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师资培养的探索——以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合集下载

化学工程项目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项目师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化学工程项目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项目师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案体系地构建与创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案体系地构建与创新胡忠于,郑柏树,黄念东,申少华,曾坚贤(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围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案地现状及存在地问题.结合学校地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构建与创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地实践教案体系.该体系由实验课程教案、设计课程教案、现场实习教案3大模块构成,通过“3(校内教育)+1(企业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案,实现对学生地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地培养.该体系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对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具有很强地现实意义.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案体系;构建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09-0146-03收稿日期:2014-03-07基金工程:1.湖南省教案改革研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研究与实践(G21213);2.湖南省教案改革研究工程: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地化工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地构建研究(G21305);3.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G21224);4.教育部湖南科技大学-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程(G11301);5.湖南省化学与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G21323)作者简介:胡忠于(1969-),男,湖南湘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实践教案是高等工程教育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地重要环节[1].尤其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这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地专业,实践教案对人才培养地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2009 年底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简称“卓越计划”),该工程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地重大举措,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进行地一次重大探索,对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地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2].为此,在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首批包括天津大学在内地全国61所高校率先进行“卓越计划”地试点工作,2011年包括湖南科技大学在内地133所高校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作为湖南科技大学优势特色本科专业之一此次确定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本专业地实践教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传统地实践教案已不能完全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地需要,如何按照“卓越计划”地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深化实践教案改革,构建实践教案体系,为培养卓越化工工程师服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地工作.1化工专业实践教案现状长期以来,化工学科学生地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与现代化工企业地人才需求情况严重脱节,传统地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系统化传授与验证为主线[3],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地培养零散,创新能力地培养严重缺乏.湖南科技大学化工专业近几年在实践教案环节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校内教育注重理论目前实施地培养方案重视理论知识地系统学习,而对实践能力地培养明显不足.一是学校安排地实验课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动手较少;二是设计型实践课安排少且要求简单,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地培养不够,特别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地能力差;三是研究型、创新型实践教案严重缺乏,学生地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1.2企业培养流于形式企业实际生产现场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地最有效途径,目前实施地培养方案中虽然安排了三次企业现场实习,但由于学校投入地外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企业落实困难等原因,使得学生实际实习时间大大缩短,学生实习不能实际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去,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实习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4].1.3教师缺乏工程经历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不断壮大,引进了一批高学历年轻教师,他们主要是高校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工作地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使得整个师资队伍中原本就不足地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地教师比重越来越小,这与工程教育要求严重不符.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现行人事制度地限制,学校与企业间相互兼职难于操作.2卓越工程师实践教案体系构建与创新思路“卓越计划”旨在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根据现代工程技术地发展需要和企业地用人要求,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地合格地工程技术人才.天津大学作为率先进行“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地大学,其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目标、模式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借鉴名校经验,根据我校地处中南腹地和地方高校地实际情况,结合化工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案体系地总体思路是:以“卓越计划”为指导,推行“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地办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地课程配置体系,增加实践教案比重,改革实践教案内容,改善实践教案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5](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1年)、企业轮(顶)岗实习等专业人才培养地模式与途径,强化学生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新地实践教案模式,构建新地实践教案体系,为培养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服务.3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地实践教案体系实践教案环节是对学生地思维方法、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地实战性训练[6].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实践教案体系由实验课程教案、设计课程教案、实习3大部分构成,通过校内教育和校外培养两条途径来开展实践教案,实践教案地开展即通过3条主线来安排一系列地培养环节,实现对学生地认知性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3.1实验课程教案实验课程教案是校内教育阶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地基础环节,也是很重要地环节.实验课程设置分为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3个层次.基础实验主要是四大化学实验,是对学生地认知性训练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地实践习惯和学以致用理念.专业基础实验主要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地理工课程(如电工与电子学)实验,是对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严谨地治学态度和细致地工作作风.专业实验就是专业课程地理论与生产实际地紧密结合,演示性、验证性专业实验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地理解,是对学生地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地安全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综合性、设计性专业实验工程与教师科研、联合培养企业联系起来,通过创新性实验工程申报与实施对学生地创新能力加以训练,锻炼学生地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实践教案体系实验课程设置见表1.3.2设计课程教案设计课程教案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地有效途径.根据“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地课程配置体系,设计制图教案环节贯穿整个本科阶段,从大一工程制图地到大四地毕业设计论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生产现场实际,经过独立思考后,做出符合实际需求地有创意地设计,强化学生地设计观念.目前学校开设地设计课程有: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过程设计课程设计、化工企业工程设计与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设计等.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实践教案体系设计课程设置见表2.3.3现场实习教案企业现场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地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一般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如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地校企联合基地等地进行.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化工企业轮岗实习、化工企业工程设计与研究等.通过实训,使学生综合运用学习成果,掌握专业领域地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专业技术训练地目地,增强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实践教案体系实习课程设置见表3.4结论实践教案是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地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卓越计划”地进程中,按照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地要求,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化工专业地特点和实际情况,建构了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地实践教案体系.该体系通过校内教育和校外培养两条途径来开展实践教案,实现对学生地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地培养,对于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很强地现实意义.当然,实践教案体系地构建是一个复杂地过程,需要长期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参考文献:[1]张彦春.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案改革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24-125.[2]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地本科实践教案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6):213-215.[3]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地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8-140.[4]秦旻,郭小宏,李红镝.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案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104-107.[5]张淑华,刘峥,肖瑜.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12(2):159-161.[6]崔永鸿,王文和,韩松.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案体系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J].科教文汇,2012(4):49-50.(责任校对谢宜辰)。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探讨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探讨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探讨[摘要] 笔者结合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类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提出一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 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一、引言新世纪,充满机遇,更是充满竞争。

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核心,已成为世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共识。

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能否在当前乃至未来的人才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高校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是中国能否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可靠保障。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面向工程,回归工程,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明确知识能力结构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国内外高校都普遍认为化工类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掌握基础化学、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掌握化工学科的基本原理,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包括科研、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初步能力;(2)化工类专业人才应熟悉国家对于化工产品生产、贸易、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专业适应与竞争能力。

而具备上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就是学科交叉,人们把材料、信息、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产业涉及化工、冶金、机械、土木工程、电力电子、航天航空等工业领域。

在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包含化学工艺、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机械、林产化工、应用化学、化学等十多个专业,学科布局和专业组成相对完善,但受人力、财力、物力等科研条件限制,大多数研究方向难以做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林产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为例

林产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为例

2018年2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3期收稿日期:2017-12-08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Y B 201707)作者简介:杨 静(1976—),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产化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

杨静,史正军,杨海艳,张加研(西南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指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

结合我国林产化工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索了构建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方式和策略,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等方面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林产化工;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T S 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223-021 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是中国大学新的使命和课题。

林产化学加工(简称林产化工)主要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及生物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加工,获取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科,包括以木材制浆、木材水解和木材热解为主的木质资源化学与利用和以分泌物化学、提取物化学、林产精油等为主的非木质资源化学与利用过程两大领域,是农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我国的林产化工学科由林学和林业科学家、教育家梁希先生创建于1929年,并于1956年在南京林业大学正式设置林产化工专业。

目前,在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设林产化工专业,形成了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林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等为代表的学科方向。

卓越工程师“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

合肥工业大学作为首批申请“卓越计划”并获得批准的61所试点大学之一,近年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以大工程教育观为指导,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了由科学化的目标定位与方案优化、工程化的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的本—硕和本—硕—博贯通培养、准工业化的校内工程训练、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的工程专业认证和中外合作办学、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构成的“七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该校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 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卓越计划;“七化”;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在经过3年的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后,于2010年启动了为期10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综合知识背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下也称“卓越工程师”)。

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即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

或者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某种结构方式和运行框架[2]。

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论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参考例文篇1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趋势摘要:近代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环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通过对相关的化工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的道路,进一步调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趋势与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环保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再次利用实现能量的传递,这样高效环保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产品加工生产的过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由来已久,它以化学工程相关理论还有实际的一些运用为指导,利用这一学科知识对各种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跟生产。

化工工程领域的相关行业非常多,比如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炼化工等相关行业。

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行业都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化工工程还与一些高新科技领域相互影响作用,共同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目前化学工程领域正向着自动集约化、高效精细化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化工工程涵盖的专业领域范围非常广,因此,加强对化工工程与工艺发展研究时非常有必要的。

一、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特点趋势1.化学工程与工艺特点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为代表的相关工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学科是一门工业特色十分显著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范围广,是一门应用十分宽泛的专业。

如一些食品加工业、印刷业、冶炼业、医药生产、材料化工等都是建立在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础之上。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课就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想要在这一门学科能够为我国各个行业都做出贡献,就必须要组织构建一个能够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研究基地。

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创新型体系。

2.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学科是一门工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它覆盖了原有的各种化学相关的专业。

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

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

contents•引言•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概述目录•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contents•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目录•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近年来,广西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高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广西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传统。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0102卓越工程人才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

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和实践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国内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实践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人才01提高了工程教育质量02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03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的工程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课程等,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实际技能。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理念落后一些高校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对工程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竞争力。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广西地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

企业参与度低一些企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与高校的合作和信息共享,这也使得高校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广西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科学管理。

“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探索——以学生视角体验“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探索——以学生视角体验“卓越工程师计划”
s t ude nt s a b i l i t i e s wa s c o n f i r me d. A d di t i o na l l y, s om e s ho r t a g e s i n e ng i n e e r i n g p r a c t i c e we r e po i nt e d ou t , a l s o s o me c o ns t r uc t i v e c o mme nt s we r e p ut f o r wa r d.
了培 养 方 案 中“ 卓越 ” 的 因素 , 肯 定 了此 项 计 划 在 人 才 能 力 培 养 方 面 做 出的 贡 献 , 同时 也 发 现 了 它 在 实 践
过 程 中 的不 足 , 并提 出 了 一 些建 设 性 意见 。
[ 关键 词 ] 卓 越 工 程 师计 划 ; 优越性 ; 教 改 ;工 程 能 力
o f Pr o c e s s Eq u i p me n t a n d Co n t r o l En g i n e e r i n g .As a me mb e r o f t h e p l a n ,B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e mi c a l
— —
Ex pe r i e n c i ng PET OE f r o m t h e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St ud e n t s
Pe i Ya t i a n,Du a n Ch e ng h o ng
Ab s t r a c t :The Pl a n f or Ed uc a t i n g a n d Tr a i n i n g Out s t a n di 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ng i n e e r s( PET OE) ha s gi ve n a b i g pu s h t O

关于卓越化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关于卓越化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教育管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

在世界教育“你追我赶”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素质和质量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股因时代而产生的教改洪流中,卓越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普遍共识。

值得欣喜的是,在国际教师教育普遍关注“卓越”的大潮中,我国也开始积极响应。

教育部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启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还进一步明确要“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经过精心准备,于2014年9月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

该计划以为基层中学尤其为乡镇中学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并能引领乡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为目标。

一、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随着高校扩招,大班教学无奈而生,其后则是课程实施的艰难跋涉,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远离理想。

对于很多高等院校来说,师范生培养已面临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培养出卓越的教师更是一种奢望。

要在现有条件下培养出优秀的师资就必须要集中优秀师资打造精英师范生。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正是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培养精英的重要举措,是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摸索师范生培养的又一次尝试。

诚然,这一计划的实施并非是解决师范生培养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引领高校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为此,我校也积极地实施了这一举措,开办“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

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明确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规格在知识维度方面:具有化学知识、教育知识、化学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在能力维度方面: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在素质维度方面:对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都能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