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合成

合集下载

电化学合成氨

电化学合成氨

电化学合成氨电化学合成氨是一种据说可以解决未来能源和食品危机的方法。

通过电解水来产生氢气和氧气,再将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难度却极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农药、化肥等,还可以作为能源的载体,被誉为“第二种液体燃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化学合成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技术难题较多、产成本较高,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化学合成氨的兴趣逐渐增加,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寻找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合成氨方法。

电化学合成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催化剂的研发。

目前大部分合成氨方法都需要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如铂、钯等,这导致了制氨成本的提高。

因此,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寻找非贵金属催化剂,以降低合成氨的成本。

另外,电化学合成氨还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效率低的问题。

目前的电解水过程能耗高,效率低,使得电化学合成氨的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

因此,如何提高电解水过程的效率,降低合成氨的能源消耗,也成为了电化学合成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电化学合成氨的技术难题。

例如,有的研究人员提出使用二维材料来替代传统的催化剂,以提高合成氨的效率;有的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或者生物能来替代传统的电能,达到降低合成氨能源消耗的目的。

总的来说,电化学合成氨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方法,可以为解决未来的能源和食品危机提供新的思路。

虽然目前电化学合成氨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电化学合成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和化工产业。

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与发展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是一种通过电流作为驱动力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方法。

它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方式,因为它不依赖于传统的高温、高压条件,同时还可以减少使用有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近年来,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有望成为有机合成的新方向。

首先,电化学合成反应在底物范围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有机合成反应往往局限在特定的底物或官能团上,而电化学反应可以克服这个限制。

通过调节电位和电流密度,可以激发原本惰性的有机官能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

比如,通过电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对芳香烃的氧化反应,从而得到对应的酮或醛化合物。

这种广泛适应性使得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的热门课题。

其次,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具有高度的可控性。

通过调节电位和电流密度,可以精确控制反应的进程和产物的选择。

这种可控性在传统有机合成反应中往往很难实现。

通过精确控制电事件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结构的调控。

这种可控性使得电化学反应在药物合成和功能材料合成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另外,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还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传统有机合成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和废气。

而电化学反应通常使用无机溶液和电解质作为媒介,不需要添加有机溶剂,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电化学反应还可以实现废液的回收和再利用,进一步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然而,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问题。

有些电化学反应的效率较低,产物选择性不高,难以应用到实际的有机合成中。

此外,电化学反应还需要高纯度的溶剂和电解质,其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因此,如何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降低成本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电化学系统和电化学反应。

例如,一些研究者正在探索新型的电极材料,以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电化学合成学习

电化学合成学习

基础篇
3.电极电位
对于任意氧化还原反应,Nernst公式
cC dD gG hH
E

RT zF
ln
aGg aCc
aHh aDd
基础篇
4.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E外=E可逆+∆E不可逆+E电阻 E外是实际分解电压;E可逆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原电池电动势;
∆E不可逆是超电压部分;E电阻是电解池内溶液电阻产生的电压降
提高篇-水溶液电解
水溶液中金属电沉积实例的电解条件
提高篇-水溶液电解
◆ 电解液的组成、电流密度、电解温度,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和添加剂 都是支配金属电沉积的主要因素
电解析出金属形态的倾向
提高篇-水溶液电解
水溶液中电沉积获得的 金属产品优点: 获得很因此这一途 径尚可应用于金属的提纯,精炼,多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也 是湿法冶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控制,电解条件以制得不同聚集状态的金属,如粉状金属、 致密的晶粒、海绵状金属沉积物,金属箔等等一敷进一步处理和 应用上的需要。 用此合成途径尚可制备金属间的合金、金属镀层和膜。NiSn、 Al3Ni、CuZn等
提高篇-水溶液电解
2.含最高价和特殊高价元素化合物的电氧化合成
具极强氧化性的化合物F2、OF2、Na2S2O8等 难于合成的最高价态化合物NaClO4、KMnO4、
(ClO4)2S2O8等
将NaClO3溶于水,在318~323K溶解饱和,使溶液中含NaClO3 640~ 680g/L,再加上Ba(OH)2以除去SO42-暖一等杂质,经过滤后送往电解槽。 电解槽中阳极采用PbO2棒,阴极用铁、石墨、多孔镍、铜、不锈钢。电 流密度为l500A·m-2,槽电压为5~6 V,PH值为6~7。电解液温度为 323~343 K。在槽内加入NaF以减小阴极还原。电解反应如下:

第9章 有机电化学合成

第9章 有机电化学合成

+e
A*
活性中心
9.3.3 电化学聚合
2、电聚合机理 : 链增长: A* + R
R*
A + R* R* 2 R* 2+ R R* 3
+R
链终止:末端活性基团通过复合反应或歧化反应 失去活性而终止聚合过程。
通过改变电极材料、溶剂、支持电解质、pH值 或电聚合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功能高 聚物材料;通过控制电解条件可以改变高聚物的 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H 3C SO 3NEt
C阴极 CH3
OH2 HOAc NaBF4 C Cr2O3 CH3 CHO
+
COOH
9.4.1 官能团变换反应
3、杂环化合物电氧化:
CH3OH NaBr O C 阳极 MeO O OMe CH2 COOH CH2 COOH
H2SO4 O CHO PO2 阳极
CHCOOH 阳极 CHCOOH HCCHO HC HC CHOH COOH NH2 +
H2 C O
O
CH2 + 2e
双键还可电氧化为酮:
H3 CCH CHCH3 + OH2
H3 CCCH2 CH3 + 2 H + + 2e
§9.4 有机电合成反应
9.4.1 官能团变换反应
2、芳香族化合物电氧化
生成醌:
O 阳极
+
2 OH2
+
O
6H+ + 6e
OAc
酰氧基化: CH3 甲氧基:
HOAcCH2 CH2 CH2NHOAc C 聚丙烯阳极 CH2OAc HOAc , CH3
第9章 有机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材料的合成与分类研究

电化学材料的合成与分类研究

电化学材料的合成与分类研究电化学材料是一类在电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通过它们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存储和传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材料化学领域中,对电化学材料的合成和分类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

一、电化学材料的定义及分类电化学材料是指能在电化学反应中作为电极活性物质或电解物质的化学物质,它们主要用于能源转换、储存、传输等方面。

电化学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1. 金属材料:如铜、锌、铁等,主要用于制备电池的电极。

2.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硫酸铜、氢氧化钠等,主要用于制备电解质和电池的材料。

3. 有机材料:如聚合物、电解质液和纳米炭素管等,主要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4. 光电材料:如铁离子氧化物、钙钛矿等,主要用于制备光伏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等器件。

5. 新型电化学材料:如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材料、超级电容器中的电极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的创新材料。

二、电化学材料的合成电化学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合成方法有:1. 沉积法: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沉积金属或氧化物的方法,如将钴离子还原为钴金属的沉积法。

2. 溶胶凝胶法:一种通过水热或溶胶凝胶反应得到材料的方法,如通过水热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材料。

3. 水热法: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它是利用高温高压水介质中的化学反应,实现合成化学物料的一种新方法,如制备三氧化铁材料的水热法。

4. 气相沉积法:一种利用惰性气体通过化学反应使原材料在表面上生成薄膜的方法,如制备氧化钙膜的气相沉积法。

三、电化学材料的应用电化学材料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极为重要地应用,例如: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高效化能电池,其正极材料主要由含锂的电化学材料组成,如锂镍钴锰氧化物、离子型涂层、离子型电解质等。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的催化剂材料实质上是电化学材料,如铂、铜、铱等。

3. 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其中铁离子氧化物、钙钛矿等光电材料是重要的电化学材料。

电化学合成氨原理

电化学合成氨原理

电化学合成氨原理电化学合成氨是一种在电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将氮气与氢气转化为氨的过程。

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过程,因为氨是许多化学制品的基础原料,如肥料、涂料、医药和农药。

电化学合成氨的基本原理是将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电极上产生电流。

这个反应是由费米子-波特尔反应(F-B反应)驱动的,其中氢原子在电极的表面上被还原,而氮原子在电极的表面上被氧化。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在电极的表面上被还原为氢离子,而氮原子则被氧化为氧离子。

当氢离子与氧离子在电极的表面上相遇时,它们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氨分子。

电化学合成氨的反应是在一个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的,常用的电解质是硫酸。

在这个过程中,氧离子会被还原为氧气,而氢离子则会被氧化为水。

这些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并在电极的表面上相遇反应。

电化学合成氨的效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电流密度、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种类。

为了提高效率,通常使用高压和高温来加速反应速率。

此外,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也很重要。

例如,使用铂和铑作为电极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反应。

电化学合成氨的工艺有许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费米子-波特尔反应(F-B反应)和哈伯反应。

费米子-波特尔反应是最常用的工艺,它使用铂和铑作为电极材料,在高压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

哈伯反应则使用铝作为电极材料,在低压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

电化学合成氨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反应速率快等。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对电极材料有要求、产生大量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因此,在进行电化学合成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电化学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过程,它可以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

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因此,在进行电化学合成氨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电化学合成氨的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电化学方法和原理
电化学是研究电流和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其核心原理是将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通过外电路来实现,从而使反应过程发生变化。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法、电沉积法、电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脉冲伏安法等。

其中电解法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子流作为化学反应的推动力,借助外部电场来控制电子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物质转换的方法。

电解法应用广泛,如电镀、电池、电解制氢等。

电沉积法是将电子流转移到电极表面,在电极表面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物质的方法。

通过电流和时间的控制,可以控制所沉积的物质的形态和厚度,达到有序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合成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复杂分子,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及催化剂等。

电化学合成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可控,效率高,成本低。

电化学分析法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物质,包括电位滴定法、沉积滴定法和自由度滴定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特殊性质,实现溶液中离子,氧化还原态、根离子等物质的定量分析。

脉冲伏安法是一种通过外加脉冲电压来控制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

通过控制脉冲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可以实现对电化学反应的调节和控制。

有机电化学合成

有机电化学合成
8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4)
直接电有机合成反应的分类
阴极反应
⒈ 还原(如硝基苯制备对氨基苯酚) ⒉ 裂解(如1, 1, 2-三氟三氯乙烷制一氯三 氟乙烯) ⒊ 偶联(如丙烯腈制己二腈) ⒋ 生成金属化合物[如合成双-(环己二烯1,5)镍(0)]
阳极反应
⒈ 氧化(如异丁醇制异丁酸) ⒉ 裂解(如淀粉制二醛淀粉) ⒊ Kolbe缩合(如己二酸单酯制癸二酸双甲酯) ⒋ 生成金属化合物(如合成四乙基铅) ⒌ 氯代(如乙醇制碘仿)
3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1)
热化学反应过程 A + B
[AB]
C +D
电化学反应过程 阴极 A + e
[Ae]ˉ
C
阳极 B – e
[B]+
D
总反应 A + B
C+ D
热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区别:
在热化学中,两个分子紧密接触并通过电子的运动形成一种活化络合 物,在进一步转变成产物;在电化学中,两个分子并不彼此接触,它们通 过电解池的外界回流远距离交换电子。
5
6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3)
各类可能的有机电化学反应:
R -e [R+ ]
R+ 稳 定 的 正 离 子 基
R + R2+ 歧 化
[RR]2+ 二 聚 体 离 子
产物
N RN 亲 核 加 成
-e - X+ R
R2+ 双 正 离 子 R 自由基
-e
产物
R +e [R- ]
R 稳定的负离子基
R + R2- 歧 化

1-电解槽;2-分离器;3-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电化学研究方法及实验
易清风 yqfyy2001@ 化学楼四楼西
第 2 电化学科学的发展简史 §1.3 电化学科学涉及的领域 §1.4 电化学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与趋势
§1.1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学时与安排 • 本课程是面向化学化工学院相 关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 32学时 • 课堂讲授22学时 • 课后辅导、查阅资料10学时
电化学科学的应用
原电池 能量转换 二次电池 燃料电池 电化学 工艺学 金属的生产与精炼 电镀 防腐蚀措施、工艺 水的净化
生物电 化学
神精电流传递 膜现象 电化学治疗仪
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工业
• 氯碱工业: 电解食盐水制取
Cl2
H2
NaOH
• 电解法制备金属 电解铜、电解镍 • 电镀
化学电源
• 锌-锰干电池 • 蓄电池 • 燃料电池
课 程 内 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电极过程与研究方法原理 第3章 电化学测定体系及装置 第4章 稳态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5章 旋转电极及其应用 第6章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 第7章 交流阻抗(EIS)测试方法 第8章 电化学分析 第9章 电化学传感器 第10章 电化学原位(In Situ)测试技术 第11章 金属腐蚀研究方法与腐蚀失效分析
《电化学》内容,吴辉煌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共有8章 共有 章 • 固体 电解液界面区的结构与性质 固体/电解液界面区的结构与性质 • 电子传递理论 • 电化学催化 • 有机电化学和生物电化学 • 光电化学 • 电化学沉积与微建造技术 • 固态电化学 • 电化学原位实验技术
《应用电化学》内容
五、电化学理论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将量子力学引进电化学领域形成量子电化学。 与环境科学结合形成环境电化学。 与材料结合形成材料电化学。 与光结合形成光电化学 与半导体结合形成半导体电化学 与生物化学结合形成生物电化学 等等
§1.3 电化学科学涉及的领域
电化学概念内涵的改变 • 电化学 电化学(历史近代约1800-1940年)电化学是研 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 关现象的科学。 • 电化学 电化学(现代约1940-1980年)是研究带电界面 上所发生现象的科学。 • 电化学 电化学(1980年以后)是控制离子、电子、量子、 导体、半导体、介电体间的界面及本体溶液中荷 电粒子的存在和移动的科学技术。 • 电化学 电化学是边缘学科interdisciplinary /多领域跨学 科multidisciplinar /超领域transdisciplinary • 量子电化学 量子电化学quantum electrochemistry • 1999年提出了“电化学材料科学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Science,EMS)” 的概念。
• 目前国际上认为,电化学材料科学可划分为材料 电化学材料科学可划分为材料 的电化学制备学、材料的电化学、 的电化学制备学、材料的电化学、电化学的材料 学三个大的方面, 学三个大的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能源材料、 材料电化学制备、电极材料、电解材料、电池材 料、表面工程、电化学加工、电化学传感信息材 料、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等。 • 特征:电化学领域横跨纯自然科学(理学)和应 特征: 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两大方面,而且各个 各个 领域都建立在共同的基础(电化学) 领域都建立在共同的基础(电化学)之上。1980 年以后在跨学科和边缘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应用领域非常广,这也表现在学术组织上。
作业:电化学在你硕士论文中可能应用。 文字简单总结(半页),讲3分钟的幻灯片ppt
科研方针
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
创造良好的育人平台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毕业学生 学科特点 材料学(腐蚀与防护,表面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腐蚀与防护,表面科学与工程), 交叉学科, 新学科--节约,循环, --节约 交叉学科,传统学科 & 新学科--节约,循环, 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 绿色,可持续发展, 肖纪美院士第16届世界腐蚀大会报告题目: 肖纪美院士第16届世界腐蚀大会报告题目: 16届世界腐蚀大会报告题目 循环经济与腐蚀科技” “循环经济与腐蚀科技” 毕业生去向 •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 • 相关行业,如汽车制造、家用电器、集成电路、 相关行业,如汽车制造、家用电器、集成电路、 移动电话、计算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 移动电话、计算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航空 航天、交通运输、机械、钢铁冶金、建筑、造船、 航天、交通运输、机械、钢铁冶金、建筑、造船、 电源、电力、核能、 电源、电力、核能、军事装备等等几乎涉及国民 经济的所有工业部门从事研发、制造、检验、 经济的所有工业部门从事研发、制造、检验、管 理等工作。 理等工作。 • 政府机构/留学 政府机构/
§1.4电化学研究方法发展历史与趋势
• 研究对象: 电子导电相 离子导电相 界面效应(载流子传递、化学反应)
世纪60年代) 四、实验技术突破性进展( 20世纪60年代) 实验技术突破性进展( 20世纪60年代 实验技术方面: 稳态测试方法 界面交流阻抗法 暂态测试方法 线性电位扫描法 旋转圆盘电极系统 微电极技术 电化学 in-situ测试技术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海水腐蚀 • 大气腐蚀 • 土壤腐蚀
电化学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 人工合成材料植入人体,植入材料与血液的电 位差影响血液凝结,形成血栓。选择合适的材 料避免血栓形成。 • 电渗析法除去水中的带电离子,制备纯净水。
• 由此可见,现代电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 是应用前景非常明显的学科。在过去的半个 世纪中,电化学已为解决能源、材料、环境 等的相关问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毫无 疑问,在21世纪中该学科必将继续为解决人 类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书目
• • • • • • • • • • • 《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查全性等著,科学出版社, 1976年~2004年(4版) 《电化学测试技术》,刘永辉编,北航 《电化学测定方法》,藤山鸟 昭,相泽益男,井上 彻澈等著,陈震,姚建年译, 蔡生民校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曹楚南,张鉴清著,科学出版社,2002.7第一版, 2004.5二刷 《电化学研究方法》,田昭武,科学出版社,1984 《电化学方法(原理及应用)》,A.J.巴德,L.R.福克纳著,谷林瑛等译,化学工 业出版社,1986.10 《电化学原理》,李荻主编,北航出版社,1999.8 《腐蚀电化学》,曹楚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环境电化学研究方法》,易清风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电化学》,吴辉煌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应用电化学》,杨辉 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现代电化学是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 领域,为了便于组织学术交流,目前国 际电化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lectrochemistry, 缩写ISE)将其会员的 活动分为8个大组进行,各自涵盖的学术 领域如下。
一、界面电化学
• 固/液导电表面和界面的结构状况 • 双电层结构 • 电子和离子转移过程的理论 • 电催化理论 • 光电化学 • 电化学体系的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方法
四、分子电化学
• 无机物、有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电极 过程的机理和结构状况,以及在合成中 的应用。
五、电化学能量转换
• • • • 能量的电化学产生、传输和储存 蓄电池 燃料电池 光电化学过程与装置
六、腐蚀、电沉积和表面处理
• • • • 材料腐蚀与保护的电化学 钝化 电化学固相沉积与溶解过程的理论 应用(包括电镀、电抛光、微建造和电 化学成型)
Gerhard Ertl
The coveted 10 million Swedish crown ($1.54 million) award recognised his studies on chemical processes on solid surfaces.
德国科学家(Gerhard Ertl)因对固体表面化学 研究取得的杰出成就荣获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0日,瑞典皇家 科学院发布的颁奖声明称, 埃特尔在表面化学方面进 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这些 研究对化学工业非常重要, 同时也帮助人们理解各种 不同的化学过程,比如铁 是如何生锈的、燃料电池 如何工作以及汽车催化剂 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可以 解释臭氧层为何遭受破坏 等等。
二、电子导电相和离子导电相
• 金属、半导体、固态离子导体、熔盐、 电解质溶液、离子/电子导电聚合物,以 及嵌入化合物等的热力学和传输性质。
三、分析电化学
• 用于化学分析、检测和过程控制的电化 学方法与装置(如直流电法、交流电法 和电位法等技术) • 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和 固态器件)。
1800 尼克松发明电解水 1833 法拉第定律发现
(戴维/法拉第\\霍普金斯/麦克斯韦)
1870 亥姆荷茨提出双电层概念 1889 能斯特提出电极电位公式 1905 塔菲尔提出塔菲尔公式
二、电化学发展缓慢(20世纪上半叶) • 电化学家企图用热力学方法解决一切电化学问题,遭到失败。 • 热力学一、二、三定律,化学平衡理论 • 非平衡热力学 薛定谔/普利高津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之父罗伦兹(Edward Lorenz) 四月十六 日在其位于美国麻省的家中逝世,终年九十岁。“混沌理论”是在数学 和物理学中,研究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现象的理论。 “一 九六一年冬季的一天,罗伦兹在计算机上进行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 九六一年冬季的一天,罗伦兹在计算机上进行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为 了考察一个很长的序列,他走了一条捷径,没有令计算机从头运行, 了考察一个很长的序列,他走了一条捷径,没有令计算机从头运行,而 是从中途开始.他把上次的输出直接打入作为计算的初值, 是从中途开始.他把上次的输出直接打入作为计算的初值,然后他穿过 大厅下楼,去喝咖啡。一小时后他回来时,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 大厅下楼,去喝咖啡。一小时后他回来时,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发 现天气变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离,在短时间内,相似性完全消失了。 现天气变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离,在短时间内,相似性完全消失了。 进一步的计算表明,输入的细微差异可能很快成为输出的巨大差别” 进一步的计算表明,输入的细微差异可能很快成为输出的巨大差别”。 蝴蝶效应( Effect) 罗伦兹认为, 提出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罗伦兹认为,人类本身都是非线性 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 的: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 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 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 混沌系统快得多。 混沌系统快得多。 • 电化学动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