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科生学术入门书

中文类

俄苏文学(刘亚丁推荐):

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

叶水夫主编《苏联文学史》

阿格洛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

普希金《诗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列?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索尔仁尼琴《癌病楼》

《古代汉语》B(郑春兰推荐):

(1)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2)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3)王力《詩詞格律》中華書局。

(4)王力《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

(5)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6)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7)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

(8)阮元《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9)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上海古籍出版社。

(10)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语言学概论》(郑春兰推荐):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3)[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4)[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

(5)[美]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6)[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7)Cook, Vivian James. Chomsky’ s Universal Grammar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 Oxford : BlackwellPub.

(8)Frawley, William. Linguistic semantics. Hillsdale, N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9)Halliday, M.A.K.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d. By Jonathan J. Webster.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Robins,R.H.普通语言学概论(Gener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文化》(郑春兰推荐):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3)冯天瑜《中国学术流变》华东师范大学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

(5)李泽厚《美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7)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大出版社

(8)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

(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

(10)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歌词学(陆正兰提供):

《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贝尔《艺术》,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维戈斯基《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李瑄提供):

明清文學要籍選讀

湯顯祖《牡丹亭》

洪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三國志通俗演義》

《水滸全傳》

《西遊記》

《金瓶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吳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紅樓夢》

中国古代文学(丁淑梅提供):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2、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3、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聯書店1994年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5、吴梅《中国戏曲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

6、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1990年

7、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8、钱仲联《清诗精华録》,齐鲁书社1978年

9、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三联书店2004年

文学理论(马睿提供):

1、中国经典:《诗经》、《论语》、《老子》、《史记》

2、[英]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

3、[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著,赵台安、赵振尧译《异端的权利》,三联书店。

4、 [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三联书店。

5、[法]艾黎·福尔著《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多卷本),吉林出版集团。

6、[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7、胡适著,潘光哲编《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法律出版社。

8、鲁迅作品

9、宗白华《美学散步》

10、乔纳森·卡勒著,李平译《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写作学(干天全提供):

《新编大学写作教程》第2版) 王锡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9出版

《写作学教程》(第3版) 段轩如、杨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出版

《写作学高级教程》(第4版) 周姬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8出版

《普通写作学教程》(第4版) 路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出版

《文学写作教程》陈果安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01出版

《写作概论》干天全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08出版

《当代应用文写作》干天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02出版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4出版

《影视文学写作教程》刘海波、黄望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9出版

《商务文书写作教程》(VCD附书) 闫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出版

文学理论(阎嘉提供):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2、[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4、[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7、袁可嘉等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4册8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8、[美]房龙《宽容》,迮卫、靳翠微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

9、[日]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丘仕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10、[奥地利]茨威格《异端的权利》,赵台安、赵振尧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

古代汉语(顾满林提供):

1、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8

3、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

4、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1987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

6、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增订本

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9、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

10、(清)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文化批评(王晓路提供):

Broton, Jerry.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文艺复兴简史》赵国新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赵一凡任晓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美)朱迪斯·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杨宁等译,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钱穆《国学概论》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石之瑜《社会科学知识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苏姗·伍德福德等《剑桥艺术史》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

(英)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文化人类学(李春霞提供):

《文化人类学》,哈维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是什么》,王铭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他者的眼光》,罗伯特·莱顿,华夏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关键词》,叶舒宪,彭兆荣,纳日碧力戈,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人类学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凌纯声、林耀华等著,民族出版社,2004年

《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华夏出版社, 2002年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凌诺斯基,华夏出版社, 2002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年《写文化》,克利福德等,商务印书馆,2006年

现代汉语(周仁平提供):

《现代汉语》(重排本),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2004年。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现代汉副词探索》,张谊生,学林出版社,2004年。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商务印书馆,1986年。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符号学(赵毅衡提供):

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台北:学生书局,1992,2001

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赵毅衡编《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菲迪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索振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

C.S.皮尔斯《皮尔斯文选》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此书有多种译本,一译《符号学美学》)

Cobley, Paul & Litza Jansz: Introducing Semiotics (originally entitled Semiotics for Beginners). Cambridge: Icon, [1997] 1999

N?0?2th, Winfried (ed.): Handbook of Semiotics,,Bloomington: Indina University Press, 1998

Tarasti, Eero, Existential Semiotics

叙述学(赵毅衡提供):

申丹, 王丽亚,《西方叙事学: 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

米克.巴尔,《叙述学》,谭君强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Booth, Wayne,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3 Bordwell, David,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

Zhao, Henry Y H, Uneasy Narrat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Meister, Jan Christoph (ed), The Living Handbook of Narratology, (Hamberg: Hamberg University Press, 2010), available on ENN (European Narratology Network)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1304822.html,/

佛教文化概論(张勇提供)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周叔迦《法苑谈丛》(一名《中国佛教漫说》);印顺《佛法概论》;杜继文:《佛教史》;印顺《印度之佛教》;蒋维乔《中国佛教史》;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尚会鹏《印度文化传统研究:比较文化的视野》;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華書局;陳渠珍《艽野塵夢》

古典文獻學(张勇提供)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張舜徽選編《中國古典文獻學論著輯要》;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王欣夫《文獻學講義》;洪湛侯《中國文獻學新編》;洪湛侯《中國文獻學要籍解題》;余嘉錫《古書通例》;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劉葉秋《類書簡說》;戚志芬《中國的類書、政書和叢書》

中国现代文学(周维东提供)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增订版),三联书店,2008年。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陈平原、夏晓虹:《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书店,1985年。

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新闻类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玉川提供):

1、《美国新闻史》,【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

2、《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

5、《西方现代思想史》,【美】斯特龙伯格,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6、《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1927年初版,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7、《世界电视产业市场概论》,陆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8、《美国报纸产业》,【美】皮卡德布罗迪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9、《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译林出版社,2009年

10、《普利策传》,【美】布里安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

《网络传播学》(张玉川提供)

1、《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2、《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英】冈特利特主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网络社会的崛起》,【美】曼纽尔·卡斯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6、《未来之路》,【美】盖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7、《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

8、《娱乐至死》,【美】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9、《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菲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美】迪克·赫伯迪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广告学(黄海荣提供):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的觉醒》

《设计还是不设计》

《负建筑》

《十宅论》

《道器之间》

《美从茶杯开始》

《中国图案大系》

《礼仪中的美术》

《美的历程》

《广告心理学》、《读者学》(张放提供):

1. 崔丽娟:《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刘华:《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张智勇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4. [美]罗伯特·斯滕伯格:《认知心理学》(第3版),杨炳钧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 [美]杰瑞·伯格:《人格心理学》(第7版),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6. [美]刘易斯·艾肯:《心理测量与评估》,张厚粲、黎坚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美]理查德·哈里斯:《媒介心理学》,相德宝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8. [美]查尔斯·拉森:《说服:接受与责任》(第10版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 [美]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邓羽、肖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10. [美] 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下),林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广告市场调查》、《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张放提供):

1. [美]洛厄里·希伦、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3版),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美]尼尔·萨尔金德:《爱上统计学》,史玲玲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薛薇编著:《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 黄合水:《品牌与广告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张红明:《品牌人格化——品牌价值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 07年版。

6. 井淼:《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研究——基于上海大学生的实证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靳一:《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 谭英:《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 王则柯:《博弈论平话》,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10.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新闻采访课》(操慧提供):

1、周克冰《中外经典采访个案解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

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4、高宁远、郭建斌、罗大眉《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1998年1月

5、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7、顾理平《隐性采访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

8、宋春阳、孟德东、张志攀《实用新闻写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9、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原理及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

10、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3月

11、沈苏儒《对外报道教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3月

12、(美)谢丽尔·吉布斯、汤姆·瓦霍沃,姚清江、刘肇熙译《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

13、(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

广播电视新闻学(蔡尚伟提供):

1、《电视专题》,蔡尚伟,清华大学出版社

2、《新闻界》,朱华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电视台长》,汐阳,花山文艺出版社

4、《广告部主任》,北极苍狼,作家出版社

5、《西行漫记》,斯诺,东方出版社

6、《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张之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美国新闻史》,埃默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中国新闻事业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李天道,四川文艺出版社

10、《记者生活三十年》,陶菊隐,中华书局

拓展书目

中文类

一、中国古代文学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世说新语》刘义庆著,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1977年版《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文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西厢记》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1997年版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儒林外史》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战国策选注》牛洪恩、邱少华等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汉魏六朝名赋诗译》王茂福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中华书局1983年修订版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繁星·春水》冰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沈从文名作欣赏》沈从文著,赵园编,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年版

《老舍代表作》老舍著,舒乙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赵树理作品新编》赵树理著,戴光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周作人散文》周作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北岛诗选》北岛著,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版

《废都》贾平凹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丁玲作品新编》丁玲著,王中忱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郭沫若作品新编》郭沫若著,蔡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建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朱寨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著,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鲁迅与胡适》孙郁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周作人传》钱理群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刘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杨义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刘俊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外国文学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西西弗的神话》(法)加缪著,杜小真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伪君子》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浮士德》歌德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静静的顿河》(苏联)肖洛霍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版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译,译林出版社1992年版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德伯家的苔丝》(美)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白鲸》(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译林出版社1997年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著,韩沪麟、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简爱》(英)夏绿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死魂灵》(俄)果戈理著,满涛、许庆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羊脂球》(法)莫泊桑著,郝运、王振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城堡·变形记》(奥)卡夫卡著,高年生、谢莹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前夜·父与子》(俄)屠格涅夫著,丽尼、巴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太阳照常升起》(美)海明威著,赵静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俄)高尔基著,高慧群、安东、顾生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著,高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五、文艺理论

周文柏《文艺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国华,《文学批评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丘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林文和,《文学鉴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凌晨先,《当代文学批评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白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8年版

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陆机《文赋》// 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骙《文则》//刘彦成《文则注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刘熙载《艺概·文概》//王气中《艺概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李昌远《中国公文发展简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刘壮《中国应用文源流研究》,北京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

四、语言学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

《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语言论》(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社会语言学》陈原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文化语言学》邢福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认知语言学概论》李福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第一版

新闻传播学类

(一)新闻传播学理论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方汉奇主编《世界新闻传播1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版

熊高《采访行为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英)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美)威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美)斯坎伦《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1999),张金玺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美)伍兹《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2001),李隽琼等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颜雄主编《百年新闻经典(1900-2000)》,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美)克拉克编,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斯坦利?巴兰:《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曹乐书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美)彼德斯《交流的无奈》,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加)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加)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保罗?利文森《软边缘》,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陈安全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胡翼青《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新闻职业道德教程》,陈桂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报纸的良知》,[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三)新闻史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著,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唐·休伊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四)新闻及传播理论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1985年版

《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转型中的新闻学》,李希光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报刊的四种理论》,[美]韦伯尔·施拉姆等著,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客观性原理》,彭家发著,[台]三民书局1994年版

《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原理及应用》,陈作平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新闻传播学》,黄旦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跨文化传通》,[美]萨瓦姆等著,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美]杰克·富勒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实用电视传播学》,吴信训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雷跃杰、辛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年版

《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网络记者》,李希光主编,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理解媒介》,[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

《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下一代媒体》,李希光、孙静惟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畸变的媒体》,李希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媒体操纵》,[英]约翰·克莱尔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五)新闻业务

《新闻报道学》王欣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采访学教程》,罗以澄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新闻角度与选择》,蒋钦辉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著,新华出版社版1988年中文版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尹德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

《西方采访与写作》,刘明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新闻写作方法论》,艾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张志安编著,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布隆代尔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中文版

《特写写作技巧》,[美]丹尼尔·威廉森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现场短新闻写作技巧》,刘文波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怎样写经济新闻》,彭朝丞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漫谈经济报道》,董玉琴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林永年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六)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技术

《电视的真相》,[英]古德温、惠内尔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广播电视新闻教程》,安德鲁·博伊德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电视新闻语言学》,黄匡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再版

《电视新闻实务》,傅俊卿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电视新闻》,叶子、刘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版

《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再版

《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特德·怀特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电视采访与写作》,赵淑萍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电视现场制作》,刘日宇、杨士颖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电视新闻摄影》,任金洲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电视画面语言》,朱羽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电视节目制作》,张印平著,暨南大学2004年再版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周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再版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傅正义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广播新闻业务》,吴缦、曹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再版

《中外纪录片比较》,张雅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朗读美学》,张颂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节目主持艺术探》,吴郁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版

(七)新闻评论写作与编辑

《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胡平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再版

《新闻标题学》,彭朝丞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新闻编辑学》,蔡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报纸编辑学》,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彭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集(第1、2卷)》,[美]沃尔特·李普曼詹姆斯·赖斯顿等著,展江主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八)媒体经营与管理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唐绪军,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媒介营销:理论·方法·案例》,包国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喻国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喻国明,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刘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媒介经营与产业化操作实务》,万力主编,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媒体竞争:法则与工具》,张立伟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世界五大媒介集团经营之道》,周鸿铎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九)媒介与社会

《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媒体与民主》,[英]约翰·基恩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美]米切尔·J·沃尔夫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潘知常、林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电视文化学》,陈默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电视、受众和文化研究》,[英]戴维·莫利著,新华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妖魔化与媒体轰炸》,李希光、何康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解密中国电视》,张锦力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

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文化人类学

《钟敬文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陈勤建《中国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日)关敬吾《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陈建宪、彭海斌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英)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陈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祁连休、程蔷《中国民间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张紫晨编《民俗学讲演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亚细亚民俗研究》学苑出版社(论文集刊)

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江绍原《江绍原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黄石《黄石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美)J?H?布鲁范德:《美国民俗学》,李扬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勤建《当代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姜彬主编《吴越民间信仰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田兆元《神话与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闻一多《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年版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田继周等《少数民族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德)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三联书店1963年版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年版(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分题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分题型) 现代部分 一、填空 (一)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作品的作者 1.《我之文学改良观》2 刘半农 2.《妖梦》林纾 3《美文》周作人 4.《赤都心史》瞿秋白 5.《梦珂》丁玲 6.《雨巷》戴望舒 7.《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8.《咀华集》刘西渭 9.《风雪夜归人》吴祖光 10.《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 11.《沉沦》郁达夫 12.《锻炼》茅盾 13.《逼上梁山》杨绍萱 14.《匪徒颂》郭沫若 15.《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 16.《在医院中》丁玲 17.《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18.《摩罗诗力说》鲁迅 (二)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形象出自哪位作者的何种作品 1.屠维岳茅盾《子夜》 2.刘振声田汉《名优之死》 3.方治国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4.孟祥英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5.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老通宝茅盾《春蚕》 7.赵子曰老舍《赵子曰》 8.爱姑鲁迅《离婚》 9.汪文宣巴金《寒夜》 10.花金子曹禺《原野》 11.夏瑜鲁迅《药》 12.赵惠明茅盾《腐蚀》 13.杜大心巴金《灭亡》 14.祁瑞宣老舍《四世同堂》 15.陈白露曹禺《日出》 16.俞实夫夏衍《法西斯细菌》 17.金素痕路翎《财主的女儿们》 18三仙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9萧涧秋柔石《二月》 20.金佩璋叶圣陶《倪焕之》 (三) 1.1917年,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夏季2号上,标志着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诞生。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体短篇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4 3.《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5 4.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初版于1920 年3月。 5.“三大主义”是由陈独秀在其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来的。2 6.《我之文学改良观》的作者是刘半农。3 7.胡适提出的“八事”包括不用典、不讲对仗、不模仿古人、不避俗词俗字、不作无病之呻吟、 须言之有物、须讲求文法、务去陈词滥调。(举出八事中的五事即可)3 8.“八事”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来的。 9.《女神之时代精神》系闻一多所作。3 10.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将中国历史概括为这二段话:“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1.谈及“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鲁迅认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2.吕纬甫出自小说《在酒楼上》。 13.鲁迅第一本杂文集是《热风》。 14.“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是鲁迅的至理名言。 1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憩园》、《寒夜》、《第四病室》。5 16.巴金晚年创作的散文集是《随想录》。 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18.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5 19.茅盾“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20.茅盾写于40年代的《腐蚀》的女主人公叫赵惠明。 21.屠维岳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人物。 22.老舍《四世同堂》分为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 23.面对腐败的黑暗和现实,常四爷发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一悲愤、心酸的呼号。 24.王利发出自《茶馆》。 25.《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中的作品。3 26.《月下雷锋影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诗集《我的一片天空》中的作品。 27.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28.“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选自诗歌《雪花的快乐》。 29.袁可嘉是“中国新诗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 30.“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穆旦、郑敏、陈敬容、袁可嘉。 31.“湖畔诗人”包括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32.九叶诗派包括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

四川大学文学概论2018年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艺学是只研究()的文学。 ( D ) A. 形体艺术 B. 造型艺术 C. 表演艺术 D. 语言艺术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B ) A. 抽象性 B. 评价性 C. 科学 D. 认识性 3. 提出两种尺度的论述来理解“美的规律”的是() ( D ) A. 鲁迅 B. 黑格尔 C. 沃伦 D. 马克思 4. 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本身的标志是() ( A ) A. 形象 B. 思想 C. 题材 D. 语言 5. ()是文学的基本性特征。 ( C ) A. 哲学性 B. 思想性 C. 情感性 D. 科学性

6. ()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累积的原始材料。 ( B ) A. 题材 B. 素材 C. 形象 D. 语言 7. ()是构成文学作品有机整体的重要手段。 ( A ) A. 结构 B. 思想 C. 题材 D. 语言 8. 主观虚拟性属于()的基本特征。 ( B ) A. 典型 B. 意象 C. 形象 D. 物象 9. ()是作品核心和纲领。 ( B ) A. 形象 B. 主题 C. 题材 D. 语言 10. 文学作品类型“四分法”是将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 ( D ) A. 杂文 B. 韵文 C. 报告 D. 散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艺学包括三大学科,即() ( ABC ) A. 文学理论 B. 文学批评 C. 文学史 D. 艺术理论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文学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三大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本专业需结合写作技能的训练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研讨。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史等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但就业面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汉语言 “汉语言”比“汉语言文学”少了“文学”二字,说明其研究重点不在“文学”,而在“语言”,其学习特点不是“浪漫”,而是“严谨”。 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

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实验语音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语言逻辑等等,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言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其主要课程研究方向是不一样的。汉语言所学习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都是研究语言文字规律的,而汉语言文学,它更多的是研究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汉语国际教育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及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的人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等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虽然设在中文系,但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达到专业水平,学生不仅要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应当对国外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拥有传授中国语言的资本。 学生毕业就业 1、可以报考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经继续深造可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比如孔子学院等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四川大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 一、文论 □转折期[四十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关系重组] [现代观念自民国传承而当代文学的转折是观念的转折] ·第一次文代会 1949.7 毛泽东主持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起点延安文艺顺其自然的产物 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把文学关起来革命思维战斗功能教育人民 延安文艺:文学工具论文学对于政治的工具性地位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变革和断裂文艺界斗争-文艺批评推崇自我判断、控制、审查的主体 左翼文学: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强调文学的工具性和阶级性 延安文学是当代文学的前身当代文学是延安文学的延续 ·批判武训传[1951年] 意在整合全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批判胡风文艺思想[1955年] 胡风:国统区文艺思想领袖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家主体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社会历史的批评方式强调典型性和阶级性 ·新写实主义 要求真实[写实主义核心]且正确[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革命需要] 内在矛盾作者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无法如实进入文本 ·人民文学 人民与敌人的概念强调人民性、政治性、阶级性 区别的人的文学(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独立平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作家遵守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化和阶级性 不同于现实主义对真实性和逼真性的要求被政治偷换了概念 □启蒙期 ·第四次文代会 1979.10邓小平主持其讲话虚化了政治正确强调人民、艺术 主题潜移默化不再是政治和工农兵 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学“放了出来”不可逆转的自由最后一次高强干预 ·周扬晚年的纠编失败 1983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马克思体系的核心是人为文艺注入人道主义失败 二、小说 □十七年文学 ·红色经典 《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 其目的在于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统一思想、打造政治合法性 其创作在意识形态上马哲为指导、强调阶级斗争和战斗性、充满战争思维 其问题→丧失独立性和真实性,单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文学异化关注阶级性和党性、忽视人性 →作家主体经验的缺失:当权者对“生活”合法性[工农群众]的界定所导致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考生姓名拟录取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备注 车宇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0.00370172.00 黄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8.39361169.14调剂录取 于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50384156.40 范圆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00375158.00 肖佳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6.65388151.40 张志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5.90363158.40 孙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80368152.00 邓睿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15367149.80 雷锶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3.75371146.60 马利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30367142.40 杜玉钊编辑出版学75.67371154.29调剂录取 姚乐乐编辑出版学75.20352160.00调剂录取 张雪峰编辑出版学75.07351159.86调剂录取 张永出版83.10405170.40 张双双出版82.30402168.40 张宇轩出版81.75390171.00 李苏雨出版81.20392168.00 王瑶出版81.15384171.00 张旭出版81.00394166.40 王曼琳出版80.10381168.00 李彤出版79.70391162.40 梁诗涵出版78.55380162.20 秦明天出版78.50383160.80 朱丹传播学80.28376170.71 付一梅传播学78.23378161.71 陈娅传播学76.95362163.00 朱世雄传播学76.59368159.14 白心如传播学76.42376155.29

川大中国文学习题

《中国文学》习题 ※先秦文学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 ※宋辽夏金文学 ※元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一编五经 1、从用韵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周易》爻辞中的诗歌因素。 2、分析《周易》爻辞对上古社会的认识价值。 3、何为“伪古文《尚书》”? 4、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5、比较分析《甘誓》与《汤誓》之异同。 6、何为《诗》之“六义”? 7、《国风》是否皆为民歌? 8、如何理解“《诗》无达诂”? 9、背诵《关雎》、《卷耳》、《桃夭》、《汉广》、《氓》、《溱洧》、《鹿鸣》。 10、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为大同”一段。 11、《春秋》对中国历史散文有何影响? 第二编 1、何为“《春秋》三传”? 2、分析《左传》的战争艺术描写。 3、阅读《左传》与《国语》相关部分,比较其文学风格。

4、分析《战国策》中“士”的形象。 5、清人于鬯《战国策注序》称《战国策》为“经学之终而史学之始”,你对此有何评价? 第三编 1、《老子》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何影响? 2、背诵《老子》第一章。 3、如何评价《论语》的文学价值? 4、你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5、你能否举出汉语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例子? 6、分析《孟子》的论辩术。 7、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 8、背诵《齐桓晋文之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未之有也”一段。 9、何理解《庄子》中的“寓言”? 10、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你对此如何评价? 11、背诵《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不亦悲乎”一段与《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七日而浑沌死”一段。 第四编楚辞 1、何为“楚辞”?它与《诗经》在体式上有何不同? 2、分析《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3、如何评价屈原作品的文化精神? 4、分析屈原在中国文学中的典范意义。 5、背诵《离骚》第一段和《山鬼》全诗。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914中国文学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资雍新秀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1304822.html,

资料说明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解析》与《四川大学中国文学模拟试题》作为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系列参考资料,编写初衷在于为广大考生搜集历年真题,提供较为准确的解析,分析命题规律,预测出题角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希望考研“过来人”为师弟师妹们的未来助一臂之力,如是我愿。 1.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概况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新闻学等14个博士点和新闻学、传播学等15个硕士点;有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点1个;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原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获文艺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还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文科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富有特色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群。其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历次参考书目变化相对较大,直至2011年才基本稳定。主要是将其他院校的教材换成自己编写的,或者二者并存。主要书目如下: 古代部分: 《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四卷本),刘黎明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两卷本),周裕锴、谢谦、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部分给出三套书共九本,可谓工程量浩大。应对任务大时间短最好的办法就是备考过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三套书重要程度不一,难易程度各异。基本策略即是以四卷本为主,以三卷本为辅,两卷本可以无视其存在。这三套教材内容基本一

2018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 分数线复试经验 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 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一)我院2017年各专业复试具体要求 1.复试差额比例

各专业复试差额比例保持在1:6至1:2之间,详情参见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安排表》。 2.单独划线 民俗学,在达到国家线基础上,民俗学专业课成绩不低于130,按照1:2的比例,以总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选拔进入复试。 3.笔试加试 2017我院进行笔试加试的专业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学。具体复试安排详见“复试的程序及时间、地点安排” 4.复试名单查询 具体的招生名额、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包括一志愿过线考生、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其他考生)可到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二)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考生入学考试的最终成绩。 1.一志愿过线考生(含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调剂考生的复试权重值 一志愿过线考生(含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最终成绩中初试成绩的权重 复试进行笔试加试的专业,考生初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其中复试面试、笔试成绩各占25%); 复试没有笔试加试的专业,考生初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40%。 调剂考生的复试成绩占最终成绩权重的100%(其中复试面试、笔试成绩各占50%)。 2.一志愿过线考生(含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调剂考生最终成绩的计算办法 一志愿过线考生(含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最终成绩的计算 进行笔试加试的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0.5+复试总分(换算成百分制)×0.5 没有笔试加试的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0.6+复试总分(换算成百分制)×0.4 调剂考生最终成绩的计算: 调剂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复试面试分(换算成百分制)×0.5 + 复试笔试分(换算成百分制)×0.5 (三)考生各复试项目的任一项得分(面试、笔试)如达不到60分(百分制)者,不予录取。 (四)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核 1.审验原则 重点检查考生的学历情况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是否与网上报名时填写的信息一致、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复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题,记不太准确,以下题目大致相似而已。 1,最早提出诗言志的作品(《尚书·尧典》 2,“艺术生产”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艺术创作活动提出的理论。 3,“移情”说强调审美活动要(主体移入)去进行审美体验和想象。 4,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讨论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和现实主义问题。 5,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与文学的阐释批评有关的理论。 6,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7,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主要有(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几条途径。 8,从“内容”与“形式”来考察文学构成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传统。 9,别林斯基提出的关于文学接受的著名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10,最早提出生态文学的学者(美国的密克尔) 11,托尔斯泰是(心理(情感)表现论)的代表之一。 12,“言义之辩”体现了在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13,文学作品中的“创作”突出了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4,镜子说是时期提出的 15,经典的本义, 16,人间词话 17,文学形象, 18,泰纳的三因素说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妙悟说 2,灵感说 3,文学典型 4,文本批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文学存在的几种主要方式。 2,“清水芙蓉”之美与“镂金错采”之美的特征。 四,论述题(30分) 文学创作中“心”与“物”的辩证关系。

一.填空(20空/每空1分) 1.最早提出诗言志的作品( ) 2.美学最初的含义( ) 3.《文心雕龙·情采》讨论的是()问题 4.别林斯基提出的关于文学接受的著名论述() 5.《人间词话》()写的 6.创作客体是指进入作家体验和实践范围内并同作家发生审美关系的那部分( ) 7.美学上最先论及崇高的作家( ) 8.最先提出文艺起源于巫术的是( ) 9.文学生产包括( ) 10.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对(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1.最早提出生态文学的学者( ) 12.阐释学来源于希腊信使的名字( ) (这题初试有) 二.名詞解釋(5题/每题4分) 1,妙悟说 2,直觉说 4,文学风格, 4,身份批评 5,文学意境 三.简答(2题/每题15分)(初试和复试这题一样) 1文学形象的审美特性 2 模仿说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四.论述(30分)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四川大学大物狭义相对论习题解答

狭义相对论(一) 一.选择题 1.K 系与K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 '系相对于K 系沿OX 轴正方 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 '系中,与O 'X '轴成30?角。今在K 系中观察得 该尺与OX 轴成45?角,则 K '系相对于K 系的速度是 [ ] (A )c 32 (B ) c 32 (C )3 c (D )c 31 2.宇宙飞船相对于地面以速度v 作匀速直线飞行,某一时刻飞船头部的宇航员向飞船尾部发出一个光讯号,经过t (飞船上的钟)时间后,被尾部的接收器收 到,则由此可知飞船的固有长度为 (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t c ? (B) t ?υ (C) 2)/(1c t c v -??(D) 2)/(1c t c v -??? [ ] 3.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 变的. (3)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 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时 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 (1),(3),(4). (B) (1),(2),(4). (C) (1),(2),(3). (D) (2),(3),(4). [ ] 4.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s ,若相对于甲作匀

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s,则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是(c表示真空中光速) (A) (4/5) c. (B) (3/5) c. (C)(2/5) c. (D) (1/5) c.[] 5.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c表示真空中光速) (A) v = (1/2) c. (B) v = (3/5) c. (C) v = (4/5) c. (D) v = (9/10) c.[]二.填空题 1.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中,相对性原理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速不变原理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惯性系S'相对于惯性系S系以0.5 c的匀速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若从S'系的坐标原点O'沿x轴正方向发出一光波,则S系中测得此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速度为u的宇宙飞船沿x轴正方向飞行,飞船头尾各有一个脉冲光源在工作,处于船尾的观察者测得船头光源发出的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处于船头的观察者测得船尾光源发出的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π+介子是不稳定的粒子,在它自己的参照系中测得平均寿命是2.6×10-8s,如果它相对于实验室以0.8 c (c为真空中光速)的速率运动,那么实验室坐标系中测得的π+介子的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s.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三礼? ?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 ?文言小说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 ?? ?? ?? ?? ?? ?? ?? ?? ?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2015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2015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一、填写作者5分 1、《文赋》 2、《诗式》 3、《新批评》 4、《文化与帝国主义》 5、《传统与个人才能》 二、名词解释:25分 1、文学性 2、文学形象 3、文气说 4、叙述聚焦 5、心理批评 三、简答题20分 1、西方模仿论中(包括再现论、反映论),关于文艺的真实性的论述有? 2、意向性客体论 四、翻译并说说其中蕴含的文学理论:10分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五、论述题:20分

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六、写作题70分 汪先生 说起汪先生,梅镇上年长点的都认识。但要说汪先生的家世,没几个能说得清。那一年,汪先生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降落在小镇上,并深深地扎根,这根不仅扎在了小镇也扎在了小镇人的心里。 公立学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被告知来了一位新先生——延续私塾习惯,学生们称呼老师为“先生”。这个消息,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因为当时物质精神匮乏,孩子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全都用在了和老师斗智斗勇的较量上,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空气里飘满了油菜花的香气。孩子们就像采花的小蜜蜂“嗡嗡嗡”的喧嚣着,抻长了脖子往外看,兜里都揣着各式“见面礼”,就等好戏开场。 校园里的铁皮钟响起,孩子们停止喧哗严阵以待。 但是新先生一进教室,孩子们捂在兜里的小手愣是没有拔出来。这位高高瘦瘦的先生穿着七成新的军装,挺直的鼻梁上驾着一副黑框眼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军装的衬托,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精神气。此刻,先生的目光正透过眼镜片向孩子们扫视,这眼神就像两道闪电,不,确切的说是两发炮弹,狠、准、稳,不容你半点反抗。先生微微一笑,刚毅的脸有了柔和的曲线,标准的普通话在薄薄的唇中吐出:孩子们,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姓汪叫汪其睿。说着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黑板上的这三个字又让孩子们傻了眼,这三个字横如傲天雄鹰,竖如立地苍松,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知识分享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 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 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 三礼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文言小说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 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 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__的___。 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____的_____。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出自___。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___的____。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___的___。 二名字解释(30分) 1.庄子 2.骚体诗 3.玄言诗 4.世情小说 5.古文运动 6. 西昆体 三简答题(20分) 1. 苏轼的文学成就 2.元杂剧的体制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对《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现当代部分 五填空(一分一空) 1.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年xx月,有代表作家吧啦吧啦吧啦。 2.1917年,《新青年》刊登了___、_____、_____外国作家的作品。(填外国作家的名字) 3.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为《死水微澜》、____、《大波》。 4.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5.新启蒙时代具有探索的现代主义话剧代表作有,锦云的____高行健的______刘树纲的_____。 六名词解释(20分) 1.自叙传抒情小说 2.创造社 3.中国新诗派 4.寻根问学

新闻学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类。 按照学科来说,新闻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下面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1.文学类: ①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古典文学 ②外国语言 ③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2.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 3.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心理学 所以新闻学是人文学科类。 请问文史类专业包括哪些? 回复:参加什么考试,考哪里的?请查阅是否有学科分类的说明,如果没有,公告上也没有要求,那你可以参考下《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专业(学科)试行指导目录(2009年修订)》:文史体艺哲学学科含哲学、文秘、非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类、历史类、档案学、教育学、体育学等九个门类。 (1)哲学类下设: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专业。 (2)文秘类下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文学、中国文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中文应用、文秘与档案、文秘、秘书、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公共关系与文秘、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科技文秘、司法文秘、商务文秘、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涉外秘书、涉外文秘、文秘教育、经济秘书、中文、现代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 (3)非汉语言文学类下设: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韩国语语言类、藏语、蒙语等专业。 (4)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学、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广告学、媒体创意、传播学、法制新闻、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 (5)艺术类下设:音乐学、乐器修造艺术、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音乐表演、指挥、演唱、键盘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舞蹈学、舞蹈史与舞蹈理论、舞蹈教育、舞蹈编导、绘画、雕塑、美术学、美术史、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舞蹈编导、戏剧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教育、艺术学、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计算机美术设计、音乐工程、音乐剧、艺术管理、音乐教育、戏文、环境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学、主持与播音等专业。 (6)历史类下设:历史学、世界历史、民族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 (7)档案学类下设:档案学、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8)教育学类下设:教育学、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教育、生物学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文秘教育、物理学教育、化学教育、英语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

四川大学大物光学习题解答

文档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 (C)1.5n λ (D) 3 λ. [ ] 2. 在相同的时间,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 [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 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 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 (C)1.2mm (D) 3.1 mm . [ ]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 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 P S 1S 21-3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