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雕刻收藏把玩知识大全

果核雕刻收藏把玩知识大全

一.核雕的概述

核雕是一种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作品,核雕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玩物,包括小挂件,摆件,手玩件等一类有欣赏性的橄榄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是文玩杂件里面很小很小的一个分类 ,橄榄核本是一种常人丢弃之物,经过艺人的构思和精雕细刻,让它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核雕的材料通常是: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它和利用高档昂贵之材料所作的工艺品又是另一种风格.核雕从广义上说,属微雕,不过因它受核本身的局限,一般都是立雕、浮雕,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据资料记载,核雕始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虞山民间艺人雕出了《东坡赤壁泛舟图》,文人魏学颖写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果核质地坚硬,雕时可以听到迸出清脆的响声。精雕细刻完成后,要刮刮亮,如果在手中摩弄时间长了,橄榄核越玩越红,最后会有一种晶莹剔透的效果。玩到了这个份上就是非名家所作它的价值也会很高 。
 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就有几件是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民间艺人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当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受到更多收藏爱者的看好。

橄榄核雕的分类:

橄榄核雕的分类没有很明确的划分界限,可以用不同的感念去区分。
从题材上划分:第一种是传统题材,第二种是创新题材。
从雕刻手法上分:圆雕、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当然这些手法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
从物品的工作流程来区分的话可分为流水线产品和独立完成的产品或作品。
从性质上划分的话有两类:一是工艺品,二是艺术品。有些人会说,还有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分别,这里要纠正一下,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很多人在雕刻时的前期大量切削工作由机器来完成了,这其实是种进步,加快了生产的速度,当大量的切削完成后,形成的毛胚再用刀进行深加工,出来的作品或产品其实和全手工的没什么两样。当然也由少部分人全由机器来完成工作,这种东西是没有玩的意义的,这已经不是雕刻了。还有人会说:分苏州工,河北工,四川工,福建工,南路工,北路工等。其实这不是工手上的区别,而是集散地的概念,就说苏州和福建吧,那里由很大一部分人从事橄榄核雕刻,全国各地的商家

拿货都会去那里,货到手就会说,这是苏州货,这是福建货,久而久之就成了苏工,福建工,真的好作品大家是只会去说题材,雕法和作者的名字而不会去分什么产地的吧?
每个人玩东西都想越玩越好,越玩越精,那么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呢,那就要说说看点,也就是评判好坏的标准。首先说题材,传统的老题材是不容易犯错误的题材,如十八罗汉、八仙,财神、关公、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等等等等太多了。这么多年来这些题材有了固定的格式,上手就可以雕,要看的只有工手,比如十八罗汉,雕了几百年了,就这几种脸型,只要面相开的好,工手细腻,核的大小适中,每个罗汉的面部表情差异大,就算好的了。创新题材的话如果是工艺品性质的东西,看点和传统题材差不多,只要工细,人物面相开的好,雕刻的东西形态看着不牵强,也是可以上手玩玩的,不管什么题材的选择和雕刻手法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上述老的题材圆雕比较多,其他手法在新的题材中使用比较频繁,而且象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这类手法往往混合使用。关键是看题材和手法的协调性以及手法和手法之间的联贯性,通俗的说法就是什么题材用那几种手法去雕刻看上去舒服,不别扭,,流水线产品希望大家不要玩,所谓流水线产品意思是每人负责核雕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有的人专门雕耳朵,有的专门雕鼻子,有的是抛光的,等。由于长时间雕一个部位,这个部位会雕的比较好,但拼装起来看着就不协调了,毕竟不是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这类东西从玩家的角度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玩工艺品核雕的一些点在上面基本都说了,下面简单说说橄榄核艺术品的看点。首先要说的是橄榄核艺术品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要在这么小又是两头小中间大的中空材质上表现艺术实在太难了,首先要好好考虑的就是题材。题材的选择很重要,橄榄核作为一种文玩,作品讲究的是意境,什么题材表现什么意境,文人玩的就要文气,讲究格调高雅,如听琴,看画,论道,品茗等题材比较符合这类味道。如果不是给文人玩的东西,那趣味性和市井气要放在首位,好玩是第一要素。如婴戏图,卖货郎等题材算是不错,题材有了然后要构图,也就是常说的布局,哪里要雕刻人,雕几个人,用什么姿态,那里要有山,有树,有草,有石头,位置关系,透视关系都要考虑。哪里要布的松些,哪里要布得密些,松的地方不能让人有空空的感觉,密的地方又要让人觉得透气,物体,人物的关系是否前后有呼应,等.........。布局基本完成才能动刀,用刀还要讲究刀法,很多地

方不是一小刀一小刀修出来的,而是要一刀呵成的,关键部位的刀痕是功力的表现哦。雕到中途如果有好的想法可加可减,关键要的是效果,形态,神态,衣纹,动感不能忽视。打磨的功夫也不能小看,什么地方该抛的多些,什么地方磨的少些,甚至有的地方不要打磨,最后的效果可能会因打磨的关系变的味道不同,也就是说,你做一件艺术品,在你还没有完成之前脑袋里想的效果可能和你在完成之后有很大的不同。其实不论是橄榄核雕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是很长的,单单构思,布局就可能花费很大功夫,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观念的指导下,做艺术的人实在是太少,好的艺术品也就很难看到了。
核雕艺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见于著述的则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氵甲)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此文行国建立后曾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吴县人陈素英即为都桂兰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苏州的核雕盛于明未,清初,有橄榄核雕,桃核雕,胡桃核雕,杨梅核雕等到多种。以橄榄核雕为主,桃核,杨梅核产于光福花果区,橄榄核大多采用广东省东汕头。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

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霞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与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点,但小巧精微,玩赏可添雅兴。像杏仁核雕“猕猴”,高仅2厘米,雕整核为一坐猴,双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态活脱,刀法粗犷,但线条准确而洗练,几笔几刀,调皮的小猴呼之欲出。虽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处见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见人爱了。
无论是揉手核桃,还是橄榄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让人着迷,若非如此,王爷贝勒们凭什么将揉手核桃进贡皇宫供皇室权贵赏玩呢?王公贵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钟爱揉手核桃,要么编织绦丝网袋悬佩腰间为饰,摇之有“嗑嗑”之声悦耳尽兴;要么或沉思或闲散时把玩于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强健身心。于是揉手核桃得到尽善尽美的一个昵称,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为“文玩核雕”了。
核雕到了当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受到更多收藏爱者的看好. 在当今收藏界愈来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发展之时,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艺术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价扶摇而上。
二.橄榄核雕的保养

1、防开裂。
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理在于核内与核外的湿度不统一。橄榄核一般有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

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则核内湿润向外膨胀,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
2、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将导致开裂。

3、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可放在食品保鲜袋中打一松结,让水份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4、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橄榄核吹裂。因此风力稍大,就应妥善收藏起来,以防不测。

5、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如果在暖气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加湿,那就不会开裂。

6、冬季不能放在内衣口袋。人们在冬季穿的衣服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将橄榄核作品放入内衣口袋“珍藏”,这就容易开裂。原因在于人的体温起了一个“烘烤”作用,内衣口袋非常干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开裂。
三.橄榄核的分类

按照核子的形状和大小,核雕艺人们一半将橄榄核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照核子的形状和大小分类:

1.单核;也叫做大核,一般直径超过5CM,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价值很高。

2.小核;与单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市面上很少见,所以一般价格比较高。

3.怪核;就是形状比较奇怪的核子,如核雕艺人门所说的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见独特的艺术品,由于这样的核子比较少,价格不菲。

4.细长核;形态狭长,一般用来雕核舟一类的题材。

5.圆核;形体通圆,就是最常见的雕刻18罗汉的核子。

6.普通核;这类的核子比较常见,一般用制作素珠。

二、按照核子的筋分类:

1、三花核:通常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三根筋的橄榄核,也称三花。此品种比较多。

2、四花核:比较少见,一颗核子四个面的四花非常适合雕刻单件的喜怒哀乐。

3、两花核:非常少见,两花核比较扁,非常合适雕刻单件和合二仙。

4、多花核:也称怪核,就是前面提到的象『佛手』之类的核子。

三、按照核子的存放时间来分类:

1、新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内的,叫新核。新核不合适雕刻,因为核子存放时间不长,核内的水分等没蒸发,马上雕刻作品,非常容易裂。新核颜色发黄。

2、老核:是指熟透了的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上的,叫老核。橄榄核存放时间越长越好,放的时间长了,不去把

玩,核子颜色也会变红,因此老核子雕刻出来的作品颜色比较红。由于核子放的时间长了,内部也适应各种气候的冷暖变化,因此不容易裂
四.常用工具

1.锉刀
锉刀又分毛锉刀和平锉刀,毛锉刀表面比较粗糙,主要是在雕刻之前使用,用与将核子两端的关头去掉,为后续的雕刻做准备。平锉刀的表面比较细腻,主要是在后期制作中使用,用途很广泛。

2.锥刀
锥刀按照使用的不同可以分为3大类;
(1)平锥,锥头锐利,平滑。
(2)圆锥,锥刀呈弧状,圆锥一般用与挖出人物的眼眶等比较微笑的部位。
(3)尖锥,其尖如芒,锐似钉,当雕刻人物的眼睛等部位时,大都要用到这种工具。
PS:有的雕刻大家秘技自珍,不愿将自己的工具轻易示人,所以工具类的介绍可能不那么完善。

4.撬刀床
其实就是钉早桌子上的一块木板大家会赞叹,那么多精美的核雕艺术品就是诞生在这么普通的木头板上。
五.橄榄核雕的雕刻技法

雕刻技法就是在橄榄核雕的创作中,作者对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浮雕就是在橄榄核上面雕刻,使所表先的对象突起的雕刻技法,表现起半立体感,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铲去非对象部分的深度比较浅,那凸起的对象也就相对比较浅,这样的雕件称为浅浮雕,反之称为深浮雕。
2.圆雕又称立体雕,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收藏者可以在不用的角度看到核雕的各个侧面。
3.镂空雕在浮雕作品中,如果将凸出的对部分加以保留,而将起背面的部分惊醒局部镂空,这样的技法称为镂空雕,又称透雕。
六.橄榄雕刻的流程

大家看到橄榄核雕艺术品,在赞叹其工艺的同时,是否知道这样一件艺术品是怎么诞生的呢?
首先,橄榄核雕工艺家需要观察橄榄核的具体质形,思量可以做成什么样的艺术品,这就要求必须成竹在胸,意在笔前,然后,再用毛锉,光锉等工具对橄榄核子进行初步的加工,做出初坯。

一.选料
对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是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的形象大体形态相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
二.画样
画样被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这被称为纸样。第二步是在橄榄核子上面画样,也叫勾样。
三.成型
按照橄榄核子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创作出整件作品的大体廓,这一步骤被称为成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廓,需要比较细腻的东西还没有得以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的加工。
四.雕刻
这是整个

工艺流程中的主题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将完成整个核雕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完成后,一件作品比较完整的廓就已经形成了。
五.开脸
又叫开眼,取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之意,是橄榄雕刻作成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橄榄核雕工艺师始终对这一步骤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橄榄核雕艺术品之神韵的有无与高下。
开脸水平的高下,不仅可以显示橄榄核雕创作者本人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直接表现出创作工艺的真实水平。
六.抛光
严格地说,抛光其实不属于橄榄核雕的创作流程,而属于后期的装饰性处理。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采用这一处理方式,也就将其列入了创作的整个过程。
抛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点油,在橄榄核雕上面点上一些橄榄油。
2.上蜡,将抛光蜡打在布砂上面
3.打磨,将橄榄核雕放在抛光机的布砂上,加以打磨,抛光后的作品,光泽温润,不仅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便与保养与收藏。
七.橄榄核雕的分类

一.挂件
挂件顾名思义,可以挂在手机上,也可以挂在包上。通常来说,这类题材一般选用阿福,达摩,钟馗等不太复杂的题材。比较适合放在手中盘玩,也有DIY达人把单籽穿成手串的,也被有一番味道。

二.手串
 珠串式包括各种念珠和手串,如十八罗汉,八仙,九龙等等。雕刻技法上以圆雕为主,镂空,浮雕为辅。
 手串类的素珠也受很多朋友的喜爱,分为正圆和非正圆等....

三.摆件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核舟,苏州园林等.....由于工艺比较复杂,镂空处多有细小之处,只适合摆放,不太适合在手中盘玩.又要注意保养,一般来说价格比较高,不太适合新手朋友。
八.如何把玩、佩带?有什么禁忌?
听起来似乎很无聊,橄榄核雕把玩也要什么讲究吗?没错,把玩得好,包浆渗透迅速,可有效增强安全系数,把开裂的可能性降低。核雕也有多种工艺,某些工艺的作品,如镂空雕、透雕的,性质脆弱,并不适合佩带,磕磕碰碰是很危险的,立体圆雕、浮雕的,重重地摔落地上,也将毫发无损,令人宽心。

如何快速起包浆?
最快的办法是,新核盘玩1-3个月后,把核雕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半个月就会非常红润,亮光夺目,核壁自外而内显现出深红色泽,条件是要贴肉戴。这其实是对核雕进行24小时不间断抚摩,加之胸前汗水分泌充足,想不红也难。夏秋两季,是最适宜的。

哪些东西不能盘玩?
采用镂空雕刻的,比如松鼠葡萄、透雕的龙,胡须突兀的罗汉头,此类为做

出特殊效果,必须“切”得很薄,盘玩起来很费心思,只能手里轻捏,不能用力。突兀的罗汉头,主要指卷翘起胡须那种,许多玩家玩佛珠、翡翠等物件,非常喜欢两个手搓,手串系列的橄榄核也这么玩,突兀的很危险,胡须可能会受力而崩掉。
九.一件好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可能初涉橄榄领域的新手常常有这样的疑惑,去选购橄榄作品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怎样的橄榄核雕作品能成为一件好的艺术品,除了看作者,以下几点也是购买和欣赏核雕艺术品时必须注意的因素;

一.材质
核质的帖子以前也发过,补充一点,核子存放的时间越长,自然包浆的状态就越好。同时也更有利与橄榄的保存,如果核子存放的时间较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花,阴,红点...等)。

二.题材
 题材本身就代表了橄榄核雕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意见立意高远,题材新颖的艺术品,起价值是很高的。因此,一件橄榄核雕的价值高低,就题材而言,应当看其是否新颖,是否包含了某种值得我们回味的意蕴。

三.比例
 一件优秀的橄榄作品,一定要符合恰当的比例关系,只有遵循一顶的比例,整个作品才算得上和谐完美。因此,一个橄榄核雕艺术品如果缺乏良好的比例关系,即使再怎么附加细节和装饰都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

四.线条
一件优秀的橄榄核雕艺术品,其线条美应该符合两个条件;
1.线条的排列和组合要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是东涂西抹,杂乱无章。
2.线条的运动应该自然流畅。反之,就会流于下乘。

五.韵味
韵味,就是橄榄核雕艺术品所内含的气韵和神韵,同样一个题材,有的大气,有的局促,有的惹人沉醉,有的则味如嚼蜡,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作品本身所体现的韵味不用。
十.如何区分机刻与手刻

介绍几个区别机刻与手刻的小窍门,希望在对新手朋友们在选购橄榄作品时有所帮助,避免上当。

一.题材
从题材上看,常见的机刻手钏大多是比较常见的题材。如罗汉头,阿福等。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题材则比较少见。

二.雕工
手刻的橄榄核雕大多刀痕比较明显,尤其是是图案的拐角处更加明显。细看之下,每个图案雕工的深浅,角度都不一样的。

三.神韵
 即可的橄榄由于是存机械制作完成,所以无论线条还是比例,都显的很呆板,缺少艺术品应该有的气韵和神采,同样的题材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很明显了。因此,新手朋友在刚接触橄榄的时候,应该多看少买,多多的欣赏好的作品。
十一.如何分辨殷派和须派

初涉橄榄的新手朋友们常常有这

样的疑问,什么是殷派?什么是须派?这两派有什么区别呢?有怎么分辨?其实我刚开始玩的时候也迷糊,现在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吧,也可以通过图来比较。
广为流传的是“殷派”刻画较细腻,属于“横平竖直”类型,出来的作品很工整,之所以叫殷派讲是殷根福、殷小男风格为鼻祖。
“须派”雕刻写实为主,脸部肌肉感很强,还原人脸真实特征丰富,之所以叫须派是以须吟笙为创始人。就个人看来所谓殷派和须派,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喜欢那个都行,不分好与坏。由于审美取向不同,所以广大坛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十二.到底上不上油?上油要注意什么?

有些朋友可能有这样的困惑,新买的橄榄到底要不要上油呢,这也是众说纷云,没有一个统一的和权威的说法,我就自己的经验说两句。
橄榄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内,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是会消散的,因此我认为要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油质少则易裂,就如木头太干了会裂,是一个道理。在表面上油,它会吃进内部的,涂抹均匀,整个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上油的方法是:
采用软刷蘸少许色泽淡的油质(橄榄油即可),先在随便什么器具上刷几下子,让油均匀流淌到刷毛上,然后就可以朝核雕刷上去,周身充盈油光即可。一次涂抹大量的油是忌讳,有些核质不好的核(主要是没长熟的核),会因为刷油多而产生花斑,花掉。也有少数核,一抹上去就会花,可以采取的办法是——上油后,在2分钟内仔细观察核雕表面,出现深色的斑点立即用纸擦干,花斑就不会再扩散。
 那如果已经花了,怎么办?新核出现花,可在把玩一段时间后(要求满3周,每天3小时以上的把玩时间),再上油涂抹,同样要适量,这时因为表面已有浅浅的一层包浆,再花的可能性很小。
核雕花了之后,肯定要破坏品相,但玩家请不要担忧,因为花不会导致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载之后,整体颜色都会深红,花斑也会隐淡,最后消于无形,所以不用害怕。
十三.新橄榄把玩的注意事项

很多新手玩家不选择橄榄的原因就是因为橄榄核雕作品难伺候,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要保养和把玩的方法得当,橄榄也没有那么娇气。由于北方的天气干燥多风,所以有的朋友就不敢选择橄榄核雕了,其实大可不必,要要注意以下几点就OK了。

1.新购买的白茬橄榄在家盘完1-3个月左右的时间,等橄榄核表面出现包浆后就不容易开裂了,把玩的要点是盘玩的时间每天2-3小时左右,盘玩前适当的刷上薄薄的一层油,可以加快进度。

2.新购买的

橄榄不要放置在空调下或暖气边上,对橄榄的危害是很大的。

3.新核最忌风,水和高温,因此在冬春之季,在室外最好不要盘完,带在袖口内即可。

4.最好的保养还是多多的盘玩,在每天睡觉前把新核放于密封袋中,往袋中吹点哈气,然后用卷的方法把袋子中的空气挤出封严即可。

其实归纳总结起来就是,新核在出现包浆前要在家盘玩,冬春的时候带着,不玩的时候放袋子里就OK了,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小经验,说的不完整请众坛友补充。
十四.挖掉核仁是好是坏?

 不过个人认为,如果要祛除核仁的话应该在盘完1-3个月以后,因为上过许多次油,又有包浆渗透,此时挖掉核仁,较稳妥。尤其是,在夏天把玩新核,最宜!因为夏天出汗最厉害,核雕哪怕被汗水浸着都不会有事的,有油脂存在于汗水中,对核雕甚佳。也有朋友要问,为什么新核雕刚买的时候没花,买回来上手一段时间后就花了呢,这也是因为核仁油性较大,油性上返的结果,不过不用担心,通过把玩和时间的沉淀就能追回同色了。
十五.核雕把玩的益处

1、核雕古时是帝皇,贵族的专利玩物,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的,所以民间很少存世。通常被作为护身符,这是因为核含有的一种独特的油脂,恰恰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元素,由于核的结构相对疏松,加之核的油脂较为活跃、扩散速度快,所以易使人体吸收,因此长期佩戴核雕能使身体延缓衰竭和保持容光焕发。

2、爱核之人佩戴核饰品一般都不会轻易的取下(洗澡例外),闲时还要时时将核雕搓捏于手中,这样久而久之核雕就与人的皮肤分泌物相结合,使核雕刻在把玩中能够越玩越亮、越玩越透,把一颗种子的温润和光泽养出来就会越发显出其透明亮泽,让种子的生命在另一种方式下延续下去。建丰核雕坊提醒大家,核雕刻要经常佩带把玩,如果放置的话,要用注意保养。

3、核雕护身,平安一生。人生多有不测风云,从古至今都有核雕能驱魔辟邪、护身挡灾,使佩戴的人如意吉祥、平安顺利的说法。核雕刻在古时帝王将相及文人雅士的心目中早已经成为具有灵性的神物了,直至今天,如北京等大多市有很多文人雅士都以拥有一颗精美的核雕为荣。

4、“人养核三年,核养人一生”,天然的核有“十宝九裂”的说法,这是因为大多天然的核都是有它的自然纹理的,它可以吸收人身体的体液,其中的矿物质也可以滋养人一生,比玉有过之无不及之处。

自古以来,人们对精美丽的核雕刻,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非常珍视,认为核雕刻是阴阳二气的精纯,对人体健康有着

神奇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