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感官评价

合集下载

肉鸡屠宰性能测定方法

肉鸡屠宰性能测定方法

实验八、肉鸡屠宰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肉鸡屠宰的方法和工艺程序2. 掌握鸡肉用性能测定的项目与方法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商品肉鸡2.实验器材手术刀,手术剪,镊子,方瓷盘,温度计,热水锅,台秤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宰前检验对待宰活鸡进行感官检查,观察鸡的体表有无外伤,查看鸡的眼睛是否明亮,眼角有没有过多的粘膜分泌物,分泌物过多表明健康状况不好;检查鸡的四肢、头、全身有无病变,检验合格才能准予屠宰。

(二)宰前停食宰前先禁食8 h,断水2h。

目的是屠宰时放血完全,减少肠道内容物,以免肠道破裂对屠体造成污染,测定的屠宰性能更为可靠。

另外暂时的饥饿可以促使体内肝糖元代谢产生乳酸,有利于禽肉的熟化。

(三)宰前称重经过宰前检验和宰前停食后,称活重,准备进行屠宰性能的计算。

(四)屠宰颈外放血法,用剪刀切断一侧颈总动脉,放血致死,切口尽量小。

(五)浸烫拔羽在血放净后,肉鸡用60~80℃热水,整只鸡浸入热水中,反复搅动,30秒钟后拔毛,去掉脚皮喙壳及全身羽毛。

四、实验结果肉用性能测定方法与结果记录与计算:1.称屠体重放血、拔羽、去除喙壳脚皮后称取屠体重,湿拔毛必须沥干水分。

2.开腹去内脏先挤压肛门,使粪便排出,在肛门下横剪一刀,长度3cm,伸进手指把鸡肠拉出,再挖肌胃、心、肝、胆、脾等内脏,仅肺和肾保留在屠体内。

3.半净膛重=屠体去除内脏,仅保留心、肝、腺胃和肌胃(除地内容物及角质膜)、腹脂4.全净膛重=半净膛去除心、肝、腺胃、肌胃、腹脂头和脚的重量(脚从跗关节分割,头部从第一颈椎链接处截下。

)5.分离胸肌去皮后称重:胸肌由胸大肌、胸小肌和位于胸小肌侧部的第三胸肌组成。

最后把整个胸肌从胸骨上剥离后进行称重。

7.分离腿肌(带皮):把整个大、小腿肌肉剥离下来进行称重。

8.肉用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1)屠宰率(%)=屠体重/活重×100%(2)半净膛率(%)=半净膛重/活重×100%(3)全净膛率(%)=全净膛重/活重×100%(4)胸肌率(%)=双侧胸肌重/全净膛重×100%(5)腿肌率(%)=双侧大小腿净肌肉重/全净膛重×100%鸡屠宰性能测定表单位:克;组别:。

白羽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白羽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6期摘要本文从雏鸡的选择、肉鸡饲养方式、最佳生产日龄的选择、坚持“全进全出制”、鸡舍环境卫生控制、免疫预防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白羽肉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关键词肉鸡;饲养管理;建议白羽肉鸡饲养管理要点王旭贞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太原030024收稿日期:2016-04-30王旭贞,女,1971年生,讲师。

1雏鸡的选择要选择正常出壳的雏鸡,其精神活泼,躯干结实,反应快,挣扎有力有弹性,鸣声响亮而脆;长度正常,体重大小适宜,体态均匀;绒毛整洁,富有光泽,覆盖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干燥。

2肉鸡饲养方式1)地面平养。

①即在鸡舍内地面上铺垫5~10cm 厚度的垫料,将肉鸡饲养在垫料上,任其自由活动。

鸡舍面积小可几百只,面积大可养几千只或几万只。

要注意垫料的清洁和干燥。

②垫料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经常更换;一种是不更换直至出栏。

③地面平养优缺点。

优点:投资少,设备简单。

缺点:与粪便接触,卫生条件差,疾病发生率高,饲养密度低。

2)网上平养。

网养平养一般距离地面80~100cm ,用水泥、钢筋或木材等架空,虽然设备投资较高,但与平养比较起来,它有许多优点。

①节省垫料,有利于提高鸡粪利用价值。

②远离粪便污染,大大减少球虫病、大肠杆菌、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率,并能提高肉鸡均匀度和成活率。

③便于鸡舍的卫生消毒管理。

④易于控制鸡舍温度、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3最佳生产日龄的选择肉鸡的出场日龄并不是越大越好。

从目前生产中肉鸡的实际体重和料肉比来看,在7周龄左右出栏,养殖效益最佳。

7周龄以后,肉鸡的料肉比会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会显著增加。

最佳生产日龄的确定,除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外,还和市场需求、用途有关。

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来合理安排出栏时间。

一般情况下,城市消费用烤鸡、油炸鸡等出栏日龄在36d 左右,体重在1.5~1.6kg ;而分割用鸡,出栏日龄一般在42d ,体重在2.5~2.7kg 左右。

优质鸡肉质问题探讨

优质鸡肉质问题探讨

优质鸡肉质问题探讨季从亮,张德祥(广东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东新兴527439)优质肉鸡是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和饲养品种,国外,除了东南亚和法国有少量的优质肉鸡饲养外,其它基本以快大白鸡为主。

快大白鸡是以高的生产效率为追求目标,强调产肉率和低成本,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广泛饲养。

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对白肉鸡的肉质难以接受,反应其肉质粗糙松软、寡淡无味,而对地方品种的肉质赞赏有加。

因此,肉质是优质肉鸡的本质和内涵。

如果产品的肉质达不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那么产品市场接受程度必然降低。

那么肉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何评定他?哪些因素影响肉质,如何影响,生产上如何保证产品的肉质优良?肉质在育种上是否可以选育改良,能否培育出肉质好,生产成本又低的新品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进展用什么方法和指标评定优质肉鸡的肉质,一直是我国优质鸡育种、生产关注的热点问题。

优质鸡的肉质评定总体来说有二个方法,一个是主观评定,另一个是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方法是通过特定的烹调方法,选用特定的人群对优质鸡的肉质从色、香、味等方法进行打分量化评定,客观评定是指用一些肌肉的物理、化学客观指标来评定优质鸡的肉质。

近些年来,我国对优质肉鸡的客观评定指标研究比较多,综合研究结果,下面几个指标可能可以用着优质肉鸡的肉质评定指标。

1.1 屠体外观尽管外观并不会直接影响口感,但是却能影响食客吃鸡的心情,因此良好的外观对于优质鸡而言还是必需的。

国人讲究色香味俱全,肤色自然有光泽、呈网络状且有规律排列的细密毛孔也是引起食客食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反,有经验的食客也会通过毛孔的排列来判断鸡只对饲养日龄,进而判定其肉质的好坏。

品种、饲养日龄、运输、屠宰处理、烹调方式都会影响鸡的外观。

1.2 皮下脂肪厚度及分布的均匀性适当的皮脂沉积对于屠体的外观改善有益,烹调后的皮肤更细腻有光泽,对鸡味的改善也有帮助。

但是过多的皮脂也会影响肉的总体品质,太过油腻而使食客丧失胃口。

肉汤中特征风味体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肉汤中特征风味体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MEAT RESEARCH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肉汤中特征风味体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关海宁,徐筱君,孙薇婷,刘登勇*,刁小琴*(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13)摘 要:肉汤风味良好,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本文从肉汤的营养价值、基本分类入手,重点阐述肉汤风味体系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肉汤在贮藏、加工过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以及用于鉴定肉汤风味的典型分析方法,简要阐述关键性风味的成分属性,为后期传统肉汤制品的加工、品质升级及风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肉汤;特征风味;形成机理;影响机制;分析方法Recent Progress 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in BrothGUAN Haining, XU Xiaojun, SUN Weiting, LIU Dengyong *, DIAO Xiaoqin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Storage, Processing and Safety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resh Agriculturaland Aquatic Products, Food Safety Key Laboratory of Liaoning Province, College of Food and Technology,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Abstract: Broth has a palatable flavor, rich nutr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Beginning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and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meat broth,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lavor compounds in bro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the pattern of changes in flavor compounds during storage and processing, and the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broth flavor compounds. In addition, the key flavor componen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cessing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at soup and research on flavor compounds in broth.Keywords: broth;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formation mechanism; mechanism; analytical methods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106-004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21)01-0066-08引文格式:关海宁, 徐筱君, 孙薇婷, 等. 肉汤中特征风味体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21, 35(1): 66-7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106-004. GUAN Haining, XU Xiaojun, SUN Weiti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in broth[J]. Meat Research, 2021, 35(1): 66-7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106-004. 收稿日期:2021-01-06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J2020010);渤海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5013/0520bs006);2020科技特派专项行动计划项目(2020JH5/10400009);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205003)第一作者简介:关海宁(1980—)(ORCID: 0000-0002-2232-156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成分分析及肉制品加工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感官评定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感官评定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乳清蛋白 蛋白氧化 酸奶 蛹虫草 应用 品质 冰淇淋 香气成分 饮料 酸乳 质地剖面分析 蜂蜜 虫草素 自由基 胞外多糖 组织构造 筛选 热 漂烫 海螺 流变学特性 毛豆 柠檬酸 枣 普洱茶 感官评定 微波 山楂 复合有机酸 声热处理 后发酵 同时蒸馏萃取 功能性 分离 冷鲜肉保鲜 养发 乳酸 乳杆菌 东北酸菜 h_2o_2体系

鸡骨架添加量对鸡肉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鸡骨架添加量对鸡肉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鸡骨架添加量对鸡肉粉品质特性的影响关玉凤1,黄伟英1,刘巧瑜1,陈继娴1,曾天孺2,陈海光1*(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轻工食品学院,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25;2.湖南天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郴州 423000)摘 要:本文研究鸡骨架添加量对鸡肉粉营养成分、物理特性感官评价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鸡骨架添加量的增加,鸡肉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吸湿性显著降低(P <0.05),对鸡肉粉的溶解性无显著影响(P>0.05)。

鸡肉粉的出粉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鸡骨架添加量的鸡肉粉出粉率和整体可接受性取得最高值,分别为61.88%和8.6分。

添加20%鸡骨架有助于增添鸡肉粉风味、提高出粉率,可提高鸡骨架利用率,为制造鸡肉粉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骨架;鸡肉粉;品质特性;喷雾干燥Effects of Chicken Skeleton Content 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of Chicken PowderGUAN Yufeng1, HUANG Weiying1, LIU Qiaoyu1, CHEN Jixian1, ZENG Tianru2, CHEN Haiguang1*(1.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Technolog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ingnan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ty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gnan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Specialty Foods, Academy of Contemporar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Guangzhou 510225, China; 2.Hunan Tiantiao Food Sci.&Tech. Co., Ltd.,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hicken skeleton supplemental level on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hicken me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hicken skeleton addition, the crude protein of chicken powd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fat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hygroscopi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lubility of chicken powder (P>0.05). The yield of chicken powder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highest yield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score were 61.88% and 8.6 points, respectively, when 20% chicken skeleton content was added. Adding 20% chicken skeleton can help to increase the flavor of chicken powder, improve the flour yield,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hicken skeleto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hicken powder related products.Keywords: chicken skeleton; chicken powd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spray drying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量呈不断增长趋势,鸡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全球食品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肉鸡饲养标准

中国肉鸡饲养标准

中国肉鸡饲养标准冬季饲养肉鸡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加强卫生管理,合理用药,这样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保证肉鸡的生长和生产,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肉鸡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中国肉鸡饲养标准范围为了整体提升肉鸡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商品肉鸡饲养的良性循环,保证养殖户的根本收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肉鸡养殖小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NY/T 388 畜牧场环境质量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NY 5035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6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7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全进全出制 all-in all-out system同一鸡舍或同一鸡场只饲养同一批次的鸡,同时进场、同时出场的管理制度。

4 总体要求4.1 产地环境大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标准的要求。

4.2 引种来源雏鸡应来自有种鸡生产许可证,而且无鸡白痢、新城疫、禽流感、支原体、禽结核、白血病的种鸡场,或由该类场提供种蛋所生产的经地产地检疫的健康雏鸡。

一栋鸡舍或全场的所有鸡只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

4.3 饮水质量水质应符合NY 5027 的要求。

4.4 饲料质量饲料应符合NY 5037 的要求。

4.5 兽药使用饮水或拌料方式添加兽药应符合NY 5035 的要求。

表1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项目标准值畜禽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色,(°) ≤ 色度不超过30°浑浊度,(°) ≤ 不超过20°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总硬度(以CaCO3计),mg/L ≤ 1500pH 5.5-9 6.4-8.0溶解性总固体,mg/L ≤ 4000 2000氯化物(Cl ̄计),mg/L ≤ 1000 250硫酸盐(SO 计),mg/L ≤ 500 250细菌学指标总大肠菌群,个/100mL ≤ 成年畜10,幼畜和禽1毒理学指标氟化物(以F ̄计),mg/L ≤ 2.0 2.0氰化物,mg/L ≤ 0.2 0.05总砷L,mg/L ≤ 0.2 0.2总汞,mg/L ≤ 0.01 0.001铅,mg/L ≤ 0.1 0.1铬(六价),mg/L ≤ 0.1 0.05镉,mg/L ≤ 0.05 0.01硝酸盐(以N计),mg/L ≤ 30 30表2 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毫克/每升)项目限值马拉硫磷 0.25内吸磷 0.03甲基对硫磷 0.02对硫磷 0.003乐果 0.08林丹 0.004百菌清 0.01甲萘威 0.052,4-D 0.14.6 防疫肉鸡防疫应符合NY 5036 的要求。

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6.8 0 1 4 _ .1 + 6.0_ 1 62 _0 1 6.8_ .5 3 + 0.3 .2 . 1 + 0 + 1。 0
悬 吊 于 冷 藏 层 , 存 2 h 取 出 肉 样 , 洁 净 滤 纸 保 4, 用 轻轻 拭 去 肉样 表层 汁 液后 称 重( )则滴 水损 失 = W2 ,
p 4 H2 h 59 +0. 5.2_ 1 57 _00 56 _00 .5 07 8+ 0 0. .3 .4 .9 . + + 4
( ) 置 于 充 气 的 塑 料 袋 中 ; 铁 丝钩 住 肉样 一 W1后 用
端 , 持 肉样 垂 直 向 下 , 接 触 食 品 袋 , 紧 袋 口 , 保 不 扎
业 面 临 的 一 个 实 际 问 题 。 本 试 验 通 过 研 究 不 同 温
进行 饲养 管理 。 照组环 境温度 为 (5 1 ℃ , 余 对 2± ) 其
3组 受 试 鸡 的 环 境 温 度 于 2mi 内 迅 速 上 升 至 0 n ( 3 1 ℃ 、3 _ ) 、 4 ± ) 并 分 别 持 续 4 3 ± ) (7 1 ℃ ( 1 1 c + c, h的 热 应 激 处 理 ,试 验 结 束 后 进 行 剖 杀 ,采 集 外 周 血 液 , 离 心 制 备 血 清 , 2 ℃保 存 , 测 血 清 中肌 酸 经 一0 待
冢禽 字 Z U儿 . j _
不 同温度 热应 激 对 肉鸡 血 液 生 化 指 标 及 肉 品质 的 影 响

杨 小 娇 , 静 , 凯 , 黎 莉 , 国庆 许 宗 张 刘
( 肥 工业 大学 生物 与食 品 工程 学院 , 肥 合 合
2 00 ) 30 9
摘 要 : 究不 同温度热 应激 对 肉鸡 感官性 状及 血 液 生化 指标 的影响 。将 8 研 0只 3 0日龄 的 A 肉鸡 随机 分为 4组 , A 每组 2 0羽。对 照 组环 境 温度 为 (5 1 ℃ , 2 ± ) 其他 3组 受试 鸡 的环境 温 度 迅速 上升 至 (3 ) (7 1 ℃、 4 ± ) , 分别 持 续 4 3  ̄1 o 3  ̄ ) ( 1 1 ℃ 并 C、 h的 热应 激 处理 。宰 杀后 测 定鸡 胸 肉 的 p 滴 水损 失 、 色和 剪切 力 , 用 临床 血 液病 理 学 的 方法 , 测 宰前 不 同强度 热 应激 对 肉 H、 肉 利 检 鸡血 液生 化指 标 的影 响。 结果 显 示 , 前 热应 激 明显 降低 宰后 肉鸡胸 肉的 p 0 n p 4 宰 H3 mi、 H2 h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肉是重要肉食品之一,在肉类的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比重超过30%,且年均增长率超过1%。

现代化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肉产量迅速增加,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

然而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与肉的品质特别是风味的不尽人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针对鸡肉品质的研究已成为畜牧业生产和食品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肉是由水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其他微量物质组成的复杂生物系统,肌肉中各种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其组成方式是肉品质的决定因素。

肉质是指肉鸡的品质的整体表现,包括体形外貌、屠体外观、保存性、安全卫生、鲜嫩、营养品质、风味等多方面的内容。

肉的品质评定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我国对鸡肉品质的评定尚无统一标准,但鸡肉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品种、饲养、加工、销售、存贮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必须从一般肉质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性状、生化性状等进行综合评定。

目前,国内外的肉鸡业,饲养品种主要是以AA鸡为代表的快大鸡种,AA鸡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肉量高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肉质风味欠佳等缺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本地鸡种和杂交品种肉质风味比较适应国人口味。

例如,在我国广东省,土杂鸡的市场份额已上升到90%。

本文就肉鸡肌肉品质的评价系统与方法,影响因素、鸡肉品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作一阐述。

1 鸡肉品质评价系统鸡肉品质(风味)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着滋味、香气、质地及色泽等诸多决定因素。

鸡肉风味品质的评定指标一直是食品与畜牧等相关行业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我国许多科研工作者针对鸡肉肉质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主观感觉和客观技术的限制,要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鸡肉风味品质评定指标(体系)并不容易。

1.1 肉质评价指标1.1.1 感官指标以人的感觉作为评定分析的方法。

现代感官分析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鸡肉的感官评定指标包括生鸡肉和熟鸡肉两方面。

生肉评定指标包括:肉色、弹性、气味等;熟肉评定指标包括鸡肉的滋味、香味、质地等。

滋味是指肉中所含的水溶性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味蕾而产生的味道,感官评定时可感觉到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4种基本滋味,以及鲜味、辣味、涩味、金属味等其它独立滋味。

香味是由脂溶性和水溶性挥发成分刺激鼻腔黏膜引起综合反应而产生的气味,感官评定中能测定到的主要原始香味有甜香味、麦芽味、精子味、鱼腥味、尿液味、麝香味、薄荷味、樟脑味等8种。

肉的质地主要针对口感而言。

感官评定中可用老、嫩、软、硬、脆、酥等指标考察。

质地可以部分反映其肌肉内部结构状况,与下文物理指标中的嫩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1.1.2 物理指标主要采用的是精确的物理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测定肉的物理性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鸡肉物理指标是肉色、嫩度、持水性、肌肉纤维面积百分比和肌纤维粗细等。

肉色是反映肌肉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学变化的综合指标,其主要决定于肌肉中肌红蛋白(Mb)的含量,同时也受外界光照的影响。

刚屠宰后的鲜肉的O2缺乏,Mb中与O2结合位置被H2O所取代,使肌肉呈现暗红色,当肌肉被切开时与空气接触形成MbO2而呈现鲜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氧合肌红蛋白经缓慢氧化生成变性肌红蛋白,呈现棕褐色。

肉色的测定方法常采用色度仪、波长测定仪、白度计等仪器,可以用L值(亮度)、a值(红度)、b值(黄度)及a/b值(红色密度值)表示测量结果,其中最常用的是L值,其值越小表示肉色越红。

肉嫩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年龄、品种、解剖学部位以及胴体屠宰保藏的处理方式、烹调温度和时间等。

嫩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肌肉中肌原纤维、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的含量、分布和化学结构。

肌束中的肌纤维数量越多,肌纤维越细,肉就越细微,肌间脂肪与嫩度成正相关。

嫩度测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剪切值法,剪切值越大,则嫩度越差,常用的仪器有沃-布剪切仪(Warner Bratzler shearing devise)、万能测试仪(Instron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物性测试仪、C-LM 嫩度计等;二是度量熟鸡肉的咬力值,常用的仪器如Volod kevich咬力仪、质构仪(Texture Analysers),此类型中也包括穿刺类型的仪器。

剪切值法和咬力值法评价鸡肉嫩度易受取样部位、肉样体积大小、处理过程及品评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误差相对较大。

现在也有用测单位肌纤维和羟脯氨酸含量等方法,这些方法测定鸡肉嫩度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小,反映出的鸡肉嫩度灵敏度较高。

持水性是当肌肉受到外部作用时(如加压、加热、冷冻等)保持水分的能力。

持水性高,生鸡肉表现为多汁、鲜嫩、表面干爽,烹调后肉质嫩爽;持水性低则表面水渗出,贮藏过程中滴水损失大,鸡肉成熟后肉质老韧。

持水性主要针对肌肉中的结合水,其与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子表面结合,不易解离和蒸发。

肌原纤维蛋白质分子空间排列状况的变化,决定着这部分水的排出和保留,肌肉pH值(乳酸含量)、ATP(能量水平)、烹调加热及盐渍是影响持水性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一般用系水力和蒸煮损失来表示鸡肉持水性,蒸煮损失指在一定温度下,肉品经加热损失的水分;系水力则可由自由滴水损失和加压渗水损失来计算,用于评定生鸡肉。

1.1.3 化学指标主要测定肉的风味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和氨基酸构成,脂肪含量和脂肪酸,与鸡肉香味有关的各种物质,如肌苷酸、硫胺素、还原糖类等,pH值,含水量和系水力,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有害物质的残留量等,风味物质前体物如醇、醛等。

食品中的风味化学成分可分为香味成分和滋味成分,分别由挥发性物质(Volatile substance)和非挥发性物质(Non-volatile substance)产生。

一般主要由风味前体物质通过以下4条途径生成:生物合成、酶促反应(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间接酶作用)及加热分解。

其中前体物加热分解是鸡肉产生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包括水溶性风味前体物质的热降解、Maillard反应、脂质的氧化反应等作用。

鸡肉风味化学成分的前处理分离提取方法有溶剂浸提法、顶隙法、蒸馏法、超临界CO2提取法等。

非挥发性物质主要是具有滋味或触觉的水溶性化合物,它们可以产生酸味(Sourness)、甜味(Sweet taste)、苦味(Bitterness)、咸味(Salty)等4种基本滋味,以及鲜味(Umami)、辣味(Piquancy)、涩味(Acerbity)、金属味(Metallic taste)等其它独立滋味。

影响鸡肉滋味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挥发性物质的结构、溶解性、味觉敏感性、鸡肉汤(肉)温度、浓度及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鸡肉中的非挥发性成分可以由红外光谱法(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进行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挥发性物质(香味物质)多为中等碳链长度的非极性杂环类。

现已发现约500种挥发性成分与肉的香味有关。

这些香气化合物大都是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被测香味物质的有效浓度取决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定性和定量分析时需要顶空采样(SHS)及蒸馏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连用的合理配合,必要时还需核磁共振(NMS)、自旋共振(ERS)和脉冲射电(PRL)等技术的辅助,难度较非挥发性物质成分测定的大,而且一些体香、基香等不易挥发的香基很难鉴定出来。

鸡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酸类、呋喃类、吡嗪类、氨化物及硫化物等,其中含硫化合物体现基本肉香,2-反-4-顺癸二烯醛和2-反-5-顺十一碳二烯醛、4-乙基苯甲醛、2-己醛等成分则可能是鸡肉区别于其它肉香味的特有风味来源。

单个看来,以上化合物可给出硫味、肉味、烘烤味、烧烤味、水果味或蘑菇味香气,但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烹煮鸡肉的特征香气。

而且同样是鸡肉,不同品种的地方鸡还可能含有不同的香味成分及含量。

如北京著名的地方鸡北京油鸡,肌肉中含有其它地方肉鸡所没有的肉豆蔻醛、棕榈酸乙酯等成分,肌苷酸、游离谷氨酸、十八醛、乙基异丙醚等成分含量也高于快大肉鸡。

肌内脂肪(IMF)是肉类滋润多汁的物理因子,也是产生风味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当肌束和肌纤维间沉积一定脂肪时,肌肉的断面呈大理石状,不仅质地鲜嫩,而且柔软多汁。

肉鸡肌肉内脂肪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油和花生四烯酸,特别含有4个以上不饱和键,具有22个碳原子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其产物直接影响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从而改变肉品风味。

Mottram等证实磷脂通过与麦拉德反应产物相互作用,改变其挥发性产物的构成从而影响肉品风味,甚至使鸡肉香味中一些特有成分消失。

鸡肉肌内脂肪含量是否可根据猪肉大理石纹评分方法大致估测,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现代肉质标准对肌内脂肪的定量概念要求精确到0.01%,度量手段也有严格要求,目前最经典的方法为索氏脂肪抽提法(Soxhlet)。

1.1.4 胴体指标如屠体的外观、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以及腹脂、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含量、屠体的保存性等方面。

1.1.5 组织学指标除了以上指标外,目前常用的指标还有组织学指标。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基本单位,密度大直径小,结缔组织纹理细致的肌束是肉质细嫩的指征。

肌纤维测定的基本内容为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

纤维类型和肌节长度也可作为嫩度和肉色的参考依据。

现代的肌纤维测定方法是从传统的Cooper法和Staun法演化而来。

1.1.6 综合感官评定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对肉产品(一般指经烹调加工后的熟食的鸡肉产品)进行综合评定。

这种方法受人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消费习惯、烹调方法和技艺,人的精神状态等,因此,同一样品在不同的人所评定的结果可能很不一致。

2 鸡肉品质研究的现状早在1979年Alberle等人对鸡骨骼肌纤维就开始研究,但直到1993年才发现肉用鸡早期不同部位肌纤维生长的一些基本规律。

但事实上,肌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至今仍未彻底弄清。

我国针对鸡肉品质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本地品种和土杂鸡,其次是杂交品种和快大型鸡。

马鸿胜等对新浦东鸡肉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反映鸡肉品质的主要理化性状肉色、色差、系水力、嫩度(剪切力)、pH、干物质、粗脂肪和粗蛋白等,在同性别的不同部位之间和不同性别的不同部位之间,均呈现非常显著(P<0.01)的差异性或显著(P<0.05)的差异性。

岳永生等比较研究了四种不同类型鸡(AA鸡、新浦东鸡、京白鸡、山东泰山郊区山村土种鸡)的肌肉品质后认为,我国地方鸡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地方品种鸡的肌肉品质无论从一般性状,还是从化学的、组织学的乃至营养价值等各方面均显著优于AA鸡。

陈国宏等通过对肖山鸡、白耳鸡肌肉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认为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减少,肌纤维直径逐渐变大,而肌束内肌纤维根数没有显著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