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地质问题概述PPT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水库工程地质共39页文档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渗漏
水库渗漏估算原则 根据渗漏地段的水文地质结构、渗流特性和边界
条件,选择适宜的水文地质计算公式估算渗漏量。 存在多个透水层时,可分别估算渗漏量。
应根据水文地质测试成果,经统计分析后给定各 透水层(组、带)的渗透系数。要注意透水层 (组、带)的不均匀性,具有多个透水层或明显 渗透分带的透水层,难以单独估算渗漏量的,可 取各透水层(组、带)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用以估算渗漏量。
可研阶段水库渗漏地质勘察
对存在水库渗漏地段进行专门性勘察, 定量地评定渗漏量,为防渗措施的选择 和设计提供资料。 首先进行比例尺l/万~1/2千的地质测绘, 其次,应平行于水库渗漏方向布置勘探 剖面线。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测得渗透系数后, 应根据边界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估算渗 漏量,以便为防渗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各阶段水库区勘察的主要内容
规划阶段: 了解水库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了解可能威胁水库成立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
坡、泥石流、坍岸和浸没等的分布范围; 了解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含水层和
隔水层的分布范围,河谷和分水岭的地下水位, 并对水库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了解重要矿产和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
水库渗漏估算
(不同p(T1T2)H1 LH2
T2
H1T1 H2 T1
2
2
T1——下层透水层的厚度(m); T2——上层透水层的过水部分的平均 厚度(m)
Kcp
K1T1 T1
K2T2 T2
Kcp——两层岩土体的加权平均渗透系数( m/d )
围、隔、堵等措施解决水库渗漏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究竟选用什么防渗措施,
常常要结合工程区具体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2024版《工程地质》PPT课件

0102工程地质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的学科。
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预测和防治工程地质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义任务工程地质定义与任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程特性。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土木工程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水利工程关系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交通工程关系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与环境工程关系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0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包括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质结构和块状构造。
02沉积岩由风化产物、生物遗骸和火山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沉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03变质岩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和变质矿物。
残积土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
坡积土由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层理构造。
洪积土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冲积土由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较好的力学性质。
01020304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影响工程建设的荷载计算。
密度与重度描述岩石和土体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影响工程建设的排水设计和地基稳定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表示岩石和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影响工程建设的沉降计算和地基稳定性。
压缩性与变形性描述岩石和土体抵抗剪切和压缩破坏的能力,影响工程建设的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岩石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03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现象,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学-第十四章 水库的工程地质研究

一、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⑴ 震源浅,影响范围较小,但震中烈度却不一定小; ⑵ 震中一般在库区范围以内,即始终与水的作用有关; ⑶ 形成机理,是以岩石的弹脆性破裂为主,少见有粘滑
性破坏。 ⑷ 水库何时诱发地震,与库区地质体的背景及水库水位 升降密切相关。滞后时间短,滞后时间长等。
库水通过渗漏通道向库外邻谷或洼地的渗漏。它直接导致库 水量的损失,其大小关系着水库能否正常运行,滞洪作用。工程 地质的任务就是要查清可能的渗漏通道,并估算渗漏量。
二、水库渗漏通道的地质条件分析
㈠ 岩性条件
通道主要有两类:第四纪松 散沉积物,特别是河流冲积—洪 积层,常以古河道形式埋藏着, 并沟通库内外;基岩中存在有贯 通库内外的溶洞层、未胶结或胶 结不良的断裂破碎带、古风化壳、 多气孔构造的火山岩等,往往成 为渗漏的重要通道。
二、水库塌岸因素的分析
3、水文气象条件 库面波浪、库岸环流、库水位的变化、大气降雨以及浮冰作
用等,对塌岸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风浪冲蚀作用最为显著。风 浪的大小取决于风向、风速及吹程的长短。 3、其他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情况、自然地质现象等都与塌岸带的形 成和发展有关。观测发现,由于岩土充水饱和后抗剪强度降低和 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最易产生塌岸。
一、水库边岸的再造过程
再造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 步骤:
⑴ 水库岸壁的初期破坏:蓄水 初期,岩土受浸泡饱和以及波 浪的冲蚀,开始形成岸壁塌落。
⑵ 浪蚀龛及浅滩的形成:在库 岸较高地带,水位附近岩土受 波浪淘蚀,逐渐形成佛龛状地 形。波蚀物质堆积在波蚀龛下, 形成浅滩。
图13-9 水库边岸再造示意图
一、水库边岸的再造过程
第五节 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并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损失和危害,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据统计,96座(我国14)。
第三章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第三章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一般说来,小型水库主要有四大工程地质问题,分别是水库渗漏、库区浸没、库岸稳定、水库淤积或固体径流。
***水库地处低山区,库区第四系分布于河床,库岸为片麻岩边坡,因此浸没无从提及。
该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
3.1 水库淤积不严重
该水库控制流域范围内为山地地貌,抗风化较差的古老的**群混合岩出露广布,汛期携带大量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的砂砾石及挟带少量的黏土类矿物的黏土颗粒,加之水库上游***河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基本呈南北直线形走向,洪流爆发时基本未受地形的阻挡,几乎全部淤积于库盆。
但流域面积较小,且***河长仅2km余,据承包水库人员讲,今夏水位最高水位时坝前水深最深近18m(距兴利水位±2m),兴利水位时坝前水深26m。
因此,水库存在淤积,但不严重。
3.2 库岸相对稳定
水库西岸为稳定的坡度较缓的岩质边坡,东岸为2007年修建的村村通公路,有三处直立的因修该公路而人工开挖的混合岩岩质边坡,该岩老百姓谓之“竖石”,即竖向结构面发育(图1)。
因此,存在潜在崩塌的可能。
但坡高小于10m,总长不足20m,相对近300余m的库岸所占的比例较小。
因此,库岸相对稳定。
A西岸 B 东岸潜在“崩塌”
图1 库岸
3.3 水库轻微渗漏
库周混合岩节理裂隙甚发育,虽然库内水底节理裂隙肉眼清晰可辨,但水库东西两侧为浑厚的山体,勘察期间山泉补给库水,谓之“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同时库盆淤积的少量的黏土颗粒填充节理裂隙,大大减少了水库的渗漏渠道。
因此,水库轻微渗漏。
但大坝存在渗漏,属“坝体坝基渗漏范畴”,详见第四章与第五章。
6。
工程地质学ppt(3)

• 了解勘探等各种勘察等级和阶段划分,
熟悉方法
• 能够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及阶段划分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 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目的
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 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三、勘探和取样 为了查明地下岩土的性质、分布及地下水等条件,勘察工作 中常需进行勘探并取样进行试验工作。勘探包括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和坑探。勘察工作中具体勘探手段的选择应符合勘察目的、 要求及岩土层的特点,力求以合理的工作量达到应有的技术效 果。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间接勘探方法,它是利用特定仪器探测 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放射性和密度等)的地质 体,通过这些物性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以了解地下深 处地质体的状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利用物探可以探查工程 地质条件,测定岩土体的物理和动力特性指标。这种方法轻便、 快速、比较经济,在测绘中用物探配合解决覆盖层厚度、基岩 风化层厚度及基岩起伏变化等,效果特别显著。 物探可为钻探和坑探布置提供有效指导,减少钻探和坑探工 作的盲目性。但物探对物理特性相近似的地质体,其灵敏度较 差,常难以作出单一结论,所以物探应以测绘为指导,并用钻 探和坑探加以验证。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工程规模较大或较重要、场地地质条件以及 岩土体分布和性状较复杂者,所投入的勘察工作量 就应较大。反之则应较小。 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 1) 工程重要性等级 2) 场地复杂程度 3) 地基的复杂程度 三项因素决定的。 首先应分别对三项因素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 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划分。
水库3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3.1 库区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勘察场区位于xxx郑家堡支流上,属中~低山区,附近最高山峰为三块石,海拔1131米。
该河两侧为陡峭山峰,河道狭窄。
地势为东高西低,勘察场区流域南低北高,河水流入xxx。
坝址处河床高程316.79米左右,河谷宽约130~140米,两侧山峰海拔高程均在500米以上,坝址区(含库区)河谷呈“U”字型。
3.1.2 地层岩性库区(含坝址区)岩性均一,为晚白垩世侵入岩——三块石花岗岩(γ53(2)1c)):为第一期花岗岩内部带,岩性为中粗粒花岗岩。
岩性特征: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
区域上在花岗岩体边缘郑家堡子一带发育有北西走向的花岗斑岩脉。
在库区东岸山脊上有北西走向花岗斑岩形成的陡崖。
在坝址上游30米处,河床底部发育两条花岗斑岩脉,宽13~15米,走向105°,北东倾向,倾角45°。
冲积层主要分布在河床及漫滩上,岩性为砂、砾、卵石,粒径:5~12cm为主,最大可达2m,分选差,亚圆形,母岩为弱风化的火山岩类,层厚1.7~4.8米。
3.1.3地质构造库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内的3.1.4水文地质库区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底部基岩为隔水底板。
库区地下水类型为Cc aⅡ型(注:按阿列金分类),对各种砼均无侵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2库区工程地质评价3.2.1库区渗漏在1:20万地质图上(注:营盘幅),库区及其周围为晚白垩世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没有发现可溶性岩体,又无单薄分水岭,也没有较大断层,整个库区不存在渗漏问题。
3.2.2库区稳定性踏勘结果表明:整个库岸周围岩性比较单一,不具有软弱结构面和断层,节理也均未发现构成崩塌、滑坡的组合机制。
库区周围基岩山区,残积层较薄,植被茂盛,覆盖率极高,水土保持良好,流砂等固体径流来源极少,不会形成泥石流。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21页)PPT

1
第八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概述 8.1 工程地质测绘 8.2 工程地质勘探 8.3 工程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8.4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
思考与作业 2
概述
在水利水电工程兴建之前,都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其目的是查明水库和水工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 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 运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与施工方法有关的地质技术试验 灌浆试验15
8.3 工程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长期观测的内容:
地下水动态观测 区域构造稳定性观测 边坡(滑坡)变形监测 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监测 坝基(坝肩)岩体位移和应和监测 水库渗漏监测 地形变监测 地震监测
16
8.4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
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不同勘察设计阶段的报告:
9
勘探工作主要探明以下问题:
1)揭露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如覆盖层的性质和厚度,岩 体性质及风化带的特征,软弱夹层及可溶性岩层的特性、分 布等。
2)查明地质构造,如岩层产状变化、构造形态、断层性质、 破碎带的特征、裂隙密集带的分布及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等。
3)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埋藏条件、含水层特征、库坝区 的渗漏途径、岩溶的分布发育规律、滑坡体的位置及性质等。
4
3.初步设计勘察
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 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 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 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4.技施设计勘察
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 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 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形成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控的合力,促进协同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前景展望
国际交流
加强与国际水利工程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地 质灾害防控水平。
合作前景
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控技术走向世界,为全球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贡 献。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水 利工程地质环境,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环境背景
地质环境背景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等,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 响。
诱发条件
各种诱发条件如水库蓄水、河道冲刷、水位变化 等,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03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制定水利工程地质灾害 防治政策
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
推动科研机构进行地质 灾害研究
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和支持
地方政策与法规制定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制 定地方政策
加强地方企业的管理和监 督
制定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 治实施方案
组织地方力量参与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
企业社会责任与参与度提升
02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降雨
长时间的强降雨会导致土 壤水分增加,降低土壤强 度,可能导致滑坡、泥石 流等灾害。
地震
地震是导致水利工程地质 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地 震波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可 能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 上升,对水利工程造成威 胁。
分类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 、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建库前的地下水分水岭低于水库水位,则蓄水 后将会向邻谷渗漏,如图(b)所示。
➢C.建库前地下水就从库区河谷流向邻谷,蓄水后 水头更大,渗漏更严重,如图(c)所示。
➢D.建库前邻谷河水经地下流向库区河谷,邻谷水位 低于建库后的库水位,建库后库水将向邻谷渗漏如 图(d)所示。
➢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水库能否发生渗漏的重 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库岸有无地下水分水岭,以 及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对水库的渗漏具有决定 性的意义。而地下水的某些特征,则可以用来直 接判断库区渗漏问题。
➢根据地下水分水岭脊线的高程与水库正常高水 位的关系,可判断水库是否有向邻谷渗漏的可能。 此时有四种情况:
➢当建坝前库区有承压水露头时,只要泉水口高 程超过水库正常高水位且其内部通道没有与低处 泉水串通,则库水就不会沿该承压含水层漏走。 若泉水口高程低于库水位,库水能否沿承压含水 层漏走,则应根据承压水含水层的补给区和排泄 区的具体情况确定。
(6)岩溶库区渗漏分析
岩溶地区水库漏水问题的分析,关键是:
A.查清该区地形、地层、岩性、构造和水文地 质等情况;
➢在第四纪的松散沉积层中,对水库渗漏有 重大意义的是未经胶结的砂砾(卵)石层,这 些砂砾石、砾石、卵石层空隙大、透水性强, 如果库区存在这些强透水层并沟通库区内外, 就可以成为水库渗漏的通道。
某水漏有密切关系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断 层破碎带或断层交汇带、裂隙密集带、背斜及向 斜构造、岩层产状等。
绕坝渗漏示意图
1.松散岩层的坝区渗漏条件
在松散岩层地区建坝,渗漏主要是通过 透水性强的砂砾石层发生的。砂砾石层有的 是现代河床沉积,有的是位于阶地之上,也 有的是古河道沉积。古河道砂砾石沉积可以 是埋藏在河岸一侧,也可以分布于阶地之上。 有时砂砾石层与不透水层成互层结构,对此, 应给予充分注意。一般在河谷狭窄、谷坡高 陡的坝区,砂砾石层仅分布于谷底,因此, 坝区渗漏主要发生在坝基。而在宽谷区当谷 坡上分布有多级阶地时,库水除沿坝基渗漏 外,还可能发生绕坝渗漏。
B.河水面附近有明显的溶洞层时,回水后库水将沿
溶洞倒灌。若该溶洞底板的高程比库水位高,则不
会成为库水直接外漏的通道。此时,若溶洞在库水 位高程以内,但最近邻谷(或邻谷的溶洞系统)间岩
体很厚,岩溶不发育,透水性不大,则虽发生库水 倒灌,但可能不会形成渗漏;若溶洞与邻谷(或邻谷 的溶洞系统)间的岩体很薄,透水性很强,则可能形
➢有时,地下水分水岭虽略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 但由于蓄水后库水的顶托作用,地下水分水岭最后 可能略高于库水位,库水不致外漏。在分水岭很宽 厚、岩土体的透水性较小时,库水更不会外漏。
地下水分水岭与渗漏的关系
➢对于承压水(或建库后可能出现的承压水)。只要 透水层穿过了分水岭,而其两端分别在库区和邻 谷(或低洼地)出露,且其出露高程均低于水库正 常高水位,则库水就能沿透水层以承压水形式流 向邻谷。
成大量渗漏。当然,若溶洞与邻谷的溶洞系统已经 在库水位高程以下串通,则必将产生大量渗漏。
C.岩溶形态是地下水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沿 岩体内各种结构面溶蚀而成的通道。
因此对穿越分水岭的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 不整合面、褶皱轴面等,应特别注意查清是否 已形成岩溶渗漏通道。
D.多层岩溶地层与非岩溶地层交互地带的渗漏 问题。在查清岩溶地层的透水性以后,可按一 般沉积岩地区隔水层和透水层互层的分析原则, 判断其漏水的可能性。
(2)岩性条件
➢强透水层可以导致水库渗漏,隔水层的存在则可 以起到防渗作用。
➢能够起防渗作用的是微弱透水或基本不透水的岩 层,如粘土类岩中的粘土岩、页岩和粘土质沉积层, 以及完整致密的各种坚硬岩层。如果库盆或水库周 围有隔水层存在,就能够起挡水作用,使库水不致 向库外渗漏。
(2)岩性条件
➢强透水层可以导致水库渗漏,隔水层的存在则可 以起到防渗作用。
②建库河谷是地下水补给区。此最为不利,易产 生大量渗漏。当河谷是该区地下水补给区时,往 往具有下述地形和水文地质特征,应特别注意库 水外漏的问题。
A.盲谷:河谷突然中断处往往是地表水转入地下 的人口位置,系水库蓄水后库水外漏的通道入口。
B.谷底落水洞:若谷底落水洞发育,修建水库, 落水洞是库水外漏的通道入口。
(1)地形地貌条件
水库渗漏与不同的地貌单元密切相关。 如果库岸山体单薄,又有邻谷存在且下切较深,库 水外渗的可能性就大。 若水库修建在基岩山区河谷急剧拐弯处,河湾之间 的山脊有的地方可能会很狭窄,这样的地形条件, 就有可能产生水库渗漏。 平原地区河谷一般切割较浅,库区与邻谷常相距很 远,库水若要穿过河间地块向邻谷渗漏,一般是不 容易的。但在河曲发育地段,河间地块比较单薄, 则属可能产生渗漏的地形。
(2)裂隙渗漏型。库水主要通过岩、土体内的裂隙进行渗 漏,包括可透水的各种原生裂隙、次生裂隙以及断层破 碎带的裂隙。裂隙型渗漏量的大小取决于断层性质、规 模、充填物及填胶程度及裂隙的张开度和密集程度等。
(3)溶洞渗漏型。喀斯特地区的水库,库水通过各种规模 的溶洞发生渗漏。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外,尚有孔隙—裂隙渗漏型和裂 隙—溶洞渗漏型等混合型渗漏。
➢能够起防渗作用的是微弱透水或基本不透水的岩 层,如粘土类岩中的粘土岩、页岩和粘土质沉积层, 以及完整致密的各种坚硬岩层。如果库盆或水库周 围有隔水层存在,就能够起挡水作用,使库水不致 向库外渗漏。
➢基岩一般比较坚硬致密,孔隙率小。库水 如果要通过基岩发生渗漏,主要取决于各种 裂隙和溶洞的存在情况,以及沉积岩的层面 充填情况。
3.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水库发生渗漏的条件主要有三个: 一是构成库盆的岩体是透水的,如果水库坐落在粘 土岩地区,或库盆被厚层粘土所覆盖,这种水库基 本上是不漏水的; 二是库外存在有比库水位低的排泄区; 三是库水位高于库岸的地下水位,库水才能向库外 渗漏。由此可见,水库渗漏的发生主要与岩性和地 质构造、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具备上述三个 条件的水库,就可能发生渗漏。
7.有的水库会诱发地震。
第一节 库坝区渗漏简介
库坝区渗漏是指库水沿岩石孔隙、裂隙、断层、溶洞 等向库盆以外或通过坝基(肩)向下游渗漏水量的现象。 水库的作用是蓄水兴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水库 蓄水期间及蓄水后会产生渗漏。对任何一座水库来说, 在未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严 重的渗漏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水库的效益。而坝 区的渗漏,在不少情况下往往导致坝基产生渗透变形, 威胁到大坝的安全。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都要求使水库的渗漏量小于该河 流段平水期流量的1%-3%。
库区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
1.库区渗漏的类型 (1)暂时性渗漏 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库水位逐渐抬高,因湿润、饱和 库水位以下岩土层的孔隙、裂隙和空洞,导致库水量 损失。但库水不漏出库外,因此,水量损失是暂时的。 (2)永久性渗漏 指水库蓄水后,库水通过库岸或库盆底部的岩土体中 的孔隙、裂隙、断层及溶隙、溶洞等渗漏通道,向库 外邻谷、低地或远处低洼排水区不断渗水。
1.渗透系数(k) 法国水力学家达西曾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地下水 层流的渗透速度(v)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写成公式 为:
v=kI 式中:v为渗透速度(m/d);I为水力坡度;k为渗 透系数。
在生产实践中,多采用抽水试验确定岩体的渗透系数k值:
2.单位吸水量(w)和透水率(q)
单位吸水量是在单位压力下每米试验段、每分钟压 入岩层中的水量,以L/(min·m·104Pa)表示。它是在 岩层中进行压水试验所测得的岩层渗透性指标。新 的压水试验的成果为岩层透水率(q,Lu),1 Lu(吕荣)单位为:在l MPa的压力下,每米试验 段的平均压人流量,以L/ min计,即:1 Lu等于 在1 MPa的压力下,每米试段压人的流量为1L/ min。试验要求试段长为5m左右,每个试段的试验 时间为10min。1Lu一般相当于单位吸水量w值为 0.01L/(min·m·104Pa)时的渗透量。
3.水库若存在严重“渗漏”,会影响水利枢纽正常 运行。
4.当水库受到冲刷和侵蚀时会引起“库岸再造”, 有些地段形成滑坡、崩塌和冲蚀。有古滑坡存在的条 件下会发生滑坡“复活”。
5 .水库淤积,库容体积减小.使农业、航运、渔业 条件恶化,自然环境条件受到影响。
6.泥炭层、垃圾场以及工厂污水废料排放到水库使 水库水质变坏,卫生条件变差,导致生活用水、灌溉 用水受到污染,引发一些疾病。
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一、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1.水库蓄水会使库内一些城区和居民点、古迹、文 物、工矿企业、铁路、公路和其他一些重要建筑物以 及大片农田、森林等受到“淹没”。
2.水库蓄水会使两岸地下水位抬高,使一些地区发 生“浸没”,甚至地上建筑物也受到危害,有些地区 甚至发生沼泽化、盐渍化,导致农作物无法种植、土 地荒芜、工矿企业排水困难。在低洼地区会引起土地 充水、沼泽化、盐渍化或地下水淹没。
C.谷底溶洞:谷底若有溶洞口是入水口,亦属大 型渗漏通道。
当河谷是地下水补给区时,必须查清外漏通道, 采取有效措施,否则水库漏水是很难避免的。
坝区渗漏条件分析
➢大坝建成后,坝上游水位抬高,在上、下游水位 差的作用下,库水可能通过坝基或坝肩岩层中的 孔隙、裂隙、破碎带向下游渗漏。前者称为坝基 渗漏,后者称为绕坝渗漏。 ➢坝区渗漏形式分为均匀渗漏和集中渗漏两种。前 者,如通过砂砾石层和基岩中较为均布的风化裂 隙的渗漏;后者,如通过较大的断裂破碎带和各 种岩溶通道的渗漏。
2.裂隙岩层坝区的渗漏条件 在裂隙岩层分布区,由于岩层中各种结构 面的透水能力的不同,以及河谷地貌和地 质构造的差异,使建坝所导致的渗漏在不 同地区或地段内有显著的不同。
河谷地貌与地质结构条件对坝区渗漏有显 著影响。
河谷平面形态与坝区渗漏的关系
四、岩层渗透性指标
表征岩层渗透性的指标有三个,即渗透系数(k)、单 位吸水量(w)和透水率(q)。这三个指标是评价坝、 库是否渗漏或估算渗漏量时的重要参数,也是地基 防渗处理设计的水文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