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还是保胆取石?吴心强;张磊【摘要】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的主张,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切除胆囊还是保留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在全世界普遍开展.然而,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内镜微创保胆取石(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cholecystolithotomy,EMIC)运用胆道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达到去除结石并保留胆囊的目的,阻碍其进一步推广的问题在于该术式结石复发率偏高,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因此对于胆囊结石不应简单归类于"切"与"保",而是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本身的医疗条件决定处理方式.【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4页(P748-750,754)【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保胆取石;腹腔镜【作者】吴心强;张磊【作者单位】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510120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在西方发达国家为10%~15%;而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4.42%~8.20%,并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

1867年开展的胆囊造瘘取石术[3]因其极高的结石复发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1882年,德国的Langenbuch提出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开创了胆囊结石治疗的新时代。

1987年,世界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Mouret在法国完成,极大地推动了胆囊切除手术的发展。

短短几年内,LC就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

然而,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保留人体器官无疑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摘要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看似相对简单,然而引发问题和争议较多,不容轻视。

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相关共识指南精神和临床实际,归纳分析了治疗抉择时上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临床问题,并对“盲目保胆的问题”和“谨慎抉择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慎重对待胆囊良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多数胆囊良性疾病依靠腹部超声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其外科治疗手段亦相对简单。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胆囊良性疾病的相关诊治问题已逐步下沉至各级基层医院。

然而,在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诸多临床问题存在不规范或争议。

结合各国发表的相关共识和指南,笔者认为,目前在胆囊良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良性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抉择(一)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版)》(简称我国2011版共识)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采取保守治疗,可因结石继发其他病症造成严重后果。

对有症状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守治疗1年内14%的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5%的患者继发胆源性胰腺炎,5%的患者继发梗阻性黄疸;每10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每个月需急诊住院治疗的次数为2.5~23.0次。

胆囊切除术与保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年内约50%的患者因继发疾病而必须切除胆囊。

基于以上研究提供的证据,胆囊结石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应通过手术解除症状,并降低继发疾病的风险[1]。

欧洲《“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2016版)》[简称欧洲指南(2016)]指出,症状性胆囊结石应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即使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约一半的患者亦会复发,且继发急性胆囊炎、胆道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每年0.5%~3%,因此,建议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2]。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汇报人 XXXXX 汇报时间 XX 年XX 月202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01及不良影响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一般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率为30%,在高危患者中高达80%。

■ PONV多发生在手术后24h~48h,少数可持续至术后3~5天。

PONV可能导致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痛苦,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从而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

02PONV的危险因素患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患者因素女性、PONV和/或晕动病史、非吸烟、年龄小于50岁。

■儿童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岁及以上、POV/PONV /晕动病史、POV/PONV家族史、青春期后女性;■ 行斜视手术、腺扁桃体切除术或耳整形术,手术时间30分钟及以上、术中使用吸入麻醉药、抗胆碱能药;■ 术后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如氧化亚氮引起的PONV风险增加取决于持续时间。

■ 术后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和曲马多等也增加PONV的发生率。

■ 容量不足增加PONV发生率。

■ 丙泊酚TIVA、多模式镇痛及区域阻滞麻醉、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等可降低PONV发生率。

■ 加速康复策略提出,午夜后禁食可能会增加PONV风险。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大于3h)与PONV风险升高相关。

■ 腹腔镜手术、减重手术、妇科手术及胆囊切除术等手术类型的PONV发生率较高。

Apfel依据成人PONV的4种主要危险因素:女性、非吸烟、PONV和/或晕动病史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设计了简易的成人PONV风险度评分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 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和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D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 有恶心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D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专家共识ppt课件【32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专家共识ppt课件【32页】

对症治疗
主要药物: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中医中药
注释: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S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UDCA:熊去氧胆酸
共识推荐意见-疾病的治疗
熊去氧胆酸 10-15mg/kg/d (A1)
S-腺苷蛋氨酸
• 初始治疗: SAMe每日0.51.0g,肌肉或静注,两周
• 维持治疗: SAMe片,每日 1.0-2.0g, 半年?(B1)
未证实对CFALD有长期疗效的治疗方法(C2) 1/3的CFALD 患者可发生胆汁淤积 UDCA(20~30mg/kg/d)可改善其肝功能和组织学指标(C1) 日常生活严重受限或者终末期患者考虑肝移植治疗(B1)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
PFIC为少见的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期的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疾病
肝活组织检查未能确诊患者,有条件者可考虑基因检测(C1) 胆汁淤积早期,仅有胆汁淤积相关酶学指标(ALP和GGT)和胆汁酸升高,可不出现黄疸。
黄疸者需排除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和血液系统疾病(B1)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最有效治疗:治疗原发病
✓肝外胆淤积:手术或经内镜取结 石,手术切除肿瘤 ✓PBC和PSC:UDCA ✓药物、中毒与酒精性肝病:停用 肝毒物质 ✓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糖皮质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减肥
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共识解读
概述
总字数:18155个 推荐意见:25条 参考文献:60条
胆汁淤积定义
疾病定义
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 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
病情进展
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和时机的合理选择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和时机的合理选择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和时机的合理选择刘玉坤;董杰杰【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1【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时机;选择【作者】刘玉坤;董杰杰【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腔镜外科;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腔镜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急性胆囊炎(AC)是局限在胆囊的变质性炎症过程,病理类型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ACC)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临床上以前者为主,约占95%以上[1]。

主流观点认为,ACC原则上应争取择期胆囊切除;AAC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1]。

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成熟应用,AC手术方法和时机的选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胆囊全切与AC胆囊全切是治疗AC的彻底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研究表明,AC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有高达28.5%并发症率和25.9%再复发率[2-3],而早期LC治疗AC较择期OC的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要低得多[4]。

因此,AC原则上应争取择期手术治疗的传统观念值得重新思考。

1.1 OC与AC OC治疗AC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密切。

国外1项关于OC的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显示,术中胆管损伤率和术后病死率分别为0.2%和0.17%,其中23038例择期OC治疗A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1%和0.02%,而4512例急性期O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达20.0%和0.31%[5]。

此外,国内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与OC的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3759例择期OC治疗A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4%和0.08%,而445例急性期OC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达15.06%和1.12%[6]。

中国大陆地区胆道闭锁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大陆地区胆道闭锁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1.1筛查
B型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其它胆道 畸形。超声无法探测胆囊或胆囊较小可提示胆道闭锁,但其 敏感度仅有70%~8(J%。因此,超声检查为正常胆囊也不能 完全排除胆道闭锁。观察进奶前后胆囊的收缩情况或可提 供更进一步的参考,如进食后胆囊缩小率超过5()%,可认为 胆道闭锁的可能性小。进食前后胆囊的收缩率计算方法为: 分别在进食前、中、后半小时,测定胆囊长径和前后径,以其 最大长径和前后径乘积作为胆囊面积,测算胆囊收缩率。胆 囊收缩率=(最大胆囊面积一最小胆囊面积)/最大胆囊面


疾病等》““。胆道闭锁通常表现为中度的直接胆红素增高, 占总胆红素水平的soX~8()%[1“,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增高 和明显的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一…。 推荐意见2:对筛查异常或出生后2周(母乳喂养3周) 黄疸持续患儿需行血液的肝功能检查,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 素15%的患儿,需排除明确黄疸病因,并增加辅助检查(A 级)。
胆道闭锁的手术时机 既往有研究认为手术患儿年龄越大,术后退黄效果越
差。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手术年龄60~100 d的
Kasai术或肝管空肠吻合 胆道闭锁的诊断基本流程
图1
万方数34卷第9期Chin J
Pediatr Surg,September 2013,V01.34,No.9
70(1
中华4,JL#b科杂志2013年9月第34卷第9期Chin J
Pediatr Surg,September 2013,V01.34,No.9
・临床治疗指南・
中国大陆地区胆道闭锁诊断及治疗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新生)u#l-科学组
小儿肝胆外科学组
15%的患儿,需要排除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婴儿感染、溶血性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同执笔人)罗爱伦?俞伟锋?徐建国(共同执笔人/负责人)黄宇光?薛张纲目录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二、PONV的危险因素三、PONV评分四、PONV的发生机制五、抗呕吐药的分类六、防治PONV原则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 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

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

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PONV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 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2022年1月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对比 (x-±s)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常规组7576.42±13.2180.02±13.5046.12±10.3811.33±4.83干预组7529.80±10.1436.59±15.7422.94±7.24 4.17±2.02 t24.24418.13815.86211.844P0.0000.0000.0000.000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常规组7536(48.00)27(36.00)12(16.00)63(84.00)干预组7549(65.33)22(29.33)4(5.33)71(94.67)χ2 4.5880.758 4.478 4.478P0.0320.3840.0340.034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随访观察统计,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即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胆管粘连;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

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43)。

3 讨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囊内的胆汁发生滞留,从而造成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系列炎性反应。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变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诱发腹内粘连、水肿、穿孔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5],从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更加快速地进行临床治疗,保障和提高临床疗效是目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