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瑛(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77)[关键词]中药;抗肿瘤;肿瘤细胞[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12)33-3752-02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死率逐年上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西医化学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中药因为疗效好而且毒副作用小,因此在治疗肿瘤方面显现出很大的优势。

笔者对中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做了简单的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增强机体免疫力整个机体的免疫力的强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联密切,此与中医学中“正气不足,而后邪气据之”道理相近,都说明疾病与机体免疫力的关系。

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动全身的抗癌能力,延缓病情发展。

有临床研究报道,中药不仅能激活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可以促进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干扰素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的生成[1],从而改善机体免疫系统,限制肿瘤细胞生长能力。

灵龙颗粒能够减缓肿瘤细胞的增长速度,并且还可以增强免疫力,荷瘤小鼠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显著增强,而且荷瘤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TNF2α活性也较以往有了提高[2]。

临床试验证实,黄芪、白花蛇舌草及郁金提取物榄香烯等能够提高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3-5],改善与单核细胞的协同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中药扶正方含有生黄芪、天门冬、生白术、北沙参等,有报道称其可以增强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增强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提高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活性,从而提高荷瘤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缓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6]。

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肿瘤的一大难题就是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殖,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能够安全高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不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进展标签: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实验研究;综述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以苦参、白土苓为主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其功效为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临床多用于晚期癌症的辅助治疗。

为帮助临床医生能更加合理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笔者现对其近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成果作一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1 抗肿瘤作用研究1.1 体外实验1.1.1 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林氏等[1]报道了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肺癌LAC细胞的抑瘤效果,实验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肺癌LAC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含药血清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1.1.2 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李氏等[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于人肝癌HepG2、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显示,当药物浓度达到150 μL/mL时HepG2和BEL-7402细胞存活率最低,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并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和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强;当与阳性药奥沙利铂联合使用时,表现为两药的相加或协同作用[3-4]。

1.1.3 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李氏等[2,5-7]采用MTT法观察了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1.1.4 对大肠癌细胞的杀伤有研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人大肠癌LoV o细胞的生长,并且复方苦参注射液与低浓度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8-9]。

1.1.5 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有研究采用MTT分析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不同剂量组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10-11]。

五味子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五味子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 ̄2995(2020)06 ̄0449 ̄03综㊀述五味子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庄文越1ꎬ徐铭晨1ꎬ李正祎2∗㊀(1.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ꎬ吉林吉林㊀132013ꎻ2.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ꎬ吉林吉林㊀132013)摘㊀要:五味子为一种常见的补益中药材ꎬ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生物活性ꎬ相关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㊁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㊁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生成等ꎮ本文就五味子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ꎬ旨在为五味子抗肿瘤方面的研究㊁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ꎮ关㊀键㊀词:五味子ꎻ抗肿瘤ꎻ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近年来ꎬ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ꎬ中药材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ꎮ研究表明ꎬ中药配合放㊁化疗综合治疗肿瘤减轻放㊁化疗的副作用的同时ꎬ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ꎮ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干燥果实ꎬ是一种传统的补益中药材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ꎬ具有生津㊁敛肺㊁滋肾㊁安神等药理作用ꎬ药效温和ꎬ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ꎮ五味子的成分包括木脂素㊁多糖㊁挥发油等ꎬ其中木脂素㊁多糖中的多种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ꎬ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ꎮ本文对近年来五味子各组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ꎮ1㊀五味子的抗肿瘤作用1.1㊀五味子甲素的抗肿瘤作用沈伊依等[1]针对五味子甲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 ̄1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ꎬ结果表明ꎬ五味子甲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ꎬ同时通过靶向EGFR ̄SRC信号通路ꎬ减少黏着斑蛋白活化ꎬ从而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ꎮXian等[2]针对五味子甲素与药物gefitinib联合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CC827/GR进行研究ꎬ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可以激发HCC827/GR细胞株对药物gefitinib的敏感性ꎬ与药物gefitinib具有协同作用ꎬ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诱导HCC827/GR细胞株周期阻滞㊁促进细胞凋亡㊁抑制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19129)ꎻ吉林省教育厅 十三五 科学技术项目(JJKH20200076KJꎬJJKH20191068KJ).作者简介:庄文越(1975 )ꎬ女(汉族)ꎬ副教授ꎬ博士.通信作者:李正祎(1975 )ꎬ男(汉族)ꎬ副教授ꎬ博士.IKKβ/NF ̄κB信号通路ꎮBi等[3]针对五味子甲素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ꎬ五味子甲素通过下调A375细胞中lncRNAH19的表达ꎬ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㊁迁移ꎬ诱导细胞凋亡ꎬ同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ꎮXu等[4]观察五味子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breastcancerꎬTNBC)的抑制效果ꎮ体内实验结果表明ꎬ五味子甲素作用于TNBC异种移植小鼠模型ꎬ在其体内抑制Wnt/β ̄cate ̄nin信号通路ꎬ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肿瘤明显缩小ꎬ说明五味子甲素具有抗肿瘤活性ꎻ体外实验中ꎬ五味子甲素显著降低了TNBC细胞的存活率ꎬ抑制细胞的增殖㊁诱导其凋亡ꎮ1.2㊀五味子乙素的抗肿瘤作用亢野等[5]以TNBC细胞株MDA ̄MB ̄231为模型观察五味子乙素的抗肿瘤效果ꎮ体外实验结果证明ꎬ五味子乙素可有效抑制MDA ̄MB ̄231细胞株的增殖能力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ꎻ体内实验以乳腺癌细胞移植瘤裸鼠为模型ꎬ处理组细胞内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ꎬ表明五味子乙素能够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ꎮ戴国梁等[6]研究发现ꎬ五味子乙素显著降低人结肠癌细胞SW260细胞的存活率ꎬ抑制了结肠癌发生时癌变肠道组织内被显著激活的VEGF/PI3K/Akt信号通路ꎬ同时抑制SW260细胞的迁移ꎮ乔利峰等[7]研究发现ꎬ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模型中ꎬ五味子乙素可以使裸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ꎬVEGF)表达下降ꎬ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活化ꎬ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生长㊁促进肿瘤细胞凋亡ꎮLiu等[8]以肺腺癌A549细胞为模型研究五味子乙素的抗肿瘤作用ꎬ结果表明ꎬ五味子乙素可以通过诱导A549细胞在G0/G1期的944 第41卷㊀第6期2020年12月㊀㊀吉㊀林㊀医㊀药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㊀of㊀Jilin㊀Medical㊀University㊀㊀Vol.41㊀No.6Dec.2020㊀㊀周期阻滞从而显著抑制其增殖ꎬ提高Caspase ̄3㊁Caspase ̄9蛋白的表达水平ꎬ进而诱导A549细胞凋亡ꎬ同时还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及迁移ꎮ1.3㊀五味子丙素的抗肿瘤作用Choi等[9]研究证明ꎬ五味子丙素能够降低C6胶质瘤细胞及PC神经元细胞的膜电位ꎮ已有研究证明ꎬ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对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具有干扰作用ꎬ同时五味子丙素还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内ATP诱导的Ca2+浓度的上调ꎮ1.4㊀五味子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孙雨薇等[10]研究发现ꎬ五味子多糖对人肝癌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ꎬ同时改变细胞形态㊁增加细胞死亡率ꎮ王艳杰等[11]以五味子多糖作用于H22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ꎬ结果表明ꎬ五味子多糖通过下调参与H22瘤小鼠肿瘤细胞解毒作用的醛糖还原酶的表达量ꎬ损伤肿瘤细胞ꎬ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ꎮ1.5㊀五味子戈米辛的抗肿瘤作用SU等[12]研究表明ꎬGomisinN可以同时诱导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中抗凋亡相关蛋白及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多ꎬ且对肿瘤抑制蛋白p53的表达水平无影响ꎬ从而促进HepG2细胞株的凋亡ꎮKee等[13]以结直肠癌细胞系CT26和肺转移小鼠为模型ꎬ研究GomisinA对CT26细胞的抑制效果ꎮ结果表明ꎬGomisinA通过调节AMPK/P38信号通路ꎬ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 ̄dependentkinases4ꎬCDK4)的表达ꎬ抑制CT26细胞的增殖㊁转移ꎬ诱导其凋亡ꎮ2㊀五味子抗肿瘤的的作用机制2.1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ꎬ诱导细胞凋亡TNBC细胞暴露于五味子甲素后ꎬ五味子甲素通过调控Wnt/ER应激信号通路ꎬ导致cyclinD1㊁抗凋亡蛋白Bcl ̄2表达下降ꎬG1期细胞数量增加ꎬ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㊁抑制细胞增殖[4]ꎮ王金桥等[14]研究发现ꎬ五味子乙素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大肠癌细胞SW116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ꎬ抑制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ꎬ进而诱导SW116细胞凋亡ꎮLv等[15]研究发现ꎬ五味子乙素通过下调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cyclinD1㊁CDK4和CDK6的表达ꎬ诱导A549细胞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ꎬ降低Bcl ̄2和PCNA的表达㊁诱导A549细胞凋亡ꎮ2.2㊀抑制肿瘤细胞侵袭㊁迁移五味子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黏着斑相关蛋白的高表达ꎬ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ꎮ五味子甲素显著降低了人胰腺癌PANC ̄1细胞的增殖ꎬ通过下调黏着斑相关蛋白p ̄Y397FAK及p ̄Y181Paxillin的表达ꎬ从而有效抑制PANC ̄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1]ꎮ针对五味子乙素对乳腺癌4T1细胞同基因异种移植模型小鼠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ꎬ五味子乙素能够显著降低原发性肿瘤4T1肺转移㊁骨转移ꎬ延长小鼠存活时间ꎬ同时通过靶向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transitionꎬEMT)抑制4T1细胞的局部侵袭作用[8]ꎮ2.3㊀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表明ꎬ肿瘤组织中P ̄糖蛋白(P ̄glycoproteinꎬP ̄gp)的过度表达导致药物主动外排是大肠癌患者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ꎬMDR)的主要原因[16 ̄17]ꎮ除P ̄gp外ꎬ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ꎬPKC)在肿瘤MDR中的过度表达也可通过其磷酸化作用影响P ̄gp的药物外排活性[18 ̄19]ꎮHuang等[20]针对五味子及五味子粗提物对肿瘤细胞MDR的逆转作用进行研究ꎬ结果证明ꎬ五味子甲素能够直接与膜P ̄gp相互作用ꎬ抑制P ̄gp的外排能力ꎬ同时五味子粗提物并未改变模型小鼠血液和肿瘤组织中靶向抗癌药物的浓度ꎮ这些结果证明ꎬ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粗提物共同作用于多靶点MDRꎬ通过直接与P ̄gp外排泵相互作用ꎬ抑制P ̄gp及PKC的生成ꎬ降低PKC活性ꎬ发挥其逆转肿瘤细胞MDR的作用ꎮ2.4㊀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形成Qu等[21]研究发现ꎬ在体外实验中五味子多糖抑制了肾癌细胞缺氧所诱导的VEGF分泌ꎬ表明其具有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活性ꎻ在体内实验中五味子多糖作用于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ꎬ导致其肿瘤中VEGF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ꎮ表明五味子多糖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的生成遏制其发展ꎮ2.5㊀降低肿瘤细胞膜表面电位钾离子通道和氯离子通道通过调节细胞膜电位和细胞体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速率ꎮ五味子对C6胶质瘤细胞膜电位具有调节作用ꎮ五味子中的甲素和丙素可以降低C6胶质瘤细胞膜电位ꎬ同时丙素降低了PC12神经元细胞膜电位㊁抑制ATP诱导的Ca2+浓度升高ꎮ这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的主要成分对Ca2+具有调节作用ꎬ且不会对细胞活力产生影响[9]ꎮ054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㊀2020年12月㊀第41卷目前ꎬ五味子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ꎮ多项研究表明ꎬ五味子中的甲素㊁乙素㊁戈米辛㊁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ꎬ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㊁促进其凋亡ꎻ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表面膜电位㊁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㊁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等多种分子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ꎬ有效降低了恶性肿瘤治疗中放㊁化疗的副作用ꎬ同时提升了联合治疗效果ꎮ随着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ꎬ中㊁西药的联合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ꎬ五味子对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ꎮ虽然五味子对部分恶性肿瘤细胞的抑制机制尚不明确ꎬ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ꎬ五味子抗肿瘤的生物活性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中ꎮ参考文献:[1]㊀沈伊依ꎬ曾智锐ꎬ雷珊ꎬ等.五味子甲素抑制胰腺癌PANC ̄1细胞迁移和侵袭及其机制探讨[J].肿瘤ꎬ2019ꎬ39(10):775 ̄783.[2]㊀XIANHBꎬFENGWNꎬZHANGJR.SchizandrinAen ̄hancestheefficacyofgefitinibbysuppressingIKKβ/NF ̄κBsignalinginnon ̄smallcelllungcancer[J].EurJPhar ̄macolꎬ2019ꎬ855:10 ̄19.[3]㊀BIYMꎬFUYꎬWANGSYꎬetal.SchizandrinAexertsan ̄ti ̄tumoreffectsonA375cellsbydown ̄regulatingH19[J].BrazJMedBiolResꎬ2019ꎬ52(10):e8385. [4]㊀XUXHꎬRAJAMANICHAMVꎬXUSJꎬetal.SchisandrinAinhibits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cellsbyregulatingWnt/ERstresssignalingpathway[J].BiomedPharmacoth ̄erꎬ2019ꎬ115:108922.[5]㊀亢野ꎬ王涛ꎬ霍云龙ꎬ等.五味子乙素通过激活Caspase ̄3影响三阴乳腺癌增殖和凋亡[J].解剖科学进展ꎬ2019ꎬ25(4):414 ̄416.[6]㊀戴国梁ꎬ贡涛ꎬ李豫ꎬ等.五味子乙素通过VEGF/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迁移[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8ꎬ53(14):1186 ̄1191. [7]㊀乔利峰ꎬ董文韬ꎬ李杰ꎬ等.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ꎬ2018ꎬ34(9):1326 ̄1330.[8]㊀LIUZꎬZHANGBꎬLIUKꎬetal.SchisandrinBattenuatescancerinvasionandmetastasisviainhibitingepithelial ̄mesenchymaltransition[J].PLoSOneꎬ2012ꎬ7(7):e40480.[9]㊀CHOIYWꎬKIMKꎬJOJYꎬetal.WuweizisuCfromSchisandrachinensisdecreasesmembranepotentialinC6gliomacells[J].ActaPharmacolSinꎬ2008ꎬ29(9):1006 ̄1012.[10]㊀孙雨薇ꎬ闫冬梅.五味子多糖对体外培养肝癌SMMC ̄7721细胞Bcl ̄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ꎬ2016ꎬ14(7):21 ̄22.[11]㊀王艳杰ꎬ李冀ꎬ周迎春ꎬ等.五味子多糖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病理结构及总蛋白质组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ꎬ2016ꎬ22(7):17 ̄20.[12]㊀YIMSYꎬLEEYJꎬLEEYKꎬetal.GomisinNisolatedfromSchisandrachinensissignificantlyinducesanti ̄prolif ̄erativeandpro ̄apoptoticeffectsinhepaticcarcinoma[J].MolMedRepꎬ2009ꎬ2(5):725 ̄732.[13]㊀KEEJYꎬHANYHꎬMUNJGꎬetal.GomisinAsuppres ̄sescolorectallungmetastasisbyinducingAMPK/p38 ̄me ̄diatedapoptosisanddecreasingmetastaticabilitiesofcolorectalcancercells[J].FrontPharmacolꎬ2018ꎬ9:986. [14]㊀王金桥ꎬ李靖.五味子乙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大肠癌细胞SW116凋亡[J].实用药物与临床ꎬ2018ꎬ21(5):487 ̄490.[15]㊀LVXJꎬZHAOLJꎬHAOYQꎬetal.SchisandrinBinhib ̄itstheproliferationofhumanlungadenocarcinomaA549cellsbyinducingcyclearrestandapoptosis[J].IntJClinExpMedꎬ2015ꎬ8(5):6926 ̄6936.[16]㊀PALMEIRAAꎬSOUSAEꎬVASCONCELOSMHꎬetal.ThreedecadesofP ̄gpinhibitors:skimmingthroughsever ̄algenerationsandscaffolds[J].CurrMedChemꎬ2012ꎬ19(13):1946 ̄2025.[17]㊀戴春岭ꎬ符立梧.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ꎬ2005ꎬ21(5):513 ̄518. [18]㊀O BRIANCAꎬWARDNEꎬSTEWARTJRꎬetal.Pros ̄pectsfortargetingproteinkinaseCisozymesinthethera ̄pyofdrug ̄resistantcancer anevolvingstory[J].CancerMetastasisRevꎬ2001ꎬ20(1/2):95 ̄100.[19]㊀HARDYSPꎬVALVERDEMAꎬGOODFELLOWHRꎬetal.RegulationofvolumeactivatedchloridechannelsbyproteinkinaseC ̄mediatedphosphorylationofP ̄glycopro ̄tein[J].JpnJPhysiolꎬ1994ꎬ44(Suppl.2):S9 ̄S15. [20]㊀HUANGMꎬJINJꎬSUNHꎬetal.ReversalofP ̄glycopro ̄tein ̄mediatedmultidrugresistanceofcancercellsbyfiveschizandrinsisolatedfromtheChineseherbFructusSchi ̄zandrae[J].CancerChemotherPharmacolꎬ2008ꎬ62(6):1015 ̄1026.[21]㊀QUHMꎬLIUSJꎬZHANGCY.Antitumorandantiangio ̄genicactivityofSchisandrachinensispolysaccharideinarenalcellcarcinomamodel[J].IntJBiolMacromolꎬ2014ꎬ66:52 ̄56.(收稿日期:2020 ̄05 ̄20)㊀㊀154第6期㊀庄文越ꎬ等.五味子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研究进展白花蛇舌草,又名鬼臼、苦草等,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

在传统中医药中,白花蛇舌草被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白花蛇舌草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癌症类型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白花蛇舌草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其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多种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模型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模型中,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小肿瘤体积;在结肠癌模型中,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潜力,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研究之外,科研人员还对其单独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生物碱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部分黄酮类物质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苯丙素类物质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对胰腺癌、肺癌等具有抗肿瘤作用。

随着对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理活性。

例如,白花蛇舌草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降低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新的发现为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白花蛇舌草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科研人员揭示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及抗肿瘤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未来,科研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作用,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黄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Vol.41No.2Feb.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黄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刘梦珂,纪濛濛,程林,黄金艳,孙晓建,赵维莅,王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025[摘要]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其作为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疗效。

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地认识,其对肿瘤的影响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如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防治肿瘤转移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使其成为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该文对黄芩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其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黄芩苷;抗肿瘤;肿瘤凋亡;肿瘤转移;肿瘤微环境[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1.02.019[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baicalinLIU Meng -ke,JI Meng -meng,CHENG Lin,HUANG Jin -yan,SUN Xiao -jian,ZHAO Wei -li,WANG LiDepartment of Hemat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Institute of Hematolog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Genomics;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25,China[Abstract ]Baicalin is one of the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he root of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which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component in fields of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virus.Based on further studies,baicalin is gradually known to have anti-tumor function.It has an impact on tumor via multiple mechanisms such as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cycle arrest,induction of apoptosis of tumor cell,inhibition of tumor metastasis and regula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ranking it a hotspot in Chinese medicine of anti-tumor therapy.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baicalin,in order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its anti-tumor mechanisms and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 anti-tumor therapy.[Key words ]baicalin;anti-tumor;tumor apoptosis;tumor metastasis;tumor microenvironment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黄芩素是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芩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

本研究对黄芩素的抗肿瘤研究现状及以上几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Baicalein is a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huang qin).A number of research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dicated that baicalein can inhibit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s,induce tumor cell apoptosis in specificity,block tumor cell cycle,and inhibit telomerase activity,tumor angiogenesis,invasion,and metastasis.The paper has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aicalein in anti-tumor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s in th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icalein′s anti-tumor.[Key words] Baicalein;Tumor;Apoptosis黄芩素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中提取出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1],属于植物源的黄酮类物质[2]。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关键词]蒽醌类;抗肿瘤药,植物型;植物,药用通过对多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发现,大黄、茜草及芦荟等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此类中药主要是具有蒽醌母核的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及米托蒽醌的基本母核亦是蒽醌结构,提示具有蒽醌类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1 抗肿瘤蒽醌类化合物1.1 大黄素大黄素为蒽醌类天然色素,是常用中药材大黄、虎杖、芦荟、决明子及何首乌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1.2 大黄酸大黄酸(Rhein,4,5-dihydroxyan-thraquinone,RH)属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可从大黄、何首乌及虎杖等药材中分离提纯.1.3 蒽衍生物蒽衍生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色素,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据报道已从芦荟中分离提取出具有高效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蒽衍生物,包括羟基蒽醌衍生物和蒽酚衍生物[1] .孟云等[2]报道,芦荟属植物含有6种蒽醌类化合物,即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及 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2 天然蒽醌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2.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黄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作用.它可通过增加Bu25TK细胞核凝聚、膜联蛋白粘合及DNA断裂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DNA合成并诱导凋亡,其途径是Caspase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表现在Caspase-3,Caspase-9的激活和多糖酶的断裂[3] .大黄素可诱导人肝癌细胞系Mahlavu,PLC/PRF/5,HepG2的凋亡,且抑制生长,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大黄素通过激活Caspase-3,Caspase-9导致细胞DNA断裂凋亡,使细胞中产生活性氧物质,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提示活性氧物质和氧化应激在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通过诱导活性氧物质含量的增加,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及激活Caspase而诱导3种肝癌细胞系凋亡[4] .大黄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5],凋亡特征包括DNA梯度密度增加、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出现及亚二倍体细胞数量增长等.大黄素可使HL-60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含量减少,而其他Bcl-2族蛋白,即Bax,Bcl-2,Bcl-XL,Bad的含量保持不变,通过激活Caspase-3可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大黄酸对KB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呼吸链,影响氨基酸及糖类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核苷的跨膜转运,增加淋巴细胞的流动性.它通过影响质膜的氧化还原系统来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相关功能来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增殖.大黄素与丝裂霉素合用可增强KB细胞的凋亡效应[6] .2.2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作用有学者采用 3 H-胸腺嘧啶检查掺入法测定小鼠艾式腹水癌细胞的核苷转运作用结果发现大黄素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对 3 H-胸腺嘧啶核苷的跨膜转运,IC 50 为9.9μmol/L.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发现,大黄素可增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及氨甲喋呤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部分逆转入乳腺癌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抗药性.采用流式细胞法进行测定P-糖蛋白功能及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可增加罗丹123在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的蓄积,并减少排出,长时间作用可降低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据报道,大黄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的作用与抑制核苷转运及降低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相关[7] .2.3 酶抑制剂大黄素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抑制src-Her-2/neu,ras 致癌基因表达上具有高选择性[8] .它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竞争ATP结合位点来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9] .大黄素可阻碍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转化,增强paclitaxel的抗癌作用[10,11] .2.4 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大黄素可引起υ-ras转化细胞S,G 2 /M期停滞[12] .研究发现,大黄素作用后PG细胞的生长周期停滞于G 2 /M期,伴随着S期细胞数的相应减少,提示大黄素抑制PG细胞增殖的主要途径是阻止G 2 期细胞进入M期.研究结果表明,p34 cdc2 ,cyclinB1复合物在真核细胞G 2 期到M期进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3] .大黄素引起的PG细胞G 2 /M期阻滞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它降低cyclinB1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cyclinB1及其复合物的功能,导致细胞生长周期阻滞[14] .徐丽敏等[15]通过体外培养Colo-16细胞株,片段化DNA检测发现,大黄酸可使p34 edc2 蛋白酶不显活性,失去S期(细胞DNA合成)启动因子的正调控,抑制 G,S期转变,从而抑制Colo-16细胞生长和分裂增殖.大黄酸不仅可抑制Colo-16细胞增殖,还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作用[16] .随着大黄酸作用时间延长,出现亚二倍体细胞数和片段DNA含量不平行现象,提示大黄酸除可使染色体DNA被切割外,还可使细胞质中的DNA被切割成小片段.2.5 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 Kegedal等[17]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加入50mg大黄酸发现,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和ATP的含量减少,产生氧自由基,并使脂质过氧化物积聚,诱导肝细胞凋亡.徐丽敏等[18]将终浓度为20mg/L的大黄酸作用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发现大黄酸可使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线粒体致密颗粒含量减少,致细胞体积变小,提示它可改变Colo-16细胞的内外环境,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Colo-16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源供应减少,从而抑制Colo-16细胞的增殖.2.6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谢光麟等[1]以L 929 ,MethA,Y99 ,GM 803 为靶细胞检测芦荟蒽醌衍生物的肿瘤杀伤活性发现,浓度在0.3mg/L以下时对L 929 细胞杀伤的活性(CT值)仍达50%以上,2.5mg/L时对MethA,GM 803 细胞杀伤活性达50%以上,即芦荟蒽类衍生物对动物肿瘤细胞及人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Glasinski等报道,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肽链延长因子eEF-2和肽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ecere等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在体内外亦具有抗神经外胚瘤的活性,但对动物本身无毒性,且不抑制正常纤维母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推测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神经外胚瘤细胞凋亡.苏云明等[19]用健康小鼠接种S 180 肉瘤及H 22 肝癌腹水瘤进行研究发现,各品种芦荟对S 180 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且均可延长荷瘤H 22 小鼠生存时间,推测其中的活性物质可能是蒽醌类物质.2.7 抗诱变作用 Jae等[20]报道,决明子中的甲基钝叶决明素、橙钝叶决明素及大黄酚等可在黄曲霉素B 1 所致鼠伤寒沙门氏杆菌TA100或TA98诱变反应中发挥显著的抗诱变作用,其机理可能是蒽醌作用于细菌线粒体,使毒素活性关键酶失活,使毒素失去致活性,在结构上可能与蒽环上的C-9羰基、C-3甲基、甲氧基及羟基等有关.[参考文献][1]谢光麟,吕昌龙,孟祥珠,等.芦荟中蒽衍生物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检测[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6):572.[2]孟云,严宝珍,胡高飞,等.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31(3):70.[3] Srinivas G,Anto RJ,Srinivas P,et al..Emodin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 though poly(APD-ribose)polymerase cleavage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9[J].Eur J Pharmacol,2003,473:117.[4] Jing X,Ueki N,Cheng J,et al..Induction of apoptosisin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cell lines by emodin[J].Jpn J Cancer Res,2002,93(8):874.[5] Chen YC,Shen SC,Lee WR,et al..Emodi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romyeloleukemic HL-60cells accom-panied by activation of caspase3cascade but independe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J].Biochem Phar- macol,2002,64(12):1713.[6]黄云红,甄永苏.大黄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与丝裂霉素的协同作用[J]. 药学学报,2001,36(5):334.[7]姜晓峰,甄永苏.大黄素抑制人高转移巨大细胞肺癌PG细胞的肿瘤转移相关性质[J]. 癌症,2001,20(8):789.[8] Chang CJ,Ashendel CL,Geahlen RL,et al..Oncogene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ions from medical plants[J].In Vivo,1996,10(2):185.[9] Jayasuriya H,Koonchanok NM,Geahlen RL,et al.. Emodin,a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from polygon-um cuspidatum[J].J Nat Prod,1992,55:696.[10] Zhang L,Lau YK,Xi L,et al..Tyrosine kinase inhi- bitiors emodin and its derivative repress HER-2/neu-in-duced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and metastasis-associated properties[J].Oncogene,1998,16(22):2855.[11] Zhang L,Lau YK,Xia W,et al..Tyrosine kinase in- hibitiors emodin suppresses growth of HER-2/neu-over-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 in athymic mice and sensi-tizes these cells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aclitaxel[J]. Oncogene,1998,16(22):2855.[12] Chan TCK,Chang CJ,Koonchanok NM,et al..Selec- tive inhibition of the growth of ras-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by emodin,a protein-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3,193(3):1152.[13] Kabsroski NK,Gibbons DL.BCR-ABL kinase activationconfers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genotoxic damage via cell cycle block[J].Oncogene,1996,13:2225.[14]王新华,甄永苏.大黄素抑制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细胞的肿瘤转移相关性质[J]. 癌症,2001,20(8):789.[15]徐丽敏,陈学荣,毛舒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Cdo-16细胞株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1):47.[16]徐丽敏,陈学荣,毛舒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3):153.[17] Kagedal K,Bironaite D,Dllinegor K,et al..An-thraguinone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primary caltures of rat heputocytes [J].Free Radic Res,1999,31(5):419.[18]徐丽敏,毛舒和.大黄酸对Cdo-16细胞线粒体的作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6,5(4):109.[19]苏云明,吴波,王莉.芦荟抗肿瘤作用研究[J]. 黑龙江学报,2002,15(3):181.[20] Jae SC,Hee JL,Kun YP,et al..In vivo antimuta- genic etlectss of anthraquinone aglycones and naphthopy-rone glycosides from Cassia tora[J].Planta Medica,1997,63:11.。

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64CARCINO GENESIS ,TERATO GENESIS &MUTAGENESISVol.36No.2Mar.2024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璨1,林鹏1,杨玉2,杨光远2,*,刘明远2,*(1.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收稿日期:2023-09-11;修订日期:2023-12-14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科学基金项目(LC2018040);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210202040066);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科研团队”项目(202302)作者信息:张璨,E-mail :****************。

通信作者,刘明远,E-mail :*********************;杨光远,E-mail :**************【摘要】芍药苷是中药赤芍、白芍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芍药的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芍药苷尚未以单体形式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凋亡、抗炎、调节线粒体功能、调节自噬、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调节免疫等。

芍药苷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癌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前景广阔。

本文对芍药苷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芍药苷;凋亡;炎症;自噬;癌症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16X(2024)02-0164-04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4.02.015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难题,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芍药苷(paeoniflorin ,PF),分子式为C 23H 28O 11,是芍药科植物中的一种单萜类活性单体,化学结构如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剑锋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07制药5班 【摘要】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其机理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抗氧化作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由于缺乏对中药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规律的科学认识,势必影响中药的进一步应用,所以,对中草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中药;抗肿瘤;机制 目前,肿瘤仍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呈上升的态势。但化学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中药抗肿瘤药物就在这方面显出其优势来,为此,中外学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就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中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和作用于肿瘤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CDK抑制子(CDKI)以及抑制PCNA的阳性表达率,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三个途径来完成的。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相关性,因而抑制端粒酶活性研究必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而某些癌细胞则是在某些机制作用下,启动端粒酶表达而使染色体端粒稳定地维持在一定长度,不随DNA复制而变短,从而使癌细胞得以持续增殖,获得永生化。张玲等[1]研究了淫羊藿苷(ICA)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ICA显著抑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且端粒酶活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弱,并与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llb表达率呈负相关;同时ICA能上调p21、下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研究表明苦参碱作用后的肝癌HepG2细胞其Gl期正调控因子CyclinD1表达下调,而CDKI中的功能亚基p21,p16和p27表达增强[2],提示苦参碱的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周期蛋白、CDK,CDKI中各亚基的表达增强或抑制有关。石灵春[3]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小鼠HepA肝癌模型莪术油治疗组的瘤重、PCNA标记指数、cyclinD1标记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莪术油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的阳性表达,下调cyclinD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进而达到临床抑瘤目的。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使膜保持完整性,而核染色质固缩,内源性内切酶激活,将染色质DNA降解成寡聚核小体,电泳带谱特征表现为呈梯状带。与细胞死亡有本质区别,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许多药物杀伤肿瘤的机理之一。Kuo等[4]用白藜芦醇处理p53表达阳性的HepG2细胞和p53表达阴性的Hep3B细胞,只观察到前者发生凋亡,提示可能是通过p53途径诱导凋亡的。Lwashita K等[5]研究发现紫柳花素(butein)能够诱导B16小鼠黑色素瘤4A5细胞凋亡,其诱导途径是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促进Bax基因表达。姜黄素通过激活HL60细胞线粒体途径caspase28、caspase23、CytC、PARP降解和BTD断裂诱导凋亡[6]。 3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恶性肿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类似于未分化的胚胎细胞,没有终末分化细胞的性状,对细胞内正常的分化调节机制缺乏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即肿瘤细胞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分化,向正常细胞方向改变,丧失恶性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自1971年Friend等发现二甲亚砜可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并合成了血红蛋白以来,相继发现了许多具有诱导分化作用的药物。国内以三氧化二砷用于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张永清等[7]以2%浓度苦参碱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细胞谱系特征性标记变化,通过相关指标检测发现苦参碱可诱导K562细胞向髓系非单核巨噬细胞系方向分化。研究还发现,丹参酮ⅡA能调节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2myc、Bcl22表达下降,p53及c2fos表达升高;作用于细胞周期,减少S期细胞数目,抑制DNA合成,从而促进NB4细胞分化,降低其增殖能力[8]。梁永红等[9]从板蓝根中提取的化合物板蓝根二酮B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集落形成试验后表明其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能力。

4 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肿瘤血管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本身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可以提供肿瘤向远处播散的条件,导致肿瘤的恶性生长与复发、转移。研究表明,肿瘤中微血管数量与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数相关;另外,由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基底膜呈碎片状,易于渗漏,与成熟血管相比更易被肿瘤细胞穿透而发生转移。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有效地抑制肿瘤转移有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选择性降解血管基底膜和细胞外间质,内皮细胞分裂、游走和增殖是其中关键部分,这些过程受血管生成诱导剂和抑制剂调节。贾英杰等[10]以白花蛇舌草、蜂房、姜黄、大黄等中药组成复方提取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及家兔角膜移植瘤后,发现其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并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降低血管密度、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唐春兰等[11]研究发现中药姜黄的主要单体成分姜黄素Ⅲ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从自分泌与旁分泌两种途径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王心华等[12]研究显示大黄素150与300μg/egg对鸡胚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37.6%和63.2%。雷公藤甲素通过干预PAs/纤溶酶系统,降低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作用[13]。

5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很多中药既有抗氧化作用,同时也有抗肿瘤作用,这说明抗氧化作用与抗肿瘤作用关系密切。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ROS)能使细胞增殖减慢,这就会干扰抗肿瘤药的细胞毒作用。因为抗肿瘤药的细胞毒作用依赖于细胞快速增殖,抗氧化剂清除ROS而增加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陈长瑞等人[14]实验结果表明,从粉背南蛇藤中分离出的扁蒴藤索在体外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扁蒴藤素完全抑制Fe2+-AA诱导的MDA生成,并对组织匀浆自发性产生的MDA也有抑制作用。说明扁蒴藤素既有抗氧化作用,也有抗肿瘤作用。多糖抗肿瘤作用与其抑制肿瘤组织中的SOD活力有着明显的关系[15]。羊栖菜多糖能减少L615小鼠全血和肝脾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而增加SOD、CAT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16]。

6 逆转多药耐药 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大多数肿瘤患者的死因与耐药直接或间接相关。肿瘤耐药多为多药耐药(MDR),也有单药耐药,产生的可能原因是药物代谢障碍、DNA修复机制障碍、DNA多聚酶活性改变等。逆转MDR成为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迄今筛选出的多类耐药调变剂(Resistance modifier,RM)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从中药中筛选RM具有广阔前景。川芎嗪能显著增加具阿霉素耐受性的K562(K562/2ADM)对阿霉素的敏感性[17]。

7 提高免疫功能 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限制肿瘤细胞生长能力。通过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改变宿主对肿瘤的生物反应,起到治疗作用的生物治疗受人瞩目。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不仅能激活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性T细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EAR)、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fIFN)细胞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生成,调节抗体和补体的生成,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18]。中药扶正方(生黄芪、北沙参、生白木、天门冬等)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稳定病灶。能提高红细胞C3b受体活动,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增强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其作用机理与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有关[19]。黄芪有效成分对脾虚小鼠γ-L-2有促诱生作用,能促进LAK细胞攻击能力[20]。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体外实验相结合,观察灵芝多糖GL-B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发现GL-B无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促进TNFα、INFγ的分泌而实现,明确揭示灵芝多糖的免疫调节效应与其抗肿瘤效应的关系[21]。川牛膝多糖能够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杀伤肿瘤细胞[22]。另有研究表明牛膝多糖具有显著的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能升高血清补体和抗体分泌细胞的数目,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23]。

8 结语 现代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其中手术依赖于早期诊断,但肿瘤在发病早期不容易被查出。放疗则往往是手术或化疗的辅助手段,因此化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常规方案,但是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其在临床中的运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传统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显示其独特性和优势。国内外学者对单味中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相继发现了许多抗肿瘤作用确切的中药。目前中药研究多采用从植物中寻找有效的单一成分的策略,却忽略了中药并不是单个化合物,而是混合物,其有效物质往往并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多种成分,这些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产生作用,因此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机制”的特点。由于缺乏对中药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规律的科学认识,势必影响中药的进一步应用,所以,对中草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