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针对“N+N”结构的合成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类别。
以期为网络中日益增多的此类合成词的理解提供参考,并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提供方法。
标签:“N+N”结构语义关系词义理解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于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打开电脑,“神回复”“男神”“亲妈粉”等大量网络词汇充斥眼帘,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词语,是否会阻隔网民与非网民的沟通?本文将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N+N”结构合成词,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这类词的构词方式及能产性进行分析研究。
以往对词和短语的划分都是从语法层面上进行的,因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我们必须从词语的内部词义着手,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结合起来,研究“N+N”结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将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类,这是根据语法中的构词规律,依据语素的位置和构成进行的分类。
本文借鉴了这一分类方式,并且将研究单位从语素扩展到词,以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重点,对“N+N”结构合成词进行语义分类。
一、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内部语义关系分析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由两个不相同的,意义实在的名词构成。
它们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根据是否存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将其分为联合型和偏正型。
(一)联合型这种类型的两个名词语义独立,地位相等,不存在修饰方和被修饰方。
它们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两个词在语义组合上是并列的关系。
例如:1.牙齿朋友晨晓2.躯体乳液粮食3.师生兄弟祖孙4.前后左右生死5.碗筷鞋袜键鼠人物国家窗户第1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同;第2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近;第3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组成了一种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关系词;第4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反;第5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存在一种隐性的关系,例如“碗”“筷”都属于吃饭的用具,“国”是无数“家”的集合体。
N+N合成名词的量化初探

语 言 研 究
N + N合成名词 的量化初探
王姣姣 中 国海 洋 大 学
摘 要 :N + N 合成 名词 形 式简单 ,意义却 极 其 丰富 ,是 英汉语 言 中数量 较 多的 组合 。这 类名词 的量 化 涉及 到合 成 名词 的语 义特 征 和 中心词 ,同 时,和 量词 的语义 指 向也 密切相 关 ,是合 成名 词和 量词 的双 向选 择过程 。结 合 N+ N 合成 名词 的语 义特 征和 中心词 ,作 者对不 同类型 的合 成 名词 的量 化进行 探讨 ,具 有 一定 的实用价 值 。 关键词: N+ N合成名词;量化;语义特征
名词 的量 化主 要是指 用适 当 的数词 或量 词对 名词所 表
该类 合 成名 词是指 两个 构成 成分 之 间的关系 是从属 关
达 的事物 的空 间或数 量进 行 界定 。名词 的量化 产 生 了数 范 系 ,一个 成分 的语 义从 属于 另一 个成分 的语 义 。根据主 从 畴 ,表 现 为可数 名词 和不 可数 名词 的对 立 。英 语采 用 内部 成分 位 置 的不 同,我 们可 以进一 步 分为 前 向心 N+ N 合 成 形态 表 示 数 范 畴 ( 如b i r d - b i r d s ), 区分 可数 和 不 可数 , 名词和 后 向心 N + N 合成 名词 。 ( 1 )前 向心 N + N合 成名 词 从 结构 上 来 说, 前 向心 N + N 合 成名 词是 主 前 从后 , N 为 中心 词 ,N 补 充 说 明。 一般 情 况下 ,对 于有 中心 词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摘要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语义认知理论,心理空间是它的基本认知单位。
它不仅可以解释汉语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心理运作过程,而且还可以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
但是它也面临着五大挑战:1、心理空间关系是如何识解的?2、哪些空间元素及其结构被投射到合成空间?3、合成空间的元素与结构是如何合成的?4、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是如何产生的,从何而来?5、输入空间在语言表达式上是如何排列的?关键词:概念合成心理空间映射投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概念合成理论简介概念合成理论(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 & turner在吸取概念隐喻理论的合理内核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认知语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涉及三大要点:第一个理论要点是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心理空间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基本的认知单位,是一种认知结构,是人们在阅读、思考、写作时构建的概念包,具有在线性、动态性特征。
该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它们分别是: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
合成空间接受输入空间的投射并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精致(elaboration)三个途径对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投射结构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创结构和新创意义,完成概念的整合。
第二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类型。
概念整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
第三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控制原则。
概念与概念整合有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满足一些制约机制。
跨空间映射、选择性投射、建立类属空间、建立合成空间、发展层创结构等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构建原则,压缩原则、拓扑结构原则、格式完善原则、整合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约束原则。
二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nn概念合成名词能及时反映变化的语言事实,展现语言的原始组合能力,扩展语言的功能,增加语言的创造力,促进语言的发展,研究nn概念合成名词提供了研究概念的本质方法。
汉语中N+N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定位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汉语中N+N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定位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关于N+N 结构里中心词的确定,王军的《论汉语N+N 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以下简称王文)提出,在分析汉语N+N 复合词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时,提出用语义焦点的概念代替语义中心,并结合语音进行分析,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分析汉语N+N复合词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这一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王文中提出的语义焦点建立在语义真值的基础上,在解释具有隐喻关系的N+N 合成复合词的构建机制上便显得力不从心。
如刘正光、刘润清在《N+N 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指出,中心名词不一定都表示合成名词的类和指称对象,从而进一步提出将隐喻视解作为表征视解和特征映射视解之外的第三种视解机制,借以分析其文中提出的合成型结构里的中心词位置。
但刘文在分析过程中提供的一些语料未尽适当,对于语料的分析也存在问题。
本文认为,汉语构词注重意合,因此在分析合成型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位置时必须充分运用隐喻认知理论,此外,鉴于汉语常用属加种差的义类构词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有利于准确定位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位置。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化现象,根据义轻声轻的规则,可以确定中心语义在复合词中的位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复合名词中的轻音或重读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音习惯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复合名词(如衣服)的轻音已基本定型,但是还有很多复合名词的轻音没有统一确定下来,因此在语料的选择上要进行甄别。
二、汉语中N+N 复合名词的语义关系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在结构关系上与句法结构的关系基本一致,主要有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偏正式和联合式。
根据名词不受副词修饰的语法特点,理论上讲现代汉语中N+N 的复合名词在结构关系上只有偏正式和联合式是合法形式,但是这两种构词形式不足以囊括N+N 复合名词的所有形式类别。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NP了”结构是汉语口语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式。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来探究这一结构,通过对“NP”性质的分析,进一步对“NP了”的构式义进行界定,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了一些特殊类“NP”能否能进入“NP了”结构。
“NP了”结构的经济简明性适合语言发展的趋势,这是它得以广泛使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标签:“NP了” 构式认知一、引言《现代汉语词典》对“了”有两种解释: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②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了”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常用的动态助词,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不是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它表示的是事件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
“了”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大家对这一用法已达成共识。
但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出现了“NP了”这样一种结构,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NP了”结构中“NP”主要指一般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大姑娘了”“处长了”“博士了”“春天了”“星期天了”等等。
二、构式语法理论及“NP了”结构的界定Goldberg(1995,1996,2005)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的构式中推知。
有关构式的另一种说法是: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都可称之为构式。
笔者认为“NP了”结构是一种构式,它具备构式语法的所有特征。
根据构式语法的定义: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中推知出来,就属于构式。
“NP了”结构中,“NP了”结构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NP”和“了”中推知出来,即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NP了”结构本身具有独立性意义。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
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标签: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一、引言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 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
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
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
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Turner (2002)创建的。
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
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
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
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
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
“Employee”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8N+N 名词组合是英语使用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简单明确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使研究者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文对COCA 中employee 的N+N 搭配进行分析归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探索和研究搭配词对employee 本身意义解释的力度以及employee 对其搭配词的限制,并以此探讨语义关系分析对教学的意义。
一、N+N 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Employee 字典释义为a person who is paid to work for an organization or for another person.从字典释义可以理解employee 的基本语义特征为,人、工作、取得报酬、被公司或个人雇佣。
本文尝试从employee 自身横组合语义关系中探索关于employee 的N+N 名词组合的类别以及尝试从employee 的搭配中探寻其意义。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 ),搜索栏键入employee,并选择Collocates,跨距为-1/+1,在筛选条件中选择SORTING RELEVANCEMUT INFO,MINIMUM FREQUENCY 10,即测量与employee N-1和N+1位置搭配词的MI 值。
一般选取MI 值>0,并且出现频率最小为10次的搭配词作为与employee 相关的高强度N+N 名词组合。
N1+N2的名词组合大多数情况下,N1为修饰名词(noun modifier ),N2为中心名词(head noun )。
修饰名词类似于形容词,作为修饰词位于另一个名词之前,对中心名词的语义范畴加以限定,如office employee 等。
修饰名词和中心名词的语义关系错综复杂,大约可归纳为同位、主谓、动宾、主补、所属、目的、空问、时问、主旨、组成、因果和工具/手段等12种情况(孙建东,1993)。
统计发现以employee 形成的名词N+N 结构全部为向心结构(endocentric )(全永百,1989),而且为右位中心词结构,即N1为修饰名词,N2为中心名词。
同语式“N是N”的认知语用机制新探——词汇语用学视角

第20卷第2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 年 4 月JOURNAL OF 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 Vol.20 N o.2 Apr.2018同语式“N是N”的认知语用机制新探—-词汇语用学视角许洋洋(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结构为“N是N”的表达称为同语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受到了逻辑学、语言学及修辞学等学 科的广泛关注。
针对同语现象,逻辑学家只讨论它们的真值,并不关心它们的意义问题。
从逻辑角度讲,同语毫无意义,但从语用方面讲,同语却能传达及其丰富的含义,其含义取决于具体语境。
文章尝试从词义角度切入,联系关联理论,在 词汇语用学的基础上挖掘“N是N”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和语用机制。
关键词:同语式;认知语用机制;关联理论;词汇语用学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18)02-0059-04_'弓I言同义反复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逻辑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修辞学家等都对这种现象表现 出了极大的兴趣。
同义反复语也称为同语,主语和表语同形的结构曾被命名为“同语式”,如:(1) “女人就是女人”。
(2) “丁是丁,卵是卵”。
可以看出,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同语就是简单的重复,并没有意义,然而同语实际交际中却能表达 超乎字面义之外的语用含义。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持续升温,新成果不断涌现,高航和张凤[1]从认知角度提出对于 同语的新的解释框架,认为同语的语用意义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马文和范振强[2]认为对同义反复 语的理解既需要常规知识,又需要依靠语境。
同语含义推导机制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来 加以阐释。
姜晖[3]认为理想认知模式决定了词语的属性特征,虽然这个属性特征是以词义的概念义为 基础的,但对这些属性特征的限定和凸显要靠具体的认知语境来决定和选择。
目前同语机制的解释可 以大致分为两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