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被用于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和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规范,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探讨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类型。
其分类如下:1.红细胞:用于输血治疗缺血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
2.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可以用于急性出血、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情况。
4.凝血因子:适用于体内某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5.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该了解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具体如下:1.血型测试:在输血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以避免出现血型不匹配等危险情况。
2.疫情筛查: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前,应进行疫情筛查,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保持稳定: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血容量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副作用。
4.观察病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记录信息: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记录输血的类型、数量、时间和剂量等信息。
血液制品的副作用和风险血液制品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具体如下:1.过敏反应:一些人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发热、荨麻疹等。
2.感染传播: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的病原体传播给接收者。
3.增加心血管风险:输血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4.铁负荷过重:输血治疗过多会导致人体铁负荷过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血液制品的筛查和质控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质控。
临床输血检验之红细胞输注种类及适应证

慢性贫血
慢性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长期 低于正常值的情况,通常由慢性疾病 、营养不良或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引起 。长期贫血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 免疫力下降。红细胞输注可以改善贫 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VS
总结词: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
稀有血型
辐照红细胞的制备过程中,会对红细胞进行放射线照射,灭活其中的淋巴细胞,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这种制剂适合于接受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可以保证红细胞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是指由于外伤、手术、消化道溃疡或肿瘤等原因导致的快速大量失血,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迅速下降,引起休克 和器官功能障碍。此时需要紧急输注红细胞,补充血液容量,提高携氧能力,维持生命体征。
冰冻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是将新鲜全血中的红细胞在低温下保存的制剂 ,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和运输红细胞的情况。
冰冻红细胞通常在-80℃以下的低温下保存,可以保存数 年之久。这种制剂适合于血液储备、战备储备以及稀有血 型的保存等情况,可以保证红细胞的质量和活性,避免血 液资源的浪费。
辐照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是通过放射线照射处理的红细胞制剂,可以灭活淋巴细胞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适用于免疫 抑制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稀有血型是指一些较为罕见的血型,如Rh 阴性血型等。由于稀有血型人群数量较少, 血源相对稀缺,当这类人群需要进行手术或 遭遇意外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血源。此 时红细胞输注是必要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词:保障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安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攻击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贫血。患 者通常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同 时配合红细胞输注以纠正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输血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 2.心理护理策略: ①充分了解接受输血病人心理和需求。 ②做好输血前宣教工作,使病人主动配合。 ③对有顾虑或依赖紧张的病人,告之输血不是唯一的治疗 手段,是替代疗法,鼓励其全方位接受治疗。 3. 输血反应时心理护理:技术上积极处理,重点是稳定其 情绪,减少紧张情绪,增加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静脉输血时,可分为直接 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将献血员的血液抽出后即输给病人。此
法仅适用于婴幼儿的少量输血及无血库的医疗单 位急救时,目前一般不主张。
间接法:是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入病
人体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密闭式静脉输血的 方法。
(四)输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上更换输血器,不能硬挤针头内凝块。
4 、不可添加任何药物,以免凝固、凝集、溶血。
(二)血小板
1 、外观,均匀一致,无肉眼可见聚集现象,摇匀时出
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 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
2 、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板悬起,切忌粗
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适应症:甲型血友病(先天性Ⅷ因子缺乏),遗
传性假性血友病,获得性Ⅷ因子缺乏症,纤维蛋 白原缺乏症 .
四、成分输血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 (RBC、WBC、PC、血浆和血浆蛋白)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品,临床医生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输入不同成分的输血方法,也叫血
(2)查血液质量
a)正常库血: 肉眼观察主要分两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
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 清楚,无血凝块或异物。
b)异常库血:
1-12-2输血法

第十二章第二节静脉输液一、目的略二、血液制品的种类包括全血和成分血。
全血分为新鲜血、库存血等,成分血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等。
成分血缺那样补那样,不浪费,故90%以上都是输成分血,极少输全血。
三、静脉输血法(一)输血前准备1.输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必须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入血浆前须作血型鉴定,不用交叉配血。
注: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内含白蛋白、凝血因子等)。
2.然后去库房取血: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进行“三查八对”。
3.取血后:因为库存血是在4度下保存太凉,不可立即输注,要在常温(自然温度)下复温15-20分钟。
要避免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和煮鸡蛋的道理一样)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
避免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冰冻血浆在37度温水中融化。
(二)直接输血法(三)间接输血法(1)输血前后和输两袋血液之间都要输入少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输血前后是为了避免浪费血液,在两袋之间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
(2)调节输血速度,开始10分钟要慢,应少于20滴/分;观察15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调节滴速至40~60滴/分(与输液相同),老人及儿童酌减。
(四)注意事项:不能随意加入其他药物,以防止血制品变质,出现血液凝集或溶解。
输血后血袋不可立即弃去,要保留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时核查。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和输液反应相同。
(二)过敏反应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注:过敏性休克:过敏部位血管明显扩张,血过多分布到了那里,还有部分渗出到了血管外(称水肿),导致重要器官血量降低。
2.护理措施(1)过敏反应预防:①让供血者在献血前不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少量清淡饮食。
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可在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
(2)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可减慢滴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血制品的临床使用原则和规范

输注的顺序及要求
同时取回多种血制时,最应优先输注的血液成分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冷沉淀
输注的顺序及要求
输注的顺序及要求
第VIII 因子
4h 4h
30min 30min
血小板
20-24℃ 震荡箱
红细胞
4℃ 血浆 血浆 冷沉淀
-20℃ -20℃
红细胞 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保存温度
血浆 冷沉淀
红细胞 血小板
一、血浆
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 呈半透明,淡黄色,黏稠状。 约占血量的55%。
区别
制备时间 成分 有效期 用途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抗凝全血于6~8h之内 在4℃条件下离心,将 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冰冻成块
全血在保存期内经自然 沉淀或离心后分出的血 浆,立即放入-30℃以 下 的冰箱冰冻成块
注意事项
严禁一名医护人员 同时为两名患者取血。
生理盐水冲管
不应添加药物。
A
B
注意事项
更换输血器
超过4小时 输注不同组交叉配血的血液
先慢后快原则
30min内输注,4h内输完
注意事项
加温输血:
术中大量输血时,建 议使用加温仪
术中大量出血时 可使用加压输血
空血袋送回输血 科保存24h
加压输血
双人核对病人资料和唱对血袋信息
检查血液质量及血袋,核对无误后双人签 名 专班取血后交给巡回护士,再与麻醉医 生双人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输注 输注后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
取血的“八不接”
标签破 损字迹
不清
血袋有 破损、
漏血
血液中 有明显
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处理方法,通过将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来进行治疗。
血液制品作为输血治疗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一些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常用血液制品的输血适应症以及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血浆血浆是输血中最常用的血液制品之一。
其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对于一些病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血浆输血的适应症包括:1. 凝血障碍: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等。
2. 失血性休克:严重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
3. 全血或血浆置换:用于去除体内异常代谢产物或血清影响因子。
4. 重症烧伤:病情较重的烧伤患者需要输注血浆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输血血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血浆输注速度:必须按照医嘱或标准输注速度进行。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2. 适当的预处理:血浆需要在输血前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去除病毒和其他潜在的致病因子。
3. 储存温度:血浆需要在低温(2-8摄氏度)下存储,以防止其蛋白质的降解。
二、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以洗涤红细胞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
它是输血治疗中最常用的血液制品之一,用于治疗贫血和失血等情况。
红细胞悬液的适应症包括:1. 急性失血:如大量出血、外伤等引起的急性失血。
2. 血液病:如重度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手术:一些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来维持患者的血液容量。
在输血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ABO血型配对:严格按照患者的ABO血型进行配对,以防止输血不匹配引发的不良反应。
2. 保存时间:红细胞悬液的保存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42天。
超过保存时间的制品不得使用。
3. 输血速度:按照医嘱或标准输注速度进行输血,过快的输注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三、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一种血液制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悬液的适应症包括:1. 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等。
静脉输血的目的、适应症及血液制品分类

溶血性反应、重症新生儿溶血病
三、静脉输血的原则
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2、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
3、患者如果需再次输血,则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实验,以排除机体已产生抗体的情况。
四、血液制品的种类
名称
分类
适应症
保存环境
保存时间
全血
新鲜血
血液病患者
恶性高血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功能极度衰竭
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3.补充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和控制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4.补充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液生成渗出和减轻水肿,改善营养
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5.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严重感染、细胞或体液免疫力缺乏的病人
6.排除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一氧化炭、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
4℃
1周
库存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4℃
2-3周
成分血
血浆
新鲜血浆
凝血因子缺乏
保存血浆
血容量及血浆蛋白较低
冰冻血浆
—30℃
1年
干燥血浆
5年
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洗涤红细胞
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
中小手术及战地急救
白细胞浓缩悬液
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
4℃
48小时
血小板浓缩悬液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
22℃
24小时
各种凝血制剂
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输血种类及注意事项

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限制
• 血液成分输注的开 始时间限制
结束
全血 浓缩红细胞
离开冰箱30分钟以内 4小时内(如室内温度增高则 需在更短时间内结束)
浓缩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立即
20分钟以内
新鲜冰冻血浆 30分钟以内 普通冰冻血浆
20分钟以内,2℃—6℃只能 保存24小时(大约200—
注:输血器应该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如果气温很高,其更换
ABO血型鉴定
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 应的免疫学方法。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 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Rh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一般指Rh系统中D抗原的检测, 根据病人红细胞是否带有D抗原,分为Rh 阳性和Rh阴性。
5
6
移植物 宿 主 病 ( GVHD ) 死 亡 率高,约0.1%发生率。
其它副 作用如抗凝剂过量:出血。 低钙惊厥:手足搐搦,抽风, 脑缺氧高血钾: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 ,心跳骤停。 酸中毒:对各重要脏器都有 损害。盐水过量,水钠储留, 心衰,肺水肿
输血的治疗作用
• 输血,对于实行较大手术的病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因为在手术 过程中,分离组织、各处病变的脏器,都不可避免地会流失一部分血 液。必须及时补充血液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此外,输血还具有兴奋、 刺激和解毒的作用,各种外伤、烧伤引起的休克,以及一些严重的内 科疾病病人,也广泛地需要进行输血。
并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按输血反应 进行处理。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 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 时一次;输血结束后4小时。 8、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
(一)品种 血浆有2种: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 1、FFP (1)特点: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特别 是V、VII因子。 (2)用途:主要用语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2、FP (1)特点:与FFP相比该血浆仅缺乏凝血V、VII因子。 (2)用途:常用于扩充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 浆蛋白等。
1、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出血时。如鼻出血、牙 齦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头痛、 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其他交明显出血。剂量: 2U/10kg体重,一般用量8-16U血小板(或1-2个机采 血小板治疗量),每周2-3次。 2、血小板计数<50*10 9/L伴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 效者。 3、血小板功能异常伴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尿 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等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时。 4、大出血消耗了大量血小板时。
红细胞
2、悬浮红细胞(CRCS)制备时抽出原血浆 后加入原血浆一半的悬浮液制成。特点:由于 血浆基本移去,减少了血浆的不良反应;由于 加入了晶体液,黏度降低,输注更流畅。 3、洗涤红细胞(WRBC)制备时去除血浆后 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3-6次制成。特点: 以除掉99%的血浆和80%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 板,可减少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 生。
临床常见的血液品种有: 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少白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去白红 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 板,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冷沉 淀,人血白蛋白,人血免疫球蛋白 等。Fra bibliotek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RCC)制备时去掉原血浆后 剩 下 的 红 细 胞 就 是 浓 缩 红 细 胞 , 1U ( 200ML 全 血 制 成 ) 浓 缩 红 细 胞 体 积 ( 120+-12 ) ML ,比容 0.70-0.80 。特点: ①与全血具有同样携氧能力,而容量仅为全 血的一半,可减少循环超负荷危险;②减少 了血浆中钾、钠、氨、乳酸和构橼酸含量, 适用于心、肝、肾等疾病患者输用;③减少 了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等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5、大输血(输血量相当于本身血容量)或大 输液使血小板稀释性减少,当血小板计数< 50*10 9/L时。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下列情 况者应输注:①血小板计数<20*10 9/L,伴 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②脾切除治疗 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四)禁忌证
(三)禁忌证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受血者体内已产生免疫性抗体时 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输血后紫癜(PTP)、免疫性血小班减少性紫癜(NAITP)等。
4、脓毒败血症、脾亢时 但脾切除时有严重出血者除外。
(四)血小板治疗性输注
(二)保存
1、保存温度 FFP于-30度以下速冻保存;FP 于-20度以下保存。 2、有效期 FFP为1年,1年后可转为FP;FP 为4年。
(三)适应证
1、补充凝血因子 2、大量输血伴出血倾向者 3、肝衰竭伴出血者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者 5、抗凝血酶III(AT-III)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红细胞
4、少白细胞红细胞 5、年轻红细胞 6、去白细胞红细胞 7、冰冻红细胞 8、辐照红细胞 9、保存温度2-6度 10、有效期35d
(二)适应证
1、慢性贫血 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及时补充红 细胞数量,纠正缺氧状态。 2、急性贫血 如手术、创伤和其他出血性疾病 等。一般决定是否输血、输多少、输什么品种? 主要依据失血量决定,出血量在20%以下可以 不输血,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即可;出血量 20%-25%,除补晶体液和胶体液外,可输注 红细胞制品;出血量25%以上,除补晶体液和 胶体液和输注红细胞外,可根据病情输注新鲜 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等。
血小板
(一)保存 1、保存温度 22+-2度震荡保存,震荡频率20-30次 /min。 2、有效期 机采血小板保存时间5d,手工血小板1d, 特殊血袋保存7d,快速冰冻低温(-80度以下)保存1 年以上,但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
(二)适应证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白 血病、再障、淋巴瘤、恶性肿瘤大剂量花疗或 放疗后。 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3、大出血,血小板消耗过多。 4、大量输注库存血后,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5、血小板计数<20*10 9/L时。
(三)输注要求
(三)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ABO及 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HIV USR 肝炎系列)。认真检查全血的外观,认真核对献血者 及患者姓名、性别、血袋条码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品 种和血量。血液从取出到输注不得超过30min,输血器材符合质 量标准,用7号以上头皮针。 3、输注速度 ① 一般成年人为200ml/h 1~3ml(kg.h) ② 心血管患者及儿童患者速度应慢,以1ml/(kg.h)。 ③ 急性大失血患者速度宜快,50-100 ml/ min。 ④ 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 h内输完。
(五)输注要求
1、静脉输注 生理盐水前后输注。 2、输血前检查 必须作血型鉴定,无需交叉配血试验,同型相输, 输血器材符合质量标准,用5号以上头皮针。 3、注意事项 ① 输注前摇匀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记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 损伤; ② 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应以病人能耐受的 最快速度输入,已达到止血效果。一般1个治疗量输注速度为3040min. ③ 因故未能输注(患者高热),应常温下放置,每隔10 min左 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