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糖低聚糖糖多糖

合集下载

低聚糖

低聚糖

低聚糖<O></O>一、概念低聚糖又称为寡糖或寡聚糖。

定义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低聚糖每分子水解成3~8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物称低聚糖,也有人把水解成3~10个,甚至20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物归入这一类。

2、低聚糖(或寡糖01igosaccharides)是指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成的糖类总称。

3、低聚糖麦芽三糖到麦芽八糖,都是α,D-葡萄糖以α-1→4和α-1→6糖苷键结合的。

杂低聚糖匠结构比较复杂。

分子量300-2000,界于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纤维、淀粉)之间,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

4、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

5、别名寡糖类或少糖类。

通常,低聚糖是2—10个单糖以糖苷键连接的结合物,11个单糖以上的结合物则称为大糖类,100—2000个单糖结合物则称为多糖类。

<O>二、分类1、水解产生的所有糖分子都是葡萄糖的称麦芽糖低聚糖,由3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叫麦芽三糖,四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叫麦芽四糖等等。

2、水解时产生不止一种单糖,称杂低聚糖。

如大豆中的杂低聚糖水解产生棉子糖和木苏糖等,人不易消化,无法利用。

但机体自己合成的杂低聚糖,有很重要的生理功用。

三、常见低聚糖名称主要成份与结合类型主要用途麦芽低聚糖葡萄糖(α—1,4糖苷键结合)滋补营养性,抗菌性低聚异麦芽糖葡萄糖(α—1,6糖苷键结合)防龋齿,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环状糊精葡萄糖(环状α—1,4糖苷键结合)低热值,防止胆固醇蓄积龙胆二糖葡萄糖(β—1,6糖苷键结合),苦味能形成包装接体偶联糖(Coupling sugar)葡萄糖(α—1,4糖苷键结合),蔗糖防龋齿果糖低聚糖果糖(β—1,2糖苷键结合),蔗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葡萄糖(β—1,2糖苷键结合),蔗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潘糖葡萄糖(α—1,6糖苷键结合),果糖防龋齿海藻糖葡萄糖(α—1,1糖苷键结合),果糖防龋齿,优质甜味其中较重要的有:1、棉子糖: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

第十四章 糖类

第十四章 糖类

(二)果糖
• 纯净的果糖是白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分解),易 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旋光性,且是左旋,故又称为左旋 糖。 • 果糖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常以游离态存在于蜂蜜和水果 浆汁中,以结合状态存在于蔗糖中。某些植物中含有一种 多糖叫菊根粉,是由果糖组成的。动物的前列腺和精液中 也含有果糖。
2.氧环式 α-吡喃葡萄糖和β-吡喃葡萄糖的互变关系如下:
H C H HO H H C C C C CH2OH OH H OH O H HO H H OH H C C C C C OH H OH OH H HO H H O HO H C C C C C CH2OH OH H O OH
CH2OH
α-吡喃葡萄糖 (约占37%)
CH2OH C HO H H C C C O H OH OH
CH2OH
(二)果糖的结构
2.氧环式 氧环式果糖的结构也有α—型和β—型两种,苷 羟基在碳链右边的为α—型,在左边的为β—型。
HOH2C C HO H H C C C CH2OH H OH O
HO H H
OH
CH2OH C C C C O H OH OH
一、淀粉
• 直链淀粉又称可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后呈胶体溶液,与碘 作用显深蓝色; • 支链淀粉与碘作用显蓝紫色。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能水 解。 • 人体内,在淀粉水解酶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继续水解生 成麦芽糖,在麦芽水解酶作用下,最后水解得到α-葡萄糖 。
一种保留苷羟基,还具有还原性称为还原性双糖,如麦 芽糖和乳糖等。另一种没有苷羟基,因而不具有还原性 称为非还原性双糖,如蔗糖等。

蔗糖、麦芽糖和乳糖三者分子式均为C12H22O11,它们
互为同分异构体。
一、还原性双糖

宏量营养素6

宏量营养素6

包括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改性淀粉。
• (2)糖原(glycogen):是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储存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又称动物淀粉。溶于 水,分支多,在体内可迅速分解提供能量。 在动物肝脏、肌肉等组织中。遇碘显红褐色。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是人体主要的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2、构成机体的重要组分。糖蛋白,糖脂,核酸 3、节约蛋白质,且有利于机体氮的储留。 4、抗生酮作用
• 六、膳食纤维(补充) • 1、膳食纤维概述

膳食纤维是由非淀粉多糖、木质素、
抗性低聚糖和抗性淀粉组成。至于食品中的山
是纤维可认为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
质、亲水胶体(植物胶、黏胶)、抗性淀粉和
抗性低聚糖组成。
• 2、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
• (1)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
成分,有数千个葡萄糖单位以β(1→4)
糖苷键连接而成,为不分枝的线状均一
多糖。
• 2、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有
许多分枝的、含不同糖基单位组成的杂多半糖。
其组成的糖基单位包括木糖、阿拉伯糖、半乳
糖、甘露糖、葡萄糖、葡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
• 3、果胶

通常果胶的主链由半乳糖醛酸通过α
(1→4)糖苷键连接而成。
• 4、黏胶与树胶:
• (2)果糖(frucose):存在于水果中,蜂 蜜中含量最高。果糖代谢可不受胰岛素 控制,故糖尿病病人可食用果糖。甜度 高。
• (3)半乳糖(galactose):是乳糖的组成 成份。 在人体中也是先变为葡萄糖后才
被利用。
• 2、双糖(disaccharide):由两分子单糖缩合 而成,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3章苷类化合物p讲解学习

第3章苷类化合物p讲解学习

OH O OH
HO
H O
O
OH
OH OH
C H2 O H
芦荟苷 (碳苷)
其他分类方法
按苷元类型: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 按植物体内存在状态:原生苷、次生苷 按苷特殊性:皂苷 按生理作用:强心苷 按糖的种类和名称:木糖苷、葡萄糖苷 按单糖基的数目:单糖苷、双糖苷 按糖链的数目: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三糖链苷
单糖分子中的伯醇基氧化成羧基
的化合物叫糖醛酸。
COOH
O
O H H ,O H
HO OH
D-葡萄糖醛酸
(8)糖醇 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的
多元醇称糖醇。
植物体内常见糖的哈沃斯(Haworth)投影式结构:
O OH H,OH
OH OH
O H,OH
OH OH OH
OH O OH H,OH
OH
OH O CH3 H,OH
第三章 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
一、概述
糖类定义:碳水化合物 CX(H2O)Y 来源: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 作用: 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 糖类、核酸、蛋白质、脂质 ——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
二、糖的结构和分类
定义: 单 糖 ( monosaccharides ) 是 多 羟 基 醛
葡聚糖凝胶色谱:Sephedex LH-20(有机相适用) 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洗脱剂
各种单体成分
第四节 苷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苷 水 解 糖 + 苷元 (鉴别特点和意义)
菲林试剂 阴性(-) 多伦试剂 阴性(-) Molish反应 阳性(+) (a-萘酚、浓硫酸)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H HO HO H H OH O H OH OH H
H HO HO H H
OH O H H OH OH
β -D-葡萄糖构象
α -D-葡萄糖构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两种异构体的构象可以看出在-D-葡萄糖构 象中所有大基团都处于 e 键,所以这是 D-(+)-葡 萄糖的最稳定构象。
4.变旋光现象的解释
α -D-葡萄糖的比旋光度为+112°, -D-葡萄 β 糖的比旋光度为+19°,在常温下用水或乙醇结晶 的葡萄糖的 m.p.为 146℃,主要是α -异构体, 20 新 配 制 的 水 溶 液 D +112°,在高温下用 CH3COOH 或吡啶结晶的葡 20 D 萄糖的 m.p.为 150℃,主要是β -异构体,所以 新配制的水溶液+19°,以上两种葡萄糖溶液经放 置达到平衡后其比旋光度都是+52°,这种现象称 做变旋现象。
CHO HO HO H H H H OH OH CH2OH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CH2OH
D-(+)-葡萄糖 D-(+)-甘露糖 象这样的两种立体异构体称差向异构体, 这种现象称为 差向异构现象。
几点说明:
①D、L只表示单糖的相对构型与甘油醛的关 系,与旋光方向无关。 ②自然界中存在的糖都是D型,L型多为人工 合成的。 ③1951年,用X射线衍射法证明,单糖的真实 构型正好同原来规定的相对构型一致。
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相反,其他手性碳原子构型完全相同 的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差向异构化: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 ,使其中一个手性碳原子转变为其相反构型过程。
单糖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差向异构化反应,反应过 程是在碱性溶液中羰基发生烯醇化,通过烯醇式中间 体和其差向异构体达成平衡。

单糖、双糖、多糖是什么?请讲详细点

单糖、双糖、多糖是什么?请讲详细点

单糖、双糖、多糖是什么?请讲详细点
糖类按照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其中果糖最甜;双糖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和麦芽糖(有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
糖类还包括糖醇是单糖的衍生物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
糖类还有一类是低聚糖有低聚果糖和大豆低聚糖.
单糖、双糖、多糖都提供能量,其中单糖和双糖均可迅速升高血糖.我的理解是:多糖——双糖——单糖
木糖醇、麦芽糖醇和低聚糖有降低血糖、血脂、预防肠道肿瘤和防治肥胖的作用.
其他糖醇有药物作用.。

第四章__糖和苷类

第四章__糖和苷类
苷元提供氨基:
巴豆苷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二)碳苷:
苷元和糖直接以C-C键相连:
芦荟苷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二、苷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苷类由苷糖、苷键、苷元三部分组成 (一)理化性质 1.性状和溶解性 2.旋光性 3.水解型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一)理化性质 1.性状和溶解性
性状:多为无色、无味、无还原性的无定形粉末,具 有引湿性。 溶解性: 苷元:难溶于水,可溶于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苷:可溶于水和醇,不溶于或难溶于亲脂性溶剂。 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二、糖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一)理化性质 1.单糖多是白色或无色结晶,有甜味,具有还 原性,右旋光性。 2.溶解性:单糖因分子小,羟基多,所以极性 大,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亲脂性有 机溶剂。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二、糖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二)检识反应 1.Fehling反应:
用于还原糖的检识,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实验时,斐林试剂应新鲜配制
(苷糖是苷的亲水部分,苷元是苷的亲脂部分。
C苷在所有溶剂中溶解度较小)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一)理化性质 2.旋光性
苷类都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水解后生成糖而呈右旋光性,同时具有还原性。 通过比较水解前后旋光性的变化、还原性的有 无,可以初步判断苷类成分的存在。
第四章
糖和苷类
(一)理化性质 3.水解性
2.Tollen反应(银镜反应):
用于还原糖的检识
3.Molish反应:
检识糖和苷类的重要反应
第四章
糖和苷类
第二节 苷类 基本概念: 苷的含义: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 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为配糖体。苷 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也可以表述为:通过水解能生成 糖或糖的衍生物和非糖物质的化合物称为苷。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糖和苷类(中药化学课件)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糖和苷类(中药化学课件)

2.酸水解操作方式: (1)温和酸水解 水解产物:次生苷或苷元、单糖或低聚糖。 (2)强烈酸水解 水解产物:苷元或脱水苷元、单糖。 (3)两相酸水解法: 水解产物:苷元、单糖或低聚糖。
3. 酸水解条件
条 件
试剂
温 1%~5%醋酸; 和 0.1%~0.5%盐酸
或硫酸
强 1%~10%HCl、

H2SO4
❖ 氨基糖较羟基糖难于水解,而羟基糖又较去氧糖(尤其2-去氧糖)难 于水解
水解难易顺序: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 >2-氨基糖苷
(3)按苷元的种类不同
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其水解比脂肪 族苷(如萜苷、甾苷)容易得多,某些酚苷如蒽醌苷、 香豆素苷不用加酸,只须加热也可能水解成苷元。
α -萘酚
R CHOH CHOHCHO
R O CHO 浓硫酸
RO
OH
SO3H OH
RO [O]
SO3H
O SO3H
OH
SO3H
2.菲林(Fehling)反应 ❖ 还原糖呈阳性反应。 ❖ 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 同时测试水解前后两份供试液,水解前呈负反应,水解后
呈正反应,或者水解后生成的沉淀比水解前多,表明供试 液中含有多糖或苷。 3.银镜试验 ❖ 还原糖呈阳性反应。 ❖ 水浴加热,试管壁上产生银镜。
酶催化水解
❖ 酶水解具有高度专属性。 ❖ 例如,麦芽糖酶只能使α-葡萄糖苷水解;
苦杏仁酶主要水解β-葡萄糖,但也能水解一些其它 六碳糖的β-苷键;
转化糖酶又称β-果糖苷酶,只能水解β-果糖苷键; 芥子苷酶水解芥子苷
氧化开裂反应
❖ Smith降解法常用,对较难水解的C-苷类尤为适用 。 ❖ 可得到原苷元(除酶解外,其它方法可能得到的是脱水苷元) ❖ 试剂:过碘酸( HIO4 )、四氢硼钠( NaBH4 )、稀酸 ❖ 反应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羟基丙醛
习惯命名法
D-(+)甘油醛
丙醛糖
(2R,3R,4R)-2,3,4,5-
四羟基戊醛
D-(-)-核糖
(3S,4R,5R)-3,4,5,6-
四羟基已-2-酮
实用文档
D-(-)-果糖 已酮糖
第四节 单糖的环型结构
1. 一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某些特性及环 型结构的提出
2. 二 葡萄糖环型结构的画法--哈武斯透 视式
CHO
Na-Hg
O
O H2O
OH
OH
OH OH
pH=3-5 C H#43;
OH
C H 2 OH
O HO
OH
Na-Hg
O H2O
HO
pH=3-5
CHO
OH C H 2 OH
实用文档
*1. 原来分子的手性碳原子,对新生的手性碳原子 具
有一定的感应作用,所以两个差向异构体是 不等
量的。 *2. 若用Na-Hg乙醇溶液还原,则产物两端均为醇。 *3. 该反应产率不高,主要用于研究结构。
3. 三 葡萄糖的构象式
实用文档
一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某些特性及环型结构
1.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一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入溶液中,它的旋光度
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这种现 象称为变旋现象。
实用文档
在乙醇中重结晶 D-(+)-葡萄糖 在吡啶中重结晶
-D-(+)-葡萄糖(无结晶水) 在HOAc中重结晶 mp 146oC
实用文档
第五节 单糖的反应
一 糖的递增反应
克里安尼氰化增碳法
二 糖的递降反应 1) 佛尔递降反应 2) 芦福递
降法
三 差向异构化
四 形成糖脎
五 氧化
六 还原
七 形成糖苷
八 酯化反应
实用文档
一 糖的递增反应-- 克里安尼氰化增碳法
CHO
H
OH HCN
C H 2 OH
CN
OH
H3O+
OH
C H 2 OH
实用文档
二 糖的递降反应
1 佛尔递降法
C HO
H
OH
HO
H
H
OH
H
OH
C H 2O H
H2NOH, 碱
C H= N O H
A cO -
H C =N -O Ac
H
OH
第二十一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
实用文档
exi
t
本章提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糖的定义和分类 单糖的链式结构及表示方法 单糖的命名 单糖的环型结构 单糖的反应 葡萄糖结构的测定 一些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双糖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糖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多羟基的醛或酮或经简单水解能生成这 类醛酮的化合物称为糖。

单糖 糖

低聚糖
己醛糖
多糖
醛糖
酮糖
实用文档
丙醛糖 丁醛
戊醛
植物
nCO2 + m H2O
Cn(H2O)m
动物
叶绿素
h
Cn(H2O)m + nO2 m H2O + 能量
CHO H OH
CH2OH
最小的醛糖
CH 2 OH C= O
CH 2 OH
最小的酮糖
nCO2 +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单糖的链式结构及表示方法
1
2 OH OH
将单糖的Fischer构象式改写成Howorth透视式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 H 2 OH
CHO
H HO
H HOCH 2
OH H OH H
OH
HO H
HO H
HOCH 2
H
H
OH H
O+
H HO
OH
H
H
HOCH 2
OH OH HO OH
H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
浓缩 H2O
() -D-(+)-葡萄

放置
的水溶液 []D = + 112o
所得溶液 []D = 52.7o
放置
-D-(+)-葡萄糖 mp 148-150oC
H2O
() -D-(+)-葡萄糖 的水溶液
[]D = + 18.7o
实用文档
2 葡萄糖的其它特性
(1) D-葡萄糖只能与一个醇(甲醇)形成缩醛。
H
OH
H OH
H
OH
H OH O
HO
HO
or
H
OH
HO H A H
HOCH 2
H
H OH
-D-吡喃葡萄糖
AH =O实用C 文档2-H
葡萄糖的存在形式
C H 2 OH
H
H OH
O OH H
OH
H
H
OH
-D-吡喃葡萄糖
63.6%
6
CH 2 OH HO H
5
O 4 OH
H3
OH
1 2
OH
-D-呋喃葡萄糖
(2) 不与NaHSO3反应。 (3) IR图谱中没有羰基的伸缩振动。
无醛基
(4) 1HNMR图谱中没有醛基质子的吸收峰。
(5) 能与斐林试剂、土伦试剂、H2NOH、HCN、Br2水 等发生反应。(有醛基)
葡萄糖的链式结构无法合理解释上述各种特性
实用文档
3. 糖环形结构的提出 环状半缩醛、半缩酮的启迪,糖环形结构的提出。
36.4%
1 CHO
2 3
4 5
6 CH 2 OH
<0.01%
<1%
C H 2 OH
H
OH
H OH H
OH
OH
H
OH
-D-吡喃葡萄糖
6
CH 2 OH
HO H
5
O
4 OH
1
H3
2 OH OH
-D-呋喃葡萄糖
实用文档
三 葡萄糖的构象式
C H 2 OH
H?
H H OH
OH
H
O OH
HO
CH2OH O H?
6
CH 2 OH
H
A
4 OH 3
HO
O 1H
2
OH
H 4 OH
3
O 1H
H 5 OH
2
OH
CH 2 OH
6
C3-C4键旋转
HO 5 H
OH 4 OH
3
H
O 1H
2
OH
-D-呋喃葡萄糖
6
CH 2 OH
HO H
5
OH
O
4 OH
1
H3
2
实O用H 文档
6
CH 2 OH
HO H
5
+
O 4 OH
H3
-D-呋喃葡萄糖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CH2OH
CHO
HO
OH
OH OH
CH2OH
CHO CH2OH
H左,HO右,D系列 左,L系列
H右,HO
实用文档
实例
CHO
H
OH
C H 2 OH CHO
H
OH
H
OH
H
OH
C H 2 OH
CHO
O
HO
H
H
OH
H
OH
C H 2O H
第三节 单糖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2R)-2,3-
H
HO H?
OH
H OH
OH
H?
H
CH2OH
OH
H? HO H?
H?
OH
O
H?
H?
OH
-D-吡喃葡萄糖
(1)
C H 2 OH
H
OH
H OH H
OH
OH
H
OH
(2)
H
HO
CH2OH O H
HO H
H
OH
H
OH
CH2OH
H?
H HO O H?
H?
OH H?
OH
OH
-D-吡喃葡萄糖
(3)
稳定性( 1)>(3)>(4 )>((42)),所以,混合物中-D-吡喃葡萄糖多。
HOCH2CH2CH2CHO
H O OH
HOCH2CH2CH2CH2CHO
CH2OH
H
O
H
OH H
OH
H
OH
H, OH
实用文档
H O OH CH2OH
O OH
~ H, OH
OH OH
二 葡萄糖环型结构的画法--哈武斯透视

1 CHO
2
3 4
HO C H 2 向右倒下 6
54
2
3
1
CHO
绕成环
5
6 CH 2 OH H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