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13课)

部编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13课)
部编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13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589年—618年)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统一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措施: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结果/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

(1)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2)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长度及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影响: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1)科举制确立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

(2)创立(隋朝):

①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完善(唐朝):

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4)进一步完善(宋朝):宋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5)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1)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③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1)政治方面:

①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用人措施)。(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④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3)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2.盛世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具体措施:

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盛世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

表现: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长安城的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商业区和居民区有严格的区域和时间限制。

长安城地位: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4.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5.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①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通婚。②少数民族人士在朝廷中任职。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④设置机构进行管辖。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包。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是个创作的黄金时期。

①李白的诗歌特点: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作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称谓:被誉为“诗仙”。

②杜甫的诗特点: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故有“诗史”之称,

称谓: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特点: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诗作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特点:方折峻丽,笔力劲健)和欧阳询(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铭》)。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节。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

影响: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

时期:唐太宗贞观年间

影响: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的佛教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与新罗的交往

表现: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药、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⑤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①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②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④唐朝海陆交通发达;⑤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五、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②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

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④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史思明。(统治者:唐玄宗、唐肃宗)

3.时间:755—763年。

4.结果和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

经过: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影响: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1.开启: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2.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出现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3.历史影响:①北方政权更替,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②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4.评价:五代十国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和经济重心南移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杯酒释兵权”)

②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长官,并且三年一换,还设通判以分散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①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②消极: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格:

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1.

2.

3.

二、重要事件: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北宋与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订立宋夏和约。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英雄岳飞收复许多失地,后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②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③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

①由越南传入占城稻得到推广;②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③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③南宋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一组:都市贸易的繁荣:

(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兴起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2)表现:①沿街设立店铺。②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③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④市镇发展成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的发展:

(1)地位: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③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

(1)原因: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时期、地点、名称、地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发展: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②唐朝中期至两宋,南方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2.江南得到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力。(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3.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人才和科技。②制定发展经济的有效政策。

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注意保护环境。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的治国措施:①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治国安民”,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机构,建立年号。

3.元朝的统一:

(1)第一阶段(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2)第二阶段(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实现全国统一。

(3)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束分裂割据并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元朝政权的特点/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范围: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元朝时的民族交融:

(1)表现:①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③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杂居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4、行省制的建立——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1)措施:

①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设御史台负责监察。

②地方上,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设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②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行政区划提供了借鉴。

5、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东南——台湾: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北——西域(新疆:)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3)西南——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事务。

影响: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东京(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瓦子和勾栏

含义: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功能)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

为“勾栏”。

瓦子出现的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3)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形成于宋,兴盛于元。

(4)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

2、文学的发展

(1)宋词

发展:唐时出现,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杰出的代表是苏轼(北宋)、李清照(两宋之交)和辛弃疾(南宋)。

①苏轼(豪放派)

时代:北宋

词的特点:词风豪迈而飘逸;

②李清照(婉约派)

时代特点: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③辛弃疾(豪放派)

词的特点:继承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词风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元曲

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另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王实甫。

3.史学——《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司马光

体裁:编年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二人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

1、造纸术

①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③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缺点: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②活字印刷术——宋代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北宋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

元代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③意义: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指南针

发明: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②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

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意义: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火药

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应用:①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意义: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5、历史意义(四大发明的整体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6.对四大发明的认识:①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②中国古代科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③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1.发达的原因:①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②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

2.表现

(1)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驿站的修建,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海路: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宋代海路形成多条航线,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程标准】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东晋兴亡的史实,讲述南朝的统治,分析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 教师: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 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 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展示: 材料一〔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 材料二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南史》卷二一史 小组合作:分析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的史实。 教师: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认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复习要点

01 邓稼先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彷徨(páng huáng)鲜(xiǎn)为人知锋芒毕露(lù) 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很少。为: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任人宰割:任:任凭;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死于战场。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二、文学常识 《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我国当代物理学家。

三、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记叙邓稼先的生平及事迹,表现了他谦逊朴实、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品质。 四、写作特点 1、选材精确,主题突出。 2、结构明晰,标题巧妙。 3、引用。 引经据典作用:增强说服力,使语言含蓄典雅,引起共鸣,升华主题,丰富内涵,增添文采。 4、语言描写——“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考试题型: 这段话在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语言: (1)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2)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3)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4)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答题公式: 本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式,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性格/身份/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三国鼎立局面的学习,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们说:正如歌词里唱到的世事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付诸谈笑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检查一下提前下发的学案上的需要学生们预习的内容。 2、讲解第一目的内容:官渡之战: 过渡语:一说到三国就得从东汉末年说起,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不得不提到我国北方的两个军阀:袁绍和曹操,同时出示PPT三国时的地图:袁绍和曹操各自的实力范围,简单地介绍和评价一下曹操。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PPT出示的问题: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这些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随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官渡之战,通过观看的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讨论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 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 ..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 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8.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 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整理 阿长与《山海经》 1、本文主要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1.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 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阿长,对阿长 没抱希望的心理。 3.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 样的心情? 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 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里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长 妈妈的敬佩和爱戴。 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这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的书,得之心喜;阿长将作者无意说的话放在心上, 并找来书,体现阿长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以及她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 激之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敬佩之情;对儿时、对阿长的回忆。 所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赏析。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 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 8..当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时,为什么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看到阿长拿着的《山海经》比喻成“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意外得到《山海经》时极度惊喜之情,因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会做到这件事,表现出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老王》 一、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 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 3.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皇权高度集中D.军政实现合一 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 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 ) 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 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完善法律体制 7.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三单元 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阿长与《山海经》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hài ) 疮疤(chuāng ) 掳(lǔ) 诘问(jié) 孀(shuāng ) 惧惮(dàn ) 玑(jī)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 懿(yì) 僧恶(zēng ) 颈(jǐng ) 灸(jiǔ) 矩(jǔ)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恶ù憎恶 ě恶心è恶毒 空ō空前ò空闲 背è背地里ē背包薄ó淡薄á薄厚ò薄荷 贴ē妥贴 ě请帖è碑帖 模ó模范ú模样w k ng k ng b i b i b b o b ti ti ti m m ??? ? ? ????? ????????? ?? ?? ?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絮ù(絮说)恕ù(饶恕) 挤ǐ(拥挤)济ì(经济)脐í(肚脐) 枕ě(枕头) 沈ě(沈阳)耽ā(耽误)  灸ǔ(针灸)炙ì(脍炙人口)炎á(烈日炎炎) 竿ā(竹竿)杆ā(木杆)刊ā(刊物) 骇à(骇人听闻)该ā(应该)刻è(刻不容缓)趟à(一趟)倘ǎ(倘若)躺ǎ(躺下)x sh j j q zh n sh n d n ji zh y n g n g n k n h i g i k t ng t ng t ng ?? ????????? ?? ????????????? ?????????? ?? ?? ??? ? 诘é(诘问) 洁é(洁白)拮é(拮据) 拙ō(粗拙)绌ù(相形见绌)要à(要求)耍ǎ(玩耍)ji ji ji zhu ch y o shu 四、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 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六、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 2、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七、写作特色 1.欲扬先抑,真实写人 作用:使描写的人物——阿长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

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________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__于________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 2.统治: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____________”。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_______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替: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 2.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________、________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______处于明显劣势。 背: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另外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_______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________;实行精耕细作;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________;普遍实行了______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_______;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_______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______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紫藤萝瀑布》宗璞 一、作者介绍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 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代表作:《铁箫人语》 二、词语解释 ):忍不住笑。 1、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 2、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óng jiāng 三、生难字 )凝望(níng wàng)繁密(fán mì) 瀑布(pù bù)迸溅(bèng jià n)挑逗(tiǎo dòu )遗憾(yí hàn) )枯槐(kū huái 笼罩(lǒng zhào 18.《一颗小桃树》贾平凹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浮躁》、《废都》、《满月儿》、《秦腔》等。 二、词语解释 1、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2、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3、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 ):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三、生难字 )哆嗦(duō suo)矜持(jīn chí )执着(zhí zhuó)服侍(fú shì)褪(tuì)忏悔(chàn huǐ ) )魂魄(hún pò)幼稚(yòu zhì)颤抖(chàn dǒu)渺小(miǎo xiǎo 猥琐(wěi suǒ ) 赤裸(chì luǒ 19.《外国诗两首》 一、作者简介 1、普希金,俄国诗人,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代表作: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 二、生难字 ) )幽寂(yōu jì )怀恋(huái lià 瞬息(shùn xī n)涉足(shè zú)萋萋(qī qī

654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东晋的兴亡 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他们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为什么? 2.教师讲述: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阅读图片:《东晋形势图》 4.问题思考: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5.教师提问: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6.教师总结: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 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部编版七下语文知识点汇总部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

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二、单元字词汇总1.邓稼先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选聘pìn:挑选聘用。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

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基础题复习知识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楷.(kǎ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B.弄.堂(nòng)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挚.友(zhì) 衰.微(shuāi) 草率(shuài)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括号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嗥呜(háo) 咳嗽(sòu) 卓越(zhuó) 兀兀穷年(wù) B.殷红(yān) 衰(shuāi)微迭(dié)起鞠躬尽瘁(suì) C.萦带(yíng) 校(xiào)对调羹(gēn) 慷慨淋漓(lín) D.金柝(tuò)机杼(zhù ) 澎湃(pài) 迥(jiǒnɡ)乎不同3.下列词语中括号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怪诞(dàn) 可汗(kě) 燕然勒功(yān) B.哺育(fǔ) 亘古(gèn)咀嚼(jiǎo)马革裹尸(guǒ) C.屏障(píng) 污秽(huì ) 滋长(zī) 一泻万丈(xiè) D.云鬓(bìn) 默契(qì) 镐头(gǎo) 至死不懈(jiè)4.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榜样劈成滋长深宵家喻户晓 B.誓言田垄高梁宰割目不窥圆 C.胸膛土壤楷汗抹杀一返既往 D.斑斓埋葬蚱蜢丰饶高山之颠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臆测绝壁摇篮泛滥锋芒必露 B.奠基仰幕开拓胆怯妇儒皆知 C.坦荡弥高浩荡郝然历尽心血 D.矗立疙瘩绞肉悠然酣然入梦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 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出现了什么局面? 2、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 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农业的成就: 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页动脑筋 2.P 72 页活动与探究 3.P 75 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对于这 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 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与第7课内容相联 系。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教师提问:东晋是怎样灭亡的? 学生回答:420年东晋灭亡,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讨论交流:东晋的政治统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①东晋是大地主支持下建立的。②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③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二、南朝的政治 学生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定都在哪里? 学生回答:宋、齐、梁、陈。建康。 教师提问: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个? 学生回答:宋。 教师提问:在南北的实力对比中,南朝在何时开始处于明显的劣势? 学生回答:梁武帝在位时。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基本掌握南朝的发展概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