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降凝剂
胺解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丙 烯酸 、 硬脂酸 、 十二 醇 ~二十二 醇 、 甲苯磺 对 酸、 丙烯 酰胺 、 十六 胺 、 乙烯 、 苯 马来酸 酐 、 酸 乙烯 醋 酯 、 苯 二 酚 、 氧化 苯 甲酰 , 对 过 以上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Na OH 溶液 中 和 洗 涤 粗 产 品 , 除 去 反应 液 中过 以
共聚后 进行胺 解得 到 的新型 降凝剂 , 其分 子 中既含
有极性 含氧基 团 , 又含 有侧链 非极性 基 团 。当原 油
降温 时 , 该类 降凝 剂 分 子 中 的含 氧 、 氮 的强 极 性 含
基 团在冷却 过程 中被 吸附在蜡 晶 表面 , 长侧链 的 而 非极 性基 团能进 入石蜡 晶体 结构 中与之 共 晶 , 而 从 达到 有效 降凝 的 目的 ] 。本课 题 从 合 成 大分 子 聚 合物 的角度 出发 , 用 多 种 胺类 化 合 物 进行 胺 解 , 应 从 中筛选 出稳定 性 、 用性 较好 的原油 降凝剂 。 应
果也不 同 。通 过丙 烯 酸 长 链 酯与 特 定 的极 性 基 团
量 的 高 碳 醇 、 聚 剂 对 苯 二 酚 ( 酸 醇 总 量 的 阻 占 0 1 ) 甲苯 溶 剂 ( 酸醇 总量 的 1 5 ) 边搅 .5 和 为 .倍 , 拌边 加热至 5 ~6 C, 固体 物全部 溶解 , 0 0。 使 加入 一 定量 丙烯酸 和催化 剂对 甲苯磺 酸 , 续加 热至 回流 继 温度 下反应 一定 时 间 , 当出水 量 与 理论 值 接 近 时 , 则认 为该 酯 化 反 应 基 本 结 束 , 止 加 热 。用 5/ 停 6 9
国内管输原油降凝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到目前为止 , 有关原油降凝剂降凝机理主要
有 以下 5种 。
2 1 晶核作用 理论 .
晶核作用是指降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蜡分 3 降凝 剂效果 的影响 因素 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降凝剂熔点 比蜡的结 晶温度 高, 所以当温度降低时, 降凝剂先于蜡析出而成为 蜡结晶中心 , 使降温过程 中形成 的小晶核 比加剂 前有所增加, 因此不易形成大的蜡团, 达到降低凝
() 2 原油加剂改性效果不稳定。原油在管线 内运行时, 经过管流长时间的低速剪切 和输油泵 短暂的高速剪切及 中间加热站的重复加热, 这些 都使原油的凝点和黏度恶化 , 明降凝剂 的抗剪 说
切 和抗重 复加热 性能较 差 。
温度时, 外界或流动本身的剪切作用对降凝剂 的 改性 效果无 影 响 ; 果 原 油在 析 蜡温 度 范 围 内受 如 到较剧烈的剪切作用( 如过泵) 这可能影响降凝 ,
使用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吸附作用是指降凝剂吸附在已经析出的蜡结 晶中心上 , 将蜡晶隔开 , 降低蜡 晶间的粘附作用。
2 3 共 晶作用理论 .
共晶作用是指降凝剂分子在低于析蜡点 的温 度时与蜡共 晶析出, 改变蜡晶生长方向 , 并降低蜡
晶比表面积。但是这些假说只是根据蜡分子与降 凝剂的作用结果提 出的, 缺乏直接的实验验证。 2 4 改善蜡 的溶解 性理论 . 降凝剂如同表面活性剂 , 加降凝剂以后 , 增加 了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 使析蜡量减少, 同时又增 加了蜡的分散度。由于蜡分散后的表面电荷 的影 响 , 晶之间相互排斥 , 蜡 不容易形成三维 网状结 构, 因此原油的流动性得 以改善。 2 5 凝胶化 理论 .
我 国原油的特性, 对降凝剂的研究取得 了很大进
展, 研制出了丙烯酸高碳醇酯一马来酸酐一醋酸
高蜡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中含有与石蜡结构类似的非极性长链烷基 , 可进 入蜡晶 晶格
发 生 共 晶 ; 聚物 中 还 含 有 极 性 基 团 , 于 抑 制 蜡 晶 之 间 的 高 用
物 , 类 共 聚 物 及 其 衍 生 物 已成 为 油 田 广 泛 使 用 的 降 凝 剂 。 这
合物对于上述两种原油 均具有 良好 的降凝 作用 , 并且在 3 . 5 OC以上 添加共 聚物 ,  ̄ 能够降低原油的表观黏度 。 14 含氮 聚合物 . 含氮 聚合物 主要是 聚胺 类 , 者是烷 基 或
【 关键词】 高蜡原油 ; 降凝剂 ; ; 石蜡 作用机 理
【 中图分类号】 T 64 8 4 E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4 7 2 1 )0 0 0 — 2 0 3 36 ( 00 1 — 0 7 0
高 蜡 原 油 具 有 较 高 的 凝 点 和 黏 度 , 温 流 动 性 差 。蜡 在 低
的构 效 关 系 时 作 者 指 出 , 肪 烃 侧 链 只 能 为 石 蜡 提 供 小 , 当温度 降到 一定值 时 ,
原 油 中 开 始 析 出微 小 的石 蜡 晶粒 , 而 连接 成 为 三 维 网 络 结 继 构 , 油 包 在 其 中 , 油 失 去 流 动 性 。 降 低 原 油 凝 点 和 改 善 把 原 原 油低 温 流 动 性 , 于 高 蜡 原 油 开 采 、 输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集 目前 , 重 要 的 流 动 改 进 技 术 为 化 学 剂 降凝 法 最 , 技术 该
幅 度 最 高 达 到 2 .℃ 。 70
江苏油田B1断块原油降凝剂研究

p r r a c ff e e p i t e r s a t st s d a i e e t e e a u e T e lb rt r x e i n s s o t a h sfe z — on eo f m n e o e z - on p e s n si e t tdf r n mp rt r . h a o aoy e p rme t h w tti r e e p i t r d e f t h
王建 华 徐 苏 欣 袁 林 吴 凤 娟
( 苏 油 田分 公 司 石 油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 苏 扬 州 2 5 0 ) 江 江 2 0 9
摘 要 江 苏 油 田 B 1断 块 原 油属 于 高含 蜡 、 高胶 质 、 沥青 质 原 油 , 有 高凝 、 高 具 高黏 特 点 , 均 凝 固点 4 . 、 蜡 点 平 1 5℃ 析
减阻、降粘、防蜡

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此后几十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对减阻剂的 科研与应用实践,处于领先地位的有美国CONOCO
公司、Baker Hunghes公司,这些公司使得减阻剂
研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开发出了性能好、成本低 的减阻剂产品。
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尤其是CONOCO公司,该公司的减阻剂产品从
油溶性减阻剂的特点
总之,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减阻剂在很小的用量 下就可以达到和好的效果,例如, CONOCO公司
的CDR102油相减阻剂在添加0.00005(wt)%时,
就可有9%的减阻率(平均流速2.5m/s,管内径 25mm,介质:0号柴油)。添加0.0001(wt)% 即能达到50%的减阻效率,因此在管道运输行业 中被普遍应用。
3、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减阻剂的产生:降低摩阻,提高输量,快速缓 解产量与管线输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加速 原油的开发与利用 。 1972年诞生了第一个减阻剂的专利。1979年是 一个转折点,美国CONOCO公司生产的CDR减 阻剂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正式工业化生产 并应用于横贯阿拉斯加的原油管道上,揭开了 管道运输应用减阻剂的序幕。
称之为原油本体分散减阻,所用的活性剂称之
原油分散剂(dispersant)。
降粘
还有一类减阻剂称之为降摩阻剂(frictional reducer)。 降摩阻剂与降粘剂不同之处在于: 降摩阻剂一般不掺水或掺少量水(5%~10%), 它通过改变原油和介质表面的作用力,进而减 小原油的流动阻力。而乳化降粘一般掺水为 30%左右,通过改变原油乳状液的类型,使其 转变为以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的水包油的 乳状液,进而降低在原油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掺稀油(轻油)输送稠油。
胜利原油在原油降凝剂作用下的流变性能评价

S a d n r vn e h n ; h n o g P o i c ,C i a
2. rh Ex o at n mpa y,S NOPEC ,Cha g h 35 00,Chn ; No t plr i Co o n I n c un 1 0 i a
3 S t KyLbrtyo ev iP oe i ,C i nvrt P t l m , ei 0 2 9 C i ) . t e e aoao a r fH ayOl rc s g hn U i syo eoe sn a ei f r u B rn 12 4 ,hn g a
中 图 分 类 号 :E3 T 9 文献标识码 : A
Rhe l gc lp o r ise a u to fSh ngic u i un r t e o o ia r pe te v l a in o e l r de ol de h c n to fa di g p ur pontde e s nt o dii n o d n o i pr sa
XU ip n .S S —ig ONG a —h n Zh o z e g
( . oeeo er em E gnei hn nvrt eo u D n y g2 7 6 , 1 Clg l fP t l n ier gi C iaU i syo t l m, og i 5 0 1 ou n n q i fP re n
改性聚丙烯酸酯原油降凝降黏双功能处理剂的研究

确定 采用 聚 乙烯 醋酸 乙烯 酯 ( V 改性 技 术 , 丙 E A) 在
烯 酸 酯 中引进 极 性 基 团 , 成 了 S G一6双 功 能 处 合 D 理剂 , 该处 理剂 对 黏 度 在 1 0 0 m a・ 0 0 P S以 下 、 点 凝 4 0℃左 右的原 油 , 有较 好 的降凝 降黏 效果 。
12 S G 一 . D 6的制 备
12 1 丙烯 酸脂 肪 醇酯 的制备 . .
方 程式 如下所 示 :
收 稿 日期 :0 2—0 20 3—1 4 基 金 项 目 : 东 省 科 技 厅 资 助 项 目( 8 13 0 ) 山 9 12 1 1
12 3 合 成条件 确 定 ..
C 5 1型超级 恒 温 器 ( S0 重庆 试 验 设 备 厂 ) N G ;D
一
1 转 黏 度 计 ( 海 昌吉 地 质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旋 上 ;
通 过 多次 L ( 正 交 实验 , 定 了该 处 理 剂 的 。3) 确 最 佳 配 比和合成 工艺 条件 。作 者选 择一 个关键 的正
中 图分 类 号 :Q 2 . T 43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5 1 (0 2 0 0 7 0 1 3— 2 4 20 )7— 38— 3 0
C  ̄ C - COOH +ROH — H2 H- —一 CH2 CH- COOR  ̄ - +H2 O
高凝 点 或 高 黏 度 原 油 被 称 为 稠 油 , 中原 、 在 胜 利、 大港 、 疆 、 河 、 林 等地 有 2 新 辽 吉 0多 个 油 区存 在 大量 稠油 , 这类 稠油 采 油和输 送非 常 困难 , 开采 中一 般 采用 两种 措 施 : 是 蒸 气 吞 吐 , 要 消耗 大 量 热 一 这 能 , 只能 深入 10 二 是 加入 化 学 处理 剂 , 原 且 5 0 m; 使 油 的 凝 点 或 黏 度 大 幅 度 下 降 , 方 面 的 报 道 不 这 少 ¨ 目前 市售 降 凝 剂 是 油 溶 性 , 黏 剂 一 般 是 一。 降 水 溶性 , 者互 不 相溶 , 能 成 为均 相 体 系 , 用 起 两 不 使 来 很 不方便 , 以达 到 既降黏 又 降凝 的效果 。为此 , 难 开发 降凝 降黏 双功 能处理 剂 是油 田开采 和输 送 的需 要 。作者 从 油 田实 际 出发 , 综 合分 析 、 选 , 终 经 筛 最
《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征求意见稿)

《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工作简要过程1、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要求,对SY/T 5767-2005《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进行修订,项目计划编号能源20140030。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负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道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公司等单位参与。
2、工作简要过程根据《关于印发2013 年石油天然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复审项目计划的通知》(油标委字〔2013〕11 号)要求,石油工业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储运专标委)于2013年6月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关于1项国家标准和9项行业标准的复审会,SY/T 5767-2005《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是其中之一。
在复审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降凝剂作为保障含蜡原油在管道中安全流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条原油管道上,SY/T 5767-2005《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为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也随着技术的成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
从上一次修订(2005年)至今,又有部分研究成果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确认,达到可以纳入标准或对标准相关条款进行修订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再次修订。
随之由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负责标准的修订工作。
根据标准复审会专家意见和起草工作组确定的修订目标,此次本标准修订的重点是:根据近年室内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成果,对原标准中有关“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加剂原油重复加热”的规劝性要求进行适当放宽和细化,代之以在相关条款中增加“应根据实验评价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场工艺的调整余地选择合适的中间加热站和加热温度来保证输送的安全性”等相关叙述,从而使标准执行者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在保证输送安全的前提下更灵活地选择和使用加剂工艺,进一步拓宽加剂工艺的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降凝剂
原油有一定量的石油蜡,这些石油蜡的浓度、结构及分子量都与油源有密切的关系,在石油开采、输送、储存过程中由于冷却,这些蜡就结晶出来,沉积在井下设备、出油管线、分离器和储罐的金属表面,由于蜡的不断沉积,缩小了油管的流通面积,以至堵塞管道,降低油井的采油效率。
在管道输送原油时,采用逐站加热工艺对原油进行升温降粘,以保证原有的流动性,燃料动力消耗约占输油成本的30%,同时原油中轻质油份挥发损失。
加入原油降凝剂实现常温输送,对降低能耗意义重大。
在乙烯-醋酸乙烯体系中加入强极性集团采用高压多元聚合生产工艺制得原油降凝剂,与原油中的石蜡发生共晶吸附作用,阻止石蜡结晶长大,降低原油的凝固点、粘度,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在原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原油降凝剂,能显著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原油呈现牛顿流体特征的温度可降低5~10℃,凝点降低10~20℃,屈服应力值和低温表观粘度降低80%以上。
这是实现原油常温集输的有效途径。
原油降凝剂对国内多种含蜡原油都有良好的改性效果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见,原油降凝剂对国内外多种原油具有很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可安全、经济地应用于含蜡原油的开采和输送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