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备份记录表

计算机数据备份记录表
计算机数据备份记录表

GNGS-QL-XX022

计算机数据备份记录

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备份方案

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备份方案 1、备份的重要性 大到自然灾害,小到病毒,硬件故障乃至操作员意外操作失误,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这个系统完全瘫痪。数据备份的任务与意义就在于,当灾难发生后,通过备份的数据完整、快速、简捷、可靠地恢复原有系统,使得对业务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备份的等级 根据公司业务及应用系统现状,制定高标准的灾备方案、投入大量的资源并不适合,在保证系统快速恢复同时又不会浪费资源的前提下,异机冷备方案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冷备方案即需要人工恢复的一种方案,并且只能恢复到备份的时间点的方案。 根据应用软件系统数据的重要性及时效性要求,将数据备份的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实时备份、定期备份、阶段备份。 2.1、实时备份 一般发生在数据库中,即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实时传送至备库,一般所用到的数据库都有相应的软件来实现该功能,但是由于这类软件都需要进行购买昂贵的License或者服务,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硬件资源,并不适合。本文所涉及到的实时备份都是在数据库中自行开发实现的一种替代方案。

2.2、定期备份 定期备份即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实现数据的备份,根据数据的等级,一般主要分为分钟、小时、日、周、月、年这6种。 2.3、阶段备份 阶段备份是在不确定的时间间隔之内所做的备份,即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备份,例如更新之后的备份、不定时手动备份、里程碑事件备份等。 3、备份的保存 这里指的是备份数据保存的时间,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要求,交易数据需要至少保存5年。除此之外,日志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建议保存1-2年,其余数据保存一份最新的备份即可。 4、备份说明 根据应用软件系统可将信息分为以下几类:应用软件、数据、日志、运行环境这4类,具体相关小类别及说明如下表。

Windchill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建议)

Windchill系统的备份数据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Oracle数据 ●LDAP数据 ●Windchill应用数据 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Oracle数据库版本为Oracle 11g 11.2.0.1.0,采用expdp和impdp方式进行备份。 备份oracle 在服务器E盘的backup路径下新建文件夹oracle 进入Windchill Shell外壳程序,执行以下命令 >sqlplus / as sysdba; SQL>create directory backup as ‘e:\backup\oracle’; SQL>grant read,write on directory backup to wcadmin; SQL>exit; >expdp system/wcadmin@wind SCHEMAS=wcadmin DIRECTORY=backup DUMPFILE=dmp20160601.dmp LOGFILE=expdp20160601.log EXCLUDE=STATISTICS 完成导出。 恢复oracle 使用E盘backup下的DUMP文件恢复数据库,以dmp20160601.dmp为例 进入Windchill Shell外壳程序,执行以下命令 >sqlplus / as sysdba; SQL>drop user wcadmin cascade; SQL>@/db/sql3/create_user.sql;//user:wcadminTemporary_Tablespace:TMEPUs erData_Tablespace:USERS SQL>grant read,write on directory backup to wcadmin; SQL>exit; >impdpsystem/wcadmin@windSCHEMAS=wcadmindirectory=backup dumpfile=dump20160601.dmp logfile=impdp20160601.log 导入过程中若出现以下错误(请忽略): ORA-31684: Object type USER:WCADMIN already exists ORA-39112: Dependent object type INDEX_STATISTICS skipped, base object type INDEX 导入完成会提示以下Warning: ORA-39082:对象类型PACKAGE_BODY:”WCADMIN”.”BASELINEPK”已创建,但带有编译警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

计算机数据备份管理规定 各单位、部门: 为保证本部门计算机所保存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加强和规范公司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信息化系统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的部门与员工,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1、职责 1.1 计算机使用者负责所使用计算机的数据备份操作,涉及到信息监控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用计算机,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 1.2 各单位、部门的负责人是本部门数据备份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要了解本部门需要备份的数据内容与类型,落实备份要求,防范可能出现的数据风险,对本部门数据备份情况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按规定备份要立即予以纠正。 1.3 监测监控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员负责公司各部门数据备份技术支持、培训、监督核查工作。 2.数据备份管理 2.1 备份方法及要求 2.1.1 数据备份采用人工备份的方式,备份分重要数据备份、重要文档资料备份、信息监控系统数据库原始数据备份、计算机操作系统备份、应用软件备份。所有备份工作必须由操作人员做详细记录,要求记录备份的内容、时间及次数。 2.1.2 计算机需要备份的数据、文档资料要随时归档备份并异地存放, 每周至少备份一次,日新增数据量大、财务、销售、经营调度等部门的数据必须每天备份一次,每月整理一次,备份方法实行三重备份方式,即本地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网络硬盘)、光盘刻录保存并进行异地存储。备份介质由各部门自行准

备,并妥善保管。计算机操作系统应使用正版软件,每周打一次补丁,每季度用Ghost做镜像备份。应用软件更新后,及时用光盘刻录方式转存。 2.1.3 每年元月,各部门将上一年的所有数据分类,完整、真实、准确地以刻录光盘的形式存档,然后交由部门负责人保管。 2.1.4 应定期检查备份介质的可用性,若发现介质已经不能使用,应及时更换新介质并对重要数据进行转存处理。 2.1.5 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必须满足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盗等条件,并指定专人保存。 2.1.6 计算机需要重装操作系统时,必须自行确认其系统所在硬盘所有盘符中重要数据有异地备份,以防止意外发生(有少数计算机会因病毒、硬盘损坏或是磁盘分区问题,存在重装系统后若干磁盘打不开提示格式化现象)。 2.1.7 监测监控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员定期对员工数据备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核查。 2.2 关于数据丢失 2.2.1 网络管理员在对各部门备份数据核查的过程中,发现数据未备份或是备份不及时、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指出,并向全公司通报。 2.2.2 因可控的人为原因造成重要数据(例如行政办公、技术、销售、人事及财务等)遗失的,公司根据损失情况将对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涉及到企业安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3 如因违反计算机数据备份管理规定,造成备份数据不完整或丢失,由此造成的损失及数据恢复费用由各部门自己承担。 2.2.4 各部门统一由监测监控信息中心安装正版网络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数据库和定期查杀毒,如果因杀毒软件误操作破坏数据,各部门应保持原始状态,由监测监控信息中心联系杀毒软件服务商进行数据恢复。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研所”)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有效保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备份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是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三条数据备份与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动研所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 第六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是数据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设立数据备份岗位,并实行主、副岗制度,具体负责本单位数据备份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第八条动研所应明确各种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已正式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正在建设但未经正式验收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原则上由该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商进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给予必要的配合。 第九条数据备份技术及相关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设备或技术更新,或者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进行培训。

第三章数据备份 第十条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 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具体所采取的备份方式,应能确保真实重现被备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 第十一条在规划设计以及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需求,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附录1,)在系统投运前完成备份策略(附录2)和恢复预案的制定并在系统投运后同时开始执行;已投运的信息系统备份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的制定与调整需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在对计算机和设备进行软件安装、系统升级改造或更改配置时,应进行系统、数据和设备参数的完全备份;系统更新后,应实现数据的迁移或转换,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并对原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应统一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按分层分级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系统及介质的选型要满足各系统的备份策略及保存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性能和服务质量、冗余等,确保通过数据备份能及时恢复各种故障情况下造成的数据丢失。 第十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制定相关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备份系统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应对数据备份操作进行记录,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附录3),操作可能影响到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报该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数据备份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数据备份的文档工作,完整地记录备份系统的配置和备份数据源的系统配置;做好备份工作的运行日志和维护日志;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应有明确标识,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即由“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组成。 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 ABC 0操作系统0完全备份1光盘YYYYMMDDXXX 1应用软件1增量备份2硬盘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1.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据丢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不丢失,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并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对数据备份的时间、内容、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恢复要求及有关规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 第六条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至少要保留一份全系统备份。 (二) 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行备份。 (三) 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 (四) 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行备份。 (五) 批加工若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则应进行批加工前备份。 (六) 每天批加工结束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行批后备份,对核心数据须进行第二备份。 (七) 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留期限进行保留。 (八) 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 (九) 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留。 (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行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上磁带,永久保留。 (十一)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 2.设备备份 第七条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 第八条对关键通讯线路和网点通讯线路必须采用双通讯线路;网络的运行线路和备份线路必须选用不同的网络服务供

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

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 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利用IBM Tivoly Storage Manager软件,配合IBM LTO等磁带库产品,可以实现以上各种备份方式。 other 数据备份方式的选择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

网站和应用系统数据备份规范

网站和应用系统数据备份规范 一、总则 1、备份职责 (1)数据中心管理员定期对所有网站及应用系统的数据统一进行备份、存储。优先处理由网络中心负责管理的网站和系统,在网络中心建立的由各单位自行维护的网站,也统一进行备份,但不对各单位承诺,一般也不向其提供备份数据。 (2)各单位负责的网站、数据库及网站管理平台数据要求各单位定期自行进行备份并归档存储。 2、备份文件存放位置 备份文件存放在NAS(\\192.168.32.55\backup\)存储文件夹上。 3、备份文件命名规则 (1)存储文件夹命名采用IP地址和功能的命名方法,如:数据库备份文件的存储文件夹命名为:192.168.32.201\database; 新闻通知网站数据文件的存储文件夹命名为:202.200.32.17\website; 网站ftp配置信息的存储文件夹命名为:

202.200.32.17\ftpconfig; 某个虚拟机备份文件存储文件夹命名为:192.168.32.211\vmware。 (2)备份文件命名采用日期与功能的命名方法,如: 数据库在2008年9月2日生成的备份文件命名为:2008-9-2Databasev.rar 4、备份数据归档 (1)备份数据一般只保留最后2次的数据,之前数据清除。 (2)网络中心每半年(每学期结束时)将最后1次备份数据刻录成光盘归档存放。 (3)由于系统测试等原因需要保存的,根据情况另行处理。 二、数据库备份 1、备份周期 数据库每天进行备份。 2、备份方法 将备份的数据库设定备份计划(每天北京时间1:00时),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最后将备份文件通过GenieBack工具自动定时上传到NAS上。 三、网站备份

数据的各类操作、数据备份介质的存放、转移和销毁的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确保公司现有系统各项备份工作按照预定计划正常完成,保障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备份管理。 三、职责 (一)信息部负责本规定的制订和修订。 (二)信息部负责根据本规定制定各自的数据备份管理规定。 (三)信息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四、信息部负责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 五、管理内容 (一)备份的基本要求 1、正式使用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必须定期进行有效备份且具备可复原性。 2、备份数据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永久性介质上,并明显标识。 3、应定时检查备份文件中是否存在备份失败的记录,如发现有备份任务失败的记录,需要检查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4、备份人员必须认真、如实、详细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以备后查。

(二)备份介质 1、备份介质要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备份介质要严格管理、妥善保存,必要时可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 2、备份介质应在指定的数据保险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保存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 3、备份介质要集中和异地保存,按照各系统规定的保存期限存放。 4、备份介质要根据其存贮数据的最高密级,确定介质密级,涉密介质和普通介质应分别管理,涉密介质按照密级纸质文件的管理要求,进行登记、审批、收发、传递、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存储过涉密信息的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不再使用的相关介质应按有关规定在指定单位及时消磁、销毁。涉密介质遗失,应立即向本单位及上级保密部门报告,并组织查处。 (三)数据恢复 1、一旦发生系统故障或数据破坏等情况,要由相关的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迅速恢复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测试应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严禁在正式使用的系统中进行恢复测试。 3、恢复测试内容包括备份数据恢复、系统恢复、故障排除等内容。如果发现不能恢复的数据,则需要及时进行检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4、数据恢复测试结束后,应记录测试的真实步骤、结果及改进措施等。 5、恢复确认不存在问题后,要及时清理测试环境数据。 (四)数据保密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23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保护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运行安全,规范数据备份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重要信息系统范围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数据的备份管理。 第三条服务器端的数据备份由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共同实施,备份介质则由介质管理员负责保存。 第四条客户端的数据备份由各网络用户自行实施,备份介质则由用户或介质管理员负责保存。 第五条服务器端的数据备份包括对应用软件的数据备份和对用户数据的备份两部分,客户端的数据备份则主要是对用户数据的备份,包括用户的软件、文档、专业数据信息等。 第六条服务器端的数据备份主要采用磁带备份和光盘备份两种方式,客户端的数据备份则可视数据和网络资源情况灵活选择,常用的方式包括活动硬盘备份和光盘备份。 第七条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备份包括磁带备份和光盘备份两种方式,光盘备份主要针对软件的安装数据,磁带备份主要针对软件的运行数据;用户数据则主要采用磁带备份的方式。

第八条服务器端的光盘备份在应用软件安装以前进行,备份以后的光盘由介质管理员进行存放。 第九条服务器端的磁带备份必须根据相应的备份策略和实施方案(在备份管理软件中定义),确定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备份周期等,如每天执行一次完全备份,每三小时执行一次增量备份;备份以后的磁带由介质管理员存放。 第十条为了便于对服务器端的系统软件进行应用与管理,机房中须备有与系统软件有关的应用手册和各种指南等资料,以供运行、维护人员查阅,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带出机房。 第十一条所有的数据备份必须登记在“数据备份记录表”中,包括备份方式、原数据的存储路径、备份数据存储介质的密级标识、备份起止时间、备份者等(见附表l《数据备份记录表》)。 第十二条应用软件的源程序除了在磁介质上备份以外,程序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打印备份,以防应用程序发生意外、难以恢复。 第十三条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应将项目的调研资料、各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图表、源程序、应用系统运行流程图等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 第十四条当修改应用软件时,具体的功能修改、逻辑修改、程序变动等,都应有相应的文档记录,以备查阅。

备份管理制度

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 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计划任务自动完成。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内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备份策略 第四条备份频率: 一.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 二.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 行备份。 三.具体备份策略请参见附件一。 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 服务器共有文件数据保存6个月,财务数据十年,追溯数据参考公司规 定。 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 一.备份介质,存放必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 访问; 二.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 三.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 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 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季度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 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第八条备份截至销毁: 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

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 二.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 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 三.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附件五)中注明已销 毁。 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 第九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附件二),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 申请部门负责人及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条IT人员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附件三),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部 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由IT人员执行数据备份操作。 第十一条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 第十二条备份策略制定后应制订相应的备份操作手册(包含备份失败的处理办法)指导备份工作。同时备份操作日志也应进行备份。 第十三条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附件四),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进行记录、汇报及 跟进。 第十四条备份对象发生变更后,应及时评估和调整备份策略、备份操作手册。备份策略的变更应得到申请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数据备份申请表》和《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生产管理部负责人每半年安排专人对备份工作进行审核,核对系统中的备 份策略与备份申请是否吻合,以保证备份是按照要求进行的;核对系统 中的备份日志与备份工作汇总记录,以保证备份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 出现的问题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第四节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第十六条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

计算机数据备份技巧

计算机数据备份技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我国计算机用户迅猛增长,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目前这一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亿。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激增,据此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仍具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事实上,市场咨询机构McKinsey&Co最近的一项调查预测称,中国每月的新增网民数量约为600万左右。该调查机构还进一步预测:到2015年时,中国的网民数量将增加到7.5亿。 我国现有人口接近14亿,互联网用户已经接近总人口的一半,如此众多的计算机用户,数据安全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海量增加,不少的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备份。网络备份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 提到数据备份问题,一些人往往觉得这是专业技术人员

研究的范畴,对个人文件、数据的保护意识不强,丢失文件,丢失数据,造成文件无法读取,数据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从个人文件数据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个人经验教训总结几个数据备份常识,供朋友们参考。 一、操作系统备份 普通计算机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是Windows 系统,Windows95、Windows98基本已经淘汰,WindowsXP、Windows7系统成为主流,以WindowsXP为例,介绍一键恢复技术。很多品牌PC都带有一键恢复功能。其实这个功能并不是十分复杂的,它只是硬盘的特定区域内预写了特定的程序,再配合图形界面的操作方法而实现了这个所谓的一键恢复功能。但是以前的很多PC中并没有这个功能,即使是现在的一些PC中了并不是都具备了这个功能的,这样的话我们重装系统就有些麻烦了,要知道重装一个系统并不意味着只是装一个windows那么短的时间(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就可以),装完操作系统后,还要装一系列的驱动程序,例如显卡、主板等的驱动程序,还有就是操作系统本身的补丁程序,因为你在买了PC后,微软的补丁还是不断地推出,所以这些都是非常耗时间的,最后,你还要重装一系列的应用软件,折腾完这些后,没个大半天还真是完成不了,所以按部就班地去重装系统是不明智的选择。Ghost软件是一款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键恢复软件,在互联网上搜索Ghost找到

华为路由器应用系统备份

华为AR28系列路由器系统备份 方法一: 1、下载华为TFTP软件3CDaemon,打开: 设定备份目录: 点击 出现如下对话框,设定目录。

启动服务: 2、将PC设为跟路由器同一网段地址。 3、在路由器上输入如下命令: tftp PC地址 put 要备份的文件备份完成后的文件名 方法二: 一、 telnet路由器,开启路由器ftp功能:建立ftp用户,设置ftp用户密 码 Login authentication # 远程登录路由器 Username:AAAA Password: system-view #进入全局模式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AR28-11]ftp server enable #建立ftp server

% FTP server has been started [AR28-11]local-user adminftp #建立ftp 用户:adminftp New local user added. [AR28-11-luser-adminftp]password simple adminftp #设置ftp密码:adminftp [AR28-11-luser-adminftp]service-type ftp #开启ftp服务 二、在通过网络能连接上路由器的PC机上 运行cmd C:\Documents and Settings\ks16>ftp 192.168.1.248 #ftp路由器 Connected to 192.168.1.248 220 FTP service ready. User (192.168.1.248 :(none)): adminftp #输入用户名 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adminftp. Password: #输入密码230 User logged in. ftp> dir #显示菜单200 Port command okay.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 -rwxrwxrwx 1 noone nogroup 11941732 236 2196 main.bin -rwxrwxrwx 1 noone nogroup 2642 Apr 27 15:31 config.cfg 226 Transfer complete. ftp: 收到 133 字节,用时 0.00Seconds 133000.00Kbytes/sec. ftp> get config.cfg #下载配置文件 200 Port command okay.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config.cfg. 226 Transfer complete. ftp: 收到 2642 字节,用时 0.00Seconds 2642000.00Kbytes/sec. ftp>get main.bin #下载路由器系统文件(可部下载) Invalid command. 200 Port command okay.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main.bin. 226 Transfer complete. ftp: 收到 11941732 字节,用时 25.48Seconds 468.58Kbytes/sec. 一般下载在PC机C盘,通过搜索可得这两个文件。 三、回到超级终端关闭ftp:

实验室计算机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本规程为实验室计算机关于数据备份恢复的基本操作规程。规程涉及了数据的存储和归档,采用移动硬盘备份以避免系统因意外故障、病毒攻击、系统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所有计算机的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 3 责任:质保部QC人员。 4 内容: 4.1 实验室使用移动硬盘将计算机产生的重要电子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备份记录。重要数据包括高效液相图谱、气相色谱图谱、红外光图谱、紫外光图谱、原子吸收光谱图、薄层扫描图谱。 4.2 备份硬盘存放在质保部文件柜,按照文件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必要时,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记录》。借用人员使用完备份硬盘后,应立即归还。由文件管理人员检查,确认备份硬盘完好。文件管理人及借用人须分别在《文件借阅记录》上签字确认。 4.3 备份周期为三个月。在备份的同时应对之前的备份数据进行一次检查,应随机抽取至少1个备份数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硬盘损坏,应立即更换,并对损坏的硬盘进行受控的销毁处理,销毁处理方式与作废的文件处

实验室计算机数据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共2 页第2 页 理方式一致。 4.4 备份文件的保存时间与纸质数据文件的保存时间一致。 4.5 存放备份数据的移动硬盘应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包括设备编号、设备的启用日期、保留期限等重要信息。 4.6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可以由计算机管理员调取备份的电子数据进行恢复。包括系统故障和数据错误在内的所有事故都应当被记录和评估,重大的事故应当进行彻底调查,识别其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7 在备份、归档和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必要时报告偏差,并进行调查处理。

应用系统迁移技术方案

目录 1.1总述1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2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2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2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2 1.3.2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 3 1.3.3迁移后完整性测试 3 1.4服务器硬件环境迁移方案3 1.4.1迁移评估4 1.4.2迁移计划4 1.4.3测试计划5 1.4.4迁移测试5 1.4.5迁移实施5 1.5运营商接入链路(路由)迁移8 1.6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迁移方案8 1.6.1应用服务器迁移8 1.6.2数据库迁移实施9 1.7系统迁移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9 1.7. 1搬迁规划10 1.7. 2详细实施方案10 1.7. 3应急处理11 1.1总述 按照本期招标采购要求,中心在建成后要实现对迁移应用和新建业务平台的 一体化集成。 考虑到需要迁移的指挥中心现有应用包含了分析管理平台、指挥平台,上述平台都是中心的核心、重要应用,因此我公司认为原系统的搬迁将是工程建设的 重点和难点。 本方案设计以我公司与用户现系统承建公司的初步技术交流、用户现状分析为基础,给出搬迁方案设计。

1/11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按照用户招标要求,本期系统迁移的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中心原有应用系统将全部迁移至虚拟化服务平台,迁移期间必须保证工作不 能中断,历史数据不能损失;迁移后的系统与多媒体融合通信指挥平台融合对接。 系统迁移的难点是系统切割时间节点的合理规划和确保电话接入路由的转 换,历史数据的无损迁移也是系统搬迁的难点和重点。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通过对中心现有上述应用迁移的需求分析,鉴于原系统建设单位并非我公 司,迁移过程中还存在对原建设厂商协调的工程风险。我公司认为系统迁移的重点内容包括:涉及运营商的接入切割,原有数据的迁移,合理切割时间节点规划。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中心系统迁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迁移必须保证用户系统建设的相关要 求,在迁移方案设计中,我们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 业务中断对于用户无论是运行环境还是测试环境均存在较大的恢复风险,这样的风险特别对于时间敏感型数据和数据完整性业务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基于这样的要求,考虑到如何将停机时间最小,能否实现0停机的建设目标? 1、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可以采用P2V的方式,利用操作系统的VolumeShadowCopy卷影副本复制服务作为基础,来实现在旧系统环境下的系 统无修改,无停机的情况下,将数据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环境、系统环境变量 等全部以“快照”形式迁移到新服务器中。由此实现服务器环境的整体迁移。 2、对于应用中间件和其他应用服务器来说,我们可以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动 态业务扩展集群方式,来实现服务器不停机环境下的增加业务节点操作,这样可以实现应用服务器“热添加”到新环境中的故障转移/负载均衡集群系统中,在部

计算机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计算机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数据丢失,根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数据的备份与管理。 第二条我公司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管理,负责全院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检查和督促。 第三条提高数据备份的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做好本地数据冷备份,减少人的操作与干预,或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避免误操作。第四条计算机信息数据备份的基本原则是“谁使用,谁备份”。具体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传输管理系统 系(PACS)、病案管理系统(MHIS)、检验管理系统(LIS) 等服务器全部数据及相关服务器数据的备份工作,各工作站 上的数据库及其它数据文件。 第五条信息数据的备份包括定期备份和临时备份两种。定期备份指按照规定的日期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临时备份指在特殊情 况(如软件升级、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信息 数据进行备份。

第六条信息数据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备份方式: (一) 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二) 增量备份:仅对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 过的数据。 (三) 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 修改过的数据。 (四) 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第七条为保证所备份的内容可再现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备份内容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八条数据备份可选择硬盘、软盘、光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存储介质应存放在无磁性、辐射性 的安全环境。 第九条数据备份时必须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要有明 确的标识,具体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 (一)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卷名由“应用系统名称— (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备份时间—序号”组成,参数含义 详见下表。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 1.目的:本规程定义了GMP 计算机及自动化系统关于数据备份恢复的基本通用规程。规程涉及了数据的产生,存储和归档,采用独立的物理介质备份机制以避免系统因意外事故,网络中断,病毒恶意攻击,系统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GMP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电子数据管理,此类系统用于或为GMP法规环境提供支持。 3.职责 4.术语和定义 4.1备份/恢复:备份是指复制记录、数据和软件的过程,用以预防原始记录、数据和软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损失。恢复是指随后在需要时还原己备份的记录、数据或软件 4.2存档:存档是指通过将记录和数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或系统,以使其不可在当前工作中使用的过程,这通常能使这些记录和数据不再变动。有时还需要同时保存支持这些记录和数据的应用程序。存档记录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以用于商业目的或监管目的。 5.程序 5.1应将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记录(见附件1)。所有备份介质存放在档案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Q/CDGK3.18)》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归档的备份介质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档案借阅审批表》。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档案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好。 5.2独立的数据文件,数据每次以独立的数据文件产生,可以由应用程序直接从磁盘分别调用,如HPLC Chemstation 产生的数据文件,这样文件的备份可以只备份新增的文件。 5.3文件型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通常不提供备份功能,备份时需要从磁盘上直接复制数据库,比如Access 数据库。由于所有数据存贮与一个数据库内,需要对数据库全部复制。 5.4关系型数据库是同时存放数据及其关系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由应用程序提供备份功能或自动备份功能,对于这类数据库应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进行备份,备份后的文件复制在备份磁盘上。 5. 5备份周期通常可以设定为一个月,如果程序自动备份,异地备份的周期可为一年。 5.6可通过备份前后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文件数量来核查被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完整性,并进行登记,表格见附件1。 5.7每半年应对之前的备份介质进行一次检查,应随机抽取至少一份备份介质,在该备份介质上调用至少1个备份数据,并打印相关报告,作为附件并登记,检查表格见附件2. 5.8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必须使用统一的命名规范,注明介质编号、介质的启用日期、保留期限和系统管理员等重要信息。 5.9 备份文件的保存时间至少为产品效期后一年,出口的原料药保存时间为该批产品销售后三年。过期或不能使用的备份媒介应通过受控的方式进行销毁或处置,由数据使用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现场见证销毁或处置过程,并提供

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规程,采用独立的物理介质备份机制,避免系统因意外事故,网络中断,病毒恶意攻击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范围:适用公司使用的具有数据记录、储存和运算功能、软件的计算机化系统。 责任:检验中心、设备部、及各使用部门。 内容: 1 概述 计算机化系统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记录。所有备份介质存放在指定位置有超级管理员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归档的备份介质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超级管理员检查,确保介质完好。 1.1 备份/恢复 数据备份采用人工备份的方式,将原有数据复制到另一区域或另一存储设备,预防原始记录、数据和软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损失。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备份、计算机操作系统备份、应用软件备份。 数据恢复是指在主机系统发生故障或计算机化系统发生意外无法正常服务在指定时间内按设定步骤恢复,包括软件、各类数据等。 1.2 存档 是指通过将备份的数据采用各类备份介质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或系统,以使其不可在当前工作中使用的过程,这通常能使这些记录和数据不再变动。有时还需要同时保存支持这些记录和数据的应用程序。存档记录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以便于监管。 2 程序 2.1 数据备份 2.1.1 超级管理员应对公司使用计算机化系统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备份管理,由每一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员进行数据备份和复核,再交由超级管理员进行存档管理。如检验中心精密仪器产生的检验数据进行备份,包括液相色谱系统、气相色谱系统、原子吸收系统、紫外-可见分光系统等相关原始数据。 2.1.2 备份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