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李庆光【摘要】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在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应用口服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进行治疗,疗程24周.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7.13±1.75) mmol/L vs(10.12±1.45) mmol/L],餐后2h血糖[(9.47±1.52) mmol/L vs(14.17±2.33) mmol/L]与糖化血红蛋白[(7.25±1.37)%vs(9.24±1.5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安全可靠.【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6【总页数】3页(P3033-3035)【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格列美脲【作者】李庆光【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 型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随着发病率的升高,临床治疗日益受到重视[1]。

2010版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发布的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需要严格达标,但是随着血糖控制的达标,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也明显增加,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作为第三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格列美脲,每日仅需1次,简单方便,而且较少发生低血糖。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本身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本研究在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应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比较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应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比较
c r e n a u e n b t r u s I s l o a e wa i ae o t re au s g a w e l o c d— t r t n a — o d d a d me s r d i o h g o p . n u i d s g s t r t d t a g t l eu i e k y fr e . i ai n t v n t o l
周, 每周 于 门诊 就诊 , 整胰 岛素剂 量 , 列 美脲 固定 不 变 , 调 格 此后每 2周就诊 , 血 糖逐 渐达 标 。要 求 患者 治 使 疗1 2周 复 诊 , 量 体 重 , 算 体 重 指 数 , 定 空 腹 血 糖 , b C 结 果 治 疗 1 测 计 测 H A1 。 2周 后 , 组 空腹 血 糖 两
W ANG n, Da YANG Yu—z ,F hi ENG n,e 1 Ku ta .
( eat etfE d c n l y te o i l H i nj n rv c , ab 5 0 6 H N D p r n o n or oo , h s t e ogi gP oi e H ri 10 3 ,C I A) m i g H pa o f l a n n Abta tObet e ocmpr ee et n ae fa dn n e—d i aa isl essti s c : jci T o aet f c a dsft o d igo c r v h f y a yb sl nui vr c l n u w e—d i ay l
少 ( . 2V . 8 P< . 5 。 结论 2 1 S4 7 , 0 0 )
安全。
对 于 口服 药失效 的 2型糖 尿病 患者 , 甘精 胰 岛素联 合格 列 美脲 治疗 与 门冬胰岛素 3 O联合格列美脲均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但是 , 甘精胰 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 2型糖尿病 , 更加

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段世双【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齐特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方式能够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疗效及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153-154)【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作者】段世双【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民医院,云南德宏 67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降低血糖浓度的降糖药物有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

本文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血糖升高患者、对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过敏或有禁忌证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上述患者均未接受过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类药物治疗,没有显著糖尿病并发症。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即糖尿病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后分析了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以及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并详细描述了研究方法。

通过对临床疗效结果的分析,发现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对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表现良好。

结论部分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利格列汀、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初发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疗效评估、研究方法、结论、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长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32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我国亦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两大方面。

药物治疗中,口服降糖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利格列汀和格列美脲是两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降低血糖水平。

而二甲双胍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组合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通过比较联合应用和独立应用的效果,评估联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影响。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上表现出显著优势。

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常见不良反应方面较为稳定,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数据分析和讨论指出联合治疗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有效策略,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关键词】关键词: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研究、数据分析、讨论、结论、研究建议。

1. 引言1.1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常见的情况,因此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辅助治疗。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并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胰岛素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患者的疾病控制和长期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

1.2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理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是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胰岛素释放的时间,并减少胰岛素释放后的降解,进而提高胰岛素的效应。

格列美脲还能降低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生成和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徐秋;李生兵【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脂联素(APN)水平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68例,处方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压、体质量,腰臀围、血糖(FPG)、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APN 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血糖、血脂、HbA1c、APN、HOMA-IS、HOMA-IR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肾功无明显变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保护胰岛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0(007)009【总页数】3页(P858-860)【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脂联素;胰岛功能【作者】徐秋;李生兵【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40005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日益升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内分泌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新物开发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是研究的重点,治疗上宜从机制入手,兼顾治疗综合与个体化,保护胰岛功能,疗效与安全性并重。

本研究分析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前后各代谢指标、脂联素(APN)、胰岛功能等的变化,旨在评价此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门诊及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68例,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3.5)岁。

糖尿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诊断标准,除外以下情况:(1)合并妊娠或哺乳;(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3)糖尿病合并感染、应激、手术等情况;(4)已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5)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病变者; (6)合并疾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7)对磺胺/磺脲类、二甲双胍成分过敏。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评价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29 期2019 Vol.6 No.29156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评价周金菊(息烽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1100)【摘要】目的 为了体现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联合药物的实用性,将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观察研究并分析成本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参照组50例患者服用格列美脲,剂量为2 mg,实验组的患者服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的剂量为1 mg,二甲双胍的剂量为0.25 g,一天三次,服药的时间是三餐前,治疗时间为7周。

结果 通过对参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体重、肾功能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组中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相对于使用格列美脲的成本更低,每片1 mg的格列美脲价格为1.1元,2 mg的每片格列美脲的价格为4.2元,价格差距明显,其中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对参照组与实验组数据的对照分析,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成本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9.156.01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很多,各种病因造成人体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其在临床中的表现形式为,患者体内含糖增加、多食、多尿。

调查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糖尿病具有的特征是非传染性、慢性,临床中患者的表现为体重下降、饥饿。

在临床中通过使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相当,控制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医药费较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格列美脲联合米格列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米格列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 Re s u l t s A f t e r 1 2 w e e k s t r e a me t n t ,t he p a i t e n t s i n he t o b s e r v a i t o n g r o u p w e e r F I G,2 h P BG, Hb Al 。l e v e l s

4 8・
C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s e 。 Ma y 2 0 1 3, V o 1 . 6 No . 5 C

疗效 分 析 与 评 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格 列 美脲 联 合 米 格 列 醇 治 疗 2型 糖尿 病 的疗 效 观 察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G r o u p,Pa n z h i h u a 6 1 7 0 2 3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t i v e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l g i m e p i r i d e c o m b i n e d w i h t m i l g i t o l i n t r e a t i n g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 e l ・
l i t u s .Me t h o d s C h o o e s 8 0 c a s e s f r o m A u g .2 0 1 0 t o J u 1 .2 0 1 2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a 8 s t u d y o b j e c t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格列美脲片1~6 mg,早餐前口服1次/d;罗格列酮钠片4~8 mg,早餐前口服1次/d。

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共治疗观察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结果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1个月后血糖达标74例(占92.5%),治疗3个月后血糖达标79例(占98.7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76例(占95%)。

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治疗方案简单、1次/d口服方便、患者依从性高,为广大在职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降糖方案。

标签:格列美脲;罗格列酮鈉;初诊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5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质量。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显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正常者(0.05),见表1。

2.3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经药物减量后未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5%,末发生严重低血糖,无胃肠道不适症状,无肝肾功能损害,无出现贫血病例,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踝部水肿。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进展,胰岛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

UKPDS经验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仅剩余50%左右,而FBG>7.8 mmol/L时,β细胞功能已丧失75%[2]。

且UKPDS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随病程进展逐渐衰竭,其原因是持续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加上糖毒性、脂毒性对β细胞不断损伤,其中高血糖为诱发和加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3]。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早期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4]。

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具有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它与磺脲类受体65KDa亚单位结合,因和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的结合位点不同,其结合与分离更迅速,有效刺激胰岛素的I相、Ⅱ相分泌,胰岛素分泌呈血糖水平依赖性,灵活的促进胰岛素分泌,既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又不易发生低血糖[5];同时它还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增加脂肪和肌肉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6-7],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与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相比全面控制血糖的同时不引起体重增加;它可以增加t-PA的活性,降低PAI-1的活性,改善血液纤溶系统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延缓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罗格列酮钠属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①通过与PPARγ结合,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增加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胰岛素基因应答,从而控制葡萄糖的生成与利用;②通过增强葡萄糖转运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高血糖,还可增加胰岛β细胞的面积、密度和胰岛素含量;③还能减少炎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脂肪细胞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从而改善脂肪代谢。

这些作用均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磺脲类降糖药是口服降糖药中降糖作用较强的一种,它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而本研究中选择的格列美脲与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不同,它有着优越的降糖作用,同时兼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更少的低血糖顾虑,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到快速安全控制血糖,解除高糖毒性,使被抑制的β细胞功能得以恢复,联用罗格列酮钠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减少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两药联用协助互补,珠联璧合。

本研究针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联用上述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1个月后血糖达标74例(占92.5%),治疗3个月后血糖达标79例(占98.7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76例(占95%)。

仅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经药物减量后未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 2.5%,末發生严重低血糖,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起始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治疗方案简单、1次/d口服方便、患者依从性高,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职的、基础血糖高、不愿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降糖方案,对这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长期控制及其并发症的控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 ,et a1.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UKPDS 35):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00,321(7258):405-412.
[2]刘新艮.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82.
[3]Purrello F,Rabuazza AM.Metabolic factos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vival[J].Diabect Nuts Metab,2000,13(6):84.
[4]李强.2型糖尿病伴高胰岛素血症的对策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44.
[5]Del Guerra S,Parentini C,Bracci C,et a1.Insulin release form isolated,human islets after acute or prolonged exposure to glimepiride [J].Acta Diabetol,2000,37(3):139-141.
[6] Muiller G.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insulin-mim etic/sensitizing activity of the antidiabetic sulfonylurea drug Amaryl[J].Mol Med,2000,6(11):907-933.
[7]M ori RC,Hirabara SM ,Hirata AE,et a1.Glimepiride as insulin sensitizer:increased liver and muscle responses to insulin1[J].Diabetes Obes Metab,2008,10(7):596-600.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