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标签:斜疝;腹腔镜;小儿;护理腹腔镜下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将成为新的经典术式。

我科从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已开展160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60例,男14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7岁,平均2岁。

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有1例复发,其余均恢复良好。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要部分,患儿住院后因环境变化和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常产生恐惧心理,这就要求责任护士多和患儿接触,态度和蔼可亲,多用鼓励性及暗示性语言,并以别的患儿术后情况示范,消除恐惧心理,使患儿尽快熟悉环境,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术前的准备。

有些家长对腔镜手术心存顾虑,因此术前向家长解释腹腔镜的优点、手术方法、该手术的优越性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家长对腹腔镜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都能同意接受腹腔镜手术,并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检查常规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凝血检查,对年龄小的患儿多选择腹股沟部位抽血,尽量做到快而准,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

抽血完毕,如有疝囊突出及时复位,如有困难请医生协助复位。

2.1.3 治疗术前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术前注意预防患儿感冒,观察患儿有无咳嗽、腹胀、便秘等可能引起腹压增高的病症,指导患儿积极接受治疗。

2.1.4手术区准备操作要认真、细致,动作轻柔,重点脐部清洁,用温盐水清洗,有些污垢严重的可湿化5~10min后用棉签轻轻擦拭清洗。

如患儿不配合的可指导家长一起准备。

2.2术后护理2.2.1 生命体征监测患儿术后送回病房子以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监测体温、脉搏,严密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2饮食患儿完全清醒4~6h后可进食。

2.2.3活动早期活动,术后6~8h如无异常即可下床活动。

小儿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体会王兰芬张红英邓丽娟林桦( 广西省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南宁 5 3 0 0 2 2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小儿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230例,护理配合密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23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10个月至12岁,左侧97例,右侧81例,双侧鞘膜积液52例;睾丸鞘膜积液117例,精索鞘膜积液78例,交通性鞘膜积液35例。

患儿平卧,对小于5岁患儿采用基础麻醉加骶管麻醉,大于5岁者则施行硬膜外麻醉,臀部垫高,分别在脐缘下和右脐旁3~5cm处皮肤尖刀切开,置入Tr o c ar、观察镜和操作钳。

镜下找到未闭合鞘突管,在体表投影处腹壁皮肤刺入带线针,将鞘突管完整缝扎一圈,从体外收紧线尾打结。

腹腔镜下观察鞘突管完全封闭,则关闭C O2气体,退出Trocar、操作钳等。

脐部切口缝合一针,其余切口用爱必肤粘合皮肤。

阴囊或腹股沟区的肿物,用注射器抽吸囊内积液,可使肿物消失。

2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

单侧手术时间13~15分钟,平均14分钟,双侧平均20分钟。

术后愈合良好,3~4d治愈出院。

[1]3 护理3.1 术前准备3.1.1 心理护理:术前1天手术护士到病房查阅病历,询问家长和患儿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和思想状况,讲解手术的基本过程及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和安全性,麻醉配合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对其提出的各种疑问耐心解释,消除心中顾虑,减轻对手术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用物准备:常规准备小儿腹腔镜手术器械及仪器设备,如摄像系统、气腹机、C O2、0度腹腔镜、3m m腔镜分离钳、5.5 m m和3.5mmTrocar各1套,带线针、气腹针等并保证其性能完好。

3.2 手术配合3.2.1 巡回护士配合术前调节室温,将仪器设备推至床边,合理安置,连接电源检查,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的术中护理。

方法:通过统计2年内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术中注意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儿镇痛效果、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结果: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

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围术期给予患儿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疼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03-01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

先天性因素是小儿疝气发病的主要原因,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关闭,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发育不完全。

疝囊高位结扎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较好。

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护理,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疝气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2.02±6.39)岁。

患儿入院后均经B 超明确诊断。

术前行常规心、肝、肺等器官功能术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1.2.1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手术前30分钟器械护士提前纳入手术台,整理和计数器械台上的物品,确保器械的性能良好。

配合医师铺单,配合巡回护士和外科医生连接导线和光源线,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快速准确地与医生形成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护理体会

直视 下 插 入 操 作 钳 。探 查 患 侧 及 对 侧 内 环 口 ,在 患 者 内 环 口 化 碳 气 腹 机 、腹 腔 镜 手 术 专 用 操 作 钳 ,另备 自制 特 殊 的带 线 的
体 表 投 影 处 作 1.5 mm 长 切 1:3,刺 入 带 线 雪 橇 针 ,荷 包 缝 合 内 钩 针 等 ,并 严 格 灭 菌 消 毒 备 用 。2)配 合 麻 醉 ,手 术 使 用 静 脉 全
对 侧 存 在 的 隐 性 疝 82例 。 l例 2年 前 曾 做 过 传 统 的 单 侧 斜 阴 部 皮肤 。用 棉 鉴 蘸 松 节 油 彻 底 清 除 脐 部 污 垢 ,然 后 用 清水
疝 高 位 结 扎术 ,术 后 发 现 对侧 有斜 疝 ,再 施 行 腹 腔 镜 患侧 斜 疝 清洗 脐部 。4)胃肠 道 准 备 :婴幼 儿 术 前应 禁 饮 食 4~ 6 h,儿 童
镜 下 d,JL腹 股 沟 斜 疝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术 160例 ,男 121例 ,女 常 有 污 垢 和 细 菌存 留 ,因此 术 前 脐 部 皮 肤 清 洁 是 预 防切 口感
39例 ;年 龄 82天 ~ 12岁 ,平 均 4.6岁 。术 中 同 时 发 现 并 处 理 染 的 重要 措施 。术 前 1 d常 规 清 洁 消 毒 腹 部 、腹 股 沟 区 和 会
Journal 0f Qiqihar M edical College,2010,Vo1.31,No.8
腹 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护理体会
李翠 霞 张 杰 阎 玉矿 洪 华 易卫 东
【摘 要】 目的 探 讨 治 疗 小 儿腹 股 沟斜 疝 的新 术 式 及 配 合 中常 见 的 护 理 问题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2004年 1月  ̄2009年 12月 间 我 科 收 治 的 160例 腹 股 沟 斜 疝 患儿 行 腹 腔 镜 下 疝 囊 高 位 结扎 术 的 术 后 并 发 症 及 护 理 方 法 。 结 果 护 士做 好 术前 访 视 ,及 时 准备 手 术 器械 与 物 品 ,术 中 洗 手及 巡 回护 士 密切 配合 术 者 取 得 了预 期 的 效 果 ;术 后 病 人 均 安 返 病 房 ,术后 并 发 症 均 得 到 及 时 处 理 ,预 后 良好 。1例 复 发 ,经传 统 手 术 方 法 治愈 。结 论 腹 腔 镜 下 小儿 腹 股 沟斜 疝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术是 安 全 、有 效 的 手 术 方 式 ,术后 并 发 症 少且 轻微 ,通 过 加 强 对 患 儿 围手 术 期 的 护 理 ,提 高 了患 儿 的 治愈 率 ,减 少 了术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降低 了 复 发 率 。

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摘要:疝气为小儿常见腹部外科疾病之一,为小儿腹膜壁薄,腹腔内组织突出腹膜引起有关,易发生嵌顿,多需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工具,以微创方式完成手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更显著,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为临床中治疗腹股沟斜疝主要方式,术后复发多是因为疝环大、腹膜结扎不全、线结意外滑脱等。

其中巨大疝(内环口直径≥1.5cm)是最主要的复发原因。

对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可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松驰扩张的外环口或腹股沟管紧缩或修补。

我们对巨大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利用脐正中襞对内环进行加固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斜疝;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疝囊结扎术;效果引言:目的: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7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由患者家属选择手术方式并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各项围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VAS 评分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手术出血少、微创,术后短时间即可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

实验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60±2.16)岁;左侧疝气20例、右侧疝气19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8.26±2.13)岁;左侧疝气17例、右侧疝气21例。

24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体会

24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体会
告 医生给予 处理 。本组 病例 无此并 发症 的发 生
脐皱褶处 ,另一个切口在脐旁3m,切 口长度均为03m,小戳 c .c
孔 的位 置在 患 侧 内环 口的体表 投影 处 ,长度 0 e . m。脐 皱褶 切 口 2
穿刺气腹置套管进腹腔镜 ,脐旁切 口进操作钳 ,腹腔镜下找到患 侧内环 口,在内环 口体表投影处戳孔,先后从 同一戳孔穿入带线 针和针钩与操作钳配合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 各3 针左右 ,带线针缝合时把缝线带人腹腔 ,针钩缝合时又把缝
线从腹 腔 带 出 ,使 内环 口成一 荷包 缝合 ,线结 缚 在戳 口处皮 下 ,
内环 口即被关闭 ,解除气腹 ,结束手术口】 。 。 2 护理方法 2 1 术前心理护理 :从分析看,7 . 岁以下的dJ 思想单纯 ,对 xL
手术 概念 不 清楚 ,只是 家长 有些 担 心 。而 7 以上 的 小儿 对 手术 岁 有 一定认 识 ,常产 生恐 惧 心理 ,哭 闹 。为 此应 采取 多鼓励 多 接触 的方法 ,并 以别的 患儿术 后情 况示范 ,消 除恐惧 心理 。 2 2 术 前健 康 宣教 :近 年来 腹腔镜 作 为一 项新 技术 得到 广 泛应 .
用 ,但运用于小儿 尚未普及 ,大多数患儿家属仍对腹腔镜手术存
在 恐惧 和疑虑 心理 ,因此 ,应 向患儿 家属详 细讲 解腹 腔镜 手术 的 方 法 、优 点 、术 前应 协助 的护理 要点 等 。 2 3 皮 肤准 备 :按腹 部手 术 常规备 皮外 ,脐部 清洁 尤其 重要 , . 清 洁脐部要 认真 、细 致 ,动 作轻 ,避 免擦伤 皮肤 。
[ 3 声泉 . 腹腔 镜外科 学 [ .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 1 】邹 实用 M] 北京 人 2 24 0 4

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

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

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对于婴幼儿来说,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

这种手术可以帮助解决婴幼儿的腹股沟疝问题。

然而,手术后的护理也同样重要。

作为一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相关工作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家长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婴幼儿在手术后需要休息和恢复。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和活动,让宝宝多休息。

避免让宝宝过度用力或者哭闹,因为这会增加腹部的压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宝宝感到安心和舒适。

另外,饮食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后,宝宝需要逐渐恢复饮食。

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家长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流质食物,如母乳或配方奶。

在24小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米糊或粥。

在宝宝恢复正常饮食后,家长要注意给宝宝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避免给宝宝喂食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辛辣、油腻的食物。

家长还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

在手术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如果发现宝宝的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过快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腹部情况,如果发现宝宝的腹部有肿胀、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后,宝宝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和腹部的恢复情况。

家长要按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复查,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婴幼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宝宝的休息和恢复、饮食的调整、身体状况的观察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出现并发症。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60例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60例护理体会

作者:陈杏瑛,邓焕珍,陈倩颜【关键词】腹腔镜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接受。

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我科在微型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60例,效果良好。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260例,男217例,女43例,年龄5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5.5岁。

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146例,左侧93例,双侧21例,其中13例为术中发现的隐性疝。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9例。

2 方法及结果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

按李宇洲[1]报道的提插式缝合法在微型腹腔镜下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嵌顿性疝者经手法复位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采用stryker腹腔镜系统,3.5mm直径的0°或30°腹腔镜和trocar。

脐轮下缘作3.5mm 横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8~10mmhg。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侧手术时间7~15min,平均11.3min。

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6h麻醉清醒即可进食流食,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2.7d。

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分别为阴囊积气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

216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随访率为83.1%。

3 护理体会3.1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采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其他交流方式与患儿沟通,增进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配合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手术对患儿家属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而术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也是术前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的增多,大多数患儿家属对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能在某些片面宣传的影响下认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优于传统、绝对安全的术式。

其实该手术也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高二氧化碳血症,皮下积气、阴囊血肿等[1]。

因此术前在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增加患儿家属对手术信心的同时,也应该如实说明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和转归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 配合 + J 禁 食 , L 禁食 8h 禁水 4h 至送 入手 术 室 , 讲 述 , , 并
禁食 、 水的原 因和 重要 性 , 禁 叮嘱 患儿 手腕 带不 要 随意脱 出 。
了解手 术野皮 肤清 洁准 备 , 检查 各项 常规 检查 报告 结 果 对 患 儿做好 心 理护 理 , 除 其及 家 属 的紧 张感 , 少焦 虑 及 恐 解 减
例发 生意 外 , 术后恢 复 良好 , 院 3 7d, 住 ~ 无术 后并 发症 发生 。
1 . 术 配 合 2手
幕 、 像头 、 光源 、 腔机 。 摄 冷 气 用小 弯钳 、 钳夹起 腹膜 , 合 , 皮 缝 剪线 , 结束 手术 。如 果是 双侧 疝囊 , 用 同一 方法 施行 另一侧 则
无继 发 出血 , 无并 发 症发生 。 论 : 结 拥有 良好 的仪器 设备 , 上充 分仔 细 的术前 准备 以及 专业熟 练 的手术 配合是 保障 加 手 术成功 的关 键 。 【 关键 词】 腹腔 镜 下 ; 疝囊 高位结 扎 ; 手术 配合
【 中图分类 号1 6 62 2 5. R +
意 效果 。现将护 理 配合体 会报 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料 .
有 出血情 况 , 把腹腔 内 C 清 。 并 O放 如无 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况 , 电视屏 关
本组 患儿 共 3 5例 , 3 例 , 2例 , 龄 2 6岁 , 中 男 3 女 年  ̄ 其 双侧 2例 , 均在 腹 腔镜 系统 监 控 下顺 利 完成 手 术 , 中无 一 术
【 文献标 识 码】C
【 编 号】17 — 7 1 2 1 )2 b 一 7 一 1 文章 6 4 4 2 (0 0 0 ( )1 O 0
随着腹 腔镜 的发展 及微 创概 念 的普及 , 腹腔 镜技 术 已广 泛 应用于 3 J 斜 疝 的治疗 f 作 为一种 微创 手术 , 腔镜 下小 ,L l 1 。 腹 儿疝 囊 高位 结扎 术 具有 手 术 时间 短 , 中出血 少 , 术 术后 恢 复
疗 车送 去手术 问 , 并准备好用来 浸泡镜头 的 8 ℃温水 。 0 1 3 器械 护 士配 合 器 械护 士 提前 1 n洗 手 ,清 点所 需 . 2 5mi 器械, 整理无 菌 台上用 物 , 并按 先后 顺序 摆放 好 。把 光纤 、 气 腹 管 、。 0镜摆 放 固定好 ,并接 上摄 像头 。用刀 尖 开 05c 小 . m
手 术 。与巡 回护 士清 点 器械 , 进行 清 洁 、 泡 消 毒 和高 压 消 浸
毒 , 作好使 用情 况登 记l 并 】 】 为感 染手 术 . 用后 的器 械按 。若 则 消毒 规 范要求 进行 消毒 处理 。 1 - 回护士 配合 巡 回护 士认 真核 对患儿 姓 名 、床号 、 . 4巡 2 年
开 01cr的小 口 . 带 有 7号 丝线 的小 儿 疝针 穿 在 内环 口 . r i 把
上 , 开精 索血 管及 输精 管 。穿半 圈后 , 避 由分离 钳把 线带 出 . 把 针取 下 , 由小 针钩 沿着 切 口进 入 内环 口, 另外 穿半 圈 , 把 并
缝 线带 出 。检查 内环 口情 况 , 把缝 线打 结 。如 阴囊有 C :应 O, 先 挤 出后再 打结 。 后 , 最 再次 检查 腹腔 、 盆腔 、 内环 口 , 看是 否
快 , 口小 而美 观等优点 , 受广 大患者 欢迎 。 院于 2 0 年 伤 深 本 09 1l ~ 2月共 施 行 该类 手 术 3 5例 , 经精 心 护 理 , 术均 取 得 满 手
尖 刀 在腹 部 开另 一个 小 口 , 分 离钳 顺 着戳 卡 进 入盆 腔 、 让 将 疝 囊 内容物 回复 腹腔 . 用分 离钳 在 内环 口作 标记 用尖 刀 并
龄 、 别 、 前 用 药 、 术 部位 以及 各 种 常规 检查 结 果 等等 . 性 术 手 并对 患儿 进行 一定 的心理 护 理 , 使患 儿心情 安 静平 稳地 进入 手术 室 。 术前 根据 季节 调节 好室 温 . 保持 在 2 ~ 4 检 查各 2 2 ℃。
121术 前探 视 术 前 1d去 病 房 . . . . 了解 患 儿 近 3d内是 否 有 咳 嗽 、 冒、 感 发烧 、 流鼻涕 等症 状 , 防呼 吸道感 染圜 预 。嘱 咐家
软枕 垫高 患儿 臀部 , 度为 3 。便 于手术 。操 作 中密切观察 高 0, 患儿 生 命体 征 , 发现 情 况异 常 立 即报 告麻 醉 医 生 , 及 时进 并 行处 理翻 控 制液 体速 度 , 。 并保 持畅 通 , 避免滴 速过 快 。 了解手
惧 心理 。
种仪 器设 备功 能是 否正 常 ,使 之处 于 正常 的最佳 工 作状态 。 协助 器械 护士 清点器 械 , 节好 监视 器 , 调 连接 好各 种 管道等 。
待 患儿进入 手术室后 , 助麻醉 医生实施麻 醉后取 平卧位 , 协 用
1. . 2器械 准备 将不能 高压 灭菌 的器械 , : 2 如 光纤 、。 、 胶 0镜 气 管、 小儿 水杯 、 疝穿刺 等放入熏箱 . 1 熏 2h以上 。腹腔 分离钳 、 腹腔穿刺针 、 腹腔 镜套送 去供应室 高压消毒 。手术 3 i , 0r n前 a 由器械 护士把需 要的器械物品 (l 刀片 1 , 1号 块 中器械包 1 , 个 手 术衣 , 手术包 ,- 3 0可 吸 收角针 1 , 缝 线 1排等 ) 条 7号 由治
医护论坛
20 2第7第 期 0年 月 1 5 1 卷
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体会
陈 美 玲
( 广东 省罗 定市人 民医院手 术室 , 东罗 定 广
57 0 ) 220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患儿在腹腔镜下进行斜疝高位
结 扎术 的手术 配合 过程 , 行分 析 以及总结 。 进 结果 : 做好 术前 准备 和加 强术 中配合 , 手术 顺利完 成 , 中 出血少 , 术 术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