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刘艳红

合集下载

13例肝硬化肾损害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13例肝硬化肾损害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质 病变 , 本与肾小球病 变平行 , 其 中 2例 ( 5 4 ) 基 但 1 . % 急慢性 主要发病 机 制 , 呈 现 临 床或 亚 临床 状 态 。我 科 20 可 08年 小 管间质 病变为 主 , 于小 球病 变 ; 重 肾血 管病变 无特 异性 。免 1 一 0 1 3月近 25 0例 肾活检 资料 中,3例 为肝 硬化 肾 月 21 年 0 1 疫荧光继 发性 IA肾病 以 IA沉 积为 主 , 有 I IM, 3沉 损害 , s g 伴 s g C G, 提示本病发生率不低 。以往 国外 对本病 的报道集 中在 上
肝硬化是 由多种原 因引起肝 脏的损害 , 呈进行 性 、 弥漫性 、 s gHB A , A , c g对免疫 荧 光无 小球 的或 对 H s g HB A B A , c g荧 光结
纤维性病变 , 病引起 肾损害 多认 为与免 疫复 合物沉 积有 关 。 果有 疑问的 , 本 加做 免疫 组化。

2 44 ・
中国 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 l 0 2年 3月第 1 3卷第 3期
Cr N, rh2 1 V 11 N . J】 w Mac 02, o.3, o3
1 肝 硬化 肾损 害 患者 临床病 理 分 析 3例
余 瑾 ① 汤绚 丽① 俞 东容① 童孟 立① 胡 云琴①
报道罕见。我国 乙肝后肝硬化人群基数 大 , 本研究患 者中1 O例
乙肝后肝硬化 , 酒精 性肝 硬化 , 3例 因而 临床 病理 与 西方 报 道 存在一定的差异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 杭州市中医院) 肾内科
( 杭州
30 0 ) 10 3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 1 0 2年 3月 第 1 3卷 第 3期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吴小红【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8)6【摘要】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248例收住我院的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记录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8例患者中,8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9%,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7.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1.6%)(P<0.05).并发医院感染的多少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腹腔感染占院内感染的首位,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的比例最高;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以及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等.结论: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一般都会发生病情恶化,预后差,医护人员应该努力找到发生感染的原因,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irrhosis and severe hepatitis complicated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Methods: Collecting 2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March 2009, Recorded the case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and carried ou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Among 248 cases of patients, 89 cases had hospital infection, the rate of infection was 35.9%; the rate (17.5%) of the deterioration or deat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proved or cured group (11.6%) (P<0.05).The number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the age of the patients.Abdominal infection was the most of hospital infections;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ok up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athogen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infection included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invasive therapies, and with other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Conclusion: Severe hepatitis and cin:hosis patients are likely to complicate hospical infection.Patients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usually occurs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strive to find the cauaes of infections and make the greatest efforts to reduce the rate of infection.【总页数】3页(P51-53)【作者】吴小红【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感染101例的临床分析 [J], 赵春红2.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J], 张靖凯;张学东3.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J], 李俊娓4.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研究分析 [J], 肖兰春;陈利5.肝硬化及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4例临床分析 [J], 李连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中西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随 机 分为观 察 组和 对 照 组 ,对 照组 常规 西 医治疗 ,观 察 组采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并 比较 两组疗 效 。结 果 观 察 组治疗 总有 效率 明显 大 于对
照组 ( 9 0 . 0 %、7 3 _ 3 %) ,治疗后 的肝 功 能指标 ( T B I L 、AL T 、A L B ) 改善 情况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且 P < O . 0 5 。结 论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肝 硬
2 6 8 ・中医中药 ・
D e c e m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3 4 圈哑
医学认为 “ 通则 不痛 ,痛则不通 ” ,故本病 的治疗 以活血化瘀 ,散结 止痛 ,兼 以清热解毒 。基于 以上 认识 ,本研究选 用我院制剂 白紫双柏 散外敷腹部 。方剂组成 中大黄 活血化瘀 ,清 热解 毒 ,黄柏清热解 毒 ,
指标进行测 定,包括总胆红素 ( T B I L )、谷丙 转氨酶 ( A L T )、白蛋
白 ( A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
变 ,而对 于其治疗西 医主要给予支持 、保 肝、抗病毒治疗 ,但是疗效
并不 显著。近年来 中医在该病 的诊 断和治疗 中取得 了较大的发展 ,且 我 院近年来采用 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 硬化取得 了较为满意效果 ,
用 。诸 药合用具有 活血化瘀 ,散结止 痛 ,清热解毒之功 ;水调专取药 性 ,蜜调 助其透皮性 好。 白紫双柏散 外敷腹部 ,通过局 部刺激 ,改善 局部 血液 循环 ,加速局部炎症消退 ,从而加速腹部淋 巴结 的消退 。
[ 3 】 郭霞珍. 中医基础 理论 [ M] . 上 海 上海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2 0 0 6 : 7 1 . f 4 ] 冯 顺 发. 大 黄 防治 胃肠功 能 衰竭 [ J ] . 中国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 2 0 0 0 ,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李毅;刘艳;汶明琦;刘力;许永攀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2(014)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硬化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x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有78篇,病例共5283例,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肝硬化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总页数】4页(P1273-1276)
【作者】李毅;刘艳;汶明琦;刘力;许永攀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分型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关系研究 [J], 周贯忠
2.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 [J], 胡永生;黄海华;廖军;危伸;刘升凡;罗敬福;刘海生
3.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分析 [J], 陈进军;宁景春
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特点的关系 [J], 王笑
5.急性脑出血CT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初探——附104例急性脑出血CT与中医辨证分型对照分析 [J], 徐会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探析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探析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探析闵广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16)31【摘要】目的探究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等级来划分,分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雷迪帕韦索非布韦应用到丙型病毒型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与肝硬化代偿期组两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均无较大的差别;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肝硬化代偿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两组患者的HCV-RNA 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无统计学意义。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PCⅢ、HA水平明显比肝硬化代偿期组患者PCⅢ、HA水平低很多,对比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42-42)【关键词】雷迪帕韦-索非布韦;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作者】闵广艳【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四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相关文献】1.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评价 [J], 唐燕君2.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J], 赵春红;杨维3.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姜妍宇4.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陆昌娴5.研究在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的效果 [J], 潘松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肝福饮口服、热敏灸外治的同时,配合给予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热敏灸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护理1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积极系统的护理措施干预后,全部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针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在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给予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于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标签:早期肝硬化;热敏灸;肝福饮;中西医结合;护理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肝脏弥漫性病变,其主要特征是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1]。

本病可分为早期肝硬化(代偿期)及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早期肝硬化病变较轻,如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肝胆病科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8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2.9年。

1.2 纳入标准①20岁≤年龄≤70岁。

②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且处于代偿期。

③肝功能分级:参照Child-Pugh分级,属于A级,无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④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相关理化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注意休息,营养支持,并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并配合抗病毒、抗脂肪肝、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治疗。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肝福饮口服治疗,药物组成如下:炙黄芪30 g,炒白术25 g,党参、当归、延胡索、淫羊藿各20 g,杜仲、葫芦巴、巴戟天、續断、益母草、赤芍各15 g,香附10 g,甘草9 g,肉桂3 g,并随症加减。

中西医结合促肝脏细胞再生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促肝脏细胞再生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促肝脏细胞再生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长期酗酒、肝炎病毒感染、肝脏脂肪堆积等原因所致。

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肝脏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导致肝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中,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促肝脏细胞再生治疗肝硬化的效果。

肝脏细胞再生是肝脏恢复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指肝脏细胞从损伤状态到修复状态的过程。

中医治疗肝硬化常采用草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肝脏主藏血,而且肝病常常与气滞、血瘀有关。

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行气舒肝的方式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并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

川楝子、藏红花等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具有明显的促进肝脏细胞再生作用。

西医结合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原体药物、抗病毒药物、肝保护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肝脏细胞。

目前,干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表明,该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存率。

一项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项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增强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的使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介入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临床分析

介入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临床分析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l a n i n e a m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 A I J T ) , a l b u m i n ( A L B )a n d t o t a l b i l i ub r i n ( T I B L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 t p r e —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c o mp e n s a t e d c i r r h o s i s . Me t h o d s : 3 0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r a n d o ml y . G r o u p A o n l y u s e d d r u g s , g r o u p B a d o p t e d T I P s, ro g u p C a d o p t e d T I P S a n d u mb i l i c c o r d b l o o d s t e m
O . 6 9 g / L ) 仍低 于正常下限( 3 5 g / L ) 。 术后 1月时 B组 AL T及 T B均较 A组及 c组升 高( P< 0 . 0 5 ) ; 术后 3月时 c
组 患 者 AL T较 其 他 组 降低 明显 ( P< 0 . 0 5 ) , 而A L B则较 其 他 组 升 高( P< 0 . 0 1 ) 。C组 术后 并发 肝 性 脑病 1 例, 术 后 3月肝 胆 C T检 查 分 流 道 通 畅 , 未 见 占位 病 变 。 结 论 : 介 入 治 疗联 合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疗 失 代 偿 期 肝 硬 化 安 全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刘艳红
发表时间:
2019-06-10T13:31:54.5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作者: 刘艳红
[导读]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肝硬化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33例。两组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予以综合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
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及早
确诊,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检查;诊断;治疗

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导致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的慢性肝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
胞变性、坏死和再生结节形成、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
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年龄高峰在
35~48岁,男女比例为(3.6

8):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肝硬化的临床诊疗措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2~76岁,平
均年龄(
58.4±1.2)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两组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予以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2.1
检查
2.1.1
血液一般检查:失代偿期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1.2
尿液一般检查:失代偿期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有黄疸时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加。
2.1.3
肝功能试验:代偿期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多有异常。重症患者血清胆红素增高,胆固醇低于正常。转氨酶轻、中度增高,
一般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增高较显著,但肝细胞严重坏死时则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常高于ALT。血清总蛋白正常、
降低或增高,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
/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经注射维生素K不能纠正。
2.1.4
免疫功能检查:血清IgG、IgA可增高;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乙型、丙型、乙型加丁型肝炎病毒标记可呈阳性反应。
2.1.5
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或癌变时腹水性质发生相应变化。
2.1.6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可显示肝脏大小和外形改变及脾肿大。门脉高压症时可见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增宽,有腹水时可见液性暗
区。食管静脉曲张时行食道吞钡
X射线检查呈虫蚀样或蚯蚓样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时钡剂呈菊花样充盈缺损。

2.1.7
内镜检查:可直视静脉曲张及其分布和程度。
2.1.8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肝脾情况,在直视下对病变明显处进行肝穿刺做活组织检查。
2.2
诊断要点
2.2.1
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等病史。
2.2.2
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2.2.3
肝脏质硬有结节感。
2.2.4
肝功能试验有阳性发现。
2.2.5
活组织检查有假小叶形成。
2.3
治疗措施
2.3.1
一般治疗:代偿期患者宜适当活动,可参加轻工作;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
化的食物为宜。禁酒及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2.3.2
药物治疗

尚无特效药。平时可用维生素和消化酶,可用水飞蓟保护肝脏,秋水仙碱有抗炎症和抗纤维化作用,对肝储备功能尚好的代偿期肝硬
化有一定疗效。
3.2.3
腹水治疗

(1)限制水、钠的摄入:腹水患者必须限制水、钠的摄入,每天摄入钠盐量为500~ 800mg(氯化钠1.2~2.0g),进水量限制在每
天约
1000m1。约有15%患者通过钠、水摄入的控制,可产生自发性利尿,使腹水减退。腹水减退后,仍需限制钠的摄入,防止腹水再发
生。

(2)利尿剂:临床常用有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和氨苯蝶啶等。效果不明显时加用呋塞米或氢氯噻嗪等排钾利尿剂。应用排钾利尿
剂时需注意补钾。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周体重减轻不超过
2kg为宜,故应小剂量、间歇用药。


(3)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单纯放腹水只能临时改善症状,2~3d内腹水迅速复原。故放腹水时可加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腹水,每
天或每周放腹水,每次
4000~6000ml,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40g,比大剂量用利尿剂效果好,能缩短住院时间。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输注血浆、新鲜血或白蛋白,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有助于腹水消退,改善肝脏功能以及身体的
一般情况。

(5)腹水浓缩回输:主要用于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将腹水5000~10000ml经超滤或透析浓缩成500ml后,再静脉回输。从而减轻水、
钠潴留,并提高血浆白蛋白浓度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肾血液循环,减轻腹水。副反应及并发症有发热、电解质
紊乱等。
3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7.6%、治疗总有效率90.9%,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42.4%、治疗总有效率78.8%,两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4
讨论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特征为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弥漫
性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上述病理变化造成肝内血管扭曲、闭塞,血管床缩小,血循环紊乱。这些严重的肝内血循环障碍,是形成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基础,也使肝细胞营养障碍进一步加重,并促使肝硬化病变更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中研究组中,显效19例,有效11例,治疗显效率为57.6%,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治疗显
效率为
42.4%,治疗总有效率为78.8%。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对肝硬化及早确诊,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景月.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
[2]
马楠,李国智,马俊.肝功能检查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作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8).
[3]
张桂芹.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3):133-135.
[4]
付光福.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23).
[5]
董菁,张健康.肝硬化腹水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
[6]
董菁. 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2016,(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