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合集下载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附24例报告)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附24例报告)
手术不受切 口大小及距离约束的优势 , 在

除 , 中常规探 查双侧 股沟 区, 疝囊或 术 对 未闭的鞘状 突( 单侧 1 , 9例 双侧 5例 ) 同
时行疝 囊高位 结扎 术。结果 :4例行 腹 2 腔镜阑尾切 除 +疝 囊( 未闭的鞘状 突 ) 或 高位 结扎术 , 无术后并发症 。2 4例随访 1
腹腔镜
阑尾 切 除 术
疝 囊
di1 . 9 9 j i n 0 7— 64 . 0 0 o:0 3 6/. s .10 s 1x 2 1 .
污染严 重者 , 此时脓 液已经进入疝囊或鞘 状突 , 疝囊或鞘状突 已有被感染可能, 封闭
内环口会造成感染 的死腔 , 导致引流不畅而 加重感染, 从而有可能使此处手术失败。
19 90年 G t 首次报 告经腹 腔镜行小 oz
儿 阑尾切除术 。腹 腔镜 阑尾切 除术较 开
股光沟斜疝 4例 ; 均行腹腔镜 阑尾切除 +
疝囊( 或未闭的鞘状 突) 高位结 扎术 。
方法 : 均行 气 管插 管 全麻 , 采用 “ 三 孔法” 腹腔镜手术 。患 儿取仰 卧位 , 脐部 上方纵 切 口, 放置 入第 一个 5 m To 开 m r- Cl建 立 人 工 气 腹 , 力 控 制 在 8~ a, " 压
5 50 130广 东省 普宁市人 民医院小儿外科
摘 要 目的 : 价 腹 腔 镜 微创 手 术在 小 评
顿疝 、 直疝均 有 报道 ) 优点 , 此手 术 等 使 方式 在 临 床 上 得 到 了 较 为 广 泛 的 应
用 。
小儿患阑尾炎 同时合 并疝 气或鞘 状 突未闭是临床一个不可 回避 的现实 问题 ,
3年 , 均 1 5年 , 1例 腹 股 沟 斜 疝 平 . 仅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摘要:
一、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简介
二、钩针训练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三、钩针训练的实用性和优势
四、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正文: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适用于治疗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

该手术通过腹壁放置1~2个穿刺孔,然后经皮肤在内环位置带线穿刺做高位结扎。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钩针训练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钩针训练通过模拟疝囊的形态和结构,让医生在实际手术中更加熟练地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钩针训练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钩针训练的实用性和优势尤为突出。

首先,该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度,使疝囊结扎更牢固,降低复发率。

其次,钩针训练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钩针训练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方面,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活动。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触碰伤口,以防感染。

此外,家
长还需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合钩针训练,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要到位,以保障手术效果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引言小儿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小儿外科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因此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使用的钩针训练。

钩针的作用和特点钩针是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结扎疝囊的颈部。

钩针的主要作用是将结扎线穿过疝囊颈部,完成高位结扎。

钩针的特点是形似钩状,便于操作,并且具有较好的穿刺性能。

钩针训练的重要性钩针的正确使用对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成功非常关键。

因此,对医生进行钩针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熟练度,减少手术风险。

钩针训练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钩针工具,包括钩针、结扎线等。

其次,准备好训练模型,可以使用模拟器或动物模型进行训练。

2. 熟悉钩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医生需要熟悉钩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钩针一般由手柄和钩头组成,手柄一般较长,便于操作。

钩头呈钩状,可以用来穿刺和结扎。

3. 练习钩针的操作技巧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医生需要练习钩针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学会正确握持钩针,保持手的稳定性。

然后,需要学会准确穿刺和结扎的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 模拟手术操作训练在掌握了钩针的基本操作技巧后,医生可以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训练。

首先,选择合适的训练模型,可以使用模拟器或动物模型。

然后,根据实际手术操作步骤,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训练。

5. 反复练习和总结经验钩针训练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

医生需要进行多次训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操作技巧和熟练度。

同时,可以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技术水平。

钩针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钩针训练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注意观察和判断,及时调整操作策略。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无明显伤口疤痕等优点[1]。

已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及家长所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也随之增多。

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腹腔镜下为68例患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年龄2-11岁,平均5岁,男53例,女15例,左侧27例,右侧36例,双侧5例,单侧疝中有7例对侧存在隐性疝,2例为传统的外科高位结扎术后复发。

手术取平卧位,采用静脉复合全麻。

1.2 结果 6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住院2.5天,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治愈率100%。

2 护理配合2.1 术前护理2.1.1 患儿准备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患儿,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概念不清楚,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年龄较大的患儿对手术有一定认识,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热情接近患儿,注意有技巧的交流,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介绍手术室环境,该手术的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告诉患儿及家属术前禁饮禁食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

2.1.2 器械物品准备德国产诺道夫腹腔镜仪器设备一套,小儿专用腹腔镜手术器一套,常规腔镜器械包一套,0.5%碘伏(手术中擦拭镜头用)。

2.2 术中配合2.2.1 巡回护士配合2.2.1.1 患儿到达手术室时主动迎接,充分利用术前探视时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抚慰患儿,安定其情绪[2],通过手腕带认真核对患儿姓名、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接入手术间。

2.2.1.2 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常规用Y型24-22号留置针作静脉穿刺留置,术中气腹后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所以宜选择上肢进行穿刺。

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儿基本资料无误后,开始麻醉、安置体位,一般取平卧位,臀部垫高20-30°。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提插式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提插式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 关键词】微 型 ; 腹腔镜 ; 提插式 ; 疝囊 高位结扎术 ; 小儿 ; 腹股沟斜疝
【 中图分类号】R 2 . 7 6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0 17 0 6 3 9 0 (0 0 2 — 5 — 2
4 J 腹股 沟斜疝 的传 统手术方法为经腹 股沟疝囊高位结 扎 ,L
20 7第8第O 0年 月 4 2 1 卷 期
・ 临床 探讨 ・
微型腹腔镜 辅助下的 提插式 疝囊高位 小儿 结扎术
张 良 杨 健 张文 元
( 江西省新余市人 民医院外科 , 江西新余 3 82 ) 3 0 5 [ 摘要】目的 探讨在微型腹 腔镜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 J 腹股 沟斜疝 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小 ,L 1
儿腹股沟斜疝在微型腹腔镜辅助下行提插式疝囊 高位结 扎术治疗 的手术方法 、 临床效 果 , 结合 文献 讨论 手术操作要点及手
术适应证 。结果 平均住 院时间 25 , 1无需缝合 , 切 口感染 , . 切: d 3 无 无复发。结论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小儿 疝囊 高位结扎
术操作简单 、 损伤小 、 术后恢 复快 、 体表瘢痕小 、 疗效确实可靠 , 值得推广 。内环 口直径 >2m、 c 内环过于松弛 的巨大疝和复 发疝需加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及 内环 的修补术 。
侧 内环 口完 全 关 闭 。
1 主 要 器械 . 2
2 结果
术程均顺利 , 每侧手术 时间 1 2 mi, 0— 0 n 平均 1m n 5 i。单侧疝 10例 中有 8 例术 中发现对侧隐 f 8 8 生疝 ( 4 .9 ; 占 8 %)3例脐尿管 8 未 闭 ; 7例 阑尾过长增粗扭 曲。隐性疝 同时行疝囊高位结 扎 , 另

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90例临床体会

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90例临床体会

版 社.
1 破伤 风 抗 毒 素致过 敏 的回 顾分 析 例
蔡 霞
阜宁 24 0 24 0 江 苏 省 阜 宁 县 人 民医 院 , 苏 江
f 关键词 】 破伤风抗毒 素; 过敏
di1.9 9 jis.06—15 . 0 10 .4 0:0 36 /.s 10 n 9 9 2 1 . 11 5 文 章 编 号 :0 6—15 ( 0 1 O —0 3 0 10 9 9 2 1 )一 1 1 3— 1
此例提示 , ①在临 床应用 该药 时 因个体 差异 较大 , 药前 要询 问过 敏 用 史, 为了对照观察皮试结果应 由皮试执行者观察 , 对病人 出现任何不适 都应 提高警惕 。②若皮试局部为强阳性伴有全身不适症状 应尽量避免使用抗 毒 素。条件允许时可选用高效安全的人体破 伤风免疫球蛋 白代替_j 1。如果必 须使用应在采用脱敏注射的同时做好随时抢救 的一切准备 。③对 于过 敏体 质的人 , 脱敏注射必须严格掌握 注射剂 量 , 间隔时 间, 注射 过程要密切观 察,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_’ , 2 并告 之患者如有 不适立 即汇报, 3 J 以便及时处理。④嘱病 人及 家属牢记对 T T过 敏, 需注射 时告知 医护人 A 再 员, 谨防变态反应发生 , 同时要 做好健 康教育。⑤建议积极 大力推广破伤风 类毒索的预防接种 , 一般接种后 的免疫 力可维持 5年 。如 遇创伤 , 再注射一 针 类 毒 素 就 不 需 要 注射 抗 毒 素 , 样 就 可 减 少 临 床 上 多 数 外 伤 患 者 常 规 应 这 用破伤风抗毒素来预防破 伤风 , 是减 少破伤 风抗毒 素滥用 和过敏反 应 的有 效 措施 。 转
医学信 息

14・ 3

一针法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一针法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方 法 :总结 1 8 7 例腹 股 沟斜 疝 患儿 手术 治疗 经 过 ,一针 法 单孔 腹 腔镜 手术 1 1 0 例为 观察 组 ,开 放手 术4 2 例 及 双孔腹 腔 镜 手术 3 5 例为 两对 照组 ,所有 患儿 均 随访3~1 2 个 月 ,比较三 种术 式 的治疗 特点 。结 果 :腹腔 镜手 术 的两 组手 术时 间 、术后 住 院时 间 、切 口大小 、并 发症
2 结果
1 . 2 分 组 方 法 :根 据 患 儿 的病 情 及家 长 的 意 愿 ,按 照 手术 方 式 不 同将 患 儿分 为开 放手 术疝 囊高 位结 扎 组 ( 开放 组 )4 2 例 ,双孔
管 插管 全身 麻醉 患者 心率 、收缩 压及舒 张 压 的刺激 均较 轻 微 。另
4 参考文献
[ 1 ] 周 峰, 白晓丹 , 王建 军 . 喉罩 通气 联合 硬膜 外 阻滞 在普 通 外科 手
术麻 醉 中的应 用 [ J 】 . 中 国普 通外 科 杂志 , 2 0 1 0 , 1 9 ( 7 ) : 8 3 8 .

针法 单孔腹 腔镜 d x J L 腹股 沟疝 疝囊 高位 结 扎术 的应 用
蒋亚琦 ,王小明 ,胡明华 (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 胆二科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目的 :比较改进开展的一针法单孑 L 腹腔镜, ' b J L 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手术及双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上的优缺点。
1 05 5.
外 ,喉 罩通 气 过程 中能 够使 用较 少 的麻醉 药物 而使 患 者保 持较 为 良好 的麻 醉效 果 ,从 而 加快 患者 术 后 清醒 时 间 ] 。正如 本研 究 所
示 ,与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相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 者全身麻醉用药量明显提高,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明显降低。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疝针腹腔镜下单孔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4例,双侧8例。

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3例存在对侧隐性疝,术中发现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

术后平均3d出院。

2例有阴囊积气、2例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缝扎术腹股沟斜疝20011.8~2012.8,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3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81例,女12例。

年龄1.5-12岁,平均 6.5 岁。

右侧79例, 左侧14例,双侧8例。

单侧斜疝中3例,术中发现6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入选病例标准:年龄<14岁,无心肺疾病;无呼吸道感染;无嵌顿病史。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平卧位,适当调整手术床,使内环口暴露良好。

常规消毒铺巾后,脐环内做5m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气腹,使腹内压维持在6~10mmHg,置入5mm螺纹trocar,30°腹腔镜,镜下探查患侧内环口,观察对侧内环口闭合情况。

在腹壁腹横纹水平,内环口上缘对应12点处作为穿刺点,用20ml注射器针头刺破局部皮肤作为穿刺标记,沿标记刺入无钩穿刺针到内环口上缘的腹膜外,在腹膜外间隙沿内环口内侧缘半周潜行,越过输精管(或圆韧带)精索后面针尖转向外侧,跨过精索(或圆韧带)血管到内环口下方中点,穿刺针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内,退出针芯,从鞘内导入一根7号丝线,退出针鞘,注意避免把线带出来。

从原穿刺点刺入另外一根穿刺针至内环口腹膜后,从外侧缘腹膜外间隙半周潜行至出线点进入腹腔,钩针确切钩住线尾,将针和线一并退出,解除气腹,挤出阴囊或大阴唇内积气,检查无误后收紧缝线打结并埋于皮下,重建气腹观察,如果内环闭合紧密,阴囊或大阴唇不受腹压影响再次出现积气隆起,证明结扎可靠,否则有日后复发的可能,要再次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治 疗 交 通 性 鞘 膜 积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孙建涛 2015年4月
背 景
1.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
2. 鞘状突高位结扎是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标准治疗方法;
3.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技术从腹腔内完成鞘状突高 位结扎的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当前,采用更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手术视频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vs “传统开放法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
① “传统开放法鞘状突位结扎术 ”是通过对疝突出的体表部位处腹壁 的逐层切开和解剖分离,最终找到未闭鞘状突并将其从精索上分离 下来,然后高位结扎其根部;
②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则是从脐部向腹腔内插入镜头, 无需任何解剖和分离就直接看到疝囊的开口处,然后借助体内外的 器械配术”可以实现手术时间的最短化——10分钟以
内,远较开放手术快的多。
开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这项业务的意义
1.可以使患儿获得更加微创、更快恢复和更低损伤风险的疗效;
2.非常突出的口碑效应,赢得极佳的社会效应,增加病员量;
3. 为医院、科室增加收入。
谢谢聆听,欢迎探讨
扎术”越来越受到业内的推崇,部分地区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开放的鞘状
突高位结扎术。
手术方法
1 全麻,头低脚高健侧倾斜15°卧位,留置尿管 ; 2 脐上缘0.5cm切口,置入腹腔镜,其与耻骨联合中点0.5cm切口,置入抓钳; 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微切口以体外打结 3 用带线疝勾或12号针头将4号线带入腹腔 4 在抓钳配合下缝2个半荷包,体外收紧缝线 如图所示:
2.上述基本特点就决定了 : ①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对疝囊开口的定位更容易,对腹壁的创伤 更小,患儿疼痛更轻,无局部肿胀等,恢复更快,满意度极高; ②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有几乎为零的手术误伤精索结构的风险, 复发率极低; ③“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可以同时兼顾双侧,避免了再次对侧手术 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