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和存储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存储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675.6-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NY/T 30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则NY/T 1631方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标准NY/T 1701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Y/T 2853沼气生产用原料收贮运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NY/T 3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秸秆储存场储存秸秆的场地,包括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和半露天堆场。
3.2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的秸秆储存场。
3.3乡级秸秆收储中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地磅、粉碎机、打捆机、叉车等设备设施,可实现周年秸秆粉碎、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的秸秆储存场。
3.4含杂率指秸秆中含有的如沙土、石子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
4总则4.1应根据拟收集秸秆数量、作物种类、收集面积、收集时间、秸秆特性、道路交通等情况,合理制定收储运方案。
4.2收储运方案包括收储量、种类、作业范围、主要设备、进度安排、人员安排、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等内容。
5秸秆收储运模式5.1分类。
秸秆收储运可以分为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和分散型收储运模式。
5.2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即由人工收集散秆或利用打捆机田间捡拾打捆收集后运往中心储料厂,直接或打捆储存,如图1中的模式A或B。
5.3分散型收储运模式,秸秆先由农户人工或机械收集后运输至收储站直接或打捆储存,再由秸秆经纪人定期运往中心料场加以利用,如图1中的模式C或D。
6秸秆收集6.1对农作物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应及时还田处理,剩余的秸秆应及时收集并运出田间。
DB42T 633.1-2023双季稻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早晚稻机械化直播

双季稻栽培技术规程第1部分:早晚稻机械化直播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双季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机械耕整、早稻直播和晚稻直播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双季稻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739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NY/T 1112 配方肥料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42/T 996 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DB42/T 1171.1 秸秆还田机械化第1部分:水稻秸秆作业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直播的种子应符合GB 4404.1规定的良种级标准。
生育期早稻直播选用生育期短、产量高、抗性好的早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10d以内;晚稻直播宜选用早稻品种翻秋种植。
5 田块选择宜选择恶性杂草基数低、保水性好、灌溉方便、平整度好的田块。
6 机械耕整早稻机械耕整早稻播种前精细耕地,可采用两耕两耙,要求耕深一致、土壤细碎,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
晚稻机械耕整早稻收获后采取浅旋少耕,及时抢播晚稻,要求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cm。
7 早稻直播种子处理7.1.1 晒种选种前晒种1d~2d。
7.1.2 选种采用风选、清水选或盐水选(盐水比重为1.06~1.12)方式选种,去除秕粒。
盐水选种后立即用清水淘洗,清除谷壳外盐份。
选用已经处理过的商品种可不进行风选或盐水选。
7.1.3 浸种催芽播种前晒种1d,药剂浸种10h,清洗后再浸种,常规稻浸种36h、杂交稻24h,破胸露白率达90%以上后置阴凉处晾干至内湿外干易散落状态。
拌好驱鸟剂,播种前用嗟虫嗪等拌种剂拌种。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4.17•【字号】•【施行日期】2020.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建成较为完备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预下达2020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部分政策任务清单的通知》(农办计财〔2019〕6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县及支持方式2020年选定宜城市、东宝区、京山市、长阳县、黄梅县、房县为重点县,开展整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另安排资金在16个县,兼顾扶贫与产业发展。
按照《湖北省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编制实施方案,用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领域和收储运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二、建设原则2020年各重点县要按照“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开展县域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比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一)农用优先、多元利用。
大力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优化农村用能结构。
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种植业和畜牧业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抓好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示范推广。
合理引导原料化综合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处理利用向多元循环的方向发展。
(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
优先支持秸秆资源量大、禁烧任务重和综合利用潜力大的区域。
通过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推广实用技术、总结典型模式、打造示范样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动面上工作,实现整体突破。
秸秆还田利用合同3篇

秸秆还田利用合同3篇篇1秸秆还田利用合同一、合同双方:甲方(农户)_________、乙方(秸秆处理公司)_________。
二、合同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日。
三、合同内容:1. 甲方同意将田间割下的秸秆交由乙方进行处理,乙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 甲方应在收割作物后及时通知乙方,准备好秸秆,以便乙方前来处理。
3. 乙方对收取的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等。
4. 乙方应按照国家环保相关政策处理秸秆,不得私自焚烧或乱倾倒。
5. 甲方支付给乙方的服务费用应按照双方约定进行支付,可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
6. 双方合作期限为____年,合同到期后如需继续合作,可协商签订新的合同。
7. 甲方保证提供的秸秆没有污染,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
8.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解决则诉诸法律解决。
四、合同生效: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以上为《秸秆还田利用合同》内容,双方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合同内容,共同维护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合作!篇2秸秆还田利用合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双方根据本合同的规定,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秸秆还田利用的合作协议。
第三条合同的签署日期即为本合同的生效日期。
第二章秸秆还田的约定第四条甲方保证拥有秸秆利用的合法权利,并承诺将秸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合理利用,不允许私自焚烧或随意丢弃。
第五条乙方同意使用甲方提供的秸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土地还田或作为动物饲料等合理利用方式。
第六条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秸秆还田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合法、规范的实施。
第三章秸秆还田的权利义务第七条甲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秸秆资源,并及时将秸秆送达指定地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5〕77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5〕7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南省2015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秸秆作为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燃料和食用菌基料的产业化利用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一批以秸秆为工业原料生产代木产品、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沼气和发电企业的兴起,推动了秸秆商品化和资源化,实现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了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实施蓝天工程的重要举措。
我省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利用总量较大。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秸秆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过剩,部分地区秸秆随意丢弃和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加重了大气环境污染,危害到人体健康。
加快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既是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治理大气雾霾、实施蓝天工程的有效措施。
(三)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秸秆来自于农田,是重要的农副产品,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资源。
湖北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

湖北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5.04.01•【字号】鄂农发〔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鄂农发〔2015〕9号各市、州、县(区)农业(畜牧兽医、农机、农村能源)局(委、办),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就做好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要求与目标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各地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规划,多策并举,常抓不懈。
要以《决定》出台为契机,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创新机制,突出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商品化有机肥还田和过腹还田,不断提高秸秆在能源(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方面的利用率,逐步构建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其他利用形式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实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2020年达到95%的目标。
二、重点抓好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我省以小麦、水稻、油菜秸秆为主,相比其它利用方式,实施秸秆机械化就地还田,是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铡草机、捡拾压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以供 参考。
式中:a ——坡耕地坡度。
植物篱根系胁迫水平宽度为:式中:D -一根系幅度(m )。
林带遮荫范围计算公式为:式中:L ——树木荫影长度(m );H ——平均树高(m );D ----- 林带荫影边缘距林带的距离(m );(3——林带走向;A ——太阳方位角;h ——太阳高度角。
16.2.4沟垄种植可应用于坡度小于20的坡耕地。
垄高宜取20cm 30cm 沟内或垄上种作物。
南方地区沟内不隔埴时,沟垄应与 等高线呈1%〜2%比降。
不同地区根据区域特点可选择以下耕作法:1水平沟可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坡耕地。
宜采用套二犁开沟起 垄播种,开沟深度宜取17c 叶30cn^垄高10cm 沟距宜取60cm,沟 间距可根据坡度和降雨条件适当调整,坡度陡、雨量大,间距宜小; 坡度缓、雨量小,区〈〈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间距宜大。
2垄作区田可适用于东北黑土区坡度1〜15°的坡耕地,最适宜坡度小于6的坡耕发。
区田土埴应从田块最高处开始修筑,土埴应低于垄台2cm^3cm,高度宜取14cm- 16cm 土埴间距宜为60cm 70cm 底宽宜为30c叶45cm,顶宽宜为10cm 20cm 3格网式垄作可适用于西南紫色土区坡耕地。
顺坡开厢,垂直起垄,形成封闭垄沟,厢宽1.8m〜2m 4畦状沟垄可适用于南方红壤区,坡地起垄沟,每隔5条〜6条沟垄留一田间小路,兼作排水道,形成坡面长畦;沿排水道每20m 30m作一横向畦埴,将长畦隔成短畦。
5蓄水聚肥改土耕作。
表土集中于沟、生土起垄,沟内种植农作物,沟中表土和松土层厚宜为30cn^ 40cm,生土垄高宜为10cm- 20cm16.2.4沟垄种植是在等高耕作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形成沟和垄,北方在沟内、南方在垄上种植农作物。
以此法进一步发展形成适应不同区域的耕作法。
1水平沟是播种时起垄应由牲畜或机械带犁完成,在地块下边空一犁宽地面不犁,从第二犁位置开始,顺等高线犁出第一条犁沟,向下翻土,形成第一道垄,畜力开沟深度小,机械开沟深度大,垄顶至沟底深约17c叶30cm,将种子、肥料撒在犁沟内;在此犁沟上部犁半犁深,虚土覆盖犁沟中的种子、肥料;再空一犁宽地面不犁,在其上部顺等高线犁出第二条犁沟,向下翻土,形成第二道垄沟相间,此后照此步骤依次进行。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第3期(总第411期)2024年3月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No.3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黄日剑(宾阳县古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530415)摘要为探究秸秆还田技术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秸秆还田实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调查发现,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从而有助于提升产量。
但若秸秆还田操作不当,可能会成为病虫害的潜在孳生地,进而增加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因此,提高秸秆还田效果的关键在于强化政策引导与财政激励、鼓励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农户教育与培训、建立长效机制与反馈系统。
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实际农业生产实践,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病虫害;土壤肥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3.063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and YieldHuang Rijian(Gula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Binyang County,Binyang530415,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technology on the occurrence and yield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improve soil structure,and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rice growth,thu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ing yield.However,if the straw is not properly returned to the field,it may become a potential breeding ground of diseases and pests,and then increase the risk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Therefore,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s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financial incentives,encourag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trengthen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feedback system.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pract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Key words:straw returning to field;rice;pests and diseases;soil fertility;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宾阳县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来抓[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条件和机械化水平差异很大以
及采用不同农艺耕作制度,加之秸秆还田技术适用的
作物种类多,因此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秸秆还田技术
内容。结合陕西省农业生产特点,将秸秆机械化还田
技术内容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一.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小麦、水稻、
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
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用犁(旋)
耕翻埋、整地后进行播种。
二. 根茬还田技术
主要适用于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一熟区,在作物收
获后,留有一定高度的作物根茬还田或采用秸秆粉碎
还田机将残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茬进行直接粉碎还田。
三. 整秆还田技术
作物摘穗后将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采用高柱
犁将直立的作物秸秆不经粉碎直接翻埋入土或用编压
覆盖机将秸秆编压覆盖在地表。
四. 技术内容与技术要求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
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
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
的耕作法。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
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
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其
主要作业是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
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五. 秸秆还田的优点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
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
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
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
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
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
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
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
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还田
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