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磁共振影像诊断讲解

肩关节磁共振影像诊断讲解
肩关节磁共振影像诊断讲解

01.1.5T.肩关节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肩关节Shoulder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患者坐立于扫描床,将线圈的中心对准肩峰,并将固定带绕过身体固 定。 2.仰卧位,头先进。 3.身体向对侧移动,尽量将被扫描肩关节接近磁场中心。 4.身体呈侧斜位,被扫描肩关节贴近床面,而另一侧身体抬高并在其下 置放海绵垫,来减轻呼吸运动伪影。 5.上臂垫高与肩平,手掌冲前,绑外固定,减少运动伪影。 6.记下被扫描肩关节左右偏中心的距离。时固定前臂。

线圈内侧,接收信号 线圈外侧,不接收信号

肩关节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 2 Calibration Scan 校准扫描 3 OAx T1FSE 轴断面T1加权成像 4 OAx fs T2FSE 横断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5 OCor T1 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 6 OCor STIR 脂肪抑掉STIR成像 7 OSag fs T2 斜矢状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解剖及退行性相关疾病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大范围的活动,可完成前屈、后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的运动。 因为肩胛盂小、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较松弛,所以盂肱关节的活动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转并沿胸壁绕动(内收及外展),活动范围就更大了。因此,在运动时肩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大范围的动作;也因此,肩较易受伤。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附着,以加深关节窝。肩关节囊薄而松弛,肩胛骨端附于关节盂周缘,肱骨端附于肱骨解剖颈在内侧可达肱骨外髁颈。 肩部由5个关节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肩峰肱骨间关节。肩部运动是各关节的协调运动,任何关节受伤都将不同程度影响肩的活动功能。 肩部肌肉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包括: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