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

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
c ru t n . An b a a y i g h e a mo e o c n i n r a e t t e a e p t owa d h c mmo or pi s o d y n zn t g me l d l f o sg e - g n , h p p r u s r r t e o f n
me o s a an t ti kn f c ru t n B sd o h rlt n o g n - e ei he p p r te n y e e h t d g is s i d o or pi . ae n te ea o f a e t b n f ,t a e h n a a z s t h o i t l h
Ab t a tAc o d n o t e e ai n o o sg a in- g n y h n n o ma i n s o e u l e w e t e s r c : c r i g t h r lt f c n i n t o o a e c w e i fr t i o n t q a b t e n h
官 员 与行 贿 者 的 选择 问题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防 治 对 策 。
关键 词 : 败 ;委 托 一 理 ;代 理一寻利 ;博 弈 腐 代
中 图分 类 号 : 2 . 4O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6 1 3 9 ( 0 6 0 - 0 6- 1 7 — 6 9 2 0 )2 0 2 - 4 0
腐 败 的 问题 。 我 国似 乎 成 Nhomakorabea了一 个难 以克 服 的 在 痼疾 。尽 管 反腐 倡廉 反 复进行 并且 反腐 败力 度在 不 断加大, 成效不大, 但 而且 腐 败现 象 还在 滋 生蔓 延 。

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整治检视剖析方面

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整治检视剖析方面

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整治检视剖析方面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整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整治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现状分析1. 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违反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行为,包括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

这些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

2. 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腐败问题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典型表现,其严重性在于它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秩序,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社会不公平。

二、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根源探析1. 制度漏洞与监督不力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制度漏洞和监督不力。

一些制度设计存在漏洞,为不正之风提供了温床。

监督机制的薄弱也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利益诱惑与道德沦丧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还与利益诱惑和道德沦丧密切相关。

一些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权谋私,导致道德观念的沦丧,进而产生腐败行为。

三、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整治挑战1. 多重利益的博弈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整治面临着多重利益的博弈。

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高管在经济发展与廉洁治理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平衡各方利益。

这是整治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重要挑战之一。

2. 执法力度的不均衡由于地方执法力度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较小,导致了不正之风的滋生。

这也是整治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难点之一。

四、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整治方法1.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建设是整治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基础性措施。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正之风及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执行。

2. 推进监督机制改革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是整治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反腐败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效能。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官员腐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1. 物质诱惑:许多官员在担任职务期间会接触到各种资源和权力,这让他们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

一些官员可能会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以满足经济上的渴望。

这种心理往往伴随着思想上的自我辩护,认为这样做并没有违法或者道德上的错误。

2. 自我权力感: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身居高位,拥有大量的权力而感到满足。

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越来越追求掌控和掌权,导致出现一种“度越用越高”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常常会造成官员的专断和孤立,他们不愿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3. 社会压力:社会舆论和公众对官员的期望是巨大而复杂的。

官员可能会感到被迫符合观念的道德水准,感到压力和不安,试图通过腐败减少这些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一些利润高、风险低的领域,来表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

4. 道德沉淀:官员长期以来在体制中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

一些官员可能会对腐败行为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视其为“自然”和“合情合理”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可能会有一种自我辩护的心理,或者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或惩罚。

综上,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诱惑、自我权力感、社会压力和道德沉淀等方面的因素。

理性认识这些原
因,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官员腐败行为的发生。

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

 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

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中国政治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体系,其中权力与利益博弈一直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广泛经济基础和复杂社会结构的国家,中国的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不仅涉及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党内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各级政府官员之间的争斗,甚至还牵涉到经济领域的利益分配等等。

本文将分析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的现状和影响,并探讨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启示。

一、权力与利益的关系1.1权力的来源和特征权力是指个体或组织能够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力的能力。

在中国政治中,权力主要来源于宪法给予的合法权限和党内组织的授权。

中央政府通过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来行使其权力,地方政府则受中央政府的委任来行使相应的地方权力。

1.2利益的本质和表现形式利益是指个体或组织可以获取的资源、权势或优势。

在中国政治中,利益通常表现为政治权力的掌握和利益分配的机制。

政治权力的掌握可以使得相关个体或组织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追求。

利益分配则涉及到财富、职位、资源等的分配,它直接关系到各个层级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二、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的现状2.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中国政治体系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着权力与利益博弈的关系。

一方面,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决策权和权力,例如决策权的集中、政策的制定等。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则通过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

这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竞争和利益博弈在中国政治中是非常明显和普遍的现象。

2.2党内派系之间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主要围绕着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展开。

不同派系在政策制定、人事任命等关键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治目标。

因此,党内派系之间的斗争经常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决策和发展方向。

2.3各级政府官员之间的争斗中国政治权力与利益博弈不仅存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于各级政府官员之间。

腐败问题的博弈分析

腐败问题的博弈分析

腐败问题的博弈分析周木生 姜 林(重庆师范学院 数学系,重庆400047)摘 要:介绍了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利用新科学 博奕论为工具,将腐败现象描述为人民、代理人、寻利人三者之间的博奕,建立了两个博奕模型,并对其求解进行分析,揭示了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关键词:腐败问题;博奕;纳什均衡中图分类号:DF636;O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1)04-0079-03统计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查处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人数增加,腐败者的级别有升高的危险 1!,特别是最近以来以陈希同、程克杰、厦门远华走私案为首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已涉及到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多少年来,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政治学方面.在这个方面对腐败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 2!就把腐败与∀官僚主义#相联系,并总结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他认为腐败是∀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的残余#.邓小平 3!则认为党和国家内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源于权力过分集中、组织过分庞大,规则和程序过分复杂,这些不仅根源于共产国际以来共产党领导的实践和中国的封建历史,而且根源于1941~1949年后建立的集中计划结构的党 国家领导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之中.总之,人们从政治角度认识腐败问题、把贪污受贿作为一种主要的政治现象,侧重于分析统治阶级的影响、历史的根源或者个人品质方面.二,经济学方面.王秉祯在 4!文中提出了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基于腐败成本过低和腐败分子追求极高的腐败利润造成的.有学者曾采用∀腐败人#贿赂所得减去从事该贿赂所承受的道德和法律所失来表示腐败成本.腐败利润就是以权谋私而取得的各种非法收益.因而,作为理性的腐败人,当其预期∀腐败成本#低于∀腐败利润#时,他将毫不犹豫的为了追求高额的腐败利润而实施腐败.王仕军 5!则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认为腐败是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扩张而产生的.布坎南则提出了有名的∀寻租理论#(rent seeking)来解释腐败.它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的寻利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近年来经济学家们用寻租活动的概念来描述了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把政府官员腐败的动机统统归结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因而寻租活动就是腐败的表现,腐败根源于人为的资源稀缺或政府的部分经济干预或管制.大约从80年代以来,博弈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它对以往用传统方法无法解释清楚的政治、经济现象做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解释,发展了相应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文就是基于这个原因,用博弈论的方法重新阐释了腐败发生的原因和防治腐败的措施.1 三个主体与基本假设腐败,世界银行的定义是:为私人利益滥用公职.公共权利没有按照其正常功能发挥应有作用,或者说是人民赋予的权利没有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而违背权利主体 人民意志的行为.这里为了今后讨论的方便,我们把利益、公共权利等都归结为经济上的利益(非经济的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转换为经济上的利益).腐败问题其实就是涉及3个主体:1)公共权利的拥有者∀人民#;2)人民不直接也不可能行使权利,而是将权利委托给政府及其公务员,他们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我们将其简称为∀代理人#;3)对公共权利所限第21卷第4期2001年12月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 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S Vol.21No.4Dec.2001收稿日期:2001-11-02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重点软科学资助项目(编号:5569)作者简介:周木生(1971-),男,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制的资源以不法方式获取的需求者,我们将其简称为∀寻利人#.从而腐败问题也就是这3个主体之间的博奕问题,具体来说也就是:∀人民#同∀代理人#进行博奕.人民出于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利益的保护使之不受损失,从而通过一种契约(也就是工资关系)将其权利委托给∀代理人#,并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而当∀代理人#感觉到自己的工资收入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他就有可能滥用权利,产生腐败行为;∀代理人#与∀寻利者#之间博奕.∀寻利人#为了获得直接的非生产性收益而给∀代理人#提供其工资之外的一定收益,从而造成∀代理人#的腐败.为了我们今后的讨论方便,我们做以下假设:人民委托给∀代理人#的公共权利的集合为X ,x ∃X ,x 这种权利的正常的市场价值为S.当∀寻利者#按一定比例付给代理人一笔帐外收入 S 时,代理者接受贿赂后,以S 0的金额将x 这种权利转让给寻利人,则存在价差 S =S -S 0>0,从而就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将权利x 委托给代理人,并给其支付工资w 0,若代理人同寻利人之间进行腐败活动被人民发现,代理人将被课以罚款f ,f = S ( >1),同时∀人民#也将付出其监督成本C.2 寻利人同代理人之间的博奕寻利人为了追求直接的非生产性收益,必将想方设法对代理人进行贿赂,因而其战略空间为{行贿,不行贿},其概率分布为P {行贿}=q,P {不行贿}=1-q.代理人相应的策略是:当寻利人对其进行行贿而又不被人民发现,则意味着腐败成功,代理人收益为w 0+r ,寻利人的收益为 S -r ;当寻利人对其进行行贿而被人民发现,则意味着腐败不成功,其收益为w 0-f ,寻利人的收益为-r;当寻利人对其不行贿,而代理人又滥用职权,则其收益为w 0-r ,寻利者的收益为0;当寻利人对代理人不行贿,而代理人又不滥用职权时,其收益为w 0,寻利人的收益为0.简之,代理人的策略为腐败成功,腐败不成功,其概率分布为P{腐败成功}=p ,P {腐败不成功}=1-p ,模型见表1.表1寻利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奕腐败结果代理人收益行贿q 不行贿1-q 寻利人收益行贿q 不行贿1-q 腐败成功pw +r w 0-r S -r 0腐败不成功1-p w 0-f w 0-r 0代理人的期望收益为:E 1=pq (w 0+r )+p (1-q)(w 0-r )+(1-p )q(w 0-f )+(1-p )(1-q )w 0=2pqr +p q f -q f -pr +w 0.令E 1 p=0,有2qr +q f -r =0,解得q *=r 2r +f .(1)寻利人的期望收益为:E 2=pq ( S -r )+p (1-q) S -q (1-p )r =pq S -qr 令E 2 q=0,有p S -r =0,解得p *=r s .(2)将p *,q *分别代入E 1,E 2,可得:E *1=2%r S r r 2r +f +r S r 2r +f f -r f 2r +f -r S r +w 0=w 0-r f 2r +f,E *2=r S r 2r +f S -r 2r +fr,从而知该博奕的纳什均衡解为{p *,q *}={r S ,r f 2r +f },均衡产量为{w 0-rf 2r +f,0}.结果分析:因为E *1=w 0-rf 2r +f是关于f 单调递增的,故随着f 的增加,E *1将逐渐趋近w 0,代理人趋向于腐败不成功;E *2而恒为0,无论寻利人行贿与否,其最终的均衡结果将是不行贿.也就是说只要适当的增加罚款系数 (也就增加了f ),则最终就会导致代理人趋向于不腐败,寻利人趋向于不行贿.80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3 ∀人民#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奕代理人为了追求其工资以外的收益,必然只有去滥用职权,获得寻利人提供的额外非法收益r ,而当人民一旦发现代理人滥用职权,就将对其课以罚款f ,f = S ( >1),因而代理人的战略空间为{滥用职权,不滥用职权},其概率分布为P {滥用职权}=p 1,P {不滥用职权}=1-p 1;人民的战略空间为{监督,不监督},其概率分布为P {滥用职权}=q 1,P{不滥用职权}=1-q 1从而建立博奕模型见表2.表2人民与代理人间的博奕行使权力代理人收益监督q 1不监督1-q 1人民收益监督q 1不监督1-q 1滥用职权p 1w 0+r -f w 0+r -C +f - S - S 不滥用职权1-p 1w 0w 0-C 0代理人的期望收益为:E &1=p 1(w 0+r -f )q 1+p 1(w 0+r )(1-q 1)+(1-p 1)q 1w 0+(1-p 1)(1-q 1)w 0=-p 1fq 1+p 1r +w 0.令E &1 p 1=-fq 1+r =0,解得q *1=r f =r S.(3)人民的期望收益为:E &2=p 1q 1(-C +f - S )-p 1(1-q 1) S -(1-p 1)q 1C =p 1q 1f -p 1 S -q 1C.令 E &2 q 1=p 1f -C =0,解得p *1=C f =C S .(4)将(3),(4)代入E &1,E &2,解得均衡产量为E &*1=w 0,E &*2=-C 从而该博奕的纳什均衡解为{p *1,q *1}={C f ,r f },均衡产量为{E &*1,E &*2}={w 0,-C}.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把p *1看成是腐败的成功率,1-p *1则就是人民对代理人腐败行为了解的信息度.从上可看出对于代理人来说,随着惩罚措施越来越严厉( 越来越大),X 这种权利的市场差价越大( S 越大),人民对代理人的惩罚成本越小(C 越小),p *1就越小,既是说代理人滥用职权的机会就越小,腐败成功的机会就越小.无论代理人收取贿赂r 有多少(或不收取)、人民的惩罚力度 、监督成本C 取何值,其最终在均衡点的支付值E &*1恒为w 0,代理人趋向于不滥用职权;对于人民来说,人民的支付值E &*2(-C)则随着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C(C <f )的增加而减少,既是说惩罚越严厉,人民的收益就会增大,但是相应过高的监督成本也会使人民的收益受到影响.根据式(3)可知人民实行监督的概率q 1*与 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惩罚越严厉,相应的∀人民#进行监督的机会就越小,因为他相信在严厉的惩罚措施面前,没有必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从该博奕的均衡解是代理人趋向于不滥用职权,人民趋向于不监督.特别的对于r >f ,C >f ,既代理人腐败所获得的收益大于罚款,人民的监督成本过大,监督得不偿失,从而均衡战略将是代理人滥用职权,人民不监督.从而我们一定要限制r <f ,C <f .4 若干建议1)重罚.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 ),无论是谁,无论有多大职位,一旦腐败,一定要依法严惩,一定要消除人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的观念,强化反腐败制度的实施机制.2)加大信息透明程度1-p *1,尽力从制度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努力降低监督成本C.3)提高公务员薪水(加大w 0),使代理人追求非生产性收益的欲望远远小于按正常的契约关系所获得的工资,从而代理人不愿意参与腐败行为,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采取的∀高薪养廉#政策的原因,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下转第96页)81第4期 周木生 姜 林:腐败问题的博弈分析提高学校的整体田径实力.4)新方法实施后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与传统比较总记录处工作量增加一倍之多,目前仍采用人工操作,尚不具备随时公布各队的总分的条件,从而影响了比赛的竞争性,悬念性.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这将迎刃而解.实践告知,田赛远度、高度两表最好是在一张表上完成,增加姓名,得分两栏.径赛表增加得分一栏.团体总分公告表,依据比赛日程安排来设定项目秩序,每半天一积,最后半天分2~3次积,来加快积分速度,不耽误比赛规定的结束时间.评分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各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参考文献:1 浙江省教委.省第十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册 R !.杭州:浙江省教委体卫处印制,1999.2 浙江省教委.省第九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册 R !.杭州:浙江省教委体卫处印制,1996.3 浙江省教委.省第八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册 R !.杭州:浙江省教委体卫处印制,1993.A New Method of Recording Score at Sports MeetYu Dinyou(Dep.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Shaoxing 312000,China)Abstract: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score in sports meet of S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1999is im proved.This me thod adds the grade of sc ore to the past method of the grade of position.It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par ticipation and intensify the competition 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Key words:sports meet;calculating method;grade of position;grade of score(上接第81页)参考文献:1 文盛堂.1995年中国的反腐败.参见:社会蓝皮书 1995~1996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 王秉祯.论腐败成本 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7~62.5 王仕军.国企经理腐败的分析学分析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3):55~59.The Game Theory Of Corruption ProblemZhou Musheng Jiang Lin(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we first study the corruption problem from politics to economic s,then we offer ne w science ga me theory for the research on c orruption.We establish three models based on pe ople,pricipal-agents,seeking-rent persons.We solve these m odels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of corruption and offer some me thods to avoid corruption.Key words:corruption proble m ;game theory ;nash equilibrium 96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

政治腐败的辩论辩题

政治腐败的辩论辩题

政治腐败的辩论辩题正方,政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政治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首先,政治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腐败官员通过受贿、贪污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导致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这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就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公平现象。

其次,政治腐败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而政治腐败使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无能和不公正。

这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

”政府如果因为腐败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无法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最后,政治腐败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腐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而且,腐败还使得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政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反方,政治腐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严厉打击来解决。

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和文化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政治腐败需要通过改革制度和培育文化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打击。

首先,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和文化的问题。

现行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使得政治腐败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不是个别现象。

例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因为官员通过贿赂考官而产生了腐败现象。

而且,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也容易导致政治腐败,例如“关系文化”使得官员通过关系而获取不正当利益。

博弈论分析高薪养廉

博弈论分析高薪养廉

图三
由图三得知:受贿的期望收益是 (9-6)/2=1.5,不受贿的 期望收益是(5+4)/2=4.5。此时不受贿的期望收益大于受贿的 期望收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冒着风险受贿。
“高薪”能够防止公务员偷懒,提高其受贿成本,这一激 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贪污腐败的行为,即“高薪” 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达到“养廉”的目的。 除了高薪还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在无法普遍实行高薪的国 情下,想要确保公务员的廉洁,只有在适当提高薪资的同时 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中国社会的“高薪养廉”政策才能发 挥出更大的作用。
根据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普遍高薪是不可能 达成的。但如果适当的提高薪资水平,同时加大惩治腐 败的力度,也能够很大程度的防止腐败现象的泛滥。 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假设政府给公务员的待遇适 当增加到 4,同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一旦公务员因 腐败问题被查处要严厉处罚,除永不录用外还要罚没财 产、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时的收益假设为 -6。此时,博 弈矩阵如图三。
假设每个人选择受贿和不受贿的概率都为 50%。由图 一得知,在低薪格局下,如果甲采取受贿策略,期望收益 将是(9+0)/2=4.5;如果甲采取不受贿策略,期望收益将 是(3+2)/2=2.5。
从期望赢利来看,甲采用受贿策略比采用不受贿策略 好。低薪格局下受贿的经济激励就比较大。
假设政府给公务员的待遇增加到 7,其余条件不变,此 时博弈矩阵如图二。 图二
刘家欣 余晋康 侯少伟 赵文博 曾月皓 张剑
201420520027 201420520036 201420520011 201420520004 201420520028 201420520025
假设甲、乙是主任和书记这样的关系密切的国家公务员, 2代表现在政府给他们的薪水。如果两人同时受贿,因为串谋 而一时不被人发现,他们可以得到 9 的薪水。如果一个受贿、 一个不受贿,不受贿的可以因为表彰而获得 1 个单位的奖励, 受贿的则被撤职查办薪水为 0。此时博弈矩阵如图一。 图一

政府监管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博弈分析

政府监管视角下的腐败行为博弈分析
摘要 : 从政府监管 的角度 引入道德 因子 , 对寻利人与政府 、 公务 员与政府之 间腐败 与反腐败行 为建立 了两 个更加 细
化 和完整 的博弈模 型。通过博弈分析提 出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弈论 ; 博 博弈均衡 ; 动态博 弈 ; 腐败行为 ; 反腐 败
中图分类号 :2 4 3 F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4 9 2 0 ) 5— 0 7— 3 10 80 (06 0 06 0
(colfMaa e et G inU i rt o l t n eh o g , ul 4 0 4 Sho o n gm n , ul nv syf Ee r i Tcnl y G in5 10 ) i e i co c o i
Ab t a t s r c :Th u h r e p t a d l fc rup in a d a t e a t o s s tu wo g me mo e so o r to n n i—c rup in,wh c r r a — or t o ih a e mo e p ni e lr a d it g ae u a n n e r t d,b n r d c n h a tr o r lt ewe n s e n —r n e s n a d g v r — y i to u i g t e fc o fmo a iy b t e e kig e tp ro s n o e n me t ii s r a t n o e n n r m h e s e tv f g v r me t s pev so . Th o c u in i n ,c vl e v n a d g v r me tfo t e p rp ci e o o e n n u r iin e c n l so s d a y g me a ay i n o iy s g e to sa e ma e rwn b a n l ssa d p l u g si n r d . c Ke y wor s:g me t e l d a h o ̄ y;e ui b i m fg me;d n mi a q l ru o a i y a c g me;ma v ra in;a t le s t o n i—c r u to o r p 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博弈分析组长:杨志光组员:陆歆歆、江军、孙继全、秦建飞目录摘要一、引言(一)腐败的定义(二)腐败的特征(三)腐败问题的表述二、腐败问题的决策模型及其分析(一)公共权力委托---代理人腐败行为博弈体及相关分析(二)寻租型腐败中的三方博弈三、结论摘要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阴霾,十八届六中全会我国就进入了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这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我们仍然处于这一特殊的时期中,我国走的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由体制外改革逐渐转向体制内的改革。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问题逐渐显现,腐败就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种。

有学者将腐败称为政治之癌。

腐败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增长,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人们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腐败活动的治理,然而近年来腐败问题却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究其根源,我们更多地是侧重于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的角度以及严刑峻法等方面来进行治理,即对政府官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腐败分子严厉打击,但忽视了对腐败活动产生机制的研究。

本文通过博弈论分析来阐诉腐败活动产生的原因,对腐败活动进行一次深刻的剖析。

关键词:腐败政治成本收益影响因素经济利益一、引言(一)腐败的定义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坏人四处横行、社会风气腐化、人际关系冷漠,官员麻木不仁,高高在上,矛盾突出,人口素质低下,产生社会黑暗。

由稳定的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

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

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

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

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腐败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

腐败的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腐败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

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腐败的特征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腐败的几个方面的特征:1、腐败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特定制度环境下的主动性行为选择。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由于利益约束是对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的约束方式,政治生活中的人必然表现出与经济活动中的人相一致的地方,都以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出现,具有利己动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在从事相关政治活动时,也会有意或无意的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腐败实际上就是他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非法行为的表现。

在博弈论框架下,理论上来说,当从事腐败活动的收益高于成本时,官员就会趋于腐败;反之则会远离腐败。

2、腐败实质上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一种市场化交换行为。

从市场交换角度看,腐败活动在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一个腐败的官员要么贪污侵占,运用权力直接获取私利;要么向第三方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用权力间接交换利益。

后者人们经常称之为权钱交易。

事实上,利益除表现为金钱形式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能够由个人或小团体享受到的好处和服务。

这些利益有些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有的则很难用金钱衡量,但确实都是实际的利益或好处。

3、定义腐败的关键在于代理人获得的是未经委托人同意的私利。

现实政治生活中,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不可能直接参与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而是将管理国家的具体权力授予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由此产生了国家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代理人是具体的管理者,具有管理经验和信息优势,并且直接接触利益体,就很有可能滥用委托人的授权,进行以公谋私的犯罪活动,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就产生了腐败。

(三)腐败问题的表述腐败的共有特征: 是损害公共委托人的利益, 代理人以及与代理人进行权力交换的权力接受者非法获益. 无论是从寻租理论的分析, 还是从政治学的分析都能得到以上结论.腐败问题的数学建模表述: 设X 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通过契约达成的权利(力) 委托变量集合, x ∈X , x 是某种权利委托变量. x 的期望价值或市场价值(例如通过拍卖的执照价格) 为V。

在一次权利交换中代理人以y 价格让度x , P 为权利接受方的支付价格, 那么当1,V - y = 0 时, 我们说代理人对委托人是尽责的。

2,V - y > 0 时, 我们说代理人对委托人是不尽责的; 如果权利接受方为了以y 的价格得到x 而给代理人行贿C, 且代理人同意在接受C 后, 以y 的价格让度x 权利, 则称代理人腐败。

这个C 属委托代理契约之外的代理人收益。

3,在2成立时, 存在Δy = V - y > 0, 称Δy 为委托人损失。

二、腐败问题的决策模型及其分析在对腐败问题作了以上定义和描述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建立模型来对之进行分析。

委托人之所以要把权力交给代理人, 是因为委托人希望自己的权力不受损失; 代理人之所以要在契约的条件下同意委托人的权利委托, 也是受自身利益的驱动; 寻租者之所以愿意参与“寻利”活动, 也是看到了“寻利”活动能带来非生产性利益。

然而当公共代理人感觉到契约(工资收入) 对自己的需要或欲望不能满足、又无法改变契约时, 就有可能产生滥用委托权行为。

(一)公共权利委托—代理人腐败行为博弈体及相关分析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拥有国家的所有权,但无法直接管理国家;政府官员是管理专家,拥有管理国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却不是国家的所有者。

在代议制民主政治中,人民具体化为选民,通过选举确定执政者,聘用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向政府和人民出售自己的管理技能,直接管理国家,获取相应的薪酬。

由于政府官员是国家的实际管理者,具有管理经验和信息优势,很可能滥用授权,获取私利,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而且由于公共管理的特殊性,政府官员行为的异化远远超过职业经理人的异化程度。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公共产品的垄断性生产者,其生产成本无法衡量,绩效难以评估;另一方面,官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时,能够强制性支配人们的行动。

这些都使得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容易滋生。

公共委托人出于对自己权力和利益的保护, 要对公共代理人进行监督. 设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信息度为1- P , 一旦发现代理人接受C 而使自己的权利受损, 则对代理人进行K (K ≥0) 倍的惩罚, 即腐败行为被发现后, 公共代理人的额外收益为- K C. 那么, 在一次腐败中, 代理人的博弈体如图6 所示:图6 的博弈体也可以写为:T1: (P , C: 1 - P , - KC) (1)如果在P , K , C 一定的情况下代理人愿意接受C 且以y 让度的x 的权力, 并设其为风险中性, 即代理人按期望收益最大准则进行抉择, 则在一次腐败行为中, 代理人的契约之外收益的期望值为CECE = PC - (1 - P ) K C (2) 对于一个理性的代理人, 在P , K , C 一定的条件下愿意参与腐败活动的条件是CE ≥ 0 (3)即PC - (1 - P ) KC ≥ 0 (4)解得K ≤ P/(1 - P ) (5)在(5) 式中, 当等号成立时, 代理人对腐败行为的选择与不选择觉得是等价的, 这是产生腐败行为的下限.当等号不成立时, 腐败行为就会发生。

假如用P 表示公共代理人腐败行为的成功率, 或1- P 表示委托人对代理人腐败行为洞悉的信息度,那么, 腐败行为能否在一个理性的代理人身上发生就取决于惩罚系数K 的大小了。

当如下情况发生时:1,当K <P/(1- P ) 时, 腐败会发生;2,当K = P/(1- P ) 时, 腐败将终止;3,当K >P/(1- P ) 时, 腐败不发生。

在(5) 式中, 如果P 一定, 腐败能否发生将仅仅取决于K 的大小, 而与C 无关。

假如K 满足1的情况, 则CE = PC - (1 - P ) K C > 0 (6)称CE 为在一次腐败中的风险中性的公共代理人的欲望水平, 这个值属契约之外的期望收益。

(二)寻租型腐败中的三方博弈寻租理论从经济学角度为解释腐败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寻租者,但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常见且影响更广的腐败现象就是那种涉及到权钱交易的活动,政府官员通过敲诈勒索、索贿受贿,通过第三方收受贿赂从而利用权力间接换取私利,即寻租型腐败或称之为贿赂型腐败。

要以寻租者为主体,腐败只是一种“管理资源制度”的伴生物,腐败的主角——资源权力作用者没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公共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委托人或人民)与公共权力的需求者(寻租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也很少,下面将主要从公共权力的委托人、代理人和寻租者三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寻租型腐败的产生。

寻租活动涉及到的主体有委托人——公共权力的最终拥有人,由于人民选举产生政治家,政治家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客观上也实现了公众的利益,因此在这里可以看成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的政治家;代理人——公共权力的使用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他们受人民委托拥有公共权力的使用权或处置权;寻租者——通过不法方式获取公共权力所限制的资源的需求者。

代理人与寻租者之间表现为设租人与寻租人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先设租后寻租或是先寻租后设租依具体情况而定。

设租——寻租双方的合作剩余等于委托人的净损失,委托人为了自身身利益最大化,会对寻租行为进行监管,并且对寻租活动的参与方进行惩罚。

下面对出租车牌照例子进行分析及建立模型:行贿与受贿这种典型的腐败问题就可以表示由寻租理论所涉及的主体问题. 我们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该问题的构成可分解为如下几点:1、出租车牌照的有限性(资源稀缺条件);2、牌照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发放的(主体之一);3、人民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人和监督者(主体之二);4、以不法方式获得牌照的公共资源需求者(主体之三)。

从以上构成中可以看出, 出租车牌照问题涉及三个主体, 这三个主体实际上代表了二个利益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