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胆酸的临床意义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清中GGT男11-50 U/L,女7-32 U/L。
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关系

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关系在生物化学中,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是两个重要的分子,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甘胆酸是一种胆汁酸,它在胆囊中被合成并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脂肪。
谷胱甘肽还原酶则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在细胞内参与抗氧化反应,帮助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那么,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从简单到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1. 甘胆酸的生物合成甘胆酸是一种重要的胆汁酸,在人体内的生物合成过程非常复杂。
它最初由胆囊中的胆固醇合成,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形成成熟的甘胆酸。
甘胆酸的合成过程经过多个关键反应步骤,不仅需要合适的酶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充足的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参与。
因为在合成甘胆酸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能够提供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维持合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平衡,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2. 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功能谷胱甘肽还原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酶,在细胞内发挥着抗氧化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将氧化的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谷胱甘肽还原酶还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3. 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关系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在甘胆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能够帮助维持反应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甘胆酸能够顺利地合成。
甘胆酸本身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能够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从而间接影响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
研究也表明,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之间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这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来揭示。
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互相影响、相互调节。
对于这一关系的深入理解,不仅需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加以探讨,还需要结合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对于甘胆酸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关系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将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郭乃玲;杜淑仙;杨英伟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1(023)00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各种病因中胆汁酸(总胆汁酸、甘胆酸)代谢的异常,以及与临床黄疸症状的关系,进而给予早期治疗.方法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0例,其中病理性黄疸28例,母乳性黄疸2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黄疸患儿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年龄相配的对照组43例.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及甘胆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胆汁瘀积,推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轻度肝功能异常,需早期给予治疗.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干预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郭乃玲;杜淑仙;杨英伟
【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总胆汁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刘康海;周一明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 [J], 杨春云;王春霞;邱清
芳
3.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J], 王昉;邱秀娟;顾敏红
4.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张慧娟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杜凤兰;陈梅;蔡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作者:王昉邱秀娟顾敏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24例,选取年龄相似的同期住院轻症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
结果病理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70、3.958、4.813, P【关键词】甘胆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2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由胆红素排泄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率居住院新生儿的首位,主要症状为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过高,穿过血脑屏障使神经细胞黄染,导致胆红素脑病[1],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的生物化学方法对肝功能进行检测,各指标均无异常,因此,作者根据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 CG)浓度变化对肝功能改变的敏感性的基本原理,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6年2~10月收入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 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 24例)。
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日龄(16.1±6.7)d,其中感染患儿19例(败血症5例、脐炎4例、脓疱疹4例、肺炎6例);围生因素5例,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因素10例, ABO溶血病9例, Rh溶血病1例。
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日龄(16.7±6.2)d。
甘胆酸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意义

1 6 O .
[ 5 ] 张勤奋 , 张承刚. ” I 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新观念. 国外医学 内
科学分册 , 2 0 0 0 , 2 7 ( 9 ) : 3 7 8 3 8 0 . 『 6 1 张惠文 . 儿童 G r a v e s病的放射碘治疗 现状. 国外医学儿 科学分
册, 2 0 0 1 , 2 8 ( 2 ) : 8 6 — 8 8 .
[ 7 ] 田蓉 , 匡安仁 , 秦卫仕 . ” ’ I 治疗 G r a v e s 病 甲亢后早发 甲减影响 因素. 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 , 2 0 0 1 : 2 1 ( 4 ) : 2 3 8 — 2 3 9 .
在I C P诊断 中的意义。
1 对 象 与 方 法
循 环到达肝脏 的 C G. 导致 C G循环代谢 紊乱 , 血清 中 C G含
量增 高 。肝 小叶 中央区和毛细血 管 内有胆 汁淤积及 胆栓存 在, 胆 汁排泄 障碍导致胆 酸在外周循 环 中的堆积 , 致使血 中 胆 红素增高 的同时 C G含量也增高 ,产生皮肤瘙痒 和黄疸等 症状, 然而诸 多肝脏 的疾患或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导致血 中胆 红素升高 ,胆红素 的升高也会造成皮肤 瘙痒和黄疸等症状 , 因而把皮肤瘙痒和黄疸作 为 I C P的诊断特征 .特异性较差 。 此种情况下 , 检测患者血 中的 C G含量 , 特别是针对 I C P高危 患者 , 如 乙肝 妊娠 患者具有很好 的特异性 , C G检测 是一项灵 敏 的肝 功试 验 . 比丙氨酸转氨酶 ( A I J T ) 能 更灵敏地 反映肝细 胞损 害情 况 , 对急性 肝炎 的疗 效 、 恢复. 肝硬化早 期诊 断 、 预 后 ,重型肝炎 的肝细 胞坏死程度估计 具有明显 的敏感 、 早期
肝胆酸偏高的原因

肝胆酸偏高的原因相信大家对于肝胆酸肯定还是比较陌生的吧,肝胆酸的英文缩写是CG,肝胆酸是我们用来坚持肝功能的一项指标,如果肝胆酸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意味着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肝胆酸的信息,有些朋友会出现肝胆酸偏高的情况,下文我们给大家科普一下肝胆酸偏高的原因。
★甘胆酸定义:甘胆酸的英文缩写为CG,甘胆酸(GC)是肝脏合成,通过胆汁排入小肠,甘胆酸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进入体循环的不足1%,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很少,甘胆酸正常参考值是<2.7ug/ml。
甘胆酸是肝功能检查新项目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早期轻度肝损害,对区别慢性肝炎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甘胆酸偏高的原因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或胆汁瘀积时会异常升高。
一般当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甘胆酸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甘胆酸的含量增高,胆汁淤积时,肝脏排泄甘胆酸发生障碍,而回流于血液促使甘胆酸的含量增高。
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以及梗阻性肝病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现甘胆酸偏高。
★孕妇甘胆酸偏高的原因:由于甘胆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胆汁酸组分,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随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甘胆酸值较非孕时增加30%-60%。
一般孕妇甘胆酸偏高,对孕妇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对胎儿影响很大,严重的可以引起胎儿宫内缺氧造成胎儿死亡,这种情况一般应住院严密对胎儿进行监护,可根据胎儿成熟度及胆淤的情况干预妊娠,一般可期待治疗至37周。
★甘胆酸偏高怎么办:甘胆酸偏高日常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不要吃油炸、腌制、刺激性的食物,尤其严格戒酒。
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适量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甘胆酸偏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确定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避免恶化的出现。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肝胆酸,我们知道肝胆酸是用来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上文我们详细介绍了肝胆酸偏高的原因,希望上文介绍的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自身免疫性肝病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和透明质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2 1 两 组患 者 血清 PⅢP, . HA 和 C G测 定结 果 与正 常对照组 比较各组病 例血清 PⅢP, HA, G C
值 明显升高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O ) PⅢP以 .1。 AI 组 为 最 高 , H 与其 他各 组 比较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0 0 ) . 1 。HA及 C G均 以 P C组 为最高 , S 与其他 各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 0 ) 见表 I 。 .1 ( )
自身免 疫性肝 病 一般包 括原 发性 胆 汁性肝 硬 化 (B 、 P C) 自身免 疫性 肝 炎 ( H) 原发 性 硬化 性 胆 管 AI 、 炎 ( S 以及 三种 疾 病基 础 上 的重 叠综 合 征 。AI P C) H
S MA 阳性 、g 增高 及肝 实质 细胞 的炎 症 。 IG
杨保 元 , 艾花 , 林 于和 平 , 秀花 任
( 同 市 第五 人 民 医 院 , 西 大 同 大 山 070) 3 0 6
摘 要 目的 : 了解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病 肝 纤 维 化 指 标 测 定 的 意 义 , 较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炎 ( H) 原 发 性 胆 汁 性 肝 硬 化 比 AI 、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病 的 住 院患 者 6 4例 , 中 P C 3 其 B 2 例 , 诊断 均 符合 美 国肝 病 学 会 20 其 0 0年 发 表 的 P C诊 断指 南 _ ; H 5例 , 照 1 9 B 2 AI 2 按 9 8年 国际 自身 免 疫性 肝 炎 小 组修 订 的 AI 描 述 性 诊 断标 准 及 临 H 床评 分 标 准[ , 疗前 对 每 例 患者 进 行评 分 ; S 3治 ] P C6 例 。采 用免 疫 荧光 法 测定 ANA, AMA, MA, 肾 S 肝 微 粒 体 抗 体一 , 疫 球 蛋 白 I A, 疫 球 蛋 白 IG, 1免 g 免 g 免疫 球蛋 白 IM , 体 C3 C 。 g 补 ,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血清甘胆酸的测定及其意义

一 ( 2 1) ( 2 1) 一 1。
O 5 , 按a 一0 . 0 5 水 准, 拒 绝 H。 , 接受 H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可 认 为 自愿 无偿 献 血 R h D 阴 阳性 血 型 群 体 血液 检测 不 合 格 率 不 相同 , 自愿 无 偿 献 血 R h D 阴性 血 型 群 体 血 液 榆 测 不 合 格 率 显
型群 体 的分 布 表 明 , 自愿 无 偿 献 血 R h D 阴 性 血 型 群 体 不 合 格 率 及 传 染 病 检 测 不 合 格 率显 著 高 于 自愿 无偿 献 血 R h D 阳性 血
注: 自愿 无偿 献 血 Rh D 阴性 血 型 群 体 传 染 病 检 测 不 合 格 率 / 自 愿无偿献血 R h D 阳性 血 型 群 体 传 染病 检 测 不合 格 率 - _ 3 . 5 7 3 。
・
1 O 6 ・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O 1 3年 第 1 0卷 增 刊 l I L a b Me d C l i n , 2 0 1 3 , Vo 1 . 1 0 S u p p l l I
2 . 1 . 3 确 定 P 值 统 计 推 断
一7 . 8 8 , P< 0 . 0 0 5 <0 .
从 仇 角 度 分 析 血液 榆 测 不 合 格 的分 布 特 点 , 有 助 于研 究 并日 . 采 取 合 适 的措 施 进 一步 提 高 献 血 合 格 率 ; 有 益 于 提 高 献 血
成效 、 降低成本 ; 有利于保障献血 、 输血安全 。
通过分析 _ 『 f 『 l 液 检 测 不 合 格 在 自愿 无偿 献 检 验假 设 , 确 立 检验 水 准
H。 : 自愿 无 偿 献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胆酸
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 CG) 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的结合型胆酸之一,在肝细胞内,胆固醇经过及其复杂的酶促反应,转变成初级胆汁酸。
其中有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
主要用途
CG正常代谢途径为肠—肝循环,CG由肝细胞合成,经毛细胆管、胆管排入胆囊,随同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消化。
95%胆酸在回肠末端重吸收,经门静脉再回肝脏,由肝细胞摄取再利用。
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溢入体循环的总量小于1 %。
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胆酸含量甚微,正常成人无论空腹或餐后,其血清CG浓度稳定在低水平。
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CG能力下降,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胆汁郁滞时,肝脏排泄胆酸发生障碍,而返流血液循环的CG含量增高,也使血CG含量增高。
因此,用RIA(radioimmunoassay放射免疫测定法)法测定血清甘胆酸(SCG)是评价肝细胞功能及其肝胆系物质循环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0-10mg/L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
(2)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引起血清CG显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甘胆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胆汁酸组分。
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CG水平随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较非孕时增加30 %~60 % 。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由于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降低了平滑肌的张力,导致妊娠期间胆囊张力降低和排空抑制,使肝脏对胆汁的摄取及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胆汁不同程度的淤积。
因此,部分妊娠妇女血清CG值可出现生理性升高,但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ICP症状。
随着CG值的升高程度不同,对母婴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且CG值越高危害越大。
ICP 对围产儿预后影响较大,主要引起早产及胎儿宫内窘迫。
国外报道其早产发生率为20 %~60 % ,胎儿宫内窘迫
发生率为20 %~30 % ,围产儿病死率1 %~3 % 。
有研究认为,血清胆汁酸增高,刺激及增强了平滑肌的蠕动性,使自然早产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ICP 已成为剖宫产率及早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认为,母体血中高浓度的胆汁酸、胆红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通过其细胞毒作用破坏线粒体膜,产生氧自由基,直接损害胎儿细胞及组织,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和胎儿氧的利用障碍。
胆红素还可增加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 使胆汁酸毒性增加,而胆红素本身又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使ATP 产生减少。
随着血清甘胆酸及胆红素水平增高,围产儿预后更加不良。
(4)酒精性肝损坏
酗酒病人CG变阳性,CG是肝损坏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