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院标准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1)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4)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6)新生儿室交接班制度 (9)设备管理制度 (11)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2)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14)新生儿病室质量标准 (16)新生儿室探视规定 (17)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18)新生儿抢救制度 (19)新生儿洗澡制度 (20)新生儿保暖制度 (21)红臀、褥疮护理管理制度 (22)暖箱、光疗箱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23)辐射保暖台使用制度 (24)监护仪使用制度 (25)静脉营养输入制度 (26)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27)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1。

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换工作衣、穿拖鞋、戴帽及口罩。

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手的清洁.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2.本科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菌(毒)者应暂时调离直接接触婴儿的工作岗位,转阴后方可回原工作岗位。

3.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清污区域及路线分开。

每周做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拖布分开使用、放置。

4.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55—65%为宜。

5。

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

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

6。

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7.母婴分离的婴儿实施按需哺乳,鼓励母亲亲自来院哺乳或提供母乳。

指导家属正确釆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标明床号、姓名、釆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8。

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须经消毒后方能使用。

用后小毛巾应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9。

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

新生儿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进行消毒。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654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营养不良【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史。

3. 相关疾病史(急慢性感染、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等),病情发生发展过程。

4. 合并症及治疗经过。

【检查】1. 入院后1小时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注意皮下脂肪减少部位、程度、水肿、精神状态及心肺功能。

2. 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作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等相关检查,针对原发病作相关检查及心电图、肝脏超声、X 线检查,有条件者可作血游离氨基酸、血清酶、血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诊断】1. 根据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水肿型、混合型)和程度(轻、中、重)。

2. 尽力找出原发疾病。

3. 寻找可能的合并症。

【治疗原则】1. 迅速纠正严重合并症:如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严重感染等。

2. 及时处理各种原发疾病。

3. 调整饮食,合理喂养。

4. 可选用各种消化酶、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补充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

5. 病情严重、血浆蛋白过低或有严重贫血者,可输全血或血浆。

6. 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

【疗效标准】1. 治愈:体重增长至相应身高体重标准第三个百分位以上,各项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好转:体重增长,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各种并发症好转。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张芳蓉)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喂养史、疾病史。

3. 抽搐发作状态、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喉鸣及意识障碍、有无发热等诱因。

4. 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

【检查】1. 入院后15分钟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面神经征、腓反射、止血带征。

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6552.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等电解质及碱性磷酸酶。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

二、伤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

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与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

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得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ﻫ【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二、体征: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与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儿童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儿童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儿童医院质量监测指标(一)指标内容界定与分类: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以定量的方式,反映医院管理现象总体发展水平概念与范畴,说明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具体数值。

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与特性进行了适当分类,指标共分为医院基本信息、运行指标、质量管理指标、疾病病种管理以及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五大类,适用于儿童专科医院。

为了使统计指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次修订基本沿用了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 版)第七章统计评价指标。

部分术语和指标名称方面作了一定更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与贴切。

(二)统计指标来源: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按照儿童专科医院功能任务,选用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评价,统计指标来源如下:14.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1-1, 医院基本运行情况表15.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4-1,住院病历首页16.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指标,〔2010〕909 号17.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指标,〔2012〕376 号4.儿童医院评审标准,卫医管发〔2011〕79 号5.麻醉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6.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7.急诊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8.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9.病理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10.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三)数据采集与应用:本章涉及医疗、病种统计指标采集目前均是通过《住院病案首页》采集或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

鉴于目前国内医院管理数据无统一要求,故部分指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获取,医院还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研究获得指标数据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根据数据信息产生过程与流向合理建立相应分类数据库才能获得。

鉴于部分指标的性质和能充分利用指标的应用价值,指标监测单位分为医院部门和科室两个层面,在表格中均有提示。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是为了确保新生儿在不同病情下得到适当的护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病情分级1.1 重症新生儿护理- 重症新生儿指出生后24小时内浮现严重症状或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新生儿。

- 重症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 护理重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的氧合、监测血糖水平、预防感染等。

1.2 中度病情新生儿护理- 中度病情新生儿指出生后24小时内浮现轻度呼吸窘迫、黄疸等症状的新生儿。

- 中度病情新生儿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等。

- 护理重点包括维持适当的氧合、调节体温、观察黄疸指数等。

1.3 轻度病情新生儿护理- 轻度病情新生儿指出生后24小时内浮现一些轻微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 轻度病情新生儿需要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饮食情况等。

- 护理重点包括保持适当的饮食、观察体温变化、维持清洁环境等。

二、护理措施2.1 呼吸道管理- 重症新生儿需要定期清洁呼吸道,保持通畅。

- 中度病情新生儿需要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质量,必要时赋予辅助通气。

- 轻度病情新生儿需要观察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 营养支持- 重症新生儿需要通过管道或者经口喂养,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

- 中度病情新生儿需要观察吸食情况,必要时赋予辅助喂养。

- 轻度病情新生儿需要观察吸食情况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2.3 感染预防- 重症新生儿需要严格的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中度病情新生儿需要定期观察体温,如有发热或者其他感染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轻度病情新生儿需要保持清洁环境,避免感染。

三、护理评估3.1 生命体征监测- 重症新生儿需要24小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 中度病情新生儿需要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每4小时一次。

- 轻度病情新生儿需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如每8小时一次。

妇科 产科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试行

妇科 产科 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试行

妇科、产科、儿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产科疾病 (1)一、计划性剖宫产 (1)二、中央型前置胎盘 (2)三、妊娠中期引产 (3)四、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3)第二部分妇科疾病 (4)一、输卵管妊娠 (4)二、宫颈癌 (6)三、子宫肌瘤 (7)四、卵巢良性肿瘤 (8)五、子宫腺肌病 (8)第三部分儿科疾病 (9)一、儿内科疾病 (9)(一)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9)(二)胃食管反流病 (10)(三)消化性溃疡 (11)(五)支气管肺炎 (13)(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15)(七)过敏性紫癜 (16)(八)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期) (17)(九)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期) (19)(十)血友病 (20)(十一)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1)(十二)重症肌无力 (22)(十三)热性惊厥 (23)(十四)吉兰-巴雷综合征 (24)(十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5)(十六)病毒性脑炎 (27)二、儿外科疾病 (28)(一)肠套叠 (28)(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9)(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30)(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1)(五)梅克尔憩室 (32)(七)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 (34)(八)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34)(九)肾盂输尿管连接不全梗阻性肾积水 (35)(十)尿道下裂 (36)(十一)隐睾(可触及型) (37)(十二)肾母细胞瘤(Ⅰ-Ⅱ期) (38)(十三)发育性髋脱位 (38)(十四)先天性肌性斜颈 (39)(十五)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0)本文中入院标准主要适用于有能力收治该病种患者的三级医院;转诊原则主要用于指导三级医院将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且未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转入下一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经医疗机构治疗后,病情稳定且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根据出院标准安排患者出院。

第一部分产科疾病一、计划性剖宫产计划性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50种常见疾病入出院标准

外科(8种)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入院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者择期住院手术. 【出院标准】一、甲状腺肿瘤肿块消失,体温、呼吸正常.二、伤口愈合、拆线.三、血常规正常.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入院标准】膀胱残余尿量超过50ml,最大尿流率小于10m1/s,有急性尿潴留史,规范用药后无效,需手术者住院治疗。

【出院标准】一、体温正常、二便基本正常,能下床活动。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三、B超检查前列腺已切除或部分切除。

血、尿常规正常.腹股沟疝【入院标准】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嵌顿和绞窄性疝立即住院,诊断为肠梗阻者按肠梗阻治疗。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大便正常.二、疝囊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拆线.三、血常规正常.急、慢性阑尾炎【入院标准】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立即住院治疗。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可择期手术。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

肠梗阻【入院标准】根据症状: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膨隆,有肠型、肠蠕动波等,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肠管充气扩张,有固定的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内无气体。

明确诊断即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及大便正常。

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粪常规正常。

输尿管结石【入院标准】一、症状:活动后腹部或腰部绞痛,剧烈,伴恶心、呕吐.二、体征:肾区或输尿管叩击痛。

三、B超检查支持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诊断,尿常规有红细胞。

【出院标准】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B超显示结石消失,输尿管无扩张、积水,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标准】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反复发作等徐行胆囊切除术者均可住院。

【出院标准】一、能下床活动,体温、饮食正常.二、手术切口愈合、拆线。

三、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切除,肝外胆道无结石。

大隐静脉曲张【入院标准】一、症状: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一、引言新生儿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专门为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的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的部门。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NICU病房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制定一套标准格式的文本来规范病房的运作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新生儿NICU病房的标准格式,包括病房的设施、人员配置、护理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病房设施要求1. 病房面积:新生儿NICU病房的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和婴儿的需求合理规划,确保每个病床都有足够的空间供医护人员操作和家属探视。

2. 温度和湿度控制:病房内应具备恒温和恒湿的环境,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给新生儿。

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湿度应维持在40%-60%之间。

3. 照明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新生儿。

同时,照明设备应具备调节亮度的功能,以满足不同护理需求。

4. 隔离设施:新生儿NICU病房应设有单独的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感染风险较高的新生儿,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噪音控制:病房内应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以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新生儿的休息和发育。

三、人员配置要求1. 医生:新生儿NICU病房应有足够数量的专业医生,包括儿科医生、新生儿专科医生和其他相关专科医生。

医生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护士:病房内应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护士,包括儿科护士和新生儿专科护士。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照顾和监测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3. 辅助人员:病房内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人员,包括行政人员、清洁人员和维修人员等,以保证病房的正常运作和维护。

四、护理流程要求1. 入院评估:每位新生儿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和病史记录等,以确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2. 护理计划: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