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二讲 材料作文(考情分析考点梳理难点突破易错警示)

第二十二讲材料作文

在近年的中考中,材料作文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很多的省市也没有给材料作文过多的“市场”,但比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生命力更旺盛。有相当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尝试创新和变革,以具有创意的设题形式引起各方的关注。如场面设置和情境设置等设题形式,既在选题和立意上降低了难度,又能保证考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命题者所热衷。

一、材料作文的主要命题

1.我的成长历程(喜悦、烦恼、忏悔、渴望等情感)。

2.亲情、友情和幸福体验。

3.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4.人与社会。

5.颂扬爱、理解、尊重与宽容。

6.励志图强、追求成功与艰苦奋斗。

7.追求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

8.畅想、思考美好未来与人类前景。

二、材料的分类

1.文字类材料

这类题型要求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特

别是文言材料的内容。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观点等等。领悟材料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1)梗概、片段材料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现。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緒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2)故事、寓言、典型事迹等情节材料

例如: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生长的怕。”“为什么?”作家不懂。“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3)名言警句材料

例如:工欲论人者,察己常疏。

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2.图画类材料。

这种题型所提供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或写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将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例如:阅读下面图画《建筑的起源》,写一篇文章。

3.组合类材料。

文字材料与文字材料的组合,图画与图画材料的组合,文字材料与图画的组合。关键是要在材料的共性上突破和做文章。例如:

(1) 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一、材料作文如何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二、围绕材料,如何叙写相似经历。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事例,里面总有一点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撞开我们的情感的闸门;写作时可围绕这一点叙写相似经历,写出自己对观点的体会和事件中所表现的情感。

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失误是:行文没有材料痕迹(严禁抄袭材料!),让阅卷者感觉文章完全独立于材料之外。“材料”的意蕴丰富,可提炼的立意众多,行文不写清观点与材料的联系,阅卷教师一旦未品味出其中的关联,作文容易被判低分,考场作文,我们不能指望阅卷者去细细琢磨。那么,叙事类文章,我们又该如何使用材料呢?一般来说,在开头要联系材料,交待清你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形式上采用议论性的开头,或使用题记,由材料入观点。写时要自然,注意与下文的衔接。

三、材料作文如何构思。

材料作文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纽带,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要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要把文章的亮点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四、从材料中提练观点的方法。

口诀: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

1.材料的含义明显。例如:

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

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例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

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易错题例一:过多地引用原材料。

比如一篇作文题的材料:“一个养蚌人来到海边,认真地在沙滩

上挑选沙粒,并且问那些沙粒是否愿意变成珍珠。沙粒们都对变成珍珠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对待在寒冷、阴暗而又潮湿的蚌壳里又怕得要死。当养蚌人告诉它们要变成珍珠就避免不了与痛苦、孤独和寂寞为伍时,沙粒们一个个选择了离开。他已记不清遭到了多少颗沙粒的拒绝,几乎就要放弃了,终于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别的沙粒都嘲笑这颗沙粒是傻子,可都没有动摇这颗沙粒的决心。几年过去了,这颗小沙粒长成了光彩照人的珍珠。那些曾经嘲笑过它的伙伴,仍是沙粒,有些甚至已经不知道被风吹到哪里去了。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根据这一要求,同学们若写记叙文,或可以不引原材料,或只需用“读了…我不禁想起了…这一句导入,然后重点写所联想的事件就可以了。但有的同学不是这样,而是用近200字复述原材料,然后再进入联想,联想的文字还不到全文的三分之二,叙事没有得到充分展开,详略失当造成中心不突出。由此可见,材料作文中引用原材料,不能大段大段地照抄,如是情节性强的原材料,需要引用时作定向性概述,也可以不引原材料,直接进入叙述。

易错题例二:将材料作文误作话题作文写。

比如一篇作文题提供的《伊林的童年》的材料,大意是说伊林童年就对大自然和科学、诗歌有浓厚兴趣,并叙述了两个典型事例。要求读材料后写一篇读后感。有位同学拟题《童年是什么》,文章采用并列结构展开,小标题分别为:“童年是放飞的风筝”、“童年是和煦的阳光”、“童年是凌寒的腊梅”,从“发展兴趣”、“感受亲情”、

“经历磨难”这三个角度演绎“童年”的内涵,构思、文笔均不错,但这三点只有第一点扣住原材料,其他都是由“童年“引发出来的。很显然,这位同学把写读后感误写为话题作文,如果题目是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么这位同学的文章就写得很不错,但现在审题进入误区写跑题了,很可惜。易犯这类毛病的同学必须明确话题作文与定向性材料作文的区别,加强以同一素材写两种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

易错题例三:立意偏离所供材料主旨。

有一篇作文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材料: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已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这则材料的寓意主要是两方面:一从幼鹰角度出发,确定“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一立意。从鹰妈妈角度考虑,则确定“为父母者怎样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子女,给子女以真正的爱“这一立意。有的考生没有整体把握原材料,匆忙地拟题《追求——人生飞翔的动力》,大谈人生追求的意义,批判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这样的立意明显扁离了原材料的主

旨,因为原材料中幼鹰的拼命拍打翅膀只是出于一种求生的本能,并非一种瞄准目标后的追求。由原材料中引出的“追求”,给人牵强附会之感。由此可见,多角度理解材料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和生拉硬扯,考生在审题时可以列出几种感情进行比较.再确定与材料含义贴近、自己把握较大的一项。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教师版)

第二十二讲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非常高频的一个考点,人物形象是指什么呢?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仅仅是指外表特征。要解答这类题目,有下面几种常用的方法: 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从文章中找出对被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典型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2.从人物相关的情节来分析。从文章中概括出人物相关的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欲扬先抑、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等。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抓住文章中运用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句子来分析人物。 答题小技巧: 1.多维度分析人物形象。人是复杂而多面的,在分析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概括出人物多方面的特点。 2.注意答案的逻辑性。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楚,分条分点逐一阐述。 此类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 第二步:梳理情节,在文中找出描写该人物形象的语句或词语 第三步:具体概括,组织语言,简练并精确的答题 答题模板: 概括人物形象题的基本答题模板:xx是一个具有…性格特点、…思想品质…职业身份或影响力的人。(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可以只答性格特点,或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火是风儿吹开的花 杜启龙 ①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那时,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忍住狂乱的心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第二天,又像做贼一样把信投进邮筒。 ③在稿子寄出的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幸福和忐忑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还依然是上学,放学。 ④一日,当我吃完午饭到教室时,看到有好多同学正围着班长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笑声更是像决堤的洪水。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看,咱班的大作家来了!”我一惊,顿时愣住了。正不知所措之时,班长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说完,笑声再次轰然响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守候在教室的角落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名字,现在猛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时变得手忙脚乱。“怎,怎么了?”“怎么了?”班长脸一扬,“你的文章发表了!”“啊!”我忽然有一种被抛到半空的感觉,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抓住班长的肩膀使劲晃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哈哈,教室里再一次充满哄堂的笑声,还有的干脆使劲敲起桌子。 “真的!”班长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就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退回,继续努力!” ⑤时间顿时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失望的深渊,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作’!”他的话就如鞭炮的捻子,再一次引爆了全班。我就像孔乙己,给教室内外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⑥那个中午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不觉哭起来。妈妈慌了,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抽泣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有说。 ⑦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她拿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妈妈究竟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噗”的一声,火熄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棒。母亲又用火棍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这里面吹。” 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了一般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往锅底又加了一把柴火,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⑧很久之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火柴一口气就被轻易吹灭了,而锅底下的火越吹越旺。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愿做柴火啊?”“我要做柴火。”我重重地说。 ⑨当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就像卸掉了负载的重担一样,顿觉身轻如燕。五年级,我终于在一家小学生读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钦羡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二讲 材料作文(考情分析考点梳理难点突破易错警示)

第二十二讲材料作文 在近年的中考中,材料作文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很多的省市也没有给材料作文过多的“市场”,但比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生命力更旺盛。有相当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尝试创新和变革,以具有创意的设题形式引起各方的关注。如场面设置和情境设置等设题形式,既在选题和立意上降低了难度,又能保证考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命题者所热衷。 一、材料作文的主要命题 1.我的成长历程(喜悦、烦恼、忏悔、渴望等情感)。 2.亲情、友情和幸福体验。 3.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4.人与社会。 5.颂扬爱、理解、尊重与宽容。 6.励志图强、追求成功与艰苦奋斗。 7.追求有品位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 8.畅想、思考美好未来与人类前景。 二、材料的分类 1.文字类材料 这类题型要求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特

别是文言材料的内容。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观点等等。领悟材料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1)梗概、片段材料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现。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緒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2)故事、寓言、典型事迹等情节材料 例如: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生长的怕。”“为什么?”作家不懂。“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3)名言警句材料 例如:工欲论人者,察己常疏。 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

大作文之材料作文定立意(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重点 难点】】专练(浙江用)

重难点22大作文之材料作文定立意(原卷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立意要求:(1)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2)突出中心;(3)真挚、深刻;(4)新颖。 立意方法:结合“十大主题”提高我们的立意水平。 所谓“十大主题”是告诉我们我们的立意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选择,是横向的拓展。 初中作文常考分为五大主题:

主题一、家庭生活与亲情;主题二、校园生活与友谊; 主题三、人生理想与成长;主题四、往事回忆与品味; 主题五、自然社会与人类。 确立主题偏向后,为了文章更有深度,可以注意文章层次范围。例如从常写的“关注自我、关注他人” 到“关注群体、关注社会在自己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努力将自己文章的立意往更高层次开展, 这样你的文章在立意上就会更深刻,也更引人深思。 一、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月24日晚,郑州市中鼎花园小区内一家超市内,一位购物的老人突然发病倒地,路过的禹州医生罗现科急忙上前,先是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又摘下口罩做人工呼吸,最终,他和赶来的120急救人员一起, 成功将老人救起。 第二天,记者问罗医生:“非常时期,你摘下口罩,害怕吗? "他这样回答:“想到疫情,当然会害怕。但我是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救人的时候顾不了那么多。” 阅读这那么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温州市是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杭(州)外办赛城市,同样引人瞩目。学校文学社决定编辑一本专刊 《大美温州》献礼第19届亚运会,届时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和国际友人介绍温州,展示温州风采。 请你参与征稿活动,写作提示如下: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二讲 材料作文(原卷解析卷)

第二十二讲《材料作文》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2018年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鳄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鳄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爬向大一点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要大増。大部分鳄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鳄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了大海实现自保。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范文欣赏 拼搏 人生最值得做的事,莫过于拼搏了。人若学会拼搏,虽挫不馁;若懂得拼搏,虽成功而不骄;成、败乃是人生常有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特别的,但在得到结果前的拼搏中所获得的经验却是宝贵的。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值得去拼搏的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

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病魔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凡属努力拼搏过的人,那么在拼搏过程中得到的快乐都会比别人要多得多。 那么,怎样才算是成功呢?自然拼搏过了,就算是成功者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人成功的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越是努力拼搏,成功就越容易降临,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拼搏中得来的成功才算真的成功。这种拼搏与成功的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一翻过来,处处敢拼搏,便处处有成功;时时敢拼搏,便时时有成功。成功之权,操之在已。容国才所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正是这种作用。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着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弄,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着《史记》。 正是拼搏使人们获得了成功。现在是认真看待拼搏的时候了,因为拼搏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评析: 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人生最值得做的事,莫过于拼搏。”,中间主体部分先列举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事例从正面加以论证。接着引用俗语证明“拼搏即成功”的观点,然后又举了司马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二十二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1·青岛模拟)2020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 ) ①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④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错误,作家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④正确,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③不合题意,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与题意无关。 2.(2021·泉州模拟)据报道,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为群众精神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 ③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由此可见,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①;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深远持久,排除④。 3.(2020·桂林模拟)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内容以文字、花鸟、山水、人物为主,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与

【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七上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元谋人距今的年代,北京人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地点,山顶洞人石器、和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2.了解和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 3.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和尧舜禹。 知识点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距今时间发现地点体貌特征生产生活地位 元谋人距今约 170万年 云南省元 谋县 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知 道使用火 我国境内已知最 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 -20万年 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 山洞里 还保留着猿 的某些特 征,手脚分 工明显 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 会使用天然火;共同劳 动,共同分享劳动果 实,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遗址是世 界上出土古人类 遗骨和遗迹最丰 富的遗址 山顶洞人距今约3 万年 北京周口 店山顶部 的洞穴里 与现代人基 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已会人工取火,懂得爱 美,按照血缘关系结成 氏族,比北京人更进了 一大步 共同劳动,共同分 配食物,没有贫富 贵贱的差别

知识点二:原始农耕生活 生活时期生活地点生活状况房屋样式贡献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 千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长江 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 水稻,饲养家畜,会 制造陶器、玉器和原 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 水稻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 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 坡村(黄河 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 粟,制造彩陶,饲养 猪狗等动物,打猎捕 鱼 半地穴式房 屋 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 1.炎黄联盟 (1)形成。 ①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2)影响: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时期黄帝(轩辕)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 弓箭和指南车。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 3.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法。 (2)首领成就。 ①尧:鼓励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②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解除水患。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十讲 信息的提取及图文转换(考情分析考点梳理难点突破易错警示)

第十讲信息的提取及图文转换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语文阅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考查时,以主观题为主,要求考生在理解所给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筛选相关信息,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要点。近几年来的中考命题规律: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②注重知识的迁移、创新和语言的综合运用;③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④关注区域特色、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感悟。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图表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①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②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③揭示图表的走势或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在此基础上,命题人会更加注重综合性,即把文字材料和图表、漫画结合起来考查。 一、近几年来各地市中考中的综合性学习题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1.实践类 设计一种活动情景,让学生自主转换角色,参与其中,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社会经验,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例1:(2018毕节)不管是玉树地震,还是西南旱灾都不同程度地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向灾区的同龄人表示慰问或鼓励。 【答案】示例:朋友们,地震给人们带去了伤害,但我和你们永远在一起。玉树,坚强!【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手机短信。拟写文字时需注意是向灾区同龄人表示慰问或鼓励,表述语言要温暖。 2.设计类 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后由学生策划、设计,从而考查学生组织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 例:2(2018鄂州)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020中考语文新冠肺炎疫情阅读与写作组合练(解析版)

2020中考语文新冠肺炎疫情阅读与写作 组合练(解析版) 疫情专题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防护服能否兼顾安全与舒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 议论文:每一颗爱心都不应被辜负 写作命题作文:居家防疫的日子里 材料作文: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防护服能否兼顾安全与舒适 ①庚子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一线医护人员被防护服浸湿头发、衣裤,被口罩勒破脸颊的照片,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医护人员也表示,“每天最放松、最舒服的时候,便是脱掉防护服的时刻。”这让医用防护服这种小众产品引起大众广泛关注。那么,是否有办法解决这种困扰,让防护服兼顾安全与舒适呢?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疫情中广泛应用的医用防护服,一般包括隔离、过滤、亲肤三层。根据使用寿命,防护服可分为一次性、可多次使用、可重复使用三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次性防护服。 ③对于可多次使用和可重复使用防护服来说,舒适性是着重考虑的指标。而一次性防护服设计的初衷是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是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做一次手术、护理一两位病人或临时进入传染病 .. 房的需要而设计的。因穿着时间短、利用率低,人们在生产制造时并未考虑其防护兼顾舒适性、耐磨性、

洗涤消毒之后的稳定性等问题。因为如果把这些指标都加进去,会增加制作成本。 ④由于此次疫情暴发快、范围广,物资短缺,医护人员的一次性防护服不得不穿4-6个小时,甚至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有时连续穿着一个工作周期,还要进行高强度工作,不仅舒适性差,安全性也受到影响。 ⑤既然一次性防护服无法满足医护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为什么不提供可多次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呢? ⑥对此,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只有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没有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标准。而只有有了标准,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纳入国家采购渠道或应急物资储备渠道,减少类似突发事件中应急防护物资短缺造成的损失。 ⑦防护服的短板还体现在范畴细分方面。除医用防护外,还有化学防护、生物防护、生化防护、核防护等,不同场景和情况下,对其性能要求也不同。 ⑧据XXX董事长XXX介绍,公司目前有生产多次、重复使用防护服的材料。但难点在于防护服的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其防护性、高温灭菌洗消后的稳定性等。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讲 正确使用词语(原卷解析卷)

第三讲《正确使用词语》达标检测(解析版) 时间:45分钟 选择题 1.(2018泸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初三年级组织的语文“二诊”考试中,部分学生答卷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们 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 B.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 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 C.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 ....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为探明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广大地质工作者不畏严寒酷暑,走遍千山万壑 ....,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为后期的开采利用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解析】此题目考察的是词语中的语境运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此题目考察的是词语中的语境运用。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___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____,光荣永远___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承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递 【答案】B 【解析】此题目考察了关联词的运用,实词同义词辨析,成语相近词辨析三个方面。无论假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六讲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解析版)

第六讲《中考病句的类型及修改》达标检测 一、病句的辨析 1.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答案】晚会过后,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解析】“听到的”不能和“阅读时代”搭配,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解析】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答案】春天到了,山坡上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4.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解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和“才”搭配不当。) 【答案】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5.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解析】成分残缺,此句缺宾语“的活动”。 【答案】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的活动。 6.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解析】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答案】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热潮。 7.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解析】这个句子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答案】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8.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答案】他是多少个受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9.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材料作文-2022年中考语文【重点 难点】专练(广东专用)(原卷版)

难点05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指的是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1.故事型:包括名人事例、凡人小事、寓言故事等。2.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文段。3.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4.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 一、审题 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1)读懂材料;(2)看清要求;(3)选好角度;(4)精心布局;(5)注意语体。 二、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1.抓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法。 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中心。只要材料给出了关键语句,就不要轻易放过,准确地领悟材料中心,并以之为材料主旨。 2.透视材料,揭示寓意法。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 3.由果寻因,明确褒贬法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审题时,要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来寻找最佳立意。同时,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要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定最佳立意角度。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段“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引发舆论哗然。耄耋(mào dié)老人冒雨去社区缴纳医保,却被告知拒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工作人员的一番话,使得老人满脸无助地呆坐在座位上。除此之外,抬病危老人去银行改密码、拒载没有健康码的老人、抱94岁老人做人脸识别等,都引起了广泛热议。 班级计划举办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议论为主的发言稿 ...。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拟标题;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十九讲 名著阅读(考情分析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易错警示)

第十九讲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对我们阅读状态的一种考查,主要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 从考查试题的题型看,均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连线题为主。 2.从考查试题的内容看,可以分为:(1)作家作品知识。(2)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人物及性格。(3)识记与作品有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5)能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从考查试题的材料看,多运用耳熟能详的名著内容设题,也有以名篇选段为考查材料的。 中考名著阅读常见的考题类型有如下几种类型: 1、文学常识积累题。 2、主要人物性格题。 3、人物情节关联题。 4、故事情节评点题。 5、感悟品味创新题。 6、简评推荐赏析题。 一、文学常识积累题 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如:“星期五”是(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复习技巧:(1)、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2)、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3)、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4)、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

二、主要人物性格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不仅要了解人物的个性,而且要根据外号写出人物的姓名。有时答案均具有开放性,可自行选取,有时会有附加说明,要学生注意避开课文。如:《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除课文外)你熟悉的故事。(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的特征。 三、人物情节关联题 这类题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如: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 大闹野猪林),又如:说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参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B老婆难产死了。C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四、故事情节评点题 这类题要求对作品或部分章节描写的故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之,有的借人物对话,要求指出这是讲什么故事,或借一段评述,要求指出所评的是什么人。这种题属于故事情节评点题。如:《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请各用一句话分别举出三个人物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例:鲁智深本是军官,他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结果被逼上梁山落草。武松为打抱不平和抱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谋反。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在高俅父子一再陷害、追杀之下,他奋起反抗,上了梁山。 五、感悟品味创新题 这类题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点感受,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点认识。 创新题型(与仿句、对联等结合) 1、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九上第2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解析版)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九年级上第2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泰安中考)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解析】从孕育文明的自然条件来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更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发达;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古代中国发源于长江、黄河,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综上所述B、C、D是正确的,A所述不合实际情况,是不正确的。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差异的相关知识点。 2.(2018江西样卷)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古代雅典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斯巴达 【解析】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古代雅典。雅典民主开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雅典民主开民主政治的先河。 3.(2018聊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强调公民的平等 B.保护公民的隐私

中考数学第22讲与圆有关的计算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十二讲与圆有关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3.会利用基本作图作圆的内接正四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面积公式. 难点:灵活运用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中考调研,考情播报 活动内容:(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1.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3.会利用基本作图作圆的内接正四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 处理方式:利用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目标的揭示,让学生明确了复习内容和要求,为本节课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二、基础梳理,考点扫描 活动内容:(复习导学案出示回顾内容) 考点一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的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把圆分成n (n ≥3)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就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判定一个多边形是否是正多边形或作出一个正多边形.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3.对称性: ①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 边形共有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 ②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是对称中心. ③正多边形的旋转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最小的旋转角等于中心角. 考点二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1. 弧长公式:(其中 l 为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长) 2. 扇 形的面积公式: 213602 n R S lR π== 考点三 求不规则图形和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的几种常见方法 (1)公式法; (2)割补法 ;(3)拼凑法; (4)等积变形构造方程法; 考点四 图形的变换 在图形的翻(旋)转、滚动、翻折中求弧长或面积 考点五 圆的计算的综合应用 求弧长、求面积以及与函数有关的综合题 设计意图: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如果用课堂时间来看书梳理很占用时间,因此通过“导学案”形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回顾整理相关知识,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典例分析,导练结合 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 考点一:正多边形 180 n R l π=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工作总结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工作总结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第10讲 作文-立意、选材、行文-2023年中考语文重点难点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

第十讲作文写作训练(二) 【记叙性作文的立意与选材、行文语言、评分标准】 【教师版】 【知识梳理】 一、作文立意与选材 在中考考场上,一旦确定了作文题目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作文的“立意”。 (一)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指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立”,即确立,“意”,即中心意思,也就是文章的主题。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写作意图及写作动机等。 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第一条就是“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因此历年中考作文评卷,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一篇文章,只要立意偏离要求,就必然低分。立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一定要审慎对待这一步。 (二)立意有哪些原则?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立意时除了要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外,还要明确下面的三大原则。 1.立意要“正确” “正确”的意思有两层: 一是指立意要符合作文的题目要求,不能自由发挥以至于主题跑偏或者游离。 二是文章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文章写出来是要交流的,尤其是考场作文,更不应该成为发泄情绪的“出气筒”,我们应该通过作文,展示自己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情怀,从而给别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 2.立意要“简明” “简明”的意思也有两层: “简”即主题务必唯一,以便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两个以上的主题,或主题过大,会使主题繁杂空洞,都不能称之为“简约”。立意一定切忌“面面俱到”。 “明”即中心要明确,考场作文不相信含蓄,一定不要让阅卷老师去猜主题的言外之意,很容易被误伤。主旨一定“直接、明白、外露”,态度不要模棱两可,要能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如写一个人,就要明白地表现出这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叙一件事,就要明确通过这件事反映出的意义或问题;绘一幅景,就要将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主观感情在最后明确

专题十 名著阅读 第9讲《艾青诗选》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名著阅读第9讲《艾青诗选》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全国版)专题十名著阅读第9讲《艾青诗选》原卷版 【真题1】 (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 例句: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艾青诗选》) 【答案】示例:田野里,秋风的发丝所触摸的地方,到处都是稻香与麦浪。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作答时,按照例句“……,……所……的地方,到处是……"的格式进行仿写。 示例:江岸上,夏天的手掌所触摸的地方,到处是绿树和鲜花。 【真题2】 (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活动持续开展。本次庆祝活动的第二个项目,是以“坚定信念,青春向党”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旗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1)本诗选自《》,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和太阳。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答案】(1)艾青诗选土地(2)A 【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通过“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的内容可知,该诗选自《艾青诗选》,《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第二空,联系名著内容和文中“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的内容可知,《艾青诗选》中最常见的意象是“土地”。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无尽的苦难,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象征性地表现了自己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中的“土地”,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土地是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象征,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作者用“土地"这一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上下两节整齐划一”表述有误,阅读诗歌可知,诗句长短不一,并没有“上下两节整齐划一"; 故选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