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西医处方宝典门诊输液

西医处方宝典门诊输液西医处方宝典——门诊输液导言:门诊输液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患者的体内,达到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门诊输液的相关知识,包括输液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门诊输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输液的定义和目的输液是指将含有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补充体液和维持体内平衡的目的。
门诊输液是在医院门诊部进行的输液治疗,通常适用于一些轻度疾病或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患者。
二、输液的适应症1. 脱水:由于呕吐、腹泻、高热、大量出汗等原因导致的体液丢失,可以通过输液来迅速补充体液,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2. 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疼痛症状可以通过输液给予止痛药物,快速缓解患者痛苦。
3. 气道感染:输液可以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感染病情,减轻症状。
4. 营养支持:对于无法口服或肠道吸收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液给予营养液,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
三、输液的禁忌症1. 药物过敏:患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输液治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2. 年幼儿童:由于儿童的血管较为细小,输液操作容易导致并发症,需慎重考虑。
3.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较弱,输液时需注意输液速度,以免发生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
四、门诊输液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空腹,并确保尿液正常排出。
对于需要维持血糖或肾功能的患者,需要特殊注意。
2. 输液准备:医护人员应正确选择输液器具,准备好药物或生理盐水。
3. 输液部位选择:通常选择手背的静脉,可以通过触诊找到合适的输液部位。
4. 静脉穿刺:医护人员应娴熟掌握静脉穿刺技巧,遵循无菌操作步骤,以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 输液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6. 观察病情:输液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静脉注射法流程

静脉注射法流程1. 核对医嘱2. 评估病人3.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4. 物品准备:1)备用物2)核对医嘱、药物、抽药。
5.静注要点:1)核对解释2)选静脉3)定位消毒,扎止血带。
4)戴手套,再次消毒皮肤。
5)查对七项再次排气,进针。
6)见回血三松(松止血带拳调节器),注药。
7) 拔针按压8)再次查对七项9)脱手套静脉注射法实验指导【目的】1.注入药物,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或迅速发生药效时。
2.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评估】1.病人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2.病人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
3.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及管壁弹性。
静脉注射的常用部位:(1)四肢浅静脉-肘部、腕部、手背、足背。
(2)头皮静脉-多用于患儿。
(3)股静脉-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衣帽规范,戴口罩,洗净双手。
2.病人准备了解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有效配合操作。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宽敞、明亮,符合静脉穿刺的环境要求。
4.用物准备注射盘(2%碘酊、70%乙醇、无菌干棉签、弯盘)、小垫枕、止血带、无菌手套、注射卡、一次性注射器、经查对正确的药液、一次性治疗巾等。
【操作步骤】【注意事项】1.对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当保护血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
2.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3.静脉注射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另备一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穿刺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接有药液的注射器(针头不动)进行注射,防止因药物外渗而发生组织坏死。
静脉留置导管脉冲式冲管方法

静脉留置导管脉冲式冲管方法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给予患者输液、注射药物、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操作。
脉冲式冲管方法是一种在静脉留置导管插入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旨在确保导管位置准确、通畅,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留置导管脉冲式冲管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包括静脉留置导管、注射器、针头、消毒棉球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位置舒适,并做好术前准备。
2. 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通常选取患者较粗且易触及的静脉,如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
在插入导管时,应保持手部清洁,并采用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脉冲式冲管方法:当导管插入到静脉内后,需要进行脉冲式冲管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快速注射生理盐水来清洗导管内的血液,以确保导管通畅,并排除空气栓塞。
4. 操作步骤:首先,将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注入注射器中,并与导管连接。
然后,用力向注射器推送生理盐水,形成一股较快速的冲击波,将导管内的血液冲洗出来。
在冲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冲洗力度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损伤。
5. 冲洗次数: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进行脉冲式冲管数次,以确保导管内的血液完全被清洗干净。
具体冲洗次数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导管的长度和直径等因素来决定。
6. 监测导管通畅:在冲管完成后,需要用注射器抽吸一定量的血液来判断导管是否通畅。
若有血液回吸,说明导管通畅;若无血液回吸或者回吸量较少,可能存在导管堵塞或位置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导管。
静脉留置导管脉冲式冲管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清洗导管内的血液,减少导管堵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各类患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脉冲式冲管方法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尿的生成

尿的生成367 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答案》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368 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答案》无明显改变369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答案》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370 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37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答案》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372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答案》125mL/min373 滤过分数是指《答案》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374 正常情况下,下列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答案》19%375 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答案》基膜层376 原尿中葡萄糖含量《答案》与血浆相同377 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378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379 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答案》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80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答案》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81 肾炎出现蛋白尿是由于《答案》滤过膜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382 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答案》注射去甲肾上腺素383 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答案》肾血浆流量的改变384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入球端毛细血管段的主要原因是《答案》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385 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答案》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386 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387 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答案》血压降至90mmHg388 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389 正常终尿量占原尿量的《答案》1%390 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长均有滤过391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原因是《答案》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392 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答案》近端小管393 小管液从近端小管流向髓袢顶点,管腔液中Na+的浓度《答案》增加394 近端小管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答案》CO2395 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小管是《答案》近端小管396 正常人的肾糖阈约为《答案》160~180mg/100mL397 体表面积为1.73m2的男性,其葡萄糖吸收极限量为《答案》375mg/min398 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答案》近端小管399 在肾脏,水容易通透而Na+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答案》髓袢降支细段400 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下列哪一组物质的重吸收《答案》水、Cl-、HCO3401 对Na+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量与肾小球滤出Na+的量成定比关系402 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答案》近端小管403 下列哪一种酶与肾小管重吸收HCO3-和分泌H+有关? 《答案》碳酸酐酶404 当肾小管液流过近端小管时,其中《答案》渗透压基本不变405 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答案》近端小管406 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答案》Na+407 通过继发主动重吸收C1-的部位是《答案》髓袢升支粗段408 关于K+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上述A、B和C409 正常人摄K+多,由肾脏排出也多,其主要原因是《答案》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410 若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1%,尿量将增加《答案》100%411 关于NH3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NH3的分泌促进NaHC03重吸收412 决定终尿量多少的肾小管段是《答案》远曲小管和集合管413 肾髓袢逆流倍增机制的原动力主要是《答案》髓袢升支主动重吸收NaCl414 对尿素的通透性最大的部分是《答案》内髓集合管415 营养不良的老人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是《答案》尿素生成量减少416 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答案》低渗或等渗尿417 构成内髓质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答案》尿素和NaCl 418 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答案》集合管419 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答案》直小血管420 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答案》抗利尿激素421 原尿流经下列哪一部分后其成分将不再变化而成为终尿? 《答案》集合管422 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答案》渗透性利尿423 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答案》增加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424 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是《答案》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425 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是《答案》重吸收率一般占滤过率的65%~70%426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427 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答案》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428 抗利尿激素可促进下列哪部分小管重吸收水《答案》远曲小管和集合管429 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是《答案》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430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答案》下丘脑431 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答案》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432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答案》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433 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答案》抗利尿激素434 大量出汗时尿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答案》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435 血浆中肾素增加,将引起增加的是《答案》细胞外液容积436 醛固酮释放的部位主要是《答案》肾上腺皮质球状带437 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答案》血管紧张素Ⅱ438 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答案》肾素439 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答案》远曲小管和集合管440 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将增多? 《答案》血Na+降低、血K+升高441 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答案》尿失禁442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答案》骶段脊髓443 阴部神经兴奋时《答案》尿道外括约肌收缩444 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答案》尿潴留445 关于近髓肾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446 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答案》近髓肾单位数量多于皮质肾单位447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448 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答案》血浆白蛋白449 下列哪种情况尿量的减少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无关《答案》大量出汗时450 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答案》血浆白蛋白451 下列哪种情况尿量的减少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无关《答案》大量出汗时452 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重吸收过程是被动重吸收453 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454 关于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455 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可阻碍NH3的分泌456 下列关于肾小管分泌NH3的叙述,错误的是《答案》NH3是通过肾小管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457 关于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错误的是《答案》内髓高渗的形成有赖于升支细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458 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答案》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459 下述哪种情况下尿量增多与抗利尿激素无关《答案》静脉输入甘露醇460 下列哪一项与肾素分泌无关《答案》血K+浓度461 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泌《答案》肾素分泌减少462 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不增多《答案》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463 正常情况下,肾脏清除的物质中不包括《答案》葡萄糖464 关于排尿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答案》反射过程存在负反馈控制尿的生成217 C08 尿生成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动脉血压变化对尿生成的影响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动脉血压变化对尿生成的影响X X X(浙江中医药大学XXX(专业)XX(班级)XX(几组)XX(学号))[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和垂体后叶素等药物以及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和失血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采用膀胱插管引流家兔的尿液,通过记数注射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家兔尿液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滴数,来判断该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结果: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尿液生成速率为1滴/min;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后,尿液生成速率增大至6滴/min;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 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大为11滴/min;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小为0滴/min;静脉注射呋塞米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大为15滴/min;静脉注射2单位垂体后叶素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小为0滴/min,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小为0滴/min,失血30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最小为0滴/min。
结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呋塞米可使家兔尿液生成量增加;而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以及刺激迷走神经和失血可使家兔尿生成量减少。
关键词:尿生成;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迷走神经,失血。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试剂及仪器: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1.3方法1.4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1.5腹部手术剪去腹部的兔毛,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约4cm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位置,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结扎。
实验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acute pulmonary edema)实验目的:(1)复制家兔实验性水肿(2)了解急性肺水肿表现及其发生机理。
(3)探讨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肺水肿是由于液体从毛细血管渗透至肺间质或肺泡所造成的。
临床上常见的肺水肿是心源性肺水肿和肾性肺水肿。
病理上可分间质性和肺泡性两类,可同时并存或以某一类为主。
间质性肺水肿大都为慢性,肺泡性可为急性或慢性肺水肿。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静脉大量滴注生理盐水并注射肾上腺素导致急性心源性肺泡性肺水肿。
中毒剂量的肾上腺素使心动速度加快,左心室不能把注入的血液充分排出,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力递增,可引起左心房的压力增高,从而使肺静脉发生淤血,肺毛细血管液体静压随而升高,一旦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液形成增多,不能为淋巴充分回流,即可形成肺水肿。
实验动物:家兔,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及静脉输液装置,注射器,兔急性手术器械,烧杯,纱布,线,胶布,兔手术台,血气分析仪,四道生理记录仪,婴儿秤。
实验药物:生理盐水,乌拉坦(20%),肾上腺素(0.1%),肝素(3g/L),盐酸(10g/L)。
速尿(0.1%),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实验步骤:(1)每实习分4个小组,各取家兔1只,分为[1]实验组,[2] 速尿治疗组,[3] 山莨菪碱治疗组,[4]对照组。
(2)称重,用20%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固定于兔台上。
(3)进行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和一侧颈总动脉,一侧颈外静脉。
作气管插管。
(4)肝素化后,作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静脉管连于输液装置。
进行腹股沟手术进行股动脉插管。
(5)各组动物分别描记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6)输入生理盐水(输入总量按100ml/kg,输速150~200滴/分),待滴注接近完毕时立即向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0.5ml/kg)继续输液(对照组不加肾上腺素)。
(7)输液完毕,立即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八章 泌 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一、单项选择题1.肾的功能不包括: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B.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C.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原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以下错误的是: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比C.原尿成分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A.肾球囊内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的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尿量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A.HCO3-的重吸收B.Na+的重吸收C.C1-的重吸收D.K+ 的重吸收8.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均为被动重吸收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主动重吸收9.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Cl-、K+C.尿素、尿酸D.肌酐10.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A.肾小球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11.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H+ 有利于Na 和HCO3- 重吸收B.分泌K+ 有利于留Na+ C.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分泌K+有利于排H+1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的下述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 B.H+的分泌伴随Na+、HCO3-的重吸收C.H+—Na+交换增强时可使血K+ 降低D.有排酸保碱维持内环境pH稳态作用13.心房钠尿肽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排K+ 保Na+,增加血容量B.排Na+保K+,增加血容量C.排H2O排Na+,增加血容量D.排Na+排H2O,降低血容量14.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B.肾小球滤过率C.近球小管重吸收量D.髓袢重吸收量1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A.血钠↑、血钾↓、血容量↑B.血钠↓、血钾↑、血容量↓B. 血钠↑、血钾↑、血容量↑D.血钠↓、血钾↓、血容量↓16.下列因素对肾素分泌无明显影响的是:A.动脉血压变化 B. 到达致密斑的Na+ 量的变化C.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小球滤过量的变化17.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B. 低于血浆渗透压C.愈朝向内髓深部,渗透压愈高 D. 肾乳头部位渗透压较低18.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A.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B.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C. 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D.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19.肾的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 B.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浓缩和稀释尿液 D. 调节血中ADH的浓度20.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在:A.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C.远球小管 D. 集合管21.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而被全部重吸收,其部位为:A.集合管B.远曲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22.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A.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23.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A.血压轻度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4.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A.K+增加 B. Na+增加C.尿素减少 D. 尿素增加25.产生渗透性利尿时,终尿:A.Na+ 增加B.渗透压降低C.渗透压升高D.渗透压变化小26.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A.与动脉血压呈线性正相关B.髓质大于皮质C.受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D.与肾组织代谢活动明显相关27.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超过近球小管B.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C.为影响终尿渗透压的关键部位D.受肾髓质高渗的影响,与小管液溶质浓度无关28.醛固酮:A.由肾小球旁器的部分细胞分泌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C. 可使血K+ 浓度升高D.促进水的排出29.下列因素中,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A.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循环血量增加C. 血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0.流出近球小管远端的小管液:A. 被酸化,pH值明显降低B. 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C. 与血浆等渗D. 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31.用家兔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哪项不出现尿量增多:A.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D.静脉注射高浓度甘露醇32.肾素是由肾脏的__________细胞所分泌。
生理学 第08章 自测

一、单选题(共2040 题,每题 1 分)1.肾小球球旁器中球旁细胞的功能是:A.分泌血管升压素B.分泌肾素C.分泌醛固酮D.分泌去甲肾上腺素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正确答案:B2.关于肾脏血液供应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肾血流量的90%以上分布于肾皮质B.肾血流要经历两次毛细血管网C.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内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较低,有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正确答案:E3.肾小囊超滤液中葡萄糖的浓度:A.高于血浆B.低于血浆C.与血浆相同D.与肾远端小管的小管液相同E.与终尿相同正确答案:C4.正常情况下,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到肾小囊?A.15%B.19%C.45%D.81%E.85%正确答案:B5.正常终尿量约占肾小囊超滤液量(即原尿量)的:A.1%B.5%C.10%D.20%E.65~70%正确答案:A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注射大量肾上腺素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注射血管升压素D.肾交感神经兴奋E.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正确答案:E7.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蛋白减少C.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增加D.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增加E.肾小囊内压降低正确答案:A8.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髓袢细段D.集合管E.以上全有正确答案:A9.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的主要原因是:A.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B.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C.肾小球滤过率过高D.肾小球滤过率过低E.肾血流量减少正确答案:B10.下列哪一种酶与肾小管重吸收HCO3-和分泌H+有关?A.脱羧酶B.碳酸酐酶C.羧化酶D.转氨酶E.过氧化酶正确答案:B11.在肾脏,Na+容易通透而H2O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远曲小管E.内髓部集合管正确答案:C12.若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将:A.增加1%B.增加2%C.增加10%D.增加一倍E.不变正确答案:D13.利尿药速尿和依他尼酸等的利尿效应主要是通过: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泵的活动B.抑制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C.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D.抑制肾小管对NaHCO3的重吸收E.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Na+: K+:2Cl-同向转运体的活动正确答案:E14.关于尿液的浓缩,错误的是:A.尿液的浓缩是指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高B.机体缺水时,通过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增加,实现尿液的浓缩C.尿液的浓缩发生在肾近端小管D.机体缺水时,肾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率基本不变E.尿液浓缩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正确答案:C15.关于尿液的稀释,错误的是:A.尿液的稀释是指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的低B.机体水过多时,通过增加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实现尿液的稀释C.机体水过多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减少D.机体水过多时,肾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率基本不变E.尿液稀释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正确答案:B16.尿液浓缩的过程主要发生于: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17.肾髓质组织液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靠:A.小叶间动脉B.小叶间静脉C.弓形动脉D.弓形静脉E.直小血管正确答案:E18.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溶质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减少醛固酮的分泌E.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正确答案:B19.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A.使尿量和尿钠排出量相对稳定B.使NaHCO3的重吸收量相对稳定C.使葡萄糖的重吸收量相对稳定D.使K+的分泌量相对稳定E.使H+的分泌量相对稳定正确答案:A20.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醛固酮分泌增多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正确答案:D21.剧烈运动时尿生成量减少,主要是由于: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正确答案:A2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小囊内压降低E.醛固酮分泌减少正确答案:B23.使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的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动脉血压升高正确答案:B24.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钠排钾C.保钾保钠D.排氢保钠E.排氢保钾正确答案:B25.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骶髓D.延髓E.中脑正确答案:C26.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频C.尿潴留D.多尿E.少尿正确答案:C27.主要实现浓缩和稀释尿液功能的是:A.皮质肾单位B.近髓肾单位C.肾小囊D.近端小管E.髓袢降支细段正确答案:B28.肾小囊超滤液中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B29.肾小囊超滤液中HCO3-被大部分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B30.速尿和依他尼酸等利尿药发挥药理作用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C31.发生尿浓缩过程的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32.醛固酮调节Na+重吸收量和K+分泌量的作用部位是:A.肾小球B.近端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E33.分泌肾素的是:A.球旁细胞B.致密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心肺感受器E.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正确答案:A34.失血后,引起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A.球旁细胞B.致密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心肺感受器E.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正确答案:D35.动物实验中,静脉快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引起尿生成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滤过膜的面积减少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C36.急性失血时尿生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滤过膜的面积减少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升高E.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B37.酸中毒时:A.近端小管对Na+和H2O重吸收量增加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重吸收增加C.K+的分泌量减少D.HCO3-的重吸收减少E.葡萄糖的重吸量减少正确答案:D38.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的过程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A39.饮大量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加的过程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B40.近端小管对Na+、H2O的重吸收量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的现象称为:A.渗透性利尿B.水利尿C.尿崩症D.球-管平衡E.尿液浓缩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510 题,每题 1 分)41.与近髓肾单位相比较,皮质肾单位的特点有:A.肾小球体积较大B.髓袢短C.含有分泌颗粒,能分泌肾素D.主要分布在内皮质层E.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口径小正确答案:BC42.关于球旁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有:A.位于入球小动脉的管壁上B.能分泌肾素C.受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D.可直接感受血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E.与醛固酮分泌的调节有关正确答案:ABCE43.关于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血流量的调节,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肾血流要经历两次毛细血管网B.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内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D.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恒定E.劳动或运动时,肾血流量增加正确答案:ABCD44.下列情况,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循环血量减少B.剧烈运动C.肾血流量增加D.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E.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正确答案:CD45.下列哪些因素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A.交感神经兴奋B.肾血浆流量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E.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正确答案:ACE46.关于葡萄糖的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有:A.全部在近端小管进行B.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C.是一种被动转运的过程D.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饱和现象E.生理情况下,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率为65%~70%正确答案:ABD47.关于近端小管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正确的有:A.HCO3-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B.HCO3-的重吸收需要碳酸酐酶的帮助C.H+的分泌不利于HCO3- 的重吸收D.H+的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E.有排酸保碱的作用正确答案:ABDE48.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入球小动脉收缩B.出球小动脉收缩C.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D.肾素分泌增加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正确答案:ABD49.血管升压素的作用有:A.提高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B.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C.大剂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D.促进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H2OE.促进髓袢降支细段重吸收NaCl正确答案:ABC50.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或)H2O重吸收的是:A.肾素B.血管紧张素ⅡC.血管紧张素ⅢD.血管升压素E.醛固酮正确答案:ABC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
盐水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8. 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
什么?
1)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
A. 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尿量增多。
B. 另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
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
过率随之增加,也使尿量增多。
(请同学注意:此处尿量增多与抗利尿激素无关,因为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所
以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并不发生改变,不要与大量饮用清水导致的水利尿原理搞
混淆了)
2)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一般无明显变化。
口服生理盐水后,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
透压和血容量快速、明显的变化。因此,尿量变化不明显。
实验 53 尿生成的调节
【目的要求】
1.学习输尿管插管技术。
2.观察影响尿量的几种因素。
【基本原理】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在整体内,这 3 个过程往往受到生理性的调节。 凡影响这
些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动物与器材】 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动脉血压描记装置、记纹鼓、记时装置
和电磁标(或用二道生理记录仪和血压换能器、刺激器、保护电极、记滴器、 动脉插管和
膀胱插管(或细塑料管)、小漏斗、刻度试管、2ml 及 20ml 注射 器、20%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00 单
位/ml)、生理盐水、10%Na2SO4 溶液、肾上腺素(1∶10000)、垂体后叶素
(5 单位/ml)
【方法与步骤】
1.取家兔一只,用 20%氨基甲酸乙酯(1g/kg 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 醉后,背位
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下腹部的被毛。在颈部正中线切开 皮肤,先分离出气管,插
气管插管;再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迷走神经。 在其下面各穿两根线备用。手术完毕
后,用蘸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创面。
2.在下腹部正中线作长约 4cm 的皮肤切口,沿腹白线切开腹壁,用手轻
轻将膀胱移出腹腔外蘸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垫上,便可以进行插管。
3.插管的方法有两种 (1)输尿管插管导尿认清输尿管进入膀胱背侧部位后,细心地分离出
一侧
输尿管。先在靠近膀胱处穿线结扎,再在离此结扎线约 2cm 处穿一条线,用
眼科剪在管壁上剪一斜向肾侧的小切口,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细塑料管,用 缚线结扎固定
(图 8-1)。将此导尿的塑料管连接至记滴装置,通过电磁标 在记纹鼓上记录尿流量(滴
/min)。如果不用记滴器,也可将导尿塑料管连 接小漏斗及刻度试管,直接计算尿流量
(ml/min)。
(2)膀胱插管导尿插管前亦应先认清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线结扎
膀胱颈部,以阻断同尿道的通路。然后在膀胱顶部选择血管较少处,作一直 径约 1.5cm
的荷包缝合,在其 中央沿纵向剪一小切口,插入膀胱插管(或膀胱漏斗)。把切口周围的
缝线 拉紧,结扎固定。插管口最好正对输尿管在膀胱的入口处,但不要紧贴膀胱 后壁而
堵塞输尿管。膀胱插管的另一端则用导管连接至记滴器或刻度试管, 记录尿流量。手术完
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
4.记录血压在左颈动脉插入充满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或肝素生理盐 水)的动脉插
管,记录血压。在血压曲线的下方,用 3 个电磁标依次标记尿 流量(滴数)、刺激记号
和时间间隔。如用二道生理记录仪取代记纹鼓、水 银检压计和电磁标等,动脉插管用橡皮
管连接至血压换能器,换能器连接到 生理记录仪的血压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放大和记录
血压。
5.实验观察待尿流量和血压稳定后,即可进行下列各项实验观察。每项 实验开始
时,都应先记录一段尿量和血压曲线作为对照;然后进行注射或刺 激,并连续记录和观察
至效应明显和恢复过程。
(1)自耳缘静脉注射温热(38℃)的生理盐水 3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 变化。
(2)自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液 15ml,观察其变化。 (3)自耳缘静脉注射 1∶10000 肾
上腺素 0.5ml,观察其变化。
(4)自耳缘静脉注射 10%Na2SO4 溶液 4ml,观察其变化。
(5)结扎并剪断右侧颈迷走神经,用中等强度的连续脉冲刺激其外周端
20—30S,使血压降低至 40—50mmHg。观察尿量的变化。 (6)自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2 单位,观察和记录其变化 20min。 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表 8-1。
表 8-1 若干因素对尿量的影响
影响因素尿量滴(min) 变化率(%) 血压(mmHg)
变化率(%)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生理盐水 20%葡萄糖液 肾上腺素 10%Na2 SO4 溶液 刺激
迷走神经外周端 垂体后叶素
【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兔多喂青菜,或用导尿管向兔胃中灌入 40—50ml 清水,以 增加其基础
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
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 阻断尿液的
流通。
【思考题】
1.从表 8-1 所记录各项实验中尿量和血压等变化,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 的机制。
2.为什么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观察反应的时间应长些,试从观察结果分
析其抗利尿作用和缩血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