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酸碱平衡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硫酸镁滴注:对低钠患者补钠无效时, 常用静脉输注硫酸镁来提高血钠浓度。
3.缺钾性低钠血症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钠离子和 细胞外钾离子进行交换,当钾缺少 时,由于细胞外液钠离子进入细胞 内,引起细胞外液钠含量降低,称 为缺钾性低钠血症。
其诱发因素有:
①钾摄入减少:病人有厌食、食欲不振, 或需禁食时; ②钾丢失多:腹泻及排钾利尿剂的应用。 有缺钠的临床表现(已于前述)同时有 缺钾的临床表现,如腹胀、鼓肠、四肢 肌肉酸软无力、心律紊乱及心电图改变 等。一旦明确低钠的原因与低钾有关, 应立即依据缺钾程度补充钾盐。
肝硬化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肝硬化与钠代谢
一、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肝硬化晚期,血钠代谢紊乱主 要的表现是低钠血症。尽管由于继 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高等多种 因素引起血钠潴留,但临床血钠测 试结果仍为低钠血症。当血清钠浓 度低于130mmol/L时,称之为低钠 血症。
(一)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
方法:
①静脉补钠:一是根据临床表现判断病人缺钠程 度,如病人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系重度缺钠 反致,应迅速补钠,补钠量按0.6g/kg左右补 充,可选用3%~5%氯化钠,200~300ml静 脉输入,然后,根据病情给予等渗液维持。中 度缺钠者,可酌情给予高渗氯化钠或等渗氯化 钠静脉滴注;轻度缺钠可给予5%葡萄糖氯化 钠1500~2000ml或按0.3g/kg比例在膳食中 补钠即可。二是根据血清钠值计算补钠量,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缺钠量(mmol/L)= (140-血钠值)×体重(kg)×60%。一般 先补充缺钠量的1/3~1/2,静脉给药,其余量 视病情和血清钠值再定。
二、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一)高血钾的发生机制 1.钾的排泄障碍 晚期肝病患者常合并肝肾 综合征,肾脏排钾障碍是造成高钾血症 的主要原因。肝硬化腹水病人,应用留 钾利尿剂螺内酯或氨苯蝶时,可产生高 钾血症。 2.钾输入过多 肝硬化化出血时,常给予大 量输血治疗,可引起血钾增高。
(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的症状是其突出表现, 主要有疲乏无力,感觉异常,肌肉 酸痛,动作迟钝,嗜睡,腱反射消 失,上行性软瘫,呼吸困难等。心 血管症状为心动过缓、心律紊乱、 室性期前收缩、室颤,亦有心脏扩 大,心音低弱等。
主要症状为:
(1)神经肌肉症状 有软弱无力、倦怠、 周身酸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 出现低钾性软瘫。 (2)消化系统症状 口干、口渴、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食量减少、腹泻或 便秘,如出现低钾性肠麻痹时有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心音低钝、 血压下降,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 可 发 生 室 颤 、 阿 - 斯 综 合 征 ( AdomsStokes syndrom)。 (4)神经系统症状 轻者出现倦怠、烦 躁,重者精神不振、嗜睡、定向力差, 因为在低钾环境下,氨更易通过血-脑脊 液屏障进入脑细胞内而诱发肝性脑病。
补钾的速度、浓度 输液中钾的 浓度为40mmol/L(相当于3g氯化 钾),速度为10mmol/h,不超过 20mmol/h。一般每日补钾量在 2~6g。
①氯化钾注射液: 10~15%氯化钾+5%葡 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本品适用于 缺钾合并碱中毒者(10%氯化钾10ml含 钾量为13.4mmol)。 ②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每支10ml,含 0.4g门冬氨酸镁(33.7mg Mg)和 0.452g门冬氨酸钾(103.3mg K)。本 品适用于低钾伴低镁和高氨血症者及低钾 引起心律失常者。禁止用于肾功能不全和 房室传导阻滞者。
3.晚期,即重度脱水期 失水量占体重的 8%以上,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 黏膜干燥,严重者出现高热、幻觉、震 颤、谵妄、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神志模糊、昏迷、惊厥等,同时伴有脉 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如 果失水量达人体体重的15%,即可引起 死亡。
(三)高钠血症的治疗 消除诱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
2.血清钾测定 血清钾浓度是诊断低钾的主要 指标。正常值为3.5~5.5mmol/L。 当血钾<3.5mmol/L时即可诊断低 钾血症。
3.心电图检查 低血钾心电图主要表现有:T 波低平和增宽,Q-T时间延长;出现 U波;S-T段下移,T与U波融合成 双驼状;T倒更明显而U波幅度更突 出。
(三)低钾血症的治疗 最根本的措施是除去致病因素, 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第二节 肝硬化与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hypokalemia)
低钾血症在肝病晚期颇为常见。当血 清钾浓度小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 症。
(一)低钾血症的发生机制
1.摄入不足 严重肝病患者常限制饮食或无 食欲,导致钾的摄入不足,造成缺钾。 2.钾的排泄增多 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应 用利尿剂、大量放腹水等,使大量钾丢 失;继发醛固酮增多,促使远端肾小管 对钾的排泄增加;肝病合并低血镁时, 尿、便排钾增多。肾小管酸中毒时,远 曲肾小管氢、钠离子交换增加,使钾的 排泄增多。临床上低钾血症常与碱中毒 合并存在。
4.假性低钾血症
由于脂类或蛋白质异常潴留, 取代了部分血浆水分而产生血钠浓 度降低的再现,称为假性低钠血症, 此型较少见。病因见于高血脂和高 蛋白血症及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上 应针对原发病给予治疗。
二、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 当血钠浓度高于150mmol/L时 称为高钠血症。此时水分丢失高于 电解质的丢失,使体液渗透压增高 大于320mOsm/L,故又称为高渗 综合征。
2. 低张体液丧失型 即水分丢失大于钠的 丢失,细胞外液失水大于细胞内液失水, 在总的丢失液中,水分占2/3,另1/3为 等渗液,这是由于失钠引起细胞外液容 量缩减所致。治疗方法应首先补充0.9% 氯化钠,有严重循环障碍者可给予血浆 代替品。其次,给予低张溶液,即5%葡 萄糖溶液和0.9%氯化钠按1:1比例配 制后,静脉滴注。
(一)高钠血症原因及发病机制
1.水摄入量减少 常见于进食、进水困难的 肝昏迷患者;肝病晚期合并大量腹水, 限制水摄入者;伴有肝肾综合征;血液 浓缩而致血钠增高者。 2.水分丢失增多 见于呕吐、腹泻、上消化 道出血、消化道引流等,导致消化液大 量丢失;渗透性利尿、高热多汗等,引 起水分丢失,导致血钠增多。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改变 当血钾达6~7mmol/L,出现高耸 而基底较窄的T波;当钾为8mmol/L时, T波消失;钾达10mmol/L,出现宽的 QRS群波;钾达11mmol/L时,QRS波 群、S—T段和T波融合而成双相曲折的 图形;钾增至12mmol/L时,可发生室 颤,心脏骤停而死亡。
1.单纯脱水型 即细胞内失水大于细胞外失水, 由于细胞内水分外渗所致。临床表现为失水、 口渴及高钠血症。治疗以补充无钠溶液为主。 轻者可口服补充水分,重者可静脉补给5%葡 萄糖溶液或高渗盐水加5%葡萄糖溶液(相当 于等渗液),按1/4~3/4比例混合配方静脉滴 注。补液应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补液量适当, 以防止等渗性脑水肿的发生。第1天补丢失水 量的50%,第2~3天补给其余的一半,直至血 钠正常为止。
3.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在输入葡萄糖和胰岛 素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导致细 胞外钾降低。大量输液致细胞外液被稀 释,血清钾浓度降低,称为稀释性低钾 血症。
(二)低钾血症的诊断 常根据临床症状、血清钾的浓 度、心电图改变来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不仅取决于血钾降 低程度,更取决于缺钾发生速度和 病程长短。当血清钾低于 3.pletion hyponatremia)
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130mmol/L), 体内钠的总量亦减少者,为低钠性低钠血 症。低钠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有:大量放腹 水、反复应用强利尿剂,导致低钠性低钠 血症;低盐、无盐饮食,伴有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致钠摄入不足。
根据病情程度,低钠性低钠血症临床 上分为轻、中、重三度:
①轻度低钠:血清钠为128~121mmol/L 者,缺钠约0.5/kg。发病缓慢,临床症 状隐匿,常被原发肝病症状所掩盖,如 不给予纠正,患者可逐渐出现泛力、厌 食、表情淡漠、直立性惊厥等症状。
②中度低钠:血清钠为120~115mmol/L 者,缺钠0.5~0.75g/kg。病情在上述基 础上进一步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视 力障碍、肌肉痉挛、腹痛、心动过速等 症状。
1.消除低钾诱因 ①治疗原发病,促进肝功能恢复,改 善消化道功能。 ②纠正其他电解质紊乱。 ③合理使用利尿剂。
2.膳食补钾 钾主要来源于食物,应给予含 钾丰富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蔬 菜水果类、谷类、豆类等。
3.口服含钾药物 氯化钾片剂和溶液口 服。 4.静脉补钾 是纠正低钾的最佳方法, 对重症缺钾患者应及时静脉补钾,。
③谷氨酸钾:血氯正常者选用本品,剂量 每支20ml,含钾量为34mmol/L,相 当于2.5g氯化钾,常应用20ml加5% 葡萄糖溶液1 000ml滴注。 ④青霉素钾盐:100万单位含钾 1.7mmol,对低钾并发感染者较为合 适。 ⑤复方氯化钠液:适用于低钾、低氯和低 钠的患者(含有氯化钠8.6g/L,氯化钾 0.3g/L,氯化钙0.33g/L)。
3.输入或摄入钠过多或/和排泄障碍 如代 谢性酸中毒时,补充过多碳酸氢钠;在 控制感染时,输入大量青霉素钠盐;当 发生肝肾综合征时,由于钠的排泄减少, 均可导致血钠增高。
(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 床症状和脱水程度分为三期:
1.早期,即轻度脱水期 失水量仅占体重的 2%~4%,主要表现为口渴和尿量减少, 尿比重增高。此期皮肤弹性改变不明显, 血压、脉搏尚在正常范围内。 2.中期,即中度脱水期 失水量占体重的 4%~8%。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皮肤 干燥、唇舌干裂,声音嘶哑,眼窝凹陷, 恶心,呕吐,甚至体温升高。
稀释性低钠治疗的主要措施
①限水:一般来说,每日入量应小于尿量与不显 性失水量之和,入量以700~1000ml为宜。
②利尿:应用利尿剂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来减少体 液总量,但应避免大量利尿诱发肝昏迷。 ③补钠:当血钠<120mmol/L,同时有明显的 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和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 状时,应给予3%~5%氯化钠200~300ml静 脉滴注,每日一次,持续7~10天,如同时伴 有低钾,则应给予补钾。
(二)低钠血症的分类
低钠血症根据病因分为四类: 1.稀释性低钠血症(dilution hyponatremia) 体内钠含量正常 或增加,但由于体内总液量增多, 体液中的钠相对减少,测定血清钠 值低于正常者,称为稀释性低钠血 症。
此类病人临床表现轻微,或为原发 病的症状所掩盖,但当不适当利尿、放 腹水、输液、呕吐及腹泻时,急剧加重 了低钠状态,而引起急性低钠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尿少,氮质血症,休克及头痛、嗜睡、 意识障碍等脑损害症状。血生化测定和 血气分析表现为:低钠、低钾、低氯及 代谢性碱中毒或/和代谢性酸中毒,如不 及时抢救,常造成死亡。
1.排泄增多 呕吐、腹泻、反复利尿、 大量放腹水,导致钠的丢失,尤其 是大量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增加了 肾脏对钠的排泄,导致低钠血症。 2.摄入不足 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 限制钠的摄入,导致低钠。
3.低钠伴有其他电解质紊乱,加重了低钠 程度。临床上常见到当患者出现低钾、 低氯代谢性碱中毒时,亦同时伴有低钠。 当细胞内钾丢失时,细胞外钠则向细胞 内移动,即导致了细胞外钠减少。 4.低蛋白血症 当清蛋白减少时,血浆胶 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外渗,稀释 了细胞外液,而导致低钠血症。
③重度低钠:血清钠<115mmol/L,缺钠 为0.75~1.25g/kg时,病情进一步恶化, 表现为精神失常、休克、昏迷、腱反射 消失,木僵状态——低钠性脑病,而且 伴有酸碱平衡失调,严重时出现呼吸、 心跳停止。
低钠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原则为补充钠 盐。轻度可以口服补钠;中度可口服或 静脉给予等渗盐水;重度必须给予高张 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