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16. 计算机模拟:试图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因此在策略上表现出类似局限。P17

17. PDP途径:即,平行分布加工途径,又称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其假定,认知过程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

这种网络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P17

18. 联结主义:如上所述;

19. 平行加工:能够同时处理许多信号的加工;P19

20. 系列加工: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号的加工;P19

21. 节点:神经活动部位,单一的、象针尖一样小的部位,节点是相互联系的;P19

第二章知觉

1. 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P22

2. 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P22

3. 模板匹配理论: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在把刺激同许多

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

地匹配。P23

4. 原型模型:同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则要灵活得多。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

化的模式或原型。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把它同一个原型进行比较。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

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P24

5. 区别性特征模型: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

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

个字母的特征成分。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

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P25

6. 整体优先效应: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

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

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其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P27

7. 计算途径:既包含原型途径的一些成分,又包含区别性特征途径的一些成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出一些基

于计算机的理论。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机能够完成一些人类所能够完成的任务。P30

8. 几何离子:在一个叫做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

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

离子。P30

9. 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所强调的是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

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P32

10. 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能够引导我们对客体知觉。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

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这种加

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P32

11.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词(如

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P34

12. 同时性失认:皮层颞区损伤能导致同时性失认,患这种病的人,一次只能注意到一个物体。P39

13. 空间失认:可能是大脑顶叶损伤导致的;患这种病的人,在加工日常空间环境方面有严重的困难。P39

14. 面孔失认:最惊人的面孔加工紊乱。这种失认通常同大脑右侧颞叶损伤相联系。患有这种病的人,识别人面

孔的能力受到严重损伤。P40

15. 面孔特性损伤:极端罕见的面孔失认病人,他们虽然不能识别人的面孔,但是可以识别动物的面孔。P40

16. 知觉的面孔失认:又称感知的面孔失认;面孔失认的一类,主要是在面孔知觉方面存在缺陷;P45

17. 记忆的面孔失认:又称联想性面孔失认;面孔失认的一类,其知觉能力相对完整,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先前存

储的有关熟人外貌的记忆上。P45

第三章注意(一)

1. 注意: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多种心理现象共用的一个名称,注意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

义。与注意相关的现象: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分心信息抑制和集中注意。P50

2. Stroot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

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

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

然而词本身的意义作为分心刺激干扰了被试对印刷颜色的命名。P54

3. 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自动加工是平行的,换句话说,人可以同时处理

两个或更多个项目。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P55

4. 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相比之下,控制加工是系列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个

项目。当任务包含不熟悉项目因而比较困难时,人将使用控制加工。P55

5. 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

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

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P57

6.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例如,向一个人呈现两个无意义的词,“dax”和“kay”。如果这个人处

于分心状态。他可能报告说他看到了英文单词“day”。P59

7. 刺激呈现差异: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

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

差异,简称SOA.P61

8. 心理不应期: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将这种短SOA条件下,

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PRP)。P61

9. 双耳分听:早期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主试通过耳机,同时向被试的两耳呈现听觉的不

同刺激。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P63

10. 追随任务:在双耳分听任务中要求被试大声重复所听到的有关信息;P63

11.过滤器理论:研究者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速率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神经系统的容量有限部分之前,需要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

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他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的过滤器之前,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

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P64

12. 衰减作用模型:过滤器并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阻挡所有不符合注意选择标准的信息,

而是衰减或减弱非注意通道的强度。该理论被称为衰减作用模型。P65

13. 晚期选择理论:在该理论中,对平行加工的限制,更靠近晚期的反应阶段,而不是早期的识别阶段。最重要

的信息不是在加工的早期被选择,而是在完全加工之后。P68

第四章注意(二)

1. 负启动:Neill(1977)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因为首次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后,

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该研究被看成是开拓性的。实验:Neill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

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

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

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

当基线。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

显得特别困难。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

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

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

相对困难。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P74

2. 负启动反转:实验者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

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P78

3. 激活-抑制模型:在自动激活之后,与任务无关的、将要被忽视的对象的内部表征便受到主动抑制。P76

4. 返回抑制(简称IOR):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

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P78 5. 特性抑制:分心信息抑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在识别任务中发现的,这处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是什么作

出反应。P80

6. 位置抑制:分心信息抑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在定位中发现的,该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所出的位置而不

是目标是什么作出反应。P80

7. 期待空间:人们会根据目标刺激过去在空间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目标刺激可能出现的空间范围有一个大致

的期待,这样的空间可称作期待空间。P92

8. 视觉忽视: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上存在困难,换句

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P84

9. 视觉消失:经常与单侧视觉忽视相联系的另外一种缺陷名叫做视觉消失。这种病人通常有顶枕损伤,他们识

别视觉呈现的单个物体没有困难,即使这个物体呈现在其他损伤的对侧。P93

10. 注意性失读症:病人尽管整词阅读完好,但当要求选择性地报告词中特定字母位置上的单个字母时,就非常

不准确了。P95

11. 忽视性失读症:的病人,忽视的是单词这个客体本身,而不是环境空间。这样,忽视性失读症也为基于客体

的视觉注意提供了证据。P96

第五章记忆

1. 多重存储模型: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该模型有时也

称作双重记忆模型。P99

2. 双重记忆模型:同上;P99

3. 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

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

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103

4. 加工水平途径:也称加工深度途径,这种途径假设,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同浅的感

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P103

5. 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使用了两组被试。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

完成大声朗读任务。在产生任务中,向被试呈现词,要求被试报告出同义词,在大声朗读任务中,

被试的任务比较简单,只需大声读出词对。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

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属于加工水平途径的一种。P104

6.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

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前三种加工角度经常用于加

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属于加工水平

途径的一种。P105

7. Tulving的记忆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P107

8. 情节记忆: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这种信息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情节记忆不

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P107

9. 语义记忆:是指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

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P108 情节和语义记忆集中在事实信息上;

10.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从发展的角度看,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

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P108

11. 外显记忆:任务要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忆测验,都属于

外显记忆任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需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都需要对特定

的学习情节进行有意识回忆。P112

12. 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是要求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典型地,这些任务看起来与先前学习过的任何材料都无关。任务的指导语中也丝毫不提“记得”或“回

忆”这样的字样。内隐记忆任务的共同特征是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

后来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回忆,而是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

表达出来。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

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P112

13.分离:当一个变量对一种测验有很大影响,但不影响另一咱测验或对另测验影响很小时,我们就说分离产生

了。分离类似于统计学中交互作用的概念。P113

14. 词干补全启动:是一种常用的内隐记忆测验。它是指被试以超过机遇水平的比率,根据词干产生先前所学过

的词的倾向。P114

15. 纯粹暴光效应:是指被试对原来不熟悉,但现在通过暴露而熟悉了的刺激的偏爱,因此也称偏爱效应。因为

在实际的测验期间并没有提及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暴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

记忆任务。P117

16.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神经元胞内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胞外出现老年斑为

特征的,进行性的退变性神经病,也是一种以器质性脑病变为基础的综合征。P114

17. 图优效应:是指图通常比词记得好。P117

18. 编码特异性原则:当提取背景和编码背景相象时,测验成绩更好。当被试看大象图片时所进行的编码,强调

怎上而下的加工,大象的意义显得特别突出。P119

19. 过程分离程序:在研究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时,这咱程序以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区分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

它将无意识这公元前为不加控制,并假设意识与无意识是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P121 20. 包含测验:过程分离程序的其中一个实验。它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

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显然,在这种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

的词补全词干。P121

21. 排除测验:过程分离程序的其中一个实验。它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在排除测验中,

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P121

22. 生态学效度: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也成立。在记忆领域就意味为着,记忆研究的结果,应

该能够运用到自然情境中自然的记忆现象。P126

23. 心情依存性:是指当你处于某种特定心境时,你的回忆成绩部分地信赖于你最初学习材料时所处心境编码时

的心情与回忆时的心情是否否匹配更重要。P128

24. 心情一致性:当学习材料与人前的心情一致时,记忆更好。有愉快的心情的人,对令人愉快的材料的记忆更

好,这种现象称作心情一致性。P128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

1. 句子核证技术:在这类实验中,被试看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

被试的反应潜伏期被记录下来。使用这种技术,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

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

证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该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

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

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P134 2. 特征比较模型:概念按照一些特征或属性存储在记忆中。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句子核证技术所完

成的一些实验。P134

3. 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属于特征比较模型。P134

4. 范畴大小效应: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的判断更快。属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比较模型。

P134

5. 扩散激活:当提及某一个概念的名字时,表征这一概念的节点会得到激活。这种激活会从这个节点扩散到与

之相联系的其它节点,这一过程称作扩散激活。这样的激活,最终会扩散到更远的节点上。P135

6.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P136

7. 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完成行动的知识。P136

8. 网络模型: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假定,在记忆中,概念象网一样地组织,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特定概念的意

义,信赖于它相联系的概念。P137

9. 原型: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按照原型途径,人们通

过把一个特定的项目同原型进行比较,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P137

10. 相似家族:没有哪一个属性,一个概念的所有样例都具有,然而,每一个样例都至少有一个属性,概念的其

他一些样例也普遍具有。一些概念难于从特定的定义特征的角度来描述,这样的概念完全可以看

成是一个相似家族范畴。P140

11. 上位范畴:语义记忆的较高的或者较一般的水平,如“家具”;P140

12. 基本范畴:介于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两者之间,如“椅子”;P140

13. 下位范畴:语义记忆上较低的或者专门的范畴。如“扶手椅”;P140

14. 范畴特异性损伤: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将这种现象称作范

畴特异性损伤。P143

15. 范畴流畅性:这种任务通常要求被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范畴成员的名字。这是一种非

常敏感的检查语义记忆损伤情况的测验。P153

16. 语义痴呆:简称SD,一种罕见的,与病灶性的颞叶萎缩相联系的痴呆。特征退化是SD病人精细信息丧失

的原因。P158

第七章表象

1. 表象:指物理上并未出现的刺激的心理表征。P162

2. 模拟码:也称描绘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P164

3. 命题码:也称描述表征,它是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

按照命题码的观点,表象是语言的“近亲”P164

4. 心理旋转: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为研究表象提供了客观的、定量的方法。实验要求8名被试观察1600对形

状相同但旋转角度不同的两维线条画。实验结果显示,旋转的度数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

长。该实验说明了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证明了

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P165

5. 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173

6. 心理模型:在言语描述基础上所产生的,描述空间位置的表征。P174

7. 空间框架模型: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上下维度特别突出有两个原因:

1..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而前后、

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2..上和下非常容易区分开。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对上下维度作出快速判断。

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维度是前后维度;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P175

第八章语言

1. 音素:听觉语言的基本单位;P178

2. 词素:意义的基本单位;P178

3. 语义:代表词和句子的意义,与它相关的术语是语义记忆。P178

4. 句法:语法规则,这些规则支配着词如何结合成句子。P178

5. 语用:指关于社会规则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语言使用的基础。P178

6. 语境:也成上下文,指语言刺激出现的背景。P179

7. 心理词典: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所谓

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P179

8. Broca区:靠近大脑额叶,损伤会导致病人言语变慢、吃力,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P180

9. Wernicke区:位于皮层后部,Wernicke失语病人语量较多,说话滔滔不绝,一般需要制止才能使其谈话停止,

但却不能表达意义。Wernicke失语病人,理解言语也有严重困难。总的来看,Wernicke失语

的主要特点是理解言语受到损伤。P180

10. 直接通达模型: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P185

11. 语音中介假设:又称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

的信息。P185

12. 双通路假设:认为有关词意义的语义记忆,既可以通过视觉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语音通路,间接达到。

P185

13. 多重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的所有意义都自动通达。语境不能直接影响词汇加工,但可对词汇加工器的输出

起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意义。它预期,在一致和不一致的语境中都应该观察到启动效应。

P191

14. 选择通达模型:认为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

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选择通达模型预期,读者将利用语境来选择歧义词合适的意

义,依靠语境的模型和歧义词加工的花园路径都属于这类模型。P191

15. 重排序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可供选择的意义,按相对频率高低顺次激活,语境信息通过提高合适意义的激

活程度来影响通达。因此,不同类型的歧义词上,应该观察到不同的结果模式。P192 16. 整合模型:认为最初的激活也是有顺序的,但语境仅仅是在后词汇的整合阶段影响词汇加工器的输出,一个

意义的成功整合会自动中止任何未完成的通达过程。P192

17. 花园路径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最初,只是纯粹的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然后,语义的和词

汇的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P204

18. 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

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

P204

19.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

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

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P204

第九章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当人们想要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但又不能立即找到达到该目标的合适的路径时,人们所从事的

活动,都可以称作问题解决。P214

2. 初始状态:他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P215

3. 目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P215

4. 分析:把整个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易于处理的要素;P216

5. 综合:是指把分析而出的各个要素合在一起;P216

6. 发散思维:是指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P216

7. 聚合思维:指集中在一种至少在我们看来最好的、最可能的解决办法上,我们将首先尝试这种办法。P216

8. 算法: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所谓算法是指迟早总会产生解决办法的方法。P222

9. 穷尽搜索:一种叫做穷尽搜索的方法,就是一种算法。使用这种方法时,人们会尝试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

答案。P222

10. 空间问题: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

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

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P222

11.策略:是指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人们选择性地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换句话说,人们只考察最可能产

生解决办法的那部分空间问题。P223

12. 手段-目的策略:手段-目的策略有两个重要成分。首先,人们把问题分解成许多亚问题或较小的问题;然

后,针对每个亚问题,人们尽力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手段-目的分析把

问题解决者的注意集中在初始的问题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上。P223

13. 一般问题解决者:简称GPS,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的基本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GPS的目标并不是以效

率最高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相反,他模仿正常人类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用的过程。P226 14. 功能固着:是指我们给物体所指定的功能,倾向于是固定的或稳定的。它也代表一种过分的自上而下加工。

P235

15. 心理定势:是指一种心理上的惯例或不动脑筋的僵化,这种惯例或僵化往往阻碍有效的问题解决。P234

16. 问题同构:有着同样的根本结构和解决办法,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称作问题同构。P228

17. 目标问题:我们当前努力解决的问题通常称作目标问题。为了解决目标问题,我们应该参考过去我们解决过

的类似的问题,即所谓的源问题。P229

18. 源问题:为了解决目标问题,应该参考过去解决过的类似问题,即所谓源问题。P229

19. 表面特征:即问题所使用的特定的客体和术语。使用类推途径的主要障碍是,人们倾向于把注意力更多地集

中在问题的表面内容,而不是问题的抽象的根本的内涵。人们列多地注意显而易见的表面特征。

P233

20. 结构特征: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所必须理解的根本核心。使用类推途径的主要障碍是,人们倾向于把注意力

更多地集中在问题的表面内容,而不是问题的抽象的根本的内涵。是解决者未能强调的结构特征。

P233

21. 心理定势:是指一种心理上的惯例或不动脑筋的僵化,这种惯例或僵化往往阻碍有效的问题解决。心理定势

不仅干扰问题解决的质量,也干扰问题解决的速度。P234

第十章推理

1. 演绎推理:指人们产生或评价逻辑点的过程。P242

2.条件推理:是一种最普遍的演绎推理任务。P242

3. 三段论推理:另一种普遍的演绎推理任务,它是由两个陈述和一个结论构成。P243

4. 命题微积分:是指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负责对分析命题或陈述的推理进行分类。P245

5. 前件:是推理中的一个基本术语,它是指先出现的命题或陈述,包含在“如果……”分句中。P245

6. 后件:是指随后出现的命题,是指结果,它包含在“那么……”分句中。P245

7. 肯定前件:它是指我们假定“如果……”分句真。这种推理导致正确的结论;P245

8. 肯定后件:它是指我们假定“那么……”分句真。这种推理导致错误的结论;P245

9. 否定前件:它是指我们假定“如果……”分句假。否定前件也会导致错误的结论;P246

10. 否定后件:它是指我们假定“那么……”分句假。这种推理导致正确的结论。P246

11. 信仰偏向效应:当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基于先前的信仰而不是逻辑规则做出判断时,就会出现信仰偏向效应。

当问题的逻辑与人们的背景知识发生冲突时,人们更可能犯错误。信仰偏向效应体现了自上

而下加工的作用。P249

12. 违法变换:在条件上推理中,经常犯的一个解释性错误。我们不恰当地把部分问题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当人

们使用否定前件这种错误的方法时,人们会犯违法变换错误。P251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Chromosomal disorders: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Down’s综合征(+21),猫叫综合征(5p-)。 2 Single gene disorders: 由于控制某个性状的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之。 3 Polygenic disorders: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因素中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而是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性状。 4 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指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结构和数目异常,导致线粒体病。线粒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故随细胞质(母系)遗传。 4 Somatic cell disorders: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 5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相互独立的分离,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个生殖细胞的规律性活动。 7 连锁与互换定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8 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9 Point mutation: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转换(transition):嘧啶之间或嘌呤之间的替代。颠换(transversion):嘧啶和嘌呤之间的替代。 10 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11 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改变了氨基酸序列。错义突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二个碱基 12 Non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3 Frame shift mutation: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4 dynamic mutation :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在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发生改变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称动态突变。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 的上级句子。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 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 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 的临界值。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 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 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 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 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 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 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 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学习:指通过主题客观的星湖作 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 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 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 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地反 映。 聚合思维:指根据已知的信息, 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 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 信息,沿着不用的方向和角度思 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 一种思维活动。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 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 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 形式来表现。 推理:指从一组具体食物经过分析 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 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心理定势:指坚持使用原有的已证 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 向。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 德纳提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 是多元的,它是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 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 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智力结构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 福特提出。他认为,智力活动可以 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 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 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动机:指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 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 力。 本能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 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 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 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匮乏动机: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 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 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 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 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 产生的情绪体验。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 序言 1. 遗传(heridity):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 相似的现象。 2. 变异(variation):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 间的差异。 3.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从本质上讲, 它是研究基因的结构、组织、传递、表达和变异等问题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遗传学三大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1.Mendel’s law of segregation孟德尔分离定律——即遗传第一定律,在配子 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结果,如在杂合体中,半数的配子 带有其中的一个遗传因子。 2.character or trait 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 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3.dominant character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 代中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4.recessive character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 代中没有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5.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遗传分析中,对于生物表现出的不可再划分 的特定性状。单位性状可由少到一个基因座位控制。 6.rel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对于遗传分析中的单位性状,同一性状的 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7.parent generation 亲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子一代——亲代杂交所产生 的下一代(用符号F1表示)。 8.reciprocal cross反交,用甲乙两种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时,如以*基因的符号在印刷上一般用斜体表示。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答案:D D.自上而下加工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答案:A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答案: C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A.假设检验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D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答案:C C.A.1879 B.19561967 D.1970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答案: D 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 D.颞皮层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360C.180A.60 B.90 D.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 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A.减法反应时实验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答案:A D.继时性扫描博奕性聚焦 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A. 3 B. 4-5C. 7±2 D. 9-20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根据17 知觉选择模型答案:C D.反应选择模型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根据(18 知觉选择模型D. 反应选择模型C. 过滤器模型B. 衰减模型A. B 答案:)等信息。模型19根据ELINOR,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A.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概念、事件和背景B.

……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或阶段内进行长期的反复观察测量的方法,故也叫追踪研究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选择不同的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观察这些研究对象 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双生子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对其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来研究先天和环境教育发生作用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本我:基本机能,寻求机体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人格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的需要 超我:人格的法官,人格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 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心理生物性紊乱的情况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载体,其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能表现生理功能的序列,一个基因就代表一个遗传信息,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格式: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格式日益复杂化,不同格式日渐融合的过程 同化:格式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使其能够被纳入到现有格式中 顺应:为了更好的加工外在刺激,个体对格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自传式记忆: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 记忆策略: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遗传学概念(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群体——个体——细胞——分子 遗传学物质基础:DNA、RNA 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5点) 体细胞中含量稳定;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携带遗传信息;能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发生变异。DNA和RNA的化学组成(胞嘧啶的化学式)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克里克发现) 特点:1、一个DNA分子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走向相反; 2、双螺旋结构; 3、链内侧为碱基,AT、CG配对,氢键连接; 4各对碱基之间0.34nm,每转一圈长为3.4nm。 受到4个方面的影响: 1、达尔文 2、孟德尔 3、梅肖尔:从鱼精子细胞中分离出DNA分子 4、弗来明:发现染色体 5、摩尔根:遗传信息在染色体上 6、格里菲斯:转移因子(基因) 7、艾弗里:DNA是遗传物质 8、富兰克林、威尔金斯: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 Chargaff Rules (DNA的碱基组成特点) (1)碱基当量定律:嘌呤碱基总量=嘧啶碱基总量,即A+G=T+C (2)不对称比率(A+T)/(G+C)因物种(亲缘关系远近)而异 (3)A=T C=G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虽然原来的两条链保持完整,但它们互相分开,作为新链合成的模版,各自进入子DNA分子中,这种复制叫做半保留复制。 中心法则(画图表示):生物体中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P218 朊病毒对中心法则的挑战 朊病毒是不含核酸和脂类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

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引起相同的疾病。朊病毒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其本职为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朊蛋白的错误折叠形成的致病蛋白在脑中积累而引起的。 朊病毒未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 朊蛋白(PrP)有两种形式:正常型(PrPC)和异常型(PrPSc) 朊蛋白具有独特的复制方式,它是以构象异常的蛋白质分子为引子,诱使正常的PrPC发生构象上的变化,由原来的α-螺旋变为β-折叠,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变成具有致病感染力的分子。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1)共64个三联体密码子(4^3=64),其中3个终止密码子,61个密码子编码氨基酸。 (2)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有2个或更多的同义密码子,只有Trp和Met仅有一个密码子。 (3)连续性:mRNA的读码方向从5’端至3’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mRNA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造成突变。 (4)方向性:阅读方向是与mRNA的合成方向或mRNA的编码方向一致的,即从5’端至3’端。 (5)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取决于前2个碱基,第3个碱基可突变;减少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翻译终止的概率。 (6)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但已发现少数例外,如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二 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基因型:某一个体全部基因的总称。 表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状特征的总和。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指等位片段、等位序列或等位碱基对。 显隐性的相对性(镰刀型贫血)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 共显性(co dominance):双亲的性状在F1中都有表现 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在F1中的不同部位表现 超显性(over dominance):杂合子比纯合子的适应程度高。超显性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一个原因,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3“Brown-Peterson 答案:C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注意A.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答案:A .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答案:A 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 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 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 顶皮层 D.颞皮层答案:D 10 R 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 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答案:A 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 答案: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B.A.减法反应时实验开窗实验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复习解答(部分)

名词解释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减数分裂miosis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减半。 生活周期life cycle即个体发育过程或称生活史,有性生殖的动植物生活周期是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再到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形成的新链DNA分子一链来自原来的亲本DNA分子,一链来自于新合成的DNA分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等位基因allele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 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结果的现象 连锁遗传linkage指在统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野生型wild type自然群体中最常见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 染色体数目是x整数倍的个体或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基因组genome指一个生物单倍体的染色体的数目即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遗传率heritability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近亲繁殖inbreeding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其极端类型为自交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group在一个的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这种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群体金银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 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简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遗传学意义。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0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3-24 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

教师威信—— 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 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终生化:与人的生命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朝着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人得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特定要求或产生预期的变化。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的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节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课程——广义: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学校开设科目的总和以及他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最新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地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主要分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肤觉五类。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的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阙值: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