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1月份质量检测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官(páo)煞.白(shā)恪.尽职守(gè) B.毗.邻(pí)嗤.笑(chī)气吞斗.牛(dǒu)C.腆.着(diǎn)拮据.(jū)吹毛求疵.(zī)D.胆怯.(què)恣睢.(suī)度.德量力(d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诓骗伦理一代天娇黎民百姓B.逞辩潮讯断章取意红装素裹

C.嘻闹商酌重蹈覆辙恃才放犷 D.班师要诀根深蒂固精血诚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这起案件从公安机关开始立案_______到法院宣判,一直没有直接人证、物证。

②据义乌市公安局统计,_______今年11月,在义务的境外客商达41.1万人,常驻外商1.5万人。

③海监84船对越南海军进行喊话_________主权,并在拍照记录后前往马欢岛、费信岛等一系列被占岛

屿进行巡航,这是中国电视人第一次全面呈现中国海疆被非法占领的真实影像。

A.侦察截止宣誓

B.侦查截至宣示

C.侦查截至宣誓

D.侦察截止宣示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看似对于

勒的态度不断变化,其实一直未变,因为他们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钱”。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在文中针对“九一八”事变后,悲

观失望的气氛笼罩中国的现象,提出了“中国人确实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想借此唤醒国人沉睡的精神意志。

C.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范进”这一经典形象,生动体现了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

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的无情的社会现实。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评价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他在表中向后主

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建议,言辞恳切,情深意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参政议政机构,和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一样,愈来愈成为中国新闻发布的渠道和政府最高层释放政策信息的窗口。

B.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各地口罩成了热销货,到药店或超市购买口罩的人络绎不绝,到今年12月底,全国各地的购买人数已经突破8100万人次。

C.《奔跑吧兄弟》是一个传递欢乐的娱乐节目。节目的主角是演艺明星,他们一起奔跑、游戏、寻找、竞赛,不仅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了正能量,而且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

D.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于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南京全城鸣笛向77年前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表示哀悼。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作四题)(4分)

①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②,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⑤,背灼炎天光,,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哲学能教我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是板着脸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历史也写人间,可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即使含了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龙活现。戏剧需摆在舞台上,而舞台的限制就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随便描写。如此看来,能暗示人生意义,并且能源源本本、头头是道地描画人生生活的,恐怕只有小说了。

(选自老舍《怎样读小说》)

(1)上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方面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6个字。(3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1)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令人震惊。阅读下面的抽样调查图表后,请你从下列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归纳探究结果,并提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贯。(2分)

②如果你是商人,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

(2)如果你的姐姐姜某某在大学就读,三个月前刚换了一个三星手机,最近,她又向父母提出要买iPhone6 puls,你会对她怎么说?(3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一)城市牛哞

刘亮程

①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

②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

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③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城市的所有工作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欲望。

④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它们拉了一辈子车,它们驮了一辈子东西。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的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和屈辱,对熬煎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⑤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一个。

⑥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⑦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⑧我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⑨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

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或花匠,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铁锨和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我惟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⑩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来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本文有删改)

9.文章第①段中,“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异于常人的举动?(4分)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羞愧

..得抬不起头。

(2)我感到惭愧

..。

11.文章第⑨段中的“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2.本文标题是“城市牛哞”,有人建议改为“城市牛粪”,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4分)

(二)重要的是阅读力而非阅读率

①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②但是中国人的阅读的确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管是纸质的阅读还是泡在网上的所谓“阅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

但阅读力却在萎缩。所以,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③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④造成阅读力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能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因此,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

⑤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又能得到多少的思想升华?

⑥我以为,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3.文章第①节从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的一番调查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提到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15.为什么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3分)

16.结合文中的一些观点,联系自身,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②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③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

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④,位登三事⑤,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雨安能苏.禾稼乎(润泽) B. 龙盖.穿此井以报也(原来是)

C. 宝见,愍.之(怜悯)

D. 食.以黄花(吃)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其.水湛然安陵君其.许寡人

B.龙盖穿此井以.报也以.伤先帝之明

C.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贤能为.之用

D. 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乃.丹书帛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

②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

20.救治病龙的孙登和守护黄雀的杨宝,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宋]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⑴请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2分)

⑵请结合全诗,分析“倦鹊”“飞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4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以“更重要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B

2. D

3.B

4.D

5.D (每题3分)

6.(4分)①受任于败军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③鸡声茅店月枳花照驿墙

④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⑤足蒸暑土气力尽不知热

7.(3分)(1)得体:随便改为自由结构:将“能暗示人生意义”与“能源源本本、头头是道地描画人生生活的”互换标点:将“亲切”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2分)(2)生动性(或“亲切动人”)文艺性自由性(或“不受限制”)

8.(1)(3分,前1分后2分)①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②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怎样到大学里去寻找餐饮、服装、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巨大商机(2)(3分)言之合理即可

9、(1)因为“我”是农民(或“对乡村生活有浓厚的感情”),牛粪引发我对乡村生活的亲切感和想马上看到“牛粪”时的急切的心情。(2分)

(2)乡村的牛粪出现在美丽的城市花园里,“我”很好奇。(2分)

10、(4分)

(1)“我”逃离乡村、背弃朴实的生存方式,在城市生活得很窘迫,因此觉得很难为情。

(2)城市人饱读诗书,而我没有文化底蕴,生存境况明显处于劣势。

11、(4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呼应开头、照应结尾”):承接开头“我”在花园里发现牛粪,引出下文邀请朋友亲近牛粪。

内容上:坐在牛粪上的“我”被城市人忽视,说明繁华工业城市对乡村事物的漠视,引出了作者对于文明冲突这一主旨的思考。

12、(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

“城市牛哞”更合适:

(1)“牛哞”与“牛粪”相比,显得文雅。

(2)“牛哞”是“我”在喧嚣的工业城市中因逃离乡村的苦闷心情的宣泄,是“我”对乡村文化的深厚感情的流露和表达,而牛粪无法起到“宣泄”的作用。

(3)“牛哞”呼吁工业城市对于乡村蓬勃生命力的重视,进而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而牛粪无法起到“呼吁”的作用。

“城市牛粪”更合适:

(1)“牛粪”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而牛哞只在文章中间出现。

(2)“牛粪”与“城市”对举,在视角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的感官造成强烈冲击,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城市和乡村文明冲突这一主旨。而“牛哞”缺乏强烈视觉的冲击力。

(3)“牛粪”是乡村蓬勃生命力的养分的象征,也正是工业城市发展中欠缺的。而牛哞是“呼吁”的象征,但缺乏呼吁的具体内容。

13.(3分)通过“世界读书日”的调查,引发读者的兴趣,运用举例引出本文对阅读率与阅读力的探讨,从而提出阅读力比阅读率重要的中心论点。

14.(4分)①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是为了实用。

②传统阅读习惯逐渐消失,“低智化”阅读方式流行。

15.(3分)①阅读率包括纸质阅读和其他方式,但现在更多的中国人阅读所花时间不少,收获不大,因此

阅读率的高低不能代表阅读能力和阅读收获。

②阅读力才代表了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

③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

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

16.(4分)①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和态度,不要纯粹的功利化。

②要善于思考,用心去读。

③广泛地阅读。

17.(3分)D 18.(4分)C D

19.(4分,一句2分)①龙当时背上生了一个大疮,听到了孙登的话,变成一个老翁,请求孙登治疗,说:“疾

病痊愈,我会有回报的。”

②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不小心被猛禽搏击,您仁义地救助了我,实在感激您的恩德。

20.(4分,两者言之成理皆可)孙登能在病龙的请求下,为它治病,体现了仁慈善良的精神。杨宝悉心呵护黄

雀,不求回报,更显高尚。

21.⑴“拥”字在句中是“拥抱”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展示出一幅落叶纷纭紧贴台阶的画面,营造了冬日里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2分)

⑵乌鹊在冬夜里绕枝翻飞,欲求栖息却无枝可依,呈现出疲倦、疲惫的情态;鸿雁掠过清冷的月亮,投下一声孤独悲切的哀鸣,诗歌借景抒情,借“倦鹊”、“飞鸿”表现了诗人在贬谪中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困顿失意的心情。(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