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

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下面对不同领域的权变理论思想代表人物作以叙述。

3.1 组织结构研究

3.1.1 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

英国女管理学家。1953—1957年间,通过对英国东南爱舍克斯地区的1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1958)、《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1965)、《工业组织:行为与控制》(1970)等文章和著作。重点阐述了技术与组织结构的权变观。主要思想为:a.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可以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得到解释。特别是工艺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b.否认某种最佳管理方式的存在,反对把管理中的原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

因此必须对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方式。

3.1.2 汤.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

二人合著的代表作《改革中的管理》(1968,第二版)中提出:a.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方法不同。b.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某些环境因素,特别是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决不能说那种结构优于另一种结构。

3.1.3 埃里克.特里斯特(Eric Trist)

代表作:《社会—技术系统》(1960)、《组织环境的非正式的结构》(1969),主要成果为:a.通过研究机械化对英国煤矿工作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组织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b.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正以某种加速度变化着,并越来越复杂。组织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达到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3.1.4保罗.劳伦斯(Paul 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

1967年,他们发表的著作《组织与环境》、《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体化》等为权变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领导方式研究

3.2.1 罗伯特.坦南鲍姆(Robert Tannenbaum)和沃伦.施米特(Warren H.Schmidt)

1958年发表的《如何选择领导模式》一文中,首次提出并运用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固定模式,在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中,究竟应当给予下属多少决策权,是采取命令型还是民主型,这些都取决于多种相关因素,因此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权变态度。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米特实际上开创了领导方式研究的权变理论的先河。

3.2.2 弗雷德.费德勒(Fred E.Fiedler)

1951年起,开始从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的角度研究领导问题,提出著名的“权变领导模型”,是公认的权变领导理论的创立者。提出并论证了“领导方式取决于情境”的著名论断,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和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代表作有:《让工作适合领导者》(1965)、《一种有效的领导原理》(1967)、《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6)等。

3.2.3 罗伯特.豪斯(Robert J.House)和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Mitchell)

两人于1974年合著论文《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全面阐述了“目标—途径”的权变领导理论。

3.3 一般权变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表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1973)、《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1976),对当时出现的各种权变理论研究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为权变理论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做出了关键贡献。

4.权变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

4.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4.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4.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5.对权变理论的评价

5.1 权变理论的优点

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所以,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

同时,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5.2 权变理论的缺陷

5.2.1 权变理论对其他学派的态度

权变学派忽视或否定其他学派的思想,忽视和否定理论规律的指导作用,忽视其他学派的优秀方面,从而对自身发展也产生了限制。

5.2.2 权变理论的研究方式缺陷

权变理论学派不承认自己采用了系统管理学派的方法,但又找不到其他方法,严重影响和限制了权变理论的发展。

5.2.3 理论体系的缺陷

在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上,权变理论根据有关因素把企业分为若干类型,把人分为若干类型,从而提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模式。系统管理理论是要研究一个万能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模式,权变理论学派大加批判,而自己研究出的也还是两个、三个这样的模式,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案例分析29217

六、案例分析(每题15分) 498.(一)准确决策与盲目决策 禹州市建筑(一)准确决策与盲目决策 答案要点: 1.决策过程包括哪些基本活动与步骤?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决策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实施活动(每个1分,共4分),又可细化为六个步骤:确认并诊断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可选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决策;控制与评价决策。(每个0.5分,共3分)。其中关键步骤是:确认并诊断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分)。 2.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是科学地诊断问题(3分),二是正确地确定目标(3分)。说明:该问题若没有联系案例回答,得分为应得分数的70%。 499.(二)目标管理 答案要点: 1.这家制药公司的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在制定目标和考核指标时没有充分听取不同部门的意见;没有统一思想与认识;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的目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协调(每个要

点1分,共4分)。 2.为什么设定目标(并与工资挂钩)反而导致了公司内部的矛盾加剧和利润下滑? 在缺乏相互协调的目标体系的情况下,将目标与工资挂钩,导致了公司内部的矛盾加剧和利润下降(3分)。 3.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原则包括:目标的整体性;目标的激励性与可行性;应变性;便于考核和衡量;明确约束条件;目标不宜过多,且分清主次;协调原则;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每个要点1分,共8分)。 500.(三)汤姆的目标与控制 答案要点: 1.汤姆就任后所制定的计划属于什么计划? 按时间分为短期计划,按内容分为局部计划,按影响程度分为作业计划,按约束力分为指令性计划,按详尽程度分为具体性计划(每个1分,共5分)。 2.你认为导致汤姆控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主要有:一是只制定了目标,没有明确的保障措施(2分);二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控制和协调(2分)。说明:该问题若没有联系案例回答得分为应得分数的70%。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不安的。在政治上,民权运动对官僚体系造成了持续冲击;在经济上,石油危机使豪华轿车失去了廉价动力;在国际上,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企业形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局势,使变革的呼声充斥朝野。但是,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向哪里变?却依然迷茫。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使一批学者开始抛弃那种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思路。他们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且适合于特定情境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于是,产生了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著名理论,即权变理论。所谓权变理论,就是寻求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匹配关系。最浅显的表述就是:如果环境为A,那么X措施是恰当的;而如果环境是B,那么Y 措施是恰当的。美国学者菲德勒,就是这种权变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他把权变理论运用于领导模式研究。提出了权变领导模式(Contingency Leadership Model)。至今这一模式依然在有关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 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他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一百多篇论文和四部学术著作中,其中的代表性论文包括《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领导效率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1968)、《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1972)、《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1972)、《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以及《领导方式与有效管理》(1974,与马丁?切默斯合著)等。其中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1965年9-10月号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是菲德勒首次提出权变领导模式的论文,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基本思想。领导风格和LPC问卷 领导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解释,都离不开部下,没有部下,领导就什么都不是。领导风格的差异,其实质就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差异。用大棒驱使部下是一种风格,用胡萝卜诱导部下是另一种风格。在这两种风格之间,还可以细分出数量不等的中间类型。一般来说,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专断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完成工作;而时不时拿出胡萝卜诱惑人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参与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人际关系。所谓的独裁与民主、工作导向与关系导向,都是对领导风格的二分式归类。 显然,这种二分式归类有着简单化的嫌疑。现实中的领导,往往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而是处于两极之间的过渡状态。另外,这种二分式归类还忽略了相应的前提。例如,领导与部下是对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是不容忽视的本质前提。如果是对立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控制部下,拿起大棒是表现威严,拿起胡萝卜则是表现伪善。而如果是合作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激励部下,拿起大棒是为了工作,拿起胡萝卜是为了友好。不过,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相应研究,所以不在菲德勒的关注范围之列。菲德勒关心的是,如何从实证的角度,对两种领导风格进行准确判断。

权变理论

一、概念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Contingency Theory)又称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二、权变理论发展综述 权变理论是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

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步。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

权变理论案例分析钢材公司三个科长的管理风格

案例三: 钢材集团总公司下有8个分公司。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是集团中规模最大的分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业务科长。今年比利时召开全球钢材交易大会,此次会议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定位非常重要。集团决定让最具规模的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科长同去参加此次会议。会议3天,加上来回的路程和周末,一共用去了一周的时间。 回来后,第四分公司没有参会的赵科长是新近被提拔的年轻的科长,很想同他们了解一些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动态,就主动给张、王、李打电话询问什么时间方便开个小会。第一分公司的张科长还没有搞清楚赵科长的意图就打断说:"我现在手头有很多积压的文件,一半天没有时间,无论什么事情等过两天再说吧。"第二分公司的王科长比较耐心的听完后,思考了一下说:"上午我要处理开会期间没有办的工作,下午有时间,欢迎你来找我。"第三分公司的李科长表现的很热情:"没问题,你现在来都可以。"赵科长感到三个科长管理风格相差很多,觉得他们可能从会上感受到的内容也可能各有不同,决定分别找三个科长聊聊,时间上也不发生冲突。这样既可以了解市场的动态,又可以分别向三个科长请教一些管理的方法。 问:三个科长是同行业的,假定他们的职责大体相当,开会离开的七天里,科里工作也是大致相似的,那么,三个科长会后的状况为何如此不一样呢?结合领导理论,你认为哪种科长的管理风格更可取?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假设三位科长都是称职的,并认真地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 三个科长的状况不同,缘于各自的领导管理风格差异。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张科长属于任务型领导(9,1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务,但不大关心人,人际关系上比较缺乏沟通与协调,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士气,生产效率不能持久。王科长属于团队型领导(9,9型),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的因素,其领导行为注重管理责任与人际关系的协调一致和统筹解决,比较有效。李科长属于俱乐部型领导(1,9型),只关心人,而不大管生产。高度重视友好的人际关系,但其领导行为忽视了管理者角色的责任和担当,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很难立足。 根据权变理论,张科长领导风格属于任务导向型,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超过对人的关心程度,如果其科长权力弱时,上下级关系容易恶化,任务结构化程度低,使其处于不利的环境;如果其科长权力强时,环境于处于中等。而王科长的风格也属于任务导向型,但任务结构化程度高,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果其科长权力强时,其领导环境最为有利;而其科长权力处于弱时,领导环境为中等。而王科长作为关系导向型,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无论权力强弱,都处于中等的领导环境。综合考虑,王科长的领导风格比较可取。

权变管理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参考资料

权变管理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权变管理是指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即管理无定式,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权变管理是必备的管理技术,是一种很高的管理境界,但它不再是平稳时期的一种偶然需求,而是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中的一种常规管理。是一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对当时当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5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管理理论。比如:案例法、人际行为法、集体行为法、系统法、数学分析法、管理任务法、经营理论等等。权变管理法是其中之一,由卢萨斯和司徒华于1977年提出,在企业管理领域颇具影响力。 "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权变管理的提出使得长期以来处于传统管理理论两极的管理过程学派与行为科学学派以及后来的计量学派等有了统计表的基础,成为相互关联的理论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各种管理程序的运用也好,个人或组织行为要素分析也好,各种计量或数学方法的支持也好,均不是万能的,而是有条件的。比如,甲企业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员工熟悉企业状况,关心企业利益,"让普通职工参与管理"这样的的办法就比较容易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而乙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亦没有参与企业事务的强烈要求,上述办法就不一定奏效。 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theoryofmanagement)是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管理的内容 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他认为: (1) 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四种,即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这些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地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相脱节,所以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决策、交流和控制、技术状况等管理变量包括上面所列四种学说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关于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 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 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权变领导理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 Fred Luthans.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J]. Business Horizons, Jun 1973, 16(3):67-73. M. Bennett.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ulturall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78~581 Paul R. Lawrence & Jay W. Lorsch.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Jun, 1-47. 常改. 浅谈:领导理论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5:127. 陈寒松,张文玺.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J]. 山东社会科学,2010,09:105-108. 陈亮,王保平. 试论四维度领导行为权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过渡型社会为背景[J]. 生产力研究,2006,06:237-239. 郭宇立. 领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47-48. 胡剑影,蒋勤峰,赵兰琪. 国外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93-96. 姜凌燕. 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J]. 领导科学,2009,26:22-24. 李随成,樊相宇.领导理论的新进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02:60-63. 潘旭明. 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49-55. 苏若葵.关于权变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市场,2008,39:104-105. 孙利虎.从近代西方领导理论视角剖析领导行为[J].生产力研究,2012,11:166-168. 唐宗清. 权变领导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模式及对校长工作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1,06:46-48. 王沛. 当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6-92. 许欢,彭忠益. 试论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87-90. 阎德民,王西昆. 权变领导理论评介[J]. 领导科学,1988,06:19-21. 郑晓明.领导权变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0,01:19-24. 周世建.论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J].理论学刊,1989,05:27-32. 朱昌远.权变领导论[J].领导科学,1988,03:28-30.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介绍了领导理论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描述了领导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极其五种重要的权变模型,并应用领导权变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1]。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近半个世纪以来,领导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人们一般将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也有许多学者把这个三个方面分成先后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流行,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个性特点,旨在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但是而后研究者后来纷纷认定仅仅依靠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效的领导,完全基于特质的解释忽视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景因素。因此,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叶,有关领导的研究集中在探讨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上,即领导行为理论,此时的研究者探讨的是有效的领导者在行为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艾奥瓦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以及管理放个理论等。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领导成功与否比领导者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这使地人们开始注意情境因素在有效领导中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权变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它综合了特质和行为理论,并且能够解释非常复杂的领导现象,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二.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费德勒模型 最早对领导权变理论做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他于1962 年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即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3]。该模型假设在不同的情境中总会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权变理论概述

权变理论之我见 领导权变理论中“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权变理论简述 (一)权变理论兴起的背景介绍 1、权变理论兴起的时间: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2、时代背景介绍: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二)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制约权变理论的因素 ·组织规模; ·组织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组织资源与经营活动的差距; ·管理人员对员工先入为主的假想; ·战略; ·科技,等。 (四)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 ?超Y理论:1970年由美国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 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

权变理论

权变的观点认为:没有哪一个理论,程序或规则是在所有情景中都是行得通的;特定的管理途径的有效性取决于所管理的情景特征 权变理论:是管理理论中一种新的理论,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含义: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领导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体实行影响的行动过程。 情境观点最初被称为:“时间的精神”---领导被看作是时间和情境的产物领导的权变理论: “恰当的素质”1、鼓励你的内部追随者2、细微的怪异3、拥抱薪金4、仔细地聚焦 5、开放地讨论 6、不要变得疯狂 7、跟上最新的发展 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他认为影响领导行为效果的情景因素有三个情境变量: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⑵任务结构⑶职位权力。每一变量又分为两种情况:关系好与坏、结构明确与模糊、职位权力强与弱,组合为8种情境;LPC 量表,测量个体是任务取向还是关系取向; 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任务取向的领导者适合于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情境,关系取向的领导者适合于中等有利和不利情境。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人性取向的领导将会是在大量的组织情境中管理人力资源最有效的。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境中,领导者拥有权力、非正式的后援、相对结构化的任务、准备好被领导的组织,并且组织期望被告知该做什么。想想即将在最后降落过程中的机长,我们几乎无法要求他与他的全体队员开会讨论该如何降落。 相反,一个被要求在美丽的周日准备办公室野餐的志愿委员会的不受欢迎的主席。如果领导者对于组织应该如何做或者他应该如何执行问太多问题的话,他最有可能被告知“我们应该回家”。 局限:对使用LPC量表能否测出领导者的风格提出疑问,因为它暗含着这样的假设;生产导向的领导者不关心他们与员工的关系;对情境变量的测量较难。 贡献:是第一个权变的领导理论;强调了在决定领导效果时,情境和领导者的特这两者的重要性;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激发了权变理论的形成。 认知资源理论:认为工作压力和经验、智力对领导效能有影响:低压力的情景下,智力因素重要;高压力的情景下,经验因素重要意义:1识别出领导者智力和经验有助于提高领导绩效的具体条件2证实了智力和经验是领导行为的重要属性3指出了认知资源出现负面效应的具体条件4识别智力和经验的相互干扰作用,有助于理解高智力与高经验领导者的失败原因5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情景因素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压力,环境,不确定性等。 实践意义:若要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智力人才,组织必须创造相对宽松的压力条件和确定性的环境。在充满压力和不确定的环境下工作,必须依靠领导的经验。

着名管理思想-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参考Word)

弗里蒙特·卡斯特: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都授。 他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谓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权变理论”思想对管理学理论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思想概述】 弗里蒙特·卡斯特这位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权变理论。他认为,企业管理首先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而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也要跟着变化,以适应经营善的客观事实,这就叫权变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斯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科学、技术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等。 【背景故事】 弗里蒙特·卡斯特,196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1944年加入美国海军,1946年获圣何塞州大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同年任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讲师。1956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1年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79年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于1970年出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后一再再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精要】 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卡斯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巨大的成就是为了达到其他成就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所谓组织,就是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共同工作或协作一个系统,组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并且如果没有组织存在,经济结构就无从建立,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组织作为一个人的集合,怎样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呢,这需要管理。所谓管理,指的是协调组织中各子系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求得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最大的一致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的增长、人员的日益多样化、政府作用的增强,当代组织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更好地了解各种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个人与组织的行为。 系统管理理论 如果我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从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子系统,其本身又由多个理小的子系统所构成。同时,组织又是社会结构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所组织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论。 系统可分为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系统两种。开放的系统是指系统在本身决策时充分考虑外在的环境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封闭的系统是指系统在决策时,对外界环境因素不予考虑。这两种系统适应的是不同的条件,并无好坏之分。在外在环境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或根本没有时,就可以用封闭系统的决策方法来制定计划。 卡斯特认为,在组织内部,可以分为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简要地介绍一下这几个系统: 1、目标和价值子系统。它包括管理者的人个动机、群体观念、群体信仰、思想方法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系统,起到指导其他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功能。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的目标又受到价值观的影响,而组织的价值观则来源于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 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下面对不同领域的权变理论思想代表人物作以叙述。 3.1 组织结构研究 3.1.1 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 英国女管理学家。1953—1957年间,通过对英国东南爱舍克斯地区的1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1958)、《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1965)、《工业组织:行为与控制》(1970)等文章和著作。重点阐述了技术与组织结构的权变观。主要思想为:a.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可以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得到解释。特别是工艺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b.否认某种最佳管理方式的存在,反对把管理中的原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 因此必须对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方式。 3.1.2 汤.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 二人合著的代表作《改革中的管理》(1968,第二版)中提出:a.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方法不同。b.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某些环境因素,特别是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决不能说那种结构优于另一种结构。 3.1.3 埃里克.特里斯特(Eric Trist)

主管和班组权变管理理论下

主管和班组权变管理理论下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该图反映了领导者 成熟度与被领导者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图91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度关系图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管理方格图 4 3 2 1 0 命令命令说服参与1 命令说服参与授权2 说服参与授权授权 3 参与授权授权授权 4 领导者的成熟度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东莞培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 图91反映的实际上是四种管理方式命令。指没有下属参与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这一领导方式又被称为严父式的领导。说服。指的是多给下属一些说明和指导增加下属执行这项命令的自觉性但是发出的命令是 不容置疑的。这一领导方式又被称为慈父式的领导。参与。指领导者在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属的建议。授权。指领导者给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并充分相信他们能很好地完成目 标期间不做更多的干预。这四种方式在图中好像呈现出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形式没有规律性可循。实际上从图91可以发现当领导者的成熟度大于下属成熟度2度或2度以上时可考虑用“命令”的方式大于1度时可考虑用“说服”方式二者相当时可采用参与式若领导者成熟度低于被领导者时可考虑 用“授权”的方式。由此可见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采用“参与”方式只有当上下级水平基本相当时采用“参与”方式效果最好。

此外图91还隐藏着另外一层关系当能用命令的方式而不用时在某种情况下效果会更好。例如部长有一天找到李先生请他对部里的工作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来平时李先生与部长说不上话今天部长亲自找李先生咨询李先生绝对会拿出120的力量来努力地工作。当然有个前提即李先生有能力敬业精神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命令而用其它方式效果一定会更好。管理方格图主管和班组长在管理过程中或以生产为导向或以员工为导向。有专家指出了领导行为四分图在四分图的基础上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布莱克和莫顿教授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图。9 1-9 9-9 管理方格图的目的有两个①为自己定位②寻找向99型努力的方向。高对人的关心低东莞培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 8 7 6 5 5-5 4 3 2 1 1-1 9-1 1 2 3 4 5 6 7 8 9 图92 管理方格图在图92中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由低向高发展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或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由低向高发展共分为八十一个方格。以下介绍五种典型◆11型11型即贫乏式领导。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大撒把式放任自流。日常工作中常表现得若有所思实际上是怕人打扰平时爱说一些中性的牢骚话是为了掩饰自己不做工作。遇到自己无法推掉的工作就交由下级办理。用人的原则是来者不拒。只能从事事务性的单调的工作开始员工满意度会比较高后来大家发现真相会非常失望。◆91型91型即任务管理型。有能力权力欲强目的是完成工作对下属的情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B)

云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函大部《管理学》试题(B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李仕金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将选择序号填入括号内)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C.西蒙D.德鲁克 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 A、管理的功能 B、管理的职能 C、管理的特性 D、管理的基本手段 3.决策的依据是()。 A、大量的信息 B、适量的信息 C、资源 D、绩效 4.计划是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控制的()。 A、前提 B、基础 C、条件 D、方案 5.目标管理最为重要的阶段是()。 A、目标的设置 B、目标的实施 C、目标体系的整理和确立 D、成果评价 6.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 下面不属于这三类的是()。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管理角色 7.社会责任观的支持者认为,古典观的主要缺陷是()。 A、追求短期利益 B、时间框架 C、忽视长期利益 D、承担社会义务的成本 8.与战略决策相对应的决策者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般管理者 9.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就是使后悔值()的方法。 A、最小 B、最大 C、相等 D、等于零 10.为解决经常出现的、或重复发生的常规问题作出的决策是()。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11.计划在未来实施时预期的内外部环境是拟定计划的()。 A、基本前提 B、基础 C、目的 D、前提条件 12.()一般是一种局部性的、阶段性的计划,它多用于指导组织内部某些部门的共同行动,以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实现某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A、业务计划 B、短期计划 C、中期计划 D、战术计划 13.组织内各合作方之间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建构出来的一种稳定关系,称为()。 A、组织关系 B、组织管理

浅谈权变理论对现实的重要

浅谈"权变理论"对现实的重要内容摘要:现今社会日新月异,要配合社会的步伐,我们也要根据环境随机应变。本文运用"权变理论",并加以例子对”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否定”伦理或者法规制度不可以千年不变而适用”的观点。 关键词:权变理论创新改变 正文:早在中国的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就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之道,他的《孙子兵法》也成为几千年来成功人士于战场、商场运筹帷幄的法宝。如沃尔沃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渝章曾说:“不懂中国兵法的企业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然而《孙子兵法》作为兵家理论沿用至今,这是否能说明“伦理或者法规制度可以千年不变而适用”呢?经过思考,我们小组认为此说法欠妥,并得出“伦理或者法规制度不可以千年不变而适用”的结论。 那么到底什么是伦理和法规制度呢?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而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伦理和法规制度的变与不变是由环境决定的。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解释变量,而管理方式是被解释变量。所以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出发,伦理或者法规制度不可以千年不变而适用。 伦理或者法规制度不可以千年不变而适用,结合到管理学理论中,我们决定结合一些实际例子来论证我们的论点。 漓泉,一个偏安于中国最南面广西一隅的啤酒品牌。现在,它成为广西啤酒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成为广西的第一品牌。它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了五次不同的变化。第一次变化以全新的包装及广告片塑造了漓泉的“全新感受”新形象。结果:销量增长124%,亏损率减低。第二次变化以“超级干啤”,进入南宁。虽然后来干啤概念和品类没有走向成熟和延续,但尝试带来的新鲜度依然不同凡响。第三次变化以歌星尹相为代言人延续“快乐主题”,区分家庭消费与餐饮消费,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和推广手段,延伸“欢乐时刻”广告主题,塑造品牌个性,并开展公关促销活动:啤酒屋、流动啤酒节等。第四次变化产品再次升级换代。进行全体大换颜。第五次变化。正面迎击青岛。 由以上例子可见,在企业的经营中,可以用的管理战略很多,但是用哪种,怎么用,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直都只用一种方法,一种思想,恐怕这个企业早就淹没在多变的市场当中,成为其它成功企业的垫脚石。我们可以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伦理和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他们本来便是为社会而服务。既然社会是在向前发展‘伦理和制度便要与时俱进,为我所用。像诺基亚这样的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因为不会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沉醉在Symbian软件的成功中,忘记了人们的急速变化的需求,忘记了市场的风云变幻,忘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果在苹果的Iphone和谷歌Android冲击下,市场地位从80%暴跌到40%,股价目前累计跌幅60%,市值损失约6亿美元。 由于诺基亚管理层没能紧跟社会需求变化而转变管理模式,囿于现状,结果霸主定位摇摇欲坠,光辉不再。在9月10日,董事会宣布CEO康培凯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微软的史蒂芬?埃络普,希望通过从传统通信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改变管理模式,寻找新出路。 这个例子能够比较贴切地论证我们的观点,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停滞让诺基亚面临了极大困境。市场在变化,但是管理者却没有跟随这种变化去对自己的管理理论进行相应的变化,导致整体方向走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被淘汰。不仅是市场的变化,其它方面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管理理论的不同应用。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所说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更系统的审视和分析在管理实践中是非常必要。本文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从权变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旨在促进人们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权变管理;理论;教育管理 一、前言 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到80年代时达到顶峰,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条件下实际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组织必须以权变的思想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权变”就是权宜应变或者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管理”,则是指以组织的系统观为基础,以组织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所存在着的权变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活动应与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相适应,旨在提出一定环境条件下,可采取的最适宜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式[1]。权变管理理论的诞生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僵化模式,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管理方式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根据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审视与分析时非常必要的。 二、权变管理理论概述 1 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早在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孟子、孙子等人的学说中就已经提出权变管理思想,特别是孟子被当代的很多管理学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权变管理理论大师。如《孟子·尽心上》中有:“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表明做事情一定要懂得变化[2]。 权变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琼·伍德沃德(JoanWoodward)于1965年出版《产业组织》,研究了组织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保罗·劳伦斯(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0843.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1967年发表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的“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一文认为,不同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市场不确定和技术变化极快的环境[3]。20世纪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一:菲德勒的生平与著述 菲德勒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权变领导理论的奠基人,是国际上公认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绩效问题的研究权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组织管理学,尤其是领导科学方面的研究。菲德勒著述颇丰,其较著名的著作有《领导效能论》,《领导效率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领导方式和管理效率》,《领导效能新论》等,菲德勒还获得了多项科学和职业荣誉。 二: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社会组织的兴衰严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而领导者的领导绩效也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组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领导者要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绩,必须重视对环境的研究,此前,各种领导理论着重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人事和组织结构,很少涉及环境对组织及领导的影响,这些理论研究不能有效的帮助各种社会组织解决环境变化给他们及其领导者带来的困难。这就成了权变领导模式产生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此外,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人们很难辨别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性差异,这时,如果不采取情境性的观点,不研究特定群体中的特定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价值观,就无法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领导效率问题,这些因素也成为全变领导模式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式的理论渊源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也是在广泛吸收各种领导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他的权变领导模式是在吸收了特质论和行为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来,西方的领导科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制研究阶段,其研究的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征,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当,担任领导者。最早的人格特质理论主张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由于其具有非凡的人格特质,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之为传统特质理论。其次是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发展,研究者们的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的行为或领导方式,了解一个领导人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好。理论研究是第三个发展阶段,他认为,领导的特质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式还受到情境论的影响,他的“情景控制”与“情境论”的环境变量有很多相同之处。情境论极为重视组织结构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强调组织沟通系统和工作与设计任务。工作绩效是根据组织目标完成的客观情况进行评估的,人员的提升是依据其工作绩效而非人际关系的优劣。菲德勒对情景因素进行了划分,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情境控制”的标准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