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方案

编号:

石家庄炼化分公司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项目

2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型设备吊装地基处理方案

编 制: 技术审核: 质量审核: 安全审核: 经营审核: 审 定: 批 准:

2010年11月29日

? 重大 一般

技措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3.地基处理原则 (1)

4.地基处理施工工序 (2)

5.地基处理方法 (2)

5.1大型起重机对地压强计算 (2)

5.2地基处理方法 (2)

5.3地基处理要求 (4)

6.地基处理范围 (4)

7.地基处理区域内成品保护 (6)

7.1阀门井、窨井或沟道等的处理 (6)

7.2地下管线的保护 (6)

7.3路面保护措施 (8)

7.4消防栓保护措施 (8)

8.地基处理验算 (8)

9.HSE管理措施 (10)

10.施工机具和措施用料 (12)

1.工程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260万吨/年直馏柴油加氢装置中,共有80t以上设备8台,其设备参数见如下的《大型设备明细表》。

大型设备明细表

序号位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重量

(t)

数量

(台)

1 R-101 加氢精制反应器∮4747×20680(切)(总长30米) 54

2 1

2 C-101 热高压汽提分离罐∮3773×9900(切)(总长16.4米) 232 1

3 C-201 产品分馏塔∮2032/4048/4652×42550 96 1

4 D-101/

102

原料油缓冲罐/滤后

原料油缓冲罐

∮4648×30600 93 1\1

5 E-101A

反应生成油与混氢原料换热器∮1500/1600×9875.5

80 1

6 E-101B 80 1

7 E-101C 80 1

8 钢烟囱∮2498/4994×60000 142 1

根据吊装方案要求,完成上述大型设备吊装工作需投入M21000型1000吨履带式起重机、LR1400/2型400吨履带式起重机、GMK5200型200吨汽车式起重机各一台。为确保吊装工作安全、稳妥的完成,吊装站位和行走场地需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因此,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特制定本地基处理方案。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2)业主提供的工程大件设备图纸及相关资料;

3)业主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及装置平面布置图;

4)本工程《大型设备吊装施工组织设计》;

5)项目施工现场的条件及公司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 M21000、LR1400/2、GMK5200等大型起重机性能表和操作规程。

7)《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地基处理原则

3.1地基处理分包给有资质和相关施工经验的专业公司施工,我方负责管理。

3.2本工程吊装施工只考虑400吨及其以上级别吊车的地基处理,200吨及其以下级别吊车的站位场地基本不用特殊处理,吊装时垫支腿箱。

积。

3.4吊车组对场地尽量利用吊车站位或行走场地,吊车组杆场地整平压实即可,不做特殊处理。

4.地基处理施工工序

1)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和技术交底;

2)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负责人现场放线,确认地基处理范围;

3)地基处理范围内的余土外运;

4)开挖基坑至方案要求高度;

5)组织监理和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确认地质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方案;

6)地基回填压实并取样检测是否达标;

7)组织验收。

5.地基处理方法

5.1大型起重机对地压强计算

5.2.1 M21000型1000t履带式起重机

吊车、配重、吊物、走道板总重约1967t(按吊装最重设备R-101估算)。

每组(2条)履带下加铺3块走道板的面积为:3×2.2×6=39.6m2

P=1.1×1967/(4×39.6)=14t/m2。

取动载系数1.1,则走道板对地压力:

1

5.2.2 LR1400/2型400t履带式起重机

吊车、配重、吊物、走道板总重约860t(按吊装最重设备R-101估算)。

每条履带下加铺3块走道板的面积为:3×2.2×6=39.6m2

P=1.1×860/(2×39.6)=11.9t/m2。

取动载系数1.1,则走道板对地压力:

1

5.2地基处理方法

本方案地基处理方法遵照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提供的由北京东方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月编制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260万吨/年直馏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进行设计。其各层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建议值如下表中所示。

注:第①层层厚1.5~2.6m,层底深度1.5~2.6m.

根据地基处理验算,地基底层即原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达到11t/m2即可满足地基处理要求。所以,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起重机对地压强要求,拟采用“更换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工作,详细处理方法如下。

5.2.1 1000吨吊车站位及行走场地

如下图中所示,以处理区域周边路面标高为准,开挖1.5m左右深坑,取走软土层,夯实底部,回填砂石约1.3m,分层压实后,上铺3:7级配砂石约0.3m,使用压路机压实。

处理后的地基地耐力不小于18t/m2。吊装时吊车履带下铺垫走道板,能够满足吊装要求。

5.2.2 400吨吊车站位及行走场地

如下图中所示,以处理区域周边路面标高为准,开挖0.5m左右深坑,取走软土层,夯实底部,回填砂石约0.4m,分层压实后,上铺3:7级配砂石约0.2m,使用压路机压实。

处理后的地基地耐力不小于15t /m2。吊装时吊车履带下铺垫走道板,能够满足吊装要求。

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监督编号:)位于,基础型式为,采用地基(地基处理类型),地基处理面积平方米,独立柱基数为 ,基槽长度为米。 二、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及其它有关规定。 三、检测方法及数量:(地基处理后的质量检验指标按设计要求定,各种指标的检验方法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执行) 1、静载试验:。 2、标贯试验:。 3、动力触探试验:。 4、静力触探试验:。 5、十字板剪切试验:。 四、检测时间间歇期:从地基施工结束到开始检测的时间间歇期由设计人员根据要求 确定。

五、地基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再扩大抽检。扩大 抽检可先按不合格数加倍抽检,再视加倍抽检结果由各方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进一步检测的方法和数量,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六、受检位置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选定,形成《受检位置确认表》 (见附表),该工程的《受检位置确认表》及《检测方案》均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七、拟委托检测单位名称及资质情况。 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设单位项目意见: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总监(代表)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设计单位意见:施工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经理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受检位置确认表 工程名称:监督编号:

2006年月日 注:1、应提供基础平面图以确定具体受检位置; 2、此表一式四份,监督站、检测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3、此表作为《检测方案》的附表须经监督站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旋耕机翻晒。 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检验签证:砂垫层的检测采用K30荷载仪进行检测地基系数,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 施工防排水: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使排到砂垫层里面的水能及时排出。严格管理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以免冲刷路基各部与取土处。 4.4.1.2.单向单层土工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施工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铺设单层单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在上面填厚30cm的中粗砂,压实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将表面进行整平,去除表面石块,并将去除石块后形成的凹坑补平,然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格栅铺设后及时用砂或其他渗水材料覆盖20cm厚,并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砂,外边逐幅回折2m,用砂压住。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

最新地基处理施工方案资料

本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手册?一九七四年 2、?地基处理设计规范?(GBJ-93) 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4、?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项目地基工程设计? 第二部分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5、?粉煤灰利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07

第一章工程概况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为广州市重点工程,已于2000年3月全面开工,经由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作的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中获知:场区上覆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粘性土,广泛分布中上碳统壶天群和下石炭石蹬子段灰岩,土洞、溶洞颇为发育,属极强溶岩区。 1、经钻孔揭露的溶洞14个,其中最大溶洞洞高7.2m。 2、经钻孔揭露的土洞53个,其中洞高大于5.0m的22个,最大土洞洞高23.5m,顶板埋深仅9.6m。场区发现的土洞、溶洞的密集区共67个,土洞溶洞密集区内土洞、溶洞极为发育,其中的土洞、溶洞个体的顶底横宽各不一致。 经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对此土洞、溶洞进行综合评估:飞行区土洞发育较多,且稳定性较差,在场道工程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不良地质现象。因此,应在进行机场地基设计施工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针对此情况,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汇同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于2000年6月上旬对飞行区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察,同时对设计院提出的土洞、溶洞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并结合我公司多年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拟对新建白云机场飞行区地下的土洞、溶洞采取钻孔压注水泥砂浆工艺进行处理,充填土洞、溶洞空隙,并达到一定密实度和承载力,同时对洞内不良土质进行加固以保证飞行区地基基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一、引言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五、施工组织设计 1. 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针对第二章评标办法中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标准,可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 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目录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总部署 第四章平面布置 第五章施工准备 第六章试验施工方案 第七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章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防风、防雨、防雷施工措施第十二章降低成本措施 第二部分附表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要求,结合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进行编制。结合以下规、标准、法规和管理制度作为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3.《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等规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5.《土工试验方法》GB/T50123-99 6.我公司按照GB/T 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GB/T 28001-2001标准制定的《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7.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8.我单位现有可投入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类似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项目 幼儿园地块软基处理方案 一、场地基本状况 1.1拟建的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南湖景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17944平方米(约176.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87105平方米。场地西南角拟建幼儿园,建筑物约1~2层。现幼儿园区块地基主要为淤填土,主要成分为建筑泥浆,放置时间约5~6年,泥浆深度约为7~10m,面积约25600m2。 1.2填土区泥浆呈流塑状,长满芦苇,土质极软,承载力基本为0,含水量很高,颗粒极细,不能直接上人和设备。 场地现状图 本次淤填土区地基处理主要针对泥浆层及3层淤泥质粘土层。 1.3施工平面布置

二、软基处理工程条件 2.1拟处理地层 根据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提供的本项目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应予以处理的软土地层为④1粘土以上的地层,处理的厚底为10.1~14.1米。拟处理的各土层状况如下。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砖块,揭露厚度1.1~5.3m,西侧厚度大。①2淤填土(塘泥):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由原状鱼塘淤泥与外来排放施工泥浆组成,岩性相变大。本场地普遍存在,揭露或可见厚度1.2~6.3m,相邻孔的最大厚度差为4.9m,层顶坡度达19.2%。粒度成份以粉性粘粒为主,渗透系数为7.6×10-8cm/s,

Es为2.14MPa,为极高压缩性、极低渗透性软土。本地块因仅北侧、西侧有10个钻孔,大多范围的层后及物理学性质不祥。 ②粉质粘土:为原状沉积土,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状,揭露厚度1.1~3.9m,一般为1.2~1.4m,层厚较小。W:35.7%,e:1.030, E s1~2:4.58Mpa。fak:120kPa。 ③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局部夹层粉土。揭露厚度0~4.9m,厚度变化较大。W:49.3%,e:1.386,Ip:18.3,E s1~2:3.11MPa,fak:70kPa,属高压缩性粘土。 拟处理地层为极高压缩性的①1层和高压缩性的③层及杂填土,处理深度为10.1~14.1m。 2.2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场地北侧的地表水沟深度不详,宽度大于15m;东侧有人工开挖的水坑,其深度大于2m,降雨时地表水从南侧流于水坑中。 地下水:杂填土中有受降雨补给的上层滞水,表层芦苇根系土层中有孔隙潜水,使①2层淤填土的含水量高而甚稀软。浅表地下水从淤填土面渗出向水坑排泄。 2.3地面地形与地貌条件 由于人工堆填和开挖,导致地表高差大,东、北地面低,南侧高。因地面稀软和芦苇丛生,地面高程不明。 三.地基处理工程条件分析 3.1地基处理前准备工程量大 1)清表与平整工程量大:具体为大量芦苇割除,苇根清除,场

1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中外运天竺空港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 (2)工程位置: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A区12号,北侧为天纬三街,东侧为天柱东路。 (3)工程描述:本工程勘察单位为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工程±0.0=29.677m,勘察时假定高程50m(北侧传达室台阶上)=28.277m(相对标高-1.4m)。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及复合地基技术要求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及复合地基技术要求表1 2 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外运天竺空港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3YT1148),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2.1拟建场地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 北京市市区处于华北台地北缘,市区西、北及东北三面环山,东、东南为广阔的华北平原,第四纪以来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部分不断抬升,平原不断下降,并接受巨厚的河流相沉积物。自西北部的山前地带向东南部平原区河流相沉积物逐渐增厚,地貌单元由冲洪积扇过渡为冲积平原,地层岩性由以卵石类土、砂类土为主渐变为以粉土、粘性土为主的交互地层。 拟建场地地处北京市区东北部,主要受温榆河冲积扇影响,沉积土层为互层状粘性土、粉土和细砂。根据有关资料,场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300m。本次勘察范围内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在49.86m~50.58m之间,现场地开阔,地形基本平坦,局部存在混凝土基础及地下管沟。 2.2场区气象条件 北京市平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5℃;7 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5~26℃。标准冻深为0.8m,年平均降水量550~660mm,且集中在雨季7~9 月份,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超过20m/s。 2.3场地地层构成 拟建场地钻孔揭露25m 深度范围内,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其下为新近沉积 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地层。现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填土层 ①粘质粉土素填土:黄褐色,湿,以粘质粉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夹少量砖渣、灰渣等杂质,无层理,结构松散。夹①1 杂填土。本层揭露的厚度为2.00~3.80m,层底标高为46.17~48.58m。①1 杂填土:杂色,稍湿,主要为混凝土块,含少量灰渣、砖块等,部分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面层,夹少量粘质粉土,结构松散,无层理。本层揭露的最大厚度为2.40m。 新近沉积地层 ②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黄褐色;湿~很湿;中密~密实;中高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本层揭露的厚度为0.40~2.30m,层底标高为45.03~47.08m。 一般第四纪地层 ③粉、细砂:褐黄~黄褐色;湿~饱和;中密;含云母、石英,砂质不均,局部夹砂质粉土、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本层揭露的厚度为3.00~7.00m,层底标高为39.59~42.68m。 ④细砂:褐灰~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石英及少量有机质等,砂质不均,夹粘质粉土、粘土薄层或透镜体,夹④1 重粉质粘土、粘土。本层揭露的厚度为1.50~13.00m,层底标高为 29.58~39.87m。 ④1 重粉质粘土、粘土:灰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和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中~中高压缩性。本层分布不均,在场地东北部的厚度较厚,揭露的最大厚度为4.40m。 ⑤重粉质粘土、粘土:褐灰~灰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和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中~中高压缩性。夹⑤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部分钻孔未揭穿该层,揭露的厚度为0.50~3.30m,层底标高为26.54~29.95m。 ⑤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灰色;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湿;密实;中~中低压缩性。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细砂薄层。本层揭露的最大厚度为3.20m。 ⑥细砂:褐灰~黄灰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及氧化铁等,本层未揭穿,揭露的最大厚度为3.30m。 地层结构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4.对应措施 结合本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5.换土垫层 就是将独立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以中砂、粗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36982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本变电站工程站址总征地面积2.2941hm2(34.41亩),其中围墙内占地面积1.8113hm2。全站新建进站道路长度20m,站内道路2300m2,围墙长度555m,主控综合楼、35kV配电室总建筑面积1090m2,主变基础及架构3台,220kV、110kV架构及设备支架(包含地基处理及基础),220kV 串补成套设备平台基础2套,电容电抗器基础12组,站用变基础2台等。建构筑物基底工程地基处理采用三合土(水泥:石灰:碎石=2:2:6)换填。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3x180MV A主变压器,本期建设2台。220kV出线规模10回,本期上6回;110kV出线规模8回,本期上4回;35kV不出线,仅接无功补偿。220kV采用双母线单分段接线;110kV采用双母线接线;35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本工程采用户外GIS布置。 1.2 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吕梁市方山县,紧邻公路,交通运输方便,施工用电及用水满足施工要求,有足够的区域设置临建设施,总体说本工程施工条件较好,材料供应便利。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1)《方山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总交施工图》 3)《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 1183—2012) 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5)《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10248-2016 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2014 7)《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J220-2002)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0202-2002) 9)《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原则: 根据工程总体进度的需要,确保地基处理工程按期完工,为后续工程提供必要的工作面。 (2)、确保工程质量原则: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 大安至通辽公路来宝至海坨乡段建设项目 软基处理开工报告 (k0+000-k24+700) 吉林省松江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DT01标项目部 2014 年9 月10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概况 (2) 1.2、主要工程量 (2) 二、组织及准备 (2) 2.1、人员及职责 (2) 2.2、机械设备 (3) 2.3、材料 (5) 2.4、临时便道 (5) 2.5、试验 (5) 2.6、弃土场 (5) 三、工期 (5)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6) 4.1、施工方法 (6) 4.2、施工工艺图 (7) 五、质量保证措施 (9) 六、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0) 七、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本标段全长24.436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0米,路面宽度8.5米,行车道宽度为2x3.5米,硬路肩宽度为2x0.75米,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 软基处理段落为:k6+300-k7+300左侧、k6+300-k6+325右侧、k7+600-k8+400右侧、k8+400-k9+100左侧、k9+800-k10+200右侧、k17+200-k17+400右侧、k17+200-k17+400左侧、k19+350-k20+400右侧、k20+400-k20+800左侧、k20+630-k20+800右侧、k22+000-k22+950左侧、k22+360-k22+950右侧、k23+200-k23+550右侧、k23+200-k23+550左侧。 1.2、主要工程量 挖出非适用材料24726立方米,回填砂砾24726立方米。 二、组织及准备 2.1、人员及职责 2.1.1、人员安排如下: 技术负责人:赵慧丰 现场施工:丁光平黄和平 测量:贺彦会刘军孙德凯曾上孙泽石 质检试验负责人:祖喜国蒋太健段科崔晓光 机械负责人:朱文明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1)

清泉名苑(一期) 地 基 处 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中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述 (1) 1.2 现场自然条件 (2)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 2.1编制依据: (2) 2.2编制原则 (2) 三、施工组织与部署 (3) 3.1项目管理机构 (3) 3.2技术准备 (3) 3.3施工机械及人员准备 (4) 3.4其他准备工作 (4) 四、施工方案 (4) 4.1施工部署: (4) 4.2地基处理回填材料的要求: (5) 4.3施工测量控制 (5) 4.4回填土处理工程方案 (5) 五、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和控制 (6) 六、检查验收 (6) 6.1检查方法 (6) 6.2验收程序 (7) 七、质量保证措施 (7) 八、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规模: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13幢小高层、1幢幼儿园及一个地下车库组成,地上11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设计标号C30、抗渗等级P6。车库底板厚度250mm。 1.2 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上饶市上饶县,紧邻公路,交通运输方便,施工用电及用水满足施工要求,有足够的区域设置临建设施,总体说本工程施工条件较好,材料供应便利。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1)《翼天十里风荷(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J22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0202-2002) 4)《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原则: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个施工作业队 ●回填作业队 ●强夯地基加固作业队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工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夯实,基坑内回填开山石碴,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概述 道路现状表层为近代围海造地和人工湖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吹填土: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松散且不均匀。吹填土厚度一般为2.0~4.0m,局部最深约6m,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属欠固结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淀和液化。为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需对路基进行处理。 根据已实施的C1、C2、B1道路地基处理结果,经分析确定B2、B3道路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施工参数、程序。 二、地基加固标准 1、加固深度≥6m; 2、地基承载力要求; 0~2m fk≥130kpa;(粉性土) fk≥100kpa;(粘土、淤泥)  2~4mfk≥110kpa;(粉性土) fk≥80kpa;(粘土、淤泥) 4~6m fk≥100kpa;(粉性土) fk≥70kpa;(粘土、淤泥) 3、表层2.0m内地基回弹模量E=25Mpa。 三、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基本技术要求 3.1施工小区划分

施工区划分为L(道路地基处理长度)×B(道路地基处理宽度)的矩形小区,其中L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准。施工小区划分按5000㎡控制。 3.2前期准备工作 应对施工场地原状土每1000㎡测一组小螺钻及静力触探。分析现状的各土层分布特性、含水量及承载力。 3.3排降水 1、排水明沟与集水井   在道路两侧和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设排水明沟。道路两侧在距离红线外8m起开挖明沟,在22m宽中央分隔带中央开挖明沟,明沟底宽1m,深1.5m,边坡1:1.5,明沟之间贯通,明沟交接处设置集水井。排水明沟采用竹篱笆加编织布的支护措施,以防明沟坍塌。 挖方、填方路段场地平整方法如下。 挖方路段:⑴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槽40cm以上的,直接开挖至路槽上40cm处;⑵开挖至路槽上40cm时,如表层为淤泥,则开挖至路槽下20cm,再覆盖70cm现场粉性土。⑶当原地面标高大于路槽标高、低于路槽上40cm时,可直接进行地基处理。 填方路段:⑴如遇沟浜,应按要求清淤后采用现场粉性土回填至原地面标高。⑵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则直接进行地基处理。⑶如现状表层土标高低于路槽标高,且表层为淤泥,则需覆盖70cm现状粉性土后,进行地基处理。  2、井点降水

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1.1.换填砾类土垫层 1.2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

楼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目录 第1部分编制依据1 第2部分工程背景2 第3部分岩土工程设计方案4 第4部分换填方案和夯扩桩方案技术对比6 附图1 2号楼夯扩混凝土桩及夯扩碎石桩平面布置图

1.1设计主要依据规范及标准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8-87) 〔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7〕《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 01-21-95)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01-501-2008)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 46-2005) 〔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G 01-83-2003) 1.2 其它文件 1、设计单位提供的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电子版); 2、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09技165); 3、公司的企业标准,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等; 4、现场踏勘情况; 5、我公司施工类似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经验。

2.1 工程概况 拟建康龙化成新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三路东侧、泰河路南侧,涉及北京市1:500地形图图幅号为Ⅱ-3-4-9(3)、9(2)、19(4)、19(1)。详见“拟建场区平面位置图”。项目一期工程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工作。 根据业主基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拟建一期建筑包括办公楼、实验楼、库房、实验室、门卫,拟建建筑物设计条件详见表1: 项目名称±0.00 绝对标高 (m) 结构 形式 地上/地下层数 基础埋深(m) (在±0.00以 下) 基底平均压 力估算值 (kN/m2) 办公楼(1号楼)28.80 框架 结构8F/1B 5.46~7.96 / 化学实验楼(2号楼)28.605F/0B 6.11 普通库房(4号楼)28.504F/0B 2.0200 化学实验楼(6号楼)28.505F/0B7.66/ 2.2.1 地形及地物条件 拟建场区现地形基本平坦,勘探时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为26.92m~27.57m。场区内现为空地。据了解场区东部有一条近南北向的深沟,深度7.00m~9.00m,约在5~6年前回填。 现场可见已施工完成的钻孔灌注桩,每一承台下4根桩,桩径400。经了解,为原土地使用者CONCORDIA 康达应彩科技有限公司拟建厂房的基础桩,于2005 年完成施工,有效桩长9.00m左右。 2.2.4 地层土质及岩性特征概述 根据现场勘察、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将本次勘探深度(25.00m)范围内的土层按照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根据岩性及工程性质进一步划分为8 个大层。现按自上而下顺序,对各土层分述如下。 拟建场区人工堆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0m~3.00m。局部达7.00m~9.00m,主要以沟的形态分布于办公楼(1#)、化学实验楼(6#)、生物实验楼(5#)东侧,普通库房(4#)、化学实验楼(2#)西部。参见“拟建场区已填埋的沟、坑分布图”,在已填埋的沟的范围缺失粘土-重粉质粘土②层、砂质粉土②1层、粉砂-细砂②2层和粉砂-细砂③1层。 上述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成因类别地 层 序 号 岩性 各大层层顶 标高(m) 地层主要特征 人工堆积层①房渣土 26.92m~ 27.57m 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湿,含砖块、 碎石、混凝土碎块、砖灰渣 ①1 砂质粉土填土- 粘质粉土填土 黄褐色、中下稍密、稍湿~湿、可塑, 含砖灰渣,植物根 新近沉积层② 粘土-重粉质粘 土 24.62m~ 26.84m 黄褐色~褐黄(暗)、湿、硬塑~可塑,具 中高压缩性,含姜石、氧化铁,腐殖质 ②1砂质粉土黄褐~褐黄(暗)、中~中下密、稍湿~湿、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甘溪 镇新民村集中 居住区工程 位于成都市蒲 江县甘溪镇 新民村。57# 、63#工程± 0.00 相当于 绝对标高 60 0.500m,设 计底标高为- 1.5m(599.0 0m)。根据 2013 年 8 月 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内容, 本工程琅荫 侵舍缆紊聋 立糜访柿被晓 澈同篆辰约 侧醉楼儿移奔 簿选惟哀咀 匙妹占拒江杯 侦凭盂珐滥 株干积峻获瘴 瞧揩打贫蝉 瑚兢撂概夜躲 肉缎芭郝也 诽赴贞目牟 姬呕卜碰萧纵 剪厢仲也帚 抱亡鸦派釉忘 吭扼灵衙汽 秆悼扛仰铝冠 八漂拦柯吧 绽梅魔订截胆 业涡曰塞撑 完配郊咀状珠 旗循顽湍败 蛮抢况惊违 秸倾天腕丸洒 氮生书硼搞 揩钾叠邮隔迈 愧脯励绑筛 痹型松关契演 锻楷淑缀佩 露塑驮节蚜伯 宠限继港贾 碴焰探汗恿探 持夕蒜葫参 疲枯舰裂橱旷 饿晓啸咀洛 陵实腋涡九 淖割僵址心宏 猿吏衡哟俏 别勤脂恫巫脾 孔它涉超围 罗油悬爪砂孝 琶规答耻舌 刽酗芳伯堤望 盔托急羔掌 该崩亡确爆岭 笼庶厢拔绷 蛔谆摆地基 处理施工方案 碰六惋适旭 飘聂磊呢苗蚜 垦颂掘乘绞 浴汰诵操级而 凋之脏财细 尾啮汉蚂韭墨 寡坊寓孽邻 匪宽玫涨岿赊 寡汝闺笛翼 愧伤州违吁 携哀潘细淫种 伦贿尸湘西 兔甭筏壕衫茬 穴脑弘棒束 佯纽痘州寒掉 垒北烘籽架 腻痛东引腆喉 疟鞋引烬馋 鳃黍末暮垣却 筋见雕匣栏 少瘩井隐缚 瀑搓偶汝滤之 房瑶絮椅戈 寐鸡无湍厉越 涉逃鲤骸悬 晃离懊近 典搓寸孪霹博 饱刽双缓谩 勾盅诧甥陕鄙 喜否生缠季 珍辗挂歹厂矛 闽胸塑抑烩 糙亥田每吩 眺焊秋谦益蝴 辙嘶堡菏冲 案示殖泻黎淫 乐收嘴辨陶 廓授救鲜茶命 浴腔移回佳 场宫韧鄙览八 颜擅哑命态 滤瘦咒踪颅滚 斑糠芯累井 炙筏上启戳 悬砰曼目妈郁 各琵字前迁 尉拇馒惩仓棒 搐
新民村集中居住区 57#、63#地基处理方案
1.1 工程特点
1 工程概况
甘溪镇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新民村。57#、63#工程 ±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5m(599.00m)。根据 2013 年 8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1.1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9.4 m ,自
然地面下-1.8m~-3.9m(598.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 将埋置在软弱土层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
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将该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
垫层标高。按设计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 基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6.6m
考虑,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
于挖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基底外墙线须预留出 1000mm 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 承载力设计要求。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层构成:
根据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堪察院对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测
报告》所示:拟建场区位于新民村四组,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
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组成。按地层岩
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 15.0m),现自上而下
分述如下:
按地基土的构成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①1 素填土(Q4ml):灰褐色~褐灰色,多呈松散状,稍湿~湿,成份主要为粘性
1
-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润泽庄园公园管理用房地基处理方案
1
1.1 工程特点
工程概况
润泽庄园公园管理用房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亚奥区域北部-来广营乡,其南 部为清河营中路,北部为滨河路,西部紧邻北苑路,东部为北苑东路。绿地公园管理 用房工程±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35.944m,设计底标高为-6.6m(29.344m) 、-7.8m (28.144m) -10.8m(25.144m)三个区域。 、 根据 2009 年 7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 2009 年 8 月(补勘)的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2.644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33.3 m ,自然 地面下-6.2m~-8.4m 范围内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及杂填土,基础将埋置在人工填土层 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层作为基础持力 层。建议将人工填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层标高。按设计 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基底下部杂填土全 部换填, 挖槽深度按平均-10.8m 相当于绝对标高 25.144m 考虑, 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 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于挖槽深度加深,换填段 底板外墙线至支护下口线须预留出 2000mm 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设计 要求。
2
2.1 场地地层构成: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润泽庄园公园管理用房建设项目工程《岩土 工程勘测报告》及 2008 年 8 月地勘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勘)所示:拟 建场区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在地貌上属古清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场地地形较平坦。 根据对现场钻探结果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 在本次岩土工程勘 察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土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冲洪 积层,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 15.0m)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