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地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地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地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莱西市教研室张莲玉

背景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标》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于科学实验课的范畴,如:三年级的《哪杯水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小车的运动》《鞋底花纹的启示》《跷跷板》《弹簧力的学问》《有趣的磁铁》《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等;四年级的《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蒸发》、《沸腾》、《凝结》、《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谁热的快》《它们会生热吗》《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等;五年级的《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水变咸了》《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等。所以探讨实验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基本流程: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再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2个相同的乒乓球,猜猜看,是能上浮还是能下沉?学生都说上浮,结果一个上浮,一个下沉。接着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一个上浮一个下沉?”引出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胆猜想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与什么有关?学生认为:“可能与里面的泥块有关,可能与底部是球形有关,可能与泥块在底部有关,可能与……”。从材料的“结构性”出发,做合理假设,学生就会紧扣主题,自主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

(二)制定实验方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

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是:把物体放入水中。

(三)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把制定的实验方案在班内交流,其他小组

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案,如果方案切实可行,就进入验证阶段。这样做防止学生盲目实验,浪费时间。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节,有的小组制定了把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都觉得此方案简单、可行,因此都可按此方法进行实验。

(四)验证实验方案根据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

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活动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方案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和处理信息。如《有趣的浮沉现象》,学生们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都放入了水中,记下物体的浮沉情况。

(五)表达与交流各小组通过实验现象,发现总结出实验结论和规律,

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创设民主氛围。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

2、允许学生犯错。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

三巩固应用拓展与延伸

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也是学习科学的价值所在。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不容易倒?要让物体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在学习了《有趣的浮沉现象》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出现了水灾,你可以借助哪些物体逃生?借机对学生进行自救逃生教育。

科学课解决的是科学的问题,但是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是一节完美的科学课,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

借助板书,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做到“堂堂清”。科学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

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教学案例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

莱西市香港路小学赵礼彬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通过制作和创新设计养成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品质;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理解绝缘体和导体谁的本领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简单电路各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开关各1个、导线3根)、铜片、铁片、铝片、橡皮、干木条、螺丝钉(铁钉)、玻璃、钥匙、布条、塑料、皮筋、陶瓷勺、电线外皮、电线内芯、硬币等材料,可以自行准备更多的探究材料。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简单电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来做几个科学小游戏好吗?游戏是有规则的,我们的规则是:一、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好。二、老师和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三、要会动脑,游戏时要有发现,大家同意吗?

游戏:灯泡亮了

师:课前老师也帮大家准备了一些游戏材料,打开盒子看看,有没有不认识

的?(学生看材料)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小游戏:灯泡亮了。你能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学生实验)

交流:灯泡亮了的小组请举手。请这个小组的组长把你们的电路拿上来。你们的灯泡没亮,小组长也把你们的电路拿上来。我们比一比,看看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连接上铜片?

师:是啊,电路没连通,灯泡就不会亮,用铜片把电路连通了,灯泡就亮了。这真是个好办法。其他小组也用这个办法,使你们的灯泡也亮起来.师总结:当我们把铁片连到电路里,灯泡亮了,说明电能从铁片中流过,我们就说铁片容易导电<板书:容易导电>

把木棒连到电路里,灯泡不亮,说明电不容易从木棒中流过,我们就说木棒不容易导电<板书:不容易导电>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问题?

生: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猜一猜。

1.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猜一猜。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这些材料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小组长把猜想的结果记在实验记录单(附件)里。强调记录单的填法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猜想结果。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猜想?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生:做实验验证

(二)设计实验方案

师:先自己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做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想好后,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三)交流验证方法。

师:哪个小组先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方法吗?

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出实验要求:①小组内要分工合作。②先检查电路连接好了没有。③注意安全,别让材料划伤手。④小组长做好记录。)

(四)实验验证:学生做实验。

下面就进行第三个小游戏:做一做。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如果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有什么发现,记在记录表的下面。

(五)表达与交流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谈话:哪个同学上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铜丝、铁片、……容易导电;干木条、玻璃、电线外皮……不容易导电>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们组实验结果与猜想的完全一样吗?看来,只靠猜想是不行的,合理的猜想加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总结导体、绝缘体。

谈话:根据实验结果,你能不能把这些材料分分类?想想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1)谁来说说你们把这些材料分成几类?根据什么分的类?(生交流)(2)总结:

师: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形象的名字?

生答师补充:我们就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它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把上面的板书补充完整)

认识金属一般都是导体:问: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发现:金属一般都是导体,塑料、橡胶、干木头等一般都是绝缘体)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我们搜集的材料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举例: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外,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

(生举例,

在此让学生了解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4、找生活中的导体,绝缘体。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好多地方用到了导体、绝缘体,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导体和绝缘体?(随生口述,出示实物。问:为什么电线外皮要用绝缘体,内芯要用导体?)

5、比比谁的本领大

师:生活中有的地方要用导体,有的地方却要用绝缘体,你认为导体、绝缘体到底谁的本领大?<板书:谁的本领大>

同意导体本领大的举手,同意绝缘体本领大的举手.还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下面我们进行第四个小游戏“辩一辩”,比比谁的本领大。(同意导体本领大的到这边,同意绝缘体本领大的到这边,同意一样大的同学到这边)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同意它本领大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思考: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它?假如没有它生活会是什么样?

6、小结:是呀,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导体能把电送到我们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用上了电灯、电话、电视机,而如果没有绝缘体,我们就有触电的危险,是绝缘体保护了我们珍贵的生命。看来导体、绝缘体各有各的本领,它们的本领一样大。

7、谈话:其实,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还有一种物体,叫半导体。它的本领也很大,它藏在电视机、电脑等很多地方,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看少儿节目、上网玩游戏查资料了,你想不想了解它?课后去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它的本领好吗?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节课就过去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师补充

板书设计

谁的本领大

容易导电物体导体

不容易导电物体绝缘体

半导体

附件

实验记录单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科学探究真正作为科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途径,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按照知识建构的科学模式发展,并以此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该模式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它体现问题来源于生活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倡导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科学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遵循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为避免出现运用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评价学习活动,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去探究、发现与创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探究、发现、建构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教师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三字经”

教育学,求实效;倡合作,讲民主。让全体,都参与;既动手,又动脑。重探究,讲方法;为中心,不唯一。师语言,要清晰;既简洁,又准确。巧组织,善引领;重观察,能质疑。有调控,有指导;是首席,是伙伴。问题起,后预测;先设计,再实验。有整理,有分析;研讨后,出结论。提问题,有讲究;问怎样,为什么。有指向,有目标;讲情境,重理由。有难度,有欲望;跳一跳,摘得到。猜测时,重依据;敢质疑,能坚持。设计时,重讨论;找变量,要严谨。能控制,可操作;制订好,方可做。实验中,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角色,要轮换;重观察,会动手。亮材料,可明示;可暗示,有梯度。做实验,要规范;最重要,是安全。做记录,要及时;求是实,讲准确。整理时,有分析;辨真伪,作解释。有发现,多交流;有疑问,多研讨。求共同,存已异;会倾听,讲民主。评价时,多激励;重过程,重发展。科学课,有特色;重证据,贯始终。教有法,无定法;善反思,能高效。

教育学,求实效;倡合作,讲民主。让全体,都参与;既动手,又动脑。重探究,讲方法;为中心,不唯一。师语言,要清晰;既简洁,又准确。巧组织,善引领;重观察,能质疑。有调控,有指导;是首席,是伙伴。问题起,后预测;先设计,再实验。有整理,有分析;研讨后,出结论。提问题,有讲究;问怎样,为什么。有指向,有目标;讲情境,重理由。有难度,有欲望;跳一跳,摘得到。猜测时,重依据;敢质疑,能坚持。设计时,重讨论;找变量,要严谨。能控制,可操作;制订好,方可做。实验中,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分角色,要轮换;重观察,会动手。亮材料,可明示;可暗示,有梯度。做实验,要规范;最重要,是安全。做记录,要及时;求是实,讲准确。整理时,有分析;辨真伪,作解释。有发现,多交流;有疑问,多研讨。求共同,存已异;会倾听,讲民主。评价时,多激励;重过程,重发展。科学课,有特色;重证据,贯始终。教有法,无定法;善反思,能高效。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6)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地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地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地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 讲授教学式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讲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即教师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有关的新知识,学生则将教师用语言文字所描述地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和旧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从而同化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 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地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地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问学生演示“摩擦起电”的各种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自然现象。 2.“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3.“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讲授式教学的变式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变式。 (三)讲授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一般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避免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讲授教学,即在讲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师生互动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2.科学知识中的科学概念一般都用词严谨,有些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在讲授时必须配合典型、生动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透过自然现象,掌握现象的本质特征。 3.讲授教学中的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过程要力求规范准确,便于学生进行观察的模仿。对教学中所用的模型和教具等,必须讲清它与实物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到模型与实物间的异同,形成正确的表象,准确地掌握知识。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 “观察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自然现象、植物生长和动物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观察的主体。他们通过系统的观察,获得对操作过程和自然现象等的直观、生动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操作、自然现象和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领者,负责制订观察的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并在学生进行观察时进行观察的组织和现象指导。 (一)观察教学的理论基础 观察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学生的大量行为方式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的。在小学科学课上,学生能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习得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可以观察一些直观生动的自然现象、动物习性和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为学习和理解相应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奠定基础。 (二)观察式教学的类型 在小学科学课上,根据学生观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现场观察和教学录像观察两种。现场观察就是到实验现场、生产现场和实物现场进行观察,例如: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动物园、植物园、展览馆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教学录像观察就是在教室内,通过教学录像和记录片等进行间接的观察。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教科处和教导处工作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科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优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加强教学流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情况: 1、科学组有三位专职教师、二位兼职老师,全组教师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乐于钻研教材。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能认真备课,深入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积极筹备各种实验器材,教学中能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经常互相学习,重视对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和钻研。由于实验室不能满足大班额的学生,使科学实验准备和实验教学活动不容易开展,再加上部分人对科学教学的不重视和任课教师任务重等原因,使科学教师完整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大大打了折扣。 2、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实验是主渠道,但由于学校只有两实验室,没有实践活动场所,四个年级24班使用实验室,这给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推进课改实验成果,继续保持科学教学质量的领先地位。 2、加强进修,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树优秀教师形象。 3、纠正学生的偏科思想,转变只重视语、数、外观念,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要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重视科学学习,要学生有一定的科学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5、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以点带面,让80%的学生进入科学兴趣小组(名单一式两份交林波)。 6、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与班主任联系成立航模小组,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7、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结合科学课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和记录,撰写好课题报告,开展“科学记录”比赛。 8、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多看科普知识,开展科学知识小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9、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升科技示范学校形象。四、工作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教师修养。认真学习学校下发 的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继续学习科学课标,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课题研讨,任课教 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全面掌握教学目标。 3、用新课标来评价衡量课堂学质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 成正确的评价观,利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更新评价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开展经验交流,学理论,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科 教学常规,继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开展撰写札记、反思等教研活动,按时上好远程教育资源课 (材料交远教办陈标),教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创新,依托自己的教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科学课上,像《保护植物》这样传统的环保类型的课程无非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法刻板,课堂容量小,并且说教的味道比较浓厚,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简单的说教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必要性。课上说得好好的,课下该怎么做还照样怎么做。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它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就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环境来学习科学知识、技能。教学设计主要侧重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分析、汇报展示网络信息进行知识的建构。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为学生创设资料丰富、详实,图、文、视频相结合的网络环境,教师指导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一、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又叫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并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将来建立和维持稳定和谐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莱西市教研室张莲玉 背景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标》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 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于科学实验课的范畴,如:三年级的《哪杯水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小车的运动》《鞋底花纹的启示》《跷跷板》《弹簧力的学问》《有趣的磁铁》《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等;四年级的《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蒸发》、《沸腾》、《凝结》、《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谁热的快》《它们会生热吗》《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等;五年级的《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水变咸了》《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等。所以探讨实验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基本流程: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小学科学同步探究》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3.阅读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编写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2.认真阅读教学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编写意图,理清本单元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本着以生为本、高效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本单元各课时内容。 3.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4.根据实际统筹准备单元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方案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科学知识(概念)、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关键学习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关键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5.及时反思:对目标的达成、活动的设计,及材料的实效等作教学反思,反思的形式可多样。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四)其他 1.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兼职教师至少准备整册教材中要求的60%的材料,专职教师要准备全册教材要求的所有材料,并要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2.认真写好教学方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本学科任教年限三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电子教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进,并保留修进过程的痕迹。 3.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县教研部门、学区、学校要积极为科学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使科学教师每月至少能参加一次科学专题教研活动。建议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备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4.要及时关注“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小学科学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 二、上课常规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 一、科学观察课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观察- --分析现象--- 归纳结论--- -实践应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材料、模型组装、变量调控、现象记录等)。 (2)给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的思路。 (3)提供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观察、思考相结合。 (5)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_学习《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心得

学习《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心得 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们关于他们学科教学常规,发现不同学科之间也是有共通之处。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首先教学常规能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它规定了我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测评等方面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常规逐步转化成教学习惯。早在几年前浙江省就推行了省级的小学科学教学常规,这次温州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更加详细深入的进行了阐述和规定。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还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学生。下面我谈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小学科学教学常规的要求特点:以生为本,与时俱进 1、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学期教学计划中要求: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2、单元教学计划中也要求:单元教学开始前,要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这些要求都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要求。 3、备课常规中要求:要及时关注“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小学科学网”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温州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看到温州的所有的小学教科研的活动和研究成果。 4、上课常规中规定:要积极探索尝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5、作业设置中规定: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倡导“家

庭实验项目”的操作理念,形式有种植养殖、实验活动、科学考查和调查活动等。长作业一个学期设置1-2个,可以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鼓励学生做科学记录,写网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报告。家庭实验项目原先是温州籀园小学首先研究和在学生间实施的一种作业形式,现在正在推广阶段。网络科学观察日志利用网络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保障观察的真实性。 科学常规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要求,科学教材是2003年左右编写的,现代科技发展很快,科学课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科学教学服务。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所尝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教学活动。如六年级这个单元里关于星空的教学,教材上只安排了一个活动星盘来帮助学生观星。但是活动星盘小,学生使用不方便,而手机现在已经很普遍,最困难的学生家里应该都有。因此在帮助观星的工具中我增加了手机APP的软件使用的教学内容,如“星空”这个观星软件,如果手机有带GPS功能,那么直接打开后举起,与手机相同方向的空中出现的所有的星星在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根据手机方向的改变,星空图也会改变,如果没有GPS也没有关系,手动设置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效果也是一样的。 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通过学习新的教学常规,我对常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学生的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从教以来,我比较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思考以后,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 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 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

(完整版)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开齐开足实验 科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根据教学内容开齐开足各类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上课前教师要熟悉教具、学具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程序等;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时,学生往往很激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科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1.培养浓厚兴趣,让学生会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2.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小学科学课应基于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优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问自己和同伴,甚至是质问老师,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肯探究。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于科学教材中创新因素的挖掘和开发,研究和探索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切实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课前精心准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生物等知识无所不有,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