明显减轻,3 d双肺啰音消失15例(占71%),6~7 d双肺啰音消失6例(占29%);2~3周复查胸片均已正常;测峰流速者上升14~34%11例(占71%)(占52%);规范治疗3月,均未再有“支气管肺炎”发生。
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B2受体激动剂对于肺炎型哮喘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肺炎型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ICS);B2受体激动剂治疗(LABA)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儿童18其中2~3岁5例,3~6岁9例,7~12岁4例;成人3例;既往史:21例均有反复咳喘史;12例曾患过肺炎(患支气管肺炎2次以上者5例、1例4岁患儿以“支气管肺炎”反复住院11次);个人史:湿疹史18例(85%),药物过敏史5例(23%)、过敏性鼻炎16例(76%),食物过敏史6例(28%)。
家族史:Ⅰ级亲属有哮喘史6例(28%),有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等其他过敏性疾病14例(66%);Ⅱ级亲属有哮喘史3例(14%),否认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4例(19%)。
1.2 临床特点1.2.1 症状21例均有咳嗽,伴喘息者16例;本次就诊病程1周以内7例,1周~1月5例;21例均不伴有发热;伴流涕或喷嚏鼻塞19例;伴眼痒揉眼13例;体征双肺听诊:21例均可闻及水泡音。
1.2.2 实验室检查21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5.2~9.7、中性粒细胞6岁以下9例<50%;6岁及6岁以上3例<70%;21例CRP均<1 mg/L;4例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增高(5~13%);17例IgE增高(121-488IU/ml);5岁以上患者测峰流速11例,首次就诊为预计值60%以下3例(27%),60~80%5例(45%),80~86%3例(27%);胸部X线表现:双肺纹理增多伴斑点状阴影10例;双肺纹理增粗,肺门影增浓8例;左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著2例;双肺纹理增多,左下肺野见斑片模糊影1例。
医学毕业论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X X 大学毕业论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患者体征缓解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地对小儿正确诊断,并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治疗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小儿多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
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发达国家的小儿肺炎以病毒病原为主,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以细菌病原为主。
一般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所致者,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细菌性肺炎的60%以上。
支气管肺炎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多发,而且病死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该病一直是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疾病。
在我国,支气管肺炎占到儿童肺炎的93.5%之多,而且引发肺炎的原因较多,发病较快,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而言非常重要。
现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我院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探索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该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4个月-3岁,平均年龄1.3±0.6岁,病程为1-4天。
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多汗、咳嗽、气喘、痰鸣,伴有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重者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抽搐等。
清肺宁嗽液治疗肺炎咳嗽27例临床疗效观察

清肺宁嗽液治疗肺炎咳嗽27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赛兰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目的:探讨清肺宁嗽液治疗痰热蕴肺型肺炎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收治的54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清肺宁嗽液)27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RP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清肺宁嗽液用于治疗痰热蕴肺型肺炎咳嗽效果显著,CRP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王赛兰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中医内科,福建武夷山 3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清肺宁嗽液对痰热咳嗽患者CRP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2.清肺润燥止嗽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3.清肺愈嗽汤治疗感冒后咳嗽30例
4.清
肺润燥止嗽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5.清肺止嗽汤剂治疗肺热咳嗽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咳嗽变异型哮喘27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27例误诊分析
宋修军;戚萍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3(43)7
【摘要】@@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因其缺乏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又易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相混淆,故常造成误诊、漏诊.我院自1994~2001年收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36例,其中27例误诊.为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特总结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66)
【作者】宋修军;戚萍
【作者单位】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乳山,264500;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乳
山,26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分析 [J], 孙淑琴
2.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10例误诊分析 [J], 栾峰
3.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28例误诊分析 [J], 邵启国
4.咳嗽变异型哮喘40例误诊分析 [J], 刘苔;姚媛;王力军;马荣炜;李素娟
5.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八例误诊分析 [J], 韩雪梅;叶正蔚;李亚婷;张成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炎型哮喘38例临床分析

肺炎型哮喘3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38例肺炎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儿均表现为长时间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有明显喘息者32例(84.2%),肺部中小湿鸣音32例(84.2%),痰鸣及干鸣6例(15.8%),湿疹12例(31.6%),过敏性鼻炎18例(47.3%);家族I、Ⅱ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13例(34.2%);所有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吸入可使其缓解。
结论肺炎型哮喘为儿童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激素吸人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哮喘,肺炎型;诊断;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哮喘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典型的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疗常规已趋完善,但有关哮喘特殊类型——肺炎型哮喘尚无明确的诊疗常规,易导致误诊、治疗不规范而使病程迁延。
1999年12月至2006年2月我院共接诊肺炎型哮喘患儿38例,现就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6个月~1岁9例,~3岁24例,-6岁5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7个月。
既往史:湿诊12例(31.6%),过敏性鼻炎18例(47.4%);家族I、Ⅱ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13例(34.2%),其中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3例(7.9%)。
1.2临床特点1.2.1 症状。
患儿均表现为较长时间反复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呈发作性咳嗽,以晨起、入睡前、活动后加重;有明显喘息者32例(84.2%)。
除6例有低热外,无其他全身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均可;所有病例均长期或间歇使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1.2.2 体征。
两肺可闻及中、小湿哕音32例(84.2%),痰鸣及干哕音6例(15.8%),所有病例于午后哕音减少或消失。
1.2.3实验室检查。
血WBC(4.0~10.0)×109L-132例,(10.0~12.0)×109L-16例;胸部x线检查:两肺门影增重、肺纹理增粗2l例,呈间质性肺炎改变6例,两肺小斑片状影11例,伴有肺气肿3例;最大呼气流量(PEF)测定:>4岁的4例测定PEF值,<预计值80%而≥预计值60%者3例,<预计值60%者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型哮喘27例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农二师库尔勒医院
通讯作者:汤建萍
目的 探讨小儿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7例患儿
均行X线检查,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3~5 d。待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
显减少后,改用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1周后停用。结果 21例(占77.8%)
患儿5 d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6例(占22.2%)7~10 d内咳嗽基本控制。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非典型哮喘疗效确切。
标签: 小儿; 肺炎型哮喘; 临床分析
小儿哮喘治疗方案(GINA)通过不断的改进和更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
治疗渐渐规范,大部分典型哮喘的患儿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儿科临床,有部
分非典型哮喘呈肺炎而被误诊,在治疗中长期使用抗生素未达到理想效果,使病
程迁延。现对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3月~2010年3月治疗的肺炎型哮喘27例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小儿肺炎型哮喘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2
例;年龄7个月~12岁,其中6个月~3岁13例(占48.1%),4~6岁10例(占
37.0%),7~12岁4例(占14.8%)。病程1~3个月,全部病例均无典型哮喘发
作史。
1.2 临床特点 均表现为较长时间的反复发作性咳嗽,就诊前均长期持续或
间歇使用多种抗生素(用药≥4周);以阵发性频咳,晨起及活动后加重,中午和
下午后减轻或消失为主要表现,咯白色黏液样痰,伴有喘息11例,无发热表现;
无明显缺氧体征及感染征象,一般情况尚好。两肺听诊有中小水泡音及喘鸣音
14例(占51.9%),中小水泡音及干啰音11例(占40.7%),单纯水泡音2例(占
7.4%)。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13例(占48.1%)两肺中
内带见小点或小片状阴影;7例(占25.9%)两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影增浓;
4例(占14.8%)呈肺间质炎性改变;3例(占11.1%)轻度肺气肿。末梢血白
细胞总数及分类基本正常,结核菌素PPD试验、冷凝集试验、肺炎(衣)支原
体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CRP)、血沉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21例,总
IgE增高19例,两项均增高19例,婴儿期有毛细支气管炎者两者均增高17例,
既往有家庭过敏史者两者均增高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两者均增高8例。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每天静脉点滴甲基强的松龙1~2 mg/
(kg·次),每日1~2次,持续3~5 d,待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后,
改用口服泼尼松每天1~2 mg/(kg·d),并逐渐减量,1周后停用。
2 结果
经治疗后,21例(占77.8%)患儿5 d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6例(占22.3%)
7~10 d内咳嗽基本控制,肺部啰音消失。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由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及
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除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
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外,还存在气道黏液腺过度增生和分泌亢进,导致气道内分泌
物增多、滞留,引起支气管可逆性阻塞与肺不张。X线胸片可见肺浸润,抗生素
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糖皮质激素不仅抑制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还可通过对黏膜下腺体直接作用,减少黏液分泌,改善病情[1]。
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被误诊为支气管
肺炎或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故在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同时,更应首选糖皮质激素
[2]。本组病例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不尽相同而与肺炎相似,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
素,27例全部有效,其中21例治疗5 d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缓解期给予糖皮
质激素吸入预防治疗,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这也说明肺炎型哮喘其气道内病
变属非特异性炎症,而非一般感染性炎症。
俞善昌[3]从临床角度提出以下几条诊断参考依据:(1)持续反复发作性
咳嗽≥4周,清晨及夜间好发,运动后加重;(2)一般情况尚好,临床感染征象及
中毒症状;(3)肺部听到中小水泡音;(4)X线胸片呈肺炎样表现;(5)较长期
使用抗生素无效;(6)对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药有效;(7)有个人或家族过敏
病史。陈育智[4]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哮喘发作的诱因,某些患儿最初
症状为“感冒”,若发展到下呼吸道,引起的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或咳嗽时伴有喘息,
胸片表现为肺炎,给予抗生素和镇咳药物治疗,持续10 d以上无效,而使用抗
哮喘药物治疗后好转,则应考虑哮喘。国内诸多文献报道,约有30%的反复发作
性毛细支气管炎可发展为哮喘。可见具有特应性体质及过敏性家族史是肺炎型哮
喘的特点之一,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总IgE结果也提供了一些依据。故婴儿期
患有毛细支气管炎,这一特征性既往史在肺炎型哮喘诊断时应加以重视。另外,
还发现肺炎型哮喘以婴幼儿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占总病例70%)为多,除了自
身特应性体质及过敏性家族史外,是否还与支气管黏膜受到反复刺激导致哮喘免
疫机制触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上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哮
喘并不少见,由于对此类疾病认识的不足,且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诊断标准,易导
致误诊误治。尽管肺炎型哮喘急性发作时无典型哮喘发作时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和
哮鸣音,但对于一般晨起及活动后咳嗽加重出现咳喘或肺部啰音,中午或下午后
减轻或消失,症状体征在1 d内变化大且有规律性的病例,应引起儿科临床的足
够重视。因此,在临床中遇到一些较长时间咳嗽、症状及体征呈肺炎表现但无感
染中毒征象,抗生素治疗无效,尤其有家庭及个人过敏史和既往患毛细支气管炎
的年幼儿,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国内有学者认为有类似表现的患儿,应及时做嗜
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痰检找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过敏原试验、肺功能
测试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
参 考 文 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272.
[2] 庞华,王红霞,刘增.132例小儿肺炎型哮喘的误诊分析.医学理论与
实践,2003,16(9):1077-1078.
[3] 俞善昌.重提肺炎型哮喘的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4):
252-253.
[4] 陈育智.中国儿童哮喘防治近况.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