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完整版)

编写组成员

安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洪国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吕萍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宇霞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顾文彬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苏庭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王琼洁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杨婉云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刘丽超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刘旭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刘浩然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徐泽轩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张金颖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观点和数据的,应注明“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前言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全球已进入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时空因感知、联接、数据、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被不断压缩和虚拟化,智能终端等新型工具大量涌现,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上升到生产力的中心位置,从而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赋能者。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应用不断深化,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但由于数字经济边界不清晰、准确规模难以测算等问题,造成业界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潜力等情况难有准确的判断。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采用指数法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即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行业融合应用、政府环境营造四个数字经济关键领域,构建由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数字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层次、潜力和特点进行评估分析。希望借此为推动我国及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目录

一、数字经济:定义和内涵 (1)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 (1)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2)

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4)

(一)指标体系 (4)

(二)指标测算方法 (5)

1、指标无量纲化 (5)

2、指标权重确定与指数计算 (5)

三、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情况 (6)

(一)尚未打破胡焕庸线划分,但正成为后发省份弯道超车重要机遇 (7)

(二)各大重点区域特色鲜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为发展前沿地带 (8)

四、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数 (10)

(一)基础指数:总体评估 (10)

1、东南沿海省份在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方面表现突出 (11)

2、传统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省际差异对比明显 (12)

(二)基础指数:分指标分析 (13)

1、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全国普及情况良好,各省间差距较小 (13)

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各地发力5G建设,数据中心成为竞争热点 (14)

五、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指数 (18)

(一)产业指数:总体评估 (18)

数字经济产业指数省际差异较大 (19)

(二)产业指数:分指标分析 (20)

1、产业规模:广东、江苏领跑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发展 (20)

2、产业主体:北上广浙高科技企业集聚,中西部省份加紧突破 (22)

六、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融合指数 (23)

(一)融合指数:总体评估 (23)

1、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整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阶梯化分布态势 (24)

2、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中西部省份后发赶超重要抓手 (25)

(二)融合指数:分指标分析 (26)

1、工业数字化:软件普及率持续提升,中西部表现突出 (26)

2、农业数字化:政策影响显著,中西部指数反超东部 (28)

3、服务业数字化:服务方式日益丰富,区域差距显著 (29)

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环境指数 (31)

(一)环境指数:总体评估 (31)

1、数字经济环境指数与政府战略布局相关性较强 (32)

2、数字经济环境指数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 (33)

(二)我国数字经济环境指数分析 (34)

1、政务新媒体: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省际差距显著 (34)

2、政府网上服务:在线政务积极发展,整体水平普遍较高 (36)

3、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仍处起步阶段,各省水平差异较大 (38)

八、展望与建议 (40)

(一)发展展望 (40)

1、基础设施角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速建设,5G将成为数字经济关键引擎.. 40

2、融合应用角度:共享制造成发展新亮点,工业互联网将是关键支撑 (40)

3、企业转型角度:数字化转型浪潮涌动,数据管理能力将是重要基础 (41)

4、政府转型角度: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将成热点 (41)

5、区域发展角度: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共识,但强者愈强和换道超车将长期并存 42

6、数据治理角度:数据治理受到持续关注,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重要突破口 (42)

(二)发展建议 (43)

1、价值导向,提升对数字经济价值的认识 (43)

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43)

3、量力而行,审慎规划数字经济成本投入 (44)

4、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鸿沟问题 (44)

一、数字经济:定义和内涵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与应用,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

1-1

定义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可以从要素、载体、技术、系统四个维度进行认识和理解。

1-1

从要素维度看,数字化的数据资源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字经济时代,衡量经济产出的生产函数将数据化的知识和信息纳入其中,成为继土地、资本、人力、技术之外的又一核心生产要素,且其集聚和流通减弱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同时,数字经济推动了技术、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发展,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新动力。

从载体维度看,现代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载体。现代信息网络为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提供了必要条件,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加强了人、机、物的互联与融合,并提供了数据源和交互基础。数字平台包括交易平台、创新平台等,支持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并为开发者的创新提供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数字化的数据资源通过存储和分析转化为“数字智能”,进而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数据货币化”,并在此基础上循环往复形成“数据价值链”,由此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1-2

从技术维度看,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融合为数字经济提供重要推动力。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信息技术持续突破,并从单点创新向交叉创新转变,促进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创新,不断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应用,为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支撑。

从系统维度看,数字经济为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系统性变化。数字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工具进行利润和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重点在于数字技术自身的价值实现。而数字经济相比于数字产业的概念范畴和影响范围更加广阔,是数字技术对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的系统性变化或结果,强调经济的驱动方式,以及数字技术对经济各领域的赋能作用。

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数字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水平测算既要兼顾当前发展规模,更要注重测定其未来发展潜力。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5%至15.5%之间,但其准确规模难以测算。由此可见,相比测算数字经济规模,以指数评价各区域发展水平更为合理。

(一)指标体系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基础指标、产业指标、融合指标、环境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组成,用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简称“各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1

(二)指标测算方法

1、指标无量纲化

为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指标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无量纲方式。记各评估

X ij j 标的最终权重为专家打分的平均值j λ。每个对象的各级指标指数的计算均采用加权平均法,即:

∑∑=j

ij

j i Z Z λλ

1由于本报告所涉及的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因此只列出正指标计算公式。

三、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情况

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2.0,其中11个省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广东省以总指数69.3居全国榜首,北京、江苏位列第二、三名,分别得分56.5、56.1。

3-1

(一)尚未打破胡焕庸线划分,但正成为后发省份弯道超车重要机遇

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东起黑龙江黑河市,西至云南省腾冲市)。以胡焕庸线为界、根据省会城市进行划分,东南各省的数字经济总指数为887.7,占全国31个省市区总指数的89.5%,西北各省的数字经济总指数为104.4,平均指数为17.4,低于全国平均指数32.0。可见,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口比例、生产要素分布关系较为紧密。

数字经济正成为后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有望推动地区发展差异缩小。各省数字经济指数与GDP分布趋势大体相同,但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部分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存在较明显差异。如贵州省2018年GDP实现1.4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6%,而数字经济总指数27.4,位居全国第17位,高于GDP排名25位。

3-2 GDP

(二)各大重点区域特色鲜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为发展前沿地带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聚焦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评估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3-3

38个三级指标的前三甲中,京津冀地区拥有17席,占比13.5%;长三角区域46席,占比36.5%;泛珠三角区域38席,占比30.2%;东北地区占5席,占比4.0%。基础领域,京津冀、长三角及泛珠三角领先省份发展相对均衡。产业领域,泛珠三角区域广东省获取6项分指标中4项第一,长三角区域包揽多项亚军、季军。融合领域,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泛珠三角区域紧随其后。环境领域,泛珠三角区域表现相对突出。

具体来看,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数字产业发展与行业融合应用并重,但政策环境有待提升。北京市数字经济指数达到56.54,位列全国第2位,其基础指数、产业指数、应用指数和环境指数分别位列全国第2、2、4、12位。河北、天津稍显落后,但河北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指数跻身全国前10。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江苏为龙头、各省市齐头并进的格局,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四项分指标全面领先。江苏省数字经济指数达到56.07,位列全国第3位,上海、浙江紧随其后,分别位列全国第4、第5位,安徽稍显落后,位列全国第11位。

泛珠三角地区各项指数均衡发展。在基础指数、产业指数和融合指数方面各有三个省跻身前十,在环境指数方面有4个省跻身前十。广东成为泛珠三角和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头羊”,除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2外,其他三项指数均位列全国第1位。

东北地区,辽宁省数字经济指数达到31.44,位列全国第13位,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其环境指数表现突出,跻身全国第5位。

四、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数

(一)基础指数:总体评估

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五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一梯队,尤其是广东和北京两地遥遥领先;福建、上海、河南等八个省份的基础指数处于第二梯队,得分高于平均值31.5;安徽、江西、陕西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三梯队,得分低于平均值;云南、吉林、贵州等十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四梯队,第四梯队的省份基本位于较偏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需继续加强。

4-1

4-2

1、东南沿海省份在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方面表现突出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5年以来,“提速降费”为我国互联网普及按下了“加速键”。2019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增强网络基础能力给出了具体措施。根据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已超全球平均水平。

尤其是在改善移动互联网普及情况方面,国家大力推动“提速降费”工作的实施落实。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制定了到2020年末达到85%的目标。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增强网络服务能力,简化电信资费结构,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提升服务性价比和用户体验。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

从各省份数字经济基础指数得分区域分布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排在前列,且都高于平均分。

另外,云南、吉林、贵州、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虽然排在第四梯队,但是其与第二、三梯队差距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传统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得益于我国在不断推进互联网普及工作,各地区的网络基础能力飞速度发展。

2、传统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省际差异对比明显

从全国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标准差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普及率指数、固定宽带平均宽带下载速度指数、移动宽带普及率指数山东、4G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指数、城(省)域网出口带宽指数等4个数字经济基础指标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标准差比较小,说明在传统数字基础建设方面差异性较小;但是在数据中心指数、5G试点城市数量指数、IPV6比例指数三个指标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移动宽带用户数指数、固定宽带用户数指数、域名数指数、网站数指数等几个指标由于受经济体量及人口基数等因素存在较大标准差。

4-3

(二)基础指数:分指标分析

1、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全国普及情况良好,各省间差距较小

各省数字经济产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平均指数达24.6。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四川、上海、河北、湖南、湖北、辽宁等13个省的传统数字基础设施高于平均分,表明其传统数字基础设施略较其他地区更好。安徽、陕西、陕西、等省份虽低于平均分24.6,但基本都在17-24左右的范围内,说明这些区域与高于平均分的区域差距并不大。

4-4

固定宽带方面,2013年,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宽带中国”建设,全国多地加快“全光网城市”建设,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城(省)域网出口带宽和固定宽带普及率等指标连续多年持续增长。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2.5%,提前三年超过“十三五”规划2020年末目标。截至2019年6月,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为35.46Mbit/s,同比提升达66.4%。2019年8月,国

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

域名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资源,其服务系统为互联网平稳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而网站建设则直接反映着一地互联网资源的应用程度。加强对域名、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加强网站建设,提升互联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域名数量约3793万个,网站数量约523万个,互联网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稳步推进。从各省域名数量、网站数量的指数排名看,北京、广东排名位居前茅,浙江、福建紧随其后,四个省份互联网基础资源状况领先全国。

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各地发力5G建设,数据中心成为竞争热点

各省数字经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均指数为6.9。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6省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在第一梯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远远领先其他地区。辽宁、福建、江西、河南、四川、湖南、河北、湖北等8个省份紧随其后,指数在6.9以上,位列第二梯队。安徽、黑龙江、天津、海南、重庆、陕西等6个省市位列全国第三梯队。广西、山西、吉林、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位列第四梯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