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压强

1.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分析:由于乙管的倾斜,判断甲乙两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再判断密度的大小,根据判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

解答:由于甲试管是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液体相同深度,所以V乙>V甲,甲、乙两相

同的试管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根据再根据,甲的密度大,甲乙两液面相同,深度相同,甲的压强大。

故选:A。

【点睛】根据试管的倾斜判断甲乙的体积是本题的关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判断液体的密度,最后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压强的大小。

2.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它是利用温度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制成的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故A错误;

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故BC错误,D

故选D .

3.一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A .102Pa B .103Pa C .104Pa D .105Pa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 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p =

F S =

G S =2500N 0.05m

=104Pa.

4.下列有关物理应用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图:压路机用质量很大的碾子是为了减小压强

B .乙图: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是因为水深的地方受到水的压强大

C .丙图:用塑料吸管从敞口的饮料瓶子中吸到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D .丁图: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逐步潜入水中直至浸没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增大压力和减小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压强;(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利用大气压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4)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利用F gV ρ=浮水排 ,来分析受到的浮力情况。 【详解】

A.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在接触面积一定时,增大了对路面的压强,故A 错误;

B. 因为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水坝的下部受到的压强较大,为了水坝的安全,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故B 正确;

C. 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故C 正确;

D. 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利用F gV ρ=浮水排 可知,所受浮力变大,故D 正确;

5.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 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 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 使板A 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1/3, 在板A 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 .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 .A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 .A 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木板被拉出

3

L

距离的过程中,其仍然压在桌面上,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仍等于木板A 重力,则压力大小不变,但此时的接触面积变小,根据p =

F

S

得到,A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6.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 .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 .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 .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钉子陷入的越深,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大,钉陷入的越浅,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小,故A 正确;

BD .图中的受力面积大小相等,只是压力大小不同,所以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B 错误,D 正确;

C .本题是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所以是控制变量

法,故C 正确.

7.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中,这位扮相为孙悟空的京剧演员连续地展示了两个亮相动作,他对地面的压力及压强分别为F 甲、F 乙、p 甲、p 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p 甲=p 乙

B .F 甲=F 乙,p 甲>p 乙

C .F 甲<F 乙,p 甲>p 乙

D .F 甲>F 乙,p 甲>p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演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F 甲=F 乙,甲动作演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根据压强公式F

p S

=

得,p 甲>p 乙,故B 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长方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1和p 1,乙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2和p 2。已知甲、乙的密度相同、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F 1<F 2 , p 1<p 2

B .F 1>F 2 , p 1>p 2

C .F 1>F 2 , p 1=p 2

D .F 1<F 2 , p 1=p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柱体压强公式p gh ρ=和压力计算公式F pS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柱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甲、乙的密度和高度均相同,则甲、乙对桌面的压强也相同;再根据压力计算公式F pS =可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则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的,故选C 。

9.质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 和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A F 、B F ,压强分别为A p 、B p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F F = A B p p > B .A B F F > A B p p =

C .A B F F < A B p p =

D .A B F F = A B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于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它们对桌面的压力也相同,即A B F F =,但是实心长方体A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于B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即A B S S >,根据F

p S

=可知,A B p p <,故选D 。

1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刀切芒果

B .线切鸡蛋

C .用针绣花

D .厚纸片垫提手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C .都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提塑料袋时,用厚纸片垫在提手处,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11.连通器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过路涵洞

B.拦河大坝

C.下水管中“存水弯”

D.船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

A.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

C.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

D.船闸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12.如图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是760mm.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D.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答案】B

【解析】

,解答: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A. 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B. 管中进了空气,此时管内气体压强和水银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 mm.故B正确; C. 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C错误.D.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则玻璃管内外都与大气压相通,构成了连通器,则管内的水银液面将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故D错误.

点睛: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

13.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答案】B

【解析】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当用吸管吸饮料时,首先是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所以,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故B正确;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由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错误,故选B。

14.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其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用p表示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F浮表示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它们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圆柱体露出水面前,二是露出水面后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

【详解】

AB、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故而深度h与时间t成一次函数关系,由p=ρgh可得:圆柱体底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故而A正确,B错误;

CD、圆柱体露出水面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水gV排知道,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不变;在圆柱体刚露出水面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水gV排知道,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变小,所以,整个过程中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C、D错误,故选A。

15.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 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小

C.F、f不变,p变大 D.F变小,p、f变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

∵,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

∴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摩擦力f不变.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16.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因为S甲>S乙,由p=F/S可知,p甲p乙,故B错;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对于柱体而言,它们桌面的压强p=F/S=ρgh.无论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还是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对地面对的压只与密度和高度的乘积有关.因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ρ甲ga甲3=ρ乙ga乙3,由图可知a甲2> a乙2,则ρ甲ga甲<ρ乙ga乙,即p甲

考点:压力和压强

17.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答案】C

【解析】分析: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理与此相同即是正确答案;

解答: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C符合题意;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18.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长方体长分别为a 和b ,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a b ρρ=甲乙

B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33

::a b ρρ=甲乙

C .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则::m m a b =甲乙

D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33

::m m a b =甲乙

【答案】D

【解析】形状相同的两个长方体长分别为a 和b ,底面积之比为:V 甲:V 乙33a b =:;AB.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ρ甲:ρ乙m V =

甲:

33m

V V b a V ==乙甲乙

::,故AB 错误;CD. 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由ρm V

=得, 33

:ρρm m V V V V a b ===甲乙甲乙甲乙:::,故C 错,D 正确。

19.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斧子有很薄的刃

B .压路机轮子质量很大

C .运动员穿的冰鞋装有冰刀

D .螺帽下面一般都有垫片 【答案】D 【解析】

A 、斧子的刃很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 、压路机轮子质量大,是增大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对地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 、冰刀很锋利,冰面的受力面积大大减小,目的是增大压强,降低冰的熔点,与题意不符;

D 、螺帽下面一般都有垫片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D .

20.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p 甲、p 乙的关系是( )

A .△m 甲>△m 乙 p 甲>p 乙

B .△m 甲>△m 乙 p 甲<p 乙

C .△m 甲<△m 乙 p 甲>p 乙

D .△m 甲<△m 乙 p 甲<p 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柱体(含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F G mg Vg p gh S S S S

ρρ=

==== 由图可知原来的高度h 乙>h 甲 ,底面积S 乙>S 甲,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因为S 乙>S 甲,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则由V=Sh 可知,h 乙剩余<h

甲剩余

,又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由公式p gh ρ=可知ρ乙>ρ甲.因原来乙的体

积大于甲的体积,切去不同的厚度后剩余的体积相等,所以,切去部分的体积关系为V 乙

>V 甲切 由m V ρ=可知△m 甲<△m 乙.因为原来乙的高度大,密度大,由p gh ρ=,切去

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p 乙. A .△m 甲>△m 乙 p 甲>p 乙与分析不相符; B .△m 甲>△m 乙 p 甲<p 乙与分析不相符; C .△m 甲<△m 乙 p 甲>p 乙与分析不相符; D .△m 甲<△m 乙 p 甲<p 乙与分析相符.

21.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 .一样大

B .甲比乙大

C .乙比甲大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因为两容器的液面等高,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两种液体体积:V 甲

根据p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桌面受压力相等,因为F =G ,两个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两种液体重相同(质量相同)???????②,由①②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ρ甲>ρ乙;根据p =ρgh ,两容器等高,所以p 甲>p 乙;

点睛:由底面积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可知压力相同,又因为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可知容器里面两种液体重相同(质量相同);由题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可以得出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液体密度关系;又知道h 相同,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选择.

22.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甲乙

D .p F p F <<甲乙

甲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于瓶内液体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液体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 gh ρ=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所以p p <甲乙,故AC 错误;正放时瓶子上细下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大于液体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F F >甲乙。故B 正确,D 错误。

2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P 甲大于P 乙

B .P 甲等于P 乙

C .P 甲小于P 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对于均匀的柱体来说,对底面的压强也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来计算,当沿竖直方向切成两块时,两块都仍是均匀的柱体,密度相等,高度相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24.在室温下,吹鼓一个气球,把它放进真空罩中,抽走真空罩中的气体,发现气球变大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B.气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C.气球变大因为气球内的气压变大

D.抽气后,真空罩内气压大于气球内的气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A错误,B正确;

CD.抽走真空罩中的气体,玻璃罩内气体压强逐渐减小,小于气球内的气压,所以气球变大。故CD错误。

25.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答案】D

【解析】分析:(1)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2)分析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关系可判断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

(4)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只有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解答:A、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二者的原理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B 、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而高度变大,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此选项错误;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此选项错误;

D 、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故火箭飞行一段时间后燃料减少,质量减少,其惯性大小变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通过气球的升空现象,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还考查了机械能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6.如图所示,底面积均为100cm 2的薄壁容盤甲和乙(不计容器质量),里面分别装有质量均为2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液面相平。把一物块浸没在甲客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甲容器中水面上升5c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密度等于3×103kg/m 3

B .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甲容器中液体密度

C .乙容器对地面压强为3.5×103Pa

D .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由p=ρgh 知道,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是:

32110kg m 10N/kg 0.05m=5P 00a p g h ρ?=????=容器底/,

由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是:

=3=350Pa=1500Pa 0p p ???甲地面容器底,

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固体产生的,即

=

=1500Pa G p S

?物

甲地面, 所以,物体的重力是:

G 物=mg =1.5×103 Pa×100×10-4 m 2 =15N ,

因为甲容器上小下大,所以,物体实际的体积:

V <hS =0.05m×100×10-4 m 2 =5×10-4 m 3,

即物体的密度,

3343

=10N/kg 15g 310kg/m 510G V Vg m

m ρ-=>?=??物物物, 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由图知道,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

m

V

ρ=

,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液 <ρ水,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题意知道,乙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F=G=mg =2kg×10N/kg=20N ,

乙容器原来对地面压强是:

2

2kg 10N/kg Pa 100cm ==2000F G p S S ?=

=乙地面, 由于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所以,乙容器后来对地面压强是:

=1500P Pa a+2000Pa =3500p p p '=+?乙地面乙地面甲地面,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物体的重力是15N ,所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27.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同一细沙面上,已知乙的重力为10牛、边长为0.1米,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甲的

A .压强可能大于1000帕

B .压强一定小于1000帕

C .重力一定小于10牛

D .重力一定大于10牛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利用F

p S

=求出乙对沙面的压强,然后结合图示判断甲对沙面的压强与乙对沙面的压强的关系.

(2)首先根据图示判断甲乙对沙面的压强大小,然后根据F

p S

=

分析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的大小,再结合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判断甲的重力大小; 【详解】

AB、乙对沙面的压强

10

1000

0.10.1

F G N

p Pa

S S m m

====

?

乙乙

乙乙

,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

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所以,甲对沙面的压强一定小于1000Pa.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

而乙的底面积小于甲的底面积,根据

F

p

S

=可知,甲对沙面的压力可能小于乙,可能等于

乙,而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乙的重力为10N,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8.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为进一步验证以上两种解释,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开一个孔,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B.将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C.将两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D.将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开一个孔,再次重复实验,此时可以排除“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的说法,因为即使有气流进入下面的杯子,也会从此孔出来,所以再观察杯子情况,可判断解释一正确,故A可行;

B.将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复实验,也可以排除“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的说法,观察杯子情况,可验证解释一正确,故B可行;

C.将两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复实验,此时解释一、二都不会成立,故也不能验证哪种说法正确,故C不可行;

D.将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此时气流不会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即排除了第二种说法,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可验证说法一的正误,故D 可行;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牢记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规律,中考中也是常出现的题目类型,要能用此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9.底面积不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被置于水平桌面上,它们原先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若从这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A 、p B 的大小关系是

A .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B .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

C .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

D .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因而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容器A 和B 的底面积不同,S A >S B ,由P F

S

可知,因此对桌面的压强p A

V

知,ρ甲ρ<乙.A.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容器内剩余液体的质量相同,对桌面的压强pA

30.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端午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C

【解析】A. 端午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扩散现象,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故A 正确;

B. 夏天在河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水却很清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热时,水的温度升高的低,故B 正确;

C.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坡璃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所以感到暖和,故D正确;

故C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理解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实例,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本题中解释水和沙子的温度不同等。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经典练习(最新整理)

14.2《液体的压强》练习题(2)2010-10-9 一、探究题。 2、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 )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 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d )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 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3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 )、(b )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 )、(b )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 )所示.通过对图(a )、(c )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金属盒 软管 (a )(b )(c )(d )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

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 i.基础引入

: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 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 (1) 压强变化量(5)v 、n 取值范围 (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 七大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 (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 (3)固体压强: 切割叠放(h 、v 、m ) (2)液体压强: 抽倒加物(h 、m )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

压强变化分析压强的估值开放性试题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三个实心正方体 叠放 切割 水平切割 竖直切割 切去相同质量 切去相同高度 切去相同厚度 施压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杯中球 杯中木块 抽出 倒入 相同质量 相同深度 相同体积 p gh ρ = p gh ρ = p gh ρ = F p s = F p s = 'p p p =+? 原 'p p p =-? 原 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 压强可能是多少?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 ii.例题讲解 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的边 长为0.25米,B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Δ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p A′和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的取值范围。 ⑴ρA= A V A m = g A V A G= 千克 牛 米) ( 牛 / 8.9 3 25 .0 980 ? = 6.4×103千克/米3(3分) (ρB= B V B m= g B V B G=1.5625×103千克/米3) ⑵p B= B S B F= B S B G=980牛/(0.4米)2 = 6.125×103帕。(3分) ⑶∵⑴p A′=p B′ 图12 B A

液体压强练习题及答案

液体压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图6所以,静止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7中所有合理情形的就是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2、(2014永州8题2分)您听说过“木桶效应”不?它就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 A、木桶的轻重 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第2题图第3题图 3、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与a、b、c、d四个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水在a、b、c、d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p d。下列关系中正确的就是( ) [来源: ] A.p a=p d B.p b=p c

C.p a<p c D.p b>p c 4、如图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与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与压力F A、F B的关系就是( )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5、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就是( ) A、量杯 B、烧 杯 C、锥形瓶 D、量筒 6、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 A.p A=p B F A=F B B.p A=p B F A<F B C.p A<p B F A=F B D.p A>p B F A>F B

初中物理-压强典型例题

压强 (1)压力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面,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2)单位:如重力、摩擦力等其他力的国际单位一样,是牛顿. (3)压力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例如: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果要减小压强,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果

要增大压强,则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但从实际出发,压力大小往往是不可改变的,则减小压强应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应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1)计算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gh 式中为液体密度,单位用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米;p为液体压强,单位用帕. ⑴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由公式p=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h有关,跟液体重、体积、容器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

(完整)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2018年上海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含答案)

2018年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秦雷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本题3分)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其中盛水的高度也相同,则它们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与压力F之间的关系是( ) A. p A=p B=p C,F A=F B=F C B. p A>p B>p C,F A>F B>F C C. p A<p B<p C,F A<F B<F C D. p A=p B=p C,F A>F B>F C 2.(本题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丁<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丁<p丙 C.p甲>p乙>p丙>p丁 D.p丁<p甲<p乙=p丙 3.(本题3分)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4.(本题3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A . 只有①和③ B . 只有①和④ C . 只有②和③ D . 只有③和④ 5.(本题3分)【2016·重庆B 卷】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 A . 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 . 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 . 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 D . 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6.(本题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 的关系是( ) A .P P <甲乙,F F >甲乙 B . P P <甲乙,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 P P >甲乙,F F <甲乙 7.(本题3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装水的容器,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力F 将木块匀速压入水中直至刚好浸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液体压强练习题(及答案)

! 液体压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图6所以,静止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7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2、(2014永州8题2分)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 A. 木桶的轻重 > B. 木桶的直径大小 C. 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 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第2题图第3题图 3、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水深和a、b、c、d四个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水在a、b、c、d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p d。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来源: ] A.p a=p d B.p b=p c / C.p a<p c D.p b>p c 4、如图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5、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 A.量杯 B.烧 杯 C.锥形瓶 D.量筒 6、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初二下物理压强知识点归纳和经典题型

第九章压强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如果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这个高度是由当时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为76厘米左右.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两种. 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它在测量时,必须挂竖直,如果挂歪斜了,则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

金属盒气压计即无液气压计,如将其刻度盘上所标的大气压值折算成高度,则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14.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 (2)大气压的变化和天气有关,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大气压的特点 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课堂例题讲解 例1.如下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a)是两块迭放;(b)是单块砖平放;(c)是两块砖并排平放。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则()

上海市中考物理汇编-压强计算 (2)

压强计算 宝山:21.如图所示,高为1.3米,底面积分别为0.15米2和0.05米2的甲、乙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在下部用轻质细管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1米深的水. (1)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2)若将一体积为0.04米3的实心小球慢慢地放到甲容器中的水里(已知ρ球=1×103千克/米3),求:直到小球在水中不动为止,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F乙. 嘉定:22.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乙的底面积为10S,分别盛有1.8×10-3米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ρ酒=0.8×103千克/米3)求:(1)水的质量m水。 (2)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 (3)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选填“A”、“B”或“C”)。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ΔV或Δh。 图14

A 抽出ΔV体积的水和酒精 B 加入Δh高的水和酒精 C 抽出Δh高的水和酒精 闵行:25.质量为 0.2 千克、底面积为 0.01 米2 、容积为2×10-3 米 3 的薄壁容器内装入 0.15 米深的某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 11.76 牛。 (1)求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2)求该液体的密度、体积。 (3)若在容器内再放入一质量为 1.5 千克、体积为1.5×10-1 米3 的实心物块,且物块浸没。求物块静止 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 黄浦:21.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中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V1及水对甲底部的压力F1。 ②若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其内装有深为H、密度为ρ的液体;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S高h。现将乙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甲的液体中,此时液体对甲底部压强P恰等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P1。求乙的密度ρ1。

液体压强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液体的压强综合练习题 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液体由于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又由于液体是流动的,所以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3.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相平的 二、选择题 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a、b、c、d是水中的四点,其中压强最大的是( D ) A.a点B.b点C.c点D.d点 5.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盛有同种液体,其中对试管底部压强最大的是( C ) A.甲试管B.乙试管C两试管相等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满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 C ) A.左管中水面最高B.右管中水面最高 C.左右两管水面一样高D.中间容器水面最高 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不同的容器,当装入同质量的水后,底部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A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三、筒答题 8.城市最大的连通器是什么? 9.长江三峡的船闸是不是连通器?它有什么特点? 练习题2 一、填空题 1.拦河大坝修的总是上面薄、下面厚,这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上下表面保持水平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前、后、左、右四个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上下底面受到的压力差而产生的。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二、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杯,分别装有相等质蛰的盐水,水和酒精,甲装盐水,乙装水,丙装酒精,杯底所受到的压强是( D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4.如图所示,一个试管装一定量的水后,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放置,则底部所受到的压强( B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5.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玻璃管,下端用一个很轻的薄片盖住,浸人水中深度为h,若向管中倒水,在薄片刚好落下时,管中水的深度应为( C ) A.大于h时B.小于h时C.等于h时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6.正品紫砂壶的壶嘴口应( C ) A.高于壶口B.低于壶口C.和壶口相平D.不能确定 三、简答题 7.深海中的鱼上岸后,为什么没有活的? 深海中的压强大,鱼体内外压强相等。当鱼上岸时,鱼体内压强大于体外压强,所以不能生存 8.为什么潜水艇用的钢板要比一般轮船的钢板厚? 因为潜水艇下水深,受到海水的压强大。 提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乳牛自动喂水器.牛喝水时,右水槽中的水位下降,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左槽中的水位下降,致使浮子下降,进水口打开. 第1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2.圆柱形容器,截面积为1 dm2,将2kg的水倒入该容器中,容器底面所受到的压力为20 N,压强为2000 Pa.(g=10N/kg) 二、选择题 3.一试管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液体,当将倾斜的试管扶到竖直位置时,该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 )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以上均有可能 4.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熔化后,容器底所受到的压力和压强( C ) 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B.压力不变,压强减小

最新初中物理竞赛浮力压强经典题目大全

提高内容 一、 基本概念 1、 流体静压强:静止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p 设微小面积A ?上的总压力为P ?,则 平均静压强:A P p ??= 点静压强:A P p A ??=→?lim 0 即流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于该表面上的力。 单位:N/m 2 (Pa) 2、 总压力:作用于某一面上的总的静压力。P 单位:N (牛) 3、流体静压强单位: 国际单位:N/m 2=Pa 物理单位:dyn/cm 2 1N=105dyn ,1Pa=10 dyn/cm 2 工程单位:kgf/m 2 混合单位:1kgf/cm 2 = 1at (工程大气压) ≠ 1atm (标准大气压) 1 at=1 kgf/cm 2 =9.8×104Pa=10m 水柱 1atm =1.013×105Pa =10.3 m 水柱 二、 流体静压强特性 1、 静压强作用方向永远垂直并指向作用面——方向特性。 2、 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的静压强大小相等,而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即p 只是位置的函数 ——大小特性。(各向相等) 3、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p 由两部分组成,即液面压强p 0与该点到液面间单位面积上的液柱重量h γ。 推广:已知某点压强求任一点压强 h p p ?+=γ12 4、静止流体中,压强随深度呈线性变化 用几何图形表示受压面上压强随深度而变化的图,称为压强分布图。 大小: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方向:垂直并且指向作用面(特性一) 例题: ΔA ΔP

5、 同种连续静止流体中,深度相同的点压力相同。连通器: 三、测压计 1、分类:根据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的不同,分为液式、金属式、电测式。 2、液式测压计 原理:h p p γ+=0 (p 、p 0的标准必须一致,用表压) 方法:找等压面 (性质5:两种互不相混的静止流体的分界面必为等压面) 特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简单,常用于实验室中。 a. 液面计 b. 测压管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经典考题(教学类别)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题目的知识回顾 (1)当求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时 ——液体压强: 先求:p=ρgh;再求:F=ps。 (2)当求整个容器对桌面/地面的压力、压强时 ——固体压强: 先求:F=G;再求:p=F/s。 注:以上求法不需考虑装有液体容器的形状问题。 (3)当容器形状不规则时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力大小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底、竖直向上的液体深为高的柱体体积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液体压强题的一般类型 1、一般都是研究柱体容器装有不同液体。 柱体容器内液体的特点: (1)既可以使用公式p=ρgh也可以使用公式p=F/S。 (2)液体压强可以累加利用公式p=p上+p下 2、题目中出现的三个状态 (1)初态0 (2)变化过程:——变化量△ 向容器中加入或抽出一定量液体; 浸没或取出液体中金属球; (3)末态 :

3、涉及的公式 基础知识:例1 在桌面上有一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水,请根据已有的条件。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压强大小的比较:例2 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0、p乙0。已知:p甲0=p乙0、ρ甲<ρ乙 (1)只能改变甲或乙中的一个,使p甲<p乙,怎么实现? (2)同时改变甲、乙液体,使得p甲<p乙。 变式例2 两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0、p乙

。已知:p甲0=p乙0、ρ甲<ρ乙。同时改变甲、乙液体,使得p甲<p乙。 练习1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若要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可:() A.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高度的液体; B.向两容器内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 C.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 D.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练习2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练习3 内都装有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面积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中间位置上。若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铝球(已知ρ铜>ρ铝)分别放入两个量筒中沉底且浸没于水中后(水未溢出),两个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2015上海初三物理二模压强计算题汇总

压强计算 1.如图1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质量均为8千克,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体积为l×l0-3 米3 ,B 的边长为 0.2米。求: ① 物体A 的密度 ρA 。 ②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③ 现沿竖直方向分别将A 、B 切去相同厚度h ,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请比较叠放前后A 、B 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 A 、△P B 的大小关系,并写出推导过程。 2.如图2所示薄壁容器A 放在水平地面上,高0.5米,底面积为0.12米,内装有0.3米深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质量m 水; (2)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P 水; (3)若将体积为3810-?3米的正方体B 轻轻放入A 容 器中,此时:容器内水对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1P ?,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2P ?.请通过计算比 较1P ?和的2P ?大小关系及对应的正方体B 的密度. (本小题可直接写出答案,无需解题过程) 3.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 ,其密度为1.2×103千克/米3。求:(1)若物块A 的边长为0.2米时,物块A 的质量m A 及对地面的压强p A ; (2)若物块A 边长为2a ,现有实心正方体物块B 、C (它们的密度、边长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选择物块________(选填“B ”或“C ”),并将其放在物块A 上表面的中央时,可使其对物块A 的压强与物块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计算出该物块的密度值。 图 1 (图2) 图3

4.如图4所示,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① 若该正方体的体积为1×10-3 米3 ,求它的密度ρ和对地面的压强p 。 ② 若该正方体的边长为l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Δl 的部分甲,如图4(a )所示,然后将切去部分旋转90度后叠放在剩余部分乙的上表面的中央,如图4(b )、(c )、(d )所示。此时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请通过推导得出p 甲与p 乙的大小关系及Δl 的取值范围。 5.如图5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盛有足够多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若容器内水深为0.3米,求水的质量m 水。 ②求水面下0.1米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p 水。 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 、质量为m 的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 容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 水,求该正方体的质量m 。 (a ) (b ) (c ) (d ) 图4 图5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别为P A、P 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 P A<P B B.F A>F B P A=P B C.F A>F B P A>P B D.F A>F B P A<P B 2.如图(a)所示,在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 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 甲′、F 乙 ′、p 甲 ′、p 乙 ′,则() A.F 甲′>F 乙 ′,p 甲 ′>p 乙 ′B.F 甲 ′<F 乙 ′,p 甲 ′>p 乙 ′ C.F 甲′=F 乙 ′,p 甲 ′=p 乙 ′D.F 甲 ′=F 乙 ′,p 甲 ′>p 乙 ′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 甲<P 乙 B.P 甲 >P 乙 C.P 甲=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h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经典试题及答案

液体压强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 、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 压力的方向总就是竖直向下 C 、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 、 压力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 、 压力越大时,压强一定越大 B 、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小 C 、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大 D 、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3、 如图所示,物体重400牛,F =100牛,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厘米2,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压强分别就是( ) A 、 400牛,10帕 B 、 500牛,12、5帕 C 、 500牛,1、25×105帕 D 、 400牛,105帕 4、 一块砖长宽厚之比就是24:12:5,将它用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最大压强为p 1,最小压强为p 2,则p 1:p 2( ) A 、 24:5 B 、 2:1 C 、 12:5 D 、 无法判定 5、 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内装液体深度分别为h 1与h 2,且h h 12:=3:5,液体密度分别为 ρ和ρ12,且ρρ122=,那么,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之比就是( ) A 、 5:3 B 、 3:10 C 、 5:6 D 、 6:5 6、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当试管竖直放置时,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就是p 1,将试管倾斜放置时,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 2,则( ) A 、 p p 12> B 、 p p 12< C 、 p p 12= D 、 无法确定 7、 放于水平桌面上的上下等粗高度相同的A 、B 、C 三个物体,其底面积S S S A B C >>,密度 ρρρA B C ==,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

2017上海物理一模各区县压强计算汇编(含答案)

2017年压强计算题汇编 1.(2017奉贤21)如图13所示,一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求: (1)当容器内盛有1×10-3米3的酒精时,酒精的质量m 酒;(已知ρ酒=0.8×103千克/米3) (2)当容器内盛有0.1米深的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3)当容器中盛有质量、体积分别为m 、2V 的液体时,把一质量、体积分别为2m 、V 的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此液体中,设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容,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Δp 液,试计算Δp 容:Δp 液的值。 2.(2017嘉定22)如图14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面积为9S ,乙的底面积为10S ,分别盛有1.8×10-3米3体积的水和0.25米高的酒精。(ρ 酒 =0.8×103千克/米3)求: (1)水的质量m 水。 (2)若甲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求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甲。

图14 (3)若水和酒精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为了使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水和酒精的压力相 等,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选填“A ”、“B ”或“C ”)。并计算出抽出(或加入)的ΔV 或Δh 。 (1)m 水=ρ水V =1×103千 克/米3×1.8×10-3米3 = 1.8千克 3分 (2)F 甲=G 水+G 甲=(m 水 +m 甲)g =(1.8千克+0.2千克)×9.8牛/千克 =19.6牛 1分 p 甲=F 甲/S 甲 =19.6 牛/(1×10-2米2)=1.96×103帕 2分 (3)B ; 1分 p 水=p 酒 ρ水gh 水=ρ酒gh 酒 1×103千克/米3 h 水=0.8×103千克/米3 ×0.25米 h 水=0.2米 1分F 水’ =F 酒’ ρ水gh 水’ S 水=ρ酒gh 酒’ S 酒 ρ水g (h 水+△h )9S =ρ酒g (h 酒+△h )10S 1分 1×103千克/米3(0.2米+△h )×9=0.8×103千克/米3 (0.25米+△h )×10 △h =0.2米 1分 3.(2017黄浦21)如图11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若甲中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及水对甲底部的压力。 ②若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S ,其内装有深为H 、密度为的液体;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S 高h 。

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控制变量法研究。)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平方米(㎡)。1帕斯卡(Pa)=1牛顿/米2(N/㎡) 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减小压强。 该部分内容在陕西中考当中每年都会以选择题选项的形式出现,都为常见生活现象的分析,相对容易,只需识记理解即可。 3.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⑵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⑷压强公式:①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膜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膜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②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液体压强是重点内容,该部分常与浮力或其他章节内容结合考查,以计算大题或者实验题的形式出现,纵观13、14、15三年的陕西物理卷来看,13年是固体压强结合功率部分考查,14年和15年均是液体压强与密度、浮力结合考查。故而要求全面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特别计算题目要多做多练。 例题: 1.在缺水地区,需要时刻储备生活用水。图示为一种具有自动蓄水功能的长方形水池,A 是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方形塑料盒,与塑料盒连接的直杆可绕固定点O转动,当蓄水量达到2.4m3时,活塞B堵住进水管,注水结束,水位为H。(水的密度是1.0×103kg/cm3,g取10N/kg) (1)注水的过程中,随着水位上升,水对水池底部的压强逐渐________________。 (2)注水结束时,水池中水的质量是多少?此时塑料盒浸入水中的深度是10cm,塑料盒

压强经典习题含答案

压强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2、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 4: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 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F,P B.4F,P C.1/4F,P D.F,4p 4、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鱼缸,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5、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 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 水对瓶底 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 A. p A>p B ,F A>F B B. p A<p B , F A=F B C. p A=p B, F A<F B D. p A<p B ,F A >F B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装入 质量相等的水,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上海中考物理固体压强综合试题

固体压强变化练习 例题分析: 1、如图3所示,把质量为m 甲、m 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甲=2ρ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 0。若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四分之一高度,并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此时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甲、m 乙及P 乙、P 0的大小关系为() A .m 甲=4m 乙 P 乙=1/4P 0 B .m 甲=2m 乙 P 乙=1/2P 0 C .m 甲=1/2m 乙 P 乙=P 0 D .m 甲=1/4m 乙 P 乙=P 0 2、如图6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 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则甲物体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体的质量。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 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为。 3、甲、乙两块砖体积相同,长、宽、高之比是4∶2∶1,已知ρ甲<ρ乙,现将它们按图3所示方法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上面砖块对下面砖块的压强与下面砖块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的是() 4、如图1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 0.3米,A 的密度为3000千克/米3 ,B 的密度为2000千克/米3 . ①求正方体A 的质量;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正方体A 、B 在底部中间挖去厚度为0.1米,底面积为S 的相同柱形后,如图16乙所示, A 、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A P '和 B P '.则A P '、B P '(选填“能”或“不能”)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 综合练习: 1.如图(a )(b )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A 、只有(a )图发生变化 B 、只有(b )图发生变化 C 、图(a )(b )均会发生变化 D 、图(a )(b )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三块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A 、p 甲=p 乙=p 丙 B 、 p 甲

p 乙>p 丙 D 、以上都有可能 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 的大小关系为() A 、p 甲

m 乙。 图6 甲 乙 A . B . C . D . 图3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乙 甲 图12 A B A B (甲)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