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中西菜名翻译(精品课件)

口水鸡 蚂蚁上树 驴打滚儿 麻婆豆腐
酸菜包 夫妻肺片
Slobbering Chicken Ants Climbing Tree Rolling Donkey 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Acid food 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
ppt课件,可编辑
• 3、介绍菜肴的烹法、主料和味汁: • 公式:烹法+主料(形状)+(with,in)味
汁
例:红烧牛肉 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
清炖猪蹄 stewed pig hoof in clean soup
ppt课件,可编辑
中餐常见的烹饪方法
中菜的烹调方法至少有50多种,但 大体不离:煮(boil)、煲/炖(stew)、 烧/焖/烩(braise)、煎(fry)、炒(stirfry)、爆(quick-fry)、炸(deep-fry)、 扒(fry and simmer)、煸(sauté)、煨 (simmer)、熏(smok)、烤 (roast/barbecue)、烘(bake)、蒸 (steam)、白灼(scald)等基本方法。
ppt课件,可编辑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1.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人对待饮食往往从感性出发,
追求视觉上的形式美、色彩美、味觉上 的可口回味之美,是一种充满情感和幻 想的浪漫的饮食观念,以色美味香为美 食标准。而西方国家则是一种理性的饮 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 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食物。
ppt课件,可编辑
• 例:软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
•
烤乳猪roast suckling pig
中国菜肴的翻译——对比中西方菜肴文化

由于我 国地大物博 , 拥有悠 久 的文化 , 异的 习俗 , 国的 各 我
中西方菜名是属于 中西方文化 中的专有名词 ,菜名 的翻译 有可译性 、 不可译 性。 有时 , 菜名 的翻译还有零 翻译 的原则。 菜名 翻译 的可译性指的是 中西方菜肴在翻译 的过程 中真正做到 了信 息的对等 。 菜肴 的名称 即一 目了然 , 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菜肴本 身。 这类菜肴是可以直接翻译的 。 而中西菜肴的不可译性指 的则
是对方 的菜名属于本身文化 中的专有名词 ,菜名 中包含 了本族
菜肴形成了迥异 的风格 , 形成别具风味 的菜系 , 比较著名的有川 I 菜、 粤菜等 。在这些菜系中 , 菜肴 的名称 十分 繁杂 , 丰富 多彩 , 并
带有浓重的历史文化 内涵 和地方特 色。下面主要 分析中式菜肴
的命名文化 , 中国, 在 以人 物命 名菜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特 色。 这类菜名起源于某 位历史人物或者与其相关的传说 。 比如外 国人熟悉 的宫保鸡 丁 ( ie hc e i h iad pausi Dcd ci n wt ci n ent n k h l
般特征 , 还有 自己的特性 。 菜名翻译 的 目的是传递不同的文化
含义 , 给对方带来审美享受 。菜肴文化作为一 门艺术 , 需要译者 在对其菜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 如此 的话 , 才 能创造 出极大的文化价值 和文化意义。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中英 两种语 言在 翻译过程 中所传达 的文 化有着 不可逾 越 的鸿 沟, 这导致了译者在 翻译过程 中的“ 背叛” 。因此 , 中西方菜名 在
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第一篇: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备受瞩目,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了解中式菜肴的英文名称能够为外国友人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介绍宣传中国文化。
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式菜名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译的问题。
本文结合中餐菜谱的翻译,明确提出对中餐菜谱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进而阐明文化因素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一、中餐菜名的翻译(一)误译的原因要把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首先要了解其命名方法。
能够体现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文化内涵的写意性命名法,文化菜名就属于此类。
由于不了解其深层含义就进行了表面直译,以往的翻译过程中有一些典型误译。
比如,贵州有道名小吃叫“丝娃娃”。
实际上是一层类似春卷皮的薄皮在里面包着各类素菜,看起来很像被包裹着的婴儿,于是此而得名。
但有些译者将它译为“Silk Baby”。
许多外国朋友一听到这个名字便感觉害怕而不敢食用。
再如,夫妻肺片的翻译如大导演的电影那样阴森恐怖――丈夫和妻子的肺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
20世纪30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风味独特,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
一些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的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吆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
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他们夫妻俩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
从此就有了“夫妻肺片”这一小吃。
(二)饮食文化的翻译原则东西方文化以及食物原料、制作方法存在着诸多差异,菜单的翻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西饮食文化浅析和中餐菜单翻译

0高校讲坛 0
S I N E&T C N OG F R CE C E H OL YI O MATO N IN
21 0 2年
第2 9期
中西饮食文化浅析和中餐菜单翻译
宁海 霖
( 津大 学 仁爱 学院 天
【 摘
中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津
3 13 ) 0 6 6
要 】 文从饮食文化差异 的角度 出发 , 本 着重讲述 了“ 中餐菜单的英译” 这个影响餐 桌文化 交流 的主要 问题 , 中涉及名词构成、 其 烹调方
1 中西 饮 食 文 化 的 差 异
西方 文化是海洋文化 . 国文化 是农耕文化 . 种文化孕 育了不 中 两 同的生活习惯 . 而饮食上的差异体现得尤为明显 两种饮食 文化的差 别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 、 烹饪方法 、 进餐礼仪三个 方面。 11 饮 食 观 念 . 西餐可 以说是一种 “ 理性 餐饮 ” 即强调食物 的营养 性 . . 喜欢保 留 食物的原色原味和原料本身的营养成 分而不追求食物 的外形和 观感 . 所 以西餐中蛋白质、 脂肪 含量均较 高。相对 而言 . 中餐是 “ 美性 餐饮 ” , 主张菜肴 “ 色香味形 ” 全 . 俱 尤其强 调食物 的 E感 . l 要求让食客 “ 未品其 昧已垂涎 三尺” .有 时甚 至不惜使用破坏 营养 的方式来提升菜肴 的色 泽。 1 烹饪 方 式 . 2 烹饪方式是 中西 餐饮 的一 大差别 . 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 面 : 首先 是 食 材的加工 . 中餐讲 究原料加工 的多样化 . 材经加工 之后 呈现 出多 食 种 形状 : 有块 、 、 、 、 、 、 、 、 片 卷 段 条 丝 丁 粒 汁等 ; 西餐原料 的处 理则较为 简单 , 有块 、 丁 、 一般 片、 泥等几种形 状 ; 其次是 火候 , 中式烹 调讲究用 火 .根据火的温度 不同衍生 出来 的多种加工 方法许多是西 餐 中没有 的, 而西餐烹调加工 时间较短 、 火温适 中, 强调保 留食物原味。 1 进 餐 礼 仪 . 3 进餐礼仪 的不 同是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 西方人习惯 刀叉配合 . 将美餐在器皿 中分而食之 . 讲究吃饭 的仪态 和礼 节 ; 而中 国 人则喜欢用筷子将食物整个夹起 . 豪放随意 . 简单方便 中国人饮酒喜 欢开怀畅饮 .举杯邀明月”的豪迈在 中国的文化 中已经传 承千年 : “ 而 西方人更喜欢红酒 . 追求酒 的色泽 . 饮酒时也是以是小酌品鉴为主。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式菜名的翻译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式菜名的翻译(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Dietetic Cul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Dishes Name)摘要: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
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
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产业;饮食文化的开发中圉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3)04一0118一03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
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时。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索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游程中因为美食而诗性大发。
留下传世的佳作。
旅游离不开美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
目前。
食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椤I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
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
如何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拓城乡饮食文化旅游市场。
推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近年来才把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旅游资源分列出来进行开发研究。
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
在中国旅游,旅游者游览了目的地后,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一般都能吃到。
这固然满足了旅游者多种口味的消费需求,但是却有更多的弊端。
盲目地追求多、杂、全,必然会导致口味的不地道.即破坏了我国真正的饮食吸引力,可以说使旅游资源在无形中被转移和被破坏。
由于各个地区都照搬其它地区的。
浅析中西饮食隐含的文化差异及其中式菜肴名称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2 (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4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5 对《推销员之死》的价值探讨6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7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9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10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11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12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13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14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5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7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18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19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20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21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2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24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25 On John Galsworthy’s Realism in The Apple Tree26 文化导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27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28 英语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2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30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31 浅析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2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33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34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35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37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38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39 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4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41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42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43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44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45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46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47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48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4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50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51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52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53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54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55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56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57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58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59 态度系统的评价价值--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例60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61 浅谈典故英译汉的翻译方法62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63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64 论美国总统新词65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66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67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68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69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70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71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72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73 On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from Skopos Theory Perspective74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75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76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77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78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79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80 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81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82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83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84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85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86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8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89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1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92 Robert Frost’s Man and Nature93 汉英“龙”文化浅析94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95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评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之破灭9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97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98 “I”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99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100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2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03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04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105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106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107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108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109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110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111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112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113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14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115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116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117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118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119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120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121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122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123 英语混成新词建构新解:多元理论视域124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125 《紫色》的妇女主义浅析126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127 浅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权主义128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29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130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131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132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3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134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135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136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137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138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139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140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141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142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43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144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45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46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147 Comparisons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ists and Western Educationists148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49 商标翻译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禁忌150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151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152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53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154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155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156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157 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158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意译159 E- C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160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1 An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Flowers162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163 浅析《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宗教意识164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165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166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67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6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69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70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171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17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73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174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75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176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177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78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179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180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181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182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183 中美价值观比较184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185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6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187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88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189 浅析中西饮食隐含的文化差异及其中式菜肴名称翻译策略190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191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92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93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94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195 On Romanticism in Ode to the West Wind196 从E.B.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197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198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199 浅析《爱玛》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200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中餐菜名翻译解读

烹饪方法
• • • • • • • • • • steam 蒸 poach水煮 boil 煮 toast 烤(面包) grill烤、的煎 roast(duck)烘烤、红烧、(烤鸭) braise 油炸过用温火炖 broil 烧、烤 season 加调味料 panbroil用浅锅烧烤
• • • • • • • • • • •
• • • • • •
叫花鸡 Beggar’s Chicken 西湖醋鱼 West Lake Carp in Sweet and Sour Sauce 龙井虾仁 Shelled Shrimps with Dragon Well Green Tea
• • • • • •
宋嫂鱼羹 Sister Song’s Fish Broth 脆炸响铃 Jingle Bells 西湖莼菜汤 West Lake Water Shield Soup
• 4.风味菜肴:菜名反映地方风味时,英译时可在 地名后加style(风味)。因为风味菜主要因其味 型特点而得以广泛流传,所以翻译时除原料外, 应译出风味,有确切起源地的,还应该加上地名。 所以此类菜的翻译方法通常是地名/ 人名+(in) style。 镇江清平鸡-Zhenjiang fragrance pork, Zhenjiang style 广东龙虾-Lobster Cantonese style 中式泡菜-Chinese-style pickles 家常豆腐-Fried Bean Curd in Home-Cooking Style
• 2.以刀法或烹调方法加原料命名:烹饪方式是中 国饮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翻译时必须 译出烹调方法。 笋炒鸡丝-Stir -fried chicken shreds together with bamboo shoots 鲜香菇炒肉-Stir-Fried Sliced Pork with Mushrooms 炸蛋卷-Deep-fried egg rolls 干煸四季豆-Fried String Beans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译

解便 成为 亟需解 决 的 问题 。因此 ,只有 熟悉 中西 方饮食 文 火温适 中, 中式烹调特 别 讲究 火候 ,火候 到味 道好 。三 是
化 的 差异 , 了解 中式 菜肴 的 内涵 ,灵活 运用相 应 的翻译 方 调 味 ,中餐 的复合 味 型多 ,要求 原料 入味 ,西 餐则 强调原
产生 一些 问题 。为 了更 好地 向西方 用餐 人士 传播 中 国饮 食 frying)、 炸 (de印一frying)、 煨 (simmering)、 熏 (smoking)、
文化 ,如何 更精 准传 神地 翻译 中餐 菜单 ,避 免不 必要 的误 蒸 (steaming)、 白灼 (scaldin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其 次是 火候 ,西餐 烹调
性 。比较 中西方 饮食 文化 的差 异 以及探 究这 些差 异所产 生 很 少给 客人 夹菜 ,通 常 由客人 自主食 用 。西方 人在用 餐 时
的 内在 渊源 ,有 助于 从理 论和 实践 两个 方面来 研 究 中餐 菜 虽也 围桌 而 坐 ,但 是他 们 习惯 分餐 制 , 以 自助 餐 为典 型 ,
要媒 介 。合理 准确 的菜 名翻 译不仅 可 以使 国外友 人 正确 理 (strips)、 段 (segments)、 丝 (shreds)、 粒 (grains)、 末
解菜 单所 要传达 的信 息 ,而且 还 能使 中华美 食在 他们 心 中 (mince)、 浆 (thick liquid)、 汁 (juice) 等 。 中 餐 的 烹
单的英 译 问题 ,从而 使西 方友 人更 便捷 直接地 理解 并接 受 个 人 的食 物都 是单 盘独碟 盛放 。
中餐 菜名 。首 先 ,本 文主 要从 饮食 观念 、饮 食 内容 、烹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国经济与贸易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基本观念的差异和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美食观念、审美标准、原料选用、饮食功能、切割工艺、餐桌类型、进餐形式、进餐用具、进餐速度和食物温度等十个方面。 1.美食观念的差异——情理不同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表现为具有较早的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形象思维并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中国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情(情感性和艺术性)为主导,趋向于价值选择而非真假的判断。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哲理。可以说,吃的问题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从而构成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饮食文化现象。因此,中国人的饮食侧重于“情”,认为饮食就是感受一种心情。 西方人长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理性分析,注重借助于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等,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为主导,趋向于真假判断而非价值取舍。因此,西方人的饮食侧重于“理”,认为饮食就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审美标准的差异——味养不同 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评价标准以“味”为核心,认为饮食就是食物内在之味和情境心理体味的综合审美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味觉纳入了审美的范畴,甚至认为美感起源于味觉。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整合与联觉所引起的审美愉快,广泛地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等各个领域。味觉的审美功能已经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灵与肉的结合上形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人的美食文化中,人们的饮食观念以“味”为核心。这种味是由饮食的滋味和饮食的意味共同组成的复合味,其中,饮食的滋味是指食物的内在之味(味觉审美),饮食的意味是指食物的味外之味(心理审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饮食在裹腹充饥之时,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 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 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情,客人与主人间没那么客气,而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各异,适用于各式各样的餐饮场合。并且中 国烹饪讲究餐具与菜肴协调搭配,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让人在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辅以各种类别的杯、盘、碟、匙和盅。他们的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瓷器、银器、金属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其中,瓷器、金属器和玻璃器皿又有不同的种类和用法。如茶杯和咖啡杯多为瓷器,刀叉多为金属器,而水杯和酒杯则多为玻璃制品。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的不同。两者各有千秋,单说历史,西餐自然无法和中餐相比。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必说。但是很多历史的东西,过去可能是先进的,今天则可能是落后的。比如就现在的生活节奏来讲中餐做起来远不如来个汉堡方便、快捷。从卫生的角度看,中餐的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既要有传统的中餐,也要有一些西式的食品。文化差异就动与静,需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饮食只是单纯的“味”天下,而中国人却最终没有改,西方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饮食有何不足。在西方一些哲学家观点认为,没有镜子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然而,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没有找到一面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镜子。西方饮食文化有何不足很简单,从肉类煮八成熟就能看出,八成熟的肉类的确实含有比较多的营养,但是,从健康的角度看,他们缺少卫生的眼光,肉类的细菌没能得以杀除,在保证美味、营养的条件下还必须有健康。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保证个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传承文化。饮食文化不是历史的,也不是现代的,它是从古代到现代在蒸煮 实践中得到的。饮食文化不是属于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历史的累积物及文化的见证。 三、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 首先要了解中餐菜名,烹、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这种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含义的写意性命名法。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中餐菜名英译时,应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尽量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作料等翻译出来,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1、直译法 中国菜肴的命名多富于艺术性,为了提升菜肴的品位和档次,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牵涉到人名、地名、动物名称以及自然景色等。基于此,菜名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西方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 以原料命名的菜不加修辞,直译最为简便,烹饪方法不必译出。中菜汤类命名一般按此方法,翻译时采用“原料加汤”的处理方法。 如:双冬牛肉———BeefwithMushroomand BambooShouts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是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如“翡翠鱼翅”中的翡翠不过是起装饰作用的新鲜蔬菜而已。再如“红烧狮子头”,是由肉丸滚上糯米而成,因为像毛发竖立的狮子头而得名。又如“脆皮乳鸽”,将象征着和平的鸽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将其略过。 如:口蘑菜心———MushroomswithCabbageHeart青椒肉丝———ShreddedPorkandGreenChili豆腐汤———BeanCurdwithMushroomSoup荷包蛋———PoachedEgg 人参鸡———ChickenwithGinseng坛肉———PockinPot 糖醋排骨———SweetandSourSpareRib 直译能使目的语言与源语用基本相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获取基本相等的效果。因此对于菜名翻译来说,直译是可取且实用的方法。此外,在不违背西方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以传说、典故,特别是以形象命名的菜肴,仍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在表达原译的同时保持原汁原味,让海外游客在品尝佳肴的同时,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2、意译法 中华菜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义外,还有的包括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形成了菜名的又一特色。中华菜名讲究美的传递,但是鉴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效果,翻译中可避虚求实,采用转译或者意译。例如,百鸟归巢这道菜,实际上是鸡腿、猪肉、鹌鹑蛋加上竹笋丝的组合,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竹笋丝象征“巢”。若要对等翻译,解释上要下一定的工夫,且不符合译名的规范。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译为 chickenandporkwitheggandbambooshoot。一些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一般采用意译法。在中餐翻译中,意译法就是将抽象或带有联想性的菜名以具体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译者常常可以采用解释、删减、借用、改写等手段。 如:“鱼香肉丝”,有人直译为“Fish-flavoredShreddedPork”,也有人翻译成“ShreddedPorkwithGarlicSauce”。后者作了简单的解释,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显得更为直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咕噜肉———Sweet&SourPork 回锅肉———SlicedPorkDoublySauteedinS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