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参考文献1吴开元,曾昭池,朱志勇,等.胫骨远端髓内钉与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43(6):716-720.2赵燕鹏,苏秀云,郝明,等.钢板固定腓骨对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疗效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9,40(2):113-116.3De Giacoino AF,Tornetta P,3rd.Align⁃ment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Dis⁃tal Tibia Fractures Without Fibula Fixa⁃tion[J].Orthop Trauma,2016,30(10): 561-567.4余新平,刘康,王金军,等.腓骨后外侧人路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A3型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3):207-212.5Marengo L,Nasto LA,Michelis MB,et a l.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in paediatric femur and tibia shaftfractures:Comparison between titaniumand stainless steel nails[J].Injury,2018,49Suppl3:S8-S11.6JohnerR,Wruhs SO.Classification of tibiashaft fractures and corelation with resultsafte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J].Clin OrthopRelat Res,1983,178:7-25.7孙大川,胡春林,孙浩,等.胫腓骨远端双骨折微创接骨联合LCP的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14(2):173-176.8常宝生,党璐,宋建华.腓骨固定在治疗胫腓骨远端复合骨折中的作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6):730-733.9韩福胜,杨文珍,刘宝勋,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6,38(11):1697-1699.10邓海棠,黄绍贤,成本强,等.MIPPO联合LCP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5):57-60.11Mohammad LM,Messegee J,Chohan MO,et a l.Fluoroscopic Cranial Radiation Ex⁃posure in Spine Surgery: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 Evaluation in OperatingRoom Personnel[J].Int J Spine Surg,2019,13(1):28-32.[收稿日期:2020-03-15](编辑:杨小锋)基金项目:社会发展科研自主申报项目(项目编号:20180533B91),项目名称:HGF调控TGF—β1对疝囊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作者单位:310000杭州,浙江省杭州市儿童医院·诊治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肿物不可回纳而出现疼痛、消化不良及小肠梗阻等症状。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IO 行切 口疝修补术 6例 , PM 报道如下 。
I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 组 6例 , 1例 , 5例 ; 男 女 年龄 5 2—6 8岁。
均有腹 部手术史 , 并有 1例 曾行 无张力 疝修补 术 , 后 1个月 术 再 次复发 。疝环最大者约 1 c 1 m, 中有 1 1 m× 4c 其 例前腹 壁可
及多发性“ 星疝 ” 卫 。我 科 20 0 8年 2月 至 2 0 0 9年 4月 应 用
3 1 围手术期准备 .
切 口疝患 者往往伴 有全 身性疾病 , 故术
前应详 细询 问病史 , 查找切 口疝 原因 , 制定 出有针对性 的治疗
计 划。例如贫血 、 低蛋 白血症 、 龄、 高 肥胖 、 尿病 、 糖 心脏 病、 慢 性 支气 管炎 、 尿路梗阻或腹 腔积 液患者 , 在术前改 善患者全 应 身状况 , 消除疝促发 因 素。该计 划 不仅 针 对传 统切 口疝 修 补 术, 针对腹腔镜切 口疝 修补术亦然 。手术 过程并不代表手术 结
部 有感 染 , 术前应用抗 生素治疗 , 感染控制 1 周后手术 。( ) 2 肺 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 可用于评估 通气 效力 和潜在 的呼吸功 能
12 手术器械 .
补片 均使 用德 国戈尔 公 司生产 地复 合 型补
片, 并使用美 国 tc 司生产 的疝 固定 器及 钩线 针 。腔镜 设 yo公 备: 因需要全面 的观察前 腹壁疝 环 , 并需方 便组织 游离及 补片 的钉合 , 故均使用 3 。 O 腹腔镜 ; 超声刀 、 电凝剪 刀、 肠钳 亦是 必备
铺 平 并保 证 粗 糙 面 ( 丙 烯 面 ) 聚 向上 , 与腹 壁 疝 环 投 影 外 3ol n处

腹腔镜小儿疝气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小儿疝气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研究
使 收缩 持续 到膀胱 内尿液被排 空为止 J 。
4 小 结
盈 情况 、 术 中是否 需要导尿 、 麻 醉后是否排 便影响 手术 、 手术平
均 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
工作单位 : 6 6 3 0 9 9 文 山州 云 南文 山州人 民医院儿科
田文梅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0 3
1 资料 与 方 法
2 . 2 2组患儿手术时 间比较 , 见表 2 。 表2 2组患儿手术 时间比较 ( ±s , mi n )
1 . 1 一 般资料
选 取经 B超确诊 为腹股 沟疝 、 2 0 1 3年 8月 一
2 0 1 6年 8月在 本科 使用微型腹腔镜进行疝囊 高位结扎术 的 2 0 0 例患儿 , 并 随机 分 为 观察 组 和 对 照组 , 各1 0 0例 , 其 中 观察 组 1 0 0例 , 其 中男 8 9例 , 女1 1 例, 年龄 1—7岁 , 平均( 2 . 2± 0 . 4) 岁; 对照 组 1 0 0例 , 其 中男 9 1例 , 女 9例 , 年 龄 1~7岁 , 平 均 ( 2 . 1± 0 . 5 ) 岁 。2组 患儿在 性别 、 年 龄等方 面差 异均 无统计 学
3 讨 论
术前晚及术晨给 予开塞露灌肠使药液进入直肠后 机械性刺
激直肠平 滑肌 , 反射性 引起 降结 肠 、 乙状结肠 和直肠 收缩 , 肛 门
括约肌舒张, 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促进粪便和气体排
出 。腹压增加 同时刺激膀胱 逼尿肌 开始 收缩 , 又刺 激 了膀 胱 壁 内牵 张感受 器 , 由此导 致膀 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 步收缩 , 并
毕, 1 ~3 m i n后患儿 即有 便意 , 及 时排 出肠 管 内多余 的肠气 、 粪 便, 并排 空膀胱。一次性注 射器联合 吸痰 管在灌 肠 中的应用使 患者痛苦 小 , 灌肠液计量准确, 准备用物简洁、 方 便, 节 省 时 间 。观察两组患者术 中及术后 的疗效 。 1 . 3 观察 指标 观察并 比较 2组患儿 术 中肠 管扩张 和膀胱充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术后恢复慢、疼痛感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出现则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选择。

病例讨论:最近,我参与了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例的经过和治疗效果。

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右侧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伴有轻度疼痛。

体格检查显示在右侧腹股沟区域可见一个可触及的肿块,咳嗽时肿块明显突出。

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为右侧腹股沟疝。

在手术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疾病,且血液检查无异常。

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等。

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给患者局部麻醉,并进行腹腔镜探查。

通过腹腔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腹股沟区域的疝囊和疝环。

然后,我们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以防止再次脱垂。

最后,我们检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疝囊,并确保修补完全。

手术进行顺利,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随访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1.微创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可视性好:腹腔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疝囊和疝环,有利于手术的精确进行。

3.修补效果好:通过腹腔镜,可以精确地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当然,腹腔镜疝修补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手术时间较长等。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病例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腹股沟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疝58例体会

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疝58例体会
1 手 术方 法 . 2
麻醉 : 全麻 + 管插 管 , 助 : 气 辅 留置 胃管 和 尿管 , 位 : 体 头低 脚 高约 l 度 。气 腹压 力 :0 5 C 2人 工气 腹压 力维持 在 1—2 mH , 儿压力 控 制在 lmm g以下 以免影 响 患儿 呼 吸 。切 I : 部 置 入 05m r— 0 1m g婴幼 O H =脐 1 .e To
ca ,
穿 刺进 入观 察镜 , 于脐 轮两 侧 lm处 分别 置 入 Toa 一并 进入 操 作钳 。并 在 腹 腔镜 直 视下 手法 并 e rc 各
复位 , 首先 观察 被嵌 顿 内容物 是何 组织 , 复位 时应 均衡 持 续均 匀用 力 , 法 复位 边 观察 , 嵌顿 是肠 管 边手 如 需观察 肠 蠕动情 况 , 是否 有肠 管充 血 , 点状 坏死 , 肠壁 淤 血及 系膜 破裂 , 穿孔 。如 嵌顿 的组 织 是 阑尾 或 肠 者大 网膜 等 , 坏死 需作 切 除术 。 性还 应该 检查 输 卵管 和 卵巢 的血运 。 有 女 单纯 系膜 破 裂 , 可行 系膜修 补 , 如果 肠管 血运 不佳 或者 呈现 暗黑 色 , 以腹 腔 镜下 系膜 局部 用 02 %普 鲁卡 因 5 1ml 闭肠 系膜 根 部 可 .5 —0 封 或者 热水 喷洒 并 观察 3mi, 果效 果 不佳 , 扩 大脐 部切 口, 坏死 的肠 管 拖 出 , 再 次观 察无 恢 复生 0 n如 则 将 并 机 的可 能 , 于体 外行 肠切 除 肠吻合 术 。 再将 吻 合 的肠管 放 入腹腔 , 引流 管一 根 , 置 然后将 患侧 内环 口行绞 索缝 合或 者 内荷包 缝合 , 果复位 时 发现肠 穿 孔 同时部 分 内容物 已污 染疝 囊 , 如 则行 疝囊 反 复 冲洗再 行 内 环 口荷 包 缝合 以减 少疝囊 感 染 的几率 , 污染严 重则 需 于腹 股沟 处取 小切 口进 入疝 囊置 皮 片 引流 。 如 最后 观察 对侧 内环 口的大小 . 无 隐 匿性 疝气 ㈦ , 有 如果 有则 行相 同方 法处 理 。

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50例体会

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50例体会

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50例体会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

方法:以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行内环闭锁术的腹股沟疝患儿为试验组。

另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0例腹股沟疝患儿为对照组。

总结两组患儿基本手术资料,术后随访统计疝复发率。

对此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试验组术后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伤口疼痛2例,疼痛率4.0%;患儿平均住院时间(4.5±1.3)d;随访期间无腹股沟疝发作病例,复发率0。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股沟疝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术联合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疝,可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防止腹股沟疝复发,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闭合术;治疗体会儿童腹股沟疝属临床常见腹外疝疾病,可依据患儿年龄不同分为小儿疝和少年疝两种。

该疾病多为出生缺陷所致,具有先天性特点,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胚胎发育早期腹膜形成的鞘状突未随胎儿出生萎缩、闭塞,导致鞘状突管持续开放状态,腹腔脏器进入形成疝气[1]。

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是儿童罹患该疾病时的典型临床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囊持续增大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嵌顿或绞窄,腹股沟疝有时也可进入阴囊,导致患儿阴囊异常增大,影响生殖器官发育,故需适时治疗[2]。

手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但新生儿通常建议保守治疗,因为1岁以内患儿腹股沟疝有自愈可能。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术(RCT)治疗儿童腹股沟疝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文章现以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行内环闭锁术的腹股沟疝患儿为试验组。

另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0例腹股沟疝患儿为对照组。

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 ∥ 霉≯ ≯ ≯夸
小 儿 疝 气 手 术 前 后 的观 察 和 护 理体 会
贺桂辉
株 洲市妇幼保健 院( 南 湖
株洲 4 2 0 ) 10 8
选取 20 年 1 ~ 07 06 月 20
【 摘要】 目的 总结和探讨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为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两组 患者 术后 不 良反应及并 发症发 生率 比较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微 创手术治疗 小儿 疝气具有 手术时间短、 中出血 少、 术 损伤 小、 术后 恢 复正常 活动早 、 并发 症 少的优 点 , 高 了 提
【 关键词 】 小儿疝气 ; 腹腔镜 ; 小儿腹股 沟疝
用, 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 腹股 沟疝在 许多 医院均 已开展 , 术方 手
2 8例 , 左斜疝 8 。两组患 儿临床情 况 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0例
( 0 0 ) 具有可 比性 。 P> .5 , 12 手术方法 . 微创手 术组气 管插管 麻醉 后 , 用腹 腔镜 修补 采
法各一 _ 。笔者所在 医院运用腹 腔镜及 自制 带线针 和针 钩对小 2 J 儿腹股 沟斜 疝进 行治 疗 , 得 良好 的效果 。其 自制 疝针 设 计合 取 理 , 用方便 , 使 具有 创新 性 , 其实用新 型专利 已被 国家知识 产权局 受理 , 目研 究 达 国 内先 进 水 平 。笔 者所 在 医 院将 2 0 项 0 6年 1
态至患儿离开手术室 。当气腹针 穿刺 成功后 , 开气腹 机 , 预 打 按
患者术后第一 天即可下床活 动 , 均住 院时间 为 3—5d 传统 手 平 , 术组术后第 三天才能下床活动 , 均住院时间为 6~ 。 平 8d

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

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

[8]㊀Wang MD ,Wang X ,Li YW ,et al.HER2status is positivelyassociated with vessel inva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large cohort study.[J ].Int Colorectal Dis ,2022,37(9):2061-2067.[9]㊀Ye P ,Li FH ,Wei YY ,et al.EGFR ,HER2,and HER3pro-tein expression in paired primary tumo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J ].Sci Rep ,2022,12(1):12894-12905.[10]㊀韦新颖,王霄,卜巨源,等.结直肠癌中F 框蛋白2的表达与Ki -67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13(5):354-358,376.临床研究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10-1640-05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朴㊀倩,㊀孙诗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疝外科,㊀辽宁㊀沈阳㊀110001)ʌ摘㊀要ɔ目的:研究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㊂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100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参考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行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 -6)㊁C -反应蛋白(CRP )]水平与术中指标㊁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㊂结果:两组术前IL -6㊁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IL -6(32.91ʃ6.06)mg /L ㊁CRP (14.53ʃ2.91)ng /L 明显低于对照组IL -6(42.58ʃ7.84)mg /L ㊁CRP (18.14ʃ3.08)ng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研究组切口长度(0.39ʃ0.14)cm ㊁术中出血量(3.41ʃ0.78)mL 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3.37ʃ1.13)cm ㊁术中出血量(19.42ʃ3.96)mL ,手术时间(32.41ʃ6.73)min ㊁初次通气时间(8.87ʃ1.77)h ㊁初次下床活动时间(13.58ʃ2.93)h ㊁住院时间(2.81ʃ0.69)d 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56.66ʃ10.14)min ㊁初次通气时间(17.18ʃ3.56)h ㊁初次下床活动时间(22.53ʃ3.15)h ㊁住院时间(4.97ʃ1.8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研究组阴囊红肿㊁慢性疼痛㊁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儿炎性反应,还可缩短患儿切口长度与手术㊁初次通气㊁初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㊂ʌ关键词ɔ㊀疝气钩针;㊀腹腔镜;㊀脐单部位;㊀腹股沟嵌顿性斜疝;㊀炎性因子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10.010Clinical Efficacy of Hernia Crochet Assisted Laparoscopic Single Site Transumbilical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Inguinal Incarcerated Oblique HerniaPIAO Qian ,SUN Shiqi(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001,China )ʌAbstract ɔ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rnia crochet assisted laparoscopic single site tran-sumbilical treatment of inguinal incarcerated oblique hernia in childre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was performed on 100children with inguinal incarcerated oblique hernia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21to Januar-y 2023.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5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0cases )according to thesurgical methods.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hernia crocheted assisted laparoscopic single site transumbilical㊃0461㊃ʌ基金项目ɔ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1HZ37-28)ʌ通讯作者ɔ孙诗琦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n surgery.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interleukin-6 (IL-6),C-reactive protein(CRP)]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with intraoperative indicators (incision length,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nd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indicators(first ventilation time,first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crotal redness,chronic pain,and incision infection)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L-6and 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P>0.05).Postoperative IL-6 (32.91ʃ6.06)mg/L and CRP(14.53ʃ2.91)ng/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42.58ʃ7.84)mg/L and18.14ʃ3.08ng/L,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cision length(0.39ʃ0.14)cm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3.41ʃ0.78)m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37ʃ1.13)cm and(19.42ʃ3.96)ml.The time of operation(32.41ʃ6.73)min,the time of primary ventilation(8.87ʃ1.77)h,the time of first get-ting out of bed(13.58ʃ2.93)h 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2.81ʃ0.69)d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56.66ʃ10.14)min and the time of primary ventilation(17.18ʃ3).56)h, the first time out of bed(22.53ʃ3.15)h,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4.97ʃ1.85)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scrotal swelling,chronic pain and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Hernia crochet assisted laparoscopic single site transumbilical treatment of inguinal in-carcerated oblique hernia in children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can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children,can also shorten the length of incision and operation,primary ventilation,initial ambulation,and hospital stay in children,reduc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s.ʌKey wordsɔ㊀Hernia crochet;㊀Laparoscopy;㊀Single part of umbilicus;㊀Inguinal incarcerated ob-lique hernia;㊀Inflammatory factor㊀㊀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作为一种儿科常见病症,发病机理主要为腹股沟内环口闭合不完全,年龄越小发病率相对越高,临床上以腹股沟㊁阴囊位置出现包块为主要表现,且包块处于光滑㊁柔软状态,当患儿用力排便㊁哭闹不止及咳嗽时包块可明显增大,而处于平卧状态或者安静状态时包块可明显缩小,多数患儿为单侧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肠道穿孔㊁坏死等严重症状,对患儿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应重视合理治疗[1]㊂近年来,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方法在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疗效尚未完全明确㊂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疗法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100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参考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㊂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指南“[2]中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诊断标准;②嵌顿> 12h;③ɤ14岁;④资料完整㊂排除标准:①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缺失者;②伴血液系统病变者;③伴隐睾或者可复性疝气;④伴消化系统病症,如肠梗阻㊁便血及腹胀等;⑤伴肠胀气;⑥伴精神病症㊂研究组男42例,女8例;年龄1~14(5.09ʃ0.86)岁;体质量8~18(13.54ʃ3.25)kg;嵌顿位置:34例右侧,16例左侧;嵌顿时间(14.13ʃ2.24)h㊂对照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 14(5.16ʃ0.88)岁;体质量8~18(13.47ʃ3.19)kg;嵌顿位置:35例右侧,15例左侧;嵌顿时间(14.08ʃ2.19)h㊂两组嵌顿时间㊁嵌顿位置㊁体质量㊁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㊂所有患儿于入组接受治疗前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1004)㊂1.2㊀方㊀法1.2.1㊀研究组:研究组行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即:给予患儿平卧位及麻醉,然后给予头低足高位,手术操作人员站在患儿左侧,扶镜人员站在患儿右侧,脐部予以开放式穿刺处理将5mm Trocar置入之后对气腹予以建立,腹腔内压力控制在8~ 10mmHg范围内,然后将5mm30度腹腔镜置入,脐部左侧做一个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3mm,将分离钳与3mm Trocar置入,将其当作手术过程中的辅助操作钳,于腹腔镜视野下对嵌顿组织予以回纳处理,确定嵌顿组织是否出现损伤或者坏死状况,同时于疝内环相应㊃1461㊃的下腹横纹处选取刀尖将皮肤刺破,在此基础上做一标记,使用2~0线于双钩套扎针针尖前端沟槽伸出之后回缩卡住,套扎针与接扎线处于并行状态,于体表标记点选取带线套扎针予以穿刺处理,经疝环内侧腹膜外间隙穿刺,确保针尖端至后腹膜与输精管之间,紧紧贴合之后向前推进腹膜直至输精管后方,穿透腹膜进入腹腔,对套扎针予以回退操作,在此基础上确保外挂结扎线与套扎针处于分离状态并呈环状,选取辅助钳对结扎线进行挑拨,将针芯推出使其与钩挂的结扎线处于分离状态,于腹腔内预先置入结扎线一端,另一端依然置于体外,经原后腹膜穿刺位置置入腹腔内,将双钩针芯推出之后通过后端沟槽将腹腔内预置线端挂住,挂住之后回缩并牢牢卡住,带出腹腔内预置的结扎线,并促使疝囊内气体排出,对内环口予以结扎关闭处理,对线埋置后对切口予以缝合并加压包扎处理㊂1.2.2㊀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即:给予患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及平卧位,沿腹股沟管做环形切口,切口长度为3.5cm ,将外环切开之后对腹股沟管前壁予以松解处理,将囊疝打开之后对血液供给及内容物予以观察,针对血液供给处于正常状态的患儿,复位嵌顿内容物之后对疝囊予以高位结扎处理,针对内容物出现坏死状况的患儿,第一时间切除坏死组织,对嵌顿组织予以回纳处理之后对腹股沟管予以修补,最后对切口予以逐层缝合处理㊂1.3㊀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 -6)㊁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 )]水平与术中指标㊁术后指标及并发症(阴囊红肿㊁慢性疼痛㊁切口感染)㊂采集5.0mL 空静脉血,离心处理后留取上层血清,IL -6㊁CRP 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㊂1.4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炎性因子㊁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用配对t 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术前IL -6㊁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IL -6㊁CRP 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IL -6㊁CRP 水平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xʃs)组别IL -6(ng /L )术前㊀㊀㊀㊀术后㊀㊀㊀㊀差值㊀㊀㊀㊀㊀t㊀㊀㊀㊀㊀P CRP (mg /L )术前㊀㊀㊀㊀术后㊀㊀㊀㊀差值㊀㊀㊀㊀㊀t㊀㊀㊀㊀㊀P 研究组11.72ʃ2.4632.91ʃ6.0621.19ʃ3.7522.909<0.019.39ʃ1.6314.53ʃ2.91 5.14ʃ1.2510.897<0.01对照组11.76ʃ2.4942.58ʃ7.8430.82ʃ5.3026.493<0.019.34ʃ1.6718.14ʃ3.088.80ʃ1.3717.760<0.01t0.081 6.9009.3810.151 6.02412.482P 0.936<0.01<0.010.879<0.01<0.012.2㊀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㊁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㊁初次通气㊁初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㊀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 xʃs)组别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初次通气时间(h )初次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研究组0.39ʃ0.14 3.41ʃ0.7832.41ʃ6.738.87ʃ1.7713.58ʃ2.93 2.81ʃ0.69对照组 3.37ʃ1.1319.42ʃ3.9656.66ʃ10.1417.18ʃ3.5622.53ʃ3.15 4.97ʃ1.85t 18.50628.04914.08914.77914.7117.735P<0.01<0.01<0.01<0.01<0.01<0.01㊃2461㊃2.3㊀两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㊀两组并发症比较n(%)组别阴囊红肿慢性疼痛切口感染总并发症研究组1(2.00)1(2.00)0(0.00)2(4.00)对照组4(8.00)3(6.00)2(4.00)9(18.00)χ2 5.005 P0.025 3㊀讨㊀论胎儿发育期间牵引韧带对睾丸产生牵引之后会导致其下降,经腹股沟管至阴囊,这一过程腹膜会随着睾丸下降而下降,同时朝着阴囊方向突出,促使鞘状突形成[3-4]㊂大多数新生儿存在鞘状突闭合不全状况,且大分部1岁左右的幼儿依然存在鞘状突闭合不全或者部分闭合状况,是导致小儿发生腹股沟斜疝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因小儿睾丸下降期间左侧先于右侧下降,所以右侧发生腹股沟斜疝的风险明显大于左侧[5]㊂大部分腹股沟斜疝患儿经针对性治疗之后才可痊愈,自愈性低,且年龄越小的患儿其发生嵌顿的风险性越高,嵌顿发生之后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患儿疝囊内容物出现缺血坏死状况,如卵巢㊁睾丸㊁肠道等,进一步加重患儿病情,增大其身心痛苦,因此应重视及时㊁有效干预[6]㊂以往对于合并慢性咳嗽㊁排尿困难及心脏病症的患儿,临床治疗多选取疝带及注射治法,其中患儿发病初期阶段多选取疝带方式,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期间极易导致患儿内环口位置皮肤出现破损状况,还可致使嵌顿表现不显著;注射方式主要通过将药物输注于疝囊颈部已达治疗目的,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无菌性炎症状况,致使组织出现粘连,导致内环口闭合加剧,且注射治疗期间可能造成患儿输精管出现堵塞状况,对其生育功能产生严重损害,且药物输注于腹腔内可能增大患者腹膜炎发生风险[7-8]㊂现阶段,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主要方式,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儿缺损的内环口予以修复,可对患儿闭合不全的腹股沟鞘状突予以及时㊁有效修正;常用术式主要有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法㊁腹腔镜下三孔手术法及开放手术等,其中开放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机体产生的创伤较大,主要在于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极易对患儿精索㊁髂腹股沟神经及输精管邻近组织产生损伤,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大[9]㊂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医师通过腹腔镜视野可对患儿嵌顿组织回纳状况予以清晰观察,不仅能够降低手术操作期间对患儿腹壁下组织产生的损伤,还可精准处理患儿存在的隐匿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儿二次手术几率,且手术切口小,可减少手术操作时对患儿周围组织产生的损害,进一步增强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但手术医师需要自行弯折钩针,存在钩针角度不精准㊁易折断等问题[10]㊂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IL-6㊁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组疗法安全性较高,手术损伤较小,主要在于手术操作过程中暴露面积相对较小,可明显减轻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在此基础上促使炎性因子水平下降㊂同时,研究组切口长度㊁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㊁初次通气㊁初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组疗法切口不仅小且具有较高的隐秘性㊁美观性,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瘢痕形成风险,患儿及家属接受度更高,且具有手术创伤小㊁术中操作更为精准㊁手术操作时间短等多种优势,可有效减少因操作不精细致使机体损伤的发生几率,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㊂除此之外,研究组阴囊红肿㊁慢性疼痛㊁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风险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组疗法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主要在于这一术式切口较小,操作精准度高且时间相对较短,手术期间减少了对患儿精索等多种组织产生的牵拉,且避免了对患儿疝囊的分离结扎处理,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对患儿内环境产生的破坏,进而降低患儿阴囊红肿㊁慢性疼痛㊁切口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11]㊂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儿炎性反应,还可缩短患儿切口长度与手术㊁初次通气㊁初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㊂ʌ参考文献ɔ[1]㊀Yi J,YueBin Z,Ken C,et al.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carcerated indirect inguinalhernia in children.[J].Asian journal of surgery,2022,14(25):365-371.[2]㊀Morini F,Dreuning K M A,Janssen L M J H,et al.Surgicalmanagement of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a systematic reviewand guideline from the european pediatric surgeons'associa-tion evidence and guideline committee.[J].European jour-㊃3461㊃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1,2(10):362-367.[3]㊀宋晋,赵路红.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0,34(5):347-350. [4]㊀童松贵,杨洁.腹股沟嵌顿斜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4):424-427.[5]㊀蔡东汉,李立帜,徐迪.改良腹腔镜与传统法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比分析[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0,8(3):123-126.[6]㊀刘腾,刘希杰,程风春,等.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42(6):455-458.[7]㊀马同胜,刘丰丽,曾战东,等.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2):124-126.[8]㊀肖雅,罗雪松,喻正波.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46-48.[9]㊀曾战东,刘丰丽,马同胜,等.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2,26(1):15-19.[10]㊀Yi J,YueBin Z,Ken C,et al.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carcerated indirect inguinalhernia in children[J].Asian Surg,2022,45(7):1489-1490.[11]㊀宋代强,苏宝利,於林军,等.疝气钩针协助下腹腔镜经脐单部位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7):1244-124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10-1644-06联合检测NT-proBNP肌酐血红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王青松,㊀张艳敏,㊀王雪冬,㊀孙海玲,㊀王㊀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科,㊀河北㊀承德㊀067000)ʌ摘㊀要ɔ目的:分析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22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根据患者预后是否并发不良事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41)和预后不良组(n=79)㊂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水平,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法分析病例组血清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㊁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对预测CHF预后的价值㊂结果:NT-proBNP㊁肌酐水平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预后不良组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C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与LEVF㊁LVEDD明显相关(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NT-proB-NP㊁肌酐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及三者联合预测CHF预后的AUC为0.765㊁0.656㊁0.720㊁0.866,敏感度分别为60.8%㊁46.8%㊁53.2%和86.1%,特异度为83.0%㊁91.5%㊁83.7%和73.8%㊂结论:NT-proBNP㊁肌酐㊁血红蛋白与CHF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预测CHF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效能,且联合检测比单因子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㊂ʌ关键词ɔ㊀氨基末端脑利钠肽;㊀肌㊀酐;㊀血红蛋白;㊀慢性心衰;㊀预㊀后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10.011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NT-proBNP Creatinine and Hemoglob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WANG Qingsong,ZANG Yanmin,WANG Xuedong,et al(The Affiliated Hospiti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Hebei Chengde067000,China)㊃4461㊃ʌ基金项目ɔ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2006A0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a 穿 刺 入腹 腔 并 置 入 腹 腔 镜 找 到 患 侧 内环 口 ( 喇 叭 口 rcr 呈
见 的疾病 , 在胚胎时期 , 腹股 沟处 有一 “ 腹膜 鞘状 突 ” 以帮 可 助睾丸降人 阴囊 或子 宫 圆韧 带 的 固定 , 些 出生后 , 有 此鞘 膜 关 闭不全导致腹 腔 内小肠 , 网膜 “ 卵巢 ” 输卵 管 ” 进人 此 “ 等
照组 ; 而且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心 绞 痛 发 观 作 情 况 及 心 肌 耗 氧 量 等 均 明 显 改 善 。 观 察 组 治 疗 后 心 绞 痛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 3 中医病 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南京 : 南京 大学 出
版 社 ,9 1 1 19 :8—1 . 9
[ ]黄江南 , 5 袁仁鲜 . 青年 冠心病 的 I 临床特 点分 析. 西医学 ,0 9 广 20 ,
3 ( ) 2 3— 0 . 1 2 : 0 2 5
[ ]陈文梅 , 6 金呜 , 吴伟 , . 等 红花黄 色紊抑制血 小板激 活因子介导 的 血小 板 活 化 作 用 的 研 究 .中 国 药 学 杂 志 , 0 0 3 2 0 , 5(1 ) 1:
腔 , 者 持 针 在 内 环 口 水 平 分 2—3次 在 腹 膜 下 潜 行 环 绕 内 术
鞘状突 , 即成“ 疝气 ” 疝气 ” 。“ 的一般发 生率 为 1 ~4 】, % %_ J
男 孩是 女孩 的 l , 产儿 则 更 高 , 可 能发 生 于两 侧 , 0倍 早 且 手 术 是治疗腹股沟 斜疝 的最好 的办法 , 传 统手 术创 伤 大 , 但 复 发率较高 , 出血较多 , 术后 存在皮肤 对合 不 良、 V局部缝 线 切 1 反应 、 愈后 切 口瘢 痕 大 等 缺点 。笔 者所 在 医院 小 儿外 科 自 20 0 8年 6月 一 0 0年 6月共 收治小 儿疝 气 患儿 3 21 4例 , 采 均 用腹 腔镜手术 , 临床疗效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参 考 文 献
[ ]胡锦心 . 1 参芍片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的I 床及 实验研 究. 缶 I 中西 医结 合心脑血管病 杂志 ,0 3 1 1 :6— 6 2 0 , ( )3 3 . [ ]叶任高. 2 内科学. 5版. 第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13 0— 1 . 2 0 :1 3 1
1 资 料 与 方 法
环 口完 整一周 , 收紧缝 线 检查 无漏 洞后 , 采用 单 手打 结结 扎 内环 口, 最后采用 穿腹 壁途 径 取 出缝针 ; 腹壁 小切 口于筋 膜 层缝合 1 针后粘 合皮肤切 口。
2 结 果
本 组手术时间为 1 9~5 i, 均 为 2 n 手 术 过 程 均 6mn 平 7mi,
11 一般 资料 . 12 主要 器械 .
2把 。
本组共 3 4例患儿 , 其中男 2 7例 , 7例 , 女 年 5mm微型 腹腔镜 及 5 m m持 针器各 1把 ,
顺 利 。术 后 禁 饮 食 6 h 术 后 2~4 d出 院 , 均 住 院 时 间 为 , 平
龄 15~65岁 。 左 侧 1 例 , 侧 2 . . 1 右 0例 , 则 3例 。 双
5 5d . 。本组 3 4例患 儿 , 愈 3 治 l例 , 愈率 9 .8 , 发 1 治 11 % 复 例, 复发率 2 9 % , 血肿 、 .4 无 出血等其他并发症 。
3 讨 论
12弧角针 1 / 枚及 4号 丝线 1 , ees 1枚 , IT Toa 条 V rs 针 5 T I rcr a
[ ]王海燕. 心病 心 绞痛 中医药 治 疗 研究 . 4 冠 陕西 中医学 院 学报 ,
20 2 ( ) 4 4 . 0 4,7 6 : 6— 6
发作情况及心肌耗 氧量等也 明显优 于对照 组 。此外 , 治疗期 间两组患者均 未发 生不 良反 应 。提 示丹 红 注射 液治 疗 冠 心 病心绞痛疗效佳 , 而且安全 性也较好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7 41—7 4. 4
( 收稿 1期 :00— 7— 0 3 21 0 3 )
( 文 编辑 : 旭 然 ) 本 程
腹 腔镜 治 疗 J 疝 气 的 临床 体 会 L
刘 因 明
【 摘要 】 目的 评价d J 疝气腹腔镜手术 的临床应 用价值 。方 法 ,D 对行微 型腹腔镜疝 气手术 的 3 4例患 儿的 该手术 方法创伤 小 ,
中 国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1 0月
第 7卷 第 3 0期
Me i ln oai f hn , coer 2 1 o 7N .0 dc nvt no ia O t aI o C b 0O y 1 o3 .

— —
・ 1・ 8
聚集 ; 增加纤溶酶 的活性 , 进 已经 形成 的纤 维蛋 白原 溶解 促 而发挥其抗血栓 作用 J 。本研究 中, 观察 组疗效 明显 优于对
l 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复发 1 , 例 治愈率 为 9 .8 , 1 1 % 复发率为 29 %。结论 .4
操作简单 , 手术时间短 , 恢复快 , 瘢痕 细微 , 是安 全有效 的方 法。
【 关键词】 腹腔镜 ; dJ ; 疝气 ; 嵌顿 'L
d J 疝 气 I d J 腹 股 沟 斜 疝 , 称 气 蛋 , / J  ̄ 科 常 ,L  ̄ ,L O 俗 是 I LF '
状, 并有 隧道 向腹 股沟管延伸 ) 观 察对侧 是否有 隐性鞘状 突 , 口未 闭 , 同时摄像保存 资 料 ; 于脐 旁 约 5cl 做一 5m n 处 m小 切 口并 用 5mm Toa 穿 刺入 腹腔 置入 持 针器 ; 内环 口上 rcr 在 方 的稍 外侧用 1 枚带 4号丝 线角针 穿刺 入腹 腔 , 线尾 留于 将 体外 , 在腹腔镜监 视下将针及其后部 约 5C m长 的丝线拉 人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