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

合集下载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本组 手 术 均J, 完 成 , l例 发 生 手 术 并 发 症 。 iN  ̄ 无
手术 时 间 9—2 m n 平 均 1 m n 术 后 住 院 l~ d 平 5 i, 2 i; 3, 均 2 5 。术 后 随访 3 月 一2年 , .d 个 2例 l 0岁 男 性 患儿
【 bt c】 0 jcv T xle h eetfaa s p e i r a d etnu ahri i cir . t A s at r bet e o p r t fco l m c i hr a e io i ic i il e a n hd nMe - i e o e f p o e n p r fn r g n n l e h
o s A tt l f1 6 c s s u d r e t a a o e p c h r i e ara u o ptlf m u e2 0 o J n 0 9 we e a ay e er — d o a 5 a e n e w n p r s o i e ar p i t rh s i o J n 0 4 t u e2 0 r n lz d rto o l n o a r
1 资料与 方法
内环 口外 侧 , 用 7号丝 线 带 出 涤 纶线 , 并 体外 收 紧 , 挤 出疝 囊 内积 气 后 打 结 将 内环 口结 扎 , 结 埋 于 皮 下 。 线 检查 内环 口处 腹膜 完整 、 血 肿形成 后 释放 气腹 , 无 创可
贴封 闭切 口。
2 结 果
r n e e e n td, o h wee 1 一 e r od b y , t nh r n h f rt e p o e u e Co cu i n L p r s o i e n a r— e c s w r oe b t r 0 y a — l s a 2 mo t so mo t sa t h r c d r . n l so a ao c p c h r i e o 5 e p i i ae a d e e t e p o e u e frt e ma a e n fi d rc n u n lh r i n c i r n ar sa s f n f c i rc d r o h n g me t ie ti g i a e n a i hl e . v o n d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例体会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例体会
和损失腹 壁 .做 到 腹膜 外 潜行 穿 刺 ,荷 包尽 量完
精索 或 大 出血 .术 中应 常 规探 查 对侧 腹 股 沟 内环
口,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 .我们认为 ,行半荷 包 缝合 时二进 针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腹 腔 内 内环 口出针 点应 尽量 靠 近 ,可 有效 防止 内环 口缝 合 不完 全 ,是 减 少术 后 复发 的关键 .
2 结 果
全 组 l 均 顺 利 完 成 手 术 ,手术 时 间 1 2例 0~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资料 .
2 n 5mi,术 后 住 院 1 2d出院 .未 发 生 因 阴囊 血 肿 、感染 等 并发症 . 术后 无复 发.
全组 1 例,男 9 ,女 3 2 例 例.年龄 1 月 ~ 0 1 岁 .单侧 疝 1 例 ,双侧疝 1 1 1 例. 术前 均有 腹
李 留峥 ,于 杰 ,肖仲贤 ,王宏 武 ,李 恒
( 沧市人 民 医院普 外科 ,云 南 临 沧 临
[ 关键词]腹腔镜 ;/ J ;腹股沟斜疝 bL
670) 7 0 0
[ 中图分类号]R 2 [ 7 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4 0 (0 0 1 1 5 2 0 3— 7 6 2 1)0 —0 2 —0
咳嗽 者.手 术 优点 : ()手 术操 作简 单 易行 ,手 1
拔除套管将两根丝线打结 ,再将皮肤切 口处 的两 根线 拉 出收 紧荷 包 打 结 ,线 结 埋 入 皮 下 .若 疝 环
术 时 间短 ; () 易 于 处 理 双 侧 斜 疝 和 对 侧 隐 匿 2 疝 ; () 创 伤 小 ,恢 复 快 ,住 院时 间短 ; () 3 4
[ 基金项 目] 云南省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基 金资助项 目 (0 6 Y 1 6 ) 2 0 P 0 — 3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不 清时 . 坚 持 以 “ 分离 ” 主 . 要 冷 为 可有 效 的 降低 L C
应 用 . 国内 镜 杂 志.0 396: 中 2 0 ,f1 7 6
f1 阳辉 , 家 珠 . 振 , . 0例 腹 腔 镜 困难 胆 囊 切 除 术 的体 会 . 2庄 汪 杜 等1 5 腹
腔 镜 外 科 杂 志,0 81f) 5 2 0 ,33: 7 2 『l 正 东 , 训如 . 腔 镜 手 术 治 疗 嵌 顿 性 胆 囊 结 石 . 华 外 科 杂 志, 3周 陈 腹 中
院于 2 0 0 7年 6月 ~ 0 8年 8月 利 用 二 孔 法 腹 腔 镜 20
头 ( 头 内穿人 7号 丝线 1 ) 针 根 自切 口刺 入 内环 口正
上方 . 内环 口外 半 周作半 个荷 包缝 合 , 后 用分 离 在 然
钳夹住 缝 线 . 出针 头 以 同法 作 内侧半 个荷 包 , 退 用
2例 .复发 疝 1 例 所 有患 儿均 有腹 股 沟 可复 性 包 块. 阴囊 透 光试验 阴性 , 无嵌 顿性 疝 。
2 结果
本组 4 8例均 在腹 腔镜下 顺利 完成 手术 。2例发 现 对 侧 隐 匿 性 疝 而 行 双 侧 内 环 口结 扎 .耗 时 约 2 mi: 他手 术 时 间在 8 1 m n 0 n其 ~ 0 i。无 中转 开 放手 术 病例 . 后 均 无 阴囊 肿 胀及 积 气 ; 于 术后 第 1 术 均 d出
【 键 词 】二 孔 法 ; 腔 镜 ; 关 腹 小儿 腹 股 沟 斜 疝
[ 中图分类号】R 2 .6 . 765 21
小 儿腹 股沟斜 疝是 d J C 科 常见 多发病 .其 治 ,L b 疗 方法 主要 是行疝 囊 高位结扎 术 随 着腹 腔镜技 术 在临床 的广 泛应用 .行 腹腔 镜下疝 囊 高位结 扎 治疗 小 儿腹 股沟 斜疝 已得 到外科 临床 界 的广 泛认 同 我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的经验及价值。

方法: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3例各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余病例均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平均单侧手术时间20分钟,术中出血<2ml,术后平均住院1.5天。

随访4~12个月复发2例。

结论: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技术成熟,效果安全可靠,恢复后不易发现手术痕迹,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疝一般发生率1%~4%[1]。

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小儿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

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技术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并不断推广,成为国内外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受到患儿家属的充分肯定。

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一般2%~4%,腹腔镜下手术复发率<1%,明显低于传统手术[2]。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男232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34岁,单侧203例,双侧47例,3例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复发2例。

主要器械及物品准备:wolf、olympus腹腔镜系统,直径5mm 30°小儿腹腔镜,5mm trocar 1把,自制带线穿刺针(针尖稍钝,针芯前端带钩,可钩着牵引7号丝线)。

手术方法:静脉全身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取头低足高位并向健侧倾斜20°为宜,弧形切开脐上缘皱褶处皮肤5mm,用手捏着提起脐部皮肤,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8~12mmhg,用trocar穿刺后置入5mm微型腹腔镜,首先探查患侧疝环大小及有无粘连,同时并探查健侧有无隐性疝,若有可同时处理。

在腹腔镜指导下,寻找内环口合适环口高位结扎点,切开约2mm小口,用穿刺针刺入此切口至环口腹膜外,沿外侧或内侧环口边缘,在腹膜外疏松结缔组织层潜行,分离至疝环1/2时,穿刺针刺破腹膜层,抽出针芯,自穿刺针孔穿入腹内7号慕丝线1根,进入腹内3~4cm后,边推丝线边退出穿刺针,然后在同一穿刺口刺入,自内环口边缘另一侧腹膜外潜行,穿刺针分离至丝线旁时,自第1次腹膜穿刺孔进入腹腔,穿刺针芯钩着腹腔内线头,收紧针芯后退出穿刺针引丝线出皮肤,丝线中部环形绕疝颈部1周,收紧缝线打结,可见疝环闭合良好,牢固打剪线后轻提皮肤,使线结进入组织间。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

● 1716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May 30(10)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刘晏辰,张灿炜(郸城县妇幼保健院,河南 郸城 477150)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研究组52例,给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基本一致(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时具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0-1716-02腹股沟疝为临床小儿外科、普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且男孩比女孩发病高,主要是因腹壁发育异常而导致疝气形成,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腿外侧疼痛感明显、腹股沟区有肿块、疝区存在疼痛感及坠胀感,并且随着病程不断发展,疝囊也持续增大,并逐渐降到大阴唇或阴囊内,严重者会引发疝内容物坏死、绞窄疝或嵌顿等,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3]。

对于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采取药物治疗,但由于该疾病自愈性较低,超过6个月没有自愈的需采用手术治疗,而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首选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4]。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例效果观察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例效果观察

胀, 睾丸萎缩等并发症 , 无须拆线。表明二孑法腹腔 L 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 4 J 腹 股沟斜 疝 患 者 中双 侧 疝 占 1 % ~2 %【 , ,L 0 0 2 且 ]
有 5 ~1 %为 隐匿 性疝 。对 于 术前 诊 断 为一 侧 斜 % 0
穿人一带线 圆针 2 0 — 丝线缝针 , 将线尾留于体外。
麦 氏点 的稍 上方 另 外 置 人 1 5ITToa 导人 持 个 l r r nl e 针 器 ; 双侧 鞘突 未 闭合 , 2 Toa 置 于 脐窝 如果 第 个 rer 与剑突 之 间 或者 左 右 脐 旁 。调 整患 者 体 位 至 头 低 位, 患侧 抬高 1。 5。在疝囊 颈外 上方 的稍外 侧经 腹壁
腹腔镜组术 中发现隐匿性疝 7 例。腹腔镜组在
在腹腔 镜监视 下 , 者单 手持 针 , 术 在疝 囊入 口水 平分 3~ 4次将 缝 针 在 腹 膜 下潜 行 环 绕 鞘 突 人 口完 整 一 周 , 紧缝 线检 查无 漏洞后 , 收 采用 单手 打结技 术 结扎 鞘 突 , 采用 穿 腹 壁 途径 取 出缝 针 。术 后 应 用 抗 最后 生素 1d麻醉 清 醒 后 4~6h进 食 。对 照 组 患 者 经 , 腹 壁皮 纹处横 切 口行疝囊 高位结 扎术 治疗 。
强。因此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 确 切 。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术治疗4 J腹股沟斜疝 9 例 , "L , 6 术中手术切 口小 , 出
血少 , 后 无 一 例 感 染 , 复快 , 痛 轻 , 阴囊 肿 术 恢 疼 无
腔镜探查腹腔 , 如果单侧鞘突未闭合 , 在同侧相当于
12 手术方法 .
腹腔镜组患者术前禁食 4 6h清 ~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无明显伤口疤痕等优点[1]。

已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及家长所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也随之增多。

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腹腔镜下为68例患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年龄2-11岁,平均5岁,男53例,女15例,左侧27例,右侧36例,双侧5例,单侧疝中有7例对侧存在隐性疝,2例为传统的外科高位结扎术后复发。

手术取平卧位,采用静脉复合全麻。

1.2 结果 6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住院2.5天,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治愈率100%。

2 护理配合2.1 术前护理2.1.1 患儿准备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患儿,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概念不清楚,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年龄较大的患儿对手术有一定认识,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热情接近患儿,注意有技巧的交流,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介绍手术室环境,该手术的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告诉患儿及家属术前禁饮禁食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

2.1.2 器械物品准备德国产诺道夫腹腔镜仪器设备一套,小儿专用腹腔镜手术器一套,常规腔镜器械包一套,0.5%碘伏(手术中擦拭镜头用)。

2.2 术中配合2.2.1 巡回护士配合2.2.1.1 患儿到达手术室时主动迎接,充分利用术前探视时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抚慰患儿,安定其情绪[2],通过手腕带认真核对患儿姓名、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接入手术间。

2.2.1.2 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常规用Y型24-22号留置针作静脉穿刺留置,术中气腹后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所以宜选择上肢进行穿刺。

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儿基本资料无误后,开始麻醉、安置体位,一般取平卧位,臀部垫高20-30°。

一针法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一针法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方 法 :总结 1 8 7 例腹 股 沟斜 疝 患儿 手术 治疗 经 过 ,一针 法 单孔 腹 腔镜 手术 1 1 0 例为 观察 组 ,开 放手 术4 2 例 及 双孔腹 腔 镜 手术 3 5 例为 两对 照组 ,所有 患儿 均 随访3~1 2 个 月 ,比较三 种术 式 的治疗 特点 。结 果 :腹腔 镜手 术 的两 组手 术时 间 、术后 住 院时 间 、切 口大小 、并 发症
2 结果
1 . 2 分 组 方 法 :根 据 患 儿 的病 情 及家 长 的 意 愿 ,按 照 手术 方 式 不 同将 患 儿分 为开 放手 术疝 囊高 位结 扎 组 ( 开放 组 )4 2 例 ,双孔
管 插管 全身 麻醉 患者 心率 、收缩 压及舒 张 压 的刺激 均较 轻 微 。另
4 参考文献
[ 1 ] 周 峰, 白晓丹 , 王建 军 . 喉罩 通气 联合 硬膜 外 阻滞 在普 通 外科 手
术麻 醉 中的应 用 [ J 】 . 中 国普 通外 科 杂志 , 2 0 1 0 , 1 9 ( 7 ) : 8 3 8 .

针法 单孔腹 腔镜 d x J L 腹股 沟疝 疝囊 高位 结 扎术 的应 用
蒋亚琦 ,王小明 ,胡明华 (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 胆二科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目的 :比较改进开展的一针法单孑 L 腹腔镜, ' b J L 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手术及双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上的优缺点。
1 05 5.
外 ,喉 罩通 气 过程 中能 够使 用较 少 的麻醉 药物 而使 患 者保 持较 为 良好 的麻 醉效 果 ,从 而 加快 患者 术 后 清醒 时 间 ] 。正如 本研 究 所
示 ,与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相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 者全身麻醉用药量明显提高,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明显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优势。

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
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术2组和术1组。

术1组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术2组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
位结扎术治疗。

就两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2组复发率跟术1组相似。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术1组,P<0.05。

术2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术1组,P<0.05。

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
位结扎术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
【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laparoscopic pediatr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 Methods:the data from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4-January 2016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 with 65 case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divided into 2 groups,2 and 1 group. 1 set by traditional pediatr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 treatment;2 groups by pediatric laparoscop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urgical operation time,length of incision,blood loss,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length of hospital stay,hospital expense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the recurrence rate of two groups with a group of similar. Perioperative incidence of the adverse events in the 2 groups were lower than 1 group,P < 0.05. 2 groups with operation and operation time,length of incision,blood loss,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length of hospital stay,hospital charges are less than 1 group,P < 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pediatr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 of obvious advantages,the operation is simple,small incision,small trauma,less bleeding,fewer complications,quicker recovery,the pain is light,can prevent a relapse,is worth promoting.
【 key words 】 laparoscopic;Pediatr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advantage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常见普外科疾病,其腹股沟有突出肿块,偶有胀痛,因小儿斜疝疝环组织
较软,容易出现嵌顿。

小儿腹股沟斜疝自愈难,需及时治疗,避免疝块增大。

手术治疗是小
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解剖结构带来一定破坏,术后并发症多[1]。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探讨了腹腔
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65例,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术2组和术1组。

32例术1组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7例。

年龄最低3岁,最高13岁,平均年龄为
7.61±1.36岁。

左侧
33例术2组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7例。

年龄最低3岁,最高14岁,平均年龄为
7.24±1.13岁。

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术1组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按传统操作方法进行。

术2组采用腹腔镜小儿疝
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用针式腹腔镜,5mm30°脐部作5毫米切口建立气腹,进30°镜和Trocar,维持气腹压8-12mmHg,充分显露术野,术中可见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内环口处疝门开放,明确诊断。

若发现对策隐匿性疝,则给予双侧疝囊高危结扎。

在疝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3
毫米下切口,疝针带线穿刺,至腹膜外间隙层次,同侧睾丸向下牵拉,疝针围绕疝囊颈从内
到外潜行,避开精缩血管和输精管,若上述组织显露不清晰,可在脐水平旁开5厘米作5毫
米切口,进5毫米Trocar操作钳以协助显露输精管,避免损伤。

并用专用勾线针从术口外侧
进行穿刺,到达腹膜前间隙后围绕疝囊颈从外到内潜行,勾接到丝线拉出,并缝合内环,在
体外打结,打结之前将二氧化碳气体挤进腹腔,并闭合疝门,线结陷入皮下。

对侧疝处理方
法一致,用可吸收线给予术口皮内缝合后结束手术[2]。

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和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

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
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术中指标比较
术2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
少于术1组,P<0.05。

如表1、表2.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为先天性疾病,多发于男性患儿,且右侧多余左侧,自愈率低下,需行手术治
疗[3]。

跟成人斜疝不同,小儿腹股沟斜疝只需单纯作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但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损伤大,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效果确切,受临床青睐。

跟传统手术对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优势体现在:切口小,
手术后瘢痕位置隐蔽,美观效果好;微创性高,可直接暴露疝门,直接经腹对内环口进行缝合,无需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和提睾肌,无需游离精索,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4-5];可置
管显露疝门,结扎精确,疝囊寻找简单,可避免非高位疝囊结扎,降低复发率;可探查隐匿
病灶,一次进行手术,避免再次手术痛苦;切口小,缝合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更快。

但也需要注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需做到:术前需排空膀胱,采用闭合式造气腹
方法,减少漏气风险;在疝门结扎时确保位置足够高,避免结扎位置过低出现复发;注意精
缩血管和输精管的保护[6-7]。

本研究中,术1组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术2组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
术治疗。

结果显示,术2组复发率跟术1组相似,术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术1组,手术
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术1组,说
明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杞映华,赵磊,李志军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
献电子杂志,2015,14(5):865-865,867.
[2] 伍宏香,钟学虎,高芳等.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母婴世界,2015,25(22):157-157.
[3] 陈颖杰.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等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B,2015,13(4):129-130.
[4] 蒋晨霞,杨艳超,孟香果等.腹腔镜下注射器针头辅助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
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5(2):224-226.
[5] 杨明,雷刚.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30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22(11):21-22.
[6] 陈付伟,雷素斌.三孔法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16(7):67-68.
[7] 惠远见,周勤慧,狄茂军等.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J].中
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53-1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