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微课运用于语文翻转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doc
让微课“翻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让微课“翻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pedagogical flipping)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即是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将课堂内容的传授移到课外进行,而把课堂时间用于深入学习和实践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个性化和合作性的特点,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资源,如视频、PPT、课文朗读等。
这些资源应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如学堂在线、猿题库等,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练习。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深入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学生灵活的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如写作、演讲、展览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成绩,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师需要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增长。
浅谈“微课”与“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与“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其中“微课”和“翻转课堂”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将课堂作业变为课堂内容,将课堂学习变为课堂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安排相关的练习作业;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将课堂演示转移到课后的视频、PPT 等形式中,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听众,而成为活跃的学习者。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生动的微课,让学生在空余时间里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以讲授课文、华丽修辞、语言翻译等为主题,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上增加一些互动小游戏、课堂测试等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将一些基础知识和难点内容制作为微课,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一些探究式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学习资料和课程讲解视频,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总之,微课和翻转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运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工具和教学资源。
让微课翻转语文课堂

让微课翻转语文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微课是一种辅助教育的方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来传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微课的发展中,语文课堂似乎有些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
本文就如何让微课翻转语文课堂进行探讨。
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语文课堂翻转过程中的重要性。
微课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提供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特点对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一门涉及到阅读、写作等方方面面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理解。
微课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较少、学生学习时间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
微课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机械式的灌输,学生对于语文往往存在学习兴趣不高、记忆效果不好的问题。
而微课的教学视频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通过动画、游戏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配合微课的学习,还可以开展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可以制作一份简报,或者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微课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
由于传统语文课堂的局限性,很难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
而微课的引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短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
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而教师则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从而提供更好的个别化教学。
微课翻转语文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通过微课的运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培养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微课中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大量的书籍、文章等文献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基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主流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具有针对性、自适应和互动性的视频课程,通过屏幕演示、配音和图文展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首先,微课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
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录制一段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难懂的词汇、句子结构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微课可以作为备课工具。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先自行准备微课,通过制作PPT、录制配音和屏幕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案和教材,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微课还可以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学习,再通过在线互动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翻转课堂是指把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把课堂上的时间用于学习解惑、探究和交流,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首先,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情况,自由学习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其次,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探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综合应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在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微课内容,配合教师的授课,进一步探究文章的内涵和含义;3、在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并完成相关作业和问答;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应用研究一、翻转课堂及微课的概念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转换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和复习。
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制作视频、PPT等教学资源,学生在家通过自主学习这些资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等互动性更强的活动。
翻转课堂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的机会。
微课是一种精简、精美、生动、寓教于乐的教学资源。
它通常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更加简洁有力。
微课的出现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零散时间和新媒体技术制作优质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进行翻转的课程内容。
通常来说,一些简单易懂、但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知识点,比如古诗词、文言文等,适合采用微课进行讲解。
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制作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微课的制作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应该注重内容的精简和生动性。
微课的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之间,讲解要点突出,生动有趣。
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比如动画、图片、音乐等,使得微课更具吸引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互动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外观看微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随时暂停、回放,以确保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或者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
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浅谈微课在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探索篇•课题荟萃浅谈微课在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司小云(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街小学,甘肃庆阳)微课与翻转课堂都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推动教学创新,教师可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将微课渗透入翻转课堂中,为翻转课堂开展铺垫基础,保证课堂综合教学质量。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一)微课微课,即利用信息技术将书面文本信息转化为影像教学资源,同时基于网络与教学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延伸,以拓宽学生学习视域与理解高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着重剖析,确保学生对其文化内容的全面学习掌握。
(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即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教师将学生可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制定为课前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可以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剩余的课程教学内容则主要在课堂开展教学。
在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执行下,课堂教学压力明显减轻,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更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肯定,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石[1]。
二、教学策略(一)微课制作为保证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教学实际效果,教师需通过对教学内容分析制作微课。
在制作微课时,应当突出微课的导引性、突出性、拓展性,即微课教学内容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理解;微课可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性讲解,以保证学生综合学习效果;微课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延伸,不仅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同时增长了学生文化知识储备。
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花的学校》一文时,教师则围绕着文章主题,设计制作相关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
在微课视频制作时,为合理突出微课教学优势,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引导小学生对不同花朵进行基础性学习认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
通过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可为后续翻转课堂教学奠定一定基础。
(二)翻转课堂设计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与学情,设计科学严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以实现预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综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2]。
运用微课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

运用微课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作者:赖春红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0年第09期时代潮流滚滚而来,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与各行业完美结合。
今天,微课的运用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扩大容量,促进学生自己要学、自己多学,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优化语文教学,才能让语文课文“秀”出“无限风光”,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火焰”,达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微课,也称为“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资源具有“短、小、精、趣”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姚正东认为“微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
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
”翻转课堂,就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课堂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的广泛使用正好利于这种教学形式的推进。
那如何运用微课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现就个人在微课运用的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课前设计并运用“微课”,让学生了解掌控学习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只口头布置一些字词和课文浏览整体把握,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很难有热情投入到预习中去。
对此情况,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微课形式,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学习。
如《春》这一课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出有关“春”的诗词及象征方面,并结合“春”的画面展开的微课视频;《伟大的悲剧》这一课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关于南极探险纪实的微课视频等等。
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一、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和课后作业的顺序颠倒过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性、探究性学习,而知识的传授则通过视频、网络等方式进行。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高效率的学习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微课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语文知识,通过丰富的素材和有趣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而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的知识点繁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往往难以全面覆盖每个知识点。
而微课则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进行预习,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讨和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识点的全面覆盖。
4. 提高师生互动微课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多地投入到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中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指导和帮助。
而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更加自由地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提升综合素质微课的应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可以通过微课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研究建议1.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内容的微课资源,确保微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微课运用于语文翻转课堂,中国信息
技术教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利用微课进行语文课堂的翻转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
程融合的新课型。在《雨巷》的教学中,我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
的培养目标,《雨巷》本身的特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
以微课为前引,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抓手,按照“任务驱动,问
题导向”的设计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美读
雨巷,感知音韵美”“品读雨巷,感受意象美”“研读雨巷,探究情
感美”“悟读雨巷,抒写个性美”。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诗歌文
本解读的常态路径和高端路径,提高鉴赏能力和朗读水平,而且
能全方位、多维立体地受到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熏陶。
下面,我将原生态地展示把微课运用于《雨巷》翻转教学的整个
思路和流程。
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雨巷》是新詩的代表作,也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
作,它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政治格局
动荡、诗风新旧交替的时代,戴望舒轻踏着音乐般的节奏,泼洒
着朦胧柔美的意象,饱蘸着惆怅寂寥的深情,带领我们走进幽深
狭长的雨巷,去期待那丁香一样的姑娘。这首诗的音韵之美、意
象之美、情感之美,都值得我们诵读涵咏,细细品味,深入探究。
高一学生有着诗一般的年龄,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朦
胧的青春阶段,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但鉴赏能力不强。因此,
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①美读雨巷,
感知音韵美;②品读雨巷,感受意象美;③研读雨巷,探究情感
美;④悟读雨巷,抒写个性美。其中②③是重难点,这个步骤和
传统课堂是一样的。
录制两个微课
根据《雨巷》的重难点,我录制了《雨巷的意象美》和《丁
香姑娘的多元解读》两个微课,它们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难点。
设计制作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分为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
与建议三部分。学习指南中的“学习方法建议”是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正向指导;“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能让学生对第二天的课堂充满
期待和渴望。例如,学生知道在课堂学习形式中有“展示”环节,
就会认真准备自己的观点,以期在课堂上分享时获得教师的肯
定、同学的掌声。任务的设置也要具体、可操作,如任务一,读
准全诗,掌握“彳亍”“颓圮”词语读音和意义,就是“通过看课文
注释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两条路径,非常具体。如果学生有困
惑与建议,可以在“困惑与建议”一栏中写上,我会根据学生提出
的困惑与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精选进阶练习
我精选了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希望在第二天
的课堂上,学生能用第二个微课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赏析。
设计以问题为驱动导向的教学详案
1.诗意导入(音乐起)
是谁,让油纸伞成为风景;是谁,让雨巷充溢温情;是谁,
让丁香飘进梦里;是谁,让惆怅爬满篱墙
音乐的渲染,加上围绕文本的抒情性的语言,目的是营造
一种柔美忧伤的氛围,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2.美读雨巷,感知音韵美
步骤一:教师配乐范读,并提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
么?
步骤二:教师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朗读,并适时
进行朗读指导,目的是检测任务一。
3.品读雨巷,感受意象美
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雨巷》要上春晚啦!导演正在物
色姑娘人选。经过层层筛选,“丁香”和“牡丹”进入决赛,如果你
是导演,会选“丁香”还是“牡丹”呢?我们先请“丁香”和“牡丹”各
自为自己拉拉票吧,时间2分钟!然后请大众评委投票,并用一
句话说明理由。
其目的是检测任务二。检测的时候不要沿用原题,最好换
一个说法或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有趣,不呆板。
4.研读雨巷,分享探究成果
①“丁香姑娘”的多元解读。
问题:戴望舒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同时
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塑造的丁香姑娘是真有其人,还是
具有象征意义,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请根据微课介绍的诗歌解读
的路径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组员代表本小组展示探究
成果,即“丁香姑娘”的解读及其依据。
②教师适时亮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
对于多元解读,只要言之有据,不必强求统一。
目的:检测任务三,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文本解读的四
种路径。另外,帮助学生建立宽阔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不迷信
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别人的观点也是这个环节
的设计理念。
5.进阶练习
你能用第二个微课学过的方法赏析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
损的手掌》吗?
目的: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6.拓展
《雨巷》发表后,人们开始用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
蹈、美术、文字等来诠释他们心中的雨巷、梦中的丁香姑娘。
我出示歌曲《丁香花》、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舞蹈《小
城雨巷》、美术图片和文字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才艺来展示《雨
巷》。
设计理念: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雨巷》的魅力和影响,
让学生接受多种艺术形式的浸染熏陶,同时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流程。
7.悟读雨巷,抒写个性美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或朦胧或清晰的渴望。请展开想象的
翅膀,用真情抒写一个真实或期待中的“相遇”片段,并将其发到
生命阅读工作室班级主页。
最后,我通过音乐的渲染和富有抒情性的语言,让学生在
悠远而柔美忧伤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达到首尾呼应、余音
绕梁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将微课运用于《雨巷》翻转教学的整个思路和
流程。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让自主
学习与教师的课堂指导融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些准备要求教师除了有传统的教学功底外,还应
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音视频技术等方
面有一定修养。在整个翻转过程中,只有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
新,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