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桂皮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桂皮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桂皮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桂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具有调气、化湿、散寒等功效,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产后虚寒等疾病。

桂皮的药用价值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成分,本文将着重介绍桂皮中的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

桂皮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挥发油主要由萜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桂皮素(Cinnamaldehyde)。

桂皮素是桂皮的主要香气成分,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驱寒解表等疗效。

研究表明,桂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桂皮素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桂皮素还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除了桂皮素,桂皮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活性成分,如桂皮酸、肉桂酸、桂皮醛等。

其中,桂皮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的多酚类物质。

研究发现,桂皮酸能够减少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桂皮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桂皮中的另一个重要活性成分是肉桂酸,肉桂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研究表明,肉桂酸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脏器的健康,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此外,肉桂酸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血小板凝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益处。

桂皮中的桂皮醛是一种有机酮类化合物,具有辣味和麻木感。

桂皮醛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对治疗呼吸道感染、白血病、皮肤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桂皮醛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

总体来说,桂皮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许多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尽管已有许多研究对桂皮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探索,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GC法测定肉桂油滴丸中桂皮醛的研究

GC法测定肉桂油滴丸中桂皮醛的研究

GC法测定肉桂油滴丸中桂皮醛的研究张丽军;肖志强;朱爱华;王维;王倩;秦湫红【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肉桂油滴丸中桂皮醛,分析柱DB-WAX(250 ℃,60m×250 μm×0.25 μm),检测器FID,载气为氦气,流速25.45 mL/min,进样口温度200 ℃,分流进样(20∶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00 ℃,以速率5 ℃升至150 ℃,保持5 min,再以5 ℃速率升至200 ℃,保持5 min,进样量1 μL.结果表明,阴性无干扰,分离度高;桂皮醛的检测浓度在0.533 04~7.9956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3%.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肉桂油滴丸的质量控制.%The determi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in cinnamon oil pills by GC.A DB-WAX analytical column (250 ℃,60 m×250 μm×0.25 μm) was employed with FID detector and helium.The flow rate was 25.45mL/min;the sample inlet temperature was 200 ℃;and split sampling method (20∶1) was used.The program was heating to 150 ℃ at a rate of 5 ℃ with an initial temperature 100 ℃,remaining for 5 min,then heating to 200 ℃ at a rate of 5 ℃,remaining for 5 min,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 μL.The results showed no negative interference and high degree of separation.The linear range of cinnamaldehyde was 0.533 04~7.995 6 mg/mL;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63%.This method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The standardalso could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innamon oil pills.【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7(046)007【总页数】3页(P1432-1433,1438)【关键词】肉桂油滴丸;气相色谱法;桂皮醛【作者】张丽军;肖志强;朱爱华;王维;王倩;秦湫红【作者单位】陕西中药研究所咸阳市滴丸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000;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中药研究所咸阳市滴丸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3肉桂油滴丸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由肉桂等药物组成的中药制剂。

桂皮醛诱导K562细胞分化增强Mel18表达

桂皮醛诱导K562细胞分化增强Mel18表达

桂皮醛诱导K562细胞分化增强Mel18表达刘黎琼;刘泽林;王欣;王淡瑜;崔海燕;金梦迪【摘要】目的探讨桂皮醛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低浓度桂皮醛(30 μmol/L、60 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桂皮醛作用前后K562细胞分化抗原和Mel18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K562细胞c-Myc表达.结果低浓度桂皮醛作用后K562细胞表面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11b和CD14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Mel18荧光明显增强,c-Myc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低浓度桂皮醛可诱导K562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Mel18表达增加在桂皮醛诱导K562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1(033)014【总页数】2页(P2133-2134)【关键词】桂皮醛;K562细胞;细胞分化;Mel18【作者】刘黎琼;刘泽林;王欣;王淡瑜;崔海燕;金梦迪【作者单位】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51805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生物学和肿瘤治疗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尤其是中药提取物的诱导分化研究是热点中的热点。

桂皮醛是食用香料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安全无毒特点。

桂皮醛可对多种恶性肿瘤调亡发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效应,我们的前期研究也显示桂皮醛可诱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但尚无桂皮醛诱导分化效应研究的报道[1-3]。

本实验观察桂皮醛诱导K562细胞分化改变及探讨相关机制,以进一步研究桂皮醛抗肿瘤的机制。

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桂枝,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许多经典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更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新用途被逐渐发掘出来。

桂枝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其性温,味辛、甘。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

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来看,桂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桂枝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桂枝中含有的桂皮醛等成分有关。

桂皮醛能够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实现血管的扩张。

其次,桂枝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

研究发现,桂枝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使得桂枝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再者,桂枝还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

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桂枝在解热镇痛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它能够降低体温,缓解疼痛,对于发热、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基于以上药理作用,桂枝在临床上有了许多新的应用。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桂枝常被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风湿性疾病方面,桂枝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由于其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桂枝也能发挥一定的功效。

对于感冒、咳嗽等病症,桂枝可以通过发汗解肌、宣肺平喘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另外,桂枝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桂枝能够温经散寒,调理气血,改善患者的病情。

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杨宏丽,冯利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1摘要:中药肉桂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因其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肉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三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机元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挥发油)是中药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挥发油中肉桂醛的含量最高。

有研究报道,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以及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分子调控机制涉及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以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

但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后续还需研发肉桂醛或肉桂提取液的新型抗癌药物进行临床验证。

关键词:肉桂醛;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分子调控机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3.026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3-0104-04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 93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1 000万例,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

目前,手术、化疗、放疗仍然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普遍面临术后复发和转移以及放化疗毒副作用等难题。

因此,寻找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是目前恶性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历史悠久,不仅能防治恶性肿瘤,还能减少其复发和转移[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医药研究重点转向从中草药中发现新的抗肿瘤有效成分。

中药肉桂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因其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化学实验肉桂皮实验报告(3篇)

化学实验肉桂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肉桂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2. 探究肉桂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3. 分析肉桂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二、实验原理肉桂皮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肉桂皮中的活性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肉桂皮、无水乙醇、FeSO4、邻苯三酚、水杨酸等。

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烧杯、移液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肉桂皮活性成分的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肉桂皮粉末,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浸泡过夜。

(3)次日,将浸泡好的肉桂皮粉末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蒸发至近干。

(5)冷却后,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残渣,得到肉桂皮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测定(1)配制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和邻苯三酚溶液。

(2)取一定量的肉桂皮提取物,加入FeSO4溶液和邻苯三酚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以水杨酸为对照,比较肉桂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肉桂皮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肉桂皮中的活性成分,得到淡黄色粉末。

2. 抗氧化活性测定肉桂皮提取物对FeSO4和邻苯三酚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六、讨论1. 肉桂皮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肉桂皮中的活性成分,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

2. 肉桂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肉桂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中含有的桂皮醛、桂皮酸等活性成分有关。

七、结论1. 成功提取了肉桂皮中的活性成分。

2. 肉桂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 本实验为肉桂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实验报告总结本实验通过对肉桂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成功提取了肉桂皮中的活性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肉桂皮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综述

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综述

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综述引言桂皮,又称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药物和中医领域。

桂皮具有多种药用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血小板凝聚等功效。

除此之外,桂皮还被研究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讨论潜在的机制。

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抗氧化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桂皮中富含活性氧化酶抑制剂,如桂皮醇、桂皮酸和桂皮醛等成分。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自由基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并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损害。

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桂皮对于大脑组织和神经元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此外,桂皮还减少了脑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了氧化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桂皮对神经递质的影响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

桂皮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桂皮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过程。

例如,桂皮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可以调节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神经传递的平衡。

此外,桂皮醛还能够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

一项人类研究显示,长期摄入桂皮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这两种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意味着桂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可能与改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有关。

桂皮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癫痫等。

研究表明,桂皮具有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潜力。

桂皮中的桂皮醛和桂皮酸等成分已被证明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这些成分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炎症性损伤。

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桂皮醛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另外,桂皮酸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趋化作用,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

肉桂中桂皮醛的最新研究进展

肉桂中桂皮醛的最新研究进展

肉桂中桂皮醛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桂皮醛(cinnamaldehyde,CA)是存在于天然药物肉桂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活性较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和开发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桂皮醛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新的含量测定方法层出不穷,使桂皮醛的使用更广,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桂皮醛;药理作用;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63-031.桂皮醛的基本概况桂皮醛(cinnamaldehyde)别名肉桂醛,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树皮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肉桂油)中的主要成分,呈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桂皮油和肉桂油的香气,香气强烈持久。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肉桂醛均为反式结构,该分子结构为一个丙烯醛上连接上一个苯基,因此可被认为是一种丙烯醛衍生物。

桂皮醛颜色呈浅黄色是因为π→π*跃迁而产生的,而共轭结构的存在使得肉桂醛的吸收光谱进入可见光波段。

桂皮醛分子式为C9H8O,分子量为132.15,难溶于水、甘油,在醇、醚和石油醚中易溶。

能随水蒸气挥发。

在强酸性或者强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导致变色,在空气中易氧化。

桂皮醛作为传统中药肉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成本低廉、药理活性强、毒性低的特点。

其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随着应用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和制剂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桂皮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也必将为人们所重视。

而我国的肉桂产量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降低研究成本。

我国肉桂产量占世界肉桂产量的80%以上,广西、广东(区)两省肉桂产量占我国肉桂产量的95%以上[1]。

2.桂皮醛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中药肉桂本身具有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及脑血流量、抗溃疡、利胆、抗醛糖还原酶活性、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桂皮醛作为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解表、发散(汗)、镇痛、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且毒副作用低[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皮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张利青张占刚付岩徐颖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23期[摘要] 桂皮醛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桂枝或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烯醛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抗菌、降糖、抗肥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

对神经系统、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为预防保健的天然药物具有较好临床和市场潜力。

该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桂皮醛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桂皮醛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桂皮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药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嫩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温,具有通阳、散寒解表、温经通络功效,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来,为历代医家所常用。

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TCA)是从肉桂树中提取的烯醛类有机化合物,是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

桂皮醛又名肉桂醛、苯丙烯醛、桂醛,天然的属反式异构体,呈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肉桂气味,由于分子具有烯醛结构,对光和氧气稳定性不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其化学分子式C9H8O,相对分子质量132.16。

国内外对桂皮醛的大量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抗菌、降糖、抗肥胖等多种药理活性,现就其近5年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予以综述。

1抗炎作用大量的体外实验研究显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在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刺激RAW264.7细胞株构建炎症模型中发现[1],桂皮醛能显著抑制细胞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下调膜相关前列腺素合酶1(membraneassociated prostaglandin synthase 1,mPGES1)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mRNA表达,及mPGES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抗炎和解热作用。

在其他实验中表明,桂皮醛是通过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寡聚化过程[2],而不是通过抑制MyD88依赖性和TRIF依赖性下游的信号分子来下调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活化,最终降低COX2、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的表达。

桂皮醛还可以通过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或重组人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同功酶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kinase,PDK1)中半胱氨酸残基硫醇化作用来调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3]。

桂皮醛的抗炎活性也表现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在LPS/D半乳糖胺诱导小鼠急性肝炎模型中[4],桂皮醛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肝组织病理学也表明TCA显著减少LPS/D半乳糖胺引起的肝损伤发病率,这说明桂皮醛可能是通过抗炎活性来发挥保肝作用的,但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5],桂皮醛虽在体外无抗病毒活性,但其在体内具有降低病毒滴度和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的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桂皮醛组小鼠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第10天心肌中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 B virus 3,CVB3)mRNA含量和血清NO含量下降,心肌中iNOS,TNFα,活化NFκB P65和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1)口服能显著消肿,降低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8],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亦不损害胃黏膜[9]。

桂皮醛也可以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作用[10];降低肥大细胞介导的促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表达[11]。

桂皮醛对细胞和血清均可产生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为烯醛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可能与其侧链取代基的位置和数目有关。

2神经保护作用近几年桂皮醛的神经保护作用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

最近JiHi Pyo[12]的实验表明,不管体外试验中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下还是在体内试验中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损害动物模型下,桂皮醛均明显抑制NO生成以及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对神经起保护作用。

桂皮醛相关衍生物2′hydroxycinnamaldehyde(HCA)以及2′benzoyloxycinnamaldehyde(BCA)在小胶质细胞与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35EGFP)共培养中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1,LRP1)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降低小胶质细胞介导B35EGFP 大鼠神经母细胞瘤死亡数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3]。

3抗肿瘤作用桂皮醛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活性,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白血病、肝癌、胃癌、结肠癌、鳞状细胞癌等。

桂皮醛抑制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受阻于G2/M期,显著降低K562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上调Fas表达诱导凋亡,同时协同CIK细胞对其发挥细胞毒性作用[14],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的增殖,而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泌可能是桂皮醛抗白血病重要机制之一[15]。

此外,桂皮醛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也显示出明显的抗增殖活性,它通过诱导p53及CD95(APO1)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使其凋亡[16];还可以通过激活ERK1/2,Akt和JNK信号途径(而不是p38 MAPK途径)共同控制转录因子Nrf2的核易位和转录活性,使其结合到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ent response element 4,ARE4)增强子序列来上调二相解毒酶(phase Ⅱ detoxifying enzymes)的表达,刺激谷胱甘肽的生成[17]。

Lin L T等[18]研究发现桂皮醛引起人肝癌PLC/PRF/5细胞的凋亡是与促凋亡Bcl2家族蛋白和MAPK级联路径的激活有关,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并且这种凋亡反应可被环孢素A和Caspase 抑制剂ZVADFMK 所阻断。

冯程程等[19]实验发现,50~200 μmol·L-1的桂皮醛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并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Survivin mRNA水平及Bcl2,Pro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ax,Bak mRNA水平及Bax的蛋白表达。

另外,桂皮醛对结肠癌也有抗增殖作用,并且长期低剂量摄入对结肠癌起预防作用。

Wondrak G T等[20]在用桂皮醛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HT29)和结肠肠上皮细胞(FHC)后,检测到细胞中Nrf2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抗氧化反应明显增强,包括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催化亚基。

另有研究指出,桂皮醛还具有协同化疗剂5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OXA)对结肠癌HT29和LoVo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效应[21]。

但目前也有研究指出[22],桂皮醛在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同时也会对一些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能力有抑制作用,影响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

因此尽管其具有抗癌活性,但在运用时也要考虑桂皮醛对某些癌症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另外最近也有研究发现[23],桂皮醛衍生物(CBPIC)通过抑制STAT3和AKT信号来抑制P糖蛋白表达以克服癌症细胞的耐药性,说明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化疗增敏剂。

由于桂皮醛为挥发油具有脂溶性的特征,可以较易穿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并调节相应的信号通路,可能为抗肿瘤细胞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因素之一。

4降糖作用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能提高骨骼肌中的糖利用,同时也能缓解高血糖状态,而桂皮醛可以通过上调小鼠骨骼肌GLUT4基因水平的表达来下调血糖[24]。

研究发现组织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过表达会降低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而桂皮醛对PTP1B有抑制活性,这有助于治疗或预防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症[25]。

其他研究表明,桂皮醛还可增强对高血糖条件下生成的活性氧的抗氧化防御,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丢失,产生降血糖作用[2627]。

另外,桂皮醛抑制晚期糖化终产物(AGE)诱导的糖尿病肾病生物学效应是通过抑制JAK2STAT1/STAT3级联或活化的NO途径介导的[28]。

5抗菌作用桂皮醛被确定为肉桂精油中最活跃的抗微生物组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使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天然抗菌剂[29],对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都有抗菌活性。

桂皮醛单独使用或者与过氧化物(hyperoxide,HP)组合用都能有效抑制LM[3031],在0.5,0.75 mmol·L-1可抑制LM生物膜的形成,在5,10 mmol·L-1可以灭活成熟的生物膜。

桂皮醛作为食品清洗剂或者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沙门氏菌[32]和大肠杆菌,桂皮醛的抗大肠杆菌活性主要是由于其羰基醛基,运用全基因组转录分析大肠杆菌O157:H7,RPHPLC分析表明桂皮醛至少在2 h以内结构是稳定的,能诱导表达大量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以及抑制DNA、蛋白质、O抗原和菌毛合成基因的表达;但4 h时,其抑制作用开始减弱,大肠杆菌O157:H7能够通过脱氢酶/还原酶使桂皮醛转换成毒性较低的肉桂醇而恢复生长[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