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章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07章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07章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1.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两种反应速率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2. 分别用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下列各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并表示

出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所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是否均适用?

(1) N 2 + 3H 2 → 2NH 3 (2) 2SO 2 + O 2 →2SO 3 (3) aA + Bb → gG + hH 解 (1)V =

t

N △△][2= t H △△][2=t NH △△]

[3

V 瞬=

0lim →t △t N △△]

[2 = 0lim →t △t H △△][2 =0

lim →t △t NH △△][3

V 2N =

31V 2H =2

1

V 3NH 两种速率均适用。

(2)(3)(同1)。

3. 简述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4. 简述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5. 反应C 2H 6 → C 2H 4 + H 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 2

3级,910K 时速率常数为

1.13dm 1.5·mol

5

.0-·s

1

-。试计算C 2H 6(g )压强为1.33×104Pa 时的起始分解速率0γ(以

[C 2H 6]的变化表示)。

问:(1)对不同反应物反应级数各为多少? (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多少? 解

7. 反应 2 NO (g ) + 2 H 2(g ) → N 2(g ) + 2 H 2O 其速率方程式对NO (g )是二次、

对H 2(g )是一次方程。

(1) 写出N 2生成的速率方程式;

(2) 如果浓度以mol ·dm —

3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 的单位是多少?

(3) 写出NO 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式,这里的速率常数k 和(1)中的k 的值是否相

同,两个k 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解

8. 设想有一反应Aa + bB + cC → 产物,如果实验表明A ,B 和C 的浓度分别增加1倍后,

整个反应速率增为原反应速率的64倍;而若[A]与[B]保持不变,仅[C]增加1倍,则反应速率增为原来的4倍;而[A]、[B]各单独增大到4倍时,其对速率的影响相同。求a ,b ,c 的数值。这个反应是否可能是基元反应? 解

9. 一氧化碳与氯气在高温下作用得到光气(COCl 2),实验测得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t

COCl d ]

[2== k[CO][Cl 2]23

有人建议其反应机理为: Cl 2

2Cl

Cl + CO COCl

COCl + Cl 2

COCl 2 + Cl

(1) 试说明这一机理与速率方程相符合;

(2) 指出反应速率方程式中的k 与反应机理中的速率常数(k 1,k 1-,k 2,k 2-)间的关

系。

10. 如何正确理解各种反应速率理论中活化能的意义? 答

11. 高温时NO 2分解为NO 和O 2,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ν(NO 2) == k[NO 2]2 在592K ,速率常数是4.98×101

-dm 3·mol

1

-s

1

-,在656K ,其值变为4.74dm 3·mol

1

-s

1

-,

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解

12. 如果一反应的活化能为117.15kJ ·mol

1

-,问在什么温度时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值是400K

速率常数的值的2倍。 解

13. 反应N 2O 5 → 2NO 2 +

2

1

O 2,其温度与速率常数的数据列于下表,求反应的活化能。 T

/K K/s

1

-

T/K

K/s 1

- 338

4.87×10

3

-

308 298

1.35

×

104

-

14. CO(CH2COOH)2在水溶液中分解丙酮和二氧化碳,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在283K时为1.08×10—4mol·dm—3·s—1,333K时为5.48×10—2 mol·dm—3·s—1,试计算在303K时,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15. 已知HCl(g)在1.013×105Pa和298K时的生成热为—92.3kJ·mol —1,生成反应的活

化能为1135kJ·mol —1,试计算其逆反应的活化能。

16. 下面说法你认为正确与否?说明理由。

(1)反应的级数与反应的分子数是同义词。

(2)在反应历程中,定速步骤是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

(3)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就是反应速率的大小。

(4)从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判断该反应的级数。

17. 反应 2 NO(g)+ 2 H2(g)→N2(g)+ 2 H2O(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ν== k[NO2]2[H2],试讨论下列各种条件变化时对初速率有何影响。

(1)NO的浓度增加一倍;

(2)有催化剂参加;

(3)将反应器的容积增大一倍;

(4)将反应器的容积增大一倍;

(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2。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4.解: = 318 K ℃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N2) = 7.6?104 Pa 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 6.解:(1)0.114mol; (2) (3) 7.解:(1)p(H2) =95.43 kPa (2)m(H2) =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p V = 0.771 kJ 10.解:(1)V1 = 38.310-3 m3= 38.3L (2)T2 = = 320 K (3)-W = - (-p?V) = -502 J (4)?U = Q + W = -758 J

(5)?H = Q p = -1260 J 11.解:NH 3(g) + O2(g) NO(g) + H2O(g)= - 226.2 kJ·mol-1 12.解:= Q p = -89.5 kJ = -?nRT = -96.9 kJ 13.解:(1)C (s) + O2 (g) →CO2 (g) = (CO2, g) = -393.509 kJ·mol-1 CO (g) + C(s) → CO(g) 2 = 86.229 kJ·mol-1 CO(g) + Fe2O3(s) →Fe(s) + CO2(g) = -8.3 kJ·mol-1 各反应之和= -315.6 kJ·mol-1。 (2)总反应方程式为 C(s) + O2(g) + Fe2O3(s) →CO2(g) + Fe(s) = -315.5 kJ·mol-1 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4.解:(3)=(2)×3-(1)×2=-1266.47 kJ·mol-1 15.解:(1)Q p ===4(Al2O3, s) -3(Fe3O4, s) =-3347.6 kJ·mol-1 (2)Q =-4141 kJ·mol-1 16.解:(1) =151.1 kJ·mol-1 (2) = -905.47 kJ·mol-1(3) =-71.7 kJ·mol-1 17.解:=2(AgCl, s)+(H 2O, l)-(Ag2O, s)-2(HCl, g) (AgCl, s) = -127.3 kJ·mol-1 18.解:CH4(g) + 2O2(g) → CO2(g) + 2H2O(l) = (CO 2, g) + 2(H2O, l)-(CH4, g) = -890.36 kJ·mo -1 Q p = -3.69?104kJ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5章p区元素

P区元素(1) 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 性。 (1)O2+(二氧基阳离子) (2)O2 (3)O2-(超氧离子) (4)O22-(过氧离子) 解:见下表 物 种 分子轨道键键级磁性相对稳定性 O2+ 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1( П2pz*)0一个σ键 一个二电子П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2.5 顺依次减小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二个三电子П键 2 顺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1.5 顺 O22-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 П2pz*)2 一个σ键 1 逆 2. 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它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D2O;重氧水: ;重水是核能工业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剂。 3. 解释为什么O2分子具有顺磁性,O3具有反磁性? 答:根据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KK(σ2s)2(σ2s*)2(σ2p)2(П2p) 4(П2py*)1( П2pz*)1

分子中两个П2p反键轨道各有一单电子,因此它具有顺磁性。 在O3分子中,每个氧原子各用一个P轨道组成一个成键П轨道,一个反键П轨道,一个非键П轨道,其中4各P电子,两个进入成键П轨道,两个进入非键П轨道,П键键级为一,分子没有成单电子,所以分子具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3?它有什么重要性? 5.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 臭氧与氧的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 6. 7.油画放置久后为什么会发暗、发黑?为什么可用H2O2来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8.答:油画放置久后会变黑,发暗,原因是油画中的白色颜料中含PbSO4,遇到空气中的 H2S会生成PbS造成的。PbSO4+H2S=PbS(黑)+H2SO4 用H2O2处理又重新变白,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H2O2=PbSO4+H2O2 6. 比较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氢化物在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方面的递变性规律。 答:氧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20,H2S,H2Se,H2Te 卤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F,HCl,HBr,HI (1)酸性 H20H2S>H2Se>H2Te HF>HCl>HBr>HI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7章d区元素 (1)

D区元素(1) 1.钛的主要矿物是什么?简述从钛铁矿制取钛白得反应原理。 解:钛的主要矿物有钛铁矿FeTiO2 反应原理: 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TiOSO 4 + 2H2O =TiO2?H2O↓ + H2SO4 TiO2?H2O = TiO2 + H2O 2.解释TiCl3和[Ti(O2)OH(H2O)4]+ 有色得原因。 解:TiCl3显色是因为产生了电核跃迁,[Ti(O2)OH(H2O)4]+有色是因为O22-离子变形性较强,d—d跃迁所引起。 3.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Ti + HF → (2)TiO2 + H2SO4→ (3)TiCl4 + H2O → (4)FeTiO3 + H2SO4→ (5)TiO2 + BaCO3→ (6)TiO2 + C + Cl2→ 解:(1) Ti + 5HF = H2TiF6 + 2H2↑ (2)TiO2 + H2SO4 = TiOSO4 + H2O (3)TiCl4 + 2H2O = TiO2 + 4HCl (4)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5)TiO2+ BaCO3 = BaTiO3 + CO2↑ (6)TiO2 + 2C + 2Cl2 = TiCl4+ 2CO↑ 4.完成下列反应 (1)TiI4在真空中强热; (2)FeTiO3和碳得混合物在氯气中加热;

(3) 向含有TiCl - 26得水溶液加入过量得氨; (4) 向VCl 3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氨; (5) 将VCl 2的固体加到HgCl 2水溶液中。 解:(1) TiI 4 = Ti + 2I 2 (2) 2FeTiO 3 + 6C + 5Cl 2 = 2FeCl 3 + 2TiCl 4 + 6CO (3) TiCl 62- + NH 3 = [Ti(NH 3)6]4+ + 6Cl - (4) VCl 3 + Na 2SO 3 = (5) VCl 2 + HgCl 2= 5. 根据下列实验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将一瓶TiCl 4打开瓶塞时立即冒白烟。向瓶中加入浓HCl 溶液 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缓慢地加入NaOH 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于是出现紫色沉淀。沉淀过滤后,先用HNO 3处理,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生成白色沉淀。 解:TiCl 4 + 3H 2O = H 2TiO 3 + 4HCl↑ 2TiCl 4 +Zn = 2TiCl 3↓ + ZnCl 2 TiCl 3 + 3NaOH = Ti(OH)3 + 3NaCl 3Ti(OH)3 + 7HNO 3 = 3TiO(NO 3) + 2 NO ↑+ 8H 2O TiO 2+ + 2OH - + H 2O = Ti(OH)4↓ 6. 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判断H 2S ,SO 2,SnCl 2和金属Al 能否把TiO 2+离子还原成Ti 3+离子? 解:由查表得: V Al Al E V Sn Sn E V S H S E V SO H SO E V Ti TiO E 67.0/,15.0/,141.0/20.0/,1.0/32423224 32-=====+++-+θθθθθ 因为E θAl 3+/Al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07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 1.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两种反应速率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2. 分别用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下列各反应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并表示 出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所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是否均适用? (1) N 2 + 3H 2 → 2NH 3 (2) 2SO 2 + O 2 →2SO 3 (3) aA + Bb → gG + hH 解 (1)V = t N △△][2= t H △△][2= t NH △△][3 V 瞬=0 lim →t △t N △△][2 = l i m →t △t H △△][2 = lim →t △t NH △△][3 V 2 N = 3 1V 2 H = 2 1V 3 NH 两种速率均适用。 (2)(3)(同1)。 3. 简述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4. 简述反应速率的过渡状态理论的理论要点。 答

3级,910K时速率常数为5.反应C2H6→C2H4+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 2 1.13dm1.5·mol5.0-·s1-。试计算C2H6(g)压强为1.33×104Pa时的起始分解速率 γ(以 0 [C2H6]的变化表示)。 解 6.295K时,反应2NO + Cl2→2 NOCl,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 (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多少? 解

7.反应 2 NO(g)+ 2 H2(g)→N2(g)+ 2 H2O其速率方程式对NO(g)是二次、 对H2(g)是一次方程。 (1)写出N2生成的速率方程式; (2)如果浓度以mol·dm—3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多少? (3)写出NO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式,这里的速率常数k和(1)中的k的值是否相同,两个k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解 8.设想有一反应Aa + bB + cC →产物,如果实验表明A,B和C的浓度分别增加1倍后, 整个反应速率增为原反应速率的64倍;而若[A]与[B]保持不变,仅[C]增加1倍,则反应速率增为原来的4倍;而[A]、[B]各单独增大到4倍时,其对速率的影响相同。求a,b,c的数值。这个反应是否可能是基元反应? 解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8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习题 2.1 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 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 2.3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的单质、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金属和以液体形式存在的 非金属单质各有哪些? 2.4 平均动能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是否相同?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2.5 同温同压下,N2和O2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平均动能是否相同? 2.6试验测得683K、100kPa时气态单质磷的密度是2.64g·dm-3。求单质磷的分子量。2.71868年Soret用气体扩散法测定了臭氧的分子式。测定结果显示,臭氧对氯气的扩散速 度之比为1.193。试推算臭氧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2.8常压298K时,一敞口烧瓶盛满某种气体,若通过加热使其中的气体逸出二分之一,则 所需温度为多少? 2.9氟化氙的通式为XeF x(x=2、4、6…),在353K、1.56×104Pa时,实验测得某气态氟 化氙的密度为0.899g·dm-3。试确定该氟化氙的分子式。 温度为300K、压强为3.0×1.01×105Pa时,某容器含,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2)323K、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时,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32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23×104Pa。 2.10在303K,1.01×105Pa时由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1.00dm3。问有多少克氯酸钾按 下式分解? 2KClO3 === 2KCl +3O2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2.11298K,1.23×105Pa气压下,在体积为0.50dm3的烧瓶中充满NO和O2气。下列反 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瓶内总压变为8.3×104Pa,求生成NO2的质量。 2NO +O2 === 2NO2 2.12一高压氧气钢瓶,容积为45.0dm3,能承受压强为3×107Pa,问在298K时最多可 装入多少千克氧气而不致发生危险?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1章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1. 试用离子键理论说明由金属钾和单质氯反应,形成氯化钾的过程如何理解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KCl 的形成表示如下: K(s)?K +(g)+e 1 2Cl 2?Cl(g) Cl (g) +e ? Cl -(g) K +(g) + Cl -(g) =KCl (s)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由于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因此它对异号离子的引力可以是任何方向,也就是没有方向性;一个离子的周围,能容纳多少个异离子,是随离子的半径变化而变化的,它没有固定的配位数,所以说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2.用下列数据求氢原子的电子亲和能。 答:电子亲和能为下列反应的焓变,它由(5)-(4)-(3)-(2)-(1)得到: 3. ClF 的解离能为1 246kJ mol -?,ClF 的生成热为-56kJ/mol-1,Cl 2的解离能为238kJ/mol -1,试计算 F 2(g)的解离能。 解:据题意: (1) ClF(g) = Cl(g) +F(g) ΔH 1 = 246 kJ ·mol -1 (2) 12 Cl 2(g) +1 2F 2(g) = ClF(g) ΔH 2 = -56kJ/mol -1 (3)Cl 2(g) = 2Cl(g) ΔH 3 = 238kJ/mol -1 2?(1)+2?(2)-(3)得 F 2 (g) = 2 F (g) ΔH =2 ΔH 1+2ΔH 2-ΔH 3 =2?246-2?56-238 =142 kJ / mol -1 4. 试根据晶体的构型与半径比的关系,试判断下列AB 型离子化合物的晶体构型: BeO NaBr CaS RbI BeS CsBr AgCl 解:查表求各离子的Pauling 半径如下表: Pauling 半径(pm)

无机化学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1】答:(错)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2】答:(错) 3、因为△r G(T)=-RTlnK,所以温度升高,K减小。【3】答:(错) 4、反应CaCO 3(s)CaO(s)+CO2(g),当p(CO2)减少,或加入CaCO3(s),都能使反应向右进行。【4】答:(错) 5、NaHS水溶液显酸性。【5】答:(错) 6、在Na3PO4溶液中,c(Na+)恰是c(PO43-)的3倍。【6】答:(错) 7、当溶液的pH值为4时,Fe3+能被沉淀完全。【7】答:(对) 8、配合物的配体中与形成体直接相连成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8】答:(对) 9、从Cr和Mn的第二电离能相比较可知,Cr的第二电离能大于Mn的第二电离能,可以推测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Mn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2。类似的情况在Cu与Zn,Mo与Tc之间也存在。【9】答:(对) 10、锑和铋为金属,所以它们的氢氧化物皆为碱。【10】答:(错) 11、反应1 2N2(g)+ 3 2H2(g)NH3(g)和2NH3(g)3H2(g)+N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不相等。但是, 按上述两反应式计算平衡组成,则所得结果相同。【11】答:() 12、0.10mol·L-1的某一有机弱酸的钠盐溶液,其pH=10.0,该弱酸盐的水解度为0.10%。【12】答:(对) 13、某溶液中c(HCl)=c(NaHSO4)=0.10mol·L-1,其pH值与0.10mol·L-1H2SO4(aq)的pH 值相等。【13】答:(对) 14、弱酸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值必定小于7。【14】答:(错) 15、MnS(s)+2HAc Mn2++2Ac-+H 2S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K(MnS)·[K(HAc)]2/[K(H2S)·K(H2S)]。【15】答:(对) 16、p区元素的原子最后填充的是np电子,因ns轨道都已充满,故都是非金属元素【16】 答:(错) 17、NaCl(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离子键。【17】答:(错) 18、MgO的晶格能约等于NaCl晶格能的4倍。【18】答:(对) 19、常温下H2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其原因之一是H-H键键能较大。【19】答:(对) 20、氯的电负性比氧的小,因而氯不易获得电子,其氧化能力比氧弱。【20】答:(错) 21、Pd2++Cu Pd+Cu2+(1),E Cu2++Fe Cu+Fe2+(2),E Pd2++Fe Pd+Fe2+(3),E 则E=E+E【21】答:(对) 22、E(Cr2O72-/Cr3+)(Cl2/Cl-)。【22】答:(对) 23、金属离子A3+、B2+可分别形成[A(NH3)6]3+和[B(NH3)6]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4?105和2?1010,则相同浓度的[A(NH3)6]3+和[B(NH3)6]2+溶液中,A3+和B2+的浓度关系是c(A3+)>c(B2+)【23】答:(对) 24、HF、H2SiO3皆是弱酸,但是H2SiF6却是强酸。【24】答:(对)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11-1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3→KClO4+KCl (2)Ca5(PO4)3F+C+SiO2→CaSiO3+CaF2+P4+CO (3)NaNO2+NH4Cl →N2+NaCl+H2O (4)K2Cr2O7+FeSO4+ H2 SO4 →Cr2(SO4)3+ Fe2(SO4)3+ K2 SO4+ H2O (5)CsCl+Ca →CaCl2+Cs 解:(1)4KClO3 == 3KClO4+KCl (2)4Ca5(PO4)3F+30C+18SiO2 == 18CaSiO3+2CaF2+3P4+30CO (3)3NaNO2+3NH4Cl == 3N2+3NaCl+6H2O (4)K2Cr2O7+6FeSO4+ 7H2 SO4 ==Cr2(SO4)3+3 Fe2(SO4)3+ K2 SO4+7 H2O (5)2CsCl + Ca == CaCl2 + 2Cs 11-2 将下列水溶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先改为离子方程式,然后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1)2H2O2==2 H2O+O2 (2)Cl2 + H2O==HCl + HClO (3)3Cl2+6KOH== KClO3+5 KCl+3 H2O (4)2KMnO4+10 FeSO4+8 H2 SO4== K2 SO4+ 5Fe2(SO4)3+2MnSO4 + 8H2O (5)K2Cr2O7 + 3H2O2 + 4 H2 SO4== K2 SO4 + Cr2(SO4)3 + 3O2 + 7H2O 解:(1) 离子式:2H2O2==2 H2O+O2H2O2+2H++2e-==2 H2O H2O2-2e-== O2+2H+(2)离子式:Cl2 + H2O==H++ Cl-+ HClO Cl2+2e-==2 Cl – Cl2 + H2O-2e-==2H+ + 2HClO (3)离子式:3Cl2+6OH-== ClO3-+5Cl-+3 H2O Cl2 +2e-==2 Cl – Cl2+12OH--10e-== 2ClO3-+6H2O (4)离子式:MnO4-+5 Fe2++8 H+ ==5 Fe3++ Mn2+ + 4H2O MnO4-+5 e-+8 H+ == Mn2+ + 4H2O Fe2+-e-== Fe3+(5 离子式:Cr2O72-+3H2O2+8 H+ == 2Cr3++3O2+ 7H2O Cr2O72-+ 6e-+14H+ == 2Cr3++ 7H2O H2O2-2e-== O2+2H+ 11-3. 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H2O (2)MnO42-+H2O2———O2+Mn2+(酸性溶液) (3)Zn+NO3-+OH-——NH3+Zn(OH)42- (4)Cr(OH)4-+H2O2——CrO42- (5)Hg+NO3-+H+——Hg22++NO 解:(1)K2Cr2O7 + 3H2S + 4H2SO4==K2SO4+Cr2(SO4)3+7H2O+3S (2)MnO42-+2H2O2+4H+==2O2+Mn2++4H2O (3)Zn + NO3-+3H2O + OH-==NH3 + Zn(OH)42-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___10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1.把下列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换算成pH和pOH。 (1)[H+]=3.2×105-mol·dm3-;(2)[H+]=6.7×109-mol·dm3-; (3)[OH-]=2.0×106-mol·dm3-;(4)[OH-]=4.0×1012-mol·dm3-。 解 2.把下列pH、pOH换算成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 (1)pH=0.24;(2)pH=7.5; (2)pOH=4.6;(4)pOH=10.2 解 3.已知298K时某一弱酸的浓度为0.010 mol·dm3-,测得其pH为4.0。求Kθ 和α及稀 a 、α和pH。 释至体积变成2倍后的Kθ a 解 4.将1.0dm30.20 mol·dm3-的HAc溶液稀释导多大体积时才能使Hac的解离度比原溶液

增大1倍?解 5.求0.10 mol·dm3-盐酸和0.10 mol·dm3-H2C2O4混合溶液中的C2O-2 4和HC2O- 4 的浓 度。 解 6.计算0.010 mol·dm3-的H2SO4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已知H2SO4的Kθ 2 为1.2×102-。解

7.有一混合酸溶液,其中HF的浓度为1.0 mol·dm3-,HAc的浓度为0.10 mol·dm3-,求溶液中H+,F-,Ac-,HF和HAc的浓度。 解 解 解

解 8.将1.0 mol·dm3-Na3PO4和2.0 mol·dm3-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溶液的pH值。解 解 解

14.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 SO-2 4,S-2,H2PO- 4 ,NH3,HNO3,H2O 答 15.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碱。 HAc,H2O,NH3,HPO-2 4 ,HS- 答 16.举列说明酸碱电子理论中有哪几类常见反应。

03章武汉大学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 3-1给出金刚石晶胞中各原子的坐标。 1﹑解:0,0,0;1/4,1/4,1/4;3/4,1/4,3/4;3/4,3/4,1/4;1/4,3/4,3/4 或 0,0,0;3/4,1/4,1/4;3/4,3/4,1/4;1/4,1/4,3/4;3/4,3/4,3/4。 3-2 给出黄铜矿晶胞(图3-48)中各种原子(离子)的坐标。 2﹑解:Cu 0,0,0;1/2,1/2,1/2;0,1/2,1/4;1/2,0,3/4。 Fe 1/2,1/2,0;1/2,0,1/4;0,0,1/2;0,1/2,3/4。 S 3/4,1/4,1/8;1/4,3/4,1/8;1/4,1/4,3/8;3/4,3/4,3/8;3/4,1/4,5/8; 1/4,3/4,5/8;1/4,3/4,5/8;1/4,1/4,7/8;3/4,3/4,7/8。 3-3 亚硝酸钠和红金石(TiO2)哪个是体心晶胞(图3-49)?为什么? 3﹑解:亚硝酸钠是体心晶胞,金红石是素晶胞。 3-4黄铜矿晶胞(图3-48)是不是体心晶胞? 4﹑解:是体心晶胞。考虑方法如:体心铜原子与顶角铜原子周围的氧原子的方向相同,而且氧原子上(例如体心铜原子左下前的氧原子与右上前顶角铜原子对比)连接的铁原子的方向也相同(注意:顶角原子是完全等同的,因此,体心原子可与任一顶角原子对比)。3-5白钨矿晶体(图3-50)是素晶胞还是体心晶胞?说明理由。 5﹑解:是体心晶胞。 3-6碳酸氢钠晶胞的投影如图3-51所示,请问:平均每个晶胞含有几个相当于化学式NaHCO3的原子集合(代号:Z)? 6﹑解:平均每个晶胞含有4个相当于化学式 NaHCO3的原子集合。 3-7推算典型离子晶体的各种堆积-填隙模型的堆积球和填隙球的半径比。 7﹑解:见表3-7。 3-8 在闪锌矿和萤石的四面体配位多面体模型中除存在四面体外还存在什么多面体?在后者的中心是否有原子? 8﹑解:八面体。没有原子。 3-9图3-52由黑白两色甲壳虫构成。如果黑白两色没有区别,每个点阵点代表几个甲壳虫?如果黑白两色有区别,一个点阵点代表几个甲壳虫?前者得到什么布拉维点阵型式,后者又得到什么布拉维点阵型式? 9﹑解:前者1个甲壳虫1个点阵点,二维菱形单位;后者2个甲壳虫1个点阵点,二维面心立方。 3-10 图3-53是一种分子晶体的二维结构,问: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结构基元由几个分子组成?图中给出的点阵单位(每个平均)含几个点阵点?含几个分子? 10﹑解:每个点阵点代表6个分子。点阵单位含1个点阵点,6个分子。 3-11晶体学中的点阵单位并非只有布拉维单位一种,例如有一个叫 Volonoi 的人给出了另一种点阵单位,获得这种点阵单位的方法是:以一个点阵点为原点向它周围所有相邻的点作一连线,通过每一连线的中点作一个垂直于该连线的面,这些面相交得到一个封闭的多面体,就是Volonoi 点阵单位。请通过操作给出下列三维布拉维点阵单位的相应Volonoi 点阵单位:(1)立方素单位;(2)立方体心单位。 11、解:一种具体的晶体究竟属于哪一种布拉维点阵型式,是由它的微观对称性决定的,晶体学家把这样确定的点阵型式称为晶体的正当点阵型式,然而,一个晶体结构的测定步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第一章 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 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 解 3.温度下,将 1.013105Pa的N2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解

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 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

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 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解 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

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 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 解 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N2和1.0dm3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5章)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 考试试卷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 共15分每空分 ) 1. 下列氧化物与浓H2SO4共热,没有O2生成的是………………………………………() (A) CrO3(B) MnO2(C) PbO2(D) V2O5 2. 下列氧化物中,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是……………………………………() (A) Fe2O3 (B) Co2O3(C) Cr2O3 (D) Ga2O3 3. 在酸性介质中,下列物质与H2O2作用不可能形成过氧化物的是…………………() (A) Na4TiO4 (B) (NH4)3VO4(C) K2Cr2O7 (D) KMnO4 4. 在Cr2(SO4)3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其主要产物是…………………………………() (A) Cr + S (B) Cr2S3 + Na2SO4 CrO+ S2 (C) Cr(OH)3 + H2S (D)- 2 5. 下列化合物中易水解的是……………………………………………………………() 2- (A) SiCl4(B) CCl4(C) CF4(D)SiF 6 6. 将铝与碳在电炉中反应所生成的固体加入水中,继续反应,所放出的气体是……() (A) CO2(B) C2H4(C) CH4(D) CH3-C CH 7. 气态时,Ti2+、Ti3+、Ti中半径最大的是,电离出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气态时,F-、O2-、Na+中半径最大的是,电离出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二、简答和计算题 ( 共85分) 8. (6 分)请写出在四面体场中易发生畸变的d电子的排布构型。 9. (6 分) O2、KO2和BaO2中的O—O键长分别为121、128和149pm,这些数据表明了键长和氧化态之间的关系。含O2配合物[Co (CN)5O2]3-、[Co (bzacen) (Py)O2](bzacen是一种非环四齿配位体)、[(NH3)5Co(O2)Co(NH3)5]4+和[(NH3)5Co(O2)Co(NH3)5]5+中O—O键长分别为124、126、147、130 pm,试讨论各配合物中电子从Co到O2的转移程度。 10. (10 分)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 光气和氨发生反应可得到两种化肥

【9A文】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 1.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试用分子运动论说明分子的几种依数性? 答:稀溶液的某些性质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数目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稀溶液的这些性质叫做依数性,它包含溶质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椮透压。 分子运动论说明: 蒸气压下降,溶剂的部分表面被溶质所占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溶剂分子就相应减少,结果达到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必然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都是由于蒸气压下降而引起。 2.利用溶液的依数性设计一个测定溶质分子量的方法。 答:物质摩尔质量的测定可用沸点升高法和凝固点降低法,尤其是后者,一般说现象较明显,利用△T b=K b·m或△T b=K b·m m:溶剂的质量摩尔浓度,即1Kg溶剂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3.溶液与化合物有什么不同?溶液与普通混合物又有什么不同? 答:溶液: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又稳定的体系叫溶液,其特征是均匀而又稳定,这与普通混合物相区别,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对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化,这与化合物相区别。 4.试述溶质、溶剂、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含意。 答:在液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组成的溶剂中,一般将含量较多的组分叫做溶剂,含量较少的称为溶质, 溶液: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又稳定的体系叫溶液,把单位体积中含少量(大量)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浓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称为不饱和溶液。有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可以超过它的溶解度这种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5.什么叫做溶液的浓度?浓度和溶解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固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浓度有哪些表示方法? 比较各种浓度表示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 答:溶液的浓度使溶液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一种定性描述,它是一个相对值,相对于溶液中各个组分而言,溶解度是指提定温度下,对某溶质而言,它是确定的,溶液的浓度有好多表示方法:①质量摩尔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③质量分数,④摩尔分数⑤体积分数。 6.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比较KNO3、NaCl和NaSO4的溶解度曲线,说明为什么着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 (及斜率)不一样? 答:以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所做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KNO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几乎不变; NaS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7.为什么NaOH溶解于水时,所得的碱液是热的,而NH4NO3溶解与水时,所得溶液是冷的?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天大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n1(p?p1)v1(13.2?103-1.01?103)kpa?32l???9.6d 222101.325kpa?400l ? d-1 4.解:t? pvmpv ? nrmr = 318 k ?44.9℃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i? p(n2) = 7.6?104 pa 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 ni p n 6.解:(1)n(co2)? 0.114mol; p(co2)? 2.87 ? 104 pa (2)p(n2)?p?p(o2)?p(co2)?3.79?104pa (3) n(o2)p(co2)?4???0.286 np9.33?104pa 7.解:(1)p(h2) =95.43 kpa(2)m(h2) = pvm = 0.194 g rt 8.解:(1)? = 5.0 mol (2)?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p ? p?v = 0.771 kj 10.解:(1)v1 = 38.3?10-3 m3= 38.3l (2) t2 = pv2 = 320 k nr (3)?w = ? (?p?v)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p = -1260 j 11.解:nh3(g) + 5o(g) ???3?298.15k 42 12.解:?rhm= qp = ?89.5 kj ?rum= ?rhm? ?nrt = ?96.9 kj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谜底第三版第15章 p区元素b1

P 区元素(1) 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 定性。(1) O 2+(二氧基阳离子) (2) O 2(3) O 2-(超氧离子)(4) O 22-(过氧离子)解:见下表 物 种 分子轨道 键 键级 磁性 相对稳定性 O 2+ KK (σ2s ) 2(σ2s *)2(σ2p )2 (П2p ) 4 (П2py *)11( П2pz *)0 一个σ键 一个二电子П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2.5 顺 O 2 KK (σ2s )2(σ2s *)2(σ2p )2 (П2p ) 4 (П2py *)1 ( П2pz *)1 一个σ键 二个三电子П键 2 顺O 2- KK (σ2s )2(σ2s *)2(σ2p )2 (П2p ) 4 (П2py *)1 ( П2pz *)1一个σ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1.5 顺O 22-KK (σ2s ) 2(σ2s *)2(σ2p )2 (П2p ) 4 (П2py *)1 ( П2pz *)2一个σ键 1 逆 依次减小2. 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它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D2O ;重氧水: ;重水是核能工业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