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一致性检验记录表

产品一致性检验记录表

文件编号:LMJ-QC-10 深圳市乐美佳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一致性检验记录表

产品名称:型号:日期:

检验员: 审核:

数据一致性检查

数据一致性检查  可能的数据错误形式    在DESIGN的管道和钢结构程序中,数据一致性检查功能从下列方面对你的设计进行 检查(以管道为例):  1. 角向对齐    2. 轴向对齐    3. 管径一致  4. 连接形式    5. 最小管段  Tube too short to allow for practical assembly

报告格式    报告具有一个表头,列出日期和时间,接着一个被检查的实体清单,后接编了号的诊断信息,以说明任何数据错误,例如:  DATE11 February 99 Time14、12  PIPE/PIPE2  BRAN/PIPE2/B1  BIO TAIL REFERENCE NOT SET  (管段尾部未定义连接)  END  如果没有问题,你会看到下列信息。  ***没有一致性错误***    诊断信息    你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数据一致性诊断信息表,每一项都标有一个参考号码。使用过几次后,你凭经验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要修改的错误,哪些仅仅是对某些可能会出的问题提出警告。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对下面所示的设计模型(称为管道与管道的连接)进行检查,并   图示的连接是有效的,如果任一连接形式发生改变的话可能会显示下列信息:  A230连接形式HCONN与TCONN不一致。  在本例中连接形式FBD对FBD必须一样。  B230连接形式TCONN不一致。  本例中GBD对GBD连接形式必须一致。

D430,错误的进口连接形式。  本例中的GBD对FBD的连接形式必须列入在COCO匹配表中。  E730 出口连接形式(法兰)与TCONN不匹配。  本例中的FBD-GBD的连接形式必须是匹配的并被列入COCO表中。    诊断信息举例  下面是最常见的一些数据检查信息的解释。  1. A10 HEAD REFRENCE NOT SET  头部未定义连接  如果头部连接形式HCONN是设为OPEN、VENT、CLOS或DRAN的话,它的连接参考形式只能是“未设定”(也就是零)。    2. A30 BAD HEAD RETURN REFERENCE  头部连接错误  头部被连接到一个实体上,但是这个实体并没有指向这个管道分支,当一个管道分支被连接到另外一个分支上时会发生这种情况,表示在被连接的管道分支上的连接处应装一个三通。这个错误也会在当你不小心将两个或更多的管道连接到同一个接口上的时候产生。    3. A230,CONNECTION TYPE HCONN NOT SAME AS TERMINAL CONNECTION TYPE 如果头部是连接到一个管接口上,例如管嘴或三通,那么其连接形式必须永远与接口预定义点保持一致。    4. A300 REFERENCE HSTUBE UNSET  在头部与第一个管件(或尾部)之间存在一个长度大于1mm的管段,但是HSTUBE没有设置。    5. A400 HBORE NOT SAME AS BORE OF HSTUBE  头部管径与HSTUBE管径不一致。  头部的起始连接管段的管径必须永远与HBORE保持一致。    6. A410 HCON NOT COMPATIBALE WITH CONNECTION TYPE OF HSTUBE 头部起始管段的连接形式必须与HCONN匹配。    7. B10 TAIL REFERENCE NOT SET  尾部连接没有设置。  如果TCONN是设为OPEN,VENT,CLOS或DRAN的话,它的尾部连接只能是空(也就是零)。    8. C500 TUBE TOO SHORT BETWEEN HEAD AND TALL  头部位置HPOS与尾部位置TPOS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但是小于规定的最小管段长度(缺省:100mm)    9. C510 BAD HEAD TO TAIL GEOMETRY

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改进的一种新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00 Vol.20 No.2 P.122-125 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改进的一种新方法 李梅霞 摘要: 通过分析诱导矩阵与判断矩阵不一致性的关系,提 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方法。 关键词: 诱导矩阵; 一致性; 和积法 中图分类号: O223 A New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omparis on Matrix in AHP LI Mei-xia (Changwei Teachers College, Weifang 26104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for improv ing the consistency of comparison matrix wa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the induced matrix and the inconsistency of comparison matrix. Keywords: induced matrix; consistency; ANC 1 引言 T.L. Saaty于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为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 社 会、经济、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关键步骤是由专家给出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排序向量 。因此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是否能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由此判断矩阵得到的排序向量是否能真实地反映 各比较方案之间的客观排序。因此,对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改进是AHP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文献[1~3]中提出了几种一致性改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方法比较复 杂,有些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寻求一种更好的改进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方法仍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定义了一种特殊的矩阵——诱导矩阵,然后通过分析诱导矩阵与判断矩 阵不一致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方法。通过多例验证,该方法简 单有效且符合实际。 2 问题的提出 为以后叙述方便,记Ω={1,2,…,n}。 设A=(a ij)n× n为判断矩阵,若其元素满足a ij>0, a ji=1/a ij, a ii=1, i,j∈Ω,则称A为正互反矩阵。若此正互反矩阵又满足a ij=a ik/a jk, i, j, k∈Ω, 则称A为完全一致性矩阵。一般情况下,专家给出 的判断矩阵 很难满足完全一致性条件。文献[4]中指出当时即认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当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不具有满意一致 性时,可通过征求专家意见,应用合理的方法对判断矩阵的元素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判 断矩阵达到满意的一致性。 文献[5]中指出,“和积法”是一种比较好的计算判断矩阵排序向量的方法。其步骤为 :设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

function [w,CR]=mycom(A,m,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l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本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 下面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产品认证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和检查表

20××年度产品认证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方案 QR 8.2.2-01 1、审核目的:评价公司 ×××、×××产品实施产品认证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2、审核的准则 a ×××设备认证实施规则 b.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程、检验规程汇编和相关作业指导书等。 c. 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 3、审核的范围:公司产品认证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有关的质量活动。 4、有关背景情况:公司于2013年2月21~22日进行内部审核,对2012年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活动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查。2013年4月接受了泰尔认证中心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的的符合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审核,通过审核认为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符合GB/T19001-2008标准要求,体系有效。产品认证符合配线设备认证实施规则一致性要求,维持原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证书。审核发现的轻微不符合项,经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和制订、实施纠正措施后已闭环。公司2013年初研究决定,公司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应扩大产品经营范围,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为此增加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光缆分纤箱和双壁波纹管的生产经营,为此在参与市场招投标前先实施产品认证工作,对上述产品是否满足相关设备认证实施规则的一致性要求进行一次补充内部审核,以确认上述产品是否具备申报产品认证条件。本次审核以《自愿性产品认证质量体系通用要求》为依据,着重关注上述产品在产品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符合性要求。关注产品认证产品所需的检

测资源等。 5、本次安排内审时,应按“配线设备认证实施规则”和“电缆光缆设备认证实施规则”及相关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公司认证产品所涉的质量活动进行全面检查。 6、各部门涉及的主要过程:按公司质量手册(A/0版)中“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的规定执行。 7、审核方法:采取抽样检查 8、审核区域、频次、时间安排和重关注内容见下表:审核区域审核频次时间安排重点关注内容高层 1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施情况和一致性情况公司体系文件的控制、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特殊过程/岗综合部 1 位员工能力考核。生技部 1 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过程的变更的控制情况。 2013年6月市场部 1 对客户投诉的处理和满意度的调查品质部 1 对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检测资源的控制、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采购部 1 对认证产品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20210228092245)

function [w,CR]=mycom(A z m z 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1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木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RI值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下而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己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木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物探检查要求及检查表

附件5 地球物理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一、检查要求 主要为设计总体实施状况、野外工作质量、野外原始资料及野外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是野外工作质量与野外原始资料。 二、检查内容 1.设计总体实施状况 (1)工作部署,主要指总体工作布置、工作进度、进展,资料整理、异常查证工作安排等。 (2)技术方法,主要指仪器校验、方法试验、方法技术。 (3)实物工作量,包括测线长度、控制面积、异常查证及有关剖面性、试验性工作等。 (4)野外质量检查结果。 (5)其他有关设计或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6)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指异常评价及解释,获得地质找矿效果等。 2、野外工作质量 (1)仪器标定、校验、仪器一致性等达到的技术指标。 查看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是否配套,仪器精度是否满足设计书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在生产前,是否对仪器性能、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了现场校验。 (2)测网布设方法及精度,测点标志等。 查看测区部署图、实际点位图和物探测量参数图以确定:测区范围是否与认定的设计书一致;测网布设的比例尺、测线方向、测点密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

书要求;当测区内有意义的异常未封闭时,是否增加了必要的工作量以保证异常完整。 (3)野外观测、计算等方法技术及精度,物性测定方法技术及精度。 查看野外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测点观测的记录(记录本和仪器内存记录打印件)是否齐全、准确,并确定观测方法和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要求。 查看测地工作及GPS、地形图定点的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准确。 查看野外观测质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准确,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重点是:①测点观测的质量检查是否随着野外工作的展开经常进行(不允许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再进行总的突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②野外观测质量检查是否按“一同三不同”(同点位、不同时间、不同仪器、不同操作员)的方法及时进行。③检查点是否在时间、地段上具有代表性;对解释推断、检查验证有关键意义的地段是否进行了检查。④检查工作量是否达到原始工作量的3-5%。⑤对测线上的畸变点和异常的突变点是否进行了100%的检查,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工作。必要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检查点和少量测点。 查看物性标本采集和测定的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准确并确定:标本采集、测定的方法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有关要求;物性测定的质量检查工作量是否达到总测定数量的10%;物性测定的均方误差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野外工作质量采取抽查方式检查,抽查量一般2-5%左右,如发现质量问题,须增加抽查,直至进行全面检查。 3、野外原始资料整理 ①原始记录的齐全程度、规范性;原始资料整理的及时性、规范性。 ②图件资料,原始数据图、实际材料图、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剖面

内审检查表全套

CCC内审检查表 内审员:日期:2014.8.8 要求条款审核内容审核记录评价 1 职责和资源1.1 职责 a)是否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厂长、质量负责人、技术、质 检、计量、生产、采购、内审、关键过程等人员)的职责、权限和 相互关系? b)是否任命“质量负责人”并确定职责、权限,是否具备胜任该职 务的能力和经验? a)文件QT-QM-1011 1.2.4条款 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b)“质量负责人”职责权限明确, 总经理进行授权盖章。 符合 1.2资源 a)是否为保证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配备生产 设备和检验设备? b)是否配备对产品符合认证要求有影响的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的人 员? c)是否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a)耐压仪、光电综合测试仪; b)有对应的品质人员; c)建有SMT静电车间、线路板有 专用静电箱周转、检验有专门测 试间。 符合 2 文件和记录2.1文件建立 a)与认证有关的流程是否有书面化的程序文件? b)强制认证的要求是否落实到文件? a)有质量管理手册 b)CCC标贴的使用、关键元件的 控制、例行检验、确认检验、运 行检查都纳入了文件。 c)但在检查中发现,有产品具体 的操作要求作业指导书未进行 描述 一般不符合 2.2文件控制 a)文件版本是否为最新版本? b)有效版本是否易得? a)经查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b)有效文件汇总在管理部,各部 门持有对应副本。但部分文件由 缺失,需要关注。 符合,口头项。

CCC 内审检查表 内审员: 日期:2014.8.8 2.3记录管理 a)相关的程序是否有对应的记录? b)记录存放是否进行要求? c)记录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得到审核确认? a)经查程序文件对应记录要求明确。 b)记录按部门保存。 c)经查检验记录有信息漏填现象。 一般不符合 要求条款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评价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供应商的控制 a)是否制定供应商管理程序? b)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a) 文件编号QT-QC-M-3101《供应商的选择和日常管理程序》,对供应商的选取、评价有相关要求。 b)每年相关部门共同评价供应商。 符合 3.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a)关键物料是否对应控制清单? b)关键物料是否进行定期检查验证? a) 有对应控制清单。 b)已对关键物料进行年度验证。 符合 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关键工序控制 a)是否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识别? b)是否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确认? a)文件已对特殊工序进行识别 b)特殊工序生产前进行确认。 符合 4.2环境要求 是否识别生产过程与检验过程的环境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SMT 温湿度符合线路板生产要求。 符合 4.3过程监控 是否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采用SPC 进行过程监控 符合

一种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偏差矩阵方法(1)

收稿日期:2006-10-12 作者简介:王万军(1974-),男,甘肃天水人,讲师. 文章编号:1006-4869(2007)01-0063-02一种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偏差矩阵方法 王万军 (甘肃联合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提出了一种适合层次分析法中一致性检验的偏差矩阵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只需根据判断矩阵的偏差矩阵即可进行检验.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判断矩阵;偏差矩阵;一致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O223 文献标识码:A A D ev iation Matrix Meth od for C h eck ing the C onsistency of Judg emen t Matrix WANG Wan jun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Colle ge,Gansu Association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A deviation matrix method of the consistency check in AHP is given.According to deviation matrix of judgement matrix,it can carry out the consistency check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Examples show that the ne w method is effective,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judgement matrix;de viation matrix;consistency check 1977年Saaty T L 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1,2],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的决策分析中.众所周知,AHP 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建立较为准确有效的判断矩阵,但常因为两元素比较产生逆序出现一致性较差或总排序权重数较小而难以比较,特别地当待评指标较多时更易出现此情况.由于决策者认识的多样性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各决策者对决策对象有不同的偏好,从而给出的决策判断矩阵,并不能与实际相吻合得很好,因此要对AHP 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和必要的校正.对此文献[3-4]进行了较多地研究,但还是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给出了一种构造判断矩阵的偏差矩阵判断方法,该方法更加直观、准确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弥补了以往检验中存在的以下几点不足:第一,AHP 中一致性比例C R 应小于0.1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理论根据,并且矩阵阶数越高,这一满足性就越难达到;第二,一致性比例的计算要用到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其求解较困难,并且对于一个不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求特征根是一种浪费.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实例与已有的AHP 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该方法既简洁又有效,是一种实用的一致性检验方法. 1 一致性概念及其检验方法 定义1 判断矩阵A =(a ij )n n ,若对 i,j N ,有a ii =1,a i j =1/a ij ,则称A 为互反矩阵. 定义2 若判断矩阵A =(a i j )n n 为互反阵,如果a i j >0,则称A 为正互反矩阵. 定义3 若判断矩阵A =(a i j )n n 为正互反矩阵,对 i,j ,k N ,如果满足a ij a jk =a jk ,则称A 为完全一致性矩阵. 第26卷 第1期 2007年2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chang Ins 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6 No.1Feb.2007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20210228092109)

function [w f CR]=mycom(A,m z RI) [x,lumda]=eig(A); r=abs(sum(lumda)); n=find(r==max(r)); max_lumda_A=1umda(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木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岀的权值己经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RI值 当CR<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 下而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 是一种------------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 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朵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 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己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 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 ----------- 农业、教育、人 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木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 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求权值以及一致性检验程序

fun cti on [w,CR]=mycom(A,m,RI) [x,lumda]二eig(A); r=abs(sum(lumda)); n=fin d(r==max(r)); max_lumda_A=lumda( n,n); max_x_A=x(:,n); w=A/sum(A); CR=(max_lumda_A-m)/(m-1)/RI; end 本matlab程序用于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给出的权值已经进行致性检验。 其中A为判断矩阵,不同的标度和评定A将不同。 m为A的维数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m的不同值不同。 RI值 当CRV0.1时符合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构造合理下面是层次分析法的简介,以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 大体上是一样的。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 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 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a)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c)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d)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e)进行一致性检验。 小结:层次分析法的思路与步骤如图

数据一致性检查

VPD VANTAGE Plant Design System 工厂三维布置设计管理系统PDMS数据一致性检查 培训手册

数据一致性检查 可能的数据错误形式 在DESIGN的管道和钢结构程序中,数据一致性检查功能从下列方面对你的设计进行检查(以管道为例): 1.角向对齐 检查需要连接的元件间是否处在同一个方向 2.轴向对齐 检查需要连接的元件是否沿同一轴线对齐 3.管径一致 检查要连接的元件是否管径一致。 4. 5.连接形式 检查要连接的元件是否具有相匹配的连接型式。 6.最小管段 检查管段长度是否小于预定义的最小值(根据管径确定)。 报告格式 报告具有一个表头,列出日期和时间,接着一个被检查的实体清单,后接编了号的诊断信息,以说明任何数据错误,例如: DATE11 February 99 Time14、12 PIPE/PIPE2 BRAN/PIPE2/B1 BIO TAIL REFERENCE NOT SET (管段尾部未定义连接) END 如果没有问题,你会看到下列信息。 ***没有一致性错误*** 诊断信息 你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数据一致性诊断信息表,每一项都标有一个参考号码。使用过几次后,你凭经验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要修改的错误,哪些仅仅是对某些可能会出的问题提出警告。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对下面所示的设计模型(称为管道与管道的连接)进行检查,并且检查可能产生的信息。 图示的连接是有效的,如果任一连接形式发生改变的话可能会显示下列信息: A230连接形式HCONN与TCONN不一致。 在本例中连接形式FBD对FBD必须一样。 B230连接形式TCONN不一致。 本例中GBD对GBD连接形式必须一致。

医疗器械检查记录表精选范文

附件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表 企业名称: 条款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方式检查情况备注 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性1.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性 查看生产现场,核对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与生产企业 许可证内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一致性。 2.所生产产品是否与许可证核发 的产品范围相符合 查看企业生产现场,成品库房、销售台帐、与企业 许可证核定范围进行核对。 3.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人员有无 变化 查看企业人员名单,核对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 企业许可证内法人代表与负责人姓名的一致性。 4.企业管理层人员是否经过医疗 器械法规的培训 查看培训证书(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企业 内部培训)。 5.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否有 内审员 查看证书。 生产条件的符合性检查1.生产、组装能力是否具备,设 备能否正常工作,维护保养是否 在有效期内 查看生产现场,看是否配备完成该工艺的生产设 备,核对企业工艺要求及设备维护保养记录。2.生产现场是否管理有序 查看现场及企业是否按产品注册标准的要求进行 生产,并查看是否制定了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文 件。 3.生产场地环境、照明是否与其 生产的产品及规模相适应 查看生产现场环境与照明情况,并查看环境监测记 录,查看生产面积是否拥挤。注:一次性无菌医疗 器械生产现场应符合《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

范》(YY0033)的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表 条款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方式检查情况备注 4.《生产实施细则》执行情况;有专项要求的,是否符合相应的《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查看生产现场与生产记录是否符合相应的实施细则。尤其是生产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否符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生产外科植入物的是否符合《外科植入物的生产实施细则》。 5.原材料、外协件和外购件等采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企业供方的评审记录。原材料、外协件和外购件的采购检验记录,采购合同/技术协议是否符合该产品的质量要求,检查物资供应方的资质证明,尤其是原材料必须是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如义齿等),要注意检查相关资质证明。 6.生产过程的控制,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是否有清晰的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标识检查企业生产工艺的验证报告(或记录)。检查生产过程的记录,按生产批号能否追溯到产品原材料的批号、每批产品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控制情况、每批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关设备、人员情况和质量记录。 出厂检验记录1.检验设备的配置是否能够覆盖 标准中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检 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查看检验现场,检验设备清单,查验出厂检验报告 (与注册产品标准的要求核对)查看检验人员的上 岗证及相关的证明培训记录。 2.企业是否对检验设备(含计量器 具)的管理建立制度 查检验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入库、首次检 定、使用保养、周期检定及停用报废等内容。 3.检验设备的精度是否符合检验 要求,检验记录是否真实有效,出 查看(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查看检验设备上的检定标签是否在有效期内,查看

自查检查表

组织产品认证自查检查表 企业名称:(盖章) 1 检测资源 条款要求:组织的基础设施至少应包括为完成相关行业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常规出厂检验项目所需的检测资源。 自查内容: (1)是否配备了完成相应行业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的检测仪表?□是□否 (2)检测仪表精度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是□否 (3)若企业配备的检测仪表不能完全满足检测要求,工厂是否做出了必要的安排以确保出厂检测项目得到实施?□是□否 请附相关措施的证明材料,如委托协议、检测计划等。 2 顾客反馈问题处理及通报 条款要求:组织应及时处理顾客反馈问题,并通报可能被反馈问题影响的其他顾客。 自查内容: (1)是否明确顾客反馈问题的处理程序?□是□否 (2)近一年以来,共接到顾客反馈次,其中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次; (3)对顾客反馈问题是否按要求及时处理?□是□否 (4)顾客是否对处理结果表示认可?□是□否 (5)顾客反馈问题若带有共性,企业是否及时通知其他被此问题影响的顾客?□是□否 3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 条款要求:组织应明确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的控制方法,关

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后应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关键元器件或材料的变更不会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或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自查内容: *(1)是否明确了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的控制方法?如果控制方法形成文件,其文件号为____________ (2)近一年以来,企业使用的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是否发生了变更?□是□否 (3)变更后是否进行必要的测试?□是□否 请提供测试记录复印件(1至3份) 4 生产过程控制 条款要求:组织应识别组织的关键过程并明确控制方式,关键过程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可行时,企业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以确保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自查内容: (1)企业将哪些过程设定为关键过程?请在下面列出: (2)针对关键过程的控制方法是否形成文件?其文件号为____________ (3)关键过程的操作者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并考核上岗? □是□否 (4)企业是否按照要求的控制方法对关键过程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实施监视,以确保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是□否 5 过程变更 条款要求:当已确定的特殊/关键过程发生重大变更时(如:新设备或新工艺),应对变更后的产品实施首件检验,以确保变更后的

软件易用性检查表

软件易用性检查表 1. 目的 软件易用性作为软件质量的六大特性之一,对用户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软件易用性又比较难以界定范围,难以确定检查标准。因此,本文将试着对易用性检查点进行详细描述,为开发人员提供易用性开发指导,为测试人员提供测试要点及依据。 2. 易用性分类 导航---我可以很容易找到在哪 帮助和支持---当我需要时我能得到帮助 工作流支持---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 错误处理---错误很难产生,并容易修正 一致性---我不需要学习新的技巧 反馈信息---我知道系统在做什么 功能性---系统能作我期望的工作 控制---系统交互在我的控制中 视觉清晰---如果有疑问,它就不应该出现 语言---我能了解我所读到的 3. 详细检查点 3.1 导航 导航是界面上最重要的元素,菜单位置按照按功能来组织。习惯用法,阅读顺序,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菜单应放在左边或上边,滚动条放在右边,状态栏放在下边,以符合视觉流程和用户使用心理。) 3.1.1 功能导航 3.1.1.1 主要功能有多种形式的导航 如打开一个文件,可以通过菜单、工具条、快捷键,甚至是资源管理器中的右键菜单等。 3.1.1.2 主要功能的导航是否在明显位置 例子:在审计厅OA的会务管理中,新近会议的功能导航比较难找。

图表 1 审计厅OA的新建会议申请隐藏的比较深 3.1.1.3 是否有明显的页面位置提示,位置提示是否正确 3.1.1.4 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按钮用Frame框起来,并要有功能说明或标题 3.1.1.5 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 3.1.1.6 界面要支持键盘自动浏览按钮功能,即按Tab键的自动切换功能。 3.1.1.7 界面上首先应输入的和重要信息的控件在Tab顺序中应当靠前,位置也应放在窗口上较醒目的位置。 3.1.1.8 同一界面上的控件数最好不要超过10个,多于10个时可以考虑使用分页界面显示。 3.1.1.9 分页界面要支持在页面间的快捷切换,常用组合快捷键Ctrl+Tab 3.1.1.10 默认按钮要支持Enter及选操作,即按Enter后自动执行默认按钮对应操作。 3.1.1.11 可写控件检测到非法输入后应给出说明并能自动获得焦点。 3.1.1.12 Tab键的顺序与控件排列顺序要一直,目前流行总体从上到下,同时行间从左到右的方式。 3.1.1.13 复选框和选项框按选择几率的高底而先后排列。 3.1.1.14 复选框和选项框要有默认选项,并支持T ab选择。 3.1.1.15 选项数相同时多用选项框而不用下拉列表框。 3.1.1.16 界面空间较小时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选项框。 3.1.1.17 选项数叫少时使用选项框,相反使用下拉列表框。 3.1.1.18 如果一项命令还需要用户提供其他信息的,提示文本后应加”…”

成品检验管理表格

盐城永胜蛋白饲料有限公司 成品检验管理表格 一、产品质量报告表 名称规格设计号业务号数量客户不合 格原 因检 查 车间主任不 合 格 内 容 说 明 不合格项目规格检验结果 不合 格原 因分 析及 改进 对策技术科长 车间主任厂长 批示 质 量 管 理 主 任 主管组长 二、产品质量检验表

第四十章 成品检验管理表格 387 制造 号码 产品 名称 生产数量 生产日程 月 日 至 月 日 工程名称 检验项目 上限 下 限 抽 查 记 录 次 时间 1 2 3 4 5 次 时间 1 2 3 4 5 次 时 间 1 2 3 4 5 三、产品质量抽查记录表 机器名称: 班别: 抽查时间 抽查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标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时分 备 注 主管: 抽查员: 四、产品质量改进记录表 编号:

产品名称规格 管理项目原质量 标准 更改后 标准 变动 原因 交办 日期 完成 日期 变动因素 改进结果 制程设备材料操作技术 五、质量改进因素记录表 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编号: 质量改进事项日期改进 结果 改进结果 比较 变动因素统计 项目细 目 编 号 内 容 交 办 完 成 结 果 改 进 费 用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差 异 制 造 条 件 操 作 标 准 控 制 基 准 原 料 改 进 设 备 改 进 技 术 性 作 业 水 平 填表:填表日期: 六、产品质量改进分析表 编号: 388

第四十章 成品检验管理表格 389 产品名称 规格 检验产品 目前水准 目标水准 产品质量分析图 原因分析 目前水准 拟变更 现状检查 改进对策 经办单位 主管批示 分析者 七、产品质量改进通知单 改进单位 改进项目 生产 过程 改变 项目 现况 改进方法 重点 批示 拟办 预定日程 月 方始 处理 结果 年 月 日以前 经办 完成 日期 经办 主管 批示 主管 批示 八、产品质量异常通知单 通知单位: 年 月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