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合集下载

巧用生姜治疗鱼病

巧用生姜治疗鱼病
治技术。
精细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 鱼病治疗将更加注重精细化治疗, 根据不同的鱼病种类和病情,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智能化诊断与治疗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 ,实现鱼病的智能化诊断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养殖效益。
THANK YOU
生姜还可以用于治疗鱼的感冒、咳嗽等症状,能 够缓解呼吸困难、流涕等症状,促进呼吸道通畅 。
生姜可以用于治疗鱼的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 等肠道疾病,能够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促进 肠道功能恢复。
在使用生姜治疗鱼病时,需要注意用量和用法, 避免对鱼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 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以达 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生姜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外,还可 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常见鱼病,如病毒性和真菌性鱼病 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为鱼 类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生姜的药用成分
进一步研究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明确其药理作用和疗效机理,为 生姜治疗鱼病提供科学依据。
指环虫病
将生姜捣碎后加入适量食盐中,搅拌均匀后泼洒鱼池,每2-3天泼洒一次,连续 泼洒2-3次。
生姜对其他常见鱼病的治疗
要点一
出血病
要点二
水霉病
将生姜捣碎后加入适量白糖中,搅拌均匀后泼洒鱼池,每 2-3天泼洒一次,连续泼洒2-3次。
将生姜捣碎后加入适量食醋中,搅拌均匀后泼洒鱼池,每 2-3天泼洒一次,连续泼洒2-3次。
巧用生姜治疗鱼病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生姜的药用价值 • 生姜对常见鱼病的治疗 • 生姜治疗鱼病的优势 • 生姜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论仲景用生姜与现代药理及应用之比较研究_郑少英

论仲景用生姜与现代药理及应用之比较研究_郑少英

牛奶为溶媒。

5.5 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与其剂量、浓度成正相关。

6 凝血酶与其他常用止血药比较维生素K 主要作用是参与肝体生理合成凝血因子Ⅱa、Ⅶ、Ⅹ,促进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分子氨基末端碱基的T羧化作用,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活性,与Ca2+结合发挥作用。

因此其止血作用是间接的,对维生素K并不缺乏的出血无效。

仅用于早产儿、新生儿预防出血。

止血敏 促进血小板增加,并增强其聚集和粘合力,止血作用弱,仅用于手术后预防出血。

安络血 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仅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出血。

氨基乙酸 抑制纤熔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仅用于纤溶系统活性增高的出血。

如外科手术早期或术前预防出血,作用弱,不良反应多见,过量可致血栓形成。

氨基苯酸(止血芳酸) 止血用途与机制同氨基乙酸,止血效果比氨基乙酸强,对纤溶系统活性不高的出血无效。

用量大可形成血栓,并可诱发心肌梗死。

垂体后叶素 其中的加压素,使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收缩,减少肺内血流量,用于肺血管破裂所致的咯血。

有快速收缩血管作用,可收缩冠脉,禁用于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及肺原性心脏病病人。

去甲肾上腺素 收缩血管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脏、血管效应等。

孟氏液 H2SO4、HNO3、FeSO4配剂,止血有效但副作用多,配制复杂,使用不当可损伤正常消化道粘膜。

云南白药 在出血点活化血小板,提高血小板的聚集性。

立止血 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的聚集,形成白色栓子,产生止血效果,并通过血小板释放血小板第三因子激活,形成凝血酶,而起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静注,肌注,皮下注射,亦可外用。

从以上叙述中不难看出,各种止血药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因此在临床出血急症处理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药非常重要,以便达到止血快速、可靠、安全、方便的目的。

例如,在局部止血时,选择凝血酶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1〕覃晓涛.凝血酶作用机制小结,广西医学,:1995,17(2):128;〔2〕王和平.凝血酶用于烧伤供皮区疮面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1993.9(1):70。

生姜新药用效验

生姜新药用效验

生姜新药用效验摘要】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辛,温,无毒。

归肺、胃、脾三经。

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镇痛杀虫的功效。

目的讨论生姜新药用效验。

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抗菌、抗滴虫、升血压、兴奋呼吸、促进消化、抗凝血、抗氧化、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肠疝痛、头痛、蛇虫咬伤、百虫入耳、跌扑损伤疼痛、牙齿疼痛,此外还可应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疟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白癜风等疾病。

【关键词】生姜药用效验【药性简介】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辛,温,无毒。

归肺、胃、脾三经。

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镇痛杀虫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滴虫、升血压、兴奋呼吸、促进消化、抗凝血、抗氧化、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肠疝痛、头痛、蛇虫咬伤、百虫入耳、跌扑损伤疼痛、牙齿疼痛。

【效验疗法】1.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45g,红糖30g,共捣为糊状,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

一般1~5日内痊愈。

2.疟疾:将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选穴分为3组。

第1组,双侧膝眼,生姜用60g,分敷两穴;第2组,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30g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15g。

一般于发作前4~6h敷贴,经8~12h即可取下。

敷药两次即可。

3.胃、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水煎30min,每日3次,分2日服完。

4.白癜风:生姜1块,切去1片,在患处揩擦,姜汁擦干,再切去1片,连续擦拭至局部皮肤灼热为度。

每日3~4次,至皮色正常为止。

5.急性睾丸炎: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cm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生姜的功效与药用作用

生姜的功效与药用作用

生姜的功效与药用作用篇一:生姜的七大功效与作用生姜的七大功效与作用生姜,一般人们想到它的作用就是用来去腥味,在煮荤食的时候,是少不了生姜的参与的,要是少了生姜,那荤食吃起来就会难掩腥味和臊味,当然了,这只是生姜最普通的用法,它还有很多用途,对于具体的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专家就来给我们介绍下,一起来看看吧.生姜不但可以用来开胃健脾,还能帮助抗菌.提神,有着很多的作用,那么,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专家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生姜都有什么好处和作用,一起来了解下.一.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三.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四.除了降温提神作用外,生姜还有驱散寒邪的作用,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五.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当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六.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身体上的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适当泡脚不仅能改善末梢循环,如果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生姜性热,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流感.七.经常吃生姜可以抗衰老.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当然生姜除了这些用处,还可以治疗腹泻.孕吐.小儿吐奶.痛经.治疗关节痛等等;除了食用.泡脚以外,还可以外敷穴位,如外敷神阙穴.内关穴等.由于姜性质温热,有内热者慎用,即使正常者平时应该适当食用,以免导致肝火旺盛.如果做为养生方法长期食用,建议一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二是适当搭配其他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蜂蜜.菊花.山楂等.有人问食用生姜是不是一定要去皮呢?其实姜肉与姜皮的性味与功效是不同的.〝生姜本温.要热则去皮.要凉则留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姜皮味辛,性凉,为了保持生姜药理作用的凉热平衡,一般食用生姜可不必去掉姜皮.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作为药用要对症而选择是否留用姜皮.以上就是专家关于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所做的介绍了,我们知道了生姜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少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已经腐烂掉的生姜是不能吃的,因为这样的生姜有毒性,吃了会在体内产生毒素,甚至还可引起肝癌或食道癌,后果严重.篇二:生姜5大药用功效1.发热解表,能够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轻症感冒.发热解表也是大多数家庭中出现轻微感冒时常用的方法.在突然受凉时,用_~30克生姜洗净切碎,加红糖适量,用开水;中泡后趁热服下;然后盖捂出微汗后即可痊愈.2.温胃止呕,主治胃寒.呕吐等.大多数人在吃冷食品时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将_-30克生姜切片,大枣_枚撕为两半,煎煮30分钟,加红糖适量温服,有温中和胃.散热止痛的功效.胃寒呕吐,单用生姜或配伍半夏;胃热呕吐,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3.温胃止咳,主治风寒客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用生姜_克,紫苏_克,杏仁_克.百部_克,甘草5克,水煎服,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4.醒脾开胃,主治长夏湿热损伤脾胃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在凉拌菜时放些生姜丝既可增强食欲,还有防病的作用.5.解鱼蟹毒,主治因误食变质的鱼蟹肉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用生姜30克,紫苏30克,水煎服,有解毒止吐的功效.篇三: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生姜属姜科,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木植物,生产上通常作一年生种植.生姜是家庭常用调味品,同时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在药用方而,具有祛寒防暑等功效,〝一杯清茶一片姜,御寒健胃是良方〞.经过中医传统炮制的方法可将生姜变成干姜等不同作用的中药材.具体说来,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包括:(1)抗肿瘤.鲜姜含有多元酸人参菇醇,不但可抑制癌细胞扩散,而且可防止癌细胞增殖,常服生姜可以抗癌.(2)抗衰老.医学家观察发现,生姜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这种作用的机理是能防止脂肪食物的变质.同时,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过氧反应,即可减慢其氧化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一过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褐质色素一中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3)止牙痛.生姜还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菇.姜稀.辣素.龙脑.柠檬醛等成分,这些物质还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嚼几片生姜,牙痛即可减轻.(9)解芋头毒.芋头在手工剥皮过程中,手部皮肤奇痒难忍,如果用数片生姜涂擦痒处,痒感即可消退.此外,在煮芋头时,加入数片生姜,吃时舌头不会出现麻痒.(5)预防胆结石.生姜中所含的大量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过多分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含V.,使胆汁中钙离子不至于因粘蛋白过多而与胆红素结合,从而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此外,生姜中含有较多的油树脂,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因此,胆囊炎患者常吃些生姜有益处.(6)解毒和药用作用.生姜除解毒作用外,还有解表散寒.止呕祛痰的功效,用于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呕吐.咳嗽等症.然而食用腐烂生姜是非常有害的.生姜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叫黄樟素的有毒物质,使肝细胞变性,即使摄入量不多,也足以使肝细胞受到损害.生姜 - 禁忌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但阴虚体质的人群是绝对不能吃.〞万物进食需有时,古代医书中也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警示,随着夏天结束,天气将慢慢变凉,然而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秋季不宜吃姜.此时吃姜也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干姜单味药及其配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干姜单味药及其配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干姜单味药及其配伍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摘要】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可药食两用,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

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之功效。

本文从干姜的单味药及其常见配伍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方面做以综述。

【关键词】干姜;配伍;现代药理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的犍为、沐川, 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 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也产。

尤以四川犍为产品最佳, 称为“犍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五十二病方》的枯姜,据考即为本品。

《本草经集注》将生姜与干姜分别入药,以后诸家本草皆从之,并沿用至今[1]。

有效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含姜烯,占33.99%,还有姜醇、姜烯酮等。

临床用来治疗呕吐、冠心病、晕船等[2]。

干姜既是食品,又是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的中药,近些年来对干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干姜单味药及其常见配伍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1. 单味干姜的药理作用1.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1 抗心律失常沈云辉等[3]应用氯仿诱发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3种经典模型,以心室纤颤(VF)、室性早搏(VP)及心脏停搏(CA)为观察指标,考察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是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结果表明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这3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说明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靠。

1.1.2 抗心衰周静等[4]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后造成心衰模型,用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观察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收缩力和血压变化,评价干姜水煎液“回阳通脉,温通心阳”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干姜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提高心输血量等作用,发挥“回阳通脉”功效。

1.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2.1 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蒋苏贞等[5]通过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观察干姜醇提取物对正常、亢进及抑制状态下肠道运动的影响,并采用兔体外肠管实验从胆碱能通路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 不可小觑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 不可小觑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不可小觑伤风感冒将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煎汤,趁热服用之后,盖上被子发汗,能很快痊愈。

胃寒痛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泡一昼夜,用时取适量姜片加红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外伤出血将生姜烤干研末,对伤口消毒以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并能减少疼痛。

肢冷恶寒生姜适量,沸水冲开,代茶饮;或常食姜糖片可缓解末梢循环较差、四肢冰冷等症状。

晕车船晕车或病中晕眩,只须口含生姜1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或将姜片贴于人中或眼旁丝竹空穴位,即可暖胃行血,晕呕立止。

烫伤若发生烫伤,可将生姜捣烂取汁,用药棉蘸上姜汁擦患处,起泡者消炎除泡,破损者能促进结痂。

冻疮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用生姜汁反复涂擦,便能增加抗寒能力,从而避免产生冻疮。

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1片,咬在牙痛处,即能缓解。

如有必要,重复使用更好。

性欲低下生姜15~30克,当归30~50克,羊肉500~1 000克。

羊肉切块、洗净,放入开水内先滚一下,取出。

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用布包好与羊肉一起入锅煨汤。

熟后去药包,饮用。

老年斑取适量鲜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加入少许蜂蜜搅匀当水饮。

抗衰老生姜30克,鲜猪肉200克,洗净切成丝,加调料同炒。

常食抗衰老之效胜过维生素A、C及E。

减肥在盛满温水(水温40~42℃)的浴缸中放入煮过的生姜、米酒和醋,泡浴时水位不要过胸口,泡5分钟休息2分钟,连续5次就会大量排汗,能刺激血液循环,除了可减肥美白外,还可以收紧松弛的肌肤,治疗腰酸背痛。

每星期泡1次。

生发防脱发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

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

含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

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摘要】简单介绍姜的各种加工品种、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追溯历史渊源,重点掌握姜的各种炮制品种的药性、药理,以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临床应用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姜是最好的范例。

早在《论语?乡党》[1]中,孔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礼记·檀弓》[2]云:“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吕氏春秋·本味》[3]云:“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

”食用以外,姜亦作药用,是药食同源的最早记载。

《神农本草经》[4]将干姜列为中品,《本草纲目》[5]列为菜部,此后历代本草皆有记载。

姜的临床应用品种有: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皮等。

1姜的加工炮制品种1.1干姜宋代苏顷的《本草图经》[6]说:“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本草崇原》[7]云:“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厚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

”同时期的诸家本草皆用“母姜晒干为干姜”之说,与今天药用干姜的标准制法相同。

《中药大辞典》[8]“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

”《中国药典》[9]2005版干姜的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1.2炮姜”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10]。

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11]中指出干姜的应用:“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

”;“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

”[7]《医学入门》[12]“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本草正》[13]“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得配本草》[14]“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具有芳香和辛辣气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近年来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情况。

一、生姜的药用功效中医认为:味辛性温,入肺、胃、脾三经。

发表、散寒,止呕,去痰。

治风寒感冒,呕吐,痰饮,喘咳。

为“呕家”之圣药。

生姜还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畜肉等毒。

生姜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1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阴虚内热者忌服。

二、现代科学对生姜功效作用的研究现代研究:生姜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外,还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天门冬素、酪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实验证明,吃姜发汗,就在于姜辣素刺激心脏、血管、皮肤、促使全身毛孔舒张,从而散热出汗,随之带出病菌毒素污物。

姜辣素还能刺激味觉神经,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起健胃止呕的作用。

日本学者新近的研究表明: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肪质的产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三、有关生姜功效作用的民间常用验方1、风寒感冒:生姜芥菜汤。

每次鲜芥菜500克,洗净切断,生姜10克,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2碗,用少许盐调味,1日内分2次服饮。

2、呃逆:取生姜(选用新鲜多汁之品)一块,洗净,切成薄片,用时取生姜片放入口中咀嚼,边嚼边咽姜汁,一般嚼1-3片后呃逆可止。

对伴有急性口腔、咽喉炎症的患者慎用。

3、久咳不愈或百日咳:生姜夹柿饼。

每次用水洗净去皮生姜3-6克,柿饼1个剖开,将生姜切碎夹于柿饼内,以文火焙热,同吃。

4、急性喉炎:生姜50克,白萝卜100克,分别洗净,切碎,用洁净纱布绞汁。

二液混匀,不计用量,频频含咽。

每日3次。

5、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250克,红糖、菜油各500克制成膏状。

6、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生姜46克,红糖31克,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
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 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 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 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
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 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 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 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 用。
4.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 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 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 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 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 陈汤(《和剂局方》)。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
谢 谢
④新鲜生姜去皮,切成1~2mm薄片,直接
外敷于硬结处,每日3次,每次1-2小时, 配合理疗,治疗臀部注射后硬结30例,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国民间疗法,2001, 9(2):63)。
⑤桂枝生姜汤熏洗治疗肩手综合征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方法:将生姜切成厚约0.3cm片,约20~30
片,用白酒炒热,然后以热姜片摩擦肩部、 手腕、手指等疼痛或活动不便之部位,擦 至局部红润为止,但注意勿擦破皮。然后 以桂枝50g,姜片煮沸熏蒸局部约30min, 再用纱布包裹残余热药渣热敷局部到药渣 冷却为止。
每日依上法治疗1~2次(中医外治杂志,
2001,10(2):31)。此外,生姜还可用治急 性细菌性痢疾、蛔虫病、面瘫、牙痛、关节 炎、脂溢性皮炎、白癜风、腰麻和硬膜外麻 醉术后尿潴留、损伤性腹胀等病。
生姜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生 姜 Shengjiang
《名医别录》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 鲜根茎。各地均产。•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性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
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 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 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 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 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 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 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 茹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α -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 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2.药理作用: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粘 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 镇痛、镇吐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 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压。 生姜水浸液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 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 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

3.临床研究:①生姜30g,炮附子6g,补骨脂
12g,敷脐,治疗小儿遗尿25例,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江苏中医杂志,1984,(2):封三)。
②鲜姜片外贴内关穴,可以预防晕车(大众医学,
1980,(9):7)。③将生姜榨汁外用,治疗 水火烫伤,无论水泡已破、未破均获效(新中医, 1984,(2):22)。
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 内热者忌服。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 上气。” 2.《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 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3.《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 夏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