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和应用的

核磁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和应用的
核磁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和应用的

前言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是2000年局级科研课题,该项目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原理、解释模型和解释方法的研究建立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方法,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进行储层物性参数分析、储层流体识别和复杂油气层的评价奠定理论和方法依据。通过三年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原理的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孔隙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中的变化规律,从原理上阐明了不同性质流体的核磁共振特性,并根据实际数据研究建立了油、气和水的核磁共振响应的正演分析模型,确定了在不同地质情况下油、气和水的核磁响应特征和T2谱的分布特征。

2、利用实验分析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储层孔隙度、地层水矿化度、泥质含量、储层含油气和测量参数选择等因素对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影响及响应特征,为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精确解释及参数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实验数据和测井数据相结合建立了储层有效孔隙度、粘土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束缚水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模型,根据实验分析和实际应用分析表明上述参数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4、分析总结了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主要用途,在孔隙类型分析、储层孔隙分布、复杂储层的流体识别、低阻油层分析、储层伤害程度

评价等方面研究分析了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主要应用。

通过上述研究,针对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了不同性质流体的核磁共振特性,确定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核磁共振响应范围和规律;

2、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中的作用,为下一步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环境影响因素的较真奠定了基础;

3、建立了适合河南油田的核磁共振储层参数求取模型,并利用反演的方式建立了储层流体饱和度求取模型;

4、系统分析了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主要应用,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技术优势。

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先进性:

1、系统的分析了各种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特性;

2、深入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响应的影响;

3、建立了适合研究区域的核磁测井解释模型,并首次分析了T2截止值与储层泥质含量的定量关系;

研究中,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渗透率计算的相对误差为21%,油水层解释与石油结论评价结果符合率为87%;研究中得到的方法在25口井的核磁测井解释中得到了应用,应用范围包括河南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第一章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是目前成像测井技术中的一项具有独特测量原理的新型测量技术。它既不同于地层电法的测量,也不同于放射性测井的测量。该项技术根据地层中不同物质在磁场中作用效果的差异,直接测量地层中的氢核含量。地层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主要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可以有效的识别储层的流体性质,而基本上不受地层岩性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核磁成像测井在储层物性参数求取、储层流体识别等方面有其它测井方法无法比拟的先进性。

第一节流体的核磁共振性质

核磁共振测井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氢核的核磁共振信号测量,识别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及其含量。因此要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首先要了解储层条件下各种流体的核磁共振性质。这些性质包括:含氢指数(I H)、扩散系数(D)、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回波时间间隔T E。

1、含氢指数

与中子测井一样,核磁共振测井也可以测量地层的含氢指数,但是,两者在储层的响应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核磁共振对核素有选择性,核磁共振测井主要观测地层中的氢核;而中子测井还受到地层中氯离子和一些稀有金属对它吸收和强散射的影响;其次,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氢核可以将粘土结构水、毛管束缚水和自由流体束缚水等不同流体性质的氢核分开,而中子测井测量的是地层中所有

氢核的含氢指数,无法区分自由流体和束缚流体,因此核磁测井在详细描述储层含氢指数上是目前其它所有测井方法都无法比拟的。第三、核磁测井响应中不受挖掘效应的影响,信号的幅度基本与岩性无关。第四核测共振测井基本不受井眼流体的影响,当测量确实受到井眼环境的影响时,测量结果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来,所以核磁测井的井眼影响是决定该井是否适合测量核磁测井的条件,而不是进行复杂井眼校正的条件。

地层中每一种流体的含氢指数是不同的,而且是地层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水的含氢指数与盐的溶解量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一般的实验表明,水的矿化度变化对核磁共振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对于地层水以及多数有经济价值的原油,井底条件下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趋向于相互抵消,其含氢指数与地面条件纯水的值差别不大。但气体的含烃指数在井底条件下随温度与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从而成为可观测的对象。

1)水的含氢指数

定义地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含氢指数为1,即I HW=1。由于水的密度几乎不随温度和压力变化,因而,井底条件下,I HW也近似于1,但是地层水矿化度增加的情况下,水的含氢指数会有一定的降低。如图1-1的实验结果所示。

图1-1 盐水的含氢指数

2)纯烃

纯有机化合物的含氢指数可以由体积密度d(g/cm3),分子重量Wm(g/mol),以及化学分子式中氢原子数n H 确定。纯水的质子密度为0.

11mol/cm3,用这个值把质子密度转换成含氢指数:

I H =Wm

dn H 11.0 石油中的常见成份正辛烷含氢指数为一个单位。被饱和的普通直链和支链与这个值的偏差在5%以内。非饱和烃(双键及三链键)含氢指数会减少。芳香化合物是非饱和的环,含氢指数也比较低。苯的含氢指数更低,只有0.61。

3)原油

原油是不同含氢量的有机分子组成的碳氢混合物,其含氢指数与粘度有关(用API 标准比重表示)。图1-2反映了无气原油的质子密度NMR 测量值与它们的API 标准比重之间的关系。比较轻的原油(API>250),含氢指数接近于一个单位;低于170API 标准比重时,测量的含氢指数明显减少,主要受原油中弛豫快于1ms 的成分影响。

稠油通常有比较高的芳香烃含量,其质子密度比较低,为了得到正确的孔隙度,需要进行含氢指数校正。

图1-2原油的含氢指数

4)天然气

天然气通常以甲烷为主,另加少量比较轻的烷烃和惰性成分,其含氢指数比较低,且与温度、压力直接有关。常温常压时,用核磁共振不易观察到信号,但是在储层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可以达到能够进行观测的程度。甲烷的含氢指数与温度及压力(深度)的关系如图1-3所示,图中曲线模数为地温梯度。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基本原理 磁共振成像的依据是与人体生理、生化有关的人体组织密度对核磁共振的反映不同。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的特性。 一、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吸收的宏观描述 由力学中可知,发生共振的条件有二: 一是必须满足频率条件,二是要满足位相条件。 原子核是自旋的,它绕某个轴旋转(颇像个陀螺)。旋转时产生一定的微弱磁场和磁矩。将自旋的原子核放在一个均匀的静磁场中,受磁场作用,原子核的自旋轴会被强制定向,或与磁场方向相同,或与磁场方向相反。重新定向的过程中,原子核的自旋轴将类似旋转陀螺般的发生进动。不同类的原子核有不同的进动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旋转比(非零自旋的核具有特定的旋转比),用γ表示。进动的角频率ω一方面同旋转比有关;另一方面同静磁场的磁场强度 B 有关。其关系有拉莫尔(Larmor)公式(ω又称拉莫尔频率) : ω=γ·B (6-1) 静磁场中的原子核自旋时形成一定的微弱势能。当一个频率也为ω的交变电磁场作用到自旋的原子核时,自旋轴被强制倾倒,并带有较强的势能;当交变电磁场消除后,原子核的自旋轴将向原先的方向进动,并释放其势能。这种现象就是核磁共振现象(换言之,当电磁辐射的圆频率和外磁场满足拉莫尔公式时,原子核就对电磁辐射发生共振吸收),这一过程也称为弛豫过程,释放势能所产生的电压信号就是核磁共振信号.也被称为衰减信号(FID)。显然,核磁共振信号是一频率为ω的交变信号,其幅度随进动过程的减小而衰减。 图6-1表示几种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这些频率是在电磁波谱的频带之内,这样的频率大大低于 X 线的频率,甚至低于可见光的频率。可见它是无能力破坏生物系统的分子的。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由大量原子核组成的组合体,因此在转入讨论大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集体行为时,有必要引人一个反映系统磁化程度的物理量来描述核系统的宏观特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个物理量叫静磁化强度矢量,用 M表示。由大量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相当于一大堆小磁铁,在无外界磁场时,原子核磁矩μ的方向是随机的,系统的总磁矩矢量为 (6-2) 如果在系统的 Z 轴方向外加一个强静磁场B。,原子核磁矩受到外磁场的作用,在自身转动的同时又以 B。为轴进动,核磁矩取平行于 BO 的方向。按照波尔兹曼分布,在平衡状态下,处于不同能级的原子核数目不相等,使得原子核磁矩不能完全互相抵消,从而有 (6-3) 此时可以说系统被磁化了,可见 M 是量度原子核系统被磁化程度的量,是表示单位体积中全部原子核磁矩的矢量和。 图6-1几种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1

(完整word版)测井方法原理及应用分类

测井方法的主要分类 1. 电法测井,又分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聚焦电阻率)测井、感应测井、介电测井、电磁波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阵列感应测井、方位侧向测井、地层倾角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频率:从直流0~1.1GHZ)。 2. 声波测井,又分声速测井、声幅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水泥胶结评价测井、偶极(多极子)声波测井、反射式声波井壁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噪声测井等(频率由高向低发展,20KHZ~1.5KHZ)。 3. 核测井,种类繁多,主要分三大类:伽马测井、中子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伽马测井具体如下: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等。 中子测井具体包括: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伽马测井、C/O比测井、PND-S测井、中子活化测井等。 发展趋势:中子源-记录伽马谱类(非弹性散射、俘获伽马、活化伽马等不同时间测量)。 4. 生产测井,主要分为三大类:生产动态测井、工程测井、产层评价测井。 1

生产动态测井方法主要有:流量计、流体密度计、持水率计、温度计、压力计、井下终身监测器等。 工程测井方法主要有:声幅、变密度测井仪、水泥胶结评价测井仪、磁定位测井仪、多臂微井径仪、井下超声电视、温度计、放射性示踪等。 产层评价方法测井:硼中子寿命、C/O比测井、脉冲中子能谱(PNDS)、过套管电阻率、地层测试器、其它常规测井方法组合等。 5. 随钻测井,大部分实现原理与常规电缆测井相同,实现方式上有许多特殊性。 2

测井方法主要特征总结归类表 3

4

5

测井解释与生产测井-吴锡令生产测井原理与应用

生产测井原理与应用 执笔:吴锡令 目录 1 概述 2 流动剖面测井方法 2.1 流量测井 2.2 温度测井 2.3 压力测井 2.4 密度测井 2.5 持率测井 2.6 流动成像测井 3 生产动态测井分析 3.1 测井系列选择 3.2 流动剖面测井定性分析 3.3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 4 剩余油监测 4.1 生产监测 4.2 注入监测 5 井间示踪监测 5.1 井间示踪监测原理 5.2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 5.3 示踪资料分析应用

1 概述 生产测井是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测井目的和测量对象的不同,生产测井可以划分为三大测井系列:其一为流动剖面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井内流体,目的在于划分井筒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评价地层的吸入或产出特性,找出射开层的水淹段和水源,研究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其二为储层监视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油气产层,目的在于划分水淹层,监视水油和油气界面的移动,确定地层压力和温度,评价地层含油或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其三为采油工程测井系列,测量的主要对象是井身结构,目的在于检查水泥胶结质量,监视套管技术状况,确定井下水动力的完整性,评价酸化、压裂、封堵等地层作业效果。 在对油气田开发进行地球物理监测时,需要解决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油矿地质问题。应用生产测井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与整个油藏开采的地质和工艺条件,单井结构和条件,产层的开采特性,方法对有用信号的灵敏度以及使用仪器的探测深度和工艺特性有关,因此需要组合应用几种互相补充的测井方法。这些组合根据监测(或检测)任务的需要,按井的类型(开采井、注入井、检查井),井的工作方式(自喷井、气举井、机械抽油井或笼统注入井、分层注入井),地层状况(孔隙度、水淹类型、水淹程度),井中流体特性(相态、流量、含水)划分。每一种生产测井组合都包括主要的和辅助的方法。属于主要方法的是那些经过广泛试验,并有系列井下仪器产品保证的方法。辅助方法包括那些在用主要方法确信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对研究问题有辅助作用的方法。我国油田目前采用的生产测井系列的典型组合情况见表1。 每个油田在油田开发设计中,在典型组合和其它原则性文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地球物理监测系统的具体要求,它一般包括以下问题:①地球物理监测的任务;②生产测井组合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③在油田具体地质技术条件下解决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措施;④为有效进行测井所必需的开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第一篇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第一章地层评价概论 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以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它是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种边缘性技术学科。 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在地下具有连通的孔隙、裂缝或孔洞的岩石中。这些具有连通孔隙,即能储存石油、天然气、水又能让油、气、水在岩石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用测井资料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和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岩性、储油物性、生产价值和生产情况称为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是测井技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应用,也是测井技术其它应用的基础。 世界上第一次测井是由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康拉德和马塞尔)与道尔一起,在1927年9月5日实现的。我国第一次测井是由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于1939年12月20日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实现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测井技术已成了一个主要提供技术服务的现代化的高技术产业。航天技术要上天,而测井技术要入地(数百米,数千米,上万米),两者在技术上的难度和发展水平值得从事这些事业的人们引以为骄傲。 第一节地层评价的任务 地层评价的中心任务是储层评价,相关的任务还有划分剖面地层的年代和岩性组合,评价一口井的完井质量,描述和评价一个油气藏。油气藏是整体,单井是局部,对油气藏的正确认识可以指导单井储集层评价,单井储集层评价搞好了,又可以加深对油气藏的认识。 一、划分单井地质剖面 划分单井地质剖面是对一口井粗略的评价,它包括完成以下任务: (1)划分全井地层的年代和主要地层单位的界限; (2)找出本井的含油层系; 含油层系是同一地质时代的一系列油气层及其围岩的总称。一般对应于地层单位的组。如:长庆油田,延安组,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多套含油层系,如:长庆油田的延安组,延长组,马家沟组等。 (3)找出属于同一油气藏的油层组; (4)在油层组内分出不同的砂岩;

2006-考试题(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答案

2006 一、名称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在康普顿效应中,伽马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挖掘效应:具有相同含氢指数的岩石,由于含有天然气而使得用中子测井测得的孔隙度比实际的含氢指数要小的现象。 地层因素:岩石电阻率与该岩石中所含水的电阻率的比值就是岩石的地层因素(或相对电阻率)。该比值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孔隙中所含水的电阻率无关。 电极系互换原理:把电极系中的电极和地面电极功能互换(原供电电极改为测量电极,原测量电极改为供电电极),各电极相对位置不变,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和原来的完全相同,这就叫电极系互换原理。 含油气孔隙度:油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V油气/V岩石)。 体积物理模型:见参考书46 周波跳跃:周波跳跃是指声波时差比邻近的值高出一个或几个波长,而出现周期性增大的现象。 横向各项异性:是指在沿井轴方向和与井轴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地层的声波速度、弹性力学性质有差异,而在与该轴垂直的平面(水平面)上,在各个方向上的声波速度和弹性力学性质相同,就是横向各项异性。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下面每题有4个答案,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岩性密度测井主要利用伽马射线与地层之间的(B)作用来进行测量的。 A:电子对效应与康普顿效应B: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与俘获效应 D:光电效应与弹性散射 2、对于普通电阻率测井,电极系的电极距增大,(B) A: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B:其探测深度会增大,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C: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增高。 D:其探测深度会减小,纵向分辨率会降低。 3、利用中子测井曲线进行读值,下面哪句话表述不正确( D )。 A:砂岩的孔隙度总是大于它的真孔隙度。 B:白云岩的孔隙度总是小于它的真孔隙度。 C:石灰岩的孔隙度总是等于它的真孔隙度。 D:中子测井读值受岩性的影响较大,不同岩性的地层均需校正才能得到较准确的地层孔隙度值。 4、在相同情况下,含泥质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A ) A: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B:高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C: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相等。 D: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纯砂岩地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 5、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根据(A)的特征伽马射线的强度测定地层中铀的含量的。 A:214Bi B:235U C:214Pb D:208TI

固体核磁共振基础原理讲课讲稿

固体核磁共振基础原 理

固体核磁共振 19.1 固体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9.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固体核磁中主要的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将样品分子视为一个整体,则可将固体核磁中探测到的相互作用分为两大类:样品内部的相互作用及由外加环境施加与样品的作用。前者主要是样品内在的电磁场在与外加电磁场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多种相互作用力,这主要包括:化学环境的信息(分子中由于内在电磁场屏蔽外磁场的强度、方向等),分子内与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相互作用,对于自旋量子数为>1/2的四极核尚存在四极作用。外部环境施加与样品的主要作用有: 1)由处于纵向竖直方向的外加静磁场作用于特定的核磁活性的核上产生的塞曼相互作用(Zeeman Interaction), 核子相对映的频率为拉莫尔频率(Larmor Frequency); 2) 由处于x-y平面的振荡射频场产生的作用与待测样品的扰动磁场。与溶液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化学结构的基本思路,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中也是首先利用强的静磁场是样品中核子的能级发生分裂,例如对于自旋量子数I=1/2的核会产生两个能级,一个顺着静磁场方向从而导致体系的能量较低;另一个则逆着静磁场排列的方向使得体系相对能量较高。 经能级分裂后,处于高能级与低能级的核子数目分布发生改变,并且符合波尔兹曼分布原理:即处于低能级的核子数目较多而高能级的数目较少,最终产生一个沿竖直向上的净磁化矢量。此磁化矢量在受到沿x-y平面的振荡射频磁场作用后产生一扭

矩最终将沿竖直方向的磁化矢量转动一特定的角度。由于这种射频脉冲施加的时间只是微秒量级,施加完射频脉冲后,体系中剩下的主要相互作用将会使这种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体系恢复到热力学稳定的初始状态。在磁化矢量的恢复过程中,溶液核磁中主要存在的相互作用有:化学位移,J-偶合等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而相对较强的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相互作用在大多数体系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被平均化。但是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中,由于分子处于固体状态从而难以使体系中的偶极自旋偶合作用通过分子热运动而平均化。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与化学位移,J-偶合等相互作用的强度相比,分子间偶极自旋偶合作用是一种远强于前两者的一种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学位移与J-偶合一般都处于Hz量级,但是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强度却处于kHz 量级,所以如果不采用特殊手段压制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带来的谱线展宽,通常静态条件下观察到的核磁共振谱往往是信息被偶极自旋偶合作用掩盖下的宽线谱(图2所示为乙酸胆固醇酯在静态下以通常的去偶方式所得到的图谱与溶于CDCl3后所测得的溶液核磁图谱的对比,从中可看出固体核磁图谱在没有特殊技术处理下呈现的是毫无精细结构的宽包峰。)。因此,在固体核磁中只有采用特殊技术首先压制来自强偶极自旋偶合作用导致谱线宽化的影响,才有可能观察到可用于解析物质化学结构的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谱。

测井解释

1.测井数据处理常用的原始输入资料有(测井曲线图)、(存放于磁带的数据)、(直接由终端输入的表格数据)和由井场或异地经卫星传送的数据。 2.国外测井公司一般运用(自然伽马曲线)曲线作为深度控制曲线进行深度校正。 3.碎屑岩储集层空隙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是多样的,按孔隙成因,可将碎屑岩分为粒间空隙、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微裂缝)。 4.对于石油地质和测井来说,有重要意义的粘土矿物只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混层粘土矿物。 5.按照产状分类,裂缝可以分为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和(网状裂缝)。 6.按照成因分类,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压溶裂缝)和风化裂缝。 1.Schlumberger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DLIS) 2.阿特拉斯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CLS) 3.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自然伽马)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15CM。 4.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岩性-密度测井)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5CM。 5.(方解石、白云石)是碳酸盐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6.下列哪种岩石(石膏)的中子孔隙度(%)接近50. 7.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电阻率测井系列(感应测井)比较适用。 8.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测井曲线(自然电位测井)一般不测量。 9.盐水泥浆井中,储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一般显示(正幅度差异)。 10.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1.简述频率交会图的概念。 答:频率交会图就是在x-y平面坐标上,统计绘图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A、B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的一种直观的数字图形,简称为频率图。 2.简述Z值图的概念。 答:Z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Z做成的数据图形,Z值图的数字表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Z的平均级别。 3.简述三孔隙度重叠显示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的方法原理。 答:由Rt和Rx0曲线按阿尔奇公式或其他饱和度方程得出的Sw和Sx0,可计算地层含水孔隙度Φw和冲洗带含水孔隙度Φx0:Φw=Φ*Sw;Φx0=Φ*Sx0,由Φ、Φx0、Φw三孔隙度曲线重叠,可有效地显示地层的含油性、残余油气和可动油气,即有:含油气孔隙度:Φh=Φ-Φw 残余油气孔隙度:Φhr=Φ-Φx0 可动油气孔隙度:Φhm=Φx0-Φw 因此,Φ与Φx0幅度差代表残余油气,Φx0与Φw幅度差代表可动油气。 4.简述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响应变化特征。 答:油层水淹后,自然电位基线发生偏移,幅度有可能发生变化。淡水水淹,水淹部位常发生幅度变化(甚至出现正异常),基线偏移。污水水淹,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矿化度相差不大,自然电位的基线偏移不明显或无偏移。 5.简述油层水淹后,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响应变化特征。 答:淡水水淹,呈U形曲线变化。污水水淹,Rt随Sw的增加而降低。 1.下图为电流通过纯砂岩水层的等效模型。设r0、r ma、r w分别表示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电阻,试根据串并联院里,推导地层因素F的表达式。

测井曲线解释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

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技术。在诞生之初被称为核磁共振, 但为了避免与核医学成像技术相混淆,并且为了突出这项技术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因此将“核磁共振成像”简称为磁 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 一种物理现象。 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中,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 带电。根据泡里不相容原理,原子核内成对的质子或中子的自 旋相互抵消,因此只有质子数和中子数不成对时,质子在旋转 中产生角动量,磁共振就是利用这个角动量来实现激发、信号采集和成像的。 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为氢原子核(1H ),主要原因 如下:1、1H 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 的2/3以上。2、1H 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 质子以一定频率绕轴高速旋转,称为自旋。自旋是MRI 的 基础。自旋产生环路电流,形成一个小磁场叫做磁矩。在无外 磁场情况下,人体中的质子自旋产生的小磁场是杂乱无章的, 每个质子产生的磁化矢量相互抵消,因此,人体在自然状态下 并无磁性,即没有宏观磁化矢量的产生。进入主磁场后,人体 中的质子产生的小磁场不在杂乱无章,呈有规律排列。一种是 与主磁场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种与主磁场平行但方向相反, 处于平行同向的质子略多于平行反向的质子。从量子物理学角 度,平行同向的质子处于低能级,因此受主磁场的束缚,其磁化矢量的方向与主磁场的方向一致;而平行反向的质子处于高 能级,因此能够对抗主磁场的作用,其磁化矢量方向与主磁场相反。由于低能级质子略多于高能级质子,因此在进入主磁场后,人体产生了一个与主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 进入主磁场后,无论是处于高能级还是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其磁化矢量并非完全与主磁场方向平行,而总是与主磁场有一定的角度。质子除了自旋外,还绕着主磁场轴进行旋转摆动,这种旋转摆动称为进动。进动是磁性原子核自旋产生的小磁场与主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 1 自旋的原子核 图 3 进入主磁场前后人体的宏观核磁状态变化 图 2 质子自旋和进动示意图

磁共振的原理

磁共振的原理 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交变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某一频率附近产生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在恒定外磁场作用下固体发生磁化,固体中的元磁矩均要绕外磁场进动。由于存在阻尼,这种进动很快衰减掉。但若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加一高频电磁场,当其频率与进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从交变电磁场中吸收能量以维持其进动,固体对入射的高频电磁场能量在上述频率处产生一个共振吸收峰。若产生磁共振的磁矩是顺磁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则称为顺磁共振;若磁矩是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则称为核磁共振。若磁矩为铁磁体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则称为铁磁共振。核磁矩比电子磁矩约小3个数量级,故核磁共振的频率和灵敏度比顺磁共振低得多;同理,弱磁物质的磁共振灵敏度又比强磁物质低。从量子力学观点看,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和原子核的磁矩是空间量子化的,相应地具有离散能级。当外加高频电磁场的能量子hv等于能级间距时,电子或原子核就从高频电磁场吸收能量,使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从而在共振频率处形成吸收峰。 利用顺磁共振可研究分子结构及晶体中缺陷的电子结构等。核磁共振谱不仅与物质的化学元素有关,而且还受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的影响,故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化学键和相变过程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和X射线成像技术一样已普遍应用于医疗检查。铁磁共振是研究铁磁体中的动态过程和测量磁性参量的重要方法。

磁共振基本原理 磁共振(回旋共振除外)其经典唯象描述是:原子、电子及核都具有角动量,其磁矩与相应的角动量之比称为磁旋比γ。磁矩M 在磁场B中受到转矩MBsinθ(θ为M与B间夹角)的作用。此转矩使磁矩绕磁场作进动运动,进动的角频率ω=γB,ωo称为拉莫尔频率。由于阻尼作用,这一进动运动会很快衰减掉,即M达到与B平行,进动就停止。但是,若在磁场B的垂直方向再加一高频磁场b(ω)(角频率为ω),则b(ω)作用产生的转矩使M离开B,与阻尼的作用相反。如果高频磁场的角频率与磁矩进动的拉莫尔(角)频率相等ω =ωo,则b(ω)的作用最强,磁矩M的进动角(M与B角的夹角)也最大。这一现象即为磁共振。 磁共振也可用量子力学描述:恒定磁场B使磁自旋系统的基态能级劈裂,劈裂的能级称为塞曼能级(见塞曼效应),当自旋量子数S=1/2时,其裂距墹E=gμBB,g为朗德因子, 为玻尔磁子,e和me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外加垂直于B的高频磁场b(ω)时,其光量子能量为啚ω。如果等于塞曼能级裂距,啚ω=gμBB=啚

第三章 中子测井

第三章 中子测井 概述 中子测井利用中子与地层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效应,测量地层特性的测井方法的总称。 根据中子测井仪器记录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 ?? ? ?—伽马能谱测井—中子—伽马测井—中子—超热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中子 按仪器结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中子测井,贴井壁中子测井,补偿中子测井等。 从中子源发出的高能中子与地层物质的原子核发生各种作用,其结果是高能中子逐步减弱为超热中子和热中子,或被原子核吸收,发生核反应。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核俘获引起的核反应等。 探测仪器记录的低能中子的数量或原子核俘获中子发出的伽马射线的强度与地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和吸收特性有关。中子测井正是利用了这些特性对地层进行探测的。 1)中子测井测量地层孔隙度的原理 氢核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是最强的减速物质。因此,中子测井的结果将反映地层的含氢量。在油层或水层中,储集空间中被含氢核的油或水充填,这样储集体中含氢量的多少反映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因此,中子测井是一种孔隙度测井方法。 2)油层和气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中子测井也是一种指示油气层的测井方法。 3)氯是地层中重要的中子吸收物质,氯是大多数地层水的主要离子成分,可见中子测井对于划分油水层也有重要作用。 4)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使原子核处于激发态,在退激时发出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的能量,反映靶原子核的能级结构。因不同的原子核其能级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发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我们把这种不同原子核发生的伽马射线称为特征伽马射线。测量地层发射的伽马射线的能谱,就可以分析地层中元素的成分。 例如:碳核的特征伽马射线为 Er 43 .4= 氧核的特征伽马射线为 Mev Er 13.6= 对于给定的中子源,中子与地层中的碳核和氧核发生非弹性散射次数的多少,取决于地层中相应核素的多少,取决于地层中相应的核素的丰度。即特征伽马射线的强度取决于地层中碳核、氧核的数目。显然,油层与水层单位体积中的碳核和氧核的数目是不同的。 我们通过探测 c r E ,与 o r E ,的强度比,就可以定性判断地层是水层还是油层。这是碳氧比测井的原理。 §1中子测井基本原理 普通中子测井是利用地层中氢核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测量地层的含氢指数,进而确定地层孔隙度的测井方法。 一、地层的含氢指数 自然界中,对中子减速能力最强的核素是氢核,岩石中的氢核的多少就决定了地层对中子的主要减速能力。为了度量地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引入几个概念。 1.含氢量,含氢指数 ①含氢量:单位体积中氢核的数目。

核磁共振原理汇总

核磁共振原理汇总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简介】 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的共振跃迁现象。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等人,报道了他们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等人,也报道了他们在水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感应信号。两个研究小组用了稍微不同的方法,几乎同时在凝聚物质中发现了核磁共振。因此,布洛赫和珀塞尔荣获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后,许多物理学家进入了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核磁共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许多科学领域,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它是测定原子的核磁矩和研究核结构的直接而又准确的方法,也是精确测量磁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原理】 下面我们以氢核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介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氢核虽然是最简单的原子核,但它是目前在核磁共振应用中最常见和最有用的核。 (一)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描述 1( 单个核的磁共振 ,,通常将原子核的总磁矩在其角动量P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核磁矩,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写成 , ,,e,,,gP,,, 或 (2,1) ,,,,PNm2p

e,g,,mg式中称为旋磁比;为电子电荷;为质子质量;为朗德因子。对氢核来说,eNpN2mp g,5.5851。 N 按照量子力学,原子核角动量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P,I(I,1), (2,2) h113h,,I,I,0,,1,,,,,I式中,为普朗克常数。为核的自旋量子数,可以取对氢核来说,。 2,222 ,,,BBB把氢核放入外磁场中,可以取坐标轴方向为的方向。核的角动量在方向上的投影值由z 下式决定 (2,3) P,m,,B ,式中称为磁量子数,可以取。核磁矩在方向上的投影值为 Bmm,I,I,1,,,,,,(I,1),,I ,,,ee,, ,,,gPgmBNBN,,22mmpp,,将它写为 (2,4) ,,g,mBNN ,27,1式中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 ,,5.050787,10JTN ,,磁矩为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具有的势能为 B, ,, E,,,,B,,,B,,g,mBBNN 任何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 (2,5) ,E,E,E,,g,B(m,m)m1m2NN12 11I,m,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对氢核而言,自旋量子数,所以磁量子数只能取两个值,即和m22 1m,,。磁矩在外场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两个值,如图2,1中(a)所示,与此相对应的能级如2

常用测井曲线含义及测井解释方法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 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RILM>RFOC 水层: RILD< RILM< RFOC 纯泥层: RILD、RILM基本重合 五、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是采用电流屏蔽方法,迫使主电极的电流经聚焦后成水平状电流束垂直于井轴侧向流入地层,使井的分流作用和低阻层对电流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因而减少了井眼和围岩的影响,较真实地反映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并能解决普通电极系测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双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①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②划分岩性剖面。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六、八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测井. ⑴、八侧向是一种浅探测的聚焦测井,电极距较小,纵向分层能力强,主要用来反映井壁附近介质的电阻率变化。⑵、微球形聚焦测井是一种中等探测深度的微聚焦电法测井,是确定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①划分薄层。②确定Rxo。 七、井径测井 主要用途:

核磁共振原理简介

核磁共振原理简介 在国内核磁共振光谱仪之使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所提供的研究大多以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及自旋-自旋间耦合(spin-spin coupling),.做化合物构造鉴定之用,但目前已经增购许多新型核磁共振光谱仪,具备许多新功能,例如可做二维核磁共振光谱固及多重脉冲实验而得到局部光谱图,或者因研究需要而改变脉冲序列,这些新的功能,对各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且详细的资料,然而对脉冲核磁共振原理及应用,核弛缓(nuclear relaxation)的问题相当重要。国内一般人对化学位移及自旋间耦合较熟悉,而疏于对核弛缓原理之了解,因此本文对此部份做粗浅的介绍,以实例说明核弛缓的观念。 简介 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基本上和紫外线(Ultraviolet, UV)、红外线(Infrared, IR)光谱类似,是光谱分析重要的一支,在紫外线光谱和红外线光谱,只要有稳定的光源(source),经过滤光镜,得到样品中分子可吸收的单色光,即有吸收光谱。但是核磁共振则需在磁场(Zeeman field) 的作用下,具有磁矩的核才能产生能阶分裂(energy splitting),其能差落在无线电磁波范围(radio frequency,l03~108 Hz,氢核在地磁能阶分裂为2x103Hz),与较高频率(较短波长)的紫外光谱(electronic transition, 1014 Hz) 和红外线光谱(vibrational transition, l012 Hz) 有下列三点差异: 1. 「核磁共振光谱是使用无线电磁波发生器(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 所产生之无线电磁波使核激发,此无线电磁波发生器具非常小的频率宽度( Du<<谱线宽度),在固定频率,只要小能量即可产生许多光子(Photons),光子多则受激发而导致诱发迁移(stimulated transition)的机率大于自发的机率,但是在紫外及红外线光谱,使用一般光源(source),其频宽远大于谱线宽度( Du>>line width),必须经单色分光器来选择某一单波长,因此所得的单色光强度弱,此缺点可使用雷射做光源来弥补。 2. 无线电磁波其频宽窄、光子多,若以波的性质来看,依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DnDy~ h(constant),光子多(Dn大)则相之间差小(Dy小),因此产生同相(coherence),在激发状态此种同相的磁矩经过生命期T2,后,﹒因为自旋-自旋之间能量交换,所以使得公转(Precession)速度快慢不同,便失去相位关联而导致净磁矩量表褪(此称为去相),依测不准原理可知其激发状态能层误差在大约 / T2,导致核磁共振吸收光谱有其谱线宽度,而从此宽度可测得T2,从同相至去相是一种弛缓(relaxation)现象。此一过程谓之自旋-自旋弛缓,称T2为自旋-自旋弛缓时间。 3. 依据黑体辐射理论,自发发光(spontaneous emission)和频率的三次方成正比(an3),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光谱范围,波长短(频率高)在此范围有吸收的分子被激发(exciting)后,其自发发光的机率大,而经此机构回到基态(ground state),这些系统不易造成饱和现象(saturation)。在核磁共振因为核自转之吸收范围在无

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72 1?测井解释方法 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孔隙度测井等。 电阻率测井可分为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微电阻率测井技术。普通电阻率电极包括一对供电电极A、B和一对测量电极M、N。可以用于划分高阻层;微电阻率测井也包括微电位和微梯度两种,可用于划分渗透性层位与非渗透率性层位[1] 。 自然电位曲线基本上可以算是“渗透性曲线”,可以将渗透层同非渗透性泥岩层区分开来,但不是渗透性强度曲线。用于区分比较厚的砂泥岩层系中的渗透性砂岩层与泥岩层比较理想;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划分泥质和非泥质地层,估计地层中的泥质含量;密度测井可以估算孔隙度,而且在砂泥岩中特别有效;声速测井通过测量声波穿过岩层的走时来估算孔隙度[2-4]。 2?测井方法应用 利用电测资料可反映电性与沉积相的相互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K区为例,在研究区取心资料不多的情况下,通过电测资料分析其沉积相特征。研究区在总结前人对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建立的测井模式,依据不同区域电测资料的差别及对应沉积相的改变,结合研究区的实际电测资料,建立起研究区的测井相模式较好的识别研究区的三角洲体系的各个沉积微相。 电测识别沉积相的主要曲线为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由于两曲线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表现出来的形状差别较大,故通常根据二者形态来指示沉积微相。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的测井相模式可分为5种,具体的模式分析如下: 1)箱形、钟形测井相,该类测井相类型在研究区较为常见,多以中高幅出现,可作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道侧翼沉积微相的典型代表,其中箱形模式是主河道的代表。箱形模式上下多为钟形模式,其上多为天然堤沉积,且厚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正韵律,两箱形之间可见间湾沉积,其曲线幅度较小。 2)漏斗形测井相,该类测井相在研究区河道末端可见,多以中高幅形态出现,常出现在厚度较大,平面连通 性差的砂体中,是河口坝沉积微相的特有形态,部分区域与分流河道形态较难区分,但其具有一个明显的沉积特征即呈上粗下细的反韵律,幅度与分流河道相比稍微偏低一点。 3)指状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一般出现在区域为泥岩的沉积环境中,呈一个单独的小砂体,曲线幅度以中低幅形态,多以低幅度出现,呈指状,是远砂坝沉积微相和决口扇特有的形态特征,因二者曲线形态相似,故可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及区域结合其它划分标识来共同判断属于哪类沉积微相。 4)齿形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模式多呈低幅度形态出现,可很好的指示水下天然堤及河道间沉积,常出现在两河道间或河道与河口坝之间,可根据其齿状出现的频率而判断砂体的厚薄,当砂体厚度较薄时,曲线幅度相对很小。 5)直线测井相模式,该类测井相模式曲线表现为两根平滑的直线,几乎无幅度起伏,自然电位曲线几乎与泥岩基线重合,是前三角洲沉积相的典型形态,区域无砂体或很薄,多以泥岩为主。 3?结束语 1)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孔隙度测井等,不同测井方法可用于识别不同的储层特征,可综合利用各类测井方法掌握储层地质信息。 2)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可用于识别沉积相特征,由于两曲线对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表现出来的形状差别较大,故通常根据二者形态来指示沉积微相。本文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K区沉积相特征。 参考文献 [1]谢灏辰,于炳松,曾秋楠,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有机碳测井解释方法与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6):731-736. [2]唐海燕. 乌尔逊凹陷火山碎屑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李英. 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 [4]李国平,石强,王树寅. 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 测井技术,1997(2):22-28. 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刘二虎1,2 1.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2 .油气勘探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测井解释是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对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气性等特征进行认识方法,是利用测井曲线认识地质信息的重要技术。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了分析应用。 关键词:测井解释 地球物理测井 地质信息 Method?of?logging?interpretation?and?its?application Liu?Erhu 1,2 1.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Logging interpretation is a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geophysical methods to understand reservoir lithology,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il-gas-bearing properties. Also,it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underst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by logging curv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commonly used geophysical logging technology. Keywords:logging interpretation; geophysical logging; geological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