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过程和方法: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点难点】

重点: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难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会画电路图。

【教具准备】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灯泡,让一位同学观察上面所标出的参数,并说出这两个参数分别代表是什么?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刚才A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灯泡上都标有这样的参数,它告诉了我们它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要是没有上面的参数,我们使用起来就会遇到麻烦,比如说家里客厅灯泡坏了要换,要是不知道额定功率,总不能一个一个的去试,看哪一个合适。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小灯泡,它上面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吗?

生:上面标有额定电压,但没有额定功率。(可能有的灯泡上额定电压也没标出,但可以通过灯心的颜色分辨,蓝色额定电压为2.5V,绿色额定电压为3.8V,可以向学生这一小常识)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你们手中的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是多少

吗? 生:想。

师:其实老师也不知道它的额定电功率是多少,我也非常想知道,不过老师一时还没想出办法,你能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这个小忙吗?想一想,相信你们能行。

三分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在你的方案中要用到那些仪器。同时板书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讨论结束,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有:

①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计算功率的公式

P=IU计算得出结果,实验电路图如下:

②在上述设计中再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电路图如下:

若出现以上情况,可由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同学指出第一种意见的不足,并说明自己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理由及其作用。若同学说不上来,可以做简单提示(如提示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而两节干电池电压为3V,满足达到额定功率条件吗?根据具体情况提示,也可由其它同学补充

当同学们完善了实验电路图后,教师给予肯定评价。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设计的实验都很有道理,对比以上两种意见,为了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我们应该选择谁的才能达到目的呢?我们按照电路图连接完成后应该按怎样的步骤来做呢?

请同学简要叙述测量额定功率实验步骤,其间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其它同学补充。

提问:如果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小灯泡的功率还等于额定功率吗?请测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和为额定电压1.2倍时的功率,并观察小灯泡亮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前提示实验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__位置。

设计实验表格

小电灯规格:U额=2.5V

电压表示数U/V 电流表示数I/A 小电灯的功率P/W 小电灯的亮度

1 2

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2)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线、闭合开关前滑片要放的位置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的接线,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开始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1、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什么情况下额定功率等于实际功率?

3、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

什么情况下比正常情况下亮;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

实验结论:

注意: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区别一下

相同点:1.可采用同一电路图2.实验方法相同,都叫伏安法3.测量的物理量相同,都是电流和电压,间接地计算出电阻和电功率4.数据处理方法相同,都是对比寻找规律。

【作业设计】

1 伴你学填空和选择

2 伴你学试验和探究计算

【板书设计】 四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P 实 = P 额 正常 P 实 > P 额 较亮 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P 实 < P 额 较暗

【教学反思】

本实验做完实验后如果和前面学过的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区别一下会更好。

相同点1.可采用同一电路图

2.实验方法相同,都叫伏安法

3.测量的物理量相同,都是电流和电压,间接地计算出电阻和电功率

4.数据处理方法相同,都是对比寻找规律。

不同点:实验原理不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P=UI ,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原

小结:

1.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条件

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

2. P 实 = P 额 正常

P 实 > P 额 较亮 亮度由 ? 决定

P 实 < P 额 较暗

同种类型的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3.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

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课题课型授课时间设计人范春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

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磁现象: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天然磁石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了解电路全章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重点); 2. 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难点); 3.了解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重点); 4. 知道验电器作业及其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 2、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请你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 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观察课本图两图,结合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①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②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③将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如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⑤象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2、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实验(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③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④得出结论: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性,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电荷,并把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 为;可用_______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可用 ______表示。 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若两个物体 ①相互相互排斥:则物体带 ②相互吸引:则物体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近代科学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核外电子带。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的。本来是中性的原子, 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的时候,它的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 电荷,它就显示出带电荷;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 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电荷。不同物质原子核束 缚电子的本领是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 会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 带电。所以,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 的 说明 ①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会起电 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知识点四、验电器 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构 造; 2.验电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菏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 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5、验电器是否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能。根据两片金属箔张角的大小。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兴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的,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201x-201x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简单磁现象教案附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

《简单磁现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体存在两个磁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磁体。 教学难点:磁极的认识。 ◆课前准备 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金属勺子,玻璃片,铜片,金属圆柱体,(镍币),铁架台,铁钩子,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吸引铁的东西)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磁现象 二、进行新课 1、认识磁体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演示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体的基本性质: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磁现象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磁化现象。教具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金属勺子,玻璃片,铜片,金属圆柱体,,铁架台,铁钩子,细线等。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么作用?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 1 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磁现象 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演示实验:将

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体的基本性质: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此可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归纳并板书:2 2、两极性: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目标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观察课本图,结合“自主学习”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4、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讨论的结果是: 5、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___________的现象。 6、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7、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8,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是怎样带上电的。 引导拓展 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怎样用验电器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怎样用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的电性? 检测巩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 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 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 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 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 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 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 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 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 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 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 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 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 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 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 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 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教案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 3.认识磁场 4.知道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 5.知道地磁场过程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自主探究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学习重点: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讲授法教具与媒体: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大头针、多媒体,铁块,铜块,铝块 教学程序 一、整1.让同学看一段极光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美丽又神秘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呢,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也许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板书课题) 二、分一(一)磁现象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国人很早就利用罗盘(指南针)在航海中指示方

向。探究实验1: 1.让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条形磁体实验,看看能吸引起桌上的哪些物品。 2.磁体上的磁性强弱一样吗?引出概念: 1.磁性:有一种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品的性质,我们把种性质叫做磁性。师生讨论、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找出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总结归纳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展示常见的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这一小组用磁体吸引大头针,请他们为我们描述一下出现的现象 3.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吸铁能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下面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现象:【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桌面上,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3.磁体的指向性: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学生回答全班思考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结合现象引发思考指向性为定义两极打基础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演示】用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观察它的转动情况。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是磁体的又一方法。 5. 磁化演示实验:原本没有磁性的小铁块经过磁铁的吸引产生了磁性引出概念:使原本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演示】铁块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没有磁性,用磁体吸引体块之后再吸引大头针发现大头针被吸引,说明铁块有了磁性,再将磁体取下后,铁块就不再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雪

霜冰 云、雾露 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二、探究新知 (一)物态变化 太阳照射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 水循环示意图 迷你实验室----水之旅 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 人造“雨” 物态变化 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 3.认识磁场 4.知道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 5.知道地磁场过程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自主探究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学习重点: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讲授法教具与媒体: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大头针、多媒体,铁块,铜块,铝块 教学程序 一、整1.让同学看一段极光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美丽又神秘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呢,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也许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板书课题) 二、分一(一)磁现象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国人很早就利用罗盘(指南针)在航海中指示方向。

探究实验1: 1.让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条形磁体实验,看看能吸引起桌上的哪些物品。 2.磁体上的磁性强弱一样吗?引出概念: 1.磁性:有一种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品的性质,我们把种性质叫做磁性。师生讨论、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找出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合作探究,总结归纳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展示常见的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这一小组用磁体吸引大头针,请他们为我们描述一下出现的现象 3.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吸铁能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下面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现象:【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桌面上,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3.磁体的指向性: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学生回答全班思考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结合现象引发思考指向性为定义两极打基础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演示】用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观察它的转动情况。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是磁体的又一方法。 5. 磁化演示实验:原本没有磁性的小铁块经过磁铁的吸引产生了磁性引出概念:使原本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演示】铁块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没有磁性,用磁体吸引体块之后再吸引大头针发现大头针被吸引,说明铁块有了磁性,再将磁体取下后,铁块就不再能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