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对听众的致辞——一八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

合集下载

2023黑格尔名言汇编15篇

2023黑格尔名言汇编15篇

2023黑格尔名言汇编15篇黑格尔名言11、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2、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3、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4、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5、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6、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7、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8、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9、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10、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11、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12、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13、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14、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15、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16、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17、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象的念头。

18、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9、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20、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黑格尔名言2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我。

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黑格尔2、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尔3、我们能够断言,没有活力,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黑格尔4、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以往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本事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境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黑格尔5、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坚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

仅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我,他才赢得它的真理。

复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复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复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我相信各位同学现在的情感都非常复杂,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

当然,我相信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此时此刻,我不想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指北大和清华两位校长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同学在检查、反省的时候,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但是,即便你感到虚度光阴,也不用过分伤感,因为哲学家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的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在复旦,我们并不怕你们虚度光阴,而是担心你们被迫误用光阴而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反省的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

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A.N.Whi tehead)说过,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的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才能真正被称之为是教育的。

对于复旦,我们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

我在这里严肃地讲讲心灵。

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行为之源。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服务于外界,而不往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当中。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黑格尔哲学语录黑格尔哲学语录1、上帝惊叹细节。

2、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冲突,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

3、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5、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6、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

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联。

婚姻是具有法定好处的伦理性的爱。

9、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美,既不是为他本身,也不是有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1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

12、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13、存在即合理。

14、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5、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16、理论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17、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18、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

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

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9、熟知并非真知。

20、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21、民务必体会到宪法是自我的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

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好处和价值。

22、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23、太阳下方没有新事物。

24、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A. 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B. 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C. 指出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D. 揭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答案】A【解析】材料“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通过两人的对话来说明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故A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可知此时不是冷战时期排除B材料未体现凡尔赛体系排除CD项表述片面排除故选A2.【加试题】如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德国地区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④③B. ④①②③C. ④①③②D. 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①是一战后德国领土②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扩张后领土③是二战后德国领土④是一战前德国领土因此先后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B项正确3.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歌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A. 凡尔登战役B. 库尔斯克会战C. 索姆河战役D. 马恩河战役【答案】C【解析】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泛日耳曼主义”在德国大量出现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点上火……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这种情形产生的巨大影响是()A. 加剧了欧洲局势的紧张和动荡B. 俄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 极大地推动了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D. 增强了德国的民族自豪感【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描述可知反映的是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在国民中煽动了极端民族情绪加剧民族间的仇恨加剧欧洲局势的紧张和动荡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德国极端民族主义不能说明俄德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不利于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不能增强德国的民族自豪感故BCD三项错误5.列宁提出“现在俄国社会主义政府面临着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是立即接受这个割地和约呢还是马上进行革命战争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不可能作任何中间路线的决定”这里的“和约”指的是()A. 《布列斯特和约》B. 《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 《和平法令》D. 《土地法令》【答案】A【解析】A.十月革命后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一和约规定苏俄向德国割地、赔款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故答案为A项B.《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排除B项C.《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排除C项D.《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排除D 项故选A6.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 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 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 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答案】C【解析】根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参加一战的认识与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虽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但中国的参战尤其是中国参战劳工在战争中的表现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正如题干中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言分析选项 C项最为准确所以应选C 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相吻合排除故选C7.“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史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中国文明比近代西方文明先进B. 一战促使许多国人觉悟C. 两人的思想逐渐趋向保守D. 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一战促使许多国人觉悟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表述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8.一战前夕下图圆圈内所示地区是大国争夺的焦点矛盾重重对该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 法德B. 俄奥C. 英德D. 英俄【答案】B【解析】9.之所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国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因为()A. 它们都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B. 它们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C. 战争首先是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发动的D. 战争具有非正义性【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国的战争是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故A项正确 D项错误一战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因为争夺世界霸权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事件但这不能说明战争的性质故C项错误故选A10.《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一战”()A.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B. 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 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答案】D【解析】材料中“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战争的浩劫失去信心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反映了一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人们的信心受损故D 项正确人员和财产损失材料信息未体现故A项排除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的问题故C项排除故选D11.一战期间某场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参谋长毛奇说道“我们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以下关于这场战役表述最完整的是①是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②德军实施了“施里芬计划”③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④英法联军沉重打击了德军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场战役是马恩河战役这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而非最大规模的战役故①错误排除ABC ②③④均是关于马恩河战役的正确描述 D正确故选D12.一战爆发前夕几个欧洲国家有不同的心态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无法忍受别人告诉我世界已经被分割完了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普、德、英B. 法、意、俄C. 德、英、俄D. 法、德、俄【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前夕法国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德国无法忍受别人告诉他世界已经被分割完了俄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故D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的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排除ABC三项故选D13.一位俄国人记录了20世纪初德国的情景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隆的响声教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歪歪斜斜跌落在地可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当最后一堵墙倒在火堆中时乐队立即奏起德国国歌人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这表明()A. 德国和俄国已进入了战争状态B. 德国人已陷入了民族主义战争的狂热之中C. 俄国的欧洲政策引起德国反感D. 俄德两国矛盾已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被点上火……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人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可以看出德国人狂热的反俄情绪故B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德国和俄国是否处在战争状态排除A材料中只体现了德国的狂热看不到“反感” 也看不出其是否由俄国的欧洲政策引起排除C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是法德矛盾而不是俄德矛盾排除D故选B14.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为美国参加一战后的一次演说B. 反映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C. 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D. 表明美国已放弃中立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体现的是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B正确美国参加一战是在1917年 A排除 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5.拿破仑战争后兴起的欧美和平运动一直处于低潮但是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却将和平运动推向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这是因为()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传播B. 和平运动受到欧美各国政府的重视C. 1873-1896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D.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形势日益紧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故选D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是和平运动推向高潮的原因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的态度16.(2)根据材料并绐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态度的原因【答案】态度欧洲人对1914年战争充满狂热并幻想1914年战争会很快结束【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奥地利人对战争很狂热他们认为战争在很快就会结束而且会取得胜利这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主要国家人们的心态【答案】原因欧洲列强强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国家间的仇恨欧洲各国都宣称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一战前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使得人们思想麻痹人们对战争及其巨大灾难性缺乏真正了解以往欧洲战争的短暂也使人们相信1914年战争会很快结束和年轻人的热情冲动【解析】一战中欧洲人对战争都非常狂热这与各国进行战争宣传有密切关系各国都把战争宣传是正义的行为列强之间的矛盾很深使得更多人都有浓厚的民族情感一战之前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和平时代是人们对战争的危害认识不足而且之前的战争都是比较短的这些都使得当时的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很快结束1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布《布赖斯报告》的背景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赖斯报告》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一战”爆发后德国在战争初期发行了大量的小册子和宣传画等英国宣传处于被动地位英国实力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 根据材料“德国在战争初期就发行了大量的小册子和宣传画这对英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得出“一战”爆发后德国在战争初期发行了大量的小册子和宣传画等英国宣传处于被动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英国实力强大根据材料“为了对抗德国的战时宣传材料……使英国政府感到了战时宣传的迫切性”得出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2)影响国内对英国而言激发了英国社会的反德情绪强化了英国人的战争意志促进英国国内战时动员国际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加剧了世界的反德情绪促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以《布赖斯报告》为典型的英国宣传战使人们认识到了“宣传”的巨大威力成为日后各国效仿的榜样同时它也酿造并固化了人们对德国和德国人的偏见【解析】(2)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作答国内根据材料“该报告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德国战争暴行的典范”得出对英国而言激发了英国社会的反德情绪根据材料“为英国政府争取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得出强化了英国人的战争意志促进英国国内战时动员国际根据材料“它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得出严重恶化了德国的国际形象加剧了世界的反德情绪根据材料“交战国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向中立国家尤其是美国宣传自己的战争动机”及所学知识得出促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根据材料“以《布赖斯报告》为典型的英国战时‘暴行宣传’不仅在战时而且对日后的时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布赖斯报告》为典型的英国宣传战使人们认识到了“宣传”巨大威力成为日后各国效仿的榜样同时它也酿造并固化了人们对德国和德国人的偏见18.(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各国在对外政策上的影响18.(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答案】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紧了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为德国向东发展(扩张)提供了条件【解析】根据材料中“帝国主义各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彼此达成某种程度妥协” 说明暂时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同时“加紧了帝国主义对苏的封锁、包剿和遏制” 帝国主义对德国的惩戒的同时以“在欧洲造成了‘西紧东松’的特殊格局” 为“为德国向东发展造成了方便” 说明为德国向东扩张提供了条件【答案】特点两种社会制度鲜明对立矛盾重重相互交织相对和平发展不均留下更深的矛盾【解析】从材料中看出帝国主义之间的暂时妥协却加剧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的对立” 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与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的交织“洛迦诺公约表面上仿佛消除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一切矛盾” 获得暂时的和平但却留下更多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留下了祸根19.(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19.(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答案】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解析】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答案】观点否定(反对)战争理由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很难裁决正义【解析】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观点是否定(反对)战争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二“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可知理由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很难裁决正义。

黑格尔名言

黑格尔名言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恶是发展原动力
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 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 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嘿,哥们,我说,嘿,哥们 我说,没有意义的怎么可能存在。
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ünftig.)」。此句出自《法哲学原理》一书(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20》。 “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 in der Wirklichkeit geltend machen, heißt Wirklichkeit zerstören.)

《黑格尔法哲学讲演录(1818—1831)》评论版“导论”(连载一)

《黑格尔法哲学讲演录(1818—1831)》评论版“导论”(连载一)
【原典首发】
《黑格尔法哲学讲演录( 1818—1831) 》评论版“导论”①( 连载一)
[德]卡尔-海因茨·伊尔廷②( 著) 邓安庆( 译)
【摘要】本篇“导论”介绍了《黑格尔法哲学讲演录( 1818—1831) 》各卷的内容及其来 源,主要考察了如下五大“差异”: ( 1) 黑格尔的政治立场在 1817 至 1820 年间的改变; ( 2) 黑格尔王权阐述中的差异; ( 3) “等级议会论文”( 1817 年) 与“法哲学”( 1820 年) 之间 的差异; ( 4) 1818 年和 1820 年“法哲学”序言之间的差异; ( 5) 黑格尔到达柏林从事教学 活动开始与《法哲学》出版完成后精神状态的差异。
② 作者简介: 卡尔-海因茨·伊尔廷( Karl-Heinz Ilting,1925—1984) ,自 1966 年起,担任萨尔大学哲学系教授,以研究 黑格尔哲学、法哲学和自然法为重点。他的主要作品 包 括《实 践 哲学的 基 本 问 题》( Grundfragen de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等,编辑、考订并评论: 《G.W. F. 黑格尔 1818—1831 法哲学讲演录》( 4 卷本)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Vorlesungen über Rechtsphilosophie 1818—1831,frommann-holzboog,Stuttgart 1973 /1974. ) 由于他的努力,彻底 颠覆了从前对黑格尔法哲学僵化、保守和反动的形象,开启了对黑格尔实践哲学正面形象的复兴,由此极大地推 动了实践哲学在二战之后的发展。除此著作之外,伊尔廷还主编了: 黑格尔《自然法: 1819—1820 年讲演录》 ( Naturphilosophie. Die Vorlesungen von 1819—1820 ) ,和黑格尔《宗教哲学: 1821 年讲演录》( Religionsphilosophie. Die Vorlesungen von 1821) 。

恩格斯关于人类自由的早期思想——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恩格斯关于人类自由的早期思想——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恩格斯关于人类自由的早期思想——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者:陈胜云来源:《党政论坛》 2020年第4期陈胜云[摘要]早年的恩格斯借助于文学思考人类自由,具体考察了人们争取自由的斗争形式,对现实的不合理性和虔诚主义进行了批判。

1841年前后,恩格斯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并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主题切入关于德国社会的思考。

1843年前后,在考察英国、法国和德国共产主义流派的基础上,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哲学共产主义”,强调共产主义是德国社会走向自由的希望。

[关键词]恩格斯;人类;自由;早期思想人类自由是恩格斯重点关注的理论与现实主题之一,在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恩格斯借以阐释人类自由的理论范式各不相同。

从文本研究看,恩格斯早期对人类自由的思考经历了三个不断发展的理论阶段,即启蒙思想阶段、黑格尔哲学阶段与哲学共产主义阶段。

恩格斯早期关于人类自由思想的发展历程,向我们指明了从人类自由抽象理论关照走向现实人类自由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路径。

一、真理、理性和自由的文学阐释恩格斯早年借助于文学思考人类自由主题,启蒙思想的核心概念“真理”“理性”和“自由”经常在他的文本中出现。

这个时期的恩格斯青睐于青年德意志派的思想,自己也尝试文学创作。

虽然此时的恩格斯还没有能力对真理、理性和自由进行系统化理解,但是向往真理、理性和自由的意愿已经跃然纸上。

恩格斯这一时期对真理、理性和自由的思考,源自他对虔诚主义的思想反叛。

从现有资料看,恩格斯显然受到他父亲虔诚主义宗教思想的影响,希冀上帝来救赎人类。

《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这首诗,主题就是借上帝之名立拯救人类之鸿鹄之志。

恩格斯在诗中表达了让耶稣基督走下宝座,并赐予人类以幸福和光明的期许,表达了“你来到这里,是为了拯救人类”①的想法,恩格斯强调的“拯救”是具有现实内容的:让人类摆脱邪恶和死亡,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安康。

这首诗告诉我们,恩格斯已然看到现实世界的不合理性,从而希望有救世主来拯救现实世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评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评是其余全部批评的前提。

错误在天国为神祇所作的雄辩一经驳斥,它在人人间的存在就名誉扫地了。

一个人,假如曾在天国的想象现实性中找寻超人,而找到的不过他自己的反应,他就不再想在他正在找寻和应当找寻自己的真切现实性的地方,只去找寻他自身的设想,只去找寻非人了。

反宗教的批评的依据是:人创建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建人。

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取自己或已经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以外的存在物。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一应俱全的大纲,它的拥有平常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拘束,它的威严增补,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白的总依据。

宗教是人的实质在想象中的实现,因为人的实质不拥有真切的现实性。

所以,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安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宗教里的磨难既是现实的磨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类现实的磨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惋惜,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相同。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取销作为人民空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要求抛弃对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

所以,对宗教的批评就是对磨难凡间——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评的胚芽。

这类批评撕碎锁链上那些空幻的花朵,不是要人仍旧戴上没有想象没有安慰的锁链,而是要人抛弃它,采摘新鲜的花朵。

对宗教的批评令人不抱想象,令人能够作为不抱想象而拥有理智的人来思虑,来行动,来成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环绕着自己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

宗教不过空幻的太阳,当人没有环绕自己转动的时候,它老是环绕着人转动。

所以,真谛的彼岸世界消失此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定彼岸世界的真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