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腔镜疝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2、有反复嵌顿病史;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2、胸部正侧位片;3、必要时B超检查七、抗菌素选择用药: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0.8~1h;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录;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九、术后住院恢复 2 天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2、无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2、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而使手术拖延,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第一篇: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精选)MR-3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程记录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2013.01.29 术前小结患者张向前,男25岁,汉族。

主因以右侧腹股沟可还纳性包块10年余为主诉入院。

病例摘要:患者于10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区内有一约鸡蛋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地软,挤压时无疼痛,用手向上挤压包块可还纳入腹。

患者咳嗽或体力劳动时肿块增大,未掉入阴囊。

平卧位休息肿块可自行消退。

患者未详细的治疗。

几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现囊肿大约6x3cm.休息后肿块可完全回纳,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拟行手术: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准备:禁食备皮签订手术同意书,送手术室。

2013.01.29 术后记录患者于今日在硬外麻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取仰卧位,碘伏消毒,铺巾。

取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至耻骨结节上缘做一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的注意避开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

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拉向上方。

.在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

显露精索后,顺肌纤维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显露精索血管和疝囊。

切开疝囊,左手示指伸人疝囊内挺起囊壁,右手示指包以纱布剥离疝囊,向上至疝囊颈部.露出腹膜外脂肪为止;行高位结扎,精索后腹横肌,把补片置于腹膜与腹横肌间隙。

查无活动出血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中患者无不适。

术后给与对症支持治疗。

第 1 页MR-3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程记录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2013.01.30 8:30 许玉冰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术后第一天,神志清,精神好,主诉刀口处疼痛,未予以特殊处理。

查体示: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康惠尔透 明贴其 作用 : 维持 创面适 宜 的湿度 , 进伤 ① 促 口愈合 ; 维持适宜的氧分压 , ② 促进 血管 和肉芽组织 的形 成 ;
③ 疮面在湿润环境下 可加 快伤 口修复 湿润 的创 面能维 持创 缘 到创面 中央正常 的 电势梯度 , 促进更 多 的生长 因子结 合 , 这将促 进创面愈合 。透 明贴与创 面不粘连 , 对新生 上皮和 肉 芽组织无损伤 , 患者疼 痛减 轻 , 用该 敷料 后创 面分泌 物减 使 少, 换药时 简便 , 省时 , 省力 , 无不 良反反 , 同时也减轻 护理工
作 量。 参 考 文 献
[ ] 孙兰芳 .安普贴治 疗褥疮 的临 床观察 .中华 医学实践 杂志 , 1
2 0 3 9 : 3 -4 . 0 4,( ) 8 98 0
或不能 翻身者 , 以气垫床 和翻身垫 , 辅 在翻身过 程 中防止 拖 、
无 肉芽 组 织 生 长 、 缩 小 。 无
15 统计 学方法 .
学意义 。 2 结 果
所有数 据采 用 检验 , 0 0 P< .5有统 计
11 临床资料 .
20 0 8年 1 2月 至 2 0 0 9年 1 2月 来 本 科 住 院
I 压 疮 均 痊 愈 , 继 续 发 展 。 Ⅱ期 压 疮 创 面 累 及 表 皮 期 未 但 未 穿 透 真 皮 的 均 于 7d愈 合 , 组 痊 愈 数 、 转数 、 效 数 、 两 好 无
有效 率 ( ) %
1o 0
12 治疗方 法 对照组 给予 一般护 理及 常规压疮 护理 , . 而
观 察 组 除一 般 护 理 外 , 用 康 惠 尔 透 明 贴 。一 般 护 理 : 好 加
基础护理 , 定期观察 受压危 险 部位 , 有大小 便失 禁者 及 时 如 采取措施 , 更换床褥 , 保持床单平整 、 整洁 、 无渣 屑 , 翻身 困难

腔镜疝病程记录

腔镜疝病程记录

2019年07月12日11时30分首次病程记录患者伍成华,男,56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收入我院外三科病区。

病例特点如下:1、老年男性,慢性起病,病程长。

2、以“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为主要临床表现。

3、主要症状:患者于入院前4+年发现左侧腹股沟出现一约“核桃仁”大小包块,久立后感胀痛不适,无红肿,平躺或用力轻推上述包块可完全回纳。

此后上述包块反复出现,并呈进行性长大,包块坠入阴囊,但能回纳入腹腔,近两日出现包快突出后感疼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畏寒、发热,无腰背部疼痛。

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日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左侧腹股沟疝”收入我科。

患者自述有左侧面瘫病史20+年,既往因痔疮行手术治疗,无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青霉素、磺胺等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各大系统回顾无特殊。

4、入院时查体:体温36.1℃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9/74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如,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气管居中,颈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无异常,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率67次/分,心界不大,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部,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左下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无振水音。

脊柱四肢无畸形。

双膝腱反射存在,克尼格征阴性,巴彬斯基征阴性。

5、专科检查:站立位左侧腹股沟区见一大小约5.7X2.7cm的包块,质软,坠入阴囊,边界清楚,无触痛,咳嗽时有膨胀型冲击感,用手轻推能回纳入腹,按压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

6、辅助检查:彩超:左侧腹股沟可复疝,双侧睾丸未见异常,左肾囊肿。

初步诊断:左侧腹股沟疝诊断依据:1、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入院。

2、查体:腹软,左下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肌张力不高,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站立位左侧腹股沟区见一大小约5.7X2.7cm的包块,质软,坠入阴囊,边界清楚,无触痛,咳嗽时有膨胀型冲击感,用手轻推能回纳入腹,按压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

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体会(附104例报告)

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体会(附104例报告)

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体会(附104例报告)严志龙;陈盛;洪莉;胡明;吴晔明【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hiatal hernia for children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children who suffered from hiatal hernia and underwent laparoscopic operation be -tween Jun.2002 and Dec.2016.The age ranged from 50 d to 10 years,the average was (4.0 ±1.5) years.Based on 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there were 25 cases of slide hernia ,42 cases of mixed hiatal hernia ,and 37 cases of paraesophageal her-nia.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trast was done to everybody for the diagnosis .Five-port method was used for Nissen-Rossetti,modified Thal repair of esophageal hiatus andfundoplication .Results:All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pro-cedure.The diameter of the defect was from 3 to 5 cm.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10 ±20) min (range,90-150 min).Fiv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currence ,and 4 underwent laparoscopicrepair .Four patients with modified Thal repair suffered from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one hernia was sutured too tight and loosened in re-laparoscopy .The children took normal diet in 24 to 48 h after operation , the mean time was (28 ±4) h.The postoperativ e hospital stay was 5-7 d.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3 months to 13 years,and all well developed .Conclusions:Laparoscopic 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ediatric hiatal hernia .The operators must have better laparoscopicskill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is important for the choice of operative method and prognosis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6年12月为10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50 d~10岁,平均(4.0±1.5)岁.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类:滑动性疝25例、混合性疝42例、食管旁疝37例,术前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明确食管裂孔疝.采用5孔法施术,行Nissen-Rossetti、改良Thal法修补食管裂孔并进行胃底折叠.结果: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疝孔直径3~5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20)min;术后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通过腹腔镜进行修补.改良Thal法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4例,术后1例发生裂孔关闭过紧,再次腔镜下松解裂孔.本组术后24~48 h正常进食,平均(28±4)h;术后5~7 d出院.随访3个月~13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术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腔镜技术,术前患儿的评估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9【总页数】4页(P692-695)【关键词】疝,食管裂孔;腹腔镜检查;胃底折叠术;儿童【作者】严志龙;陈盛;洪莉;胡明;吴晔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4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发育异常在儿童外科中较常见,有时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一、引言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部或其他腹腔器官通过食管裂孔突出进入胸腔的一种疾病。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技术修补食管裂孔,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及其他相关症状。

二、手术准备2.1 患者准备•严格按照麻醉科和外科的要求,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

•清空胃内容物,禁食6小时以上。

•观察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如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等。

2.2 手术器械准备•腹腔镜手术器械,包括腹腔镜器械、钳子、止血钳等。

•电刀、剪刀、缝线等常规手术器械。

•生理盐水、抗生素等手术需要的药物。

三、手术过程3.1 麻醉•治疗前,将患者置于全麻下。

•检查患者是否对麻药过敏。

•静脉内注射麻醉药剂,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2 术前准备•展示手术区域。

•清洁手术区域,用抗菌溶液消毒。

3.3 穿刺•通过腹壁穿刺,插入腹腔镜,供医生观察。

•通过其他穿刺孔,插入辅助器械。

3.4 观察和操作•利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观察和操作。

•找到食管裂孔,并确认疝囊是否存在。

3.5 疝囊处理•将疝囊返还到腹腔内。

•切除疝囊,以防止再次突出。

3.6 食管裂孔修补•缝合食管裂孔,以固定食管位置。

•可以采用缝合技术或加压技术,提高修补效果。

3.7 手术结束•减压腹腔,排除二氧化碳。

•拔除腹腔镜。

•行一般外科规范处理,完成手术结束。

四、术后护理4.1 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4.2 疼痛管理•根据术后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4.3 饮食管理•术后一段时间内,禁食或限制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4 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五、总结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症状。

术前准备和麻醉工作非常重要,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把握。

腹腔镜疝气手术记录

腹腔镜疝气手术记录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记录
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头低足高位,常规消毒、铺巾。

脐下取10m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造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置入10mm穿刺器,进腹腔镜探查见:右侧脐外侧韧带与脐内侧韧带之间直疝三角区见一约2×3cm大小疝环口,余腹腔内探查未见异常。

后分别于双侧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置入10mm、5mm穿刺器。

沿疝内口上方约2cm处向同侧髂前上棘方向剪开腹膜,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显露腹壁深血管、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与腹直肌,显露髂耻束,继续分离耻骨梳韧带至其与故静脉交界处。

辨认出髂耻束,注意误伤生殖股神经。

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后置入一15×8cm大小网片,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直肌后鞘上方,检查见无活动性出血,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放气腹、拔出各戳卡。

手术顺利。

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

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年 3 月第17 卷第 3 期Chin J Min Inv Surg,March 2017,V〇1. 17. No.3•231••临床研究•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陈盛严志龙"陈其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上海200127)【摘要】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疝嚢高位结扎术在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单切口腹腔镜治疗30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

年龄1〜11岁,(6. 1 ±3.3)岁。

对斜疝 采用腹腔镜下带线针、钩针配合,内环口腹膜外潜行置线、荷包结扎的方法高位结扎疝嚢;对直疝用类似方法结扎疝嚢,同时 将脐动脉襞缝合覆盖于直疝三角,起到加固作用。

结果术中证实28例为斜疝复发,其中4例对侧存在隐匿性斜疝;2例为直疝。

手术时间12〜45 min, (21.4 ±8. 2) min。

30例随访2〜53个月,(23. 9 ±12. 5)月,均无再次复发。

术后瘢痕隐蔽,无 并发症。

结论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瘢痕隐蔽,并可术中诊断处理隐匿性疝、直疝。

【关键词】疝;腹股沟;复发;腹腔镜;儿童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 -6604(2017)03-0231 -03d o i:10.3969/j. issn. 1009 -6604.2017.03.011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y for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 Chen Sheng,Yan Zhilong, Chen Qim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ghai Children9 s Medical Center, School of Medicin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n Zhilong, E-mail-, dryanzhilong@ 163. com【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inguinal high ligation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pediatric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cases treated with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y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Februar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aged 1-11years old ( m ean, 6. 1 ± 3. 3 years old) . For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a non-absorbable suture was placed around the extra-peritoneal space of the inguinal inner ring by means of a needle with a thread hole and a hooked needle under laparoscope, and the hernial sac was highly ligated by knotting the purse string suture. If a direct inguinal hernia was identified, a similar method was used to ligate the hernial sac, and the umbilical artery fold was sutured to the Hesselbach , s triangl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weak tissue. Results After surgeries, we found 28 cases were recurrent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4 cases with contralateral concealed hernia) , and the other 2 cases were direct inguinal hernia. The 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12 to 45 min (m ean, 21.4 ± 8. 2 m in). All th cases recovered with inconspicuous scars, and no recurrence or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during a follow-up for 2-53months (m ean, 23. 9 ± 12. 5 m onths). Conclusions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inguinal high lig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This procedure does not cause obvious scars for patients, and can diagnose and treat the occult hernia and direct hernia at the same time.【KeyWords】Hernia; Inguinal ;Recurrence ;Laparoscopy;Children腹股沟疝是儿童的常见病,绝大多数为斜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发现: 左侧腹股沟内环口处均见约1.5cm大小疝环口与腹股沟管相通,疝内容物已回纳;右侧隐匿疝,结肠充血水肿,腹腔内少量积液,。

手术步骤:
1.患者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

2.开放建立气腹,植入腹腔镜电视操作系统,术中探查如手术发现。

3.于内环口腹腔侧0.5cm处用腹腔镜修补针引入7号丝线,于腹膜前间隙环形绕疝囊颈一周,,排出疝囊内气体后收紧丝线结扎,高位结扎疝囊。

4.检查结扎良好,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清点器械无误,缝合脐旁伤口白线及皮下,对合皮肤,无菌包扎。

术后安返病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