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精品)
罗格列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心脏病风险

罗格列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心脏病风险李茜;尤海生;董亚琳【摘要】目的综述罗格列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心脏缺血事件,提示医务人员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应关注潜在的心脏缺血性风险.方法查找PUBMED、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内罗格列酮的文献资料,汇总分析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导致的心脏缺血事件.结果罗格列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血脂紊乱、肝毒性、水肿和增加心脏缺血事件的风险,肝毒性相对较低,仍需警惕可能产生的严重肝损害.目前对罗格列酮增加心脏缺血事件风险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结论罗格列酮与心脏的缺血事件有关联,心功能3级或4级的病人应禁用.【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09(024)004【总页数】3页(P323-325)【关键词】罗格列酮;不良反应;心脏病【作者】李茜;尤海生;董亚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是一种口服用强效胰岛素增敏剂,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ZDs)抗2型糖尿病(NIDDM)药,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商品名文迪雅。
RSG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和高效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直接与PPAR-γ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发挥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
RSG减轻胰岛素抵抗(IR),是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提高血糖的利用,而非刺激胰岛素的合成,临床上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线用药[1]。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刊出的研究报告称,罗格列酮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本文对罗格列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心脏病风险进行综述。
罗格列酮的生物利用度高达99%,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9.8%,分布容积为17.6 L,口服1 h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3.5 h;主要在肝脏代谢清除,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中的CYP2C8和CYP2C9作用脱甲基化和羟基化,分解为基本无活性的产物,64%经尿排出,23%经消化道排出;与食物同服不影响吸收。
降糖类药品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降糖类药品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临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分析目前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效果,有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目前降血糖药物的综合现状,临床上降血糖药物的分类不同,临床适应证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病人可能对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这需要加以考虑。
一、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及临床应用磺脲类药物是临床常用、常用和长期使用的药物。
它们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结合胰岛表面特异性受体,抑制atp敏感性钾通道,进而刺激和促进胰岛素分泌,满足患者三餐和每日胰岛素供应需要[1]。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口服降糖药是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服用的,而单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是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亚历山大·维索茨基、格列美脲等。
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副作用小,疗效相对长期稳定。
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可以明显发现,原来第二代药物格列齐特为片剂、胶囊剂,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每天口服两次,对于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往往容易错过这种情况,造成血药浓度的波动,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在连续优化过程中,单硬脂酸酯辅料制成的缓释片能够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有效地控制血糖,维持血药浓度,避免了血药浓度和渗漏引起的血糖波动的影响。
减少用药次数还能增加用药后血液药物的稳定性,使血糖控制更加稳定,还能有效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促进病人生理功能的维持。
而格列吡嗪等药物则主要应用于单纯饮食运动控制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这些药物的传统配方(需要口服给药)使用水基聚合物作为载体,它可以缓慢释放药物效应,发挥二十四小时均匀释放效应,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用药频率,维持血药浓度平衡,避免血药浓度峰值等等,而这些药物的传统配方需要一日三餐。
periodical__zghtyyzz__zght2006__0609pdf__0609103

在 , 型糖尿病进程中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 以胰岛 素抵抗为核心 - 可导致高血糖 ( 高血压 ( 微量白蛋白尿 ./01 ( 炎 症 (高 纤 溶 状 态 ( 脂 代 谢 异 常 (内 皮 功 能 障 碍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和心血管病 ’ 罗 格 列 酮 .234567589:3;%1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噻 唑 烷 二 酮 类 <=>?1 胰 岛 素 增 敏 剂 - 为 过 氧 化 物 酶 增 殖 物 激 活 的 受 体
药不影响生育能力 " 未有致畸性和致癌性的报道 !
#
禁忌证 下 列 患 者 禁 用 罗 格 列 酮 %" 糖 尿 病 酮 症 酸 中 毒 $# 对 罗
格列酮过敏 $$ 不宜用口服降糖 药治疗者 ! 有肝功能 损 害 和 心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 " 妊娠 # 哺乳期妇女 " 以及需要避 孕 的 妇女不宜使用罗格列酮 " 以策安全 ! 目前尚无有关 儿 童 使 用 该药的资料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曲格列酮因有致命的肝毒性已被多 个国家停用 " 而罗格列酮具有 降糖效果明显 # 肝损害轻微 # 药 物相互作用少 # 服用方便等优点 " 对改善胰岛素抵抗 " 保 护 胰 岛细胞功能 # 改善糖尿病的远期控制 # 减缓并发症的发 生 # 降 低病死率 # 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 并 且 新 的 临床数据显示 D 罗格列酮可持久降低血压 D 对心血管 危险 因 素 如 .E0 和 FG 等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在血糖控制差的 1 型 糖尿病患者中应以早期联合治疗为基础 ! 目前罗格列酮已批 准在我国正式临床使用 " 该类药物的使用将给 1 型糖尿病患 者 " 尤其是伴胰岛素抵抗的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更为 广阔的选择空间 !
药理学【专业知识】试题+答案

药理学【专业知识】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药理学是研究A、药物的学科B、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C、药物效应动力学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E、药动学正确答案:D2、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不引起A、休克B、高血压C、向心性肥胖D、骨质疏松E、高血糖正确答案:A3、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A、手术后的血栓形成B、肺栓塞C、预防脑血栓形成D、风湿性关节炎E、预防心肌梗死正确答案:D4、氨甲苯酸属于A、镇痛药B、止吐药C、镇咳药D、止血药E、止泻药正确答案:D5、作用原理与叶酸代谢无关的是A、克林霉素B、磺胺甲噁唑C、柳胺磺吡啶D、甲氧苄啶E、磺胺嘧啶正确答案:A6、对磺胺类药不敏感的细菌是A、溶血性链霉素B、梅毒螺旋体C、肉芽肿荚膜杆菌D、沙眼衣原体E、放线菌正确答案:B7、糖皮质激素用于慢性炎症的目的在于A、具有强大抗炎作用,促进炎症消散B、抑制肉芽组织生长,防止粘连和瘢痕C、促进炎症区的血管收缩,降低其通透性D、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E、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使炎症介质PG合成减少正确答案:B8、患者男性,64岁。
吸烟史40年,近半年有咳痰,痰中带血丝,近三个月出现声音嘶哑,查体:右锁骨上窝触及一约2cm×2cm之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CT诊断为肺癌,化疗时可选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是A、螺旋霉素B、万古霉素C、多黏菌素D、丝裂霉素E、两性霉素正确答案:D9、维拉帕米作为首选药常用于治疗A、心房扑动B、窦性心动过速C、心房纤颤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室性心律失常正确答案:D10、不属于强心苷毒性反应的是A、室性早搏B、视觉障碍及色觉障碍C、胃肠道反应D、过敏反应E、房性传导阻滞正确答案:D11、可致牙齿黄染的药物是A、氯霉素B、四环素C、异烟肼D、利福平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正确答案:B12、对异丙嗪,错误的是A、能抑制胃酸分泌B、有抗过敏作用C、是H1受体阻断药D、有止吐作用E、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正确答案:A13、变异性心绞痛不宜应用普萘洛尔,是因为A、阻断β受体,血压下降B、阻断β受体,腺苷受体占优势C、加重心绞痛D、阻断β受体,α受体占优势,导致冠脉痉挛E、阻断β受体,导致心脏传导阻滞正确答案:D14、患者,男性,68岁。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型糖尿病的治疗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型糖尿病的治疗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型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在治疗罗格列酮型糖尿病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糖尿病的病因和特点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的高血糖症。
它主要分为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而类型2糖尿病多为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素的分泌虽然正常,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二、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罗格列酮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它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PPAR-γ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PPAR-γ位于细胞核内,可以调控葡萄糖的合成和利用,抑制肝糖新生,促进脂肪酸的摄取和存储。
因此,罗格列酮能够增加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的代谢能力。
三、罗格列酮的临床应用1. 单药治疗:罗格列酮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单一治疗药物。
研究发现,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早期糖尿病的治疗中,单一应用罗格列酮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2. 联合治疗: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长期患病的人,单独使用罗格列酮可能效果不佳。
此时,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更有效。
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四、罗格列酮的优缺点1. 优点:罗格列酮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罗格列酮还能够改善血脂和炎症指标,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2. 缺点:罗格列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水潴留、心血管事件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罗格列酮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9)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介绍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近年国内有关对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
结果:罗格列酮能够选择性地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eroc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ted-recptor γ,PPARγ)结合,促进脂联素的表达及分化,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IR),并能改善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认为可作为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本品通过PPARγ介导,使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而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时还可诱导其发生凋亡,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对内皮素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一服用及在磺酰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是安全的,可良好耐受,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罗格列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属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有关。
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亦有降低作用。
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明显降低[1]。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9%,t max为1小时,t1/2约为3~4小时,进食对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2.2小时,峰值降低20%,99.8%与血浆蛋白结合。
部分经肝药酶代谢,64%以原形经肾排出体外。
使用本品要求患者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因此可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治疗单用时血糖控制不佳者。
文达敏(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

文达敏(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药品名称】商品名称:文达敏通用名称: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英文名称:Metformin Hydrochloride and Rosiglitazone Maleate Tablets【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
马来酸罗格列酮化学名称:(±)-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二酮(Z)-2-丁烯二酸盐(1:1)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8H19N3O3S·C4H4O4 分子量:473.52盐酸二甲双胍化学名称: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H11N5·HCl分子量:165.63【适应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本品适用于目前正在使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联合治疗的患者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的血糖改善。
2型糖尿病的治疗...【用法用量】总则:本品的剂量选择应依据患者目前罗格列酮和/或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
下列关于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使用本品的推荐剂量是根据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的。
本品抗糖尿病治疗的剂量应当根据个体化疗效和耐受性来确定,但不应超过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8mg/2000mg。
本品应分次和事物一起服用。
逐渐加量,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主要是二甲双胍引起的副作用),便于确定每个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
应当给予充足的时间评价疗效。
应使用空腹血浆血糖(FPG)作为判断本品疗效的指标。
当二甲双胍剂量增加以后,经过1-2周观察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增加剂量。
当罗格列酮剂量增加以后,建议观察疗效3-12周,如果疗效不佳,建议增加用药剂量。
推荐用药剂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一般本品的起始剂量为:4mg罗格列酮(每日总剂量)+现用的二甲双胍剂量(见表1)罗格列酮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患者:一般本品的起始剂量为:1000mg二甲双胍(每日总剂量)+现用的罗格列酮剂量(见表1)表1: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起始剂量先前治疗用药每日总剂量本品常用起始剂量每片含量片数盐酸二甲双胍1000mg/日2mg/500mg 1片,每日两次2mg/1000mg 1片,每日两次罗格列酮4mg/日2mg/500mg 1片,每日两次8mg/日4mg/500mg 1片,每日两次*盐酸二甲双胍剂量在1000-2000mg/日之间的患者,开始用本品的剂量应当个体化。
研究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

研究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研究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
其中参照组给予格列美脲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使用格列美脲分散片和罗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状况独臂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使用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分散片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有着推广价值。
关键词:罗格列酮;格列美脲分散片;不良反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是引起2型糖尿病产生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胰岛素抵抗会贯穿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在糖尿病产生之后,B细胞的功能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所以,有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可以使用磺脲类等一系列降糖药物对患者的血糖状况进行控制[1]。
罗格列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抗糖尿病药物,对于优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进而对患者的血糖加以控制,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
其效应主要体现为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优化胰岛素的抵抗能力,所以也叫做胰岛素增敏剂。
随着罗格列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医学界还是社会都对其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广泛重视[2]。
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精品)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介绍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近年国内有关对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
结果:罗格列酮能够选择性地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eroc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ted-recptor , PPAR ) 结合, 促进脂联素的表达及分化, 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IR) , 并能改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认为可作为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本品通过 PPAR介导,使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 G1 期阻滞而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时还可诱导其发生凋亡,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对内皮素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单一服用及在磺酰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的基础1 / 10上服用罗格列酮是安全的,可良好耐受,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罗格列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属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型受体(PPAR ) 有关。
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 C 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亦有降低作用。
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 水平明显降低[1]。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 99%, tmax为 1 小时, t1/2约为3~4 小时,进食对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 2. 2 小时,峰值降低 20%, 99. 8%与血浆蛋白结合。
部分经肝药酶代谢, 64%以原形经肾排出体外。
使用本品要求患者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因此可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治疗单用时血糖控制不佳者。
罗格列酮于 1999 年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 2019 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2 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已被普遍认可[2]。
近年来,罗格列酮在临床治疗糖尿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其药理作用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最新资料推荐------------------------------------------------------ 1 药理作用研究 1. 1 对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作用罗格列酮能过选择性地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peroc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ted-recptor , PPAR ) 结合, 促进脂联素的表达及分化,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IR) , 并能改善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反应[3]。
11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 RSG 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空腹及餐后 2h 胰岛素、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RSG 组治疗 12 周后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分别下降(2. 10. 8) mmol/L 及(3. 61. 4) mmol/L,空腹及餐后 2h 胰岛素分别降低(2. 930. 89) U/ml 及(5. 083. 92) U/ml, HOMA-IR 降低 1. 90. 01, [4]。
对 26 例 2 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用罗格列酮每日 8mg 治疗 24 周,空腹血糖、餐后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罗格列酮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 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治疗前增高(P<0. 05) [5]。
罗格列酮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认为可作为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6]。
1. 2 对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近3 / 10年来的研究显示, TZD 等激动剂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激活 PPAR 受体,极有希望成为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新途径。
实验表明,罗格列酮通过 PPAR 介导,使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 G1 期阻滞而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时还可诱导其发生凋亡,罗格列酮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7] 。
1. 3 对内皮素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内皮素-1(ET-1)是含有 21 个氨基酸残基的血管活性多肽,它有调节细胞增生、促进血管和心肌重构的作用,外源性 ET-1 可以引起心肌缺血性损伤和心律失常。
[8] 以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的实验表明, 罗格列酮对内皮素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9]。
1. 4 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Bcl2 家族是最主要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之一,主要包括 Bcl-2 和 Bax 基因;Bcl-2 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活性氧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而 Bax则可拮抗 Bcl-2 的功能,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Caspase 家族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且是细胞凋亡的中心环节[10] 。
实验表明,罗格列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 Bcl-2 表达,下调 Bax 和 Caspase-3---------------------------------------------------------------最新资料推荐------------------------------------------------------ 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11]。
缓激肽是一种心脏保护因子,主要作用于 2 受体,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同时缓激肽可使心肌组织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亦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另有实验表明[12] ,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1. 5 增强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胰岛素抵抗(IR) 与代谢综合征(MetS) ,包括 2 型糖尿病(T2DM)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痛风、胆石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脂肪肝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 MetS 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改善 IR是防治上述一组而非某一种疾病的新思路[13]。
郭洁文等 [14] 分别建立 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IR) 、高脂血症-IR、地塞米松(DX) 诱导 IR 大鼠 3 种动物模型,观察罗格列酮对病鼠给药后 2h 血糖(FB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后 2h 血糖(2hBG) 以及给药后 2h 空腹血清血糖(FSG) 、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丙二醛(MDA) 、肿瘤坏死因子- (TNF- ) 、胰岛素(Fins) 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等指标的影响。
5 / 10结果罗格列酮显著降低病鼠 FSG、 TC、 TG、LDL-C 和 Fins、TNF- 的浓度(P<0. 05) ,显著提高 HDL-C 含量及 ISI(P<0. 05,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加强 SOD 活性和降低 MDA 的含量(P<0.05) ,增强抗氧化能力。
认为罗格列酮能调整各动物模型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纠正高脂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拮抗病鼠 IR,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抗氧化作用。
2 临床应用研究 2. 1 治疗 2 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采用双盲、随机及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罗格列酮进行Ⅱ 期临床试验,试验组给予罗格列酮 4mg(n=27)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n=27) ,每日1 次,疗程均为8wk。
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 2h 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 27. 1%和 55. 7%,对照组分别下降 10. 6%和 19. 8%,试验组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 均<0. 01) 。
罗格列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未见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15]。
另一项以多中心开放方法、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单一或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合用治疗 2 型糖尿病 12 周,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2308 例患者入选, 2134 例完成, 174 例退出。
各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主要为血脂紊乱(9. 77%) 、上呼吸道感染(6. 11%) 和水肿(5. 32%) 。
---------------------------------------------------------------最新资料推荐------------------------------------------------------ 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极低,其中除 1 例不排除与试验药物相关的可能性外,其余 10 例均与试验药物无关。
12 周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 平均值(22. 8IU/L)较基线值(25. 5IU/L) 轻度下降;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轻度下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轻微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保持不变。
空腹血浆血糖:马来酸罗格列酮单一治疗组下降 1. 70mmol/L, 合用磺酰脲类药物组下降1. 47mmol/L,合用二甲双胍组下降 1. 36mmol/L。
认为大样本的患者单一服用及在磺酰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是安全的,可良好耐受,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16]。
2. 2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筛选出超重或肥胖的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 100 例,均服雷米普利降压治疗,降血压效果仍不理想;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2 组原用的降压药不变,原生活方式不变,治疗组病人加服罗格列酮片每日 1 次8mg,疗程 16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